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拍照片,他們說的正片、負片是什麼意思
正片,又稱反轉片。是用來印製照片、幻燈片和電影拷貝的感光膠片的總稱。能把底片上的負像印製為正像,使影像的明暗或色彩與被攝體相同。黑白正片的感色性僅限於紫藍色光、彩色正片的感色能力比彩色反片弱,因而,正片在攝影中很少使用。
負片是經曝光和顯影加工後得到的影像,其明暗與被攝體相反,其色彩則為被攝體的補色,它需經印放在照片上才還原為正像。用來沖洗照片的底片就是負片。黑白的片子中,在負片的膠片上人的頭發是白的,實際上白色的衣服在膠片上是黑色的。
(1)電影業的負片用什麼用途擴展閱讀:
彩色正片
彩色正片用於印製彩色放映拷貝(電影、幻燈)。不用於拍攝,感光度低,均為燈光型。特點是:反差大、灰霧度低、清晰度高、感光度低(而且幻燈片和實際的影響是左右鏡像的)。
彩色正片用於拍攝的一種彩色片,經曝光沖洗後形成彩色透明的正像。彩色反轉片的主要用途之一是製作幻燈片,用途之二是用於印刷製版,其影像清晰度,色彩飽和度,以及層次,顆粒度等方面比彩色照片的製版效果更佳。
Ⅱ 關於富士電影膠片(彩色負片)的沖洗問題。。。。。
ecn2單獨買好像沒見過..TB上有專門沖ECN2的賣家,不過價格很高.你還是找找電影洗片廠,看看他們肯不肯洗散片吧..或者你用C41也可以的,最多手工除碳...
電影膠片色彩並不好,灰得厲害..沒啥意思,真的..~
Ⅲ 正片,負片,反轉片是什麼意思啊
1.正片:
是用來印製照片、幻燈片和電影拷貝的感光膠片的總稱。
2.負片:
是經曝光和顯影加工後得到的影像,其明暗與被攝體相反,其色彩則為被攝體的補色,它需經印放在照片上才還原為正像。
3.反轉片:
是在拍攝後經反轉沖洗可直接獲得正像的一種感光膠片。有彩色和黑白之分,反轉其實是Color Reversal Film,常用於靜態攝影。
(3)電影業的負片用什麼用途擴展閱讀
彩色負片的主要用途是印放彩色照片。這是一種極為廣泛的用途。無論是存入個人的影冊還是在影展展出,彩色照片均便於直接觀看,不像彩色反轉片在觀看時需要幻燈機和屏幕。
彩色負片也可用於製作彩色幻燈片。但需要另行購買供復制用的彩色正片,而且工序繁復,製成幻燈片的質量也不如彩色反轉片。
彩色負片的曝光寬容度比彩色反轉片要大些;對拍攝時光源色溫的要求也不如彩色反轉片嚴格,因而,彩色負片比彩色反轉片容易拍攝。
Ⅳ 關於拍電影的底片
共有70、65、35、16和8毫米5種規格。常見的是35和16的。不用錄象帶?用錄象帶就不叫電影了。。。電影機與幻燈機工作原理類似。沒底片怎麼行。
另外,不用錄象帶而用膠片的根本原因是播放畫質。
用錄象帶與電影底片比較與現在的人用數碼單反和膠片機比效果類似。差距當然不言而喻……
Ⅳ 拍攝時的正片,負片是什麼意思
都是膠片中的一種。
由於製作感光膠片乳劑塗層的工藝不同,顯影沖洗的方法也不同,因而產生的影像效果也不一樣。
負片是經曝光和顯影加工後得到的影像,其明暗與被攝體相反,其色彩則為被攝體的補色。它需經印放在照片上才還原為正像,負片不論是黑白或彩色均是攝影最常用的膠片。
正片是用來印製照片、幻燈片和電影拷貝的感光膠片的總稱。它能把底片上的負像印製為正像,使影像的明暗或色彩與被攝體相同。黑白正片的感色性僅限於紫藍色光、彩色正片的感色能力比彩色反片弱,因而,正片在攝影中很少使用。
反轉片是在拍攝後經反轉沖洗可直接獲得正像的一種感光膠片。黑白反轉片可直接獲得影像陰暗與被攝體一致的透明片;彩色反轉片可直接獲得色彩與被攝體相同的透明片,其色彩真實鮮艷,但寬容度較小。反轉片由於有高質量的正像效果,被大量用於印刷製版或作幻燈片,專業攝影師在拍攝廣告照片大多都使用彩色反轉片。黑自膠片與彩色膠片無論是負片正片或反轉片,都有黑白膠片和彩色膠片之分。
一般的負片就適合拍風光與人象的,但有一種負片我色彩對表現人的膚色比較舒服,但這種細微的差別在負片中不算明顯,因為負片受後期沖印的影響較大,沖得不好,控製得不好,好的負片出來也與普通的無異!在正片上,不同種類的正片,很明顯區分得出來效果是不同的。
正片就與負片倒過來,看在底片上直接看到真實的色彩,可以用幻燈機投影,所以也叫幻燈片!正片比較細膩,放大後的效果比較好因此多用在廣告攝影方面。
Ⅵ 我想請問一下,所謂的正片和負片有什麼區別
正片就是反轉片。膠片只有正負之分。也就是膠片拍完之後,沖完,顯示在底片上的影像,一個是跟你平時看的照片一樣,所見即所得,這個就是正片。反之,則是負片。(美圖秀秀,ps等各類軟體裡面有負片效果,也就是這樣的)。對於成像來說,正片畫質總體優於負片。但是正片的寬容度遠不及負片。以前拍攝電影也多用負片。
綜上所述,新手建議用負片來拍攝。難度較低,且價格稍低。
Ⅶ 什麼是正片和負片啊家用膠卷是什麼片呢
直接回答你,不幹剽竊別人文章的勾當;D
負片就是我們最常見的比如說KODAK 100 ,KODAK MAX,FUJIFILM SUPERIA 100,沖洗出來以後和現實的場景的色彩是相反的,也就是說膠片上呈現的黑色實際上是現實中的白色,和現實的顏色是相反的,需要經過比如C41工序沖洗以後才能把顏色翻轉過來.
