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講述一片石戰斗電影叫什麼

講述一片石戰斗電影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04-23 01:28:26

❶ 有一個電影是講的在沙漠/戈壁灘為了水戰斗的叫什麼名字啊

電影《撒哈拉》
片 名: Sahara
譯 名: 撒哈拉 | 撒哈拉保衛戰 | 撒哈拉阻擊戰 | 撒哈拉1943
導 演: ( Brian Trenchard-Smith )
主 演: (詹姆斯·布魯斯 James Belushi) ( Alan David Lee) ( Simon Westaway) ( Mark Lee) ( Michael Massee) (大衛·維斯頓 Robert Wisdom)
上 映: 1995年04月25日
劇情介紹:
根據四十年代經典戰爭片《撒哈拉》重拍而成的電視電影,由詹姆斯.貝魯西取代漢弗萊.博加特,飾演美國陸軍中士喬甘特。他帶領一輛坦克,突破德軍隆米爾的部隊包圍,終於跟英國的盟軍會合。他們九個人在穿越撒哈拉沙漠時,第一要務是尋找水源補給,否則將會渴死。幾經艱苦,終於尋獲一口古井,不料德軍的大批人馬亦以這口古井為目標。甘特中士不顧雙方的兵力懸殊,決定憑著機智和鬥志跟敵軍周旋,從而幫助聯軍順利攻佔了非洲的戰略重地吐布克。

❷ 電影《八佰》主要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電影《八佰》於8月21日正式在中國大陸上映啦!本電影是一部歷史戰爭片,一部熱血沸騰愛國教育片,由導演管虎執導,王千源、張譯、姜武、黃志忠、杜淳等眾多知名演員主演。以其精湛演技以及優異製作將觀眾帶入其中,讓我們感受到華夏熱血人郎濃烈的愛國情懷。

在歷史課本中,我們只能片面的了解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但在這部影片中,對於戰爭的詳細描述,更加讓我們了解了戰爭的殘酷以及小人物也有大作為的信念。向為國捐軀、捨身為國的英雄致敬,感謝你們為我們帶來的和平。

