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裡面的道具!
服裝有服裝設計,道具有道具師。
試試北影,看看有沒有相關的專業,外行和半路出家不好入行的。
Ⅱ 拍電影的這個道具叫什麼
這塊其實就是
場記板
.在每個鏡頭開始都需要記錄他的鏡頭號和場次,集數.為了後期製作的需要.
所以在每個鏡頭開始前,場記都會跑到被攝影機前面.在攝影機開始開機後,打板.
因為拍電影,畫面是記錄在膠片上的,而聲音是記錄在數字錄音機上的.
怎樣保持聲音和畫面的同步,就靠這卡差一聲來對齊.
Ⅲ 電影拍攝中演員臉上帶的面具屬於服裝部門還是道具部門負責
在物品的保管和使用方面,服裝與道具是一個部門,都歸道具組管。但服裝的造型和設計上,有專門的人負責,屬化妝組。具體到面具和人皮面具,屬道具組管。
Ⅳ 電影里的各種道具在哪買
在山東濱州市有個小鎮上,各種老道具都有
Ⅳ 電影中的造型元素指什麼
造型元素在電影中的表現力 電影是一門綜合的視聽藝術,她最主要的組成就是劇作、導演、攝影和美術。在一部影片中,美術的作用尤為重要,是影片造型的基礎,其優劣直接關繫到影片的整體視覺效果。電影美術師要依據影片整體的構思、主題和劇本的要求,為導演和攝影、表演等部門通過場景、道具、服裝、化裝、特技等等造型基本元素,提供強有力的敘事空間和運動空間以及心理空間,為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刻畫提供保障。這些元素運用的得當,有助於整部影片的劇情的發展、主題的體現、人物性格的表達,並且使畫面視覺效果得到很好的表現。反之,如果造型元素運用得不恰當或只是一味強調個體的突出,而忽視了整體的表達,將大大削弱影片的整體效果破壞了主題的表達。下面僅就場景、服裝、特技三種造型元素的表現力做簡略的說明。場景 場景是展開電影單元場次的特定空間環境。是美術設計中的基本概念之一。眾所周知每一部影片在進入正式的拍攝之前都會由導演、攝影和美術根據劇本提供的具體要求,比如:時代背景、地域特徵、影片風格等等進行選景、制景的工作,這可以說是影片創作的第一個重要環節。場景的選擇直接關繫到劇情展開的具體地點,關繫到影片整體風格的確立。比如《紅磨房》和《巴黎最後一班地鐵》這兩部片子雖說都是以巴黎這個大環境為背景,但根據劇情的不同,時代的不同,《紅磨房》是表現巴黎十九世紀社會底層的藝術家,舞女、畫家、舞台設計師、詩人等等生活的一部帶有寫意風格的歌舞片,並帶有一種輕喜劇的特色。所以選擇了巴黎著名的蒙馬特區的歌舞廳紅磨房為主要場景,在場景的布置和色調的調配上著意強調非寫實的誇張和強烈的色彩對比,利用華麗但略現俗氣的舞台及舞女化妝間和寢室的裝飾、道具等等這些造型元素來營造氣氛,表現特定時代和特定人群的特徵。相反《巴黎最後一班地鐵》因其故事發生在二次大戰巴黎被德軍佔領期間,主人公活動和生活的主要場景是劇院而且是被德國人查封的猶太導演的劇院,所以在色調上採用一種灰暗的光效,營造出一種陰霾而壓抑的效果。場景的布置上簡陋而破舊,體現時代的特點反映主人公的處境。試想如果兩部影片的場景顛倒,那將完全違背了劇本的要求,產生了不倫不類的效果,而現在恰恰是表達得很到位、恰當,因而使兩片均成為受到好評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可見場景造型元素表現力的重要。 又比如:影片《城南舊事》《霸王別姬》《老店》雖然反映的均為老北京的生活場景,但因其劇情內容的不同,在場景選擇上就有很大的差異,側重點都不一樣。《城南舊事》多選取富有老北京地方特色的胡同、井窩子、門洞、垂花門、四合院、門墩等普通百姓市井生活的場景;《老店》則根據劇情要求選擇了全聚德作為該片的主要場景。《霸王別姬》的眾多場景中除了胡同、四合院、小街道其中最主要的場景是老北京的戲園子,這些場景的選取帶有濃郁的地區特色,體現了特定時期的社會風尚和景象。為劇情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環境。服裝 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具體到電影美術中,服裝不單單是人們個人的穿衣打扮的愛好和興趣這么簡單的問題了。服裝的選擇和穿著要根據劇作對人物的要求反映其性格特徵和身份,以及時代地域、民族等情況。因而服裝是電影美術造型的一個重要元素。 《花樣年華》是一部精彩的愛情經典。其中女主角張曼玉在115分鍾的片長中所穿的旗袍數量多達26套之多,普通的觀眾可能只是會驚嘆於那些美麗旗袍的色彩和花樣,但作為電影美術的一個重要元素,這些旗袍在這部電影中所起的作用不光是展現演員嬌好的身材、愉悅觀眾的視覺,更是起到點題的作用。正如女主人公身著的多姿多彩的旗袍一樣,她年輕貌美花樣的年華,但卻被現實的殘酷、愛侶的背叛、生活的孤獨、寂寞、無聊所淹沒。