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外國電影翻譯成中文之後,總要有翻譯腔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正因為很多外國電影經過翻譯之後,總是帶著濃濃的翻譯腔,所以很多小夥伴看外國電影,喜歡看原聲版,不喜歡看中文翻譯版本。那麼,為何翻譯配音員們為何不能用正常語調說話,非得用:“噢,我的上帝”,這樣聽上去別扭的語氣給電影配音呢?其實原因如下:因為要對的上嘴型和時長、為了符合外國人的說話方式和肢體語言、為了讓觀眾更能體會到外國電影的氛圍。
另外,所謂的翻譯腔,最初確實有著希望用這種方式讓觀眾加深對電影觀感的意思。畢竟與我國本土的電影不同,外國的電影用獨特的翻譯方式翻譯,能更快、更好地讓觀眾感受到電影中異域的氛圍。不過,翻譯腔確實存在缺點,比如過於拿腔拿調。但是,現在大部分電影已經不再出現翻譯腔了,這也說明配音演員們對於電影翻譯有了更高層次的理解,是一種進步。
2. 我怎麼樣才能跟美國人流利的對話呢最近在學新東方的新概念英語課,有學過的跟我說下經驗唄
其實你主要是需要學習英語口語,推薦你去洛基英語學習口語,這樣要不了多久你就可以正常的跟外國人交流了。
3. 為什麼外國電影翻譯成中文時配音非得要用怪怪的語調
以前配音員配動畫片時養成的習慣。況且有些外語片演員表情動作都不行,如果配音也還是那麼生,還不如不配。
4. 想知道外國人追國產劇的或電影字幕是中文靠什麼來看得懂裡面的故事劇情
題主您好:
外國人看我們中國的電影或者電視劇,他們的字幕也是自己國家的人翻譯過的。
比如美國那麼就是中文翻譯成英文字幕;
韓國就是中文翻譯成韓語字幕;
就像是我們中國看美國電影,電影中是英語或者美語,但是我們中國翻譯成中文字幕,下面就直接顯示中文字幕。
等等,以此類推。
5. 如何與外國人聊天應該說些什麼
跟外國人聊天,應該說點什麼,也要基於你的英語基礎,基礎差的則只能用上備用的萬能句型,或者是保持微笑點頭,而基礎的好則可從日常生活到工作范圍來開展,這樣就打開的話題,但是也要注意口語表達的技巧。
建議基礎差的小白,可以選擇報班學習好口語,現在學英語已經很方便了,在家就可以跟著外教學習,價格實惠,上課時間自由安排,主要是各大機構的課程都是免費體驗,好不好試聽了再報名,這里分享我學習的英語課程,試聽地址:限時0元,雙證外教1v1英語課程,點此領取
每天半個小時跟外教一對一互動,然後性價比也蠻高的,一節課的價格是20塊,報了半年才4099元,有小半年的時間學習英語是很充足的,現在感覺口語方面自由表達不是問題,對了課後也會有專門的助教來監督學習哦,所以不用擔心自己會偷懶~
跟外國人了解注意的語言表達能力,看這里~
1、不要覺得How are you?就是很完美的開場方式
往往這種提問方式很讓外國人覺得很老套死板,可以用一些比較具體的問題來代替,如:
"How are you doing right now?"(你現在感覺怎麼樣?)
"How's your day been so far?"(你今天過得怎麼樣?)
2、從一些很平常的事情開始說起
"What's happened for you today?」(你今天怎麼了?)
"How was your trip?"(你的旅行怎麼樣?)
"How is you sleep last night?"(你昨晚睡得怎麼樣?)
這種類型的提問方式讓對方覺得你很關心他。
3、在固定的場合,說與場合相關的話,如:
"What do you think of that book?"(你認為那本書怎麼樣?)
"Looks like a great drink. What is it?"(這飲料看起來很好喝,是什麼?)
"I love this place because it's got great energy."(我喜歡這個地方,因為這里充滿活力。)
4、利用一些好聽的話打開話題。這里並不意味這外國人很虛榮,好聽的話更多一種很禮貌的言辭,比如:
"I like your posture. It makes you stand out nicely."(我喜歡你的姿勢。它能讓你脫穎而出。)
"Nice shirt. Where did you get it?"(漂亮的襯衫。你從哪兒買的?)
"I love your style!"(我喜歡你的風格。)
5、天氣往往是外國人很關注的話題,可以從這個方面入手。
"It's so hot today."(今天好熱。)
"The great sun is burning this afternoon."(今天下午太陽很大。)
"It's freezing! Do you know the temperature?"(太冷了,你知道多少度嗎?)