正片就是我們說的反轉片,比如說FUJIFILM RVP,RDP,RHP,KODAK 100VS,100G,也就是膠卷拍完洗出來以後在膠卷上呈現的影象和真實的影象色彩是一致的,說白了就是,白色的在膠卷上呈現的色彩也是白色的,黑色就是黑色,紅色同樣也是紅色.想想以前上學時我們看的幻燈片,差不多的意思.
家用最多的,也就是市場上最常見的膠卷都是負片.
Ⅷ 電影採用膠片拍攝有什麼好處
為什麼要用膠片拍攝
為什麼要用膠片拍攝
作者:馬里奧·歐萊齊奧
你可能沒有注意到,柯達尚沒有步安然公司之後塵跌入破產的深淵。對此有個非常充足的理由:人們購買膠卷。而人們之所以買膠卷有一個十分充足的理由:因為它管用。
嗨—本期我可不是要對旅遊者嚷嚷數碼相機與膠卷相機的關系。這得由他們自己決定:是漫遊於戈壁沙漠尋找鋰電池更高貴呢,還是忍受機場X光機檢查的折騰。
不,我在努力傳達的意思是拍攝24P。那倒不是我有什麼理由要反對使用24P。其實,我認為它是絕對卓越的。
我的意思是,從二戰前開始,我們就一直通過那討厭的3/2下拉方法在電視中播放24fps的電影(噓!……)。那表明每五場中就有一場是重復的,這意味著要浪費掉20%的磁帶和信息傳輸容量。
但有時又必須如此。比如,卡車有多寬?大約8英尺吧,呃?但街上的車道大約為14英尺,也許還寬點。這額外的間隔並不真地就多餘了,因為天知道兩輛卡車以時速55英里行駛在公路上相鄰的8英尺車道中會出什麼事。不會出事,那就謝天謝地了。
去看日落
咱們將就點說,從大概石器時代直到去年,電視中的24fps影片處境就一樣了。對,是有20%的冗餘,但是,你對它卻幾乎無能為力。即使你能傳送24fps而不是30,它也會像通過公路上的卡車看日落那樣閃爍。
然後出現了數字碼率降低技術,亦稱壓縮,其中有許多方式體現在解壓縮器中包括了幀存儲器。只要你在解壓縮器中有存儲器,誰還會認真操心一幅畫面噴出來多少次?所以你可以在電視電影機里做2/2,並且在機頂盒處插入3/2,而不是在電視電影機里進行3/2下拉。
那實在是個好主意。你得到20%的比特裕量來改善圖像質量,而且處理逐行掃描圖像(所謂的2/2的一種)也要比3/2或者隔行掃描來得容易。
在錄像機中同樣這么做,你會得到20%的多餘容量。把那錄像機插到編輯設備中,你就不必擔心在編輯的過程中搞糟3/2序列了。所有特技都能在逐行掃描的范疇中實現。
只要加速4%即可轉換成25fps視頻。大部分黃金時間的節目和廣告片都已經是用24fps膠片拍攝的。一切都運作良好。生活是美好的。
事件鏈
所以從那一點而言我沒有任何要對24P嚷嚷的東西。我想柯達公司去年甚至為此得了一個艾美獎。柯達在24P上比生產穿孔電影膠片有更出色的表現?也許我不是唯一對此感到吃驚的人,但我又知道什麼呢?無論如何,整個鏈運作良好:拍攝影片,轉錄到24P,在最後可能的一秒鍾插入3/2,結束。
無論如何,這是一端。在另一端,事情也已發生。
John Q. Sony,或其陣容中的某位,認定HDTV看上去與電影確實不同。沒錯!J.Q認定用24P拍攝的視頻看上去比用30I拍攝的更像電影。還是沒錯!因此Sony先生推出了一款24P攝像機。
嗨—那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Sony過去已經推出了一大堆稀奇古怪的攝像機。
