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政治影片有哪些
政治電影作品基本上可分為四類:
1、表現真人真事或以真人真事為原型的故事片。
代表作品有:法國科斯達一加夫拉斯的一系列影片,
如《z》(1969,寫希臘左派議員格里戈里斯·蘭姆
斯基被軍政府謀殺事件)、《口供》(1970,寫捷
克斯洛伐克的斯蘭斯基案的一個倖存者)以及意大
利片弗-歲西的《馬太伊事件》(1971,寫意太利
國營石油公司總經理馬太伊被害事件),美國片阿侖
·帕科拉的《總統班底》(1976,寫水門事件)、
《執行者》(寫肯尼迪總統遇刺事件),英固片弗
菜德·齊絀曼的《豺狼的日子》(1973,寫一次陰
謀刺殺戴高樂總統未遂事件)等;
2、虛構的故事片。
代表作品有義大利片達米亞諾一達米亞尼的《警察
局長的自白》(1971)、艾里奧·佩特里的《工人階
級上天堂》(1972)、納尼-羅伊的《等待審判的人》
(1972)和第諾·里西的《以義大利人民的名義》
(1973),法國片戈達爾的《中國姑娘》(1967)·
美國片被得·瓦特金的《懲罰公園》(1971)和特-法
蘭克的《比利,傑克》(1971)等;
3、幻想片和喜劇片。
代表作品有美國片威廉·克菜困的《自由先生(1067),
義大利片費里尼的《樂隊徘練》(1978)、朱利阿諾·
蒙塔爾多的《封閉的圈子》(1977)、魯易基-科曼契
尼的《道路阻塞》(1979)、弗·羅西的《高貴的屍體》
(1976)等;
4、新聞紀錄片和其他故取片。
主要是法國戰斗電影團體(參見"戰斗電影")和美國一些
政治電影小組拍攝的短紀錄片。
政治電影到七十年代中期便趨於衰落。在蘇聯也有政治
電影的提法,但僅指"表現國際階級斗爭"的影片。
詳情參見網路。
❷ 政治電影的起源發展
政治電影起源於法國,後來遍及西歐、北歐、拉丁美洲諸國和日本、美國。其中義大利的政治電影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由於各國情況不同、政治電影的導演們思想傾向和藝術原則不同,因而政治電影在創作傾向上存在著極其復雜的情況。就法國政治電影而言,就有C.科斯塔-加夫拉斯式的,也有戈達爾-戈林式的。
科斯塔-加夫拉斯1968年拍攝的《Z》是公認的第一部政治電影。影片描寫了1963年希臘反動軍政府勾結警方,利用黑社會殺害希臘和平戰士、左派議員G.蘭姆斯基的真實事件及其調查過程。科斯塔-加夫拉斯在70年代初又拍攝了幾部政治電影,如《口供》(1970)、《圍困狀態》(1973)等,但都未能達到《Z》的成就。
J.-L.戈達爾在 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前後,與J.P.戈林成立了維爾托夫電影小組,拍攝了一系列反映工人、學生「造反」的「戰斗電影」以及圖解政治概念與馬列主義理論的影片,如《中國姑娘》(1967)、《東風》(1969)和《真理》(1969)等。戈達爾不僅在創作上,而且在理論上也深受無政府主義和極左思潮的影響,主張完全割斷傳統,並且反對在資金和發行上與資產階級體系發生任何關系,因而只能自籌資金,在工廠、學校或電影俱樂部作非商業性放映。
移居法國的美國導演W.克萊因1967年也拍攝了一部嘲諷超級大國爭奪勢力范圍的政治諷刺寓言片,該片把政論性、宣傳鼓動性與諷刺劇、滑稽劇因素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政治電影的一種怪誕風格。
由於人們日益關心政治問題,政治電影受到越來越廣泛的群眾的歡迎。因而在美國也出現了一股政治電影熱潮,一些導演拍攝了描寫青年「造反者」的影片,如J.尼克爾森的《開車,他說》(1970),P.瓦特金的《懲罰的公園》(1970)以及T.弗蘭克關於種族歧視問題的《比利?傑克》(1970)等。這也表現在好萊塢的商業電影政治化方面。許多著名的電影導演在60~70年代也拍攝了表現重大政治事件、社會問題的影片,如S.克萊默的《猜猜誰來吃晚餐》(1967)、A.佩恩的《邦尼和克萊德》(1967)、O.庫布里克的《發條橘子》(1971)、F.齊納曼的《豺狼的日子》(1973)、R.阿爾特曼的《納希維爾》(1974)、A.帕科拉的《總統班底》(1976)等。
瑞典青年導演B.魏德堡在這段時間也拍攝了幾部重要的政治影片,如《阿達倫-31年》(1969)、《喬?希爾》(1971)和《屋頂上的人》(1976)等。著名導演I.伯格曼也拍攝了一部政治影片《蛇蛋》(1971)。
