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解放軍進行第一次大規模城市攻堅戰是何時
1947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的解放石家莊的戰役,是最早進行的大規模城市攻堅戰役,開創了人民解放軍奪取大城市的先例。
石家莊是平漢、正太、石德三條鐵路的連接點,是國民黨軍在華北地區的交通樞紐和戰略要地。蔣介石以其嫡系第3軍修築了堅固而完備的工事,設有三道防線。但是,清風店戰役後,石家莊僅有第3軍留守的1個師及地方武裝一部防守,兵力單薄,處境孤危。
晉察冀野戰軍在中共中央軍委和親臨前方的朱德總司令的指導下,決心奪取石家莊。戰役從11月6日開始,第3、第4縱隊分由石家莊西南和東北方向實施主要突擊,冀中、冀晉軍區部隊組成1個集團,分別從東南和西南實施輔助突擊,第2縱隊位於定縣、新樂之間地區,准備阻擊由保定出來的國民黨軍。經過3天激戰,掃清了外圍,攻佔了飛機場。接著,攻城部隊在炮火掩護下,以連續爆破和連續突擊手段攻佔外市溝與內市溝之間地區。9日16時發起總攻,經過激烈巷戰,於12月1時攻克石家莊,全殲守敵2.4萬多人,為人民解放軍提高城市攻堅戰術提供了重要經驗,並使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解放區連成一片。
Ⅱ 鄆城攻堅戰主要內容是什麼
你是說的什麼游戲?真三國無雙?。
如果覺得答案解決了你的問題,請採納,有問題繼續追問吧,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到你。
Ⅲ 什麼是攻堅戰
攻打敵人有堅固防禦工事的陣地,曰攻堅戰。通常像螞蟻啃骨頭,一個碉堡一個碉堡地爆破等。
後來也比喻要克服的困難很大、很多的工作。
Ⅳ 那是一部什麼名字的電影
影片就叫<沙漠之狐>,以下是影片原型介紹
「沙漠之狐」——隆美爾
隆美爾 ,這個德國裝甲兵的戰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一位聲名顯赫的風雲人物。戰後,聯邦德國用他的名字給戰艦街道和兵營命名,美國還拍攝了吹捧他的影片《沙漠之狐》。一位美國歷史學家認為,構成出入隆美爾傳奇色彩的因素,首先是他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詐和詭秘的微笑,而主要是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揮裝甲部隊時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聲東擊西、神出鬼沒,常使對手措手不及。世界各國研究和介紹他的著述甚多,其軍事指揮藝術和用兵特點,在軍界具有廣泛的影響。
隆美爾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任連長。戰後,曾在軍事院校任教,著有《步兵進攻》(1937年)一書。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任希特勒大本營衛隊長。1940年任第十裝甲師師長。在入侵法國的戰爭中,他的師雖然不在主要突擊方向上,但卻始終沖在德軍裝甲兵的前列,完成閃電式的突破、割裂、合圍、追擊等任務,高速突貫法國全境,最後攻佔法國西海岸的瑟堡要塞,在一個半月的作戰中,該師以較小的代價(傷亡2600餘人,損失坦克多輛),俘獲敵軍多人,繳獲獎輛坦克和裝甲車及大量物資裝備。隆美爾裝甲師取得顯著戰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英法聯軍作戰思想落後,無充分的戰斗准備和士氣低落等因素造成的。