❸ 李自成軍為什麼一片石之戰後就沒戰鬥力了

首先是清軍的兵力,清軍出徵兵力實數,方文獻不載。而清軍此次進兵,是「滿洲、蒙古兵三之二,及漢軍與恭順等三王、續順公兵」即滿蒙八旗各出動2/3,漢軍八旗和尚可喜、孔有德等三順王及續順公所部全部出動,據記載,此時滿蒙漢八旗的牛錄數分別如下、滿洲八旗共有309個牛又18個半分牛錄,蒙古八旗為117個牛錄又5個半分牛錄.漢軍八旗為157個牛錄又5個半分牛錄,雖說此時滿蒙八旗間有不滿員、1牛錄僅存120-150人的現象、但據《歷史檔案》1988年第4期安雙成先生譯的《清初編審八旗男丁滿文檔案選譯∏載,順治五年,八旗編審男丁冊載,滿洲八旗有男丁五萬五千三百二十丁,蒙古八旗在順治五年則有二萬八千七百八十五丁,而入關數年間、滅大順、弘光、隆武、紹武等政權、戰死必多、兼葉清史稿∏:「滿洲兵初入關,畏痘,有染輒死。」加上此次入關、清朝「男丁七十以下,十歲以上,無不從軍。可知此次出征的滿蒙八旗的每牛錄兵數當近滿員,應為6萬人左右、而據學者考證,三順王和續順公的兵力並不包括在漢軍八旗裡面,則漢軍八旗全部,加上恭順等三王、續順公沈志祥部約4萬餘人,兩部合計約10萬人、而這並非清入關大軍的全部,尚有兩部分未統計入內、一為包衣家僕、其雖不能算為正規兵士、但也多兇悍善戰之輩、三藩之亂時、察哈爾布爾尼起兵叛亂、北京空虛,以八旗家奴及包衣成軍平定之、且據載:諸王貝勒每當出征,總是私帶家中的僕人或其他「閑散無甲之人」冒充兵士。二為外藩兵馬、內分外藩蒙古軍及朝鮮軍、朝鮮軍600人、史有明載、在天聰三年三月,皇太極遣阿什達爾漢出使各歸順的蒙古部落,申定軍令:「若往征明國,每旗大貝勒各一員、台吉各二員,以精壯兵百人戴」。大凌河之役:蒙古各貝勒自率本部兵圍其隙縫處、五度入關、亦有蒙古軍從行、外藩蒙古軍雖不知其數、據。《沈館錄》雲:清兵「蒙古人居多焉」可見外藩蒙古軍不少、以各種情況判斷、清軍此次出兵總數為:上限15-16萬人、下限12-13萬人、馮夢龍雲九王(多爾袞)兵約14萬、當是。那麼、投入山海關之戰的又有多少呢?有人說、此役僅兩白旗二三萬人參戰、有人還活靈活現的說:多爾袞在得到吳三桂輸誠後、即率兩白旗日行二百里、趕赴山海關參戰。根本在胡說八道、首先、我們從史證上來看、據《清史稿》:圖賴,費英東第七子也。初隸鑲黃旗,後與兄納蓋、弟蘇完顏改屬正黃旗。順治元年,從睿親王多爾袞帥師伐明,明將吳三桂迎師。四月戊寅,師距山海關十里,李自成遣其將唐通率數百騎出關,是夕遇於一片石,圖賴督巴牙喇兵與戰,通敗走。己卯,入關,從大軍擊破自成……。席特庫,佟佳氏,滿洲鑲藍旗人。父努顏,率族屬歸太祖,授牛錄額真。卒,席特庫嗣。事太宗,擢噶布希賢章京……順治元年,從入關,破李自成將唐通於一片石……。可見正黃、鑲藍二旗己至、且有兩道外藩蒙古察哈爾旗員的世職敕書、原文如下:冷伊爾登、察哈爾旗空銜梅勒章京、…(略去處為參加松山之戰、入關伐明、擊追騰機思)、滅明朝之役、入九門口擊二十萬流賊之日、率本旗兵步戰破敵、…故授爾拖沙喇哈番之職、再襲一次。巴達禮、察哈爾旗空銜梅勒章京、…(同上)、滅明朝之役、入九門口擊二十萬流賊之日、與冷伊爾登一同敗敵、…故授爾拖沙喇哈番之職、再襲一次。出錐清內秘書院蒙古文檔案匯編》。另另據順治元年五月、清世祖宣諭山海關之捷提到「固倫公主兵」(檢哈爾旗)與蒙古科爾沁、土默特兩部兵一同參與此役。出錐清初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譯編》中冊、順冶元年五月初一日、第13頁。可見外藩蒙古軍亦至。而且從清軍的統帥體制與多爾袞的心態上來看、僅帶兩白旗、也是不可能的。在皇太極時期就己經改變了「征伐不立統帥、軍機大事由八旗共議」的體制、由於征伐不立統帥、軍機大事由八旗共議、怡誤戰機者多、天聰元年、清軍征伐朝鮮、阿敏直入漢城、岳托反盯七旗皆不願、阿敏以鑲藍一旗阻之、爭論良久。八旗分統、有如涇渭、天聰三年、祖大壽圍灤州、阿敏坐鎮永平、以灤州無鑲藍旗士卒、竟不相救、有鑒於此、貝勒薩哈廉請於大軍征伐時、選立賢能之人為帥、從之、事見《清通鑒》卷二、天聰五年七月十八日條。在天聰五年(1631年)八月,清軍圍攻大凌河城時,莽古爾泰犯下御前露刃之罪的起因、即是野昨天戰斗,我旗將士被殺的很多。巴牙喇兵有隨阿山出哨的,也有隨達爾漢額駙營的,是否應送還我旗?」為由向皇太極請求。而且頸時而癬順治即位時、親王、郡王者六、代善、濟爾哈朗、豪格、多爾袞、多鐸、阿濟格、阿達禮、後順治元年四月己未,晉封多羅饒餘貝勒阿巴泰為多羅饒餘郡王。這七人中、代善年事己高、濟爾哈朗留守盛京、豪格因被告悖妄、己被廢為庶人,阿達禮被殺、阿巴泰、《清史稿》中並無其山海關之役出征記載、僅有入關後平滿家洞之記載、椐載、與白旗三王一同出征的滿族親貴為和碩貝勒羅洛宏、固山貝子尼堪、博洛、輔國公滿達海、如白旗三王甩下主力、僅率兩白旗出征、余眾誰能統帥?再從多爾袞當時的心態來看,當他得知吳三桂求援時、與阿濟格、多鐸密議說:「莫非吳三桂知道我南來,故意設此圈套來引我嗎?我兵曾三次圍過北京,都不能馬上攻克,李自成卻一舉破之。

