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部前蘇聯二戰的老電影
布列斯特要塞
② 有沒有蘇聯進攻德國的二戰電影其它的都看個差不多了。蘇聯和美國反攻德國的電影很少見!
在華播放的影片中大多數是以蘇軍扭轉乾坤最後戰勝納粹德國,美國有一部分的二戰電影客觀反映了蘇軍當時的狀況,英國拍攝的二戰電影其中有讓人朦朧模糊意境,戰爭結束,但這些軍人還在戰斗著。蘇聯和美國最後在德勝利會師(分割開始)。
③ 有什麼講蘇聯衛國戰爭的電影
兵臨城下,非常優秀的蘇聯衛國戰爭電影,可惜是美國人拍的。。
上映時間:2001-07-21語言:英語/德語/俄語
又名:決戰中的較量/大敵當前/敵對邊緣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瓦西里(裘德•洛JudeLaw飾)是一個威震部隊的神槍手。他的好槍法百發百中,令敵人聞風喪膽。
為了激勵士氣,樹立榜樣,瓦西里的戰友——蘇軍文宣部軍官丹尼洛夫(約瑟夫•費因斯JosephFiennes飾)在報紙上大量刊登瓦西里的英雄事跡,令瓦西里的形象更為高大。然而,坦妮婭(雷切爾•薇姿RachelWeisz飾)的出現,讓瓦西里和丹尼洛夫都同時迷戀上了這個颯爽女兵。但塔妮婭喜歡的是瓦西里,這讓丹尼洛夫大為妒忌。
另一方面,德軍派出了他們的狙擊手康尼(艾德•哈里斯EdHarris飾),讓同是神槍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瓦西里和康尼開始了鬥智斗勇的決斗。
④ 有沒有蘇聯進攻柏林的二戰電影
蘇聯的:攻克柏林(就是樓上說的《解放》的一部分)
德國的:帝國的陷落
印象中就這兩部
前蘇聯拍攝的二戰影片應該有1000多部
推薦5部:
1、《一個機會》: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1942年,為竊取一份重要情報,蘇軍一小分隊被空投到敵占區,在公路上截得一輛德軍車輛,於是便冒充德軍軍官打入敵軍情報中心,掀起了一場空前激烈的鬥智斗勇的攻心戰·······
2、《偉大的轉折》:《偉大的轉折》是由李培健編劇,胡培奮導演,於祥國作曲,洪濤、齊克建、鄧小鷗、趙嶺、任傑等演播的廣播劇,共3集。影片講述了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晚年在一連串的政治挫折和軍事失敗後,面對國民黨內部的腐敗與分裂,痛定思痛,尋求新的政治力量的思想轉變過程。
3、《莫斯科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俄語:Битва под Москвой,德語:Schlacht um Moskau)又稱莫斯科戰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中的一系列重要戰略性戰事的總稱。[1]
戰事開始於1941年10月一直持續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衛戰包括蘇軍粉碎向莫斯科進攻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各突擊集團而實施的一系列防禦戰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進攻戰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
此次戰役最終以蘇聯紅軍的勝利而告終。蘇軍取得了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戰無不勝」的神話的破滅。
4、《春天的十七個瞬間》:由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攝制的12集電視劇。
該片被人們譽為「非凡的影片,它甚至使那些慣於吹毛求疵地把影片同歷史進行對照的人,也不由得傾倒於影片的魅力。」編導出色地把紀實手法與藝術虛構融合在一起。
影片的故事情節以施季里茨調查法西斯上層人物與西方秘密談判媾和為核心,卻又以他與德國黨衛軍的周旋以及黨衛軍內部的斗爭為線索,剝絲抽繭、層層推進,全片不見「歷史瞬間」的快速閃過,而是以慢節奏細膩展現主人公的斗爭歷程,使紀實性、戲劇性、歷史性得以完美統一。
