⑴ 黃婉秋拍過什麼電影電視劇
1978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在文革後首次播放了電影《劉三姐》
錄音。幾年後,黃婉秋終於得以從噩夢中走出來。雖然已是人到中年,年輕的容顏不再,但那些曾經給過她勇氣的觀眾們給予了她同樣的熱情歡迎。
為了愛戴她的觀眾們,黃婉秋繼續奉獻著自己的藝術才華。除了擔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歌舞團副團長(1983)、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長(1991)外,還陸續拍了電影《春蘭秋菊》(84年)、《長城大決戰》;電視劇《爸爸,媽媽和孩子》(82年)、《黃山情》(黃梅戲,90年)、《戲迷盛老樂》(98年)等。其中《黃山情》榮獲「金鷹獎」、「飛天獎」、「飛鷹獎」及華東六省市最佳戲曲片獎。她於1995年導演的曲藝《灕江行》獲中國第二屆曲藝節「牡丹獎」導演獎及自治區優秀獎;1997年導演的《春蘭吟》獲全國「文華新節目獎」、自治區「銅鼓獎」。她主演的歌舞劇《百鳥衣》獲廣西首屆戲劇節優秀演員獎;她錄制的《歌仙劉三姐》盒帶獲1987年廣電部「通美杯」獎。
⑵ 黃婉秋扮演的電影
1978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在文革後首次播放了電影《劉三姐》
錄音。幾年後,黃婉秋終於得以從噩夢中走出來。雖然已是人到中年,年輕的容顏不再,但那些曾經給過她勇氣的觀眾們給予了她同樣的熱情歡迎。
為了愛戴她的觀眾們,黃婉秋繼續奉獻著自己的藝術才華。除了擔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歌舞團副團長(1983)、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長(1991)外,還陸續拍了電影《春蘭秋菊》(84年)、《長城大決戰》;電視劇《爸爸,媽媽和孩子》(82年)、《黃山情》(黃梅戲,90年)、《戲迷盛老樂》(98年)等。其中《黃山情》榮獲「金鷹獎」、「飛天獎」、「飛鷹獎」及華東六省市最佳戲曲片獎。她於1995年導演的曲藝《灕江行》獲中國第二屆曲藝節「牡丹獎」導演獎及自治區優秀獎;1997年導演的《春蘭吟》獲全國「文華新節目獎」、自治區「銅鼓獎」。她主演的歌舞劇《百鳥衣》獲廣西首屆戲劇節優秀演員獎;她錄制的《歌仙劉三姐》盒帶獲1987年廣電部「通美杯」獎。
⑶ 扮演劉三姐的演員黃琬秋今年有多少歲了
扮演劉三姐的演員不叫黃琬秋,而是叫做黃婉秋,截止2021年黃婉秋七十八歲。
黃婉秋,女,祖籍廣東梅縣隆文鎮坑美管理區盛和樓,1943年1月17日出生。
黃婉秋十三歲開始踏入表演藝術生涯,從事桂劇舞台藝術。
1961年,黃婉秋主演電影《劉三姐》,受到中外觀眾的熱烈贊賞。隨後調入桂林市歌舞團,演過歌劇、彩調、文場、歌舞劇等。
1980年起,她多次應邀到日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地演出,被譽為「歌仙」和舞台世界的大英豪。黃婉秋也曾為香港文志唱片公司、中國唱片總公司、中國國際音像出版、廣西音像公司和新加坡風格唱片公司等灌錄錄音帶和唱片,發行國內外。
黃婉秋的早年經歷:
早在1985年,黃婉秋就有了一個組建劉三姐藝術團的構想,並得到當時自治區有關領導的支持。1992年6月,與香港中地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的劉三姐藝術團成立了,並逐步發展,成立了劉三姐集團公司。
劉三姐藝術團實行以聘用制為主的用人制度,團里的常務人員包括團長黃婉秋在內只有4人,其他所有的演員都從全市乃至全國招聘,分配製度則看演員的表現、付出的時間、演出的藝術效果和經濟效益而定,以充分調動演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由於改革的步子大,措施得力,劉三姐藝術團成立後,經濟效益、藝術品位和知名度迅速上升。在黃婉秋的心目中,劉三姐是她的藝術之根、是她畢生追求的藝術「標高」,她要讓劉三姐藝術精神在八桂大地上生根、長葉、開花,長成一棵蓊鬱常青的藝術之樹,一片鬱郁蒼蒼的藝術之林。
