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青蛇為什麼會叫青蛇這個名字
白蛇和青蛇來到人間 白蛇的道行比青蛇高很多 白蛇和許仙成親 還生下了兒子 這是連法海也萬萬想不到的 白素貞已經懂得了人間的愛 她已經有了七情六慾
而小青 道行淺 來到人間 看著姐姐和許仙 她不懂什麼叫愛 什麼是情 電影就是從小青什麼都不懂 發展到後來知道了心痛的感覺 劇中 小青流下了眼淚 才知道當初自己拚命要擠出眼淚卻怎麼也沒有 姐姐說等你有眼淚的時候就知道心痛的感覺了
經歷那麼多的事之後 小青終於有了人的感情 知道了什麼是愛
影片就是寫小青從什麼都不懂的青蛇 跟著白蛇來到人間 看著白素貞和許仙的感情和波折終於懂得了人間感情 所以叫《青蛇》
『貳』 徐克電影《青蛇》為何突然爆紅網路是因為現在快餐影視太多嗎
眾所周知,雖然我國的演藝行業近年來發展得越來越好,但並沒有給我們帶來很多好的作品。相反,很多作品經不起推敲,所以好作品並不多。特別是一些IP作品的翻拍或相同主題的作品很少會成為經典。說到這個,為什麼徐克在1993年拍攝的《青蛇》在互聯網上爆紅?現在快餐電影太多了嗎?
事實上,對於當今娛樂業的演員和劇組們來說,他們應該更注重給我們帶來好的作品,而不是邀請一些人氣的藝人來吸引公眾的注意,大家怎麼看?
『叄』 趙雅芝版《新白娘子傳奇》為什麼能成為經典
因為它本身所存在的意義就具有劃時代的革命意義,而它成為傳奇的原因是它的獨創性僅有它所能兼用。女性反串男演員,還是男主角;邊走邊唱的台詞語言,是首部融合了歌舞戲形式的影視劇,而且還並非普通歌曲形式,而是一種加入了黃梅調曲風的新式歌曲;大膽選用了回合制故事形式去描繪一個愛情神話故事,但絲毫沒有影響到故事的流暢性;雖然主打的是神話故事,但其中主要中心旋律涉及反抗、自由、自我等新思想,直到今天都算是「膽大妄為」的做派。
這部《新白娘子傳奇》深深地影響了的不僅是超過兩三代人的價值、觀念和審美;同時還深深影響了劇中角色們,因為這部戲,在觀眾的心中直線將角色和演員們畫上了等號,葉童甚至一度說過「後悔」演了許仙這個角色,就可見這部戲對於她們而言的影響度至深,而另一主角趙雅芝更是憑藉此劇封神,就算是說趙雅芝之後再無白娘子都不為過。因為再之後關於「白娘子」的故事改編,一是基於原型的神話故事,二是這部劇的再創作演繹,就可見其經典的程度。
『肆』 93年上映的《青蛇》為何現在還是金典
01、別致新奇的人物形象:對民間傳說的二次創作,人物形象的顛覆沖擊觀眾認知,作為映射符號的人物形象諷刺現實人性入木三分
影片保留傳統白蛇傳奇的基本框架,講述白蛇與許仙墜入愛河的故事,其中青蛇始終陪伴在白蛇身邊,而法海求道心切,力求阻斷這份不符常理的感情。如果影片人物參照傳統形象,未免太過落於俗套,成為「新瓶裝舊酒」的乏味故事。
徐克在李碧華改編的基礎上再作調整,幾位主人公的形象與以往一概而述的形象大不相同,但是又合情合理且人物形象飽滿。下面我將逐一分析幾個主人公的形象重塑,來解讀這部電影為何如此吸引觀眾。
白蛇和許仙:突破常規的人物設定,更顯新鮮
在眾多版本的白蛇傳奇中,白蛇和許仙的愛情經歷一向作為主要情節吸引大家的目光。現流傳的大眾接受度較高的白蛇傳說里,白蛇一直以溫婉善良、善解人意的形象出現在大眾面前。白蛇擁有上千年道行,為了報恩接近恩公許仙,想方設法替許仙保駕護航。許仙的形象則是情深義重的翩翩君子。
電影《青蛇》對兩者的形象塑造卻反其道而行。
與其說白蛇出於對許仙的愛情而獻身,倒不如說白蛇是出於對「做人」的執拗信念。從白蛇一出場,扭著身體模仿人類走路,嗔怪小青不倫不類的模樣,她的形象已經和傳統白蛇形象發生巨大的反差。
當小青詢問:做人有什麼好的?
