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後期,戰火紛擾、群雄並起。先後盛極一時的七雄中,唯有秦國雄霸一方。秦王(陳道明飾)為一統天下,發動了對趙國等諸侯六國的討伐戰爭。秦王野心,激起了各諸侯國俠士的強烈不滿,紛紛伺機刺殺秦王。
趙國刺客長空(甄子丹飾)、情侶刺客殘劍(梁朝偉飾)、飛雪(張曼玉飾)三人最為秦王忌憚。秦王下令:凡能緝拿刺客長空者,可近秦王20步;擊殺殘劍、飛雪者,可近秦王10步,封官加帛。
3年前,情侶刺客殘劍、飛雪雙雙闖入秦宮,刺殺秦王,但在最後時刻,殘劍放棄了親手血刃秦王的機會;殘劍此舉,飛雪甚為不解。從此,兩人生怨。
3年後,秦國俠士無名(李連傑飾),實為趙國人,為報「國仇家恨」,也加入到刺秦行列。他潛入秦國,花了10年的功夫,練就了一身最為上乘的功夫「十步一殺」,即在10步之內,可擊殺任何目標。
無名前來與長空、殘劍和飛雪商議刺秦事宜。同門師兄長空為能讓無名接近秦王,在漏頂棋館,佯敗在無名劍下。無名求助殘劍、飛雪,遭到殘劍的斷然拒絕。殘劍的態度更引來了飛雪的不滿。殘劍力勸無名放棄刺秦,這使無名大為不解。
在無名赴秦的路上,殘劍以兩字相贈無名:天下。並解釋說,這是他多年悟出來的道理,秦王不可殺。積怨已深的飛雪再也不能理解殘劍的勸阻行為。
殘劍為證明對飛雪的感情以及對社稷蒼生的期待,幽怨地死在飛雪的劍下。飛雪深為愧疚,最後雙雙戕身戈壁大漠,剩下痴心的女僕如月(章子怡飾)獨自垂淚。
秦王召見無名。無名講述刺殺三刺客的經過,取得了十步於秦王的最高規格。無名抓住機會,飛身刺向秦王。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無名最終放棄了。無名以社稷蒼生為由,要求秦王一統中國,結束經年戰爭和歷史恩怨。秦王驚魂未定,無名死於秦兵矢如飛蝗的箭雨之中。
《英雄》是張藝謀執導的武俠電影,由李連傑、梁朝偉、張曼玉、陳道明、章子怡及甄子丹主演,於2002年12月14日上映。
電影主要講述戰國末期,七雄並起,惟秦國最為強大,急欲吞並六國,一統天下。為對抗秦國的吞並,六國各地俠客欲刺殺秦王的故事。
該片中國內地票房達2.5億元人民幣,是2002年華語電影票房冠軍,全球票房共計1.77億美元(約合14億元人民幣)。影片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提名奧斯卡金像獎和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獲得多個國內外電影獎項。
角色介紹:
1、無名:演員 李連傑
本為孤兒,性孤冷,精神內斂,胸藏血氣,為了替全家報仇,為了拯救趙國於危難,潛心練劍,,他練的只有一式:十步一殺,十年後,,修成絕世劍法。
後帶著從長空3人那裡「借」來的憑證,帶著3人不同的殷切希望,無名走進了秦宮大殿。但是在最後一刻,領會到殘劍話中的含義,他擲下手中那柄飛雪劍,放棄了刺殺。
2、殘劍:演員 梁朝偉
與飛雪為情侶,原亦為刺秦之人,3年前與飛雪雙雙闖入秦宮,刺殺秦王,但在最後時刻,殘劍放棄了親手血刃秦王的機會。因此二人生怨。無名前來求助時,力勸無名放棄刺秦,以兩字相贈無名:天下。後無名刺秦失敗,為為證明對飛雪的感情以及對社稷蒼生的期待,自願死在飛雪的劍下。
3、飛雪:演員 張曼玉
趙國將軍趙震之女,因父親死於秦國之手,立意刺秦,後結識殘劍,成為情侶,因3年前殘劍在關鍵時刻放棄殺死秦王,對其生怨,3年不與之語。無名前來求助時,一意相助。後無名刺秦失敗,積怨已深的飛雪不能理解殘劍的勸阻行為,失手誤殺殘劍後自殺。
4、秦王:演員 陳道明
以一統天下為目標,發動對趙國等諸侯六國的討伐戰爭,激起了各諸侯國俠士的強烈不滿,也因此成為各國刺客的目標。
㈡ 張藝謀英雄講的什麼
大義,殘劍飛雪長空無名刺秦復國是趙國英雄,秦王統一六國是民族英雄,殘劍無名為大義放棄刺秦亦是民族英雄。
㈢ 英雄的影評
誰都能看得出來,《英雄》不是來講述什麼刺秦、復仇抑或愛情之類故事的。盡管影片中有刺秦、復仇、愛情的鏡頭。但是張藝謀不過是藉助這個刺秦的外殼、復仇的表象、愛情的幌子,來表達一個大寫的境界。張氏這一回的藝術之「謀」,玩得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大寫意」筆法,把中國的哲學、文化、歷史等等諸多元素濃縮在如此這般美輪美奐的畫面意境當中,倘若你不具備一點中國哲學、文化、歷史的粗淺底蘊,你將只能看到這部影片的外殼、表象和幌子,你就因此而會對影片表示不十分滿意,以為張藝謀丟失了深厚的功力。更有甚者,還會竊笑張藝謀必定中了什麼「九陰白骨掌」之類,這一回必將弱到了極至,「不堪一擊」了!
