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侏羅紀公園》系列值得一看嗎
當然值得一看。作為好萊塢商業大片的代表,影片具有極高的娛樂性,同時對於科學的反思也值得我們去警惕。
其實人們一談起《侏羅紀公園》系列,就會想到恐龍,所謂的「侏羅紀」,便是恐龍在地球上生存最為昌盛的地質年代。所以,由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這個系列電影,其實捧紅了一個遠古生物——恐龍,它讓我們看到了這種未知生物的恐怖和神奇,更加令人驚訝的是,這種神奇的效果並非是根據現實再現的,而是斯皮爾伯格及其團隊憑空虛造了一場驚險的視覺盛宴。
這種摻雜科學反思的商業大片自然成為了影史經典,以至於在數年後的現在,環球影業再次開發《侏羅紀公園》的續集系列——《侏羅紀世界》,試圖開辟更加瘋狂的未來世界。
B. 如何評價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電影《侏羅紀公園》
一眨眼距離第一次看《侏羅紀公園》已經有20年了,不知道多少當初因為這部電影喜歡上恐龍的孩子如今真的成了古生物學家? 在新作《侏羅紀世界》即將血洗票房榜的時候,就在這里寫篇東西,回顧我們和終將滅絕的恐龍一起走過的匆匆那年 。
新片大判官第3期 侏羅紀:那些年追我們的恐龍
視頻
侏羅紀公園的第一部誕生於上世紀90年代初,那時堪稱是好萊塢的黃金時代, 特效大片層出不窮,《終結者》《蝙蝠俠》《阿甘正傳》《生死時速》《真實的謊言》,當然還有《侏羅紀公園》。電影魔術似乎完全達到了以假亂真的效果,讓全 球觀眾為之如痴如醉。華麗特效背後的是投入成本的火箭般上升,從1895年電影誕生到1992年《終結者2》成為第一部成本過億影片,花了將近一百年的時 間;可到第一部成本過兩億的泰坦尼克在1997年亮相,只用了五年的時間。
為啥好萊塢一下子變得如此財大氣粗?本判官結合歷史背景分析認為,在90年代之前,好萊塢電影只有一個大市場,就是美國本土。海外票房就是茶 余飯後的甜點,甚至是食之無味的雞肋。但隨著80年代末、 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許多原本對美國電影實行禁令的國家,包括我們的偉大祖國,紛紛敞開大門,從此好萊塢電影才有了真正的世界市場。侏羅紀公園 不僅在美國捲走4億票房,更重要的是它在全球范圍內龍行天下,取得了6億美元的佳績,也是歷史上第一部海外票房大於美國票房的好萊塢影片。看到如此人傻錢 多的海外觀眾,機智的好萊塢片商們發現大投入大產出的特效大片是發大財的大搖錢樹,因為特效總能滿足人們對感官刺激的慾望。當觀眾看到恐龍時發出的 「wow」的贊嘆聲,是超越文化,超越種族的,比起傳統靠情節或人物取勝的影片,這無疑是更能攻佔全球市場的文化商品。從此,電影從藝術時代慢慢向科技時 代轉變,好萊塢片商只要投入無數金錢打造電影科技,創造出各種以假亂真的特效,就可以全球范圍大行其道, 讓全球其他電影人領略「人民幣玩家」 哦,不,美元玩家走科技流的厲害!