還記得當有人發現Sony帶擴展的紅外靈敏度的消費攝像機可以「透視」衣服的時候,那一片嘩然(抑或該叫作「擔憂與抗議」?)嗎?那叫做為特定的市場服務—一個「發育期男性與其他偷窺者的市場」。是的,這樣的市場也許不小,(而且它也有助於主導的內衣市場商人們)。
Sony已經賣了一些運行90fps而非30的Super Slo-Mo(超級慢動作)攝像機。我想該公司向醫療市場提供攝像機已經有年頭了。
所以我不是因為24P攝像機的推出而要責難Sony人士。真的,他們本可以用那額外的20%來改善壓縮或增加像素密度,或是干別的事情。如果他們不那麼做,也沒問題。他們只是在提供某些東西,看一看市場將如何處置罷了。
我遺憾地說,這個市場發瘋了,至少是這樣。近來還有出售30I HD影像作品的攝像機租賃處,他們是難得放棄的。同時,24P的東西也在飛出門去(幸虧Sony添上了翅膀)。
問問任何用24P拍攝的人他們為什麼拍24P,你會得到這樣的回答:「因為它看上去更像電影。」我說,這是毋庸置疑的;24P看起來的確要比30I更像電影。對此誰會有異議呢?
古老的傳統
你猜是什麼!有些東西看起來比24P更像電影!而且它已經在電視業使用多年了!
「馬里奧,它是什麼?」
它就是電影。沒有什麼東西比電影看起來更像電影。所以,如果拍攝24P的目的是使視頻看上去像影片,這是一個愚鈍的目標。電影已經比24P看上去更像電影了。
據我聽到的,Sidney Lumet—他是100 Centre Street背後的創作人員,希望有些東西看起來像視頻(他想得到一種多新聞的現實邊緣);而有些東西看起來像影片(它終究是電視劇)。好,這我可以買賬。
只要導演有念頭,我們的職責就是努力協助他。大家跟我一起重復:工程師為導演工作。工程師為導演工作。工程師為導演工作。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出路。
如果你偶然把攝像機摔了,鏡頭裂了,導演會咆哮,「就是它!我要找的就是它!」要做的正確事情就是說,「很高興我能幫忙。」而不是「你這瘋子!除非我修好被你摔壞的鏡頭,否則我是不打算讓你再拍了!」工程師為導演工作。
自然地,如果一個導演吩咐你把Leader波形監視儀換成泰克的波形監視儀,或者讓你在電源線上裝個頻率監視儀,我會允許你提議向導演的身體中自動鑽入一個錐型的、帶螺紋的扣釘。除非碰巧導演非常懂技術,否則技術性的問題總歸你的部門管。如果它不影響某些東西的外觀或聲音,那就不關導演的事。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把Sidney Lumet的電影/視頻眼光擱置一邊,而就目前狂熱一時的24P拍攝塗鴉本文了。24P看上去並不像電影。電影看上去才像電影。如果某個導演希望獲得電影般的面貌,那他就應該用膠片去拍攝。
世界之外
「可是馬里奧,拍攝視頻可以省下的錢又怎麼說?」
嗬!我聽這話氣就不打一處來!
是的,親愛的,我們總是有個經典的三角關系:經濟、質量與速度。選任意兩個,24P不可能影響這三者間的關系。
「但是馬里奧,你怎麼評論喬治·盧卡斯以後再也不用膠片拍攝的話呢?」
《星球大戰》?你是在問《星球大戰》嗎?一部《星球大戰》影片的成本是多少?1億美元?其中膠片和洗印成本又是多少?
「可是馬里奧,導演若能夠邊拍邊看素材又怎樣?」
什麼?你不知道在攝影機上裝有取景器已經有許多年了?
