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對美國電影有什麼總結

對美國電影有什麼總結

發布時間:2022-05-17 10:11:12

㈠ 美國類型電影有什麼特徵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城市工業經濟和中下層居民數量迅速增長,好萊塢電影成為適應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種大眾娛樂。當時嚴格的審查制度使好萊塢的類型片主要表現在喜劇片、西部片和歷史片 3個方面。喜劇片的佳作首推卓別林的《尋子遇仙記》(1921)、《淘金記》(1925)和《馬戲團》(1928),基登的《航海者》(1924)和《將軍》(1926),勞埃德,H.的《大學新生》(1925);西部片主要有《篷車》(1923)、《鐵騎》(1924)和《小馬快郵》(1925)等,歷史片有地密爾的《十誡》(1923)和《萬王之王》(1927),格里菲斯的《暴風雨中的孤兒們》(1922)

第二個時期是一戰之後好萊塢電影中的特殊現象——真正意義上的類型影片,在30年代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最初的類型片是無聲電影時代的喜劇片、鬧劇片和西部片,到30年代初期,歌舞片、盜匪片、偵探片、恐怖片等類型相繼出現並得到繁榮發展。類型電影是美國經濟、社會和文化需要的直接產物,它們中成為經典作品的有歌舞片《四十二街》(1933)、《掘金女郎》(1933)、《大禮帽》(1935)、《風月無邊》(1936)和《齊格飛大歌舞》(1936);盜匪片《小愷撒》(1931)、《公敵》(1931)、《疤面人》(1932)和《嚇呆了的森林》(1936);恐怖片《吸血鬼》(1931)和《弗蘭肯斯坦》(1931)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好萊塢的類型片大多是故事片和紀錄片,如有柯蒂斯的《勝利之歌》(1942)、《卡薩布蘭卡》(1943)和《出使莫斯科》(1943);顧柯的《費城的故事》(1940);霍克斯的《約克軍曹》(1941);希區柯克的《破壞者》(1942)、《疑影》(1943)和《救生船》(1944);W.休斯登的《馬爾他之鷹》(1941);H.金的《皇家空軍中一名美國佬》(1941);朗格的《劊子手也死亡》(1943)和《東京上空三十秒》(1944);劉別謙的《生死問題》(1942)和《天堂可以等待》(1943);L.麥卡里的《與我同行》(1944);邁爾斯東的《鼠與人》(1940)、《北極星》(1943);I.匹查爾的《月落烏啼霜滿天》(1943);普雷明格,O.的《勞拉》(1944)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美國青年思想最動盪的年代,好萊塢類型片則相應出現的表現青年疑慮、反抗的所謂「反英雄」影片有:雷伊的《無因的反抗》(1955),卡善的《伊甸園東方》(1955),J.洛甘的《野餐》(1956)以及後來的M.尼科爾斯的《畢業生》(1967),A.潘的《邦尼和克萊德》(1967),D.霍珀的《逍遙騎手》(1969),施萊辛格,J.的《午夜牛郎》(1969),T.馬里克的《荒原》(1973)等。

七八十年代好萊塢類型片電影中,家庭和婦女以及普通人生活的影片又重新受到重視,比如艾倫,W.的《安妮•霍爾》(1977)和《漢納姐妹》(1986);阿爾特曼的《三個女性》(1977);阿普特德的《礦工的女兒》(1980);R.本頓的《克萊默夫婦》(1979);J.L.布魯克斯的《母女情深》(1983);P.馬佐爾斯基的《一個未婚女人》(1978);M.雷德爾的《金色池塘》(1981);雷德福,R.的《普通人》(1980);H.羅斯的《轉折點》(1977);齊納曼的《朱莉亞》(1977)等。