影片圍繞1945年3月在瑞士伯爾尼和洛桑進行的談判即英美盟國背著蘇聯與法西斯單獨媾和的「日出行動」進行。
5、《圍困》:《圍困》是米哈伊爾·葉爾紹夫執導,Yuri Solomin、Yevgeni Lebedev等參演的劇情片。該片講述了偉大衛國戰爭期間列寧格勒遭受德寇圍困的九百天,列寧格勒軍民克服種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困難--飢餓,轟炸,疾病,寒冷——保衛了這座「英雄城」並最終打破了德寇的圍困的故事。
拓展資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⑥ 有沒有關於2戰中最後攻打柏林的電影
中文名:《攻克柏林》(2部)
英文名:The Battle of Berlin
出品國:蘇聯
導演:莫·齊阿烏列里
主演:波·巴甫連柯、莫·齊阿烏列里
上映年份:1949/1950年
· 免費用QQ打電話超清晰
· 銀行卡 安全快捷換Q幣
· 溝通無極限手機Q時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變心情
· 管中窺豹 明察秋毫
· QQ秀 秀出個性真自我
攻克柏林》與後來攝制的《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被統稱為《解放三部曲》。影片以國家名義調用了雄厚資金與大量軍隊,故此片場景異常壯觀真實。描寫的是前蘇聯衛國戰爭後期,紅軍紅過頑強的激戰,擊潰了法西斯駐柏林守軍,一舉攻下希特勒老巢柏林,取得了反法西斯衛國戰爭的最後勝利的故事。導演莫·齊阿烏列里原先是喬治亞的雕刻家,他一方面繼承了俄國前輩創作嚴謹的體驗派電影理論,同時又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人性美好的一面。影片風格既帶有歌頌英雄與戰爭勛跡的吟唱詩人那種奔放的熱情,也呈現了中古民間藝匠那種與原始時代畫家相類似的驚人簡潔手法。雖然多年以後,這部影片被視為斯大林故世前持續好多年過度個人崇拜的一個鮮明例子,但影片本身仍不失為一部偉大的史詩巨片。
⑦ 看過《攻克柏林》的電影,在戰爭快結束時,希特勒多次提到「溫克」將軍,哪裡去了
沃爾特·溫克將軍(1900年9月18日----1982年5月1日),出生於魏瑪,他在柏林保圍戰中擔任了重要的角色。在1945年4月被召回前,溫克將軍曾在陸軍參謀部擔任古德里安將軍的參謀長。在古德里安將軍被希特勒趕走後,溫克被命為第12集團軍的總指揮。他把這個破爛不堪,有名無實的第12集團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令盟軍震驚的防衛戰。
沃爾特·溫克將軍(1900年9月18日----1982年5月1日)是在柏林保衛戰中擔任了重要的角色。溫克出生於魏瑪,在1945年4月被召回前,他曾在陸軍參謀部擔任古德里安將軍的參謀長。他雖然是納粹國防軍中最年輕的一位將軍,但他的指揮能力卻可能足以比下10名德國將軍。盡管在D-DAY之前,溫克只不過是一名很普通的將軍,後來開始受到重用。他為人直率,在接到不適當的作戰計劃時卻會作出一系列的反駁。在古德里安將軍被希特勒趕走後,溫克被命為第12集團軍的總指揮。他把這個破爛不堪,有名無實的第12集團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令盟軍震驚的防衛戰。坦克,他算不上擁有;戰機,他算不上擁有。而言, 他擁有的,卻是一班烏合之眾。他卻能將其軍團發揮出最大的力量,把盟軍牽住至不可能的地步。
柏林保衛戰
溫克將軍在柏林保衛戰中擔任重要的角色。比起那些臨時被任命的掛名將軍,溫克可以說是唯一一個有能力指揮作戰的人。他率領第十二軍在西線抵抗。但可惜第十二軍是臨時組織出來的,由原本10個師18。5萬人所組成,但實際上卻只得5個半師,約5。6萬人,自行火炮58門,運兵車41輛。這樣"龐大"的兵力要連同其他"更龐大"的德軍兵力,守在柏林西部75公里處外,從維膝貝爾格易北河到萊比鍚200公里長防線上。
在柏林保衛戰是,希特勒曾命令所有軍隊不得後撤。溫克奮勇作戰,在西線牽制住比第十二集團軍要多10倍的兵力。但盟軍的攻擊卻幾乎對第十二集團軍無效,溫克司令部為安全起見而後移一公里。就是這樣,溫克比指帶兵撤退。溫克十分無奈。在他當上第十二集團軍後不斷受到上司的指責。尤其是希特勒曾作出了"解救莫德爾集團軍"的方桉,要求當時只得8萬人的第十二集團軍沖出由盟軍將領威廉·辛普森將軍的第九集團軍戰線,更要求溫克一定要突入320公里,直到魯爾區,解救莫德爾B集團軍30萬人。
