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紅軍過草地是哪片草地
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講現在的川西北若爾蓋地區。該草地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縱長500餘里,橫寬300餘里,面積約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草地,其實就是高原濕地,為泥質沼澤
草地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於黑白兩河——黑河(亦稱墨曲河)和白河(亦稱葛曲河)自南至北縱貫其間,起了重要作用。兩河的河道迂迴曲折,叉河橫生,地勢低窪,水流淤滯而成沼澤。經年水草,盤根錯節,結絡成片,覆蓋瀦水。
沼澤生長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烏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積水淤黑,泥濘不堪,淺處沒膝,深處沒頂。遠遠望去,似一片灰綠色海洋,不見山丘,不見樹木,鳥獸絕跡,人煙荒蕪,沒有村寨,沒有道路,東西南北,茫茫無限。人和騾馬在草地上行走,須腳踏草叢根部,沿草甸前進。若不慎陷入泥潭,無人相救,會愈陷愈深,乃至被滅頂吞沒。草地區域氣候惡劣,晴空迷霧變幻莫測。每年的5月至9月為草地雨季,使本已滯水泥濘的沼澤,更成漫漫澤國。紅軍正是在這個季節經過草地的,可見紅軍的強悍之處。他們不畏危險,勇於斗爭,將一切障礙荊棘斬於足下,傳承並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Ⅱ 紅軍長征電影有哪些
還是有很多的,畢竟那個時代是紅軍歷史上重要的轉型時期。為了紀念那一段歷史,國內拍攝了不少的電影來作為紀念。
《長征》
在渡過了赤水河之後,接下來要面臨的就是金沙江這個天險了。而大渡河又是最為緊要的一環。在這條河上有一座鐵索橋,橋的另一邊就是重機槍把守的要塞。說是橋,不過是十幾根鐵鏈相連接而已,而用於走路的木板早已被清除一空。正是因為有了這樣險要的地勢,才有了後面紅軍飛奪瀘定橋的威名。
Ⅲ 當年紅軍長征時走過的草地,現在成什麼樣子了
在國家政策和當地部門的大力改造之下,松潘草地的面貌煥然一新,早就不是之前的沼澤地景象。這里經過排水疏干,多墾為農田,草地和沼澤面積已大為縮小,已發展成少數民族的農耕區,一眼望去,松潘草地一片綠油油的景象,非常的有生機和活力,而且在這里也形成了著名的紅色革命旅遊區。
一、松潘草地
草地里沒有清水,只能喝帶草味的苦水。經過幾天的行軍後,糧食吃光了,戰士們只好沿路找野菜充飢,有時甚至嚼草根,吃牛皮。但是,紅軍個個都是英雄漢,他們忍受著寒冷、飢餓的折磨,以堅強的革命意志,堅持每天按計劃的路程前進。
總之:經過七天的艱苦努力,戰勝了嚴寒飢餓,歷盡千辛萬苦,終於走出了人跡罕至、氣候變化異常的茫茫草地,於8月27日到達草地盡頭的班佑地區,左路軍也同時到達阿壩地區。兩天後右路軍發起包座戰斗,殲滅了企圖堵截紅軍的胡宗南部第49師,攻佔了包座,打開了通向陝西、甘肅的大門,為實現黨中央北上的戰略方針創造了有利條件。
Ⅳ 紅軍過雪山草地的故事
1、豐碑
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嚴寒把雲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似乎要吞掉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
將軍早把他的馬讓給了重傷員。他率領戰士們向前挺進,在冰雪中為後續部隊開辟一條通路。等待他們的是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戰斗,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這支隊伍能不能經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呢?將軍思索著。
隊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許多人圍在一起,不知在干什麼。將軍邊走邊喊:「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將軍的警衛員回來告訴他:「前面有一個人被凍死了」
將軍愣了愣,什麼話也沒說,朝那邊走去。
一個凍僵的老戰士,倚靠一棵光禿禿的樹干坐著,一動也不動,好似一尊塑像。他渾身都落滿了雪,可以看出鎮定、自然的神情,卻一時無法辨認面目。
半截帶紙卷的旱煙還夾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煙火已被風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來,好像要向戰友借火.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
將軍的臉上頓時陰雲密布,嘴角邊的肌肉明顯地抽動了一下,轉過頭向身邊的人吼道:「叫軍需處長來,為什麼不給他發棉衣?」一陣風雪吞沒了他的話。他紅著眼睛,像一頭發怒的豹子,樣子十分可怕。
沒有人回答他,也沒有人走開……
「聽見沒有?警衛員!快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將軍兩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動著,不知是由於冷,還是由於憤怒。
這時候,有人小聲告訴將軍:「他就是軍需處長……」
將軍就要發火的手勢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佇立了足有一分鍾。雪花無聲地落在他的臉上,溶化成閃爍的淚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了右手,舉至齊眉處,向那位與雲中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一個庄嚴的軍禮……
雪更大了,風更狂了。大雪很快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變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將軍什麼話也沒說,大步地鑽進了彌天的風雪之中,他聽見無數沉重而又堅定的腳步聲,那聲音似乎在告訴人們: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會屬於誰呢?
