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評價電影《無人區》的結局
在導演寧浩所有的電影作品中,最有人性深度的,便是這部《無人區》。
本片從一開始便不俗,由一個寓言開始,講述的是兩只猴子的故事,一隻猴子摘果子,另一隻猴子放哨,兩只猴子因為相互信任,所以都得到了果子吃,而這份信任,讓兩只猴慢慢地擴大到了猴群,之後變成了人類社會。
而這種正常和不正常,和故事的背景——沙漠戈壁分不開。《無人區》作為一部西部片,它用一種荒涼、毫無法制的環境,將人性一步步地摧殘轉變,最終,有些與之同歸於盡,有些人三觀徹變。
B. 電影無人區究竟為何被禁
無人區」里被指都是「壞蛋」
審片委員會掌握著每一部在內地影院上映的電影的「生殺大權」,《無人區》屢被「駁回」,趙葆華是審片委員會委員之一。在上周,他在網路上透露出《無人區》被斃原因。
趙葆華說,寧浩當下因自戀而迷失在自己的新作《無人區》里。在電影《無人區》里,寧浩將他的「瘋狂」系列作品的「瘋狂」藝術路線進行到極致。寧浩曾表示,他過往的那兩部「瘋狂」作品,過於關注人性猥瑣。然而在《無人區》里,豈止是關注人性猥瑣?「在寧浩營造的無人區里可以殺人越貨,可以敲詐勒索,可以逍遙法外,可以為所欲為!活動在《無人區》里的人物,絕大多數是負面人物。徐崢飾演的律師黃海,被當做英雄來塑造,其實也根本不是英雄。作為國家公民安全的維護者——警察,在《無人區》里愚蠢而又無能。寧浩們認為既是無人區,就是警力延伸不到的地方。瘋狂犯罪就有了藝術合理性。然而這是哪裡的無人區?是公海么?不是。為了好看,為了藝術極致,不惜違背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其實這還不是主要的失誤,最主要的失誤是丟失了藝術家的一份社會責任……因娛樂而損公,乃癥候所在也。警察和法律在電影里體現的很無能
C. 徐崢聯手余男共同主演,這部中國頂級犯罪片《無人區》,為什麼拍出後被禁4年
《無人區》經歷了四年艱苦的旅途,在2009年拍攝完成後立即被禁。禁令的理由很簡單:「整部電影里沒有好人」,這顯然違背了提倡正能量的社會氛圍。直到4年後,禁令才於《無人區》解除。在4年裡,它被提交審查了4次,被修改了3次。然而,發布的版本已經被切成碎片。裡面的黑暗主角要麼死了,要麼被洗成了白色。據說為了通過審查,寧浩還要求洪濤為結局編一個陽光版,這與他拍攝的初衷大相徑庭。
總之,《無人區》絕對是國內犯罪電影的頂級作品。作為一部禁片,它會讓你在看電影前感到好奇。作為一部商業電影,它讓你在看電影的時候感覺很舒服。作為一部犯罪電影,它會讓你在長時間欣賞的同時陷入沉思和極度恐懼。
D. 電影《無人區》到底好在哪裡,又詮釋了什麼意義
寧浩式黑色幽默
依稀還記的09年,那是自已最早開始寫影評的那一年,寧浩的《無人區》沒能上映,在電影圈是個不大不小的事情,當我都已然將這部電影從我的腦海中漸漸的淡忘,13年的年底這部電影居然奇跡的上了,咋一聽,還以為《無人區》又是部趕在年終圈錢的小片,但一看寧浩的名字,依稀想起了自已期待被禁的寧浩作品。