白素貞無法回答,只能左顧而言他,「怎麼個好法?那萬物之靈是什麼?人嘛!」
當小青說,「姐姐,你說過人是講感情的,我就學感情。」
白素貞說,「情嘛,要從一而終的。」
在我看來,白蛇一向以做人的規矩要求自己。事實上,她根本不知道做人有什麼好處和意義,只是單純覺得人是萬物之靈,就想要以此要求自己,擺脫卑微的蛇妖身份。她追逐愛情的背後,其實是自我價值認知的迷失和對信仰的堅守。在這里,許仙只是一個承載信仰的載體。
影片對許仙的改造更加讓人出乎意料。
多年來,白蛇和許仙的愛情一向感人至深,但是在這部影片,許仙被塑造成一位優柔寡斷且三心兩意的多情男子。許仙三番四次和小青曖昧糾纏,在白素貞懷著他的孩子趕走小青時,許仙依然幻想著左擁右抱的齊人之樂。
水漫金山寺一戰,當白素貞和小青在外面為拯救許仙奮戰時,許仙卻甘願剃度出家、遠離紅塵,以逃避的方式擺脫現實,背棄了他和白素貞的愛情。
在我看來,許仙和白蛇是兩個階層的人物。白蛇出於對愛情信仰付出一切,而許仙卻只想享樂。許仙身上有著普羅眾生的弱點,即貪得無厭、左右逢源的享樂
『伍』 如何評價徐克電影《青蛇》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每一年的清明、端午時節,最適合重溫一部電影《青蛇》,夢里江南好去處,皆在這不大的一張銀幕里。萬丈紅塵,人、妖、佛、魔……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好的電影,好戲,乃至一切精彩藝術,必是色相紛呈,讓人深深投入進去,末了又生出恍若一夢的出離心,起身離場時,便似多活了一回人生。
色
從開場紅塵彌滿的石雕場,到末尾漫天飛揚的血紅袈裟,紅塵之色貫穿《青蛇》始終,身在其中的芸芸眾生無能脫離。
這是一部濃墨重彩,飽滿得化不開的電影,一幀幀,一幅幅,活色生香,暈染開來恰似人間之色。哪裡會界線分明,干凈利落,正是這般迷離誘人,萬物昏沉沉才是。
眾生烏蒙一片,更襯得白的素雅,青的迷濛,佛的金光,我們不由心嚮往之,於是緣起,故事開篇。
初見時,各個自命不凡。法海不屑人與妖,金剛怒目,大威天龍,一身凌然。待到初見村婦產子,卻勝似妖魔,避之不及;許仙大斥學生只知淫詞浪曲,又將傳情的花燈沒收,待到自己近了女色,只有過之而無不及;白蛇說,這樣的老實人好相處,卻原來再老實的老實人也有諸多不老實,人性復雜遠超蛇性;青蛇道,姐姐有的我都會有,情愛皆要試,末了時,不過孑然一身離世去。
無常,世事無常,色空無常。
相
石雕廠千奇八怪的眾生,法海觀之曰人;仙姿道骨的乘風老者,法海觀之曰妖。這是看穿了表相。待到竹林里見過了裸身的婦人,禪定時妖孽橫行,不得不大開殺戒,這卻是相由心生,更入一層。
他義正言辭:「紅塵色相,盡是虛幻。」許仙道:「你把我的家都變沒了,還滿嘴大道理……我迷戀紅塵,我沉迷凡俗世界,我願意。」
著重眼前之相的許仙和難脫內心之相的法海,孰可分清,妄論高低?
捉妖道人,雖能見妖,世人卻因其眼盲難免譏諷不信;白蛇貌美,設館救人,世人便視為菩薩轉世,不疑有他;青蛇青樓艷舞,世人頓生痴迷,早不問來歷……
離一切諸相,既名諸佛。世人不過你我,凡人一個,自然離佛之境甚遠,網困諸相中。
佛、人、妖,貫穿影片的這三者亦是相。法海近佛,人身執妄卻非佛;許仙生死出家,是人卻難做人;二蛇為妖,然修人形依人事。到底誰是人,以何相示之,方見真意?