看來,此人的智勇必大過一般人。現在他統大軍親至,志不在小。他是否乘此次戰勝的精銳,有窺我遼東之意?不如分兵固守,以觀察動靜。」四月二十一日清軍距山海關十餘里時,天已經昏黑,多爾袞為了避免忙中出錯,下令頓兵不進,觀察動靜,同時令將士間披甲戒嚴,並半移陣,前往山海關以東的歡喜嶺駐扎,「駢闐之聲,四面踏至」,多爾袞與諸王進駐歡喜嶺上的威遠台,

觀察動靜、至第二天出戰時、又召集諸王貝勒、貝子及出征的諸大臣,說:「你們不能越伍躁進,此兵(指農民軍)不可輕擊,須各努力,破此,大業就會成功。」可見其謹慎、而且根據他所得到的、李自成軍數十萬之多、如洪承疇以為「賊之騾馬不下三十餘萬」、據朝鮮方面的史料則是李自成軍「騎兵十餘萬、步卒倍之」,如此、多爾袞又如何會僅帶兩白旗牢戰呢?但清軍全軍十幾萬人、不可能全部於一日半急行軍200里到達山海關附近,至少輜重和紅衣炮隊不會到、再加上掉隊等因素、清軍真正到達的估計約七八萬之眾。據《清世祖實錄》,卷4,19頁。當為:英王阿濟格統萬余騎兵,從北水門入;豫王多鐸統萬余騎兵,從南水門入。多爾袞自率主力三萬余騎兵殿後,從關中門入。余部仍駐歡喜嶺待命。當是。

那麼、投入實戰的清軍是多少呢?我注意到、在清軍沖擊李自成軍陣時、有一僧人跪在他的馬前,說:「執白旗的騎兵不是關寧兵(指吳軍),必是滿洲兵,大王趕快迴避。」《平寇志》,卷11,244頁。參見《庭聞錄》,卷1,《國榷》,卷101,6076頁,以李之萬乘之尊、豈容無名之僧近前、況且當時唐通己經與清軍交過手了、在戰後也未受懲罰、可見其將清軍己到的消息告知李自成了、且不算唐通、大順軍同吳三桂部作戰時包圍了山海關,吳三桂往威遠台請清軍參戰時是「沖」過大順軍陣地的,清軍隨即入關,大順軍不可能不知道。再從當時李軍的動態來看、集中全軍、在石河西岸的紅瓦店一帶擺開決戰的陣勢;北自山,南至海,綿亘二三十里,陣如一字長蛇,面向山海關。可見其己有與清軍決一死戰的決心、顧誠先生認為:「問題是獲悉清軍進至山海關地區,大順軍領導人已闌及檄調援軍,只有憑手頭兵力付之一擲了」。我的看法是、李自成雖然己知清軍己至、但不知清軍來的有如此之多、因為出動十幾萬大軍、是需要周密的准備的。他不知清軍於四月九日大舉出陣、而是根據吳三桂據關的時間推算、清軍縱至、亦不多、因此、個人看法:僧人告知的不是所謂的「「執白旗的騎兵不是關寧兵,必是滿洲兵,」而應當是清軍己大至的消息。同時、在戰前、多爾袞把八旗主力部隊面向大海,分層排開,主要針對農民軍的陣尾;而令吳三桂軍作為右翼之末,即最西端,實際上就是讓他作為前鋒,與列陣於石河西的農民軍首先交戰,自己銜住農民軍長蛇陣的陣尾,使其無法合圍自如,但在實戰中、吳軍「陣數十交,圍開趕」,不知凡幾!被李自成軍重重包圍、再考慮到前面所說的、察哈爾蒙古軍步戰破敵的情況、個人認為:有部分清軍在白旗兩萬騎兵沖陣前己與李自成軍交手、但作戰不利、後多爾袞乘李軍久戰疲勞、於中午投入了以白旗為主的兩萬騎兵、才取得勝利。

吳三桂軍的兵力情況、則說法較為一致,據《三垣筆紀》,載三桂「募兵7千」;《甲申傳信錄》,載三桂「共收兵1800人」。,《庭聞錄》載三桂收潰卒,降唐通兵「約2萬人」,加上原兵馬3萬,合為5萬。大體上、吳軍5萬人、另又徵召當地鄉勇3萬餘人