在日本,山本薩夫的《華麗家族》(1973)、《金環蝕》(1975)和《不毛之地》(1976)等都是很有影響的政治片。
英國導演L.安德森拍攝了表現青年「造反」的《如果……》(1968)。
聯邦德國導演A.克魯格、R.W.法斯賓德、V.施隆多夫等合作拍攝了政治影片《德國的秋天》(1978)。
義大利政治電影在世界政治電影潮流中佔有顯著地位,它的內容與政治傾向也十分復雜,但一般談到義大利政治電影時都是指其主流。義大利政治電影之所以能形成一種運動,獲得較大成就,首先因為它不僅是新現實主義電影的繼續,而且是它的發展和深化。許多政治電影導演都當過新現實主義電影導演的助手或合作者,在新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形勢下,他們已不滿足於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表面現象,而是要挖掘形成這些現象的社會根源,找出它們的罪魁禍首。例如義大利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黑手黨問題,在新現實主義影片中未能得到表現,而在政治電影中則往往把它與司法當局、統治集團和社會制度聯系起來。其次,和新現實主義電影一樣,政治電影始終受到義大利共產黨的支持,許多導演,如E.佩特里、B.貝爾托盧奇、E.斯科拉、F.羅西等都是共產黨員,具有較明確的政治立場和思想傾向。此外,義大利政治電影不僅在題材和風格上豐富多樣,而且在藝術結構和表現手法上也多姿多彩。義大利政治電影的代表作有:《對一個不涉嫌公民的調查》(1969,佩特里導演)、《警察局長的自白》(1970、D.達米阿尼導演)、《馬台依案件》(1971,羅西導演)、《工人階級上天堂》(1971,佩特里導演)、《我們曾如此相愛》(1973,斯科拉導演)、《1900年》(1976,貝爾托盧奇導演)、《特殊的一天》(1976,斯科拉導演)、《我害怕》(1978,達米阿尼導演)、《女人城》(1980F.費里尼導演)等。
蘇聯在70年代也曾有過政治電影,它主要指反映國際階級斗爭題材的影片,如《這是個甜蜜的字眼──自由》(1973)、《禮節性訪問》(1973)、《黑夜籠罩著智利》(1977)和《自由戰士》(1977)等。而且蘇聯電影理論家認為,只有蘇聯電影才是真正的政治電影。
60~70年代,除故事片外,在新聞紀錄片中也出現了政治電影,它們主要產生在法國和美國。在法國這類影片叫「戰斗電影」。有兩個重要組織,除前面已經提到的戈達爾-戈林的維爾托夫小組外,另一個是K.馬蓋為首的斯??斗電影」。在美國則有紐約新聞電影小組、舊金山新聞電影小組、芝加哥十人小組等,它們拍攝了一些表現工人罷工、青年「造反」和黑人運動的新聞紀錄片。
❸ 電影《解放》是哪年首映的
《解放》有兩部,不知道你說的是內地的還是國外拍的? 1、內地電影——《解放》 片名:解放 外文:Liberation 時間:1987年 影片:劇情 片長:110分鍾 國家:中國 對白:漢語普通話 色彩:彩色 演職人員 導演:齊興家 編劇:王興東 王浙濱 主演: 趙有亮——彭漢 孫敖——夏光 陳汝彬——尤子濤 呂啟鳳——老保姆 劇情梗概 北方某城,一個擁有數萬名職工的大型汽車製造企業,出現了「解放」牌汽車滯銷的嚴重局面,這個50年代的驕子,在80年代幾乎成了棄兒。由於產品滯銷,廠內資金缺乏工廠連工人的工資都發不出來了。 面對這一嚴峻的局面,以汽車廠廠長為首的領導班子作出了老車停產、換型改裝、全廠職工背水一戰的決定。總裝線上,人們在向披紅掛花的老解放車告別。不久,國際名牌汽車拉力賽開始了,換型後的新「解放」也加入其中。解放汽車廠的老車換型終於成功了,企業終於擺脫了困境,從夾縫中擠了出來。 2、蘇聯電影——《解放》 外文名稱: Osvobozhdenie 更多外文名稱: Освобождение.....(Soviet Union: Russian title) Befreiung.....(East Germany) Liberation.....(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The Great Battle.....