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戀愛癥候群的介紹
《戀愛癥候群》1是一部泰國電影,是第3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參展影片。本片是根據導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自己的童年回憶而拍攝的,當時他的父母都是醫生。
㈡ 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影評
跟《海角七號》一樣,在上映前,沒人會相信《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簡稱《那些年》)能創下如此驚人的票房記錄。但《那些年》跟《海角七號》不一樣,在台灣以外,它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也走出了匪夷所思的票房曲線,大有行銷亞洲之勢。
恰好是這一年,《那些年》有一個絕佳的對比參照物,那就是魏德聖的重磅大作《賽德克·巴萊》。不知是否參考了取名學,兩部電影的片名都是既繞口又不好記。可對九把刀和魏德聖來說,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去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已經是一種成功。如果一定要分出個孰輕孰重,在我看來,或許九把刀的成功更加不易。
不過,這並不是說,九把刀比魏德聖和鈕承澤擁有更多的運氣。就像九把刀反省的,他寫書那會,最早幾年,書的銷量都非常糟糕。到了搞電影,他拍了短片合集《愛到底》里的《三聲有幸》,評價也不咋地。先於《那些年》上映的《殺手歐陽盆栽》,好像還是不行。到了《那些年》上映,九把刀估計都做好玩一票就跑的心理准備,豈不料,他不僅紅了,而且爆了。
《那些年》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因素,比如它脫胎自偏文藝的台灣青春片,又大膽融入了商業的性喜劇。它有異常傳統的愛情訴求,又擺出了熱血勵志的坦然和大度。如果一一道來,或許,《那些年》的成功可以從九把刀本人講起。先不管觀眾是否會被電影打動,你首先要確保自己能被打動。一旦如此,那就不能光靠一張嘴巴,而是要回到過去,還原真實。影片拍的是九把刀的個人經驗,真名柯景騰、記憶中的彰化、就讀的精誠中學、追求的女孩沈佳宜、身邊的形色好友,這些都是確鑿無疑的事實。
在拍攝和改編自身的經驗上,侯孝賢和楊德昌給台灣的後輩導演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到《戀戀風塵》,從《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多桑》到《紅柿子》,新電影的導演們貢獻了幾十年的時代經驗,在台灣解嚴後的藝術領域里處於領先的位置。這些東西在以往的台片里頭是看不到的,要麼不允許表述,要麼會遭遇層層盤查。拿台灣新電影來比較,好像有點太重了。就說魏德聖、鈕承澤、林書宇這批人,魏德聖的個人經驗還沒出現,鈕承澤把《艋舺》獻給了道上的兄弟林小明,《九降風》里的小湯是林書宇的影子投射……而藉助《那些年》,九把刀一步到位,直接把自己的故事搬上了銀幕。
對真實的還原程度上,《那些年》可能做到了百分之八九十。不過,電影的最大看點卻來自九把刀的想像創作——也就是婚禮上的高潮亮點。在這個虛擬的場景當中,愛情就像《兩小無猜》里的純真游戲。敢不敢?繼續下去,一定要。很多人以為,之前的婚禮出場,那已經是煽情的極限了。結果,九把刀把一份塵封的愛突然拔高,又重重摔下。化作塵埃的愛戀,它們居然也會有落地的聲音。當然,真相黨並不這么認為,畢竟藝術還是需要一些加工美化。就像九把刀說的,186公分、又高又帥的柯震東跟他本人非常的接近……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那是一個善意的玩笑。