大順軍出征山海關的兵馬數各書記載相距甚大,清方檔案和《清實錄》都說是二十萬人;而但非清政府方的說法卻提供了另外一種數據。各書記載是:《燕都日記》說數萬《定思小記》說十餘萬,《遇變紀慮10萬,《吳三桂紀慮「發兵10萬,號30萬」;《北還紀變》說13萬、《甲申傳信錄》說十餘萬.《孤臣紀哭》說6萬《明釋事本末》、《罪惟錄》、《石匱書後集》、《明鑒易知錄》、《四合王傳-吳三桂傳》都是這個看法、《流寇志》認為順軍是5萬,聲言10萬;,《懷陵流寇始終錄》是這個看法,綜合各書所記,北京發兵之數當為5-6萬,如再加上己派往山海關的唐通、白廣恩所部,約7-8萬人、已近10萬之數、時山海關人佘一元《山海石河西義冢記》說戰役中「凡殺數萬人……然所殺間多脅從及近鄉驅迫供芻糗之民,非盡寇盜也」。見佘一元《潛滄集》卷三,又見康熙八年《山海關志》卷九。可見,加上民夫等、約十萬人左右。因此、《流寇志》後又說「自成合兵十餘萬攻之」。

關於這點、還可從李自成軍的總兵數及北徵兵數來判斷、清方所修的《明史∏載李自成軍「籍步兵四十萬、馬兵六十萬」,但在山海關一役失利後,卻是百萬大軍短短的一二年內節節潰敗。完全沒有組織起有效的反擊,而我從李自成自入豫崛起開始推算、據《甲申傳信錄》載、是年、自成復招集亡命百餘人、潛渡入豫,計取洛陽,群盜復聚、又據《綏寇紀路、自成以五十騎突圍走、自鄖均向伊洛、崇禎十三年六月二十一日、楊嗣昌以書諭左良玉、其中有謂:前報闖將闖上龕者、獨闖一支、將軍留兵二千,足辦此賊、六月二十七日、李自成部又在胡其里遭左軍降將劉世傑、馬進忠追擊,「獲其偽印,大敗而走」,可見其兵不多、至多千人。因此、《孤兒籲天錄》言:其勢尚微,軍中不以為意。崇禎十三年十二月、李自成先克宜陽、繼克永寧、殺萬安王、再克新安、「飢民從自成者數萬」。崇禎十四年,李自成攻克洛陽,接著攻打開封,根據《守汴日誌》,當時李自成的全部力量是「精兵三千,脅從之眾不過三萬」。既而,羅汝才率領部隊和李自成軍聯合,個人估計、此時聯軍雖號稱數十萬、實際能戰之眾不過四、五萬。後又連敗傅宗龍、汪喬年、收秦兵數萬、至三攻開封時、據《豫變紀擄《懷陵流寇始終錄》載、時「步賊十萬、馬賊三萬…脅從之眾近百萬」。後來革、左五營也加入了李自成的聯軍,大大增加了起義軍的實力。但李自成殺羅汝才及賀一龍、羅部多散去、羅之親將楊繩祖以兵數千投鄖陽、外甥王龍率三千精騎入關投孫傳庭、部將李汝桂以兵降左良玉、老回回馬守應亦離去。是時、李自成軍能戰者估計約二十萬左右、號稱百萬而己、及破孫傳庭,入潼關、再入北京、加上收降明軍等原因、兵力五六十萬、但可分為三部分、一為收降的明軍、李自成對於這些剛剛投降過來的明朝將領往往是任用其率領原部兵馬獨擋一面。但這些人多擅長於見風轉舵,風向一轉,則叛變而去。二、鄉兵、李自成除在某些重要的戰略要地駐扎自己的嫡系部隊、其餘地方則或由投降的明地方兵及地方團練守衛、或新招募、這些部隊或不可靠、或戰力不強、形同虛設。三則是李自成的嫡系部隊,但兵力不超過三十萬。而且兵力捉襟見肘、如當大順軍向北京推進時,明軍左良玉部乘機進攻湖廣承天、德安;河南劉洪起等地主武裝也同左良玉相呼應,顛覆當地的大順政權。留守湖北的白旺上書請援,李自成當即派綿侯袁宗第帶領右營由陝西奔赴湖廣先擊敗左良玉部,隨即北上河南平定了叛亂,直到大順軍在山海關戰敗,袁宗第和白旺的軍隊仍滯留於河南與湖廣。甲申年、李自成率軍北上時、兵分兩路向北京進軍:一出山西,經太原、寧武、大同、宣化等地,趨居庸關;由李自成親率、一出河南,經衛虎彰德諸府,入河北,經邢台、河間,趨保定。由劉亮指揮。由李自成親率的一路、據載:由劉宗敏率兩萬精兵為先鋒、由此可見,山西一路、軍隊總數不會超過十萬、河南一路為偏師,亦不過數萬、加上一路上也要分遣部都領要地。到北京時、不會有多少了、其中尚有部分降軍,有人認為:劉亮的部隊在保定,但據《崇禎保定守城紀路所載,劉亮軍除部分留守保定外、己大部開至北京,另據顧誠先生考證:留守北京者為劉亮與李侔,率老弱萬人留守。可見當時李自成軍力之薄弱。

