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是講一個黑人的電影 好像叫什麼人生的
寶貴人生
外文名稱Precious
導演:弗雷德里克·杜周FrederikDuChau
編劇:
JamesMorcan....writer
LanceMorcan....writer
主演:
凱麗·華盛頓KerryWashington....ElizabethMcKenzie
約翰·里斯-戴維斯JohnRhys-Davies....WallyHolland(rumored)
魯特格爾·哈爾RutgerHauer....FrancoisHertzog(rumored)
影片類型:劇情/傳記
國家/地區:英國
上映2009年
美國影片《寶貴人生》用寫實的手法描寫了人們成長並克服困難的經歷。precious是一個胖胖的非洲裔美國女孩,她的家庭生活十分糟糕,從小就遭受父母的虐待。又因為懷孕,她被學校勒令退學了。她來到一所替代性學校里繼續學習,遇到了一個溫柔善良的女老師rain,在老師的指引下,她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B. 一部電影叫什麼的人生
巴尼的人生;英文名: Barney's Version(2010)
保羅·吉亞瑪提主演,還有達斯汀·霍夫曼
劇情:
該片改編自加拿大作家Mordecai Richler1997年的同名傳記體小說。
男主角保羅·吉亞瑪提曾獲第68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項。
巴尼·潘諾夫斯基(保羅·吉亞瑪提 Paul Giamatti 飾)是一個電視導演,同時又是一個曲棍球愛好者。酗酒、抽煙、言語粗俗,這些缺點無一例外跟隨著他。65歲之時,他開始追憶自己的一生。他遇過不同的女人:第一任妻子克拉拉(蕾切爾·李費佛 Rachelle Lefevre 飾)相信自由的靈魂。第二任P夫人(明妮·德里弗 Minnie Driver 飾)是個富有的猶太人。第三任妻子米利亞姆(羅莎曼德·派克 Rosamund Pike 飾)美麗賢惠。而保羅與父親伊西(達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飾)的關系似乎缺少一種真正的親情。暮年的他,回憶起過往的種種,又會是怎樣一種情緒......
C. 有哪些人生必看的好電影
1.《肖申克的救贖》自由,幸福,離你有多遠 。
2.《阿甘正傳》好萊塢的一個夢 。
3.《當幸福來敲門》拾起希望,重獲幸福 。
4.《我是山姆》他只有6歲兒童的智商,卻有著對女兒無限的愛 。
5.《風語者》收獲了友誼,也收獲了感動 。
6.《天堂電影院》回憶過去,往事漸漸清晰 。
7.《斯巴達300勇士》悲壯的史詩電影,無限感慨 。
8.《海上鋼琴師》我離不開生我養我的那條船 。
9.《洛奇》英雄,就是不斷迎接挑戰 《無主之城》國內電影無法企及的高度 。
10.《後天》災難中,我們活了下來,信念和智慧讓我們生生不息 。
11.《楚門的世界》人生不過是一場戲 《幸福終點站》請享受困難中的幸福 。
12.《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善良,真誠的人永遠都是百萬富翁 。
13.《美國往事》不只是一段往事而已,在這段往事背後,還存在著很多很多 。
14.《憤怒的公牛》為了尊嚴,我們成為憤怒的公牛 。
15.《美麗心靈》美麗心靈還是完美大腦?
16.《美麗人生》雖然最終他那樣地死了,但是他的人生依舊閃亮著。
D. 人生必看的50部電影有哪些
就電影發展史的角度來看的話,優秀的電影數不勝數,尤其是像好萊塢的具有影史意義的電影非常多,正如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公園》和卡梅隆的《阿凡達》,而我國影史上同樣對未來電影發展具有歷史意義的優秀國產電影《猩猩王》(VX公眾號:阿星鑒影):「邵氏出品,必屬佳品」。這部由邵氏公司出品的被譽為香港版的《金剛》的《猩猩王》上映於1977年,遠遠早於《金剛》的上映時間,但似乎更多的觀眾看到此片後,斷然會認為這又是一部典型的中國抄襲山寨式電影,而殊不知此部影片乃是我國香港早期的原創科幻電影。該影片主要講述了探險家陳正風受聘赴印度森林搜捕猩猩王的故事。該影片由倪匡編劇,混合了所有港片的賣座元素,明星、異域風情、機關陰謀、冒險愛情還有倪匡異常鍾愛的非人類的超我想像。