作為第一部大規模使用CGI效果的影片,侏羅紀公園可謂是出道即巔峰。 之前無論是在《哥斯拉》《異形》,還是《人猿星球》里,電影呈現給我們的都僅僅是一隻,最多是一個種類的怪獸,而《侏羅紀公園》呈現給我們的是一整個恐龍 世界 。二十年後,我們依然無法忘記初見蜿龍的震撼,治療三角龍時的憐憫,發現雙脊龍時的緊張,霸王龍的怒吼,以及神出鬼沒的迅猛龍。據統計,這部超過兩個小時 的電影里其實真正的特效場面不過十分鍾,但特效團隊充分發揮「給點陽光就燦爛「的精神 給我十分鍾,還你一世界。就像斯皮爾伯格自己說的「開始大夥兒都不知道該咋拍,但是三兩個鏡頭之後,大家感覺好像是已經拍了10年類似的電影」
奇妙的是,盡管侏羅紀公園從視覺效果來看是一次電影科技的偉大勝利,但是原著小說作者的本意卻在於告誡世人不要過分沉迷於用科技的力量 。在電影中總是喋喋不休拚命唱衰侏羅紀公園的馬爾科姆博士就是以小說作者邁克爾克萊頓為原型打造的。而與他相對的是,則是這位一身白發白衣白鞋酷似肯德基 老爺爺的侏羅紀公園主人。他的扮演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大導演理查德•阿滕伯勒,曾於1982年憑借《甘地傳》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獎,當年他擊敗 的正是史蒂芬斯皮爾伯格,陰差陽錯機緣巧合,在《侏羅紀公園》里他居然成了為斯皮爾伯格打工的演員。這告訴我們:再威風的大哥,也有作馬仔的時候。
而影片故事裡這位想法瘋狂的肯德基老爺爺最終也是對自己的所做所為充滿悔恨。對了,最近的科學研究猜測,雞或許是自恐龍進化而來,難道我們平時所吃的炸雞,真相是。。。。
影片的結尾更是神來之筆,最終的主角們乘坐著直升機,平靜的望著窗外翱翔的水鳥朝夕陽飛去,導演如此安排的用意何在?線索一:影片中反復強調 的「恐龍並沒有滅絕,只是進化成現在的鳥類「。線索二:主人公們九死一生的冒險遭遇。線索三:影片海報上的宣傳語:生命從能尋找出路。原來整部電影是對生 命的一曲贊歌啊,這情懷值簡直爆表啊!如此情懷與場面兼備的傑作當然是叫好又叫座,於93年肆虐全球票房,豪取近十億美金。
根據好萊塢成功大片必出續集的傳統,1997年續集《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自然閃亮登場 ,可與第一部張弛有度,內涵深刻的故事情節不同,第二部完全成了一部「腦殘主角花樣作死大全「。原本裝備精良的人類僱傭軍完爆恐龍,把這些史前生物們整治 得服服帖帖,結果主角們突然聖母心發作,胳膊肘控制不了的往外拐,放走恐龍摧毀人類軍隊的裝備和基地,又故作聰明的給幼年霸王龍治療,結果引來不明真相的 成年霸王龍圍觀,最後升級成一場大慘劇,主角是有主角光環總能化險為夷,可你們考慮過做炮灰的配角的感受嗎?估計無辜配角們心裡千萬只羊駝飛奔而過,想 說:「你們是恐龍請來的逗逼嗎?」最終票房在創下首映紀錄後,就以比翼手龍俯沖還快的速度直線下降。恐怕主創早已預感到本片命運,比如編劇本人就不忍直 視,只求一死,在片中扮演了一個瞎跑狂奔的群眾,結果被霸王龍一口KO。
第二部的票房大跳水讓斯皮爾伯格和製片方都心灰意冷,到了2001年第三部時,不僅導演換人,預算也只有不一億美元,完全沒有了大片的氣勢, 放棄了價值的探討。但好在導演也沒啥太大的野心,所以這次就按照B級片的路數來,劇情簡單粗暴,一對大人小孩「帶你裝逼帶你飛」的在恐龍島附近愉快玩耍, 然後裝逼不成反落入小島,於是第一部的主角帶領一大波人來救小孩。整部電影充滿了B級怪獸電影所應該有的恐怖緊張和刺激, 只是人類角色的豬隊友屬性實在難改,尤其是這位女主角,總是沒事兒到處亂吼,生怕恐龍找不到自己餓著了。還好,影片里有場霸王龍大戰棘龍的恐龍對打戲,絕 對值回票價。只是影片的整體格調,已經不可逆轉的從一線大製作,下滑到B級怪獸片了。曾經書寫票房神話的侏羅紀公園由此被好萊塢打入冷宮,直到十四年後改 名為《侏羅紀世界》重裝上陣。
雖然距離影片上映還有幾天的時間,但是不斷放出的各種預告片已經把故事劇透得差不多了,似乎電影的整個模式都是在復制第一部。如今好萊塢電影完全不敢在劇情結構上有一絲的創新, 實在令人聯想起了春晚。
但既然要重啟,新面孔也是必不可少的!恐龍陣營里的大Boss是人類利用霸王龍,蛇,鯰魚能基因混合製造的,在預告片里總是千呼萬喚不肯露個正臉,讓人充滿遐想。
人類方面,克里斯•普拉特演了銀河護衛隊里的「星爵」之後星路走的越發坦盪,要知道原本侏羅紀世界的預定男主是傳奇男星哈里森•福特啊,普拉 特是靠什麼頂替前輩上位的?反正肯定不是靠著頭腦,估計就是這身肌肉了。前兩部的男主角都是宅男科學家們,這次居然換成了野性十足的馴獸師,而且還在預告 片里成功馴服迅猛龍,在預告片里他在一群迅猛龍小弟的簇擁下騎車飛速前進,有沒有大號帶小號的既視感?敢情是《侏羅紀世界之馴龍高手》。
等一下,難道這預示著在這部新作里系列的大反派迅猛龍會像去年的哥斯拉一樣棄暗投明,成為人類的守護天使?還是披著羊皮的龍,等人類放鬆警惕後大開殺戒,上個頭條? 據說影片的片名原定為《侏羅紀公園:滅絕》,現在的懸念就是滅絕的就是人類還是恐龍了。
另外一個小細節,女主角布萊斯霍華德是好萊塢有名的災星,拍一部毀一部,從蜘蛛俠三到終結者四到希亞馬蘭的水中女人,無奈因為父親是大導演還能夠繼續演戲,這次遇到大恐龍,是否還能夠繼續發揮自己的魔力?