具體於電影本身,《那些年》有一個青春偶像片的外殼。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前面說到的柯震東。假設,主人公是勃起那副模樣(現實中很可能如此),故事一樣進行,那多少會妨礙到觀感。新人身份的柯震東表現不錯,陳妍希的選角則是天造地設了。或許,內地導演的繆斯們只是潛規則對象,但是,九把刀絕對把陳妍希當做了初戀情人沈佳宜,哪怕看上去,她只是比一般的女星漂亮那麼一點點。再加上製片人里有「偶像劇教母」柴智屏的名字,《那些年》的模樣並不是太難想像。反映在電影里頭,海邊一段是標準的小清新風格,而聖誕節一段,甚至是一有台北的場景,那就不可避免地粘帶上偶像片的氣質。
很多人提到,在電影語言上,《那些年》並沒有多出彩(婚禮上的升格鏡頭是個例外)。考慮到九把刀是個寫網路小說的,沒讀過電影又是第一次拍長片,這的確是個問題。但是,像胯下出場到對抗教官、兩場大雨和情感關系變化的設置,九把刀又做的很到位。可以說,在講故事的方法上,《那些年》做的並不差。九把刀從小愛看漫畫,漫畫格子就好比分鏡頭,他知道觀眾喜歡什麼。片中有很多地方都看得到漫畫的影響,像提及井上雄彥和櫻木花道,像那些誇張的動作造型和動畫特效(包括陳妍希在結尾彩蛋的表情),倒也投一部分觀眾所好。
當九把刀高喊人生就是不停的戰斗,我想,他最大的敵人一定叫無聊。愛戀之餘,《那些年》更多時候在跟無聊作戰。就像堂吉訶德的風車大戰可以理解為無聊,被太陽暴曬的馬小軍無聊地聞到了燒荒草的味道。在柯景騰看來,學習是最無聊的一件事。沈佳宜告訴他,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情是徒勞無功的,他不明白。當他追求起沈佳宜,他就慢慢明白了,自己不再無聊。一到失去了沈佳宜,他的大學就布滿了空虛無聊。
除了拿捏年輕男女的戀愛感受,友情成為了愛情的背景,在細節上,《那些年》還做了大量鋪墊,營造真實的時代感。從開場的三張(張雨生、張學友、張惠妹)到黃舒駿《改變1995》里的《戀愛癥候群》,從僵屍片的插入演繹到AV的瘋狂流行。可以想見,有人會不解,也不喜歡,但是,它要的就是那會心一笑。影片里少不了九把刀的文字游戲,像每個故事都有一個胖子、直接用粗口來表達感受,台詞效果很好。
從開頭咬蘋果、中間送禮物到引自聖經的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問及將來想做什麼,柯景騰篡改了喬布斯的「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他說,我想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讓這個世界因為有了我而有一點點的不一樣。而看上去,跟以往的青春片相比,《那些年》是有一點點的不一樣。很多導演愛青春也愛刀子,不搞點殘酷,後來誰死了,好像不符合常理。九把刀的名字有許多把刀,但令人欣慰的是《那些年》無關那些,只有愛情。也有人說了,這部電影是沒有刀,但是,它有很多的槍,瘋狂的手槍……
「我相信大多數人的成長,都跟這個故事一樣,並沒有刀光劍影、打打殺殺,也沒有搖頭磕葯、夜夜笙歌。」台灣青春片里,在情感基調上,《那些年》比較接近《藍色大門》。只是,比起《藍色大門》全篇的青春過去,《那些年》卻打通了時間,用一場婚禮讓電影院觀眾完成了情感代入。
這是一部形式大於風格的電影,也是一部標準的私電影。面對愛之地久天長,多多少少,《那些年》還是有一股傷逝的味道。當柯景騰用跑步來宣洩失戀痛苦和青春無奈,他在操場跑道上躺下,背後的白色跑道恰好是一個十字架的形狀。他如同被釘在上面,獻祭了自己的青春,毫無保留地付與世人。事情一旦做到這樣,《那些年》能風靡港台甚至是內地,那不就很好解釋了?
㈢ 戀愛癥候群的影片評價
阿彼察邦的《戀愛癥候群》 ,或許叫《綜合症與一百年》更為貼切。如果,一定要用其他的電影做對比,我願意將這部影片的前半段比作侯麥的作品,而後半段是如此類似庫布里克的《太空漫遊:2001》,但始終不變的,是如同安東尼奧尼那樣犀利、精準的注視和捕捉。 作者用大膽的形式和結構,哀傷、冷靜地審視著自現代化進程以來,人類社會的異化、疏離與孤獨。 影.........
彷彿這部劇集,儼然一部以催眠為目的緩緩推出的熱帶風景紀錄片。 一個夏天,總是要看幾部悶片的,今年選中泰國,濕熱讓人惦記熱帶。 城鄉結合部的女醫生,喜歡上賣蘭花的花匠。情節幾乎不再推進,熱帶植物從醫院的窗口探進來,彷彿一場曠日持久的戀物癖。 影片的前半部分幾乎沒有人物的正面,只是淡淡的側影,實習醫生向女主人公坦陳自己愛的折磨,你知不知道這種炙烤和.........
