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電影十面埋伏為什麼要用十面埋伏曲

電影十面埋伏為什麼要用十面埋伏曲

發布時間:2021-06-25 16:21:30

A. 電影十面埋伏里用到琵琶的背景音樂都有什麼有《新編十面埋伏》么

名字我還真找不到,但是曲子我可以找到,告訴你一個方法吧,在酷狗裡面搜索「十面埋伏 琵琶」,就可以了

B. 為什麼是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和十里埋伏意思一樣.

顧名思義「十面埋伏」是四面八方廣布伏兵的意思,表現一種不可逆轉的軍事態勢。這個典故出自楚漢相爭這場戰爭。

漢高帝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10月,漢王劉邦率本部人馬,追擊向彭城撤退的項羽。追到陽夏的南邊,劉邦下令暫停追擊,派使者命韓信、彭越與自己在固陵會師,聯合追擊項羽。此後的作戰形勢,基本上構成了對項羽軍「十面埋伏」的戰略包圍。韓信三十萬兵馬自齊南下,切斷了項羽向彭城的退路;彭越率數萬兵馬到達固陵與劉邦會師,擔任主攻;劉賈與英布自壽春率兵北進,切斷項羽南逃之路。五、六十萬漢軍重重包圍,項羽十萬楚軍節節敗退,退至距彭城東南八十公里的垓下時,就寸步難行了。

通過三年多的楚漢相爭,漢王劉邦終於取得了軍事上的絕對優勢。漢軍「十面埋伏」,形如天網,楚軍固守垓下,勢如鳥雀。此刻,項羽軍的反擊好似困獸猶斗;劉邦軍的進攻捷報頻傳。

垓下戰場,殺聲震天。兩軍拚搏,你死我活。著名的「十面埋伏」的戰爭就這樣展開了。

有的學者認為,「十面埋伏」發生在徐州的城廂。因為《水滸傳》中分明寫著:「九里山前擺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順風吹動烏江水,好似虞姬別霸王」。所以時至今日,徐州人仍然認為城北「九里山」為漢兵「十面埋伏」的戰場。在「九里山」的山上,曾經有「磨旗石」,傳說是劉邦的大將樊噲插旗、指揮軍隊的地方。在「九里山」的山下,有村名「八里屯」,傳說是漢王屯兵的地方。而徐州的城東,有一座子房山,相傳,是以劉邦的大臣張良的名字命名,張良在這兒深夜吹簫,瓦解了楚軍鬥志。

有人認為,「十面埋伏」功歸韓信,因為中國的那支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又叫《淮陰平楚》。無論如何,這「十面埋伏」 都是對楚漢決戰的歷史再現。因為,《十面埋伏》 的琵琶曲又名《楚漢》,就是表現的 「楚漢戰爭」。

戰爭結束了,勝利者與失敗者都已化為黃土,功過是非,榮耀屈辱也都過去。留下的只有後人的感嘆:善用人者得天下;剛愎自用者只能落得悲劇的命運了!

C. 電影《十面埋伏》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影片講述的是晚唐時期兩個捕快與一個歌妓的愛情故事。

原本歌妓喜歡的是劉捕頭,但後來經過一番周折,歌妓發現自己最愛的竟是金捕頭,劉捕頭則因愛生恨,萌發了殺死歌妓的念頭。最後歌妓為了保住金捕頭的性命,與劉捕頭同歸於盡 。

本片是由張藝謀執導,金城武、劉德華、章子怡等主演的愛情類、動作類奇幻片。該片於2004年7月1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3)電影十面埋伏為什麼要用十面埋伏曲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十面埋伏》的劇本籌備在《英雄》拍攝中期就已經開始。2001年9月,《英雄》拍攝片場,每天收工後 張藝謀都會抽出兩個小時和編劇李馮、王斌討論《十面埋伏》的劇本。

張藝謀認為《十面埋伏》首先要做的便是豐富故事和人物性格,因此在構思劇本的時候,張藝謀放棄了自己在《英雄》中表達的「政治」和「歷史」觀,重新回到自己所擅長的人性角度,講述了一個女人糾纏在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悲劇。

