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客觀與主觀的區別是什麼
1、客觀:指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的一切事物。換言之,不管人們是否認識它、是否知道它、是否承認它...都照樣存在的,就是客觀的。比如:萬有引力,在牛頓發現它之前就已經存在,盡管人們感覺不到、認識不到,自打有地球開始他就存在,那它就是客觀的。客觀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無形的。
2、主觀:跟客觀正相反,指被人的意識所支配的一切。比如:人們想問題、做事情,都屬於主觀范疇。
3、二者聯系:客觀決定主觀,主觀能反映客觀,並對客觀具有能動作用。當主觀正確反映客觀、並作用於客觀時,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促進或推動作用;反之,對事物的發展就起阻礙作用。因此,要想推動社會的發展,必須使主觀符合客觀。
拓展資料:
眼前有一棵樹,它是客觀,人人都可以看到這棵樹,自然之物刺激才會產生意識,在不同人的眼中或同一人的不同情緒狀況下,這棵樹或許象徵的生命力、朝氣,或許是年老體衰、走向死亡;在一個木匠的眼中,或許它是一棵適合做傢具的好料。
在一位畫家的眼中更多的看到了它的節奏、韻律與生命的美感,這就是「主觀」。這顆樹,仍然在按照大自然的規律存在著,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如同供求關系。
在日常語意中來說,客觀相對於主觀,就是經過研究推算得出的結論,一種嘗試性的減小觀念對目前對話內容探討造成影響的語匯提示。是「中立」的同義詞。與公正連用組成短語「客觀公正」時則指一種努力減少「個人成分」參與的敘述或者論證方式。
客觀性是群體建構的產物,即一個特定的群體所組成的社會組織里所存在的共有認識。是一種跨越個人范疇的概念。是個體與個體在社會層面上經過時間所達成的共識。「客觀」所包含的內容其實被主觀地塑造著。不過可以視為在許多「主觀」作用下的綜合效果。
客觀還是一種探討現實世界本質的觀點,認為真實存在於個體經驗之外,存在於個體的感官,理解,想像之外。認為盡管世界對於個體只能「主觀的」呈現但個體的存在無法影響世界的塑造。
2. 什麼是客觀什麼是主觀
中國的文字還是很有特色的。所謂「客觀」,顧名思義,就是觀察者為「客」,自外於被觀察事物。此時,被觀察事物的性質和規律不隨觀察者的意願而改變。
所謂「主觀」,就是觀察者為「主」,參與到被觀察事物當中。此時,被觀察事物的性質和規律隨觀察者的意願不同而不同。
怎樣區分主觀客觀?
例如,假設阿門王身高1.8米,這是客觀;阿門王是高是矮?這是主觀。在普通人看來是高,在姚明看來就是矮了。然而同時必須看到,「主觀的客觀性」:如果姚明認為阿門王是矮的,就不會認為一個1.7米的人是高的,只會是更矮。所以,主觀隨客觀而形成和變化,是有既定規律的,盡管這些規律很多還不為人們所了解。那麼這些主觀形成變化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願改變的,所以是客觀。
所有客觀的事物都是可以被「測量」的,但不可以被「評估」;所有主觀的事物都不可以被測量,但可以被「評估」。所謂「測量」,一定是根據事物某種固有的屬性進行;所謂「評估」,一定是根據某種先驗的價值觀進行。身高1.8米是阿門王本身的一種固有屬性,可以客觀測量,但不能「客觀評估」,一旦評估就是主觀了。而高、矮這樣的概念不是阿門王本身固有的客觀屬性,而是人們的主觀評估。客觀解決「是什麼」,「怎麼樣」的問題;主觀解決「好不好」,「怎麼辦」的問題。
那麼,價值、效用、勞動這些概念,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
它們既是客觀的,又是主觀的。例如,無論一個身體怎樣的人,只要他搬動同一塊石頭走過同一個距離,那麼可以認為他作的「功」是相等的。這是勞動的客觀性。「勞動耗費」對於不同人的評估是不同的。搬一塊大石頭,身體好,氣力大的人覺得耗費不大,需要的補償就小;身體差,氣力小的人就會覺得耗費大,需要的補償多。這就是主觀。
效用也是同時具有客觀和主觀。效用干什麼的?滿足慾望。慾望的產生就具有客觀性。肚子餓了想吃飯,困了想睡覺,而不會是餓了想睡覺,困了想吃飯,這就是客觀。餓和困,也分別源於不同的生理過程,餓的生理過程不能產生困的感覺,反之亦然,這也是客觀。喝第一杯水時解渴,喝第二杯水時更解渴,這種規律也是客觀的,所以不可能反過來。喝水效用的飽和點也是客觀規律決定的。各個個體對於某事物的效用有不同評估,這是主觀。
既然勞動、效用都具有客觀性,那麼以勞動和效用定義的價值也當然具有客觀性。具有客觀性,並不否定其也有主觀性。
現在問:客觀和主觀,誰是第一性的?當然是客觀第一性,這和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是同義。離開了阿門王身高1.8米這個客觀測量結果,就無法作出高或矮的主觀評估。
所以,經濟學和一切社會科學,既是主觀的,更是客觀的;既要研究主觀,更要研究客觀。
參考資料:http://www.dqjj.com/bbs/dispbbs.asp?boardID=13&ID=11020
3. 什麼是客觀什麼是主觀
中國的文字還是很有特色的。所謂「客觀」,顧名思義,就是觀察者為「客」,自外於被觀察事物。此時,被觀察事物的性質和規律不隨觀察者的意願而改變。
所謂「主觀」,就是觀察者為「主」,參與到被觀察事物當中。此時,被觀察事物的性質和規律隨觀察者的意願不同而不同。
怎樣區分主觀客觀?
