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是靠票房賺錢,那麼電視劇是如何賺錢的
收視率越高,播放電視劇之前和之後的廣告收入就越高,這都是電視劇的賺錢手段。還有電視劇發行,這個也是電視劇賺錢的主要來源。賣給各大電視台,首先是央視,然後是省市級的電視台,最後才是地方電視台。當然主要的來源是在央視和省市級電視台。
Ⅱ 以前電影票房幾千萬就能賺錢,為什麼現在要幾億才能回本
玩電影的人投資大的很多就是要賠錢,這是一種洗錢的手段。
Ⅲ 國產電影票房有的很不理想,還不及一個明星的片酬高,為什麼還有人投資
我覺著主要由三個原因:一是為了錢,二是為了名,三是為了夢想。
還有一種電影,那就是偷票房電影,為什麼會去偷偷的給自己加票房?這些電影背後的老闆可不是一般人了,都是上市公司老總!電影票房高是最好的宣傳,他的股票一漲,幾億甚至幾十個億就到手了什麼票房什麼小鮮肉的片酬都不重要!所以小鮮肉們最喜歡接的就是這種偷票房的電影,片酬高,可能真的有幾千萬的片酬!
Ⅳ 拍電影賺取的是票房的錢,可票房怎麼賺錢呢
好多地方可以掙的。比如。。。比如。。。我就不說了。。。你不了拉。。你能懂的。是吧。
Ⅳ 電影票房的收入都是導演賺的嗎
以100塊票房為例:
1、國家直接先扣掉3%做為電影專項基金,5.5%的稅款
這部分8.5%,就剩下91塊半了。
如果你問我去年100億票房,其中3億多的電影專項基金花在哪了,抱歉,我不知道。
偶爾在電影報上看到過電影基金幹了啥事,都沒印象了。
另外,現在你知道每張電影票,你已經自動給國家交了稅,看電影順道當了納稅人。
這8.5%,影院、院線、片方都見不著錢,直接被劃走了。
2、剩下91塊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
其中院線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塊里,有個4塊多吧。
其實院線這錢也比較好賺,特別是簽約為主的院線,這塊是個穩定的收入。
像萬達、金逸這種垂直管理的院線,這兩塊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塊收入了。
3、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傭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總票房 ─ 3%電影基金 ─ 5.5%稅款 ─ 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發行總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發行收入 (電視、音像、網路、政府獎金、海外……)
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後,才是片方所得:
1)發行傭金
2)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
3)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
4)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
你看,上面都減完了,剩下的才是片方凈發行收入(凈收入)。
唉,能剩多少呢。。。
其中,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這塊,學問大了,回頭另說吧。
一般來說,100塊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塊多點。
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其他渠道發行收入,最終能不能回收成本,就聽天由命+撞大運吧。
500萬製作費電影,如果也拿500萬做宣發的話,整體投入1000萬。
如果你打算只靠票房回成本,那最最安全,就得票房有3000萬,才剛剛打平。
但很多電影,比如甄子丹動作片,海外有一些收入,那國內票房收支平衡點就不用成本乘以3.
大體這么算吧。
--------------------
下面為補充評論的答案:
1、院線公司是管理影院排片的管理公司,影院目前其實是對外資開放,但院線似乎不對外資開放。
全國有36(還是37)條院線,最近經常有院線合並或新院線產生,不太確定。
院線下屬影院的影院主要分兩種:
1)垂直直屬關系,即資產關系,比如萬達院線、金逸院線中絕大多數都是萬達集團自己投資的商業地產中自己的地皮項目,影院全資歸母公司所有,這種院線對影院的控制力非常強,像萬達院線旗下影院的排片,都是院線直接中央排片,影院經理都沒有排片權,其實就是一個店長的意思,主要工作就是伺候好觀眾就行。
2)加盟關系,影院所有權與院線所有權不是同一家,跟上面不相同。這種影院就可以自由選擇加入不同的當地院線,比如UME影城,自己數量不多,就加盟不同的當地院線,看哪個院線給自己的條件待遇好,就加入哪個院線,而院線為了自己的業績排名,也在盡量爭取優質影院加盟自己的院線。