此外該片的主創還在劇本上做了一個特別的設計:三個主角都有假的身份,三個人都在互相欺騙,但剝開虛假和欺騙的外衣之後,又會發現三個人在真心相愛的過程中的感情是真實的。

D. 什麼電影里有十面埋伏的曲子

《見龍卸甲》劉德華演的片子。
曹嬰對戰趙雲時彈奏十面埋伏。夾雜著鼓聲,非常震撼。

E. 電影《十面埋伏》看了2遍還沒看明白啥意思!

就是劉德華 章子怡是一幫人 是飛刀門的人 卧底在衙門的 兩個人還是情侶關系 看到金城武跟章子怡在逃亡過程產生感情了因愛生恨 報復 哎呀 就是亂七八糟的 只有張藝謀想的出

F. 「十面埋伏」是張藝謀的電影,但「十面埋伏」源於什麼典故

發生在楚漢戰爭中的一個典故。

公元前202年,漢軍將楚軍主力困於垓下,劉邦採納了韓信的建議,採用十面埋伏的陣法,全殲楚軍主力。項羽退至烏江,自刎身死。

與垓下之戰有關的成語和俗語還有四面楚歌,霸王別姬,卷土重來等等。

G. 為什麼電影十面埋伏是說獻給梅艷芳的啊

《十面埋伏》最初定下的主演名單中還有梅艷芳(飾演飛刀門大姐),然而不幸的是,梅艷芳在2003年底因病辭世,永遠錯過了這部電影。導演張藝謀對此深感痛惜,並表示梅艷芳病重期間多次強調非常希望出演角色,卻成為永遠的遺憾。為了表達劇組的惋惜和尊重梅艷芳的守信,張藝謀最終決定臨時修改劇本,將大姐一角永遠留給梅艷芳,而片尾亦打出「謹以此片緬懷梅艷芳小姐」的字幕。

H. 為什麼說《十面埋伏》是悲壯激盪的千古名曲

後代的人們為了紀念項羽與劉邦之間的這場聲勢浩大、殘酷悲壯的決戰,就創作了這首《十面埋伏》樂曲,再現了勇猛異常的項羽昀終寡不敵眾,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以及昀後身負重傷,在烏江面對重重包圍的敵軍,毅然把劍自刎。

樂曲的第一部分是戰前准備。包括列營、吹打、點將、排陣、走隊5個小段。「列營」是全曲的引子。節奏自由、變化萬千。一開始琵琶就先聲奪人,在高音區奏出扣人心弦的戰鼓聲,揭開楚漢兩軍即將激戰的序幕。

這段散板的引子,似高亢的號角,似轟鳴的戰鼓,金鼓齊鳴,聲震山谷,A光劍影,鐵馬金戈,緊張森嚴,一片臨戰氣氛。「吹打」是金曲中僅有的旋律性較強的抒情段落。而琵琶用輪指奏出的長音,模擬了古代軍隊中吹奏篳篥的音調。這段音樂似浩盪的漢軍,又遠至近,闊步行進。「點將」是「吹打」後半段的變化重復,連續16分音符走出,急促的旋律,描繪出調兵遣將的忙碌景象。

「排陣」和「走隊」,曲調簡單,節奏整齊緊湊,表現出漢軍戰前士氣高昂。情緒逐步發展和加強,為過渡到激戰場面作鋪墊。一般演奏時,對「點將」、「排陣」、「走隊」這三段音樂是有變化取捨的。第二部分是戰斗過程,包括埋伏、雞鳴山小戰、九里山大戰三個小段。它形象地描繪了楚漢兩軍殊死決戰的緊張熾熱的戰斗情景,是全曲的中心部分。

「埋伏」利用一張一弛對比性節奏音型和加以摸進發展的旋律,造成蓄勢待發的緊張、恐怖的戰斗氣氛,是一段頗具特色的音樂。而在「雞鳴山小戰」中,則表現出了楚、漢兩軍短兵相接的對壘,琵琶運用了「剎弦」的技巧,使發出嚓嚓之聲,形成金屬聲響的效果,猶如A槍劍戟互相撞擊。