首先這部電影由於時隔太長,我們要理一下時間,今天的徐錚已然不是當年的徐錚,今天的黃渤也已然不是當年的黃渤,徐錚與黃渤在去年的《泰囧》可謂奠定了國內電影喜劇之王的地位,所以如果我們來看《無人區》可能很多的觀眾都會以為這兩位笑星是在延續去年的組合,但我想說,如果《無人區》在09年上了,那麼或許可能我們很多人都會說《泰囧》沿用了《無人區》的經典,看完《無人區》與我眼中就是這樣存在,他的幽默並不同於《人在囧途》系列的直白,而是含苞待放,讓人能感悟的笑點,最早接觸寧浩的作品也應該是09年,他的一部作品《瘋狂的石頭》,散發出的就是這種獨到的幽默,讓我時至今日,哪怕再次的重溫,也會讓我由心而發暗爽不已,他的電影有著些許昆丁的風格,但又非昆丁那種獨到的暴力美學,我認為更加接近與昆丁早期作品《低俗小說》講著小人物「壞人」的故事,以時代的共鳴性從而觸碰引發著觀眾內心的共鳴。這種寧浩式的黑色幽默,在他同年所導演的《無人區》和《瘋狂的石頭》尤為明顯,但隨後不知道是不是《無人區》當年被禁對他的打擊,如他後期11年的作品《黃金大劫案》卻口碑平平,實難讓人滿意。
《無人區》電影整體風格的暗格調,帶著一種獨到的滄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其實初看這部電影,過於濃厚彰顯的暗調其實就一部電影而言,帶入感可能並不會那麼好,過於的突兀。特別是黃渤開始出場一身帶點奇葩的服裝,甚至讓我感覺這部電影有些惡搞,但由徐錚一身正裝扮演的律師這個角色開始,電影在劇情上開始引人入勝,"好人「不一定會有」好報「,每個人身上都背負著罪惡,法制社會下的陰暗,同《盲井》一樣,當你真的看過這部電影,就會知道這部電影如果在09年國慶60周年上映,是多麼的不合時宜,但這部電影的背後,他的藝術價值和思潮卻又是如此的深刻,正義與罪惡,良知與救贖,寧浩式黑色幽默的背後,從徐錚這個極具張力的角色,一方面他是為金錢可以不折手段為他人辯護的律師,另一方面他又為了救電影中的舞女在絕境之中用自已的生命去力挽狂瀾,這個轉變的過程,其實就是這部電影最大的正能量,電影中沒有「英雄」,律師,舞女,警察,其實每一個人都只是在追尋人性的本真,在黑色幽默下讓人笑著品讀著人性的沉重,這不是哪一部電影都能做到的。
我沒有去過西部,旅行中也不曾有過電影中的奇遇,自然也無法評述《無人區》中的一幕幕是否真實,但作為一部中國大西部下的公路電影,寧浩所帶來的這種黑色幽默,我感覺——到位!(轉載須註明:原作者夢里詩書)
E. 如何評價電影《無人區》
徐崢主演的一部電影。一開始,就是很強的懸念,也通過徐崢扮演的律師昧著良心的為那個壞人辯護,並且最後被壞人耍,雖然他開走了壞人的車,但是從此他的囧途就開始了,在沙漠中,在無人區,各色人等都出現了,大家扮演著各自的角色,讓我們感受到人性的險惡,和真善美。我覺得《無人區》這部電影還是蠻刺激,吊著人心的,最後也讓我們感受頗多,人之初性本善。多行不義必自斃!
