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娘灣的主要景點
三娘石
也稱「三婆石」,得名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三娘灣原來只有三個英俊的小夥子居住,他們共在一條船上,共用一張網,共睡一張床,互助互愛,相依為命。一天,三個仙女下凡,發現這獨特的海灣和勤勞英俊的帥小伙,決定下凡嫁給漁家三小夥子。玉帝得知,允許暫住三年。每日丈夫出海打魚,妻子在家織網,相親相愛,生兒育女,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三年後,玉帝不見三位仙女回來,大怒之下,掀起狂風巨浪,吞沒漁船。三位娘子在海邊並排站立,頂著狂風巨浪,等候丈夫歸來,天長日久化成了三柱並排站立的花崗岩石,大海見證了他們堅貞的愛情,這就是「三娘灣」的由來。它原來高十多米,寬二十多米,並排聳立如三根豎起的手指,在20世紀60年代破「四舊」時被毀,我們所看到的三娘石,是從廣東龍岩洞覓得的三塊與原來相貌相似的花崗岩石,當地漁民在逢年過節、出海前常常會來燒香祭拜,祈求身體健康、平安吉祥。
母豬石(海母石)
從側面觀看此石似如母豬匍匐在在海里,旁邊的幾塊圓溜溜的小石頭如蟄伏在母豬身邊的小豬仔們,其形狀極似母豬帶仔,且栩栩如生,傳說在三娘灣人煙稀少的年代裡,這里生長著大量如木盆的海蜇,海蜇吞食著在海邊遊玩的小豬仔,母豬為了保護小豬仔們而壯烈犧牲,小豬仔為救母豬而一同跳入海里,人們說母豬石就是母豬變的,是偉大母愛的化身,因此而得名。
海狗石
傳說中是因為當年蘇東坡在海南為官時,只要他坐到官座上就感到渾身不適,後派人查明是由於三娘灣這邊海狗的左耳朵把陽光折射到他的官椅上了,於是他命人把狗耳朵除掉。因此,我們今天所見的海狗就成了獨耳的海狗了。
風流石(八仙灘)
「風流石」又名「八仙灘」,成堆花崗岩石形態各異,有的像糕餅,有的像蘋果,有的像葫蘆……傳說八仙游樂南海,在此歇腳小憩,無意從好奇圍觀的漁民中,發現了三位仙女——三娘。八仙不敢泄露天機,遺下這攤「小食」,慌亂離去,故此而得名,而村裡的姑娘小伙談戀愛,都愛到八仙灘上小座,談情說愛,故叫做「風流石」。
天涯石(海霞石)
「天涯石」,又名「海霞石」,遠望它猶如雄踞海岸的獅子,由數塊巨大堅硬的花崗岩石組成。過去這里曾是鎮海炮台,清朝,鎮海清兵在這裡布置了一門鎮海大炮。如今,這塊承受了戰爭硝煙的石塊依然巋然不動地屹立在海中,它清晰可辨的斑斑彈痕,是三娘灣歷史的見證。六十年代著名電影《海霞》就在這里拍攝,影片開始播放後,兩個小姑娘就站在天涯石上吹螺號。
烏雷嶺
烏雷嶺位於欽州三娘灣景區,海拔100.8米,為廣西沿海制高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登上山峰,眺望四野,海天一色,煙波浩渺,如詩如畫,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如遇天氣晴朗,還可近看北海、欽州、防城港,是為「一山觀三市」,昔日破廢的海防哨所。已改成為臨風觀海,招雲攬月的靈犀閣了。而隨著三娘灣景區規劃的不斷推進,靈犀閣也將被觀海寶塔所取代。
沙灘
三娘灣的沙灘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沙灘,清澈透明的海水隨海風均勻的節拍,將黃燦燦的的沙粒沖刷成平整細膩的肌膚,一片一片讓人不忍心去踩,而又忍不住要去踩,踩了之後又讓人不禁後悔,後悔之後便是茫然,便是不知所措。
三娘灣沿岸月亮沙灘長約1.5公里,掩映在欏麻防風林中的海灘呈金黃色,松軟細膩;緊傍三娘灣的漁村裡雞鳴犬吠,炊煙裊裊,讓人領略到與都市旅遊迥然不同的野趣。
清心園
由欽州市紀委監察局、三娘灣旅遊管理區工委管委共同創建,於2012年9月建成並投入使用。園區佔地120多畝,分別於書法石刻、子材亭、永福亭、清風亭、觀潮亭等載體,展示黨和國家領導人、全國和欽州本土古今著名廉政人物的廉政論述、故事、詩歌、書面、名言警句的等內容,通過本土文化與廉政文化有機融合,政治性、藝術性、趣味性、觀賞性有機統一,使園區廉政文化成為一道亮麗風景,與景區名勝交相輝映,讓遊客在游覽美景中接受高雅廉政思想和廉政文化的洗禮,達到在賞景中陶冶情操的。 烏雷伏波廟