E. 誰能幫我解析一下電影《七種人生》,謝謝!!!
影片真是很混亂,因為幻想就是很混亂的。
彷如在夢中,你不知道自己是誰,你一會以為這個是你,一會以為那個是你。你想著如果你過著不同的人生,會是怎樣。最後,你發現所有的幻覺皆出自深深的內疚。我多麼希望當時如果是這樣就好了........最後,你終於想通了,也解脫了。
F. 關於人生的電影推薦
《霸王別姬》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不一樣的場景總是帶給人不一樣的觸動。彷彿在這部電影中看到了自己人生的起起落落;愛、恨、情、仇、離、怨,人生的寫照在這部電影中得到了體現。
《活著》
從人生的高峰到人生的低估,經歷了無盡的挫折與磨難。始終在不屈不撓的堅持著。戰亂、災害、意外接連發生,唯一的信念就是「活著」。
《阿甘正傳》
從一個人人厭惡的「傻子」一直在堅持自我,從未放棄,我們的人生起點或許要比他好過許多,但是有沒想過要像阿甘一樣堅持著,外邊的流言蜚語絲毫不動我心。
《機器人總動員》
我們在看到一個自己愛的人的時候,是否也可以像劇中的主人公小機器人一樣,敢於追求,不畏艱難,沖破層層阻礙。
《瘋狂動物城》
這是一部喜劇片,但是我卻看成了一部紀錄片。在劇中也同樣可以映射社會的種種現象,我們是否可以堅持自我,無論何時何地。
《黑鷹墜落》
戰爭是殘酷的、無情的。沒有誰想要戰爭,每一個人都想要生存下去。「只有對不起國家的軍人,沒有國家對不起的軍人」。
G. 人生必看的十部經典電影
一、人生如夢:《美國往事》 課程:人生
往事無法訴說,現實滿目蒼夷
《美國往事》包含了一個男人在這個世界上所能遇到的一切。友情、愛情、理想、責任、沖突。它更像是一場讓人不願醒來的夢。
當面條躺在床上,在溫暖的燈光和的迷離的電話鈴聲中回到那些逝去了的歲月,這場夢便開始了,直到最後的面條終於露出笑容,我們才回到自己的人生,去繼續那些不盡的故事。什麼幫派,什麼仇殺,原來都不重要,印象中只有一個毛躁的少年,偷看一個美麗女孩兒跳舞;只有一個負罪的兄弟,每天早早地上床睡覺;只有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面對背叛了的友誼,語調平和,不動聲色。《美國往事》帶著你作了一個三小時四十五分鍾的夢。人生如夢,這也許是惟一的感受。
這是萊翁內「美國三部曲」之一,是義大利人眼中的20-60年代的美國形象。導演一改好萊塢傳統西片的格局,以獨特的視角塑造了美國黑社會人出生入死的人物形象。
二、《辛德勒的名單》 課程:責任
所謂責任,就是未必做得成卻必須去做的事。對於辛德勒來說,救助落難的猶太人是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責任。而把那段歷史搬上銀幕,則是斯皮爾伯格作為一個猶太藝術家的責任。《辛德勒的名單》包含著對受難者的祭奠,對拯救者的敬意,和對光明一定到來的信念。在影片放映後的一片贊譽聲中,斯皮爾伯格平靜地把影片的全部收益捐給了美國的納粹大屠殺紀念館。
《辛德勒名單》真實的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保護1200名猶太人免法西斯殺害的,真實的歷史事件。
影片《辛德勒名單》是大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於1993年拍攝的一部轟動世界的宏篇巨制。影片深刻地揭露了德國法西斯屠殺猶太人的恐怖罪行,並以其極高的藝術性成為94年全球最為矚目的一部影片。其思想的嚴肅性現非凡的藝術表現力都達到了幾乎令人難以超越的深度。影片於1993年12月15日在美國上映,當即引起了轟動,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並獲得了美國導演工會獎。在94年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中,《辛德勒名單》一片毫無爭議地奪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以及最佳電影剪輯等6項金像獎。對於影片的成就來說,這是當之無愧的。而斯蒂芬·斯皮爾伯格也以此片第一次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對於他的才華來說,這是一份遲到的肯定。
《辛德勒名單》一片將作為電影史上永恆的光輝而存在,它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名字也將與這部影片聯系在一起而永遠流傳下去。
三《肖申克的救贖》 課程:信念
「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一個人能夠在十五年痛苦的牢獄生活里,不放棄對自由的嚮往,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力量?所以他成功了,成功奪回了自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樣一句話:體制化是這樣一種東西,一開始你排斥它,後來你習慣它,直到最後你離不開它。想想看,我們的身體已經有多大一部分被體制化了?行業者安迪,被誤判殺妻服刑。在惡棍橫行的鯊魚骨監獄,安迪憑智慧求生存,漸漸贏得監獄長官的倚重和身邊監躉的愛戴。可是,他在處理稅務報表上的能力換來的是監獄長官要把他永遠囚禁的決心。20年的鐵窗冤獄,安迪的唯一希望,就在牢房牆壁的大海報後面!