九十年代後美國只把電影看作是娛樂手段,把好萊塢當成生產故事和幻想的工廠,因此首先注意影片的商業價值,於是乎才出現了所謂的「美國大片」。

㈡ 美國二戰電影的特點

美國二戰電影的特點,主要有:浪漫主義、戰史紀實、人性反思、人道主義、英雄主義等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二戰電影主要以愛情片的形式出現,愛情與戰爭,是好萊塢電影所鍾愛的主題,戰爭中的愛情承受著比日常狀態更多的磨礪和摧殘,在血與火、生與死的洗禮之中,戰爭中的愛情往往以一種悲劇式的偉大姿態出現,它更容易擊中人類內心柔軟的部位,而從美國二戰中的愛情電影,我們也可以看出美國電影價值的變遷。
1、《卡薩布蘭卡》,以愛國主義精神與反法西斯為主基調,講述戰爭背景下一段感人至深的三角戀情。
2、《珍珠港》,在這部以偷襲珍珠港為背景的愛情電影中,電影技術發展所創造的戰爭視覺奇觀已達到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步,而戰爭中的愛情也呈現出更加羅曼蒂克的商業姿態。
3、《英國病人》,片中男主角在一段婚外戀情中,為了拯救自己的情人,做出了向敵軍輸送重要戰爭資料的叛國行為。

二、英雄主義
到了90年代以後,寫實性戰爭片在朝更細微的方向發展,寫實的表現手段也大有不同,如近20年中拍攝出來的《拯救大兵瑞恩》、《狂怒》等經典二戰電影,均是以小規模的班級或者連隊為基礎單位來描述戰爭,寫實性的戰爭具體到了普通的作戰個體,而戰爭寫實的方式在手持攝影、CG技術等的發展下,也往更加逼真的方面發展,戰爭視覺奇觀已經成為好萊塢戰爭片的商業賣點。

三、人道主義
這個時期的二戰電影中,對戰敗方德國的描寫趨於客觀,相對於早期二戰電影對德軍的醜化,隨著戰爭電影對個體的回歸,新世紀以來對德軍的描寫則不再強調對德軍個體的醜化,而趨於用模糊的普通個體背影來表現,這種人性思考也表現在對日作戰的電影《硫磺島家書》中。
隨著對戰爭反思的深入,美國二戰題材電影均傾向於從人性層面來思考戰爭,一方面表現了人性的復雜,另一方面也歌頌了人性的崇高,這種對個體價值的尊重,正是長期以來美國電影所體現的美國價值。

四、總結
美國二戰電影帶著鮮明的商業色彩,在以商業價值為基礎價值導向的模式中,美國電影人不斷挖掘新的表達方式,在商業與藝術統一的基礎上不斷嘗試以更具表現力的方式來讓觀眾認識、紀念與反思戰爭。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環境之下,美國的二戰電影的表現側重點也在轉換,伴隨著美國電影創作集體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認識的深化,美國二戰電影也逐漸從宏觀大歷史回到微觀的個體,從宣傳記錄導向回到反思導向,半個多世紀以來唯一不變的主流只有對英雄主義的推崇,以及對自身拯救者形象的反復歌頌。