烏雷嶺伏波廟為紀念東漢名將馬援而建「船樓橫海伏波回,海上旌旗拂霧開。古自神人當血食,諒為烈士豈心哀。山連銅柱雲行馬,地盡扶桑浪吼雷。漫語武侯擒縱略,漢家先有定蠻才。在這南國海疆經受了2000年的歷史風雨沖刷。
海灘防護林
三娘灣綠樹成蔭,鬱郁蔥蔥,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遠遠望去,村中連片的木麻黃和欏麻樹像把把翠綠的太陽傘佇立在碧波萬頃的海洋中,在為景區增添亮麗風景線的同時,更為人們遮風蔽雨、納涼閑談提供了方便。而長約2公里的海灘防護林,則像一條綠色的玉帶鑲嵌在潔白的沙灘上。
海水浴場
游泳季節為4月至11月,可到旅遊區樹林內的生態游泳池游泳,也可以到海水浴場游泳,海水浴場能同時容納近5萬人游泳,不受季節及海水潮起潮落的影響,一年四季,全天候均可以游泳。由市政府投資2500萬元,使用面積13.05萬㎡, 融防潮、護岸、生態、文化、休閑於一體的三娘灣海水浴場,歷時兩年建設終於建成啟用, 海水浴場的建成使用,既保護了海洋生態環境,又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海岸線。
風情漁村
三娘灣海域是廣闊富饒的漁場,旅遊區內,臨海而居的是有千年歷史的三娘灣漁村和烏雷漁村。在漫長的海上漁業生活中,衣、食、住、行及節慶、婚俗、勞作等,形成了獨特而淳樸的漁村風情和豐富多彩的漁家生活,您可以撩網捕魚、摸蝦拾貝、捉蟹踩蛤、趕海觀光、踏浪逐沙、嬉水玩石,您可以參加海灘篝火晚會、喊漁家號子、跳漁家秧歌等妙趣橫生、其樂無窮的活動。您還可以在沙灘小憩、沙浴、睡林中搖網床,或進行沙灘足球、沙灘排球…… 三娘灣景區不僅以擁有珍稀的中華白海豚而聞名於世,而且還以神奇、壯麗的大潮而聞名。
每年的6、7月份期間是三娘灣海域海潮潮位最高的月份,每年的這個時候三娘灣旅遊區均在潮位最高的時期舉辦觀潮節,在觀潮節期間旅遊區邀請各方賓客觀潮並舉辦系列活動以豐富觀潮節的內容。
與錢塘江潮相比,三娘灣大潮具有三個特點:一是持續時間長。每次大潮形成持續時間為4-5天,每天大潮持續時間在3-5個小時,便於遊客觀賞。二是觀賞性強。
三娘灣潮被譽為「錢塘江姐妹潮」的大潮景觀,每年的7月份,欽州市政府都在景區都舉行「三娘灣觀潮節」不但可以欣賞大潮勝景,還可出海近距離觀賞珍稀的中華白海豚,同時欣賞到沙灘比基尼模特秀,另外,別具特色的沙灘背新娘等民俗節目亦將盛情上演。
三娘灣景區不僅以珍稀的中華白海豚而聞名於世,而且還以神奇、壯麗的大潮而著名,其「後潮疊前潮、大潮疊舊潮 」之「潮中潮」美景,氣勢磅礴,令人嘆為觀止。
此外,沙灘比基尼秀,展示沙灘、美女、現代藝術效果,為攝影愛好者提供極具吸引力的焦點;歡樂嘉年華,米老鼠、唐老鴨、叮當貓等眾多卡通人物現身觀潮節讓遊客與其互動,給小孩大人暑期一份驚喜;欽州地方特色文藝表演,以欽州地方特色的「跳領頭」、「海歌」、「八音」、「海霞」女子民兵班表演;與此同時,景區每天還安排不同的沙灘拓展活動如:沙灘背新娘、沙灘袋鼠賽跑、竹竿舞、板鞋賽、拔河比賽、沙灘排球賽等,讓遊客親身參與其中。 三娘灣海域有難得一見的世界奇觀——三娘灣「七彩海豚」。
中華白海豚屬哺乳類鯨目海豚科,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及西太平洋的近岸淺水區域,西面由南非起,沿印度洋海岸線,伸延至中國東南部沿海以及澳洲中部及北部