6、以一種謙遜的態度進而去展開聊天
"I don't know anyone around here so I thought I'd come talk to you."(我不認識這里的人,所以我想來找你談談的。)
"I'm a little nervous talking with strangers, but I just had to come say hi."(和陌生人談話我有點緊張,但我還是得和你說聲hi。)
"I know no one here so I thought I'd introce myself to you."(我在這兒誰也不認識,所以我想介紹一下自己。」)
7、開門見山說明自己很想聊天
"I'm out meeting new, interesting people tonight. Mind if we chat for a minute?"(今晚我要去見新的有趣的人。介意我們聊一會兒嗎?「)
"You guys look like you're having fun. That's so cool that I just had to come talk to you."(你們看起來好像玩得很開心。真是太酷了,所以我過來跟你們說說話。)
"I had to come talk to you because your shirt made me laugh."(我必須和你談談,因為你的襯衫讓我笑了。)
8、盡量找一些都知道的時事,進行展開
"I was just listening to radio on my way here and can't believe what happened in Africa."(我在來這里的路上聽著收音機,簡直不敢相信在非洲發生了什麼。)
能夠交上一個很好的外國朋友,也能能夠通過他們了解到更多豐富有趣的東西,所以如果遇到了一些友好的外國人,就記得利用一些聊天技巧,這樣才能讓彼此的聊天更加的持久。
6. 如何從英文電影中學說英語
如何從英文電影中學說英語
語言的交流與掌握大量的詞彙、句型、語法是兩回事。就語言本身的知識來說,我們已經過關了。我們缺少的就是在交流中來運用英語,只有在交流中我們才能與對方進行思維密碼的相互破譯。同樣的話在不同的語言交流環境中所表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
建議要把學習的目標收縮,把追求大而廣的英語知識轉化為追求一種定量性的技巧。有6種技巧,是美國人和美國人之間交流的關鍵性東西,也是看電影、學英語中重要的六步。如果我們能掌握這6種技巧,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國人的思維,從而學好口語。
第一,如何用英文簡單界定一個東西的技巧。美國人和美國人交談80%是想告訴對方這個事物是什麼。我們的課本盡管詞彙難度不斷加深,但思維邏輯結構卻只停留在一個水平上。中國人常說Whereisthebook(這本書在哪兒)?很少有人說What is a book(書是什麼)?而美國的小學生就開始問:What is the book?這種Where is the book只是思維的描述階段。但是我想連大學生也很難回答What is a book?因為中國傳統英語教學模式沒有教會學生表達思想的技巧。
第二,如果已經學會界定,但理解還有偏差,那就要訓練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用不同的方式解釋同一事物)。一種表達式對方不懂,美國人會尋找另一種表達式最終讓對方明白。因為事物就一個,但表達它的語言符號可能會很多。這就要多做替換練習。傳統的教學方法也做替換練習,但這種替換不是真替換,只是語言層面的替換,而不是思維層面的替換。比如,I love you(我愛你)。按我們教學的替換方法就把you換成her,my mother等,這種替換和小學生練描紅沒有什麼區別。這種替換沒有對智力構成挑戰,沒有啟動思維。這種替換句子的基本結構沒變,我聽不懂I love you,肯定也聽不懂I loveher。如果替換為I want to kiss you,I want to hug you,I will show my heart to you等,或者給對方講電影《泰坦尼克》,告訴對方那就是愛,這樣一來對方可能就明白了。這才叫真正的替換。也就是說用一種不同的`方式表達同一個意思,或者一個表達式對方聽不清楚,舉一個簡單易懂的例子來表達,直到對方明白。
第三,我們必須學會美國人怎樣描述東西。從描述上來講,由於中美的文化不同會產生很大的差異。我們描述東西無外乎把它放在時間和空間兩個坐標上去描述。美國人對空間的描述總是由內及外,由里及表。而中國人正好相反。從時間上來說,中國人是按自然的時間順序來描述。我們描述一個東西突然停住時,往往最後說的那個地方是最重要的。美國人在時間的描述上先把最重要的東西說出來,然後再說陪襯的東西。只有發生悲劇性的事件,美國人才在前面加上鋪墊。這就是中國人和美國人在時間描述上的巨大差別。
第四,要學會使用重要的美國習語。不容易學、易造成理解困惑的東西就是“習語”。比如北京人說蓋了帽兒了,外國人很難理解,這就是習語。所以和美國人交流時,能適當地運用美國習語,他馬上就會覺得很親切,也很愛和你交流。那麼什麼是習語?就是每個單詞你都認識,但把它們組合在一起,你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
第五,學會兩種語言的傳譯能力。這是衡量口語水平的一個最重要標准。因為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我們天生就有自己的母語。很多人都認為學好外語必須丟掉自己的母語,這是不對的。
第六,要有猜測能力。為什麼美國人和美國人、中國人和中國人之間交流很少產生歧義?就是因為他們之間能“猜測”。我們的教學不提倡“猜測”。但我覺得猜測對學好美國口語很重要。在交流中,有一個詞你沒有聽懂,你不可能馬上去查字典,這時候就需要猜測來架起一座橋梁來彌補這個缺口,否則交流就會中斷。
中國人學習口語講究背誦,背句型、背語調,結果就是很多人講口語的時候講著講著眼就開始向上翻,實際上是在記憶中尋找曾經背過的東西。如果他要是能猜測的話,我想也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再說說英語語音的問題。我們中國人不需要鑽牛角尖,一定追求發音像一個本地人,只要我們的發音不至於讓對方產生誤解就可以了。我們在平時,不需要迷信什麼科學方法,只需要記住一點:模仿。但一定要模仿標準的英語或美語。在模仿的基礎上,每天保持1個小時的自我口語練習,這個練習必須假想一個雙向交流的場合,即彷彿有人與你交流一樣。
最後,講講英語的用氣問題。我們在發音時,盡量氣運丹田,而避免用肺發音,這可以使英語發音洪亮圓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