2、一袋干糧
這個故事,發生在很多年以前,紅軍叔叔長征的時候。
在紅軍部隊的醫院里,有個小紅軍叫小蘭。小蘭才 13 歲。她的爸爸、媽媽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幹活,受盡了地主剝削和打罵。後來,紅軍來了,小蘭跑到部隊,說什麼也不離開紅軍啦。
紅軍長征的時候,小蘭跟著部隊走進了草地。
一說草地,小朋友們准會想到公園里那長著綠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紅軍叔叔過的草地可不是那樣的,那裡荒涼極啦。
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爛泥坑,走幾十天也走不完。一路上看不見一間房子,找不到一個老百姓。只有幾只老鷹在天上飛旋。
這天,走著走著,前邊出現了一個小村子。紅軍叔叔一看,可高興啦。小蘭也樂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糧食了。
部隊進了村,小蘭把傷病員安置好,就拿著米袋找糧食去了。可村裡一個老百姓也沒有。
小蘭在村裡走著走著,看見一個打麥場。場上堆著一堆麥秸,上面還有沒有打幹凈的麥粒。她把麥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東一粒,西一粒地撿起來。
總共不到一小碗。這點東西能吃幾頓呢?不行,還得找!小蘭剛走不遠,正好碰見一個大個子紅軍,扛著一袋沉甸甸的東西走過來。
小蘭一看,喲,這不是在我們醫院養過傷的那個大個子嗎?小蘭忙問:
「哎,你在哪兒搞來這么多的糧食呀?」
大個子紅軍放下口袋說:「嘿,是小蘭呀,我這糧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來的。你找到多少糧食了?」
小蘭把口袋一伸說:「喏,都在這兒呢!」
大個子紅軍接過米袋掂了掂,笑著說:「小蘭,聽說還要走 20 多天的草地,這點麥子還不夠塞牙縫的呢!」
「明天再找嘛!」
「來,把我的給你一點吧!」
說著,他捧著麥子就要往小蘭的米袋裡放。小蘭趕緊米袋藏在背後,搖搖手說:
「不要,你們人多,自己還不夠吃呢。」
大個子紅軍胳膊長,一把奪過米袋,一邊往裡倒,一邊親切地說:
「沒關系,我們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來了。」
小蘭又在別處找到了一些麥子,炒熟了,碾成了麥粉,放在了米袋裡。心想:這些麥粉我一頓吃一把,再揀點野草野菜,能吃它 20 來天,走出草地沒問題。對!還要省出一點給傷病員吃。
第二天早上,部隊出發了。
小蘭扶著傷員,緊跟著部隊,小心地往前走。走著走著,前邊出現了一條小河,河上用樹干臨時搭起一座橋,橋下的河水「嘩嘩」地流著。
小蘭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緊緊扶著傷員說:「同志,該過橋了,慢慢走!」
誰知道,走到橋中間,那個傷員忽然咳嗽起來了,臉漲得通紅,身子直發抖,腳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蘭連忙使勁扶住了他。可小蘭肩膀上那袋麥粉卻掉到了河裡。米袋在水裡滾了幾下,就沖走了。
小蘭愣住啦,她小聲地叫了一聲:
「哎呀,這可怎麼辦呀?」
傷員看她望著河水直發愣,就問:
「小蘭,什麼東西掉到河裡了?」
小蘭連忙搖搖頭:「沒有,什麼東西都沒掉。咱們走吧!」
這時候,看護長從後面走過來了。小蘭告訴她傷員咳嗽得很厲害。看護長雙手扶住傷員說:
「好,到前面找醫生看一看。」
她見小蘭好像有點什麼事兒的樣子,又問:
「小蘭,怎麼啦?是身體不舒服嗎?」
「沒有。嗯……」
小蘭把剛到嘴邊的話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丟米袋的事兒說出來。要是同志們知道了,准會把自己的糧食捧出來給我吃。大家的糧食都很少,我怎麼能吃他們的呢?不,我要堅持!