她鄙薄「走穴」賺大錢、撈私利的短視行為,投身商海而不沾商人氣,始終保持一個共產黨員、一個真正藝術家的赤子之心。
她身為劉三姐集團董事長,但她和她的先生何有才在集團公司沒有拿一分錢兼薪和獎金。「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黃婉秋永遠保持著她扮演的劉三姐清貧質朴卻自尊自強的高尚品質,這是她使人感動、嘆服的地方。
⑷ 老電影《劉三姐》中的主演們後來怎樣了
961年版《劉三姐》至今已經69年了,現在已經有好多讓人印象深刻的演員已經去世了。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湖南妹子劉三姐用山歌反抗大財主莫懷仁的故事,是我國大陸第一部風光音樂故事片,非常具有紀念意義。那麼當年演《劉三姐》的主演都有誰,後來他們都怎麼樣了?我們一起來看看:
黃婉秋
飾演劉二哥的梁音是我國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他塑造過很多電影角色,比如他在《冰山上的來客》中飾演的楊排長,還獲得了百花獎優秀演員獎。在拍攝完這部影片後,梁音並沒有受到影響,接著拍攝了很多電影,比如1961年的《萬木春》、1965年的《三進山城》、1975年的《金光大道》、1978年的《嚴峻的歷程》等。隨後在2005年紀念中國電影誕辰100周年活動中,梁音榮獲“國家突出貢獻電影藝術節”稱號。88歲的梁音在2015年1月26日在北京去世。
無論怎麼樣,這些老藝術家們都給我們帶來了非常精彩的影片,都是值得我們永遠記住的。
⑸ 《劉三姐》電影是哪一年拍的
《劉三姐》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60年攝制的故事片。
《劉三姐》根據廣西僮族民間傳說改編。由蘇里執導,黃婉秋、劉世龍、夏宗學等人主演,是中國大陸第一部風光音樂故事片。
劇情簡介
根據廣西壯族民間傳說改編而成的戲曲電影。砍柴女劉三姐(黃婉秋)以唱幫窮苦人解氣的山歌名聞四鄉,卻也因此被視她為肉中刺的財主陷害,幸運撿得一條命後,她一路歌聲沿江而下。老漁夫(張巨克)和兒子阿牛(劉世龍)通過歌聲將她辨出,將她接入家中。
遠近鄉民聽聞,都趕來與劉三姐賽歌,以為她已人頭落地的哥哥劉二(梁音)也因此機與她重逢。因為歌詞中多處直揭財主對窮苦人的盤剝,鄉民叫好同時亦令當地財主莫懷仁(夏宗學)極為恐慌。
為防鄉民暴動,莫懷仁想以淫威令劉三姐噤聲,只換回自己的難堪,劉三姐言稱若賽歌勝過她,她自不會開口再唱。劉二怕妹妹重蹈覆轍,想帶她遠走他處,但劉三姐誓要好好懲治莫懷仁。
莫懷仁找來一幫酸臭文人信心滿滿與劉三姐賽歌,不想個個被她罵得狗血噴頭。為讓劉三姐屈服,莫懷仁暗中將她綁至府中,施以錦衣美食,只換來劉三姐的幾聲冷笑。
⑹ 怎樣評價電影《劉三姐》
《劉三姐》這一部戲曲,我最開始接觸的時候是在高中的課堂上,現在還記憶猶新。當時由我們的語文老師給我們所做的介紹,後來就去網上看了一遍。
這一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是勞動人民的智慧與精神,同時也承載著一定的政治意義,是一部不錯的電音,值得一看。
⑺ 劉三姐扮演者黃婉秋簡介
「劉三姐」黃婉秋簡介:祖籍廣東梅縣,1943年12月出生於廣西桂林。1961年在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劉三姐》中扮演劉三姐。
1964年調到桂林市歌舞團任演員,跳民間舞、芭蕾舞,並演出話劇、歌劇、桂劇和彩調戲。1980年代,她又在影片《桂林山水》和《灕江春》中客串了一些角色。1981年,她隨廣西《劉三姐》演出團赴香港和新加坡演出。1983年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歌舞團副團長。