3)還有其他混合的關系,太亂,就不多說了。
2、影院就是單店,院線就是品牌連鎖,其實管理標准統一的院線旗下影院(無論自有,還是加盟)跟麥當勞、佐丹奴這種品牌連鎖販售店,沒什麼區別。
3、貼片廣告和植入廣告費用的多少,完全取決於項目本身情況。
越是熱門的電影,才好容易拉到貼片和植入。
這個完全沒有固定標准。
但關於貼片和植入的詳細情況,我還是在另外一個帖子,關於發行渠道的那個(還在繼續待續未完著呢)裡面來逐個詳細回答吧。
4、微博上不少朋友,關心海外市場分成是怎樣模式,其實大概差不多。
只是如果你是片方,你把片子賣向海外,你跟海外發行商的分成方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都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見還是上面那個收入不同渠道的帖子里有詳細說明。
Ⅵ 電影的票房是怎麼樣計算的和賺多少錢有什麼關系
看看這個收益計算表就明白啦。拿《你好,李煥英》舉例,分賬的錢除以成本是5倍,那麼你投資的收益就是你投資份額的5倍。或者大體可以算作為:3倍成本後就可以賺錢了。有不明白的可以繼續問我。
影視投資收益怎麼樣?影視投資怎麼賺錢
Ⅶ 有的電影票房幾十億上百億為什麼導演才獲利幾個億呢剩餘的錢去哪了
電影票房,分成如下: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其餘為製作商和發行商。(2020年度,國家暫時停止國家電影發展基金徵收)
1、假如一部電影,2億投資,有10億票房,分成如下:
電影發展基金0.5億
營業稅0.33億
院線5-6億(主要看片子跟電影院怎麼分成的);
製作商和發行商分剩餘的3.17—4.17億(這些錢還要除去的宣傳費和製作成本,如果電影製作宣傳2億,那麼製作發行公司的利潤就是1-2億)
2、另外當製作發行方可以在後期受益再賺一筆,例如在電視頻道放映、網路直播以及製作光碟等。
所以說————電影票房大約是實際投資額的三倍左右。才能回本!一般看電影是否盈利,就用投資乘以3,就可算出盈虧點!例如《哪吒魔童降世》投資6000萬,票房1.8億即可回本!而《上海堡壘》投資3億,則需要9億票房才能回本了!
3、有幾個關鍵點
A投資和實際投資。很多電影號稱幾億投資,都是噱頭,要是真的投資那麼多,真的就虧死了
B新人與老人。對於電影新人來說,可能需要倍於老導演的投資。
C院線。對於萬達這樣的既做拍片,又有院線的公司來說,可以上下通吃,給自己的電影多放映場次,以獲取利益。
4、導演獲利比較復雜,主要分幾種情況,
A拿定額,也就是拿一定的錢,票房什麼跟導演無關;
B拿分紅,如按照電影票房獲利的百分之幾來分成
C拿分成,現代導演都是有公司的,例如某某某工作室、北京大碗娛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賈玲的公司),這些公司參與製作發行,可以按照投資比例和合同分成。
D其他,例如拿電影洗錢的(以前香港比較多)、對賭的等等。
Ⅷ 電影這么多票房是怎麼掙錢的啊
電影上映過後,於3個月內通過中影集團結算客戶所有的收益,在我們結算玩以後會在10個工作日的時間內把客戶的權益返還給每一個客戶。結算信息是由第三方進行統計(會計師事務所),所有的打款賬戶都是接受銀行監管的。收益分為四大類:電影票房的利潤,網路版權收益,電視台的分紅,海外流量版權費。
1丶電影票房的利潤
電影在各大院線(電影院)上映三個月之後,結算所有的利潤,返還給客戶,具體佔多少比例,可加微信討論。在貓眼專業版上面可查看實時票房,不會作假。
2丶網路版權收益
網路版權收益指的是電影從電影院下映之後,會上架到各個APP播放平台。如:騰訊、愛奇藝、優酷、土豆等。視頻網站是根據點擊量來進行計費,一個視頻最低的點擊量是按2元一次,這個分紅是按我們投資者所參與的比例來進行分紅。
3丶電視台分紅
電視台分紅跟網路版權是一類性質,電視台會進行一定量的拍檔播放,根據播放次數所得來的錢進行分紅。
4丶海外流量版權費
根據影片的情況來定,如果是跨國性質的電影,國外對該影片的播放量也會分給我們一部份,進行分紅,
Ⅸ 票房是什麼意思如果某電影票房10億最終能賺多少
票房意思是一部電影在各大影院上映後到一定周期的售票總金額,也就是總共售票後賣了多少錢。票房10億弄呢更賺多少錢就不能回答了,因為每部電影從前期拍攝劇本,大綱,器材,膠片,場地的准備,到中期演員拍攝的片酬以及媒體的開銷,再後期的剪切,製作,沖帶,以及最後片子完成上映前的宣傳等都要花錢,這要根據電影本來來看。 不過比如徐崢拍攝的《人在囧途之泰囧》票房10億,最少利潤可以達到9億多,因為裡面的演員成本很低。供你參考,純手打的啊!給力吧!
Ⅹ 電影票房越高賺得錢就越多嗎
不一定,現在國產電影大多是資方自己花錢買下的票房用來炒作的,讓別人看有很多人看這個片子,其實是沒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