不過,有關將24P拍攝與經濟掛鉤最糟糕的事情是它成了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如果你相信24P會更便宜,那麼你就會確保24P更便宜,我的意思是說更便宜,並非只是不太貴。
阿爾弗烈德·希區考克習慣於用膠片拍電影和電視片。拍電影的成本更高。你不能怪罪洗片和生膠片。
某天,他決定用他的電視攝制組拍電影,並非他喜歡它,只是想看看結果會怎樣。電視攝制組使用了快速而普通的電視布置。
好,在配上了音樂之後,他喜歡上了它。這樣,它就成了Psycho—他最轟動的成功作品之一。其中有一要點,而且如果一個細心的電影攝制組為我去找尋的話,他們也很可能會發現。
我說到哪了?哦,對了,便宜。把24P當作膠片是便宜,但不經濟。
「可是馬里奧,24P攝像機很貴喲!」
有些是貴;但有些不是。Sony的24P攝像機採用1920×1080晶元。松下最熱門的24P攝像機VariCam採用的是1280×720晶元。而且松下正在推出一款新的24P攝錄一體機,它是一種寬高比為4:3、480線的MiniDV攝錄一體機。可它卻是24P的。嗬……!我不知道預計的價格應該是多少,但它若成為我稱之為昂貴的某種東西,我實在會感到吃驚。
「可是,馬里奧,難道VariCam沒有提供慢拍和快拍功能嗎?」
不錯,是有,而且還有更多的功能。如果你需要的是攝像機,它可以完成真正有趣的瞬時效果,真棒!如果你想得到一台看上去是4:3的,比平常用的攝像機有更長拍攝時間的攝像機,那麼甚至連用24P拍攝的新MiniDV攝像機都可以成為合適之物。
正如那些空軍在第一和第二階段飛行訓練中使用的廉價的噴氣式戰機一樣,24P MiniDV攝錄一體機很可能是一種培訓攝像師如何拍攝24P的廉價的好方法。它肯定與拍攝60場視頻不同。如果認為我在哄騙你,那你就試試用24P攝像機搖攝。但它不是膠片。
那麼現在,膠片也不是視頻。如果一個實況演出的導演想得到盡可能接近膠片的外觀,我想你有三種選擇:你可以像他們在1936年奧運會中乾的那樣,拍膠片,沖洗出來,通過電視電影機連續放出來。你也可以採用常規手段拍攝,然後在其中一台處理機中過一遍全部素材,這些處理機應該能夠使視頻看上去像膠片。或者你還可以拍攝24P。
在這種情況下,我可以說膠片也許不是最好的辦法。我不知道另兩種方法我會採用哪一種。如果它是一項用22機位轉播的壯觀的體育比賽,我會用處理機的方法,因為我不知道有誰能夠拼湊出22機位24P的轉播車來。
我的一個好友曾給我講過一個有關這些處理機的有趣的故事。故事好像說的是有個導演被要求拍攝30fps的35mm膠片以獲得最好的質量。然後他又被告之將底片直接轉換成視頻以得到最好的結果。
他在看了出來的東西後產生了幻覺:它看上去像是視頻。於是他取出視頻並在其中一台處理機中過了一遍,目的是使之再看上去更像膠片。我的天,用膠片拍攝的東西還不得不進行處理以使之看上去像是用膠片拍的!
別再自尋煩惱了。如果絕對明確地必須看上去像膠片,那就用膠片拍吧。
Ⅸ 正片、負片、反片和反轉片都是什麼意思啊
負片就是我們最常見的比如說KODAK 100 ,KODAK MAX,FUJIFILM SUPERIA 100,沖洗出來以後和現實的場景的色彩是相反的,也就是說膠片上呈現的黑色實際上是現實中的白色,和現實的顏色是相反的,需要經過比如C41工序沖洗以後才能把顏色翻轉過來.
反轉片,比如說FUJIFILM RVP,RDP,RHP,KODAK 100VS,100G,也就是膠卷拍完洗出來以後在膠卷上呈現的影象和真實的影象色彩是一致的,說白了就是,白色的在膠卷上呈現的色彩也是白色的,黑色就是黑色,紅色同樣也是紅色.想想以前上學時我們看的幻燈片,差不多的意思.
正片不是反轉片,兩個是完全不同的,正片不能用來拍攝。拍攝電影使用的是負片,因沖洗後與現實景物顏色相反,需用正片與負片重疊曝光,沖洗後就是用來放映的電影片。由於正片使用較少,所以市面上看不到銷售。
家用最多的,也就是市場上最常見的膠卷都是負片。
Ⅹ 反轉片 負片 正片有什麼區別
感光材料按用途分三大類別:
正片主要是一種對各種底片進行拷貝,復制的感光材料,所得影像明暗,色彩與原物一致.我們平時看到的照片,放映電影電影片,製版印刷片,部分的幻燈片是這種材料.
反轉片與正片不同,是主要用於拍攝的,經反轉工藝沖洗後得的正像,可以省下製作照(正)片的過程,並直接從幻燈機投影觀看.被外國人稱為克羅姆的就是彩色反轉片,是以其加工工藝為主要特徵的.當它不用反轉工藝沖洗時也可以得到負片.效果特殊.
負片是經拍攝和加工後,得到的影像其明暗正好與被攝物相反,其色彩則為被攝物的補色,一般都被叫做」底片」的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