1941年2月,為援救義大利在北非之危,隆美爾率領德國非洲裝甲軍到達利比亞,並統一指揮義大利軍作戰,他成功地在戰役,戰斗中,採用兵不厭詐的手法,藉助坦克的高度機動性,實現奇襲,從而在沙漠地區的惡劣環境和缺少制空權的條件下,常常以少擊眾,出奇制勝,他廣泛使用機動戰術攻佔著名的劃蘭尼加地區,攻克托卜魯克要塞,多次擊退英軍反攻。1942年5月隆美爾在比哈凱姆坦克會戰中擊敗強大的對手,把英軍逐回埃及境內。隆美爾因戰績卓著而連升兩級,成為德軍中最年輕的元帥。1942年7月,隆美爾及其疲憊的德,意軍團成了強弩之末,11月在阿萊曼坦克會戰中, 被B L蒙哥馬利指揮的英軍第二集團軍擊敗,從隆美爾方面來看,除了後勤技術保障遇到嚴重困難傷亡與疾病造成大量減員,缺乏制空權,隆美爾將戰線拉得過長也是一大因素。
1943年12月至1944年7月,隆美爾任駐法國西線陸軍「B」集團軍群司令,在指揮諾曼底抗登陸戰役前,他主張將裝甲師靠前配置,以利於殲敵於海灘的意見沒有被採納。1944 年7月20日,隆美爾因希特勒被刺事件受牽連而被迫自殺。英國軍事理論家BH利德爾哈特將隆美爾作戰文書編輯成冊,名為《隆美爾文件》,其中肯關「沙漠戰爭規律」等論述,引起了許多軍事學術研究者的濃厚興趣。
隆美爾在指揮裝甲部隊作戰方面具有以下主要特點:(1)善於利用戰場空間和時間因素,指揮部隊快速機動和集中兵力。在進攻中, 以裝甲部隊為突擊群,趁敵猶豫不決和混亂之機,冒著暴露側翼和後方的危險, 大膽穿插迂迴,攻擊敵人翼側和後方, 從而瓦解敵整個防禦,而步兵則在正面實施牽制行動,在抗擊敵優勢坦克的反沖擊時,常以防禦行動並使用高射炮平射打坦克的手段挫敗對手, 而後轉入反攻,在城鎮攻堅戰中, 一般以步兵先行突破, 而後投入坦克。當敵潰退時, 即以坦克不停頓地追擊來發展勝利,在防禦戰役中, 通常將裝甲部隊作為預備隊, 對突入之敵實施反沖擊或反擊。在退卻時, 則以機動防禦陰滯對方追擊。(2)慣於身臨前線,靠前指揮,他經常乘裝甲指揮車或坦克甚至飛機來指揮。他常常出現在最緊張,最緊要的時間和地點,臨危不亂, 一再死裡逃生,對下屬要求嚴格,倡導勇猛無畏的尚武精神。雖然常有輕率魯莽之舉, 便卻在士兵中享有較高聲淮。(3)主張在戰役戰鬥鬥中使用一切欺敵手段和偽裝手法,使敵產生錯覺,達到奇襲的效果。在入侵法國的進軍中, 他多次令坦克乘員坐在坦克外邊搖動白旗,開得敵人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竟忘掉了抗擊。
某些資歷產階級歷史學家企圖將隆美爾塑造成超脫政治的軍事天才人物,這是徒勞的,其實隆美爾早在1938年就以十分贊許的口吻引述過希特勒的話:「今天的軍人必須有政治遠見,因為他必須隨時准備為我人瓣新政治而戰斗」。此後,隆美爾就一直是德國法西斯發動侵略戰爭的急先鋒。
Ⅳ 繼《南方車站的聚會》之後,胡歌又一部新電影來襲,你期待嗎
「永遠在逃,何處是心安」,「自己給的,是否才叫自由」,這些台詞大家是否覺得很熟悉。沒錯,它們都是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中的經典台詞。
這部電影是由刁亦男執導,胡歌、桂綸鎂、廖凡、萬茜等人主演的,是根據真實案件改編而成的,主要講述了偷車團伙頭目周澤農,在重金懸賞下走上逃亡之路,艱難尋求自我救贖的故事。
胡歌胡歌的最新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也早已開拍,預計將會在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跟大家見面。首先從這部電影的劇情來看,將會非常有意思,一個小人物被人誣陷變成逃犯,生與死,自我救贖。
更值得一提的是《馴鹿》的劇本已經2次獲獎,分別是第12屆青年電影展創投會影業劇本發展金和龍躍製片人特別獎,這對電影的投資和後期製作幫助甚大。
Ⅵ 十部最好看的諜戰電影
《風聲》是由高群書、陳國富聯合執導,周迅、李冰冰、張涵予、黃曉明主演的諜戰片,於2009年9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1]。
該片改編自同名小說,講述了抗戰時期一名汪偽政府的高官被暗殺後,日軍要徹底搜查抗日地下組織,從而引發的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故事[2]。
Ⅶ 鄆城攻堅戰的劇情梗概