經過確認的內地沿海的中華白海豚種群只剩下五種,它們分別位於珠江口/香港區域、廣西壯族自治區三娘灣、福建省廈門市、台灣省西部以及廣東省雷州灣。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顯示,中華白海豚這一瀕危物種為「數據缺乏」狀態。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調查,三娘灣是中國中華白海豚生存率比較高的一個地方。三娘灣位於欽江、大風江與海水的鹹淡水交匯處,水域面積350平方公里。早在70年代,當地曾經發現白海豚,但是其後的十多年失去蹤影,90年代,當地加強了海灣的生態環境建設,白海豚重現三娘灣。根據北京大學欽州灣中華白海豚研究基地監測數據顯示,從2004年至2010年間,廣西欽州三娘灣共新增了10至12隻新出生的中華白海豚。
Ⅱ 電影海霰是在什麼地方拍攝的
《海霞》是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一部劇情片。由錢江、陳懷皚、王好為聯合執導,吳海燕、蔡明、趙聯、田沖、陳強領銜主演。影片根據黎汝清小說《海島女民兵》改編,講述了同心島上貧苦漁民解放前後與封建漁霸和國民黨特務斗爭的故事。
拍攝地: 福建海灘
"直到1974年7月,由於周恩來、葉劍英等人的努力,《海霞》才又重新被列入拍攝計劃。謝鐵驪一拍完《磐石灣》後,便立即趕到《海霞》劇組,投入了緊張的拍攝工作中。這次他將外景地選在了福建一個風景秀麗的海灘。"
參考資料: http://wenku..com/link?url=-
Ⅲ 曾經飾演過電影《海霞》的吳海燕現在幹啥,在哪兒
吳海燕,中國著名演員,原籍江蘇省沭陽縣顏集鎮,1954年生於上海。吳海燕本是京劇舞台上一位文武全能的刀馬花旦,她從事電影工作,可以說是半路出家,被時人稱為「上影一枝花」。
吳海燕自六歲起進入福建省戲曲學校京劇班學習,她工青衣,花旦,尤以刀馬旦見長。她的京劇表演動作優美,唱腔圓潤,京劇表演的訓練為她日後在銀幕上的表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74年,吳海燕在北影廠影片《海霞》中扮演女主角海霞,一位英姿颯爽的女民兵。《海霞》在群眾中引起一定反響。「文革」後,吳海燕在影片《綠海天涯》中飾演一名為祖國科研事業犧牲在莽莽叢林中的女青年魯琨。1978年吳海燕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參予演出了《等到滿山紅葉時》,扮演一個農村長大的姑娘楊芙。表演中她注重真切細膩,層次分明地展現復雜豐富的感情變化,其中尤以「哥哥」去世一場戲為佳。之後,在影片《白蓮花》中扮演女匪首白蓮花,將人物外表豪放堅強,內心細膩敏感的特徵演繹得曲盡入微。1981年,吳海燕在《檢查官》>中扮演一個戲不多的配角,一位致殘的舞蹈演員。在表演出她充分體驗角色不幸致殘的深切痛苦和對舞台生活的同衷眷戀,通過表情准確揭示人物心情。
進入九十年代,吳海燕仍活躍在熒屏上,不斷參予電視劇的拍攝,如《賣大餅的姑娘》、《浣紗女的傳說》、《伴飛》、《你好,太平洋》等。
參與影片:
你好!太平洋 (1990)
笑出來的眼淚 LAUGHING WITH TEARS(1988)
同齡女友 FOUR WOMEN FRIENDS(1987)
加州來客 THE GIRL FROM CALIFORNIA(1986)
特區姑娘 THE GIRL IN THE SPECIAL ECONOMIC ZONG(1985)
還鄉 RETURNING HOME(1983)
水鎮情絲 ROMANCE IN THE WATER-TOWN(1983)
檢察官 A PROSECUTOR(1981)
白蓮花 THE WHITE LOTUS(1980)
等到滿山紅葉時 WHEN THE LEAVES TURN RED(1980)
海霞 (1975)
吳海燕
(1958.4—)女,上海人。擅長染織與服裝設計。1984年在中國美術學院工作至今。1984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工藝系。並留校任教至今教學工作19年。
1984年起從事服裝設計工作至今19年,曾為電影、電視、舞台主持人、演員進行服裝設計,並主持國內外服裝及家紡品牌設計工 作、大型文藝晚會策劃及總設計師。
1992年作品《遠古情懷》獲全國首屆服裝設計繪畫藝術大賽一等獎。