C. 如何評價侏羅紀公園1在電影史上本片有什麼地位
《侏羅紀公園1》是一部科幻冒險電影,改編自邁克爾·克萊頓於1990年發表的同名小說,是一部偉大的怪獸電影,在美國上映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在電影史上獲得了1994,第66屆的奧斯卡獎-最佳音響 ;奧斯卡獎-最佳音效剪輯;奧斯卡獎-最佳視覺效果。
影片主要講述了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學家利用凝結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體內的恐龍血液提取出恐龍的遺傳基因,將已絕跡6500萬年的史前龐然大物復生,使整個努布拉島成為恐龍的樂園,即「侏羅紀公園」。但在哈蒙德帶孫子孫女首次游覽時,恐龍發威了。
為得到小說的改編拍攝權,華納兄弟公司、蒂姆·波頓、索尼影業、理查德·唐納、20世紀福克斯和喬·丹特競相出手,1990年5月,環球影業成為最終贏家,此外,為了讓克萊頓親自改編劇本,環球影業又額外支付了50萬美元。
D. 《異形》中的異形換成《侏羅紀公園》的迅猛龍你還會覺得恐怖嗎
恐怖不恐怖的另說。換成迅猛龍就不可能有後邊的故事了,一方面迅猛龍的戰鬥力可能就沒有異形強大,另外迅猛龍的智力根本不可能有電影里那麼高,更不可能趕上異形 你不可能讓幾千萬年前龐大的原始動物有異形那樣的智慧 而且即便肉食性恐龍和人類同時出現在同一空間,也沒有必要捕殺全部人類,只填飽肚子就可以,或者殺死一個離自己最近的 就像獅子老虎一樣,不可能窮追不舍的獵殺人類 畢竟恐龍獅虎都是低等動物,而異形是高智慧生物 二者的目的也不一樣,恐龍獅虎是因為感到威脅以及飢餓,所以才會攻擊捕食人類 而異形是以殺戮和基因延續為目的,沒有隨機性和非理性,會把自身以外的所有生命殺死,他有這個動機。而迅猛龍沒有這個動機,你讓它干異形的事就會顯得很不合理
很幸運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是斯皮爾伯格而不是卡梅隆拍攝,胳膊導演很好的體現了真實的恐龍,安排人類和不同的恐龍過招,而不是一隻或一組恐龍從頭到尾追殺人類
後來的侏羅紀世界就有點異形的味道了,不過好在電影交代了追殺人類和其他恐龍的是經過人類基因改造的恐龍,並不是原始的恐龍了,所以其目的性更純,也更加智慧更加理性
E. 侏羅紀公園3恐怖嗎
老外眼中的恐怖片還叫「恐怖」?西方人的恐怖片在咱們東方人的眼中,這是個啥呀,這和恐怖二字一點都搭不上邊吧?