電影《鄆城攻堅戰》依託解放戰爭中真實的「鄆城戰役」背景,講訴了1947年夏,黨中央和毛主席做出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決斷。劉鄧大軍突破蔣介石的黃河防線,一縱司令員楊勇和政治委員蘇振華率部展開鄆城攻堅戰。國民黨軍第55師師長曹福林率兵固守鄆城,欲依託鄆城阻止我軍南進,企圖把我圍城部隊吸引在城下,再配合外圍王敬久所率援軍殲滅我軍。劉鄧大軍亦制定了「圍而不打」的作戰計劃,指示攻打鄆城必須掌握火候,達到全殲敵軍的效果。有利於我的態勢形成後,楊蘇縱隊開始攻城,入城後,進行城區巷戰,經過一夜的戰斗,殘敵被肅清,鄆城攻堅戰結束。
Ⅷ 閩城攻堅戰是什麼電視劇
這是一部歷史題材電視劇,裡面的演員演得非常棒,很值得一看。
Ⅸ 抗擊疫情電影《武漢日夜》即將上映,你在這一年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對於許多喜歡看電影的網友來說,一月22號即將上映的抗疫題材電影《武漢日夜》十分受到網友期待。在2020年,相信我們收獲最大的便是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新冠疫情,在這一時期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民團結一致的偉大力量。在這一年裡,我們不僅抗過了新冠疫情的折磨,同時在新冠疫情蔓延期間,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我國經濟增長。
同樣在疫情時期,有許多社區工作人員在其居民隔離階段為他們勞苦奔波,送子送物,保障人民日常生活。不少醫療隊支援武漢後,當地居民也向武漢伸出援手,捐資捐物為武漢人民度過隔離期而作出巨大努力。同樣讓我們非常感動,還有中國軍人在此次疫情所發揮的巨大作用。中國軍人召必戰,戰必勝的精神讓不少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居民感慨,這些逆行英雄在為我們日常生活的美好而默默奮斗。
Ⅹ 十部不得不看的特戰電影是哪些
最重頭的戰爭戲,一場是鎮泰立功的戰斗,一場是攻克平壤,一場是結尾38線上的戰斗。第一場是夜晚攻堅戰,主要以近距離的肉搏為主,第二場是步兵配合裝甲部隊的大城市巷戰,大場面拍的真實而壯闊,在布景,武器展示等方面都很出色,第三場則是白天的陣地爭奪戰,則盡力突出了殘酷真實的效果。雖然整部影片給人的印象是朝鮮戰爭只是韓國人在打朝鮮人,沒外人啥事兒。但其技術方面確實是亞洲領先的,只是稍欠靈氣。2、完美與真實 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在戰爭電影歷史上的地位是里程碑式的,這主要是指它的技術方面,之後的戰爭電影很少有不受這部影片影響的。《拯救大兵瑞恩》的戰爭場面追求真實,質感,每個細節都經得起苛刻的研究,而同時又驚心動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還是開頭的諾曼底登陸,相比於經典《最長的一天》的諾曼底登陸戰的盪氣回腸,《拯救大兵瑞恩》的表現更接近紀錄片式的殘酷,使用了很多手提攝影機的拍攝,另外《拯救大兵瑞恩》還注意到了大部分電影中諾曼底登陸戰中忽視的細節:當天是在下雨的。 3、血與火的歌劇 現代啟示錄 現代啟示錄是古典戲劇功底極強的老科波拉的一部華麗戰大歌劇,其戰爭場面的拍攝也相當沉穩充滿靜力,特別是影片開始時的美軍攻擊機對越共村莊的轟炸,在指揮官下令「把他們炸回石器時代」之後,在瓦格納歌劇《女武神的騎行》音樂背景下,美軍飛機以機炮和火箭彈狂轟越共村莊和平民。瓦格納是希特勒最喜歡的音樂家,這段音樂的運用是在探求人內心暴力感的釋放,瓦格納的音樂被納粹利用,也是因為他的音樂的力量感之下,所隱藏的人性的自我與暴力感。4、庫氏真實 全金屬外殼 庫布里克的這部戰爭片經典,主要集中在戰爭對人性的異變方面,但在影片後半段的越戰戲中,因為庫布里克一貫事事要求完美的個性,其戰爭場面也拍的十分真實可信,其城市高樓間的巷戰,既通過大規模的定點爆破造出真實的戰斗情景,也通過肩扛攝影等手段營造出紀錄片式的效果。