旗袍在這里起到了反襯的藝術效果。60年代的香港,太太小姐們大多穿著西式衣裙,而本片的設計者恰恰讓女主人公穿著傳統款式的旗袍,這些旗袍色調高雅、圖案美麗而不俗氣,正是要表明她是一個有知識文化和涵養並崇尚這種中華傳統文化的女性,因此在其遭遇感情的失落之時,面對個人的名譽、家庭的責任和對愛情的忠貞觀念,她無法擺脫現實,更不敢尋求個人的幸福。在此部片子里旗袍這個造型元素的表現力所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馬小軍、劉憶苦們穿著的綠色軍便裝,背著的軍挎,腳蹬的片鞋這一切無疑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米蘭的淺蘭色連衣裙代表著她的純潔和脫俗,成為馬小軍心中的偶像。特技 隨著電腦二維、三維技術的不斷發展完善,電影特技美術的領域不斷拓展,已經成為電影美術造型元素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三維電腦特技的參與,銀幕上出現了史前侏羅紀時代的活著的恐龍,當巨大、兇猛、強悍的霸王龍張著血盆大口沖向鏡頭的一刻,它們的「復活」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強烈的視覺沖擊和震撼,大大加強了畫面的張力。無論是三維模擬的恐龍、外星戰士和即將沉入大海的巨輪還是表情誇張的金·凱利、在空中飛舞的羽毛亦或是眾多的迪絲尼動畫片中的二維人物、動物他們都是靠著電影特技的手段才在銀幕上大放異彩的。成為影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從而使得特技這個造型元素在影片中的表現力達到了更加完美的境地。綜上所述造型元素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是塑造影片的藝術形象,直接參與表現主題的強有力的手段。
Ⅵ 電影中拍完戲以後用過的服裝是怎麼處理的
無論是拍電影還是拍電視中所使用的衣服作為道具的一種,通常來說都是攝制組精心准備的,甚至很大一部分都是專門打造的。雖然有一些預算不夠的劇組是會用來循環使用,但是大多數都是可能會作為影視周邊排名或者哪去展覽。
一般來說這些影視劇中的衣服也會專門的機構和人員負責製作,所以說我們平時看到的電影電視劇,背後其實有非常負責和龐大的團隊在負責日常的運營和製作。
Ⅶ 電影《捍衛者》中的服裝道具符合歷史原貌么
《捍衛者》的確是一部非常難得的電影,無論是對人物塑造還是反映寶山保衛戰的史實都比較到位,很值得一看。當然,電影在服裝道具方面尚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電影里日軍的服飾也存在問題,例如士兵的帽子上出現了垂簾布。當時日軍雖然早有使用垂簾布,但多是在南方。進攻上海的日軍,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陸戰隊,都沒有使用垂簾布的情況。這大概正如咱們講軍服的文章里所說,「屁簾」成了國人心中日本鬼子的標志性形象,所以影視劇中的鬼子,無論南北,帽子後面都要掛幾片「屁簾」。
不過從還原歷史的角度來說,作為觀眾自然希望以後反映這段歷史的影視作品能夠在服裝道具細節上有所突破。《捍衛者》雖然還有些瑕疵,但卻是近年來少有的不是神劇的抗戰片,單沖這點,就應該支持,更要向那些在抗戰戰場上浴血奮戰,獻出了自己生命和鮮血的捍衛者,敬禮!
Ⅷ 有哪些服裝道具精緻的電影
《明星助理》:甜美的亞當斯和男神李佩斯。本片的服裝真的是妙哉。尤其是亞當斯身上幾套優雅又不失俏麗巧嬌的套裝和晚裝。雖然這兩個人化學反應不大好,但是絲毫不妨礙本片服裝設計的出彩。
Ⅸ 電影和動畫里常見的道具是什麼
水竹、醒竹
日本明治1868-1911(共44年)後期 開始出現於京都(現在的東京)、內山(大板)、風林(千葉)一些富有的人家裡用於裝飾和記時.這里記時的意思不是像鍾一樣每一個時段都提醒 而是用於在人們需要裝備做一件事情的時候 估計好大概時間,用水量來讓竹桶下落敲擊發出聲響來提醒人.
而到了大正1912-1926(共15年)中期的時候 日本人開始用一個恆定的水量來記錄一個時間段.
又到了昭和1926-1988(共62年)日本人又發現日本的流水系統很不穩定.其原因是他們都是直接引用的山泉或者溪水,簡單的說就是水大時間就快, 水小時間就慢. 所以水竹或者叫醒竹的這個東東開始更多的用於裝飾了,但是還是保留了恆定的水量來記錄一個時間段.
Ⅹ 拍電影的拍攝過程中用來喊開始和結束的道具叫什麼名字
場記板http://ke..com/view/222583.htm?fr=ala0_1_1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