F. 無人區為什麼被禁了,不是拍的挺好么
審片委員會掌握著每一部在內地影院上映的電影的「生殺大權」,《無人區》屢被「駁回」,趙葆華是審片委員會委員之一,他在網路上透露出《無人區》被斃原因。
趙葆華說,寧浩當下因自戀而迷失在自己的新作《無人區》里。在電影《無人區》里,寧浩將他的「瘋狂」系列作品的「瘋狂」藝術路線進行到極致。寧浩曾表示,他過往的那兩部「瘋狂」作品,過於關注人性猥瑣。然而在《無人區》里,豈止是關注人性猥瑣?「在寧浩營造的無人區里可以殺人越貨,可以敲詐勒索,可以逍遙法外,可以為所欲為!活動在《無人區》里的人物,絕大多數是負面人物。徐崢飾演的律師黃海,被當做英雄來塑造,其實也根本不是英雄。作為國家公民安全的維護者——警察,在《無人區》里愚蠢而又無能。寧浩們認為既是無人區,就是警力延伸不到的地方。瘋狂犯罪就有了藝術合理性。然而這是哪裡的無人區?是公海么?不是。為了好看,為了藝術極致,不惜違背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其實這還不是主要的失誤,最主要的失誤是丟失了藝術家的一份社會責任……因娛樂而損公,乃癥候所在也。」趙葆華說。針對趙葆華所說的症結,《無人區》修改難度相當大。
G. 如何評價《無人區》這部電影
1.如果你是個電影工作者 到現在還拿寧浩模仿蓋里奇說事 還認為寧浩的巔峰是瘋狂系列 那你最好的出路就是盡快轉行 或者 改搞電視劇
2.寧浩是目前的大陸名導里 水準最接近姜文的一個 如果更損一點 中間大概差了一百多個馮小剛 或者三百多陳凱歌吧
H. 無人區為什麼禁播
援引其他知友回答,有一定道理
無人區被禁真相:
《無人區》為什麼遲遲不能上映?很多人把矛頭指向了廣電。指向了審查委員會。真的是那麼簡單嗎?要知道,這可是中影集團的電影!連《讓子彈飛》這樣黃賭毒俱全的電影都能上映,《無人區》真的會因為簡單的影片里都是壞蛋而被斃嗎?要知道這可是三爺出品的電影,三爺在電影界是什麼概念?2009年《建國大業》上映的場面相信大家至今記憶由新吧。那麼多明星無償參演難道都是因為給祖國獻禮嗎?有那麼多愛國人士嗎?大家參演這部電影是給三爺面子,給三爺面子就是給自己面子,自己以後做的影片,上映,排片,過審都容易。畢竟天子腳下,坐擁獨一無二人脈資源,不是一天兩天能建立的。
那有這樣強硬的後台和背景,為什麼電影還會被禁?
讓我們回顧一下這部電影,在整個拍攝和發行期間都發行了什麼?2009年2月《瘋狂的賽車》上映,票房一舉突破一億。寧浩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億元導演,和口碑最好的年輕導演。中影正是看準了這塊金字招牌,立馬繼續給寧浩投資,2009年3月份,《無人區》開機。這是怎樣的投資速度啊!只能表明兩點,一寧浩導演大有錢途,二《無人區》劇本確實過硬。靠這兩點才能讓寧浩那麼快找到新的投資。在這期間,還傳有韓國《怪物2》也由寧浩來指導。
由此可看,寧浩導演,前途無量。
但是世事難料,福禍難知。
《無人區》3月開機,6月10號關機。當月中旬,該團隊便放話,年底賀歲檔上映。能喊出賀歲檔上映,人家是有底氣的,這種底氣,不單單來自於影片質量和寧浩導演上一部電影取得的良好口碑和卓越票房,還因為人家背靠中影這棵大樹。檔期選擇,想什麼時候上就什麼時候上,什麼張藝謀,什麼陳可辛什麼卡梅隆一概不放眼裡。當然這里我絲毫沒有貶低的意思。從影評人的反映來看,寧浩有這個資本,有這個才氣。
之後就是長時間的毫無消息,11月,賀歲當前,忽然傳來《無人區》要補拍。電影補拍不是沒有先例,但是也極其罕見,而且是立馬就要上映的電影。後台還那麼硬。
我當時看到這則消息只是一廂情願的佩服寧浩導演,對影片精益求精。電影人就該有這樣的精神。
2010年初,完了,忽然就傳,《無人區》被廣電斃了。
肯定是斃了。而且從新聞看10年初和四月被斃了兩回。再回想之前的補拍。那麼《無人區》被斃順理成章的就應該事補拍前還被斃過,因為不合格需要修改才會補拍嗎?這一切都合理了。一部電影,三次送審!!