❹ 李自成軍為什麼一片石之戰後就沒戰鬥力了

【原因】①李自成大順軍對清軍入關助戰毫無准備,②缺乏對清軍騎兵作戰的經驗,終為清軍所乘,③精銳遭受重創,未能再起。
顧誠評斷山海關之役:「李自成等大順軍領導人,在一片凱歌聲中滋長了驕傲輕敵的思想,對於隨著明王朝的土崩瓦解而必然出現的滿洲貴族的武裝干涉,缺乏清醒的估計。這首先表現在,大順軍渡河東征時調集的兵員不夠。當時,大順軍兵力總數在百萬以上,但平定西北地區後派駐各地的軍隊數量過多,佔領山西、河北、山東等地後,又在各戰略要地分別駐軍,使兵力進一步分散。」「他們的行動卻給人一種強烈的印象,似乎在他們心目中明、清之戰是『前朝』的事情,自己並沒有同清方交惡,完全可以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安心過日子。」
【背景】
公元1643年(清崇德八年,明崇禎十六年),清太宗皇太極駕崩,清世祖福臨繼位,由於福臨年幼,由多爾袞和濟爾哈朗輔政。多爾袞洞悉明朝連年與農民軍交戰,已呈土崩瓦解之勢,認為入主中原時機已到。
公元1644年(清順治元年,明崇禎十七年)正月,多爾袞以清帝名義致書大順軍,提出協謀同力並取中原的策略,李自成未予理會。四月初九,多爾袞以奉命大將軍統率滿、蒙、漢八旗軍十餘萬人,離盛京(今沈陽)西進。十一日,至遼河,聞李自成大順軍於三月十九攻取京師(今北京),明朝已亡,遂採納明降將洪承疇建議,決意率兵經密雲(今屬北京)、薊州(今天津薊縣)一帶南下,直趨北京。
從而,由攻明轉為與李自成爭奪全國的統治權。
【戰爭過程】
行軍
吳三桂率兵四萬原駐守寧遠(今遼寧興城),阻止清軍徑入山海關。在大順軍直逼京畿時,吳三桂奉命率兵進關入衛京師,行抵豐潤(今屬河北),聞京師已破,崇禎帝朱由檢自縊,遂折返山海關。李自成乃令明降將唐通領兵八千赴山海關招降。吳三桂反復思慮後決意歸順,率軍離山海關進京,行至永平(今盧龍)西沙河驛時,遇從北京逃出的家人,得知父吳襄在京遭農民軍拷掠,愛妾陳圓圓被奪占,於是頓改初衷,打著為崇禎帝復仇旗號,拒降李自成,還師山海關,襲擊唐通部。
李自成聞訊,即召文武大臣商討對策,確定征撫兼施。在唐通一再告急求援時,李自成於四月十三命權將軍劉宗敏等率兵約十萬(一說六萬)向山海關進發。為爭取吳三桂,攜明朝太子朱慈烺和吳襄隨軍同行。吳三桂料不能敵,遂遣使致書多爾袞求援。清軍在翁後(在今遼寧阜新境)遇吳三桂使者,遂改道從連山(在今葫蘆島市境)、寧遠一線日夜兼程,疾趨山海關。清兵自四月初九出發,四月二十日,清兵抵連山(今葫蘆島市連山區),吳三桂一再催兵,清兵知李自成軍迫近山海關,日夜急行,一日夜疾行二百餘里,共行軍十三日。