跳出影片的相,縱觀古今,女人常被妖魔化,精怪魔巫都要往「她」頭上套,恐懼夾雜蔑視,彷彿身為人便可保持正義高貴。而蔑視「她」的那些更為現實且軟弱的人,根本上是男人——歷史本由他們撰寫。還有那麼一些「人」,統領著更高的意識層次,不僅看不得被他們視作醜陋軟弱的同類男人,更看不得最底層的被妖魔化的女人們。他們自譽近佛,剛強無匹。
實則,眾生皆相,眾生平等。佛無相。
執念
由色相入,而生執念。紅塵故事,必得執念,不然世人覺得它——不動人。
白蛇的執念,是眾所周知的,千年等一回,她嚮往成為一個人,得到一份真摯不移的愛戀。為了實現心中這個念,她選了老實無建樹的許仙,對法海的評價是躲還來不及。可即便做了萬全的准備,自身貌美又多財,依足了做人的規矩,這相對蛇精短如朝露的人的一生愛戀,依然難保周全,心猿意馬,錯漏百出。
許仙的念太多太雜,但歸結起來卻也不過一個——紅塵凡俗。人世的慾望糾結,他都戀。作為人,他最執著的是不脫紅塵,即便最後被封五蘊無奈點頭,亦是為了紅塵里留念的人事,不能放下。
即便眼盲的捉妖道士,能看穿人妖之分,都不忘執著世俗的名利,有人圍觀就想獻技。端午再闖白府,依然執迷不悟,想要借除妖名揚天下,利慾熏心,自然是非不分。
本該最離執念的法海,說他是執念最深的一個,也不為過。執念源於過於清晰的二分法,非人即妖,非好即壞。法海將蜘蛛精收服,卻罔顧其修行佛前,並無大過。此後,依然沒有反省己身,仍是兢兢業業除妖事業。執念一旦深重,看似不動金剛,實則缺乏慈悲,法海身後的佛像幾次崩塌,正是鏡頭給予的影射。
近乎偏執的二分法認定,使得法海出爾反爾尋二蛇報仇,因為他不能允許有人破了其自認修成的金剛身,他不能接受人身的脆弱,不能接受落到和人、妖無別的境地,不能接受二分神壇的崩塌。
他拖走許仙時,仍不忘念叨「人比妖怪更難馴服」,到底是執著於紅塵的許仙更難馴服,還是偏執人妖、上下之分的法海更難馴服呢?
執慢不除,更生殺戮,何生慈悲?
哪怕臨到末了,他還在功過之論,見白蛇產子難以置信……
不執者,唯有小青。
帶著好奇來到世間,嘗試了所有感到懷疑的教條,她不墨守成規,不畏手畏腳,不預先設定,而是去經歷,去感知,去接納。她常反駁,常質疑。她揭開人、妖面目,令白蛇無奈,令法海惱怒。
她不願自欺,亦不想欺人。
「真是可笑,連你們人都不清楚。」
《青蛇》的最後一個鏡頭,停留在了一滴朝露上。
若說佛,盡在片中,亦不在片中,恰如人生戲夢一場。
『陸』 青蛇這部電影詮釋的是什麼
蛇精修煉千年,早已成人形。一心想飛升成仙,人稱蛇妖,自稱蛇仙。由於自己前生乃美女(西施)因傾國有罪被天界罰作白牝蛇,生生世世要在地上爬行,不得飛升。在南極仙翁的點化下,只要找著(吳王夫差),向他清繳從來孽債,則大事未可不成。
白蛇化身白素貞來到杭州,先誤會金山寺住持無難禪師的俗家弟子石君寶是(吳王夫差),幾經波折和青蛇大打出手才找到(吳王夫差),原來(吳王夫差)已投胎成許仙,但許仙因氣死他一生中最愛的母親,內疚自暴自棄來懲罰自己,浪盪成性,揮霍無度,嗜賭如命,為幫許仙走回正道,白蛇氣得哭笑不得,七窮生煙,後來被許仙真情打動,結下孽緣,生下一子許仕林。
青蛇與石君寶糾纏不清,為斷孽緣石君寶落發出家法號法海,法海為收白蛇與青蛇大打出手,白蛇施法興風作浪,水淹金山,犯下天條被壓在雷峰塔下,並對許仙與白蛇乃孽胎許下二十年後帶許仕林回金山寺受戒出家。
時光荏苒,二十年彈指便過,許仕林長大成人,並與情人瀟瀟在法海的幫助下尋得智仁勇二寶物,脫降孽障,白蛇和許仙可得以成仙做一對神仙眷侶。仕林和瀟瀟經歷了無數風波,有情人終成眷屬 劇情梗概:40集浪漫神幻電視連續劇《青蛇與白蛇》由台灣楊佩佩工作室有限公司拍攝。該劇由博華編劇,賴義璋任導演,曹剛任製片主任,上海導演王忠明任副導演。王忠明以前曾執導過收視率很高的《難得有情人》、《上海之戀》及《雷霆戰警》等影視劇。劇中主角「許仙」由台灣著名演員李銘順飾演,「白娘子」由新加坡當紅的演員範文芳扮演,而「青蛇」則由人們熟悉的台灣張玉嬿扮演.