「劉三姐」劇照
她先後參演電影《春蘭秋菊》(1984年)、《長城大決戰》;電視劇《爸爸,媽媽和孩子》(1982年)、《黃山情》(黃梅戲,1990年)、《戲迷盛老樂》(1998年)等。其中《黃山情》榮獲「金鷹獎」、「飛天獎」、「飛鷹獎」及華東六省市最佳戲曲片獎。
她於1995年導演的曲藝《灕江行》獲中國第二屆曲藝節「牡丹獎」導演獎及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獎;1997年導演的《春蘭吟》獲全國「文華新節目獎」、自治區「銅鼓獎」。她主演的歌舞劇《百鳥衣》獲廣西首屆戲劇節優秀演員獎;她錄制的《歌仙劉三姐》盒帶獲1987年廣電部「通美杯」獎。
⑻ 黃婉秋的作品
黃婉秋14歲登台演出,1961年在電影中扮演劉三姐時,年僅17歲。當時,廣西自治區正在打造精品彩調劇《劉三姐》,排演這出戲的劇團和業余團體很多,扮演劉三姐的演員就有100多個,電影《劉三姐》就是根據彩調劇改編的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音樂風光故事片。黃婉秋非常幸運,她從100多位「劉三姐」中脫穎而出,從舞台走上了銀幕,她所扮演的那個清純俏皮的劉三姐形象,連同影片的詼趣生動的故事和膾炙人口的歌曲,在幾代中國人的心坎里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可以說是真正達到了家喻戶曉。那個年代也有「追星族」,這些影迷們追起自己喜愛的明星來好像更執著。曾經有一位觀眾,每看一次《劉三姐》就給黃婉秋寫一封觀看心得,一直寫到「文革」前夕,他寄給黃婉秋的觀看心得竟然有99封之多,合起來有厚厚的一沓子。要不是「文革」開始,他說他還要寫第100封!
不僅在國內,《劉三姐》在海外也深受華人喜愛。已故的馬來西亞永芳集團的董事長姚美良,是東南亞非常出名的華人企業家,他去新加坡看電影《劉三姐》,一看就是10場。他曾經深情地說:「劉三姐是中國最大的統戰部長,她能夠把華人的心凝聚在一起。」20世紀80年代以後,《劉三姐》有機會到東南亞的舞台上演出,東南亞的華人中再一次掀起了「劉三姐熱」,常常是劇團還沒到,票早已售罄,而黃婉秋則更成了「熱中之熱」,幾乎每天都有數百名觀眾排著隊請她簽名。當時,馬來西亞還沒有與中國建交,一位馬來西亞華僑因為鼓動一些華僑到新加坡看《劉三姐》演出而受到處罰,慘遭15年牢獄之災,但他事後仍然認為:「為了看《劉三姐》,坐15年牢值得,不後悔!」
劉三姐帶給黃婉秋極高的榮譽,但也使她一下子就到達了自己的藝術生涯中再也無法超越的高度。這當然是與她的形象適合劉三姐這個角色有關,但也與客觀的時代背景分不開。因為正當她的演藝事業黃金時期來臨時,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浩劫無情地將她春光燦爛的未來毀滅了。劉三姐濃縮了黃婉秋全部的青春年華,黃婉秋四十年來的榮辱悲歡都與劉三姐這個藝術形象緊密相連。
「文革」一開始,《劉三姐》被當成「大毒草」批判,黃婉秋也因此被人強加上莫須有的罪名,開始了15年的勞動改造。她被下放、遊街、謾罵,甚至有人以拉出去槍斃威脅她,讓她交代所謂的罪證。在那段顛倒黑白的日子,黃婉秋很多次在受批鬥之後都曾產生過自殺的想法,但是,一想到那些曾經在台下給她熱烈掌聲和無限支持的觀眾,她就告訴自己要堅強地活下來。
如果說黃婉秋在那場災難中還有一些幸運的話,那就是遇到了現實生活中的「阿牛哥」何有才。何有才比黃婉秋小6歲,但卻是她生活的支柱。他總是一臉幸福地說:「因為三姐的名氣永遠比我大,所以她是太陽我是月亮,月亮伴著太陽走吧。」「現在,我就是她的司機、私人助理,幾乎全權打理她的生活和事業。」「婉秋受的苦太多了,我應該幫助她更好地發展她自己,讓熱愛她、關心她的人,重新看到她藝術的發展。」30多年來他們風雨同舟、相濡以沫,所有那些苦澀的回憶,所有那些受過的傷害都在夫妻倆人甜蜜的笑容中淡然了……