看護長走了。小蘭趕緊拔了許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像真的糧食一樣。
晚上,部隊休息了。小蘭怕大家看見她盡吃野草,就跑去給傷員換葯,洗綳帶。等大家吃完了東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
這樣過了幾天,小蘭的身體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頭發暈,兩腿軟綿綿的,一點勁都沒有。有一天,她走著走著,一下栽倒在地上,什麼也不知道了。等她醒來的時候,發現看護長正背著她呢。
看護長是 40 多歲的人了,這些天來和大家一樣,吃野草和麥粉糊糊,身體很虛弱。她背著小蘭,臉上淌著豆大的汗珠,嘴裡喘著粗氣,搖搖晃晃地往前走著。
小蘭醒來說:「看護長,我自己能走,快讓我下來!」
央求了半天,看護長才把她放下來。小蘭咬緊牙,堅持著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後,她又躲到一邊煮野草吃去了。
這時候,看護長笑眯眯地走了過來:「小蘭,你身體好一點了嗎?哎,怎麼一個人躲在這兒煮東西吃?」
小蘭趕緊用手遮住瓷缸:「我煮好東西吃,不讓你看!」
「好!我不看。」
看護長嘴上這么說,趁小蘭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搶了過來,一看:「哎呀,小蘭,你怎麼光吃野草,一點麥粉也不摻呀?」
「路還遠呢,留著慢慢吃呀!」
「你的米袋呢?」
小蘭拍拍挎包說:「這不是嗎?」
看護長奇怪地問:「你為什麼放在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個洞,怕麥粉漏出去! 」
「拿來!我給你縫縫。」
說著,看護長一把奪過小蘭的挎包,打開一看,裡面全是野草。她愣住了。
「小蘭,你的麥粉呢?」
小蘭一看隱瞞不了了,只好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看護長。
看護長聽了說:「哎呀,小蘭,你為什麼不早點告訴我呢?我們一起參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樣。你沒了糧食,大家應該幫助你呀!」
說著,看護長從自己的米袋裡,抓出一把麥粉,放進小蘭的缸子里。
「你先吃吧,我馬上去報告首長。」
不一會兒,小蘭丟糧食的事兒,像一陣風似地傳開了。同志們立刻提著米袋走了過來,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蘭的挎包里裝。小蘭忙搖手說:
「 不,不,謝謝大家……」
這時候,那個傷員拄著拐杖走過來,拿著一點糧食,激動地說:
「小蘭,你為了救我,把糧食丟了。我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
同志們都說:「小蘭,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難,我們也得把你這個小紅軍帶出草地。」
小蘭呢,感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糧食。
這天夜裡,小蘭怎麼也睡不著。想起小時候,在地主家裡受剝削挨打受罵。要不是找到了共產黨,自己早就死了。參加紅軍以後,得到了首長和同志們多少幫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
小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永遠聽黨的話,永遠跟著共產黨走。
3、張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隊進入草地後,由於環境、氣候非常惡劣,使得草地行軍十分艱難。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紅軍就因此長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隊、
犧牲的同志越來越多,彭德懷命令人將自己的坐騎也殺了,分給通信班、警衛班的同志做口糧,還向身邊的同志發出了「嘗百草」的號召。張思德在「嘗百草」活動中,總是搶在他人之前。
據張顯揚回憶:有一回,部隊在一片水草豐盛的沼澤旁宿營。一個小戰士來到水塘旁,突然高興地叫起來:野蘿卜!野蘿卜!