然而,《英雄》自有內力,其藝術神韻在影片整體中無處不在卻又藏而不露。張藝謀口口聲聲「拍了一部商業片」,其實並非實話。他只是希望影片取得商業成功而已,他從不喜歡玩深沉,他的作品從第一部《紅高粱》開始,就給人一種情緒的宣洩,講究的是大俗大雅。而縱觀他的所有作品,《英雄》是最像《紅高粱》的一部,但又絕非重復和倒退,而是一種螺旋式上升。張藝謀一貫追求突破,每一部作品都有不同的語境效果。而《英雄》的突破,則達到了又一個新階段的高峰。
一:莊子學說——哲學境界:從《說劍》到《天下》的相融
影片中,那一個大大的 「劍」字,是主要的道具。無名為探「劍法」而特去趙國向殘劍求得此字。張藝謀通過人物無名之口說出「劍字一共有十九種寫法」並非僅僅是展露一點歷史細節,更重要的是藉助於這個「劍」字的書法,揭示出「天下」的意蘊。
影片將人物在趙國書館求字的過程表現得驚心動魄:劍法在書法當中可尋,書法又在萬箭穿堂之時形成。所謂「劍法」的幾重境界,實乃人生的幾重境界。你看那萬箭穿堂時刻:老者巋然不動,殘劍舉手接箭,都在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繼續書寫。表面看這只是秦軍攻趙的陣勢,內骨里卻有無盡的禪機與「悟道」,是為秦王後面的「天下」理論做鋪墊的。
查閱戰國時期哲學家莊子論著,正有《說劍》、《天下》二篇。幾乎與《英雄》的主要情節,思想脈絡完全一致。原來,影片是從這里得到的靈感。把一種哲學觀直接變成了影像藝術;原來,無名的「十步一殺」直接取自於莊子的行為;原來,片中秦王「終於悟道了的」幾重境界正是莊子所述;原來,張藝謀深悟莊子學說的精髓,藉助於他的「天下」學說演繹自己影片中的「天下」觀念!這里不得不復敘一下莊子的故事:趙文王喜歡劍術,門下聚集劍客三千,每日對擊,死傷無數。莊子扮作劍客前往與大王「說劍」:號稱自己的劍法「十步殺一人,千里無阻擋」。趙王興奮,挑出劍客與他比試。莊子不動,卻說自己有「三種劍」,一種是「天子劍」,一種是「諸侯劍」,一種是「庶人劍」,他分別論述三種劍的不同製造和用法,說服了趙王以「天下」為重,不再玩劍,不再殺生。而《英雄》顯然就是將莊子的這個故事移植過來,通過幾位劍客在「刺秦」過程中的轉變,用現代電影手段演繹了莊子的「自然」、「無為」的哲學理念。
這個哲學境界就是自然生態,就是天下和平!這是真正的俠情義膽,現在可以理解張藝謀何以要選擇九寨溝等處景點拍攝「風光片」了吧!他是要展示莊子哲學的「順應自然、反對人為」,他是要將莊子的「無為」變成影片中的「不殺」,將三種劍變成劍法的三重境界,你就不能不佩服他的深厚功力。
二:琴棋書畫——文化境界:從民俗文化到民族文化的升華
張藝謀為表現《英雄》的規定情境,將最能夠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琴棋書畫盡皆揉入影片的情節進展和人物行為當中,使影片從頭至尾充盈著中國文化的氛圍。古琴、棋譜、書法……與片中的幾位劍俠乃至作戰陣勢,在張藝謀的語境下竟然如此和諧統一。如果說他以前的許多影片的酒坊、染坊、大紅燈籠等等,還只是一些民間民俗文化的體現的話。那麼,在《英雄》中,他要凸現的,卻是我們的大民族文化。所以,當秦軍將士在風沙漫卷的戰場上高呼著「風、風、風,大風、大風、大風」的「號令」而萬箭齊發時,雖感覺到那是張藝謀慣用的手段,卻又免不了再次被他震撼心靈。