陰翳蔽日,終有陽光燦爛時。1978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在文革後首次播放了電影《劉三姐》錄音。幾年後,黃婉秋終於得以從噩夢中走出來。雖然已是人到中年,年輕的容顏不再,但那些曾經給過她勇氣的觀眾們給予了她同樣的熱情歡迎。
為了愛戴她的觀眾們,黃婉秋繼續奉獻著自己的藝術才華。除了擔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歌舞團副團長(1983)、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長(1991)外,還陸續拍了電影《春蘭秋菊》(84年)、《長城大決戰》;電視劇《爸爸,媽媽和孩子》(82年)、《黃山情》(黃梅戲,90年)、《戲迷盛老樂》(98年)等。其中《黃山情》榮獲「金鷹獎」、「飛天獎」、「飛鷹獎」及華東六省市最佳戲曲片獎。她於1995年導演的曲藝《灕江行》獲中國第二屆曲藝節「牡丹獎」導演獎及自治區優秀獎;1997年導演的《春蘭吟》獲全國「文華新節目獎」、自治區「銅鼓獎」。她主演的歌舞劇《百鳥衣》獲廣西首屆戲劇節優秀演員獎;她錄制的《歌仙劉三姐》盒帶獲1987年廣電部「通美杯」獎。
黃婉秋最喜歡的角色還是劉三姐。「廣西劉三姐黃婉秋」,這是黃婉秋名片上的稱呼,至於為什麼這樣寫,黃婉秋解釋說:「雖然我的職務很多,但我覺得那些東西都是暫時的,劉三姐才是永恆的。」劉三姐的身上,體現了一種健康淳樸的傳統美德,她超越了地域文化的差異,也打破了歷史時空。
電影《劉三姐》給人們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黃婉秋的形象就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劉三姐,不管她走到哪裡人們都叫她「劉三姐」,她自己也深深地愛上了這個角色,更希望通過這個角色來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為了培養山歌傳人,2002年,黃婉秋辭去了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長的職務,和大連的一家公司合資在桂林修建了一座「劉三姐景觀園」。這一景觀坐落於風景宜人的桃花江畔,以劉三姐文化及廣西壯、瑤、苗、侗等少數民族文化為主題。幾年來她在此培養了30多位演員,其中兩名演「劉三姐」的演員已具備一定的表演素養,很有發展前途。現在,只要在桂林,黃婉秋每天都要到景觀園去與觀眾見面,並親自登台演唱,有時候更是全家上陣共同為到桂林來旅遊的朋友獻歌。
「是桂林的山水造就了劉三姐,造就了我。我是沾了劉三姐的光,觀眾是把對劉三姐的愛都給了我。我回到自己深深眷戀的舞台,只想把劉三姐的歌聲再次唱遍大江南北,甚至唱出國門,讓全世界都知道劉三姐,知道桂林。」
結緣於藝術,結緣於劉三姐,黃婉秋的心永遠都年輕美麗。
⑼ 「劉三姐」的扮演者,如今生活怎麼樣了
1960年的國產電影《劉三姐》,是我國第一部音樂故事片。電影由蘇里指導,黃婉秋、劉世龍等主演。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就是當年出演劉三姐的黃婉秋,她就是因為這個角色被觀眾記住,並且時至今日仍舊與這個角色有著緊密的聯系。「劉三姐」的扮演者,如今生活怎麼樣了?
黃婉秋擔任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歌舞團副團長,參與了電影《春蘭秋菊》、《長城大決戰》、《黃山情》的拍攝,後來她執導的曲藝《灕江行》,更是獲得了中國第二屆曲藝節「牡丹獎」導演獎及自治區優秀獎,她的青春曾被電影記錄過,她的人生也曾給電影界留下了美妙的顏色,這就已經足夠了。
⑽ 劉三姐的扮演者黃婉秋是否還健在
劉三姐是音樂電影片,原唱傅錦華到北京給毛主席等首長演出,並受到毛主席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