張思德過來一瞧,果然,離水塘不遠的地方長著一叢叢野草,葉子綠,形狀跟蘿卜葉子差不多。那個小戰士興沖沖地跑過來,拔起一棵就往嘴裡送。
張思德忙趕上去。一把奪過來,先放到自己的嘴裡,細細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澀。不一會兒,張思德感到有些頭暈腦脹,全身無力,緊接著,他肚子一陣絞痛,大口嘔吐起來。
他急忙對小戰士說:這草有毒,快,快告訴……沒等把話說完,張思德就摔倒了,一時失去了知覺。半個多小時以後,張思德慢慢醒來,模模糊糊地看見小戰士端著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說:不要管我,快去告訴其他同志。
張思德就是這樣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志們,把犧牲的危險留給自己。很快,這件事被彭德懷知道了,他表揚了張思德。
4、毛澤東讓出晚飯
長征中一向為中央紅軍打先鋒的紅四團,接著為過草地開路。臨行前,毛澤東向團政委楊成武布置任務,突然發現他還沒有吃飯,便把自己的晚飯———六個雞蛋大小的青稞面饅頭交給了飢腸轆轆的楊成武。
楊成武說,當時每人只有固定的一份口糧,他不忍心吃主席的飯,卻又無法推辭,便只吃了兩個小饅頭。
毛主席指示楊成武:「紅四團擔任先鋒團,必須從茫茫的草地上走出一條北上的行軍路線來。」接到毛澤東的指示後,王開湘和楊成武覺得十分光榮。他們決定由二營(營長張仁初)擔任團的前衛營。
8月21日清晨,紅四團率先進入松潘大草地。他們事先請了一名60多歲的藏族向導帶路。藏族向導說:「要挑最密的草根走,一個跟著一個。我就這樣走,走了幾天幾夜才走出草地。草地里的水是淤黑的,喝了肚子會發脹。如果腳被劃破了,傷口被水一泡就會潰爛。」
為此,紅四團制定了一條嚴格的紀律,要求指戰員們一個一個地傳下去:「除了河水和雨水,不準喝也不準用草窩里的水。」
5、半碗青稞面
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紅軍戰士只有可憐的一點青稞面做干糧。
周恩來副主席和戰士們一樣,絕不多吃一點青稞面,還教育戰士們,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別愛惜糧食。戰士們聽了他的話,都把僅有的青稞面裝在糧袋裡,拴在腰上。
青稞面越來越少了,戰士們只能用一點青稞面摻在野菜里煮湯喝。
戰士吳開生的青稞面吃完了,已經餓了兩天,周副主席知道後,就讓警衛員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給吳開生兩碗。
他看著吳開生蠟黃的臉,語重心長的說:「這是革命呀!」吳開生流著眼淚說:「我只要有一口氣,就要跟你走出草地,革命到底!」
這天晚上又是狂風暴雨,用被單做成的帳篷自然擋不住風雨的襲擊。戰士們都淋成了落湯雞。周副主席命令戰士們都到他作為辦公室的帳篷里去休息。
大家怕影響他工作,都不肯去。
他冒這大雨親自來了,說:「你們不去,我心不安。」周副主席的話像火烤暖了戰士們的心。
這樣走了幾天,草原仍然無邊無際。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軍馬也殺掉吃了。戰士們只好燒皮帶吃,甚至把隨身帶的紙張咽下去充飢,紅軍陷入了極大的困境。
周副主席命令把僅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給大家泡水喝:「那您吃什麼呢?」警衛員急了。
周副主席兩只大眼睛放出了嚴峻的光芒,清瘦的臉上肌肉抖動著,「有同志們活著,就有我。只要多留一個戰士的生命,就給革命事業增加一份力量,拿出來分掉!」
這摻上一點青稞面的熱水,分到戰士們的手中。
戰士們流淚了,這不足半碗的青稞面,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生命啊!
