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盜墓筆記》結尾是什麼意思
首先是西王母的指甲與九門評彈女人的指甲類似,應當是某種宿命的暗示。
此時評彈正唱到「鏡花水月不需尋 回首空門聖靈起 本是無邪帶點真。」
「鏡花水月」指虛幻景象,但這里並不是指吳邪塑造出來的虛幻故事,而是指圍困吳邪的心魔。虛無縹緲漂浮不定,吳邪這十年都一直在尋覓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此時此刻,在去往長白山的前夕,一切塵埃落定之時,終於「不需尋」了。這是吳邪與自己的和解,十年之間他必須策無遺算,割裂自己的本性,慢慢變得像塊石頭,但他「本是無邪帶點真」啊,他選擇用這種方式,讓自己的心境得到復原。
感覺熟悉嗎?
「拆就是為了復原,復原就是為了拆嘛。」
用三叔的話來說,他由以往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變成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後的境界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了。
吳邪和小哥握住手的切換。
從最初裂縫時的錯過,到飛輪時的相握,最後一個鏡頭居然是一副油畫。油畫中的上帝站在高處向亞當伸手,而上一個鏡頭中吳邪正是站在高處向小哥伸手。我們都知道小哥是一個強大如神佛的男人,此時的吳邪卻站在到了上帝的位置。在吳邪架構的這個故事中,他說他要罩著小哥,他也說到做到了。
幻境中吳邪說過「他(張起靈)生活在我無法理解的世界裡,我永生也無法與他比肩。」這是在計劃進行中間吳邪的想法,而在一切結束之後,吳邪已經可以非常平淡地對小哥說出:「你是一個病人,你可以休息了。」這樣的話。他的心境已經發生了變化,吳邪在某一層面上所做的事,就是小哥的「上帝」,他完成了對小哥的救贖。
閃回三叔堂口兩人相遇,現在這一塊已經十分清楚不用多說了。
注意表情,先是小哥注意到不對勁,轉過頭看到帶著鐵面生面具的吳邪。再是吳邪有點暗笑地轉過頭,看到的是面具男,也就是小哥。
「你們所謂的進去,就是我的出去。」
他們早在相遇之前就種下了心魔,但正是因為這種相互救贖,他們在最終都走出了各自的心魔。再回首,一定又是另一番情景。
浮生若夢夢浮生,真作假時假亦真,人生如鏡鏡映人,但願是影避風塵。
這部電影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講述書迷與書的關系。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十年如恍然一夢,書中的情景故事,也能在生活中略知一二。但願往事如煙塵,永遠給自己留一塊空間,讓人沉在這書里,大夢一場。
來自豆瓣
❷ 盜墓筆記大結局到底什麼意思
《盜墓筆記》中給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與故事,實在太多了,但是有些故事,到最後也沒有說清楚,只能憑借著粉絲的想像來解釋,所以說每個盜筆迷都有一個結局。
看著這深邃的圖片,我們可以有眾多的想像,所以說結局很開放,有的都難以理解,就這樣吧。至於寓意,那就是生活的迷茫和朦朧感更增加了一層。
❸ 電影盜墓筆記的結局是什麼意思
電影的故事幾乎一大部分都是吳邪的杜撰。他將自己在現實中無法如願的想像都放在了故事裡。他希望張起靈會笑,胖子能遠離謎團,阿寧和潘子都能活下來,三叔不會再有那麼多陰謀瞞著他,裘德考能非常容易的被自己說服……這些在原著中都是不可能實現的事。結尾就是一些暗示之類的東西吧,為了向觀眾說明,這個故事是杜撰的。雖然可能表現的比較隱晦,比如彈琵琶的女子和女boss的手指甲都很長,所以這個電影里所謂的女boss可能只是吳邪小時候對琵琶女的恐懼所幻化來的。另外,全劇最重要的彩蛋部分請移步三叔微博或者微信。
❹ 電影盜墓筆記結尾什麼意思
其實整部電影都是吳邪希望發生的故事:在他的故事裡,他終於有能力幫助大家,而不再是累贅,小哥終於爽朗的笑了,阿寧終於懂得了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三叔終於誇了吳邪,裘德考終於做了一件好事,然而現實中,三叔死了,王胖子死了,阿寧也死在了吳邪的懷里,小哥失蹤了,所有保護吳邪的人都不在了…
❺ 盜墓筆記電影最後是什麼意思 蛇母
小時候的吳邪臆想中年的吳邪講述的青年吳邪盜墓的故事。 唱評書彈琵琶的想成了蛇母,(蘭花指動作)古樓裡面的擺設想像成了古墓(和進墓的場景擺設很像),面具人想像成悶油瓶(武功厲害但不說話),吹簫能驅動屍蟞也是照著小時候和小夥伴玩的時候驅動蝴蝶想出來的,還有很多這樣的,整個電影,就是小吳邪的臆想。
還有一個就是其實吳邪給作家講故事的目的是為了推銷他最近剛入手的笛子,結合他的經歷和想像編的,但他不可能完全真實的講給一個陌生人,所以吳邪的講述是油滑的,
最後幾分鍾就是說,蛇母的靈感來源於小時候的評彈女,鑰匙和蛇母陵來源於轉經綸,鐵面生的面具來源於小時候的面具人和第一次下斗的經歷,講了這么一個他覺得圓滿的故事
❻ 盜墓筆記(電影版)最後結局到底是什麼意思
前幾天去影院看的。是不是說那個戴面具的就是張起靈?吳邪小時候看見的那個也是
❼ 《盜墓筆記》電影版結尾是什麼意思
救贖,張起靈和吳邪最終完成了對對方的救贖,當出現那一幅油畫的時候,就是暗示著吳邪救贖了張起靈,像一個上帝一般,在以前一直是張起靈在救護著吳邪,這也證明他們兩個互相救贖了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