越共女狙擊手的出現是點睛之筆,與《拯救大兵瑞恩》中的狙擊場面相比,庫布里克的這段表現反而讓人看到其電影中難得一見的悲憫之情。5、以武俠的方式 兵臨城下 《兵臨城下》由好萊塢出品,但因為是法國導演拍攝,其意味與好萊塢還是大不相同。比如影片開始也有千萬人的戰爭場面,但在構圖、氛圍上都不是追求壯觀和沖擊力,相反倒是充滿了諷刺和憐憫,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意味。後面蘇軍兩人拿一支步槍,在督戰隊機槍的威逼下發起自殺性的攻擊更是再明顯不過的諷刺。但瓦西里出場的那場狙殺五名德軍的場面確實拍得精彩之極,大有俠之大者的風范。最後瓦西里與德國狙擊校長之間的對決也拍出了高手對決的風采。6、鋼鐵大屠殺 珍珠港 以現代電影特效技術再現現代場爭場景的典範電影,雖然同時也是矯揉做作,內容空洞的失敗商業片典範。本片同樣用了幾十分鍾的時間來再現日軍偷襲珍珠港這場歷史著名的鋼鐵大屠殺,與《虎虎虎》相比,因為特效技術的突飛猛進,可以以數字技術模似亞歷桑納號被摧毀的全過程,也可以用第一視角讓觀眾參與到這場戰斗之中,本片與相對古典的戰爭電影相比已顯得相當浮躁,美軍戰機升空後狂揍零式戰機的場面雖然精彩,但在行家來看來卻是可笑之極:歷史上零式戰機與P40的近距離纏斗,在戰爭前期幾乎一直如貓戲弄老鼠般的輕松。7、鋼與血的廝殺 黑鷹降落 現代高科技戰爭條件下的戰爭電影中的經典之作,一場由美國特種部隊執行的軍事行動意外失敗,原因是兩架黑鷹直升機被游擊隊的蘇制反坦克火箭擊落,這種打法是阿富汗游擊隊對抗蘇軍時的發明,在電影開始還由索馬里游擊隊員炫耀了一回,其後果是一百餘名特種部隊成員遭到數千名索馬里游擊隊的圍攻。雷德利·斯科特與他的團隊再現了這場以索馬里游擊隊武裝圍攻美軍高科技精銳部隊的殘酷戰役,沙漠作戰的各種特殊元素也得到表現,其細節之完美經受了所有苛刻的軍事迷的挑剔。漢斯·基默的配樂也成為了這場戰斗絕佳的襯托。8、古典戰爭片範本 巴頓將軍 「為國犧牲從來都不是贏得戰爭的方法,贏得戰爭的方法是讓你的敵人為國犧牲!」這句話最能代表巴頓的風格,這種個性也導致了他的軍事風格的強硬霸道,也為他贏來了鐵血老將的稱謂。這部70年代的電影主要把重點放在巴頓個性的描繪上,戰爭場面並不太多,在特技上沒有今天的的數字技術,但非洲大平原上的陸空一體的美德坦克大決戰還是拍出了波瀾壯闊的效果。只可惜的是隆美爾軍團的主帥已退出非洲戰場,未能令世人一睹當世陸戰兩大頂級高手(而且二人軍事風格完全迥異,隆美爾詭異而巴頓強悍)的對決,令今人大為惋惜。9、地獄的亂步 父輩的旗幟 《父輩的旗幟》把更多的筆觸放到了歷史的真相和對真實「英雄」的還原上面,但並不妨礙它所拍攝的戰爭場面成為近年來最傑出的戰爭場面之一,甚至僅從視覺沖擊力而言,它甚至可以說是最好的一步。地獄般的硫磺島,在美軍艦炮的轟炸下騰起陣陣非人間式的煙霧,三天的轟炸沒有摧毀日軍的防禦,三天後的登陸仍成為一修羅場般的廝殺,在這場海陸空三位一體的現代戰爭中,傳統電影手法與電腦CG的運用結合得恰到好處,遍布大海的登陸艦確乎氣魄宏大,展示出工業時代的人類所能營造出來的巨大的破壞力,盡管,還遠不是極限。10、什麼是戰爭 細細的紅線 我們把最好的放在最後。大部分的戰爭電影,只是一架望遠鏡,帶人們去觀賞戰爭,而《細細的紅線》不同,它是一台時空機器,帶你去親身體驗戰爭,以一個士兵的身份,來親身體會戰爭所帶來的死亡的恐懼,精神的折磨,心靈的扭曲。就如那場攻擊日軍高地堡壘的戰斗,幾十分鍾的時間里,你可以循著導演的鏡頭來親自聆聽一次死神的召喚,完全第一視角的表現,一切未知,日軍直到白刃肉搏才真正出現,而當美軍沖入日軍軍營雙方血拚的時候,你會體會到「巴別」的意味,也會因此明白為什麼在戰爭中,會有那麼多人類的喪心病狂,會有那麼多永遠洗也洗不清的仇恨和血腥。讓我們套用一位越戰老兵對《現代啟示錄》的評價:《細細的紅線》不是戰爭電影,它就是戰爭。如果你要問戰爭是什麼?那我么我請你去看《細細的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