㈢ 中國電影和美國電影有什麼區別

作為一名普通的觀看者,不論是在電影院、電視抑或電腦上看電影,我們不難發現外國電影往往比中國電影更能吸引人。直觀的講從票房上外國片更勝一籌,從觀眾反應和世界電影排名上看中國國產片也不如外國。那麼中外電影的差異和差距究竟是什麼呢?就這個問題我們成立了研究性學習小組並展開了討論和調查。我們談論中外電影的差距,不僅為了提高自己的審美素質和水平,同時也想為國產的電影能夠在世界上獨領風騷提出自己的建議。經過討論,我們決定按照電影的類型來分工調查中外電影的差異和差距。例如,組員宮一丹調查中外恐怖片的差異和差距時總結出四點來:第一國內外恐怖片的文化背景不同,經常看恐怖片的人不難發現,亞洲恐怖片的恐怖效果、節奏和恐怖效果出現之前的包袱都是大同小異的,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故事的來源不同,國外的恐怖片很多故事來源於聖經,例如吸血鬼,撒旦等,國內的恐怖片很多來源於民間傳說,例如聊齋,僵屍等,還會融入一些因果循環,善惡有報,邪不勝正的佛學思想,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到文化背景對其故事來源有很大影響。第二就是國內外恐怖片的故事情節和其恐怖效果之間的聯系不同,這點也許很多仔細觀看恐怖片的人們也會發現,大多數國內的故事情節是與其恐怖的節奏相輔相成的,但是在觀看一部國內恐怖電影時,如若只看其中一段恐怖情節,其恐怖效果絕對遠不及在了解其故事情節的前提下看來得更強烈,比較有趣的是國外的恐怖情節在不了解其整個故事梗概的前提下觀看也一樣會達到驚心動魄的效果,可以這樣說前者和故事情節是相輔相成,而後者則是比較獨立的。第三國外電影在描述恐怖效果時經常用到寫實的手法,我們經常會看到血淋淋的,血肉模糊,面目全非的鏡頭在國外電影里出現,此時的電影背景音樂對它的渲染顯的就不那麼重要了,讓人看過後覺得太真實,太惡心。國內則不同,經常是以詭異的氣氛,以及隨情節富有變化玄妙的背景音樂來渲染恐怖效果,讓你的心不由自主的陷入情節當中,並且懸在半空中,久久不能平靜。第四 中國人信奉一切皆有因果,一切事情必有原因,一切果皆由因而起。如果今世遇到鬼怪纏身,一般是前世的冤孽,只要鬼怪解決了前世恩仇,今世心願,最終他們將回到他們原來應該在的地方。而我們關注的重點就是因的講述。至於發生在哪裡,不是重點。