那麼《無人區》沒有過審應該發生在2009年6月到2009年10月分之間,這一段時間是關鍵。《無人區》沒有過審的理由很有意思:「全片都是壞蛋,沒有好人」。但是廣電又沒有一棒子打死這部電影,只說其經過簡單的修改,還是能夠上映的。看來電影本身問題並不大,而且廣電說這樣的話,肯定也是沖著中影的面子。不能太讓其賠本。這又讓我想起另一部香港電影,英皇投資,成龍大哥轉型之作的《新宿事件》。這部電影當時也沒過審,被要求改,估計也改了多次。但是歷經波折,英皇乾脆放棄了大陸市場,並拍著胸脯美其名曰為了保持電影該有的本質。其實看過這部電影的影迷都知道,片中根本沒什麼。唯一的暴力鏡頭很好處理。但是為何上不了,除了題材敏感,最主要的是你後台不夠硬。在中國後台硬,酒後撞死倆人都沒事。別說你一部電影。
既然問題不大,後台又夠硬。為什麼電影從2010年初就傳修改,但是到2011年四月了還是不見蹤影。那麼這部電影的問題,肯定就不是簡單的修改問題。肯定還有別的原因,否者銳意發展中國電影事業的廣電不會對著中國電影新旗手的寧浩按住不放。
問題出在哪呢?
我們把時間倒回去,在梳理一下。2009年6月底到2009年10月短短的三四個月間發生了什麼。
唯一能讓我們把與這部電影聯系起來的新聞還真有震驚的政治事件。
2009年7月的烏魯木齊事件。至於這起事件的什麼國際影響,什麼政治影響。我們不討論,我們只討論電影。它對《無人區》有影響嗎?
答:肯定有影響,而且有大影響,估計就是其直接被禁的原因。而且這種原因根本不是電影本身的修改所能決定的,唯一能讓其解禁的原因 只有時間,時間對事件影響的淡化,才是《無人區》最終解禁的唯一可能。
所以《無人區》年內鐵定不能上映。這種影響甚至一直影響到2010年。寧浩最後不也是絕望的放棄修改電影了嗎?因為他自己也明白,電影的被禁,根本不是電影本身的原因,只能怨其生不逢時。趕上了!!
為什麼新疆事件對《無人區》有那麼大的影響?
在這分析兩點,整部《無人區》電影都是在新疆拍的,而且在新疆多個旅遊風景區取景。自然會被人冠以電影反應了新疆風土人情的名頭。那麼這部電影里如果沒有一個好人,是不是說新疆盛產壞蛋,那裡民情彪悍,不服教化。全是壞蛋。當然,明白人都知道這只是電影,是虛構。但我們不能不排除別有用心的人會拿這部電影做文章,牽強附會,煽動人心。而最會耍這一套的我 宣傳部門首先就會往這上面去想了。因為他們搞慣這個了,輕車熟路耳熟能詳。就算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是這種事未雨綢繆就能保住烏紗帽。
第二點在影片中扮演頭號大壞蛋的反派演員多布傑少數民族演員的身份也是在非常時期很敏感的一件事情。「你演壞蛋也就演了,到頭來還找了一少數民族演員來演。你這部電影想表達什麼。讓少數民族同胞看了怎麼想?……」我都能想像的出那些所謂的領導拍著桌子是怎麼來批評這部電影的……
肯定,寧浩這部電影里還加入自己的創意,說不定就揭了哪個領導的傷疤。
但是這部電影是中影投資幾千萬拍的,中影的錢是不能打水漂的。上面的領導收了供奉也是不能不為小弟著想的。
於是乎應該是相出了這么一招:電影回去在稍微的改一改,當然大的也不用太動。(不過都補拍了,我看需要改的也不小)。但是上映嗎,先緩一緩,等到這次新疆事件的關注度降一降,風頭過去。風頭一過大家淡忘了,再上也不耽誤掙錢。
就事件的發展看,很有可能是這樣。
這估計也是被很多人忽略的一點。
一點淺顯的看法,不一定成熟,望影迷朋友們指正。
一晃,從展望《無人區》,已經快三年了。
這樣的磨難不知道打爬下多少年輕有為的導演,希望寧浩以後的路能順暢一些。