交鋒
李自成對清軍情況不明,行動遲緩,四月二十一日才抵達山海關下,在石河西岸與吳三桂部成對峙之勢。同日,李自成的大順軍與吳三桂於一片石、西羅城進行惡戰,甫開戰吳軍小勝於西羅城[3] ,接著李自成軍猛攻東羅、北翼二城。
當晚,清軍進至山海關外15里處一線集結。山海關北依角山,南傍渤海, 城高牆堅, 外築羅城、翼城互為犄角,易守難攻。守軍除吳三桂部外,還有山海關總兵高第部一萬、鄉勇約三萬人。李自成抵關當日,向吳三桂發出逼降通牒,遭拒絕後,一面令唐通、白廣恩部近二萬人從一片石(今遼寧綏中九門口)出邊立營,斷吳三桂退路,一面以主力六萬分別對西羅、北翼和東羅城猛攻。吳三桂以主力列陣於西羅城石河以西一線,阻止大順軍攻關。雙方激戰於西羅城附近,守軍為擺脫困境,詐降誘大順軍數千人抵近城垣,在城上突發火炮。大順軍死傷甚眾,被迫後撤。在北翼城,大順軍利用居高臨下地形,猛攻城垣,激戰至翌日黎明,迫守軍一部投降。但因其他各城未下,大順軍未能進據羅城。二十一日夜,唐通部在一片石被清軍擊敗,余眾退入關內。經一日激戰,多爾袞已知大順軍虛實,遂採用以逸待勞、後發制人的慎戰之策,欲待大順軍與吳三桂部連戰疲憊時,突出奇兵,一舉取勝。

決戰
陰歷四月二十二日清晨,清軍進至離山海關城僅二里,吳三桂見情勢危急,率輕騎寥寥數員沖出重圍、飛奔至關城東二里的威遠堡清軍營壘,跪降於多爾袞。多爾袞當即「賜坐賜茶,面諭關門為第一功」,吳三桂表示:「倘若清軍不願助山海關明軍,我也不願返回山海關督戰,李自成大軍必在攻陷山海關後,一鼓作氣攻向清軍!」雲雲;多爾袞見吳三桂歸順非詐,接受吳三桂的請求,多爾袞令吳三桂按滿洲習俗剃頭,許諾將皇太極女建寧公主嫁給吳子吳應熊。並偕和碩英郡王阿濟格、多羅郡王多鐸率勁旅八萬,分別從南水門、北水門、關中門進入關內,令吳三桂部系以白布為號任前鋒。
陰歷四月二十三日辰時(上午8點)以前,吳三桂軍漸難支撐,據守北翼城的一支吳三桂軍向大順軍投降,多爾袞在歡喜嶺的威遠台上觀戰,下令清軍從南水門、北水門、關中門三路進關。
大順軍因攻堅一晝夜未能奪關,乃改取野戰,自角山至渤海投入全部兵力,布一字長蛇陣,成決戰架勢。多爾袞以吳三桂部為右翼迎戰,重兵則鱗次列陣於渤海濱大順軍陣尾薄弱處,待機出擊,並告誡各部不得急進。大順軍不明清軍意圖,仍按原計劃向吳三桂軍緊逼,令旗左右揮動,來回沖殺。吳三桂因有清軍壓陣,頑強抵禦。
此時大風突起,揚塵蔽天,不利於不熟悉山海關地理的大順軍,雙方展開肉搏,大順軍不顧傷亡,把吳三桂部團團圍住,血戰至中午,雙方均已疲憊,損失甚眾。
多爾袞見勢,急令阿濟格、多鐸各率2萬精騎,乘風勢、揮白旗,對陣直沖大順軍。萬馬奔騰,飛矢如蝗,大風漸止,疲憊的大順軍見清軍驟至,猝不及防,陣腳漸亂,傷亡慘重。未尾申時初(15點後),李自成的大順軍潰敗,劉宗敏中箭傷,大順軍死者數萬 ;牛金星在北京未領軍前來支援李自成,也是大順軍敗戰原因之一。
李自成立馬小崗阜上督戰,有一僧人跪在他的馬前說:「執白旗的騎兵不是關寧兵,必是滿洲兵,大王趕快迴避。」李自成見敗局已定,急令余部且戰且向永平方向撤退。當天,多爾袞封吳三桂為平西王,命他作先導,一路追殺,直撲京城。
當清軍追至范家店,李自成殺吳襄以泄忿,並將他的首級懸掛在高竿上示眾,回師京城後又殺了吳家老少三十八口。陰歷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稱帝,次日,李自成離開北京,向西安撤退。前後僅四十二天。
在清軍於1644年陽歷6月6日進入北京之後,將都城從盛京遷往北京。

❺ 《金剛川》這部電影主要是講述什麼故事的

《金剛川》這部電影主要是講述什麼故事的?