㈣ 美國電影金鋼觀後感300字

我是個很少看電影的人,在今年的春節我看了一部在幾年前感動大多數人的美國大片《金剛》。3個小時的漫長旅程,我跟著電影一起經歷美國大蕭條、海上冒險、土著人襲擊、恐龍、死裡逃生,故事從1933年的美國開始,一名勇於探險的電影製作者率領攝制隊伍到荒島拍攝,他們遇到恐龍及當地土著的襲擊,女一號安發出的尖叫聲換來金剛的回應。這只巨大無比的猩猩,連兇悍的恐龍也懼怕它幾分,偏偏它卻鍾情於安。其後無情的人類將金剛由荒島帶回紐約,但卻是它悲劇命運的開始,直至金剛從高樓墜落那一刻的眷戀眼神。「金剛」,這個沉重有力的名字一次次在我腦海中盤旋。還有那個名叫安的女子,是她敲開金剛的心扉,沒有語言,只有眼神、肢體動作。當她一襲白衣,無力地看著金剛被人類的文明逼死的時候,我知道了什麼是感動,什麼是真,什麼是執著,什麼是無奈。
金剛讓我感動,在常人眼中,動物或許根本沒有愛人類的權利和機會,但是金剛做到了,它把對女主角深深的而又難以表達的愛在影片中表現地淋漓盡致,感人肺腑。我實在難以用語言來形容大猩猩的愛,因為它原本只是太平洋某個島嶼上一隻孤獨的大猩猩而已,但是它卻愛上了一位充滿魅力溫柔的姑娘,為了得到她,不,准確的說應該只是為了看到她,猩猩被其他人類逼上了悲慘的命運道路,它被人們俘虜被送往城市讓人觀賞,但是,事實並非如此簡單,它對女主角的愛超乎了他的本性和能力,它為女主角所犧牲的不光只是精力和生命,更是那非凡的鍥而不舍的追求。,金剛不會說話,它只會用表情來說明一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女主角陷身叢林的那一段,面對森林中種種危機與怪獸,是誰在女主角被恐龍追趕時挺身而出解救了她?又是誰在女主角一次又一次墜入懸崖之時及時拉住了她?答案很明確。但令我感到可恨的是,人類並不理解金剛,反而認為它的存在是人類的威脅而不擇手段地置它於死地,最終,盡管女主角拚命地呼喊:「NO!」 但仍舊無力挽回金剛地生命,在重重飛機炮火之下,爬上帝國大廈地金剛卻以最悲壯最頑強最令人痛苦地結局墜下了足足上百層高地帝國大廈.......人們說,它是為了美人而死的,但是我認為,它的死是愛的悲劇,愛上女主角本身就是無奈的,但是愛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最難以抉擇的,更何況是動物與人之間呢? 「大猩猩帶著女主角爬上高處把深愛的姑娘放在手心,一同享受著剛升起的太陽,多麼美好啊!「可惜,再美的鏡頭終有消釋的一刻....... 那股憂傷如今仍舊盪漾在我心頭。
隨著劇情的跌宕起伏,金剛的人性一面被喚醒。安與金剛的交流只限於眼神,特別是豐富的表情,恐嚇、逗樂、生氣、堅決、憐惜等等,活生生的拉近和人的距離。安最終被單純真摯的金剛感動,我也被感動。為「愛人」勇敢赴死的金剛,比一些人類更懂得愛的意義。人類有拉近與動物的距離的渴望。因為人類的自我意識,人類是地球上最孤獨的生物,文明發展自身的重任有時使我們不堪重負。《金剛》中骷髏島並不是一個迷人的地方,它上面的生物,除金剛之外,從最高等到最低等,都是惡心而殘暴的。
經常聽人討論人性本惡或者人性本善,雙方各執一詞,常常爭論的面紅耳赤,最後亦無結果。其實人性是復雜的,初生的嬰兒如同一張白紙,並無善惡之分,隨著身體的長大,環境的影響,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由於社會環境的復雜性,所以人性也必將是復雜的,每個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它的因果循環,所以「好人」「壞人」並不像童話中的那麼涇渭分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有一雙慧眼,不要總是一刀切,同樣是一個人,一件事,思考的角度不同,他就可能被認為是好人,也可能被認為是壞人。不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論男女,每個人都會有善的一面,但是,隱藏在骨子最深處的惡,也從來都沒有也不可能自覺地離開人們。
金剛--他只是一個猩猩,猩猩的愛尚可如此,那人類呢?人類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
在現實生活中,外界因素往往令人產生矛盾,有時候,究竟應該是向善,還是尚存私心呢?一切的掙扎都反映人生抉擇之難。在困境中,可以對潛伏的人性有更全面、真切的了解。
非常感謝當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任何華麗的詞語在此時就會顯得尤為空洞,有五個字是最好的總結——患難見真情。

㈤ 美國電影有什麼特點

華麗的場面和逼真的特級

反傳統精神
黑色電影
新好萊塢——後經典主義電影
直接電影:現實主義

美國電影是美國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它是伴隨著美國文化的成長與發展而成長與發展
的。它生動地體現了美國思想與美國這一民族和文化的許多特點。它順應了美國人熱鬧好動
的天性和積極進取的人格,同時,也表現了美國人的樂觀處世的精神和人性。美國電影在注重商業性和票房價值的同時,在追求大眾趣味,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同時,仍然非常關注社會與現實的,非常關注藝術的。對美國生活作了詩意的描寫,動作迅猛,對話簡潔,表演乾脆利落,不拖泥
帶水,也表現了傳統的好萊塢娛樂片的特點。