(USA) Felszabadítás.....Hungary Libération.....France Suuri läpimurto.....Finland Taistelu Berliinistä.....Finland Wyzwolenie.....Poland 影片類型: 劇情 / 戰爭 片長:487 min / East Germany:439 min (5 parts) / USA:118 min 國家/地區: 蘇聯 / 東德 / 波蘭 / 義大利 對白語言: 俄語 / 法語 / 義大利語 / 波蘭語 / 德語 / 英語 / 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 色彩: 彩色 黑白 幅面: 70毫米寬銀幕電影 混音: 70 mm 6-Track 級別:Finland:K-16 / Sweden:15 攝制格式: 70 mm 洗印格式: 70 mm 演職人員 導演:Yuri Ozerov、Julius Kun ....6 (co-director) 編劇: 尤里·邦達列夫/Yuri Bondarev、Oskar Kurganov 、Yuri Ozerov 主演: 揚·恩格萊特 Jan Englert ....Janek 巴巴拉·布雷爾斯卡 Barbara Brylska ....Helena 達尼爾·奧勒布里斯基 Daniel Olbrychski ....Henryk 劇情梗概 《解放》前蘇聯戰爭史詩巨片。1972年,莫斯科電影製片廠耗時4年拍攝共5集《解放》。每一集的片名分別為:《炮火弧線》、《突圍》、《主攻方向》、《柏林戰役》、《最後一擊》。影片的時間跨度從1943年夏天一直到1945年5月:從蘇聯紅軍轉入反攻的庫尓斯克戰役開始,隨後是紅軍強渡第聶伯河,解放基輔,收復白俄羅斯,挺進東歐,解放波蘭等東歐國家,直至最後攻克柏林。影片編劇之一、作家尤里.邦達列夫認為影片「有些近似以資料和真實事件為基礎的編年史,它描寫歷史人物,描寫廣闊的戰爭背景,從士兵的戰壕到統帥部的大本營...人物眾多,時間跨度很大」。導演尤里.奧澤洛夫則強調《解放》是一部政治電影。一方面,影片力圖表現兩種體系白熱化斗爭的不可調和性,努力突出蘇聯紅軍的偉大歷史使命--把人民從法西斯奴役下解放出來;另一方面,盡管主要內容寫的是解放、是勝利,但影片結束時銀幕上出現了一行發人深省的文字:「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接著是各參戰國在戰爭中的死亡人數,有蘇聯,波蘭,南斯拉夫,有英國,美國,也有德國...這使得影片的政治思考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戰爭對於全人類而言永遠是一出悲劇。 其中銘刻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碑上的一句話至今仍激勵這世界上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你的名字不聞於世,你的功績永垂不朽」。
❹ 適合八下政治電影
政治電影是當代電影流派之一,20世紀70年代興起於原蘇聯和西方國家。它主要是以重大政治事件為題材,通過表現國內外現實政治問題來為本國的政治路線和內外政策服務。如原蘇聯的《解放》、《馴火記》、《俄羅斯田野》、《目標的選擇》、《泥潭》和大型記錄片《艱難的道路》都屬於這類影片。此外,1970年以來,義大利也出現一些影片,如表現工人運動的《工人階級上天堂》,涉及知識分子在群眾運動中不同態度的《我們曾如此相愛過》,表現農民運動的《同志們》,表現政治兇殺案的《高級屍體》,以及揭露「黑手黨」與司法機關勾結問題的《警察局長的自白》等。這些影片比較大膽地干預了義大利的現實生活,也被西方影評界冠以「政治電影」的稱號。
❺ 2010年之後上映的有關政治電影, 你都看過幾部 有沒有相關的影視百度網盤資源
相關影片有:[恐怖直播][2013][劇情/懸疑][韓國] 《華盛頓郵報》電影網路雲下載 在線觀看 BD1080P 英語中字(2017) [希特勒回來了 Er ist wieder da][2015][喜劇][德國] 英倫對決 The Foreigner (2017) 國家破產之日 [王者少年][2019][奇幻/冒險][英國] [驚天危機][2013][動作 / 災難][美國] 網路網盤資源高清免費下載在線觀看
恐怖直播
鏈接: https://pan..com/s/1MGqLXO_FRcP4sVnu7wvFAw
華盛頓郵報
鏈接: https://pan..com/s/17aAqlEKkn6MQrfaJ4uNGRw
希特勒回來了 Er ist wieder da
鏈接: https://pan..com/s/1s-UmBvRjUqc5GjMJi5Hurg
英倫對決 The Foreigner
鏈接: https://pan..com/s/1b1aqIHLyeHzVuTqXxvzI7g
