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當今中國電影有什麼特點

當今中國電影有什麼特點

發布時間:2021-07-13 22:18:46

『壹』 中國當代電影(新時期)的發展過程有何特點

中國當代電影(新時期)從1977年開始到現在,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
其主要特點 :
①堅持和發展革命的現實主義道路,堅決執行雙百方針,題材廣泛,反映生活中各類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如《天雲山傳奇》、《喜盈門》、《人到中年》 、《高山下的花環》 、《血,總是熱的》、《傷逝》、《駱駝祥子》等影片。
②尊重藝術的客觀規律,創造出各種真實生動的銀幕形象,塑造了各類不同的典型性格。如《南昌起義》、《西安事變》、《廖仲愷》等影片對革命領導人進行了多角度的刻畫,對蔣介石等歷史人物能實事求是地按照歷史本來面目表現。
③在風格與樣式上趨於多樣化。由於題材領域的擴展,使藝術家們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探索自己最適宜的風格、樣式,表現最完美的內容。在電影創作繁榮的同時,電影理論研究也空前活躍,並在相當多的創作人員中發生影響。中國美術片從形式到內容都極富有民族風格和特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美術片是中國影片在國際上獲獎最多的一個片種。新聞紀錄片已向縱深發展,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料,系統地編輯一些重要的文獻片,並對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與重要事件進行綜合報道、專題報道;還注意表現人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抓住真人真事中豐富的細節,以情動人。科教片也有新發展。
④電影廠在原有的基礎上陸續增建八一電影製片廠、兒童電影製片廠、珠江電影製片廠、西安電影製片廠、峨嵋電影製片廠、瀟湘電影製片廠、內蒙古電影製片廠、天山電影製片廠、福建電影製片廠、廣西電影製片廠、青年電影製片廠、深圳影業公司、雲南電影製片廠13個主要生產故事片的電影製片廠和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譯制廠和中國農業電影製片廠。
⑤1958年在北京建立了中國電影資料館,1989年在該館基礎上建立了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並創辦《當代電影》和《電影信息報》。電影工業和科研方面都有相當大的發展。國產電影器材已基本上可以解決放映和製片需要,還研製成功立體電影、環幕電影等。全國放映單位已達14萬之多,比1949年增長了350倍。1960年成立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1979年改組為中國電影家協會,頒發電影金雞獎;影協下設中國電影出版社;還編輯出版《大眾電影》,舉辦電影百花獎評選活動 。自1980年起每年由文化部(1986年起改由廣播電影電視部)對上年度的優秀影片頒發政府獎。中國電影發展的關鍵在於提高質量,開拓新的題材和體裁,繼承和發揚中國電影的優秀傳統,借鑒外國影片的經驗,創作出既有中國特色、民族風格又有國際水平的影片。

『貳』 中國電影有什麼優點 不要具體的 要概括性的回答。。。

中國電影首先要提到香港電影,香港電影長久以來一直都領先著內地電影,不論數量質量,還是其影響力都遠超內地,但內地電影盡管處於劣勢,也憑著其獨有魅力廣泛得深入廣大人民群眾得心裡,像早期國產得電影董存瑞,鐵道游擊隊等等,都是家喻戶曉影響一代人得優秀電影,為何不是很發達得電影產業會有一大批優秀電影呢?中國電影得特色是什麼?答案就是深入人心,沒錯,凡是能經久不衰得老一輩得優秀電影,就是靠抓住觀眾得心裡,如此,在這各種復雜多元得影視世界,中國電影也有自己得一面特有得旗幟。

『叄』 中國電影的特點是什麼

中國電影的特點:
特點一:電影市場爆發式增長賀歲檔失利導致票房飲恨300億
特點二:華語名導大崩盤新生代逆勢崛起
特點三:明星「改朝換代」黃渤加冕「喜劇之王」
特點四:互聯網公司來襲電影行業上演「生化危機」
影視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過去電影行業主要是由中影、華誼、博納、星美等六大電影公司主導,但是如今格局突變,網路、阿里巴巴、騰訊來勢洶洶。
參考資料:中國報告大廳材料。

『肆』 中國電影的特徵是什麼

英雄化

『伍』 簡述對當代中國電影現狀的看法。

對於電影發展中存在的艱難現狀如下:
一是「出口轉內銷」。張藝謀、陳凱歌等人的電影在國際上的成功,反過來又提高了影片在國內的票房,使得不少電影人採取了類似的辦法——先到國際上拿獎,再通過宣傳來提高國內的票房。當然為此就必須去迎合西方。一方面採取西方較少見的各種東方民俗風情的奇觀,如顛轎、擋棺、求雨等;另一方面採取西方感興趣的題材內容,如同性戀、亂倫等,同時採用西方習慣的表達方式。如《霸王別姬》中的口誤;《一個都不能少》是改編自小說的,小說中涉及到民辦教師的問題,但導演擔心外國人看不懂什麼是民辦教師,就把這個情節刪去了。
二是加強了宣傳炒作,利用媒體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如夏鋼的《紅櫻桃》放映前,傳出女主角郭柯宇的家人為一個裸體鏡頭狀告電影廠,其後則不了了之。現在宣傳炒作已經成了重要的手段,開機儀式、首映式、明星簽名等,再加上各種明星的宣傳。這在商業上有一種現象叫「鯰魚效應」。意思是長途販運鮮活的魚類,會有很高的死亡率,如果水箱里放一條活躍的鯰魚,激活了其它的魚,死亡率便會大大下降。
總體說來,中國電影之所以陷入低谷,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