後現代電影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呢?這至少有3
點。
1. 電影事業的組織體系具有後現代的特點。好萊塢經歷了從福特式的大生產(電影制
片廠體系)到更為靈活的獨立電影製作體系(新好萊塢和後新好萊塢時期),獨立電影製作
體系具有後現代經濟的特點。同時,好萊塢融入多元的媒體大集團公司使工業、技術、和文
化形式之間的界限模糊,這也是後現代的一大特點。
2. 電影在許多方面表現後現代的主題和後現代社會的形象。當代科幻片表現那些糟透
了的社會形象,這是與後現代對社會進步失去信心的思想有關。
3. 電影表現與後現代文化實踐有關的美學特徵(如折衷主義和傳統的藝術階梯的喪
失)。
黑色電影(film noir)在50年代派生出「反叛的青年」電影,深刻地反映了美國青年人在50年代的文化情緒,成為60年代的民權運動、青年的反叛和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鋒。美國社會充斥的叛逆,對傳統和主流文化價值的叛逆不可避免地影響到電影。美國60年代的電影以多元化和試驗性為特徵,電影的發展勢頭很好,充滿了活力。電影中裸露的鏡頭增多,有不少明顯的性愛鏡頭,這對於年輕的觀眾是有很大的誘惑力的。在60年代中期,美國電影變得更為自由放任。保守主義讓位於流行文化。新的現代風格在電影中得到充分體現。當時,生活條件和民權方面平等的呼聲日益高漲,特別是黑人和拉丁裔美國人要求平等的願望特別迫切。這些年輕人和少數族裔的亞文化變得越來越有力量,震撼了WASP美國的主流價值。為了適應這種情勢,好萊塢拍了描述年輕人叛逆的電影,描述代溝、緊張的種族關系、吸毒和挑戰有關性愛禁區的電影。好萊塢的匪幫片揭示美國的經濟與道德狀況。美國人大量失業並陷於貧困。社會秩序混亂,在社會底層滋生了暴力的種子。觀眾正是出於對現有體制的不滿情緒,對那些用子彈來解決社會與道德問題的歹徒懷有敬佩之情。匪幫片充滿了硬漢子和暴力,通過揭示犯罪行為的原因,並顯示罪惡的性格往往是糟糕的經濟狀況、家庭環境和冷漠的無能的政府造成的。這些無情無義的反英雄,厭膩無聊的生活,一般都來自小鎮,不斷地竭力躲避法律的制裁,生活在道德的真空之中。在這些電影中,導演試圖嘲弄與揶揄美國社會,表現正發生在美國的道德衰落。

綜上觀之,在反映社會的問題上,美國電影有其本身的特點:
1. 在大部分情況下,它們並不是刻意表現社會現實;
2. 在表現社會現實的主題中,每每關注社會陰暗面和暴力。通過暴力反映底層人民的
生活狀態,反映資本主義社會的冷酷;
3. 暴露與商業價值(票房)共存,從來不是為了暴露而暴露,帶有純政治性的目的;
商業性與藝術性是平衡的;
4. 大投資,追求巨片效果,場面宏大壯觀,充滿動作和戲劇性;
5. 它的終極目的是通俗性,取悅於最廣大的電影觀眾的趣味和愛好,因此充滿新奇,
不拒絕高科技手段。無論時代怎麼演變,通俗性始終是美國電影的信條。通俗性始終優於藝
術性;
6. 在表現現實的過程中,它們從來沒有忘記所謂的「成人語言」,用性自由來表現美國
的個人主義的文化價值。
總之,無論主流電影還是非主流電影,其精英部分自20世紀中期之後在歐洲電影新現
實主義和新浪潮的影響與啟迪下,開始關注美國社會現實,用他們獨特的藝術的方法對美國
所處的戰後時代作出回應。這些作品,無論是反叛的,黑色的,還是地下獨立製作的,都不
同程度地反映了後現代社會的焦慮情緒。無論從思想上還是從藝術上講,它們無愧當代美國
電影的精華。

美國大多電影的核心主題都是以信仰相關話題有關,諸如人性,美德,希望,勇敢,愛等等

美國電影比較誇張,場面華麗(後天,星戰等),很多科幻片帶有英雄主義(蜘蛛俠。007等。
亞洲片比較注重內涵(如日本的大逃殺)和美感(我國的英雄、黃金甲等)