世上有些地方是石牆關不住的,在人的內心,有他們管不到的東西,是完全屬於你的 希望!
四《現代啟示錄》 課程:痛苦
H. 有部關於一個人的兩種人生的電影叫什麼
《兩種人生》
劇情簡介:
風流倜儻的喬尼(庫納爾·赫姆飾)在曼谷一家大公司當會計,遠在印度的母親由於擔心兒子的安全就找到占星師求助,占星師預言喬尼幾日內便會有血光之災,在喬尼母親的哀求下使用黑暗魔法助人脫厄免災。原來喬尼在工作中由於內幕交易被老闆逮到並要挾他在規定時間殺掉美麗文靜的坦婭(卓阿·摩拉妮飾),否則就喬尼就會蹲十年監牢。殺,還是不殺,喬尼面對著人生重大選擇。關鍵時刻,占星師派來的靈怪及時出現,讓喬尼的人生出現了分岔,在一種人生中喬尼殺掉了坦婭,結識了才貌雙全的蕾切爾(馬坦娜·卡利米飾),並攢取了巨額財富;在另一種人生中,喬尼救出了坦婭,贏得了坦婭的愛情,但死亡的威脅仍然沒有擺脫。嘗試了兩種人生後,喬尼回到起點,他需要重新做出選擇,那麼到底哪種人生才是喬尼想要的呢?
I. 紀錄片《種植人生》主人公叫什麼名字
又名:人生七載 /人生七年/人生之路/成長系列 The Up Series
邁克爾·艾普特在1964年為英國BBC電視台拍攝了記錄片《7 Up》,采訪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十四個七歲的小孩子,他們有的來自孤兒院,有的是上層社會的小孩。此後每隔七年,艾普特都會重新采訪當年的這些孩子,傾聽他們的夢想,暢談他們的生活。人生行至大半,歲月蹉跎。是悔恨感慨,還是遙想當年風華正茂。年華終有老去的一天,可生活仍將繼續。
是一部讓人嘆為觀止的偉大紀錄片,是影像記錄史上的奇跡,而且這個奇跡還在繼續。成長系紀錄片已經堅持了40年,從未間斷過,每隔7年再次出品。1964年,著名導演邁克爾·艾普泰德Michael Apted還是剛入行沒多久的小夥子,他決心拍攝一部反映英國人生活和西方人文的紀錄 片,於是他采訪了一大批英國各地的7歲的小孩子,用攝像機記錄下來他們的音容笑貌,采訪他們談及自己的生活現狀和心中的願望,最終選定了14個小朋友的影像集合出品1964年的「成長系列之7歲篇」。可這一發就不可停歇,每隔7年,邁克爾·艾普泰德就再次找到當年那14個孩子,記錄下此時的他們,7年時間的人生歷程,7年來的他們對人生變化和不同感悟。成長系列的14歲篇,21歲篇,28歲篇 ......一直到最近出品的56歲篇。看這部紀錄片絕對有著不可思議的感覺,看歲月的流逝,看滄桑變化,看著14個小孩子變成中年人時,每個觀眾都會有自己的體會在心頭。
陪伴這些孩子度過半個世紀的導演邁克爾?艾普特也已兩鬢斑白,《人生七年》還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