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今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中國為什麼沒有一個入選的
奧斯卡的金像獎可以說是全世界影視作品都想要得到的獎,可以說是影視作品的最高殿堂。很多製作人都想要得到的榮譽,可以說這個獎項在很早以前就有了,而且中國也是有得過。但是今年可能是全世界電影都拍的比較好吧。所以中國就沒有電影可以入選。我看每年都可以收集世界各地大量的優質的影視作品可以說他們那裡的影視作品是最全的。那些評價或者是榮譽也是最標準的。
這次的中國的影視作品沒一個入選,可以說也是比較尷尬。但是這也是我們努力的動力,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後才能有動力去改變去努力。現在中國電影進步的比較快,也是希望以後能夠拍出更好的電影。雖然說這次沒有獲獎,但是還有機會不要放棄。
⑵ 張藝謀為什麼沒能獲得奧斯卡
張藝謀這個確實非常可惜。《金陵十三釵》不說,至少他其他三次最佳外語的提名影片從現在來看,都是當年那幾部最佳外語提名中影史評價最高的(《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英雄》)。結果居然一次都沒拿到…
奧斯卡是牛,但是咱國人自己的東西也挺牛的,完全沒必要朝著奧斯卡去上。奧斯卡是西方人的電影獎,我們也有自己的電影獎。真正等到美國人希望自己得到中國電影獎的認可那一天,咱國人的電影才不會那麼沒骨氣。
⑶ 中國電影至今近乎沒有上過奧斯卡獎,為什麼
中國電影之所以沒有上過奧斯卡獎其實無疑有很多問題的,其實最主要的是因為,中國的電影大多數商業氣息比較濃重,導致電影本身的價值不是太高,所以很難晉級奧斯卡獎,另一方面,奧斯卡獎屬於國際獎項,所以影片的很多提名作品,往往更符合西方人的審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感,導致很多西方人很難領會到中國電影裡面表達的特殊情誼,所以正是因為如果也導致中國電影至今近乎沒有上過奧斯卡獎,總的來說,是因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3,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導致很多西方人難以欣賞中國電影。
不得不說,中國人的情感表達和西方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正是因為如果,所以導致很多西方人其實很難真正讀懂中國電影,而且也很難理解裡面的獨特魅力,正是因為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導致很多西方人並不能真正地欣賞到中國電影的魅力所在。
總的來說,中國電影難出佳作,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中國電影商業氣息濃厚,導致質量存在問題。
⑷ 《變臉》為什麼沒有獲得任何獎項
那隻能說明,吳宇森拍的這部電影不匝地,或者說不符合西方影評人的標准,也就是不合他們的胃口。
⑸ 中國電影為什麼獲得不了奧斯卡獎
這個問題,有多方面導致的一、奧斯卡是歐洲人,當然自己人幫自己人啦。。改天中國也設個XX獎,外國人也會有這種疑問的。。。二、中國電影得不到奧斯卡並不完全是中國電影自己的原因,中國有很多很好的電影一點不比外國人差,奧斯卡的評委畢竟是西方人,他們看中國電影時總是戴著有色眼鏡。(其實中國電影還是不錯的)三、畢竟中國還是屬於第二經濟體系,在外國人都不怎麼瞧的起中國(雖然近幾年有所改善) 其實中國電影還是得過奧斯卡獎的,比如李安的《卧虎藏龍》,台灣也是中國的不要分裂出去哦 OSCAR是商業片的最高獎,中國最好的電影都屬於文藝片也就是藝術片類型。 有拿過就很不錯了,俗話說的好啊「肥水不流外人田」美國才沒那麼傻呢,它是不會給中國太多的獎項的啦~~~~~~~
⑹ 介紹一下電影《變臉》中的女主角
瓊·艾倫Joan Allen
女,生於1956年8月20日,美國伊利諾斯州
星座: 獅子座
身高: 178cm
生平:
金發碧眼、舉止優雅的艾倫出生於伊利諾斯州,早在讀高中時就對表演發生濃厚興趣,後來她進入東伊利諾斯州立大學學習戲劇,畢業後到了芝加哥。艾倫於1985年拍攝了她的第一部影片《Compromising Positions》,片中她扮演的只是一個小角色。一年後,她在《孽欲殺人夜》和《佩吉·休出嫁》中扮演了兩個類型完全不同的角色。前一部影片中,她是困惑的年輕女性,試圖引誘一個連環殺手,在後一部影片中,她扮演一個聰穎的高中生。1980年,她首次在百老匯的舞台上出演《Burn This》,榮獲托尼獎,一年後,因在溫迪·沃瑟斯坦的廣受贊譽的《The Heidi Chronicles》中的成功表演,使她第二次獲得了托尼獎提名。成名後她扮演的角色逐漸增多,她先後出演了1989年的《In Country》、1992年的《伊登·弗洛姆》、1993年的《Searching for Bobby Fischer》。由於她在奧立弗·斯通執導的《尼克松》中出色地扮演了美國第一夫人形象,而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提名,此時掌聲、鮮花已環繞了她,她獲得了好萊塢的一致認可。在尼古拉斯·希特納改編的《激情年代》中她扮演長期忍耐的伊莉莎白的形象,這使她再一次榮獲奧斯卡提名,進一步鞏固了她在好萊塢的地位。而她最多的贊美來自1997年的由李安執導的《冰風暴》,片中她演一個家庭主婦。同年,她還完成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角色,那是在吳宇森的動作驚險大片《變臉》中扮演一個FBI偵探(約翰·特位沃爾塔飾)的妻子。1998年,她重新回到扮演壓抑型家庭主婦的路子上,與托比·馬奎爾合作出演喜劇片《歡樂谷》,影片又一次受到了人們的廣泛好評。在新世紀伊始,艾倫出演了《All the Rage》,扮演一個律師的妻子。在愛爾蘭,她參加《天罪》的拍攝,這部影片講述了都柏林一個報道犯罪的記者的一段真實而悲慘的故事。之後她參與的影片是羅德·拉里執導的《暗朝洶涌》,這也是艾倫扮演的地位最高的角色了,她成了一個被捲入了性丑聞之中的美國副總統競選人。
⑺ 尼古拉斯凱奇出了幾部電影,幾次提名奧斯卡,幾次成為影帝
1982年,尼古拉斯初次在影壇露面,在《開放的美國學府》中扮演一個角色。次年他又出演影片《村姑》和《斗魚》。1984年,在名片《鳥人》中,凱奇擔任了主角,充分展現了他那過人演技,開始為人們所矚目,該片1985年獲得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凱奇在該片中的表演受到了肯定,開始走向成功。在此後的幾年裡,他又拍了《棉花俱樂部》、《愛的召集令》、《憂郁男孩》、《佩吉蘇要出嫁》、《撫養亞利桑那》、《月色撩人》等影片,在這些影片中他對不同的角色的處理都極見功力,有著不錯的表現.
1988年,他在影片《吸血鬼之吻》中扮演了一位紐約雅皮士,後來變成了一個吸血鬼,該片堪稱是凱奇從影以來最為「過分」的演出。1990年他又演出了《火鳥出擊》和《野性難馴》。《野性難馴》有著詭異強烈的影像風格,及超現實的氣氛。片尾凱奇身著蛇皮夾克站在滾滾車流之上演唱貓王名曲「Love Me Tender」一段更成了電影史上的一個經典場面。該片1992年獲第43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成了凱奇創作的轉折點。
1995年對凱奇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他主演的《逃離拉斯維加斯》是一部成本僅有三百五十萬美元的小製作影片,凱奇投入的不只是他的靈魂,他更只是收取了微薄的片酬。在這部片中凱奇獲得的片酬只有他平常的十分之一!不過他那深入靈魂的表演卻使他贏得了一尊金光閃閃的奧斯卡金像,這是金錢所難以估量的,該片使他成為最炙手可熱的男明星。之後他轉變戲路,向動作片進軍。他於1996年主演的動作片《絕地任務》使他躍身成為全球國際票房巨星,證明了他的戲路相當寬廣,是個貨真價實的奧斯卡影帝。1997年又以《空中監獄》和《變臉》雄霸暑期票房。尼古拉斯-凱奇在一夜之間成為了好萊塢又一動作派票房巨星。
有趣的是,高大挺拔的尼古拉斯-凱奇在動作片中總是驍勇善戰,上山下海、對付仇敵無所不能。不過,這位銀幕英雄,從小就患有懼高症,對高處有極深的恐懼感。患有懼高症的他居然是新一代的超人,將在電影《超人5》中扮演飛天遁地的超人,實在有夠諷刺。
主演影片:
《開放的美國學府》(《Fast Time at Ridgement High》1982)
《村姑》(《Valley Girl》1983)
《斗魚》(《Rumble Fish》1983)
《鳥人》(《Birdy》1984)
《棉花俱樂部》(《The Cotton Club》1984)
《愛的召集令》(《Racing with the Moon》1984)
《憂郁男孩》(《The Boy in Blue》1986)
《佩吉蘇要出嫁》(《Peggy Sue Got Married》1986)
《撫養亞利桑那》(《Raising Arizona》1987)
《月色撩人》(《Moonstruck》1987)
《吸血鬼之吻》(《Vampire's Kiss》1988)
《火鳥出擊》(《Fire Birds》1990)
《野性難馴》(《Wild at Heart》1990)
《今夜你寂寞嗎》(《Honeymoon in Vegas》1992)
《西部紅石鎮》(《Red Rock West》1993)
《黑白追殺令》(《Amos and Andrew》1993)
《超級賭徒》(《Dead Fall》1993)
《第一夫人的保鏢》(《Guarding Tess》1994)