長空與無名的那一場伴著古琴的決戰,拍得是何等絕妙。盡管此段落只是兩位武林高手一展「絕技」之「武打」。然,在張藝謀鏡下,卻秉承了中國畫的傳統技藝——大寫意手法,忽然撇開具體的「十八般武藝」,決戰於一種非凡的「意念」之中。此時,鏡頭由彩色轉為黑白,人物由現實進入夢幻,動作由激烈瞬間凝固……此刻,觀眾的心不能不同樣在瞬間提到了嗓子眼!此時此刻,畫面「單調」了,語言「停頓」了,一切似乎變得十二分的簡單。然而,此時無色勝有色,此刻無聲勝有聲!便是中國畫的留白而不白,中國文化的「化實為虛」而不虛,全部在此一鏡之中得以神奇體現。那一種空靈那一種深邃那一種悠遠……其語言之復雜,其內涵之豐富,怎能不讓人叫絕。
什麼叫「出神入化」?什麼叫意境深遠?一種屬於中國人的、傳統的文化認同感會隨同影片多處這樣的鏡頭而讓人激動不已。這就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積淀的某種奇觀,稍稍有一點中國文化常識的人怎麼會看不出這樣的文化?然而,那麼多經歷過我們的高校教育的「泱泱學子」們,對此文化意蘊卻毫無反應,卻只看到「簡單空洞單調」,不能或者不願意領會其間奧妙,這是中國教育的悲哀還是中國文化的悲哀?
三:詩情畫意——藝術境界:從色彩的形式包裝到風格樣式的形成
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此乃一切藝術創作之規則,電影藝術同樣如此。一部電影選擇什麼樣的形式,當依作品風格而定,一部作品選擇什麼樣的風格,又當依作品表現內容而定。張藝謀自然深諳此道!他選擇武俠,選擇浪漫,來滿足自己很久以來的一個夢想:就是創造出一種既屬於中國文化的,又合乎世界潮流的,還體現張藝謀自己個性追求的類型作品;他又選擇歷史,選擇傳奇,來承載他所要表現的武俠與浪漫。但藝術創造又是要突破常規的,張藝謀顯然是一個既不願重復別人又不願重復自己創造型人才,所以他必須為《英雄》尋找到一種與題材體裁完全契合的表達方式,就是影片的形式包裝。
慶幸,他找到了,而且非常完美。
喜歡或者不喜歡《英雄》的人,在這一點上卻驚人地統一:都不能不承認影片拍攝得美輪美奐,不能不承認其視聽效果的蔚為壯觀。大漠風煙、秦王軍陣,九寨風光、平湖出俠,幾重畫面便有幾重色彩,一種敘述又是一種氣勢。張藝謀通過這些畫面色彩營造出一種極具風格化的豪情,這種豪情甚至體現在鏡頭中的每一滴水珠上。
把這樣一個在中國幾乎人人皆知卻又沒有幾個人能夠說得清楚的「刺秦」的歷史,用如此一種詩情畫意的敘述方式來表現,是最恰當不過的了。事實上,張藝謀無意用《英雄》說歷史,他僅僅是藉助歷史表達電影藝術的未來。這一點,影片主演張曼玉有深刻領會,她在影片的新聞發布會上就說:《英雄》其實是一部「很未來的電影」。是的,張藝謀正是以未來的眼光放眼世界,才創造了屬於他自己的、如夢如幻的又一種風格樣式,又一種影片的類型。
只有在如此的類型與風格樣式當中,人物的所言所行,劇情的結構方式,情緒的渲染波動等,才顯得和諧得體。張藝謀利用這種風格樣式完成了自己的浪漫主義追求,這與他自己先前多部作品的現實主義追求完全是兩碼事。但卻再次證明了他的藝術才華的多面性與多變性。
這個世界上,同時擁有兩種藝術創造風格的藝術家非常罕見。美國的斯皮爾伯格是一位,斯氏既能夠拍出《外星人》、《侏羅紀公園》那樣的浪漫主義作品,也能夠拍出《辛德勒名單》、《拯救大兵瑞恩》那樣的現實主義佳作。張藝謀是另一位,張氏既有《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活者》那樣的現實主義力作,又拍出了《英雄》這樣的純屬浪漫夢幻般豪情之作。《秋菊打官司》可以朴實到演員鞏俐挺著「大肚子」走在陝北鄉間無人能識破,而《英雄》則又可以誇張到用英國的染料染紅內蒙古胡楊樹林的每一片樹葉。無論是現實主義的朴實,還是浪漫主義的誇張,張藝謀都能夠做到極致,這就是藝術大家所能達到的程度!這就是藝術大師所以給我們的享受。