其一,體制問題。中國的電影產業傳統上採用賣拷貝的方式,即電影製片廠僅作為電影的製作方,將電影以拷貝的形式賣給電影發行公司,而電影的票房收入基本歸電影發行公司所有,電影製片廠只得到其中的一小部分。多數的電影賣到幾十個,上百個。個別電影只能賣出幾個拷貝,使電影製片廠陷入困境。

其二,電影的多級審查制度。中國大陸電影審查制度是個內部的制度。它不對公眾開放,不像多數法庭審判或價格 聽證。這種做法本身充滿非體制、「地下」的色彩。因此,要求電影審查不再暗箱操作的呼聲時起時伏。暗箱操作也不符合公眾經濟的原理。很多影片因為表現手法和表達方式的問題而被判為禁片,不能 播出,令中國電影的發展裹足不前。

其三,商業社會中娛樂方式的多 樣化,以及電視、走私電影的出現,導致國產電影產業受到沖擊。
其四,相對較高的電影票價超出了社會大眾的平均消費水平,使看電影成為奢侈品。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電影發展戰略的失敗。這些年電影廠普遍舉步維艱,卻又提出精品戰略,主張拍主旋律影片,對各電影廠更是雪上加霜。關鍵的問題是拍一部虧一部,而觀眾對電影又失去了信心。要改變這種面貌,首先要找回信任,要拍出好看的影片,這就要先從商業電影入手,通過商業電影的盈利來投資於藝術電影、主旋律電影。
-------來自《中國當代電影》

『陸』 中國電影的特點,優缺點,代表作各是什麼

劇情老套

『柒』 當代中國電影的現狀是什麼

談中國電影的現狀不如從導演入手。
首先不妨談談張藝謀。因為《紅高粱》和《秋菊打官司》等朴實無華,針砭時弊的作品而名噪一時。其後一發不可收拾——我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在CCTV-8播出的一部反映戲劇學院大學生活的連續劇中的諸如,老達,兔子等等的大學生出口閉口都以為張導拍戲為莫大的榮譽,其間也圍繞他製造了不少的噱頭——諸如什麼《什麼大戰秦俑情》就不一一細說了,最近令媒體津津樂道的要數他的武俠三步曲了。《英雄》,《十面埋伏》和〈滿城盡帶黃金甲〉。聽說都要被舉薦去爭奧斯卡之類的最佳外語片的提名了,可是我總不懷側目地感到這種融有很大商業目的以至於背離了電影最基本的准線的作品,要使得奧斯卡的小金人入彀,真是有些力不從心。他的〈滿城〉恰巧與JAY的沒落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永遠化為了一個符號,淹沒在了滾滾的商業與當今社會特有的紛亂之中了。
下一個不如談談馮小剛。前幾天看了有關他侮辱一名記者的一段小視頻,怎麼說呢,各為其利吧,但他的破口大罵早一腳將無數從懵懂時就對其懷有無限尊崇的FANS們踢到了天涯海角,甚至於〈神泣〉中風之叢林的某片楓樹葉上了。他的〈甲方乙方〉完完全全是自己當時意氣風發時的意氣風發的作品,不過,現在等我大了,再去回首時竟感到其中的東西是如此幼稚,以至於我總是在笑點處報以滿臉頰的冷笑。〈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天下無賊〉,〈大腕〉,〈手機〉等無不創造了數不清的朗朗上口台詞,從某一個層面上說也豐富了人民大眾的日常生活。〈夜宴〉就不用提了吧,以前聽一位很有威望的影評家說過「馮的電影的方向就是中國電影的方向。」如今看來,他的方向已經不是了,包括我還看都沒看過的〈集結號〉。
接下來應該就是陳凱歌了吧。〈霸王別姬〉,也只有它才算是他的。說這句話好像我很喜歡他的作品似的,其實,說實話,我對他還所不桑了解。他的〈無極〉我只是看的是謝霆鋒,甚至我把劇組都想像成謝張戀的愛巢。
最近又涌現了不少好的導演,我個人認為。他們又開始在不遺餘力地探索我以上所說的中國電影的道路了。寧浩的〈瘋狂的石頭〉,以及不知其大名的〈綠帽子〉,都努力地在荒野里深深地軋下車轍,清晰著前方的路。
總之,中國電影所處的時期應該是舊電影人沒落,新電影人崛起的迷茫探索的時期吧!

