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今天中午電影頻道放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是中國人演的然後在美國生活,老片子好像,開頭一個字貌似是喜
喜福會。
首發命中!望採納!
『貳』 美國早期電影 想知道叫什麼名字
千面佳人
導 演: 亞瑟·希勒 Arthur Hiller
主 演: 娜塔利·伍德 Natalie Wood 彼德·福克 Peter Falk
上 映: 1966年11月10日 ( 美國 )
地 區: 美國
時 長: 97 分鍾
講述一個嫁給銀行家的美麗女郎有偷竊癖,在自己辦的聚會上偷來賓的首飾,她想過過癮就歸還,但她奇怪的發現失主並不擔心自己丟了首飾。後來才知道保險公司會賠償,失主根本沒有損失。因此她很苦悶,找了一個心理醫生,但是也無法解決她的問題。
而她的丈夫由於工作而疏忽她,她為了能得到丈夫的注意和關心,易容去她丈夫開的銀行搶劫,但是仍沒引起丈夫對自己的關心。最後她告訴大家,搶劫銀行的人就是她自己,不過沒有人相信她,無奈,她再一次搶劫她丈夫的銀行,這才讓大家相信,她的丈夫也終於發現自己對妻子的關心太少了。
『叄』 美國喜劇電影的名字
《搞錯人/The Wrong Guy 》非常有意思的喜劇片。
簡介:
已和老闆女兒訂婚的尼爾森一直認為自己是公司的唯一繼承人。但在公司例會上,老闆卻宣布總經理的位置另有其人。突受打擊尼爾森一下子情緒失控,揚言絕不善罷甘休,甚至叫囂要殺死未來的老丈人。可事後當他冷靜下來回去道歉時,卻發現老闆真的已經死了。慌亂驚恐中的他開始亡命天涯……
「錯誤的男人」,無論是題目還是開場情節都很像是希區柯克的最喜歡的主題之一。但本片的特色是舍棄掉了其中的驚悚懸疑成分,而將喜劇幽默比重放大至極致。影片中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兇手是誰,而只有主人公自己「執著」堅持自己才是真正的通緝犯。同時,也幾乎只有兇手才認為這個弱不禁風的小男人是個深藏不露的超級特工。
『肆』 最著名的美國喜劇電影有哪些,
最後安全》(1923年)
哈羅德·洛伊德是典型的精力充沛的美國人,為了讓女友相信自己是大城市裡事業最成功的人士,他什麼都肯做。至於冒著生命危險爬上高高鍾樓,吊在即將斷裂的時針上,只不過是這部以「蔑視死亡」為目的的經典鬧劇中無數令人愉快的瞬間之一。該片也是上榜電影中年代最早的一部。
《淘金記》(1925年)
流浪漢受在「淘金熱」的帶動決意采礦,最終卻落得只能吃皮鞋果腹的天地。這也是卓別林默片時代最瘋狂、最具創造性的傑作。
《將軍號》(1927年)
「膽小鬼」巴斯特·基頓人生有兩大至愛——女友和火車。為了兩者得兼,他不得不以身犯險。這部被公認為默片時代最偉大喜劇之一的影片絕不是什麼勵志愛情片。它透過完美的敘事與精彩的場面調度,反諷了所謂「英雄事跡」。在利用大型交通工具作為喜劇視覺「包袱」方面,影片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為未來包括成龍擅長的動作喜劇路線奠定了基礎。
《一夜風流》(1934年)
弗蘭克·卡普拉-羅伯特·里斯金組合為後世「神經喜劇」這一流派樹立了模板:荒唐、莽撞的富家小姐離家出走、老實巴交的悶包男主角不解風情,貌似無厘頭然而又明顯另有諷刺當下的玄機。看過影片的人倒不一定會被克拉克·蓋博和克勞黛特·科爾伯特逗笑,但一定深感親切,並且喜歡得要命。
《育嬰奇譚》(1938年)
一隻美洲豹「寶寶」、一塊恐龍骨化石,以及凱瑟琳·赫本與加里·格蘭特之間激情的化學反應,這些足以讓這部「神經喜劇」化腐朽為神奇。這對男女明星搭檔在《費城故事》里的表現也許更浪漫些,但在《育嬰奇譚》里肯定是最滑稽的。
《鴨羹》(1933年)
《歌聲儷影》(1935年)
《我的高德弗里》(1936年)
《春閨風月》(1937年)
《你逃我也逃》(1942年)