國家破產之日
鏈接: https://pan..com/s/178KEQVHgBY7OszPFaO3m9w
王者少年
鏈接: https://pan..com/s/18x-LyqwEKgrk87ZtomWuFA
驚天危機
鏈接: https://pan..com/s/1cq6k9aWebfdM2ADkQayRQg
❻ 2000年之後上映的政治題材電影, 你都看過幾部 有沒有相關的影視百度網盤資源
相關影片有:竊聽風暴 [電話謀殺案 Dial M for Murder][1954][懸疑/驚悚][美國] [無聲婚禮][2008][劇情/喜劇][法國] [白頭神探 1~3][喜劇/動作][美國] 網路網盤資源高清免費下載在線觀看
竊聽風暴
鏈接: https://pan..com/s/13YIV8B6jb0pgURtdB2L0Xw
電話謀殺案 Dial M for Murder
鏈接: https://pan..com/s/1LAtdKVY_VYWRsVZDkpOr5w
無聲婚禮
鏈接: https://pan..com/s/1eKuLunuRYtL1JW6Oa386Kw
白頭神探
鏈接: https://pan..com/s/1fedFnNrKHF-AnCi-zkJ-mQ
❼ 政治電影的簡介
政治電影 (POLITICAL FILM) 指:
1、直接表現當代真實的政治事件,政治運動和政治思潮的影片;
2、直接表現參加這些政治事件、政治運動的工人.學生和其他人們的思想、行為和命運的影片;
3、反映當代某一重大社會政治問題的影片。它們的共同特徵是以政治問題為中心,著重表現政治事件、政治思想和行為,以及個人與這些事件、思想和行為的關系.從六十年代後期至七十年代中期,政治電影曾在西方各國成為一種因人注目的電影創作潮流。
❽ 政治電影的分類
政治電影作品基本上可分為四類:
1、表現真人真事或以真人真事為原型的故事片。代表作品有:法國科斯達一加夫拉斯的一系列影片,如《z》(1969,寫希臘左派議員格里戈里斯·蘭姆斯基被軍政府謀殺事件)、《口供》(1970,寫捷克斯洛伐克的斯蘭斯基案的一個倖存者)以及義大利片弗-歲西的《馬太伊事件》(1971,寫意太利國營石油公司總經理馬太伊被害事件),美國片阿侖·帕科拉的《總統班底》(1976,寫水門事件)、《執行者》(寫肯尼迪總統遇刺事件),英固片弗菜德·齊絀曼的《豺狼的日子》(1973,寫一次陰謀刺殺戴高樂總統未遂事件)等;
2、虛構的故事片。代表作品有義大利片達米亞諾一達米亞尼的《警察局長的自白》(1971)、艾里奧·佩特里的《工人階級上天堂》(1972)、納尼-羅伊的《等待審判的人》(1972)和第諾·里西的《以義大利人民的名義》(1973),法國片戈達爾的《中國姑娘》(1967)· 美國片被得·瓦特金的《懲罰公園》(1971)和特-法蘭克的《比利,傑克》(1971)等;
3、幻想片和喜劇片。代表作品有美國片威廉·克菜困的《自由先生(1067),義大利片費里尼的《樂隊徘練》(1978)、朱利阿諾·蒙塔爾多的《封閉的圈子》(1977)、魯易基-科曼契尼的《道路阻塞》(1979)、弗·羅西的《高貴的屍體》(1976)等;
4、新聞紀錄片和其他故取片。主要是法國戰斗電影團體(參見戰斗電影)和美國一些政治電影小組拍攝的短紀錄片。
政治電影到七十年代中期便趨於衰落。在蘇聯也有政治電影的提法,但僅指表現國際階級斗爭的影片。
❾ 電影《建黨偉業》什麼時候上映
《建黨偉業》(Beginning of the Great Revival)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該片由韓三平、黃建新執導(海外部分由李少紅執導,五四時期部分由陸川執導,戰爭場面由沈東執導),由劉燁、陳坤、張嘉譯、馮遠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該片從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開始一直敘述至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為止共10年間中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大體上由民初動亂、五四運動及中共建黨三部分劇情組成。該片於2011年6月15日在中國大陸正式公映。最終票房約為4.12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