戰士們又上路了,在茫茫的草地上。
行進著摧不垮的鋼鐵紅軍。
Ⅳ 查找關於紅軍長征過草地的感人故事的名稱~~急
中央紅軍佔領瀘定城後繼續北上,於1935年6月8日突破敵人蘆山、寶興防線,隨後翻越了長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紅軍大多來自氣候炎熱、潮濕的南方亞熱帶地區,好多人以前從未見過大雪山,更不用說爬了。一開始見到雪山,的確非常壯觀。白雪皚皚,一片銀色,雪連天,天連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來,卻一點也不覺得美了。大金山被當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他們告訴紅軍,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如果你能在山上張開嘴,山神就會把你掐**。總之,大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議的山。鳥兒都飛不過去,人最好是別靠近它,但無畏的紅軍卻偏偏要與命運抗爭。
到了大金山的跟前,從山下就可看到覆蓋山頂的大雪,而且看上去這一大片一大片的積雪並不遠。開始人們根本意識不到要爬這么高。數月行軍,糧食不足,人也筋疲力盡。爬山起初似乎還很順利,後來突然進入了冰雪世界。雪山刺得人們睜不開眼睛,又沒有路,人們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來,渾身無力,有的就這樣永遠地躺倒在雪山的懷抱里了。
6 月12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終於翻過幾座大雪山,在北進途中與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勝利會師。兩大主力紅軍會師後,總兵力達10萬餘人,士氣高昂。但張國燾卻以種種借口延誤紅四方面軍主力北上,並以改組黨中央和紅軍總部相要挾。為維護紅軍的團結,並爭取張國燾本人,黨中央於 7月18日發出通知,任命張國燾為紅軍總政治委員,隨後又對紅軍序列進行了一系列調整。
8月3日,紅軍總部制定了夏洮計劃,將紅軍分成左右兩軍:左路軍由紅軍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張國燾率領,經阿壩北進;右路軍由前敵總指揮徐向前、陳昌浩率領,經班佑北上。黨中央、中央軍委隨右路軍行動。8 月20日,中共中央局在毛兒蓋召開會議,批評了張國燾的錯誤主張,決定以主力迅速佔領洮河流域地區,並以此向東發展取得陝甘。隨後,右路軍進入茫茫的毛兒蓋大草原,這又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大挑戰。美國革命作家史沫特萊在她的著作《偉大的道路》中勾畫了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地帶:"大草地位於康藏交界地區的高地上,一望無垠,廣袤達數百英里,全是沒有路的沼澤地帶。走了一天又一天,極目四顧,紅軍所看到的,除了無邊無際的野草外,沒有別的東西,而野草下面則是渾水深達數英尺的沼澤。**草堆上又長出了大片野草,誰也說不上是不是幾百年來就如此。大樹小樹一概沒有,看不到鳥類飛翔,聽不到蟲聲唧唧,甚至連一塊石頭都找不到。這里什麼東西都沒有,只有無邊無際的野草,夏天任憑狂風暴雨沖打,冬天任憑大雪覆蓋。天空永遠密布烏雲,把大地襯托成灰暗而陰沉的地獄。"紅軍走出草地的時候,只剩下一支襤褸不堪、瘦得只有骨頭架子的部隊。成千上萬的人咳得喘不過氣來,可是它還能一師又一師地擊敗軍閥部隊,稱得上是世界上最頑強、最結實、最有政治覺悟的老戰士,是歷史上一支無與倫比的堅強隊伍。紅軍將士以藐視一切困難的革命精神,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歷盡艱辛,終於在 8月底以前到達班佑、巴西地區,左路軍也於8月20日經過草地到達阿壩。班佑以東的上下包座位於松潘北部,群山環抱,地勢險要。守敵胡宗南部獨立旅第 2團憑借山險林密,築以集群式碉堡,構成一個防禦區,卡在紅軍進入甘南的必經之路上。胡宗南發現紅軍過草地北上,急令第49師由松潘以北的敵人支援包座,並在上、下包座至阿西一線堵截紅軍。消滅包座之敵,開辟前進道路,是擺在右路軍面前的迫切任務。徐向前主動向黨中央建議,攻打包座的任務由第四方面軍部隊來承擔,並准備採取圍點打援的戰法,求殲包座和來援之敵。29日黃昏,部隊發起攻擊。