滿意請給分
㈣ 電影英雄的基本介紹是什麼
電影英雄的基本介紹:
《英雄》是張藝謀執導的武俠電影,由李連傑、梁朝偉、張曼玉、陳道明、章子怡及甄子丹主演,於2002年12月14日上映。
㈤ 電影英雄兒女講的什麼
《英雄兒女》是長春電影製片廠1964年攝制的一部經典電影,講述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戰士王成,王芳兄妹同上戰場,王成在堅守無名高地的戰斗中壯烈犧牲,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幫助下以哥哥的精神為榜樣,為戰士服務,最終她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團圓了。片中英雄王成的形象深入人心,插曲《英雄贊歌》也流傳甚廣。
㈥ 《英雄》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梁朝偉讓了張曼玉一劍,死在她劍下,最後兩個人雙雙自盡,而這一讓就是影片的第六層。
中國文化講究的是層次,而這部片子做到了這一點,一層進一層,也講究境界,一層是一個新的境界。最高是讓,讓國,讓天下。其次是天下大義,但終究還是以暴制暴。然後是謀。最後是欲和技。這就是中國文化所傳承的最高精神,所以史記以讓國開始,我們都熟知孔融讓梨的故事。《英雄》這部電影做到了這一層層的闡述和遞進,張藝謀在拍這部片子的時候野心很大,願望也很好,這部片子是中國自己的電影,因為除了中國人沒人懂。張藝謀一定是希望這部片子可以開啟一種屬於中國自己電影的風格的時代。
當然影片的口碑不理想,大家都把他當成了畫面大片來看,而沒有看出裡面的意境。書法和劍法的想通,舞劍時在水面上的招式正是書法的落筆方式。那些如畫的風景,也是在幫助觀眾進入他所希望大家看懂的意境。還有這不是一個刺秦的故事,張藝謀只是藉助了這段耳熟能詳的歷史。所講的是他自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對天下道義的感悟。太多的人懂技術,但是不懂美,懂美,但是不懂文化,所以豆瓣評分只有6.4。我認為至少9分。
㈦ 電影《英雄》中的色彩和故事講述之間有什麼關聯
眾所周知,張藝謀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導演,他導演過讓中國為之驕傲的奧運會,張藝謀可以算是知名導演,和他合作的國際巨星數不勝數,而且他導演的國際大片也是舉世矚目的,所以在張藝謀的導演的指導下,每一部電影都能夠反映出導演者心中最理想的狀態,讓人們沉迷其中,並為之不能自拔,張藝謀擁有無與倫比的才華,他自己的地位也無人可撼動。
所以這部電影對於色彩的應用是十分的靈活的,通過色彩的轉換,人們不但可以看出周遭格局的變化,而且還能感受到了導演的卓越的才華,讓人們不但加深了對電影的印象,而且也可以通過色彩來加強自己的對電影的理解。
㈧ 《英雄》電影介紹及評析
英雄》
影片英雄播出之後,俺指出該影片藝術成就極高,將獲得國際藝
術獎。網上的民主人士怎麼說呢?從胡平到崔衛平,茉莉,都是
無限上綱,惡語交加。本壇有的民主人士,甚至打賭影片如此之
劣,根本不可能得獎。結果如何?