《傾城佳話》(《It Could Happen to You》1994)
《天堂有難》(《Trapped in Paradise》1994)
《死亡之吻》(《Kiss of Death》1995)
《逃離拉斯維加斯》(《Leaving Las Vegas》1995)
《絕地任務》(《The Rock》1996)
《變臉》(《Face Off》1997)
《空中監獄》(《Con Air》1997)
《歡迎來到好萊塢》(《Welcome To Hollywood》1998)
《X情人》(《City Of Angles》1998)
《蛇眼》(《Snake Eyes》1998)
《8毫米》(《8mm》1999)
《穿梭鬼門關》(《Bringing Out the Dead》1999)
2001年
《戰地情人》
《住家男人》
《致命60秒》
2002年
《改編劇本》
《風語者》
2003年
《火柴男人》
《國家財寶》(《National Treasure》2004)
獲獎記錄:
1992年以影片《野性難馴》(《Wild at Heart》1990)獲第43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1996年以影片《逃離拉斯維加斯》(《Leaving LasVegas》1999)獲第六十八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⑻ 阿凡達為什麼沒有獲得奧斯卡獎
奧斯卡沒有看,被通知的,從手機里。因為早知道不外乎兩部電影,要麼阿凡達,要麼拆彈。今年電影不強,如果還有半部有黑馬像,我投《第九區》。
阿凡達敗了,都說意外,我也意外,不過一想也很正常。只要是公民投票的產物,領袖級的人物往往沒有好下場,蘇格拉底的血案早就昭示了這一規律。你是最有智慧的?行,就你了,去死吧。投票的人都這么想,誰比誰強呀?都是人類;人類要平等,所以必須砍大腦袋。誰讓你腦袋大呢?砍你沒商量。
阿凡達火成這個樣子,這把冷汗替他捏了許久,最後真成了冷戰,杯具。
《拆彈》也好,是好片,是一個普通的好片,不是牛片。但是很佔便宜,有文藝片的外貌,比如紀錄影像風格,手持攝影;比如現實題材,批判現實主義;比如女導演;比如低成本,獨立精神;很多標簽都讓投票人覺得安全,投票人與其說是投了《拆彈》,不如說是投了自己一票:瞧咱支持了女性,支持了獨立精神,低成本,反戰或者貌似反戰主題,咱還扁了主流體制,這種一舉二百多得上檔次的事情,誰不願意干?
所以拆彈的勝利,我同意媒體的看法,是「人性」的勝利。
我剛才說貌似反戰;是因為我覺得《拆彈》這片骨子裡很像美國軍方的徵兵廣告。似乎是以反戰為內衣的「主旋律」。對於美國外交政策的批判,對於軍隊體制對士兵的異化,對戰場上個人行為異化,以及戰後老兵的社會融入等社會問題的探索,比起《兄弟》,《獵鹿人》,《全金屬外殼》,差的有點遠,更別說科波拉爺爺那部《現代啟示錄》了,山腳下都沒有看到。導演技術很棒,但是確實摸不準作者的態度,感覺有些游離,也許沒態度就是態度?
⑼ 尼古拉斯演的《變臉》獲得了哪些獎
1998年,土星獎,最佳導演,獲獎:吳宇森。
1998年,土星獎,最佳編劇,獲獎:邁克·韋伯、邁克爾·科拉里。
1998年,土星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尼古拉斯·凱奇。
1998年,土星獎,最佳男主角,提名:約翰·特拉沃爾塔。
1998年,土星獎,最佳年輕演員,提名:多米尼克·斯萬。
1998年,土星獎,最佳女配角,提名:瓊·艾倫。
1998年,土星獎,最佳配樂,提名:約翰·鮑威爾。
1998年,土星獎,最佳動作/冒險/驚悚電影,提名:全體劇組。
1998年,土星獎,最佳化妝,提名:凱文·雅格。
1998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效剪輯,提名:佩爾·哈爾伯格。
(9)變臉電影為什麼沒參加奧斯卡擴展閱讀
《變臉》主要劇情:凱斯特(尼古拉斯•凱奇 Nicolas Cage 飾)是一個恐怖分子,他本想殺死探員西恩(約翰•特拉沃塔 John Travolta 飾),卻誤殺了西恩的兒子。
西恩更與凱斯特結下不共戴天之仇。在逮捕凱斯特歸案之後,他以為可以劃上句號,卻得知凱斯特已經把一枚毒氣炸彈投放在某個人群密集的角落。
為了查出炸彈地點,西恩決定利用整形手術,將昏迷中的凱斯特的臉換在自己身上,去假扮凱斯特身份套出他弟弟說出真相。這件事屬於FBI高度機密,只有寥寥幾人知情。凱斯特醒來,此時他有著西恩的面相。於是他決定將計就計,將知情人殺掉之後,他就變成了西恩。
⑽ 尼古拉斯凱奇的《變臉》有沒有參與奧斯卡
凱奇的電影中,我也最喜歡和吳宇森在好萊塢的最經典製作《變臉》,凱奇的表演入木三分,分飾兩角游刃有餘,但是像這種單一的動作片一般都不會獲得什麼獎,他獲得奧斯卡影帝的電影是劇情性質的,純演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