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一部電影,好像是台灣拍的,是說有一個台灣的部落被日本人佔領了,他們有一個頭領很歷害,帶領他的族人
賽德克·巴萊
分為上下二部哦:《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
都很好看,劇情也是連續的,不錯的電影。滿意請採納,謝謝支持。
㈡ 《血觀音》是近幾年來台灣拍的最好電影嗎
影片中呈現的社會真實樣貌,無論炒地皮、政治斗爭、官員失蹤、收賄買賣等,都是當今政治常見手段。導演特別選用女性角度去凸顯白手套這個復雜又充滿爭議的角色,同時也帶出龐大利益交換,讓販賣古董的棠家,遊走政商名流間,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但卻暗藏心機盤算。
最初的片名是《血色青花瓷》,主要劇情以一份貴重藝術品流轉在官員、商人、警察之間串起,盡管青花瓷是真正值錢之物。
但從影像敘事角度而論,瓷器並無太大可觀、可指涉之處,改用神像作為賄賂工具,能夠製造更大的反差;既然要刻劃官商勾結,又以白手套為主角,電影一度改名《血手套》,但意象比較迂迴,不易聚焦。到了拍攝階段曾更名《修羅花》,修羅是佛教六道輪回之一,含義更加隱晦。但最後選擇最直白的《血觀音》,現在看來是更加貼切。「世界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刑罰,而是那無愛的未來。」
怎麼樣?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請給我留言點贊哦~
㈢ 台灣拍過幾部電影
拍過N部
海角七號現在在台火得很
㈣ 台灣第一部故事片是那一年的什麼影片
由於台灣迷的一首怪紳士電影主題曲的啟發,引起我的興趣。對於什麽是台灣的第一部電影,不同的資料有不同的看法,....。下面這一段的看法好像比較不一樣。
.....
台灣華語電影的正式開端,是在1925年。這一年,一群電影愛好者,劉喜陽、鄭超人、張雲鶴和李松峰等人成立了「台灣影畫研究會」。其中任職台灣總督府的李松峰,透過教育會電影部在美國芝加哥購得一部攝影機,再請劉喜陽擔任編導,拍攝了台灣人自己製作第一部故事片《誰之過》。
由台灣影畫協會拍攝的《誰之過》,以及之後由文英影片公司拍攝的《情潮》,在票房上都不成功。1928年,「江雲社歌仔戲班」受日本連鎖戲的影響,在歌仔戲中穿插放映《楊國顯巡案》和《江雲娘脫靴》。這種新形式的做法轟動一時,票房的成功也令劇團能夠繼續維持下去。
連鎖戲的成功使張雲鶴和李松峰等人得到啟示,再次集合一群電影愛好者,成立「百達影片公司」。1929年,他們拍攝了第二部由台灣人製作的故事長片《血痕》。這部俠義愛情片是仿效了當時中國的"神怪武俠片"而製作的。在公映的時候,空前盛況,賣座非常成功。
1931年,日本侵華,台灣也被迫進入備戰狀態。在文化上,日本對台灣嚴加管治,再加上資源缺乏和人材不足。所以在1931年至1937年間,台灣只生產了五部電影,而且還是以台日合作方式拍攝,由日本人當導演的。五部影片當中,《鳴呼芝山岩》和《榮譽軍夫》是日本殖民者的政宣片;《怪紳士》是偵探片、《義人吳鳳》是傳記片、《望春風》則是一部愛情悲劇。
㈤ 2011至2012年台灣於大陸合拍的電影有哪些
林志玲 陳坤 主演 《幸福額度》 導演:陳正道
張書豪 李曉川 李桃 主演 《轉山》 導演:杜家毅
徐嬌 劉若英 庾澄慶 林暉閔 主演 《星空》 導演:林書宇
阮經天 趙又廷 趙薇 主演 《LOVE》 導演 : 鈕承澤
藍正龍 霍思燕 主演 《飲食男女2:好近又好遠》 監制:徐立功
㈥ 2012年電影 講5個少年一起加入黑社會的電影 好像是台灣的 不記得名字了
2012年的新片,是不是由譚耀文、陳偉霆、溫碧霞等主演的香港影片《扎職》,不過是香港的。
陳偉霆,徐偉棟,還有曾志偉的兒子曾國祥三個少年夥伴跟隨譚耀文從一個大學畢業生混跡成為社團骨乾的電影。陳偉霆在片中是一個大學畢業生,為了保護擺水果攤子的媽媽不受欺負,加入黑社會。
這部電影中的香港黑社會文化很濃郁,「坐館、字頭、大底、紅棍、草鞋、白紙扇」等等,讓我看了大呼過癮。個人覺得譚耀文是自《野獸刑警》的「圖釘華」獲得香港紫荊獎之後又一個令人拍案叫絕的角色。本色出演的【恆】字型大小雙花紅棍耀文哥,年輕時一夜之間橫掃油尖旺兩條街,其他社團的當家紅棍只能望其項背而不及,一時間風頭無良,後應兄弟慘死淡出江湖。為阿祥出面擺平糾紛的片段中,散發出的氣場,更是將孫紅雷在征服中的經典鏡頭相比的霸氣有餘而睿智不足。另外,電影的結尾頗有巴西名片《上帝之城》的味道,陳偉霆三人接過了耀文的衣缽,而自己又被比他們更小的小弟所埋葬,一代的輝煌總會在下一代的風浪中湮滅。