I. 電影無人區沒看懂
影片從一開始便毫不避諱地向偉大作品致敬:配樂中的小號直往莫里康尼的調調上吹非把你往萊翁內的經典上拉,片頭的畫外音,刻意營造的粗顆粒質感,加上一路作死的節奏,無不引人聯想到《老無所依》和《U形轉彎》了——連主角的英文名還埋了個彩蛋:肖恩•潘。寧浩自石頭走紅起,「抄襲」的鼓噪就不絕於耳。且不說天下類型電影一大抄,寧浩抄成這么多年後,國內也沒見幾個能「抄」越他的。單就這部的文本來看,致敬和借鑒只是元素層面的,從風格的整一與構架的語境內嚴謹而言,他已算自成一家。再加上他對鏡頭敘事的感覺,道理通不通再說,先讓你看得通透。
但《無人區》的體系問題仍然存在。比如說畫外音這種技法,現在的電影十次用有八次流於表面,反成敘事障礙,顯得你導演不會用畫面講故事。《老無所依》得益於台詞自身的乾脆冷硬和湯米•李•瓊斯的演繹,使之較為得體地烘托起開頭的氛圍。而本作的畫外音,雖然台詞不失機巧,但放在本作的故事背景就輕飄了,在全片冷硬生活化的言語氛圍這些畫外音顯得過於文藝腔,徐崢的音色再沉下來,還是幼齒。不僅片頭,片中所有徐崢的畫外音看似點明題旨,其實都有些冗餘。你想表達什麼,何必自己說出來,用那部蘇聯電影的片名來說——讓觀眾《自己去看》。
全片風格大部分比較統一,除了結尾(這個後面說),最有斷裂感的地方,就是徐崢策馬揚GPS那段。誠然,拍西部片不來個這那還叫西部片?但那一段無論是在影片的情緒節點還是徐崢的角色情緒上,上寫意戲都是不合適的。盡管單看確實賞心悅目,但貫通的情節還是被隔斷了一下。或許真正享受這種駕馭快感的是寧浩自己吧,在監視器後享受約翰•福特、山姆•派金帕、賽爾喬•萊翁內曾有的快慰。趙葆華的自戀說,用在此處倒是有點合適。
寧浩的戲,劇本都很講究:大框架上已經說了,語境內嚴謹,扯淡但不雷人(扯淡和雷人的區別請對比《黃金大劫案》和《廚子、戲子、痞子》);對白更是他的精華,無水詞,不是推進便是包袱。這一部也是如此,因為不走喜劇路子,台詞風格由幽默向黑色幽默偏轉,更因大量西北背景的角色而強化了台詞的凌厲感,比如多布傑演的老大,話不多,但步步逼人。
不過,《無人區》暴露了寧浩電影劇本的痛腳:因為之前兩部都是鬧劇,所以寫單面而極致的角色,他很擅長;但轉到這部戲中,表現復雜個性角色,特別是徐崢演的潘肖還是個發展型角色,他就力不從心了。開篇的賤精、不作死就不會死,人物偏喜劇中的反派。沒有問題,美國電影中也常見這類對自己充滿自信賣弄精英刻薄幽默感的律師,初期逗逗樂可以強化反差。可徐崢的表演風格也好,潘肖的角色塑造也好,在影片進入後半段時,仍然按捺不住撲面而來的喜感(不是黑色的),這就有問題了。如果一黑到底,那麼徐崢的角色早該在崩潰中變得為了求生而瘋狂。不過,寧浩選擇了人性善(或者說是替他選擇了?這個後面講。),那麼這就有個關鍵問題:潘肖從一個自私自利的黑心律師,變成可以為他人獻出生命的英雄,這個轉變是怎麼形成的?潘肖和老大的對話中,潘肖一直強調自己和對方不一樣,對方是動物,自己是人。然而從片中來看,他之前的行為動機基本都是為了自己,某種意義上潘肖和老大的區別只在於殘忍程度以及潘肖對雙方社會階層與品位的認可而已,絕不是道德層面的兩分。如果說他在老大面前替妓女說話,還有前面車中對話和黃渤手下逃生的同病相憐,那他捨生取義就拔高得過分了,上一秒還是傑弗里陛下,下一秒就成了小惡魔,這可能嗎?
J. 無人區為什麼被禁大揭秘:不是一部人能看的電影
殘酷燎制專供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