美國片宏大壯觀,亞洲片細致內涵

美國片是外在的刺激,亞洲篇是從內里引導

一般電影都是會融入很多美國本土的文化特徵~
比如~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
真正的愛情片~是純美的~~一般~在結尾處才會有性的出現~
往往~出現「性」的~都不是單純的「性」~而是會引出一個故事~或其他~
美國的恐怖片~大多數是血肉模糊型~多數是~突然出現嚇你一跳~
所以看到第二遍~往往就是有些惡心的搞笑片~
美國的災難片~~看多了~你就會發現~~~大多都是歌頌大愛~~勇敢的~~~
還有~~美國電影往往都是你想的結局~~
亞洲電影~~
個人認為~日本的~唯美變態~~可能挺矛盾~~但就是這樣~
韓國的~~搞笑輕松~~色情成分也不少~~~這兩年真是開放了不少~~但是個人覺~~高麗棒子的腦子還是不適合拍電影~~拍電視劇還是比較適合~~
泰國電影不錯~~除了泰國話難聽點~~挺有內涵的~
印度的寶萊塢電影~就是鬧騰~
香港電影是大雜燴~~
國產的~~我基本不看~~~不了解~~

中國電影:黑色幽默,農村電影,武俠,偏向色情化(失望……)
美國電影:色情暴力血腥+奇思妙想
法國電影:暗喻+人文關懷+奇妙聲色

我覺得中國電影比較生活化,美國電影商業化,法國電影文藝化,這和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有關。

㈥ 好萊塢電影中的典型特點

1、非限制型的敘述手法:經典好萊塢電影的敘事眾多技法中最明顯的傾向是採用「客觀化」,意即呈現一個基本的客觀故事,在此基礎上穿插人物的「知覺主觀」和「心理主觀」視點。因此,經典好萊塢敘事電影通常都用非限制型的敘述手法。

2、戲劇化的故事結構:經典好萊塢電影在結構故事和展開情節方面明顯地以戲劇化作為基礎,故事情節充滿戲劇性沖突。



3、角色結構譜:經典好萊塢影片的角色往往有:正面人物(protagonist)、反面人物(antagonist)、配角(supporting)、主動角色(active)。

被動角色(passive)、刻板角色(cliche)、單線人物(one-string)、圓形人物(round)、扁平人物(flat)。

4、蒙太奇技巧:美國電影導演格里菲斯在《一個國家的誕生》等影片中創造性的在場面之內進行大量的切換,直接把戲劇性空間解構,然後重新組合以適應觀眾的思維和情感參與。

並由此發展出後來成為經典好萊塢敘事的一種拍攝和剪輯語法:用主鏡頭或交待鏡頭建立一個故事的發生地點,然後,當動作發展時,切至人或物的中景,在戲劇性高潮時用特寫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5、全知的敘述模式:當攝影機採取全知的敘述模式時,觀眾對劇情的了解就遠遠大於劇中人對劇情的了解,觀眾就實際上進入到一個和導演無意的共謀。

即觀眾和導演都在劇中人「上面」,猶如上帝一樣俯視劇中人物困境。這時觀眾對劇中人物的認同轉移到對導演的認同,觀眾從劇情的參與者轉移為旁觀者。

㈦ 求對美國電影的總評(越詳細越好!)

西部片

西部片作為好萊塢電影特殊的類型片,具有深層的符號和象徵意義:它是關於美國人開發西部的史詩般的神化,影片多取材於西部文學和民間傳說,並將文學語言的想像的幅度與電影畫面的幻覺幅度結合起來。

綜觀美國電影史上的多部西部片,我們不難可以歸納出幾點西部片的「定式」:

時代背景:時間跨度為1860年至20世紀初葉。這期間,載入史冊的大事件有東部居民西進拓荒、南北戰爭、廢除奴隸制、林肯遇刺、第一條橫貫大陸的鐵路接通、電話局開始營業等。

行為准則:好漢與歹徒、警官與盜匪爭斗時均靠不成文的行為准則進行「公平競賽」——雙方恪守武器相同(刀對刀、槍對槍)、機會均等(正面攻擊,不打黑槍)的原則,而英雄人物往往後發制人,置之死地而後生。