看過《熱帶病》就對這種結構不奇怪了。說是從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人類社會也很恰當。不過,自己的感覺這部沒有熱帶病那麼宏大和自然。也許熱帶病顯得有點晦澀。 後面不停吸氣的管道像是對應的前面的日蝕。在地下室的「現代瑜伽」療法看起來就像是「假肢」……同樣的醫院,同樣的人,被吸掉了「靈魂」。這些理解起來都很容易……有趣的是,其實前半段和後半段是相同時代的。所.........
不是那麼簡單的世界的變化把田園詩般的想接近又不敢觸摸的愛情變成了得不到而又簡單而明確的需求 我覺得世界是會在不斷的科技前進中變成一種融合的 在注重生態環境的大范圍下有高速鏈接的小群落 現在的情況就有點像先污染後治理一樣 這么說的話其實當初報志願時候其實有一點點想去學地理測繪......
㈣ 「戀愛癥候群」是什麼意思
「戀愛癥候群」有多個含義:
1、《戀愛癥候群》 是一部泰國電影,是第3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參展影片。本片是根據導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自己的童年回憶而拍攝的,當時他的父母都是醫生。
2、《戀愛癥候群》是黃舒駿的一首單曲,迄今為止華語樂壇歌詞長度最長的單曲。
3、《戀愛癥候群》,又譯攪野辦公室,是一部日本電視劇。共11集,由反町隆史,唐澤壽明等主演。 2000年10月12日-12月21日在日本播出。香港無線電視於 2001年1月30日在翡翠台播出該劇。
4、戀愛癥候群的意思是:男女戀愛的時候的言行舉止等各方面的表現。
(4)什麼電影用戀愛癥候群擴展閱讀:
影片《戀愛癥候群》根據導演自己的童年回憶拍攝,他的父母都是醫生。一位女醫生在鄉下醫院里為前來求診的村民和和尚看病,她和一個蘭花養殖場的主人熱戀,
同時,在一間城市醫院里執業的一名醫生愛上了她,而在他和他之間,卻發生了一段不尋常的情感交流。導演仍以長鏡頭表現人物細膩的情感,片中不時出現一些幽默的小人物,譬如牙醫兼職做歌星,求葯的老和尚亦為他人施葯,年輕的和尚一心想做唱片騎師等。
㈤ 電影《那些年》里邊的插曲,《戀愛癥候群》,那個片段是這首歌的哪個版本有沒有下載地址
http://music..com/song/1154596?fm=altg3黃舒駿啊,
㈥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插曲就只有「戀愛癥候群"么
是的,只有《戀愛癥候群》。說實在的,我覺得這部電影並沒有多麼的好看
㈦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中的插曲! 誰能發我下 戀愛癥候群 和 友誼天長地久 戀愛癥候群要電影裡面
自己下個軟體,自己剪切
㈧ 戀愛癥候群的電影劇情
本片根據導演自己的童年回憶拍攝,他的父母都是醫生。一位女醫生在鄉下醫院里為前來求診的村民和和尚看病,她和一個蘭花養殖場的主人熱戀,同時,在一間城市醫院里執業的一名醫生愛上了她,而在他和他之間,卻發生了一段不尋常的情感交流。導演仍以長鏡頭表現人物細膩的情感,片中不時出現一些幽默的小人物,譬如牙醫兼職做歌星,求葯的老和尚亦為他人施葯,年輕的和尚一心想做唱片騎師等。
㈨ 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裡面的所有歌曲,好像有三四首
電影原聲帶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原聲帶,由台灣索尼音樂娛樂製作,2011年8月5日發行,內容包括6首歌曲與9首配樂。
1 《制服上的藍點》
2 《永遠不回頭》
3 《打手槍》
4 《戀愛綜合症》
5 《女孩的馬尾》
6 《最後的浪花》
7 《各自的翅膀》
8 《孩子氣》
9 《獻給你的格鬥賽》
10 《笨蛋》
11 《寂寞的咖啡因》
12 《沒有你的青春》
13 《人海中遇見你》
14 《那些年》
15 《回憶》
㈩ syndromes.and.a.century是什麼電影
戀愛癥候群,又名:綜合症與一百年/世紀癥候群,2006年的泰國電影。
網路的資料如下:
http://ke..com/subview/2497056/8282002.htm#viewPag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