1993年作品《鼎盛時代》獲首屆中國國際青年服裝設計師大賽唯一金獎。
1995年評為首屆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
1995年被日本朝日周刊譽為中國「五佳」服裝設計師之首。
1997年連任第二屆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 1997年評為中國首屆「金榜」設計師第二名、新聞排行榜第一名。
1999年作品<<起承轉合>>獲第九屆全國美展設計藝術類金獎。
1999年被國家文化部評為優秀專家稱號。
2000年獲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頒發的設計成就獎。
2001年獲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頒發的傑出設計成就獎。
2001年被中國經濟日報報業集團《服裝時報》社授予2000年度最有才華的設計師稱號。
2001年12月「中國國際時裝周」期間,在比京706兵工廠舉行的「觀點2002」時裝專場,獲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服裝設計師協 會頒發的唯一設計師「金頂」獎。
2002年4月獲中國國際青年服裝設計師作品大賽組委會、日本兄弟工業株式會社特頒發繼「兄弟杯」大賽之後的事業成就獎。
現任中國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設計學部主任、教授、、中 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理事、藝術委員、評審委員,杭州市服裝設計師協會名譽副會長。
發表論文《服飾基礎教學之淺見》、《服裝設計中的文化要素》。出版專著《吳海燕時裝精款》等。
Ⅳ 電影海霞說的是什麼地方
不是海南島,只是在海南拍攝,講述的是洞頭海島女民兵的故事
Ⅳ 有什麼電影或電視劇是在汕頭取景的嗎全一點
你的問題是偽命題啊!在汕頭取景的電影或電視劇,特別是電視劇,應該是多不勝數。
汕頭電視台在汕頭本地取景拍攝的電視劇你覺得能夠數出來嗎?
應該這樣問:「有什麼獲得XX大獎電影或電視劇是在汕頭取景的嗎?」
下面是幾部近來的電影、電視劇在汕頭取景:
《最愛你的人是我》、《愛情微電影(片名暫定)》、《異度公寓》、原創微電影《失異》、《鮀·戀》、《孤膽少年》(在揭陽)、《愛的印記》。
其實應該很多,包括60年代那部電影《海霞》,現在這些要羅列,真的很難全面了。
Ⅵ 日本電影海霞拍攝於哪年
你問的日本電影是《海峽》吧?拍攝於1982年,主要演員有:高倉健,吉永小百合,三浦友和。1983年引進中國,並由上海譯製片廠譯制。
Ⅶ 《等到滿山紅葉時》影片中那個奉節信號台還在嗎
演員高英(左)和張芝華在通往白鴿背信號台的路上手拉著手,拍照留念
《讓我們重溫《等到滿山紅葉時》那堅守奉獻的情懷(組圖)》
2016年01月13日星期三
來源: 重慶日報
本報記者 申曉佳 實習生 蔡檸壕
三峽紅葉,是牽動詩情與鄉愁的象徵,如今更被賦予了全新的內涵……
上世紀80年代最美好的電影回憶「滿山紅葉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峽……」
看過電影《等到滿山紅葉時》的觀眾,都會對這首同名插曲印象深刻。雖然這部電影早在1980年就已上映,但它的情節動人,演員表演真摯,風景如畫,至今仍給許多觀眾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等到滿山紅葉時》講述的是:一群電影廠的演員到長江客輪上體驗生活,聽到了一個發生在三峽的異姓兄妹悲歡離合的故事,反映了青年船員的愛情工作、生活和理想,歌頌了為平凡工作獻身的精神。