正面形象:行俠仗義的牛仔、盡忠職守的警長、保護驛車的好漢。同歹徒、草寇決斗時他們智勇雙全,以寡敵眾。

反面角色:與正面形象構成二元對立。他們是攔路打劫的草寇,是突襲村落的歹徒和魚肉鎮民的地頭蛇。他們人多勢眾,但結局通常都是十死九傷,以失敗告終。

五大戰場:開闊地域(例如曠野、叢林、峽谷、長河等);城鎮一條街、酒吧、妓院、旅館。

固定道具:馬、牛仔帽、皮靴、左輪手槍、劍。

科幻片

科幻片起源於法國,革新於德國,全盛於美國。20世紀50年代是美國科幻片的興旺發達時期,在這一時期,科幻片的特點全面形成。

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初,美國科幻片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其標志是:題材廣泛,貼近現實;人類與外星人的關系由緊張漸趨緩和,由對抗變成對話;特技手法躍入數控時代。1977年,《第三類接觸》(斯皮爾伯格執導)和《星球大戰》(喬治·盧卡斯執導)問世,形成了美國影壇「科幻三傑」的格局,把科幻片的創作再次推向波峰。

音樂片

與電影聲音同時誕生的音樂片,在有聲電影初期十分盛行,最初是把百老匯的東西搬上銀幕,後來則發展為具有特殊形式的類型片,並在四五十年代走向了「最受歡迎的頂峰年代」。

美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部音樂片是有聲電影《爵士歌王》。此片一出,各大公司紛紛仿效,相繼推出各自的音樂片。

犯罪片

這類電影經常以一樁罪案的始末為內容,以罪犯或偵探為主要人物。犯罪片分為強盜片和偵探片兩大類,前者以黑社會人物為主角,後者以偵探為中心。

強盜片與西部片似乎有些相同之處:片中同樣具有強烈的追逐和持槍格鬥的場面,而劇中人物也同樣是一個類似西部牛仔那樣的具有復仇心理的、強悍而又孤獨的男人,一樣是用「硬漢」類型明星來塑造的,從而顯示著一種力量。

美國犯罪片中的佳作情節緊張、懸念迭起,結果往往出人意料,頗有觀賞性;但大多數犯罪片的劇情生拼硬湊,而且充斥血腥、暴力和色情場面,造成視覺污染,戕害青少年的心靈。

當好萊塢的電影巧妙地把社會現實矛盾轉換為戲劇沖突,通過它的經典敘事方式進行虛幻性解決的時候,它就完成了從文本神話向社會神話的轉型,而這也正是好萊塢意義上的「白日夢幻」的意旨所在。

美國對全球的文化控制是通過大眾傳媒的控制來實現的,因為現代電子傳媒能夠提供使受眾服從霸權的條件,進而大眾傳媒本身也成為了一種霸權形式。

好萊塢化的電影是來自好萊塢資本運作、明星機制、傳播媒介的召喚,也是來自電影工業、英雄情結、觀影機制、理想主義的隱秘的召喚,其主要特徵是方法的標准化和產品的同質化。而更深層次的,則是普遍的價值觀念和文化標准在全球范圍的蔓延。

㈧ 觀看美國電影對你有影響嗎有什麼影響

有,激勵青少年勇往直前。
強調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對青少年產生的影響是能夠激勵青少年勇於追求夢想,但亦會對青少年產生負面影響即以自我為中心。電影結合了震撼人心的故事以及圖像和音樂,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所以觀看電影可讓人獲得真切體驗,觀眾潛移默化中會受到電影的影響。
對人心靈產生重要影響的是電影蘊含的文化和價值觀,積極正面的電影對人具有塑造所用。