經一夜激戰,紅軍掃清外圍據點,殘敵退入大戒寺後山碉堡負隅頑抗,等待援兵。為誘敵來援,紅軍對其圍而不攻。30日夜,援敵49師先頭部隊291團進抵大戒寺以南,為誘敵深入,紅30軍以264團略作阻擊便且戰且退,至當日下午,敵49師全部被誘入我伏擊圈內。下午 3時,我軍向敵人發起總攻,隱蔽在山上的紅軍將士一齊向敵出擊,敵49師被分割成 3塊,首尾不能相顧。剛剛走出草地的紅軍英勇拼殺,在氣勢上完全壓倒了敵人。經七八小時的激烈戰斗,我軍終於在當晚將胡宗南的第49師全部殲滅,敵師長伍誠仁受重傷後跳河自殺。固守在大戒寺後山高地的300餘敵人,見大勢已去,在我軍政治攻勢下全部繳械投降。此役是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的一個大勝仗,我軍殲滅包座地區守敵及援敵49師的大部,共斃、傷、俘敵5000餘人,繳獲輕重機槍50餘挺,長短槍1500餘支,還繳獲了紅軍急需的氂牛、騾馬、糧食、彈葯等軍用物資,掃清了紅軍北上的障礙,打開了向甘南進軍的通道,使敵企圖把我困在草地的陰謀徹底破產。
最佳答案介紹一個張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隊進入草地後,由於環境、氣候非常惡劣,使得草地行軍十分艱難。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紅軍就因此長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隊、犧牲的同志越來越多,朱總司令令人將自己的坐騎也殺了,分給通信班、警衛班的同志做口糧,還向身邊的同志發出了「嘗百草」的號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尋找出一些無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過飢餓的難關。然而,要嘗出一種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險的。張思德在「嘗百草」活動中,總是搶在他人之前。
據張顯揚回憶:「有一回,部隊在一片水草豐盛的沼澤旁宿營。一個小戰士來到水塘旁,突然高興地叫起來:『野蘿卜!野蘿卜!』張思德過來一瞧,果然,離水塘不遠的地方長著一叢叢野草,葉子綠,形狀跟蘿卜葉子差不多。那個小戰士興沖沖地跑過來,拔起一棵就往嘴裡送。張思德忙趕上去。一把奪過來,先放到自己的嘴裡,細細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澀。不一會兒,張思德感到有些頭暈腦脹,全身無力,緊接著,他肚子一陣絞痛,大口嘔吐起來。他急忙對小戰士說:『這草有毒,快,快告訴……』沒等把話說完,張思德就摔倒了,一時失去了知覺。半個多小時以後,張思德慢慢醒來,模模糊糊地看見小戰士端著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說:『不要管我,快去告訴其他同志。』」張思德就是這樣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志們,把犧牲的危險留給自己。很快,這件事被朱總司令知道了,他表揚了張思德。
Ⅵ 縮寫過的紅軍長征途中爬雪山過草地等有關故事
爬雪山、過草地
中央紅軍於1935年6月8日突破敵人蘆山、寶興防線,隨後翻越了長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紅軍大多來自氣候炎熱、潮濕的南方亞熱帶地區,好多人以前從未見過大雪山,更不用說爬了。一開始見到雪山,的確非常壯觀。白雪皚皚,一片銀色,雪連天,天連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來,卻一點也不覺得美了。大金山被當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他們告訴紅軍,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如果你能在山上張開嘴,山神就會把你掐死。總之,大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議的山。鳥兒都飛不過去,人最好是別靠近它,但無畏的紅軍卻偏偏要與命運抗爭。