「那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大家都很喜歡看電影。一說要放《等到滿山紅葉時》,必須要提前去佔位置,這部電影『俏』得很!」61歲的市民王永麗是一位退休教師,她回憶說,電影中的三峽夔門、滿山紅葉,都是重慶人最熟悉和喜愛的元素。同名插曲的曲調非常好聽,也是當時最流行的歌曲之一。
拍戲要坐航標船,手腳並用爬石坡
要拍攝這樣一部風景如畫,情懷如詩的電影並不容易。
1月11日,記者在南岸區見到了當年全程參與接待劇組的原長江重慶航道局奉節航道處辦公室主任李永琪,他回憶道,那時,為了這部電影,劇組上上下下吃了不少苦頭。
「首先是路難走。」70歲的李永琪說,劇組一共有10多個人,1979年10月左右住進了位於奉節老縣城的奉節航道處招待所,電影正式開機。但拍攝點白鴿背信號台位於瞿塘峽北岸的陡坡上,只能坐船去。
於是,奉節航道處的航標船成了劇組的代步工具。單程一般需要半個小時。船到白鴿背信號台山腳下後,劇組人員還得手腳並用,爬上垂直高度近百米的石坡,才能走進信號台。
劇組的敬業讓李永琪十分感動,他跑遍了奉節老縣城,借來一架「海鷗」牌120相機,進行「跟拍」。從照片上,我們能看到飾演楊英的女演員吳海燕坐在江邊的石頭上背劇本;女演員張芝華和高英在通往白鴿背信號台的路上手拉著手,身後就是湍急的江水;劇組成員離開前,和招待所的工作人員在奉節老縣城依斗門前合影留念……雖然白鴿背信號台已於2002年在三峽蓄水中被淹沒,但這些生動的細節通過相機鏡頭得到了 保留。
......
Ⅷ 《海霞》是在欽州三娘灣拍攝的嗎如果是,有何證據如果不是,為何開發三娘灣時政府說是
不是,根據謝飛導演的回憶。謝飛終於有了第一次實地接觸電影的拍攝實踐,在謝鐵驪、陳懷皚導演的樣板戲電影《杜鵑山》中做場記工作,獲益匪淺;但他不滿足,於是又有了第二次,仍是跟在這二位老藝術家身邊學藝,在電影《海霞》劇組做副導演。照片上的背景是當時拍攝《海霞》的外景地——福建的一個海島,謝飛在左邊,站在他旁邊的是陳懷皚導演,中間是攝影師塗家寬,右邊兩位分別是電影中漁民的扮演者王敏玉和閻增和。眾所周知,當時故事片的拍攝幾乎處於停產狀態,八億人民看八個樣板戲已有八年,群眾已經很久看不到新故事片了。謝鐵驪「為民請命」給周總理寫信申訴,得到總理的同意,他才得以拍攝《海霞》一片。
Ⅸ 向經典致敬!你是否還記得電影《海霞》
20 新世紀 70 時代,依據文學家黎汝清的小說集《海島女民兵》改寫的影片《海霞》,在經歷諸多曲折以後總算在全國各地上映。影片女主角海霞和海島女民兵們的小故事一夜之間遍及大街小巷。影片《海霞》從主題風格到小故事、從拍攝到歌曲等都造就了那時候國產電影的造型藝術高峰期。影片中所呈現的 " 愛島弘武,經典勵志無私奉獻 " 的 " 海霞精神實質 " 也不斷鼓勵著幾輩人砥礪奮進。
《中國文藝 · 向經典致敬》王好為(導演)、吳海燕(大海霞),接納《向經典致敬》欄目組的獻給,與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三亞西島女子民兵連意味著合照。
當初,年僅 11 歲的蔡明被導演選定進到《海霞》攝制組,作為攝制組里的兒童演員,蔡明坦言她十分聰明,攝制組里老師們的言談舉止和工作責任心都耳濡目染地危害著她。說起攝制組里老師們的工作責任心,蔡明說:" 有一天大家拍一個岩礁上的戲,這時候一片黑雲上去,就沒辦法拍了,大家都到遠方去歇息,攝像機放到原地不動,攝像師王寶強聲大伯就座著設備邊上,因為我乘坐到他邊上。此刻忽然一陣風吹回來,攝像機倒了,大夥兒趕快沖過來,發覺攝像機早已倒在了王寶強聲大伯的肩部和岩礁正中間,我也不知道他如何那麼快以往的。晨聲大伯被扶起的情況下,他的背部鮮血淋漓。從那一刻起,我明白了一個人該怎麼看待工作中,這件事情鼓勵了我一輩子。"
Ⅹ 電影《海霞》的拍攝地點在什麼地方
電影海霞拍的挺好看的,里邊的男女豬腳都演的挺不錯的,要是問海霞這部電影的拍攝地點的話,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知道。因為他們根本不關心這個問題呀,一般就是看好這部電影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