我為什麼這么說?好吧,我簡單解釋下:
1,西方人的恐怖片,它刺激的是觀眾的視覺感觀。他們西方人認為這就是「恐怖」。
2,東方人的恐怖片,它直接刺激觀眾的大腦神經,讓人看過之後還會有無限的想像空間。
3,相比這兩者不同文化的「恐怖片」,樓主你認為哪個來得更加恐怖?別想了,肯定是咱們東方的恐怖片啊。西方的恐怖片只是重點突出血腥感,在咱們東方人眼中這就是「惡心」,這是恐怖嗎?
什麼是「恐怖」啊?什麼才叫「真正的恐怖」啊?
相比單純的一時的「視覺刺激」,讓你看過之後還有無限復雜的長久的想像空間的「精神刺激」是否才是「恐怖」呢?這是否才叫「真正的恐怖」呢?
樓主,沒事的,你放心的看吧,老外的東西不叫「恐怖」,那叫「惡心」。
F. 侏羅紀公園是恐怖片嗎!會不會有血腥場面!請各位專家解答一下我才可以放心的看呀!!!!!!!!!
不恐怖吧,場面很大,典型的大製作。斯皮爾伯格的片,不過估計現在看特效有點落後吧!!
G. 侏羅紀公園第一部電影講述的是什麼
阿蘭·葛蘭特與艾麗·塞特勒都是研究上古動植物的科學家,他們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挖掘恐龍骨骼化石上。直到一天,億萬富翁、努布拉島的主人哈蒙德博士前來請
他們「出山」。原來哈蒙德手下的大批科學家利用凝結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體內的恐龍血液提取出恐龍的遺傳基因,加以修補和培育繁殖,竟然將已絕跡6500萬
年的史前龐然大物復生,使整個努布拉島成為恐龍的樂園,即「侏羅紀公園」。哈蒙德博士雄心勃勃地准備將該島建成為一座大型游覽公園,並且為了更多地吸引游
客以及更好地促進科學研究,哈蒙德甚至大量繁殖了兇猛的食肉恐龍,看到霸王龍與迅猛龍等食肉恐龍源源不絕地從人工繁殖流水線上生產出來,格蘭特與一道同行
的伊安·馬康姆博士都隱隱地感到一種潛在的危機。事情果然不出所料,正在他們乘坐游覽車行至公園正中心部分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摧毀了島上的電力同
通訊系統,同時哈蒙德手下的一名員工為了私自利益企圖將某些恐龍基因偷偷帶出去,在此過程中又關閉了園中的防護電網和安全系統,園中的恐龍頓時如魚得水,
紛紛沖破防護網開始對島上的員工大開殺戒,努布拉島瞬間變成一片地獄般的恐怖地帶,島上存活的人們紛紛被四面湧出的恐龍們追殺著,被困於公園正中央的格蘭
特博士一行更成為了食肉恐龍優先考慮的目標,救援隊何時趕來尚未確定,此時被邀請的各位專家們唯一的選擇,就是紛紛利用他們各自的專長幫助自己與同夥們一
道逃離出這片恐龍們的殺戮地帶,一同存活到最後希望來臨的時刻。望採納
H. 侏羅紀公園1的影評
《侏羅紀公園》這部電影,是比較著名的一部科幻片,我對其評價正如標題所言——恰到好處。其實,就我本人來說,不是很欣賞展現未來世界的科幻影片,尤其是某些影片中對未來世界的描寫極其離奇,雖說能給觀眾帶來某種視覺沖擊和感觀上的愉快,不過畢竟電影中的世界太脫離我們的現實,讓觀眾不容易接受和融入其中。這一系列影片則不同,它是以當今時代為背景,加入「恐龍」這一科幻因素而構成的科幻性質的災難片,這既讓觀眾們感覺新奇,又不脫離生活實際,欣賞起來會感覺饒有興致而且沒有隔膜。影片都很精彩,這是比較難得的,電腦特效不錯,真是而不誇張。其實,不管我說多少它的好處,一言以蔽之,那便是恰到好處。
至於不足,或許就是影片對於「恐龍」的科學內涵挖掘還不夠。具體來說就是,「恐龍」本身是一個很敏感和神秘的事物,作為以恐龍為題材的科幻電影,電影中應該更深入的去展現一些恐龍的科學內涵,而這部影片在重視視覺效果和緊迫情節的同時,稍微顯得忽略了對恐龍基本常識的介紹。
I. 侏羅紀公園是動畫片么為什麼
不是,算是科幻片中的恐怖片了吧,講述的是侏羅紀時期的恐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