溫克已經為自己的防線費盡心思,現在卻又要去救解這個不可能的目標。當時溫克三面受敵,連少少的突出機會也沒有。溫克為了能繼續擁有足夠的戰斗能力,而無奈下未嘗試一次突擊。當時司令部中的希特勒已經火得可以把雞翼燒熟,但溫克的決定明顯是正確的。無可奈何,溫克這次移開司令部又被亂指是退兵,更要求溫克回司令部"接受審查及行刑",原因是不尊重希特勒命令。
溫克回司令部,作出了又一系列的激烈反駁,指出自己軍隊中士兵的英勇作戰,從沒有放棄一吋土地,更一度以少兵力來反攻推進5公里陣地。溫克為第十二軍如此賣命,卻從來被司令部冤枉。當時希特勒沒有直接接見溫克,溫克解釋給其他將軍們,再轉告給希特勒。希特勒自突出部之戰後已經沒有再贊揚任何將軍,反而不斷把將軍們趕走(包括古德里安)。希特勒聽見溫克的英勇作戰,心情興奮,任命溫克為柏林防衛總司令。溫克聽見後說了一句:"那我寧可不解釋,而選擇槍斃。" 原因是因為,即使他成為了總司令,但實際能控制的兵力也不過是第十二軍罷了。
至少他成為總司令後,第十二軍獲得了一些坦克的支援,目標也從西線調回東線(希特勒的命令)。在4月22日,德國電報局運行了整整100年首次要關門,接收到的最後一份電報是來自東京:「祝你們所有人好運!」溫克可能收到最後一份來自最後一個軸心國成員的電報,而打算用盡最後一兵最後一卒來發動最後一次反攻。4月24日,反攻計劃完成。第十二集團軍的第41和第48裝甲軍開始對蘇軍的列柳申科第4坦克集團軍左翼發動反攻。同時,德軍第20步兵軍配合反攻,企圖突出35公里,攻佔波茨坦南部。可惜蘇軍牌面是第4坦克集團軍,但其卻配合多個步兵軍步兵師,坦克師的支援。而德軍的第41和第48裝甲軍事實上的坦克數量根本不足一個營,卻要對住完整的蘇軍坦克軍,加上人數的差卻達到1比7,即使溫克才能再怎樣,勝利的機會有多少大家應該知道。因此,當晚蘇軍才勉強擋下德軍的反攻。溫克的軍隊形成了小型突出部,這下子蘇軍又可以其"量"而非"質"的一貫作風,抽調第51坦克團發動反突出部的攻擊。第二天,溫克成得到了第243火炮突擊團的支援,以及兩個師的兵力進行反攻,還有空軍第1對地攻擊軍的支援(雖然此空軍實際飛機數量得兩個連)。蘇軍再次以"量"戰勝,得到了大量的後方支援,守住了陣地。
溫克以經使盡了最後一丁點的力氣去進行反攻,卻又再此被司令部指溫克本人未有盡全力去回防柏林。天啊,大家試想想,眼前有的是要溫克命的敵人,背後有的是要溫克回來的希特勒。回去保護希特勒就要接受失敗的現實,不回去的就被當叛國。多麼可憐的將軍! 忠誠受到懷疑的溫克,已經三餐不管也得要擋住蘇軍。
最後的「勝利」
直到4月30日為至,溫克的前線一直都幾乎沒有後退,而只是兩翼收回形成了被包圍的形狀。第十二軍全體都知道被蘇聯人俘虜的後果是絕對可怕的。因此士兵都希望"可以的話向西方投降"。剛好,溫克接到德軍第九集團軍的電話,計劃以巴斯指揮的第九集團軍向柏林西南部突圍,與溫克的第十二集團軍回合,再殺開一條血路向易北河方豪去。
5月1日,第九集團軍激戰至剩下一輛坦克(順帶一提是"虎"式坦克)。第九集團軍終於與第十二集團軍會合了,原有的20萬人,如今剩下3.8萬。巴斯和溫克見面後什麼話也沒說,淚也流不出來了。5月7日,第九,十二集團軍殺至易北河,向盟軍投降。溫克的英勇精神,使部下能免死於紅軍的血刃下。溫克取得"勝利"了!
投降後的無奈
第九,十二集團軍向盟國投降後,在盟軍口中得知了一個關於德軍主力-中央集團軍的下落。溫克聽到後的反應是無奈。德軍的主力-中央集團軍境然並不是在德國境內作戰,而是在費迪南德.舍爾納元帥指揮下,60萬之眾的德國中史集團軍強而有力地守著布拉格,波希米亞等地。溫克雖然明白德國中央集團軍面對的是300萬的紅軍,美軍和波蘭軍隊,但始終覺得相比起溫克自己的情況,未免會有少少心有不甘的感覺。
戰後他擔任了迪爾軍火公司董事,1982年因車禍去世。
參考資料:
⑧ 求片名:內容大致是描寫二戰時期蘇軍進攻柏林時 ,一個蘇聯上尉與一個德國女孩愛情故事
《岸》由蘇聯和當時的西德合拍。改編自蘇聯作家尤 邦達列夫的同名小說。
⑨ 關於蘇聯攻打德國柏林的電影
攻克柏林、解放、帝國的毀滅這幾部電影中都有蘇聯攻打柏林的內容
電影 攻克柏林 最後 斯大林下飛機的時候 的音樂叫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