民主到了逢中必反,就如一群瘋子,根本沒有理性可言了。
好的藝術有超越語言和國境的感染力。影片英雄就是這種作品。
美國今年8月首映英雄,票房打破歷史上一切影片的首映記錄就
是證明。時代周刊的專家評論是
「《英雄》最凄美、最令人著迷,總之是最好的作品。拍得非常
精密、細膩、完全沒有一格膠片是浪費的。」
俺在評論該影片時,也指出其成就:
「電影主題寬闊。刺客刺秦,全力以赴,生命置之度外。但一旦破
解了『天下』二字,立刻當機立斷,放棄一己之私,而為六國百
姓著想,束手就擒,從容赴死。這個死,比匹夫之勇,報一己之
仇要壯烈的多,深刻的多。
自古寫刺客,多止於主僕恩報之份,自此影片踏入新境界。現在
要講究『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正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影片構思巧妙,倒敘,穿插,暴力,戀情,床戲,如蝴蝶穿花,
絲毫不亂。又如行雲流水,渾然天成。在張藝謀的手下,千軍萬
馬的大場面,秦滅六國的宏大畫卷,歷歷在目。上殿百步,二十
步,十步,設計驚心動魄,高潮則在秦王手輕輕一揮中達到。成
大事者不拘小節,毀譽且由後人,我自天馬行空的意態,表現的
淋漓盡致。
若提敗筆,則在飛雪殘劍兩刺客的殉情一幕,顯得拖沓冗長。然
而,在大漠狂風之中,黃土高台之上,兩朵白蓮似的愛,永恆地
結合在一起,則不容否認地是一個很美的人道主義造型。
總評,遠勝藏龍卧虎。估計,得國際大獎。」
俺的話音還沒落,英雄就已經獲得了阿而佛來德獎。俺又指出
英雄是「盛世的藝術」:
「英雄奧斯卡也已經入圍,誠不可以親中解釋。阿而佛來德獎,
無非是說明英雄的藝術成就不錯。而俺最欣賞這部影片的是主
題。情節和拍攝屬於小技,俺讓給內行來品評。
英雄不但對刺客和俠的詮釋突破傳統,達到了新高度,而且提
倡了和平,人道,天下,不殺這些全新的,進步的文化觀念。
很多中國人理解不了這些,是因為中國近代佔主導的觀念是斗
爭,玩命,不妥協,不讓步,把革命看做盛大的慶典。這些腐
朽落後,給民族帶來災難的意識,要求無名那把劍十步之內,
血濺當場。可是,百年歷史已經證明,這些意識的泛濫,於人
於己於民族,都沒什麼好處。
舊小說如水滸講究快意恩仇,反應了這些初級和原始的叢林意
識,多落入殺來殺去的反人道俗套。而英雄則一反這種觀念,
對刺客和暗殺提出從人道主義角度的新觀照。英雄的潛台詞是:
民重君輕,殺一個君王算什麼,人民的幸福比君王的性命重要
的多。從這個意義上看,不殺比殺更難,因為要逾越珠峰般的
舊思想障礙。對該片的大量政治惡評,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這些惡評的水平,還沒有一篇能夠超過1966年姚文元已經達到
的水平。
中國走上世界舞台,正處在大發展的前夜。大發展要求有新意
識,新文化,不解除斗爭意識這道民族魔咒是新發展的巨大障
礙。從『活著』開始,張藝謀開始表達對內斗的極度厭惡,並
開始傳播西方的人道,理性,等新意識,到了英雄,則用尖銳
的電影語言,將這個思考推向嶄新的高度,這是十分難能可貴
的,是代表民族的新探索。俺說英雄是盛世藝術,就是從這個
角度上說的。」
㈨ 電影《英雄聯盟》主要講了什麼
《英雄聯盟》(簡稱LOL)是由美國拳頭游戲(Riot Games)開發、中國大陸地區騰訊游戲代理運營的英雄對戰MOBA競技網游。
《英雄聯盟》還致力於推動全球電子競技的發展,除了聯動各賽區發展職業聯賽、打造電競體系之外,每年還會舉辦「季中冠軍賽」「全球總決賽」「All Star全明星賽」三大世界級賽事,獲得了億萬玩家的喜愛,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電子競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