如果樓主說的不是這個電影,那麼我向你極力推薦一下這部電影。望採納,謝謝
㈦ 台灣拍過什麼經典的抗戰片
有的,而且是我個人最喜歡的20部影片之一。
《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影片,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在台灣上映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內容闡述發生於1930年台灣南投的「霧社事件」,當信仰彩虹的賽德克族,遇上信仰太陽的日本大和民族,兩個族群在台灣山區爆發沖突,兩軍交戰,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對抗日本三千大軍。
《賽德克-巴萊》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史詩電影。它基於史實所展開的創作,沒有刻意地升華與迎合,只有赤裸地展示和呈現。它所詮釋的命題,不但屬於曾經的台灣原住民,也屬於整個人類,在華語電影整體傾向於頹廢、萎靡的創作狀態時,它幾乎是以驕傲的姿態,宣告電影精神不死,捍衛著華語電影在好萊塢、日韓電影面前的尊嚴。
㈧ 台灣准備了十年的是什麼電影啊
賽德克巴萊,
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史詩英雄巨作,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在台灣上映將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2012年5月10日內地也會上映此片,此版為魏德聖導演重新剪輯的版本。影片講述的是1930年,台灣在日本統治之下,原住民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眾反抗日本政府而發動霧社事件的故事。影片於2012年5月10日正式登陸大陸各大影院。
㈨ 這部台灣電影叫什麼名字
《丘比特女孩》
這是一個「天使愛美麗」式的故事——女孩從小就可以看到戀人們手腕上拴著的紅線。長大之後,能夠感受到「愛」的女孩總覺得生活很快樂,也利用這本領幫助朋友得到了愛情。不過,當屬於自己的那根紅線出現時,女孩也開始迷惑了……
這是部很可愛的電影,流暢的故事,精緻的細節。尤其是在輕松明快的背景音樂映襯中,晴朗天空下公園里雙雙對對的情侶手腕上拴著的紅線,看上去極其舒服、養眼。片中那位長相酷似桂綸鎂的女主角,因為看得到「愛」存在而覺得生活美好,所以嘴角時常掛著微笑。當她自己遇上了感覺對的人,雖然也會迷茫、也會沮喪,可是還是堅定的緊握著屬於自己的那根線不放,追也好,找也好,用力的拉扯也好,總之,一定不要錯過愛的機會。
很多的DV短片,都在用力地炫耀著想法的特立獨行,標榜著個性與先鋒。然而,卻很難坐下來,平心靜氣地講一個漂亮的故事,給人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在太多或者扭曲擰吧,或者絮叨自戀的短片之後,再看到這樣一個流暢精美的故事,會讓人覺得生活整個是美好燦爛的,充滿著陽光。 而我們就像是片中的那個女孩一樣,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愛的存在。那些抖落的小段子、小包袱,讓人禁不住總是保持著微笑的表情。同時又跟隨著女孩的步伐,真心實意的替她擔心、幫她加油,希望著她最終能夠找到那個她喜歡的人。看到最後,便真的有沖動去談一場戀愛,和戀人在手腕上繫上一根粗粗的紅線,手牽著手在陽光普照的公園里散步聊天。
私心而論,這幾乎算是我個人近一年來看到的最美好的電影,也許就是因為這首小情歌是如此輕松明快的歌頌著愛情,並沒有那麼多的企圖和哲理。就像是一盒香草味的冰淇淋,簡單自然,並不花哨,卻會在唇角留下長久的奶香。
而且,在女主角努力爭取之下,終於抱住了自己喜歡的男孩——那場面,真的很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