例如,假設阿門王身高1.8米,這是客觀;阿門王是高是矮?這是主觀。在普通人看來是高,在姚明看來就是矮了。然而同時必須看到,「主觀的客觀性」:如果姚明認為阿門王是矮的,就不會認為一個1.7米的人是高的,只會是更矮。所以,主觀隨客觀而形成和變化,是有既定規律的,盡管這些規律很多還不為人們所了解。那麼這些主觀形成變化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願改變的,所以是客觀。
所有客觀的事物都是可以被「測量」的,但不可以被「評估」;所有主觀的事物都不可以被測量,但可以被「評估」。所謂「測量」,一定是根據事物某種固有的屬性進行;所謂「評估」,一定是根據某種先驗的價值觀進行。身高1.8米是阿門王本身的一種固有屬性,可以客觀測量,但不能「客觀評估」,一旦評估就是主觀了。而高、矮這樣的概念不是阿門王本身固有的客觀屬性,而是人們的主觀評估。客觀解決「是什麼」,「怎麼樣」的問題;主觀解決「好不好」,「怎麼辦」的問題。
那麼,價值、效用、勞動這些概念,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
它們既是客觀的,又是主觀的。例如,無論一個身體怎樣的人,只要他搬動同一塊石頭走過同一個距離,那麼可以認為他作的「功」是相等的。這是勞動的客觀性。「勞動耗費」對於不同人的評估是不同的。搬一塊大石頭,身體好,氣力大的人覺得耗費不大,需要的補償就小;身體差,氣力小的人就會覺得耗費大,需要的補償多。這就是主觀。
效用也是同時具有客觀和主觀。效用干什麼的?滿足慾望。慾望的產生就具有客觀性。肚子餓了想吃飯,困了想睡覺,而不會是餓了想睡覺,困了想吃飯,這就是客觀。餓和困,也分別源於不同的生理過程,餓的生理過程不能產生困的感覺,反之亦然,這也是客觀。喝第一杯水時解渴,喝第二杯水時更解渴,這種規律也是客觀的,所以不可能反過來。喝水效用的飽和點也是客觀規律決定的。各個個體對於某事物的效用有不同評估,這是主觀。
既然勞動、效用都具有客觀性,那麼以勞動和效用定義的價值也當然具有客觀性。具有客觀性,並不否定其也有主觀性。
現在問:客觀和主觀,誰是第一性的?當然是客觀第一性,這和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是同義。離開了阿門王身高1.8米這個客觀測量結果,就無法作出高或矮的主觀評估。
所以,經濟學和一切社會科學,既是主觀的,更是客觀的;既要研究主觀,更要研究客觀。
4. 什麼是客觀什麼是主觀
1、客觀:指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的一切事物。換言之,不管人們是否認識它、是否知道它、是否承認它...都照樣存在的,就是客觀的。比如:萬有引力,在牛頓發現它之前就已經存在,盡管人們感覺不到、認識不到,自打有地球開始他就存在,那它就是客觀的。客觀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無形的。
2、主觀:跟客觀正相反,指被人的意識所支配的一切。比如:人們想問題、做事情,都屬於主觀范疇。
3、二者聯系:客觀決定主觀,主觀能反映客觀,並對客觀具有能動作用。當主觀正確反映客觀、並作用於客觀時,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促進或推動作用;反之,對事物的發展就起阻礙作用。因此,要想推動社會的發展,必須使主觀符合客觀。
拓展資料:
眼前有一棵樹,它是客觀,人人都可以看到這棵樹,自然之物刺激才會產生意識,在不同人的眼中或同一人的不同情緒狀況下,這棵樹或許象徵的生命力、朝氣,或許是年老體衰、走向死亡;在一個木匠的眼中,或許它是一棵適合做傢具的好料。
在一位畫家的眼中更多的看到了它的節奏、韻律與生命的美感,這就是「主觀」。這顆樹,仍然在按照大自然的規律存在著,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如同供求關系。
在日常語意中來說,客觀相對於主觀,就是經過研究推算得出的結論,一種嘗試性的減小觀念對目前對話內容探討造成影響的語匯提示。是「中立」的同義詞。與公正連用組成短語「客觀公正」時則指一種努力減少「個人成分」參與的敘述或者論證方式。
客觀性是群體建構的產物,即一個特定的群體所組成的社會組織里所存在的共有認識。是一種跨越個人范疇的概念。是個體與個體在社會層面上經過時間所達成的共識。「客觀」所包含的內容其實被主觀地塑造著。不過可以視為在許多「主觀」作用下的綜合效果。