『捌』 當今中國電影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電影趨勢逐漸由追求量的目標轉變為了追求質的提升,很明顯的能感受到華語電影的質量越來越高,並且一致受到觀眾的好評。

『玖』 中國電影發展的歷史特點有哪些方面

一、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
中國電影經歷了萌芽時期、成長成熟時期、新中國電影時期。
萌芽時期。1905年,譚鑫培先生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戲曲片電影《定軍山》。1913年,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第一部故事片《難夫難妻》。1922年明星影片公司成立,之後,成為當時規模最大、出片最多、歷史最長的製片機構。
三四十年代是中國電影的成長成熟時期。電影藝術從娛樂性轉變到反映生活、現實文化中。此時電影主要內容題材更多反映民族存亡,同時反映抗日戰爭、生活的黑暗、對封建文化的批判、社會人生的思考等,從而承擔起啟蒙教化、推動社會變革的使命。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有:《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東流》、《漁光曲》等。
新中國電影。這個時期的中國電影大致分為六代導演。第一代導演:鄭正秋、洪深等。中國第二代導演:費穆、鄭君里、史東山等。
第三代導演:成蔭、崔嵬、凌子鳳等。此時的經典作品有:《劉三姐》、《紅色娘子軍》、《甲午風雲》、《洪湖赤衛隊》、《小兵張嘎》、《英雄兒女》、《烈火中永生》等。
第四代導演:稱之為「學院派」。這個時期的導演有堅實的專業基礎。代表導演:吳貽弓、張暖忻等。經典作品:《城南舊事》、《小花》、《良家婦女》等。
第五代導演創作主體是北京電影學院1978級學生,八十年代初走上影壇,以飽滿的情緒力量、冷峻深刻的文化反思、高度個人化風格、富於挑戰性突破性的電影語言開創了「中國新電影」。代表人物:陳凱歌、張藝謀、田壯壯、黃建新等。
第六代導演也稱新生代,指60-70年代出生,80年代在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學習,90年代嶄露頭角的電影人。更具先鋒性、前衛性、青春性的創作群體。主要導演有張元、王小帥、賈璋柯等。
二、發展中的中國電影
當代的中國觀眾的主體是年輕的一代,他們觀影更多的是尋求精神上的寬松和舒適,體驗一種無拘無束的感覺,而不想在看電影的時候背負著一種好似必須要承擔的責任感,只有符合大眾口味的電影、一種平民化的電影,一種蘊含的「壓力」很少的電影,才更易被今天年輕一代觀眾所接受。
近期,中國國產電影出現了收視上的春天,收視達到了13億,影片的奇跡就是徐錚的新作《人在囧途之泰囧》,這部影片符合了大眾的口味,更能反應百姓的需求,從生活的角度出發,切入現實,讓浮躁的人們在繁雜的生活中,不僅知道事業的重要性,同時也知道更重要的是親情和友情,影片中戲劇成分沿襲了第一部《人在囧途》的風格,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囧事,影片讓人們看到在奮斗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並以喜劇的形式展現,讓人們既能產生笑感,又能激發深思。
中國電影需要科技的支撐。從技術角度上講,中國電影特技與好萊塢大片中的特技相差甚遠,當人們回味《阿凡達》影片中的虛擬技術時,人們或許會思考中國電影在技術上所存在的不足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電影需要藉助先進的技術條件,並且融入中國電影優秀的元素,以便發揮自身的優勢。
中國電影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著,雖然我們與國外的電影還具有不小的差距,但是自李安的《卧虎藏龍》,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張藝謀的《紅高粱》等優秀影片之後,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電影業一定能獲得更大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當今中國電影有什麼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火焰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79
寶寶計劃電影國語免費版 瀏覽:551
如何拍出電影膠片感覺的照片 瀏覽:988
80年午夜場電影都放什麼 瀏覽:431
張學友說吃屎啊你那個是什麼電影 瀏覽:541
男女看電影會做什麼 瀏覽:78
艾麗塔愛琳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765
手機電影網站怎麼製作生意 瀏覽:565
電影提前多久和演員簽約 瀏覽:887
itunes中怎麼只有電影 瀏覽:285
如何往mp3里下電影 瀏覽:420
免費的十部好看的電影 瀏覽:645
咖喱什麼電影 瀏覽:930
為什麼電影票房比人口還多 瀏覽:145
求好看恐怖驚悚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329
男主什麼一電影 瀏覽:228
輪回鍾麗緹在線免費電影 瀏覽:467
楊貴妃安祿山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403
電影院都有哪些會計科目 瀏覽:67
z先生是什麼電影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