《金剛川》改編制真實事件,據一位人物原型爆料,金城戰役是他最難忘的戰役,此場戰役中的戰士連續七次修復了37米長的大橋,用他們的血肉築起了金剛川上的水路通道,保障了前線的物資運送。

根據國家電影局的備案,《金剛川》在3月份才拿到拍攝許可。由於疫情影響,該片直到8月才正式開拍。此影片是“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獻禮片,通過三個角度講述抗美援朝戰場中的故事。

總體來說,陣容還是非常強大的,有許多的老戲骨,特別是張譯和吳京,這兩位老戲骨的演技和,做演員的敬業精神都是大家所認可的,所以這部電影小編覺得不會讓我們失望。


❻ 求一部電影 有大規模戰斗場面 、講述的是某個戰役、最好是 歐美、最好是 冷兵器肉搏

斯巴達三百戰士

❼ 吳三桂和李自成在一片石大戰雙方兵力是多少

吳三掛兵約2萬,李自成大順軍約6萬。另參加清兵7、8萬人。
關於一片石大戰參戰各方的兵力,說法不一,差距甚大。李自成的大順軍數量,據查繼佐《罪惟錄》卷三十一,《孤臣紀哭》雲「兵六萬」;陳濟生的《再生傳略(下),燕都日記》說率兵五萬:《明史》流賊列傳稱率兵二十萬;《吳三桂紀略》記「發兵十萬,號三十萬」;《甲申傳信錄》說十餘萬。《流寇志》說「自成合兵十餘萬攻之」。《清實錄》中認為李自成軍有「二十餘萬」。近人商鴻逵撰文《明清之際山海關戰役的真相考察》考證,大順軍東征部隊不超過六萬人。
吳三桂部的兵力,據《三垣筆紀》載三桂「募兵七千」,《庭聞錄》載三桂收潰卒,降唐通兵「約2萬人」。
清兵數量,據《沈館錄》雲:清兵「蒙古人居多焉」。顧誠《南明史》稱清軍大約七、八萬。

❽ 經典的戰爭電影前10名分別是什麼

經典的戰爭電影前10名分別是:《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兵臨城下》、《巴頓將軍》、《辛德勒的名單》、《獵殺紅色十月號》、《桂河大橋》、《現代啟示錄》、《黎巴嫩》、《野戰排》

第一名: 《拯救大兵瑞恩》

最真實反映戰爭和人性的超級巨作。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夢工廠1998年出品的一部戰爭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和馬特·達蒙等聯袂出演。影片於1998年7月24日在美國上映。

電影描述諾曼底登陸後,瑞恩家4名於前線參戰的兒子中,除了隸屬101空降師的小兒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個兒子皆已於兩周內陸續在各地戰死。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得知此事後出於人道考量,特令前線組織一支8人小隊。

在人海茫茫、槍林彈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並將其平安送回後方。2014年12月17日,影片入選2014年美國「國寶影片」名單。



閱讀全文

與講述一片石戰斗電影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拿ipad看電腦里的電影 瀏覽:518
3d電影動畫公司有哪些 瀏覽:530
台灣懸疑破案電影有哪些 瀏覽:820
筆仙大戰貞子電影免費觀看完整 瀏覽:864
500影幣看電影要多少錢 瀏覽:161
好看的韓劇人性電影 瀏覽:113
好看的懸疑的電影中國 瀏覽:861
推薦恐怖免費電影 瀏覽:908
全點露電影有哪些 瀏覽:674
唐嫣演的電影有哪些電影2015 瀏覽:326
好看的日本歷史改編電影 瀏覽:346
2023出什麼電影 瀏覽:732
用愛奇藝看電影要多少流量 瀏覽:327
電影弓完整版免費 瀏覽:477
和女孩約會看電影做什麼 瀏覽:21
好看搞笑的中文電影推薦 瀏覽:224
什麼電影里有雷歐 瀏覽:857
電影格式是什麼 瀏覽:100
適合孩子看的感動電影有哪些 瀏覽:456
牛大電影觀看免費大全 瀏覽: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