5. 什麼是客觀什麼是主觀
主觀:是指人的意識、思想、認識 等,即人的大腦可以支配的;
客觀:指存在於人的意識之外的、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換言之,不管你是否知道、是否承認、是否喜歡等等,它都照樣存在,都照樣發揮作用的,就是客觀。
如:萬有引力,在牛頓發現它之前它就已經存在並發作用,它就是客觀的。
6. 怎麼分辨電影中的主觀鏡頭和客觀鏡頭
【主觀鏡頭】:表示片中角色觀點的鏡頭。當角色掃視一場面,或在一場面中走動時,攝影機代表角色的雙眼,顯示角色所看到的景象。如在電影泰坦尼克中,當傑克第一次來到一等艙時鏡頭從他的觀點出發來環視大樓梯的豪華,或者在泰坦尼克號沉沒時鏡頭與主人翁一同沒入深處。
【客觀鏡頭】:鏡頭試點不帶有明顯的導演主觀色彩,也不採用劇中角色的視點,而是採用普通人觀看事物的視點,這種鏡頭一般稱之為「客觀鏡頭」。它將事物盡量客觀的展現給觀眾。在一般影片中,大部分鏡頭都是客觀鏡頭。
7. 什麼是客觀,什麼是主觀
1、"客觀"是一個抽象名詞,意思是 在意識之外,不依賴精神而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實時存在的,和主觀相對立。
【基本解釋】:
①在意識之外,不依賴主觀意識而存在的(跟『主觀』相對):客觀存在;客觀事物;客觀規律。
②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去考察,不加個人偏見的(跟『主觀』相對):他看問題比較客觀。
2、主觀指人的意識、精神;客觀指人的意識以外的物質世界,或指認識的一切對象。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主觀和客觀是對立的統一。客觀是不依賴於主觀而獨立存在的,主觀能動地反映客觀,並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促進或阻礙作用。
3、中國的文字還是很有特色的。所謂「客觀」,顧名思義,就是被觀察者為「客」。此時,被觀察事物的性質和規律不隨觀察者的意願而改變。
所謂「主觀」,就是觀察者為「主」,參與到被觀察事物當中。此時,被觀察事物的性質和規律隨觀察者的意願不同而不同。
8. 什麼是主觀和客觀
主觀是人心裡的想法,是對外在事物的認識。不同的人對事物當然有不同的主觀認識。
客觀是世界上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事實存在。
舉個例子,如石頭,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客觀存在的事物;但每個人對這個「客觀」事物----石頭認識就有主觀上的區別。如農民眼裡,石頭可以當個凳子做;藝術家眼裡,石頭是雕塑的好材料。
一句話:客觀是事實上的存在,不以人的認識不同而變化;但每個人對事物的主觀認識可能是千差萬別的,懂了嗎?
親,*^__^* ,不懂請追問,滿意請點擊設為滿意答案,謝謝你!
9. 什麼是「客觀」什麼是「主觀」
客觀:1.哲學范疇,指人的意識以外的物質世界.2.指不帶個人偏見,按事物的本來面目去說明或認識.
主觀:1.哲學范疇,指屬於人的意識,精神方面的東西.2.不依據實際情況,單憑自己的願望,偏見辦事.
10. 什麼是客觀和主觀
客觀:指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的一切事物。不管人們是否認識它、是否知道它、是否承認它...都照樣存在的,就是客觀的。比如萬有引力,在牛頓發現它之前就已經存在,盡管人們感覺不到、認識不到,自打有地球開始他就存在,那它就是客觀的。客觀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無形的。
主觀:跟客觀正相反,指被人的意識所支配的一切。比如人們想問題、做事情,都屬於主觀范疇。
客觀決定主觀,主觀能反映客觀,並對客觀具有能動作用。當主觀正確反映客觀、並作用於客觀時,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促進或推動作用;反之,對事物的發展就起阻礙作用。因此,要想推動社會的發展,必須使主觀符合客觀。要想切入市場,必須要使主觀符合客觀,承認圖表及圖表背後的客觀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