在波蘭淪陷期間與劇團成員一起同納粹官兵鬥智斗勇「社交女王」這一形象是卡洛爾·隆巴德最後的獻禮,也許還是她最傑出的銀幕形象。劉別謙執導並親自出演的這部電影高雅優美、非常人性、雅俗共賞,並且令人捧腹,開創了「高雅喜劇」這一流派。
《女友禮拜五》(1940年)
《脫線大王》(1940年)
《銀行妙探》(1940年)
《摩洛哥之路》(1942年)
《摩根河的奇跡》(1944年)
《賊博士》(1955年)
《曼哈頓的大人物》(1958年)
《熱情似火》(1959年)
《奇愛博士》(1964年)
庫布里克這部黑暗且高深莫測的諷刺電影,講的是狂熱好戰分子代表人物康格少校如何引發和末日的故事,彼得·塞勒斯在片中一人分飾三個有機會阻止轟炸行為、改變世界命運的角色——英國空軍將領、軟弱的美國傀儡總統,以及片名中所指的那名德國科學家。這部電影充分詮釋了何為「冷戰喜劇」的巔峰之作。
《黑夜怪槍》(1964年)
烏龍探長粉紅豹系列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最受大眾歡迎的偵探喜劇。作為該系列第一集,本片堪稱彼得·塞勒斯的獨角戲。
《公寓春光》(1960年)
《製作人》(1968年)
《風流醫生俏護士》(1970年)
被搬上電視熒屏一拍就是11季之後,也許人們已經很難想起羅伯特·奧特曼原先的大銀幕版本是多麼令人吃驚且具顛覆性了。影片龐大的演員陣容堪稱豪華,其挑戰權威的態度則如清風一般令人愉悅,而跟其他大多數直白的喜劇片相比,這部電影則更趨邊緣化。
《安妮·霍爾》(1977年)
從這時起,伍迪·艾倫正式與自己「早期的滑稽路線」告別。他精心打造了一部有關紐約神經質分子之間離奇愛情故事的電影。誰能想像一個有馬歇爾·麥克盧漢(媒介傳播學者)參演的故事竟能如此好玩?(當然,據說伍迪·艾倫構思那個在影院門口出現糾正喋喋不休的「演講者」錯誤的角色時,首選倒不是麥克盧漢,是費里尼不想去美國拍這么一段戲,布努埃爾也不願意,於是才請了麥克盧漢。)
《傻瓜大鬧科學城》(1973年)
《灼熱的馬鞍》(1974年)
《新科學怪人》(1974年)
《巨蟒和聖杯》(1979年)
《陽光小子》(1975年)
《動物屋》(1978年)
《上錯天堂投錯胎》(1978年)
《妙親家與俏冤家》(1979年)
《大笨蛋》(1979年)
《空前絕後滿天飛》(1980年)
提問:如果讓你把一個愛唱歌的修女、一個狂愛說話的瘦小白種女人、阿布杜·賈巴爾和飛行恐懼症組合在一起,你會得出什麼答案?回答:一部由萊斯利·尼爾森主演、如今滿大街「饅頭」都得叫它一聲「爺爺」的電影!
《一條名叫旺達的魚》(1988年)
英式鬧劇小品與美式粗劣笑話結合在一起反而產生了「升華」效果。提到以荒誕和意外為精髓的黑色喜劇,該片絕對是集大成之作。這部盜賊題材經-經-經-經典……喜-喜-喜-喜劇圍繞一夥搶劫犯以及一系列鉤心斗角與歪打正著展開,片中獨特的「義大利語」,你再也沒機會在別處聽到了!
《瘋狂高爾夫》(1980年)
《傻妹從軍》(1980年)
《金色年華》(1982年)
《你整我,我整你》(1983年)
《假期歷險記》(1983年)
《搖滾萬萬歲》(1984年)
《土撥鼠日》(1993年)
從荒謬開始發展到溫馨結束,比爾·默里飾演了一個尖酸刻薄的氣象預報員。
《謀殺綠腳趾》(1998年)
這部電影在混合黑色電影與神經喜劇元素的基礎上,加上了一名易怒的越戰老兵、幾個嚴重的懷疑論分子偵探,以及一起身份混淆的綁架案,科恩兄弟就這樣打造出了一部「老煙槍」版《梟巢喋血戰》。
《我為瑪麗狂》(1998年)
這部大大超值的「寶石」本質上只是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一個令人討厭的傢伙(本·斯蒂勒)重遇中學情人(卡梅倫·迪亞斯)後展開追求攻勢。在此過程中,他在生理和心理上均吃盡苦頭,充分向我們演示了一個人的痛苦和恥辱到底可以變得多麼滑稽、好玩。
《王牌大賤諜》(1997年)
《青春年少》(1998年)
《愛犬大賽》(2000年)
《超級名模》(2001年)
《婚禮混混》(2005年)
《40歲的老處男》(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