到了大金山的跟前,從山下就可看到覆蓋山頂的大雪,而且看上去這一大片一大片的積雪並不遠。開始人們根本意識不到要爬這么高。數月行軍,糧食不足,人也筋疲力盡。爬山起初似乎還很順利,後來突然進入了冰雪世界。雪山刺得人們睜不開眼睛,又沒有路,人們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來,渾身無力,有的就這樣永遠地躺倒在雪山的懷抱里了。
6月12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終於翻過幾座大雪山,在北進途中與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勝利會師。
兩大主力會師後,紅軍總部將紅軍分成左右兩軍:左路軍由紅軍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張國燾率領,經阿壩北進;右路軍由前敵總指揮徐向前、陳昌浩率領,經班佑北上。隨後,右路軍進入茫茫的毛兒蓋大草原,這又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大挑戰。美國革命作家史沫特萊在她的著作《偉大的道路》中勾畫了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地帶:"大草地位於康藏交界地區的高地上,一望無垠,廣袤達數百英里,全是沒有路的沼澤地帶。
走了一天又一天,極目四顧,紅軍所看到的,除了無邊無際的野草外,沒有別的東西,而野草下面則是渾水深達數英尺的沼澤。死草堆上又長出了大片野草,誰也說不上是不是幾百年來就如此。大樹小樹一概沒有,看不到 鳥類飛翔,聽不到蟲聲唧唧,甚至連一塊石頭都找不到。這里什麼東西都沒有,只有無邊無際的野草,夏天任憑狂風暴雨沖打,冬天任憑大雪覆蓋。天空永遠密布烏雲,把大地襯托成灰暗而陰沉的地獄。"紅軍走出草地的時候,只剩下一支襤褸不堪、瘦得只有骨頭架子的部隊。成千上萬的人咳得喘不過氣來,可是它還能一師又一師地擊敗軍閥部隊,稱得上是世界上最頑強、最結實、最有政治覺悟的老戰士,是歷史上一支無與倫比的堅強隊伍。
Ⅶ 電影《紅軍長征過草地》梗概
據史料記載,若爾蓋縣曾兩度留下紅軍的足跡,紅軍長征過草地的艱難歷程大部分在若爾蓋縣境內。境內有著名的巴西會議會址、包座戰役舊址等革命遺跡。長征中,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皆由若爾蓋縣出川入甘,也是四川省境內紅軍三大主力唯一共同走過的縣份。
紅軍長征最艱苦的階段是爬雪山、過草地,有上萬紅軍戰士長眠在若爾蓋水草地。若爾蓋縣的史料表明:「紅軍過草地時都在深秋和初秋季節,秋天的水草地野草茂盛,草叢里籠罩著陰森迷濛的濃霧,難辨東西南北。草叢間積水泛濫,水呈淤褐色,散發出一股腐臭的氣味,廣闊無邊的水草地里幾乎找不到一條路,環顧四周都是一片片水窪地,人踩到軟綿綿的草包上,稍有不慎就會陷下去,遭受滅頂之災。」(完)
Ⅷ 紅軍長征除了過草地還有什麼 (如:飛奪瀘定橋。。。。)
今天,我在網上看了《飛奪瀘定橋》這部影片,看完了這部氣勢恢宏、激動人心的影片之後,我被他們那種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1935年紅軍北上抗日向天險大渡河挺進,他們要度過大渡河,必須奪取瀘定橋。因此,紅軍不吃不睡,跟敵人的援兵搶時間,冒雨率先到達瀘定橋。瀘定橋離水面有幾十丈高,木板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冷冰冰的鐵索,對岸敵人的機關槍向紅軍瘋狂地掃射著。可是英勇的紅軍並沒有害怕,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密集的槍彈,勇敢地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前面的紅軍掉進了驚濤駭浪中,後面的又跟上去,經過驚心動魄的浴血奮戰,紅軍奪下了瀘定橋,主力部隊終於勝利地渡過了大渡河。
在這次異常激烈的戰斗中,許許多多的偉大的紅軍戰士們不怕掉下湍急的河流中,不怕對岸敵人手中的槍炮,一直堅定不屈,勇往直前地向前走,他們用自己的鮮血與寶貴的生命換來了這次戰斗的勝利!
現在,長征離我們遠去了,但那用數十萬紅軍生命和鮮**寫的英雄史詩里,每一個字都閃爍震撼靈魂的光輝,每一行詩里都有一股力量沉澱在我們的民族血液中。因此,我們在面對困難、挫折時應該勇往直前、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我們應該勤奮學習,刻苦努力,堅持不懈的完成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