㈨ 對於美國電影《最後的武士》你最深的感觸是什麼

電影故事的主要矛盾,以最尖銳的方式--戰爭展現出來,就是新舊勢力的沖突。舊勢力,是「頑固不化」的,是「冥頑不靈」的,但是,卻是魅力四射的。當工業革命帶著政治進步機械的無情的碾壓著武士道的時候,當洋槍大炮帶著分皇權訂法律驅逐武士道的時候,一個徹頭徹尾的「新」人,來自美國的上尉,卻被「苟延殘喘」的武士道所吸引。武士道,那是土著的信仰,就像印第安人要割下敵人的頭皮--Algren深深懺悔敬仰的印第安文化。這也提醒著我們,這是部徹頭徹尾的美國片兒。

似乎所有人都忽略一樣舊的東西,在各種各樣的斗爭它被磨滅了,被消損了,只能苟延殘喘於學者的研究里,殘喘於應試用的課本里...那就是傳統文化,就是儒家,或者道家法家佛家,任何曾經支撐著華夏民族昌盛了千年的精神力量。影片里武士刀傳承了武士道,我們的論語呢?那是用來考試填空的!儒學在韓國昌盛發展的時候,新加坡以儒以法立國的時候,孔子學院在海外聲名鵲起的時候,我們的國人在瘋狂的經濟建設,在瘋狂的追求GDP,在瘋狂的為了考試為了出國學習英語...

㈩ 美國科幻電影的成功之道

1蠍子粑粑獨一份,如果你在世界上找到第二個可以抗衡美國夢工廠,迪士尼動畫這類製作科幻鏡頭出名的公司的話,你倒有可能打敗美國科幻電影的神話!
2想像力豐富,無論是任何國家都無法像美國的教育那樣開放式,不拘謹人的思維方式,讓人們敢想敢做,只要你能想到,別人就能想到如何讓你的想法變成現實的,但是前提要讓人覺得這個想法很值得去做,很酷,很炫!這就是美國人的想法!
3場面很宏大,美國的風格就是什麼都很大,粗枝大葉但是氣勢恢宏,表現自己無比嚮往自由的勇氣,可以克服任何困難的強大動力和決心!只要是科幻電影都會有大場面來表現自己的強大!
4任何一個導演都知道一個道理,用多的錢來製造好的電影來摁住觀眾在電影院里拿著爆米花樂呵呵的把電影看完!所以他們會想方設法的將影片的大部分投入都用在場面以及絢麗耀眼的特效上,而不是想某個天朝國家,製造一部所謂的科幻鯊魚片,2億裡面1億五千萬用在人身上,剩下五千萬用在特效上,做的鯊魚就跟個二百五的電腦病毒做出來的一樣!「當然我這里說的不是咱們國家的《大海嘯之鯊口逃生》!」
5用心做電影,至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電影藝術家可以把一部影片這么用心的做出來,他們不看重金錢,不看重市場,有時候就是為了自己想要的感覺和鏡頭而拚命的努力!

閱讀全文

與對美國電影有什麼總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外電影app免費哪個最好 瀏覽:981
電影把家虎講的是什麼年代的 瀏覽:160
50元電影兌換卷怎麼用 瀏覽:891
關於拉美西斯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88
關曉彤拍過多少電影 瀏覽:107
印度超好看歌舞電影 瀏覽:902
微信公眾號里如何放電影 瀏覽:31
重裝悍將電影免費 瀏覽:815
好看的日本動漫高分電影排行榜 瀏覽:651
波多野結衣露下面電影有哪些 瀏覽:782
電腦上騰訊電影觀看記錄怎麼刪除 瀏覽:380
恐怖電影能有哪些 瀏覽:74
怎麼找動圖出自哪部電影 瀏覽:377
學生怎麼寫八佰電影觀後感 瀏覽:405
看電影軟體免費哪個好 瀏覽:196
矮子電影國語版免費 瀏覽:704
到電影院看電影怎麼買吃的 瀏覽:927
周星馳一部電影拍多久 瀏覽:601
好看的外國狗電影 瀏覽:415
第一次約女孩子看電影怎麼表白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