「九里山大戰」是整個樂曲昀高潮。開始繁密節奏渲染了大戰聲勢,接著在緊張的音樂氣氛中,琵琶以快速的「夾掃」,表現了漢軍百萬將士勢不可擋的勇猛氣勢。炮聲、馬蹄聲、廝殺聲交織在一起。

在這生死關頭,突然出現了陣陣凄涼「簫聲」。四面楚歌,頓時使楚軍軍心渙散,喪失鬥志。緊接著琵琶用「並雙弦」和「推、拉」等技法,奏出士兵的吶喊聲,讓人感受到熱血沸騰、振奮不已的場面,形成了全區昀緊張的音樂高潮。

第三部分是戰斗結束,包括「潰圍南山」和「烏江自刎」。音樂凄切悲壯,與前面的高潮形成鮮明的對比。原譜中還有三小段「全軍奏凱」、「諸將爭功」、「得勝回營」,描述漢軍凱旋的種種情景。

明末清初時候,有位名叫湯應曾的人。由於他擅長彈奏琵琶,所以人們稱他為「湯琵琶」。他自幼愛好音樂,聽見歌聲就哭。後來學習唱歌,唱完又哭。

後來,征西王將軍招募湯應曾到幕府之中,跟隨經歷嘉峪、甘州、酒泉各地,每逢打獵和閱兵,都讓他彈奏塞上的樂曲。有個叫顏骨打的部下,善於作戰布陣,他臨戰的時候,下令湯應曾彈奏壯士的音樂,然後他才上馬殺敵。

湯應曾特別喜歡彈奏《十面埋伏》一曲,在兩軍決戰時,聲音驚天動地,震得屋上的瓦像要墜落下來。仔細分辨,有金鼓撞擊聲,A劍格鬥聲,弩箭射擊聲,人馬進退聲,各種聲音交織震響,一下子突然停止,寂然無聲。

過了一陣,聲音重又響起。幽怨不明的,是楚歌聲;凄涼悲壯的,是項王慷慨高歌告別虞姬;有陷入大澤聲,騎兵追趕聲;到烏江,有項王拔劍自刎聲,有追騎為爭奪項王而攻擊、踐踏的聲音,使聽眾開始興奮,接著恐懼,昀終淚流滿面而結束。

I. 十面埋伏的樂曲由來

傳統琵琶曲《十面埋伏》又名《睢陽平楚》。關於《十面埋伏》產生於何時迄今尚無定說,曲譜最早見於《華秋頻琵琶譜》(1819)。明王猷定(1598—1662)著《四照堂集·湯琵琶傳》一文中記述琵琶家湯應曾奏《楚漢》。自公元1818年華秋萍編的《琵琶譜》問世以來,其後各個琵琶譜集都載有《十面埋伏》樂譜。各個版本在分段與分段標目都有所不同。如:《華氏譜》稱《十面》,由直隸王君錫傳譜,凡十三段; 《李氏譜》名《睢陽平楚》,隋秦漢子作;一名《睢陽平楚》,凡十八段; 《瀛州古調》名《十面埋伏》,凡十段。

閱讀全文

與電影十面埋伏為什麼要用十面埋伏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母親韓劇奉俊昊電影免費 瀏覽:9
有哪些關於巨蟒的電影 瀏覽:342
手機如何網上買電影票 瀏覽:976
2016後的中國電影有哪些內容 瀏覽:442
敢問路在何方電影進展如何 瀏覽:497
斐訊n1看4k電影怎麼樣 瀏覽:835
電影第一滴血3免費完整3 瀏覽:777
傑森斯坦森哪些電影比較重口味 瀏覽:988
轉載美國好看電影 瀏覽:956
如何用播放器轉換電影格式 瀏覽:581
電影院緊挨著科學博物館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767
電影戲最多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85
哆啦a夢大電影最好看 瀏覽:326
長城2016電影免費版 瀏覽:972
免費擁有自己的電影站 瀏覽:365
打賞主播50萬什麼電影 瀏覽:998
2020年疫情電影院過年欠工資怎麼辦 瀏覽:843
鹿晗在演過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5
下載的電影如何解碼 瀏覽:868
好看事機電影網站吉吉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