『柒』 為什麼《青蛇》要叫《青蛇》捏
最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原因如下:電影《青蛇》是改編自香港作家李碧華的小說《青蛇》。
小說本身是按著青蛇的視角去審視白蛇和許仙的感情,完全以現代的觀念講述了傳奇的故事,青蛇、白蛇與許仙,出現了另一種二女一男的局面。
小說開頭就是這么寫的,「我今年一千三百多歲。住在西湖一道橋的底下。這橋叫「斷橋」。從前它不叫斷橋,叫段家橋。冬天。我吃飽了,十分慵懶,百無聊賴,只好倒頭大睡。睡在身畔的是我姊姊。我們盤錯糾纏著,不知人間何世。」講的是青蛇。
最後也是以青蛇的視角,「我要趕上前。我依舊是素貞的妹妹,同是張小泉剪刀廠的女工。我決定借了他的傘,著他明日前來取回。解放路、延安路、體育場路、湖濱路、環湖路……隨便一條柏油馬路的一家。我一擰身子,裊裊地裊裊地追上去……」
電影沒有純粹按小說改編,加了很多白蛇的戲,但也很注重青蛇的由蛇到人的變化,同時為了尊重小說原名,所以還是叫《青蛇》。
我覺得網上的這些已經回答了很清楚了,《青蛇》的經典也是眾所周知的。
我也略說一二:
先入為主。或許大家對趙雅芝版的《白蛇傳》了解在先,所以在看《青蛇》的時候,總是潛意識里把白蛇和許仙的愛情故事作為主線。
其實,《青蛇》想表達青蛇與白蛇的「同性戀」般的姐妹情深更為多些。
(白蛇:小青,你還在我身邊
小青:是呀姐姐,一直在,永遠都在。)
許仙在二蛇間不忠貞的愛情成為姐妹間的一根刺,最後小青殺了他是明智的。即便他已為僧,又或是他對白素貞的愛早已模糊,但白蛇的孽緣因他而起,白蛇的命因他而了。一個許仙,白蛇對他的愛千年修行,命喪黃泉也不足息。她活著,陪伴許仙;她死了,許仙陪伴。或許出家是無奈的,但不忠卻是毫無借口,無法原諒的。
我為許仙的死叫好。若他苟活於世,才叫人倍感厭惡。這就是一個老老實實,比較起來容易相處的懦弱書生。對法海,對白蛇,對青蛇,他永遠只是軟弱無力。
最後,我想叫《青蛇》更為適合是因為,白蛇的愛是從最初就已肯定,到最後也是致死不渝的。而青蛇的愛,雖然一樣堅定不移,但是她的愛的是在成長的,是經歷了從最初對許仙的模糊到最後對白蛇的清晰的過程的。而電影就是以這為主線進行描述的。題外話:我在尋找答案的時候看見一影評。本來想轉來的,一看,貌似沒底的。那人大約寫了有五,六千字了吧,長的嚇死人。只能感嘆他真能侃啊!!~~
『捌』 電影《青蛇》的評價
詩情江南,情慾浮塵——徐克的《青蛇》 作者:裴-雅 轉自SOHU影音社區 看徐克的《青蛇》,自始至終貫穿的感覺就是:江南好,江南美,詩意的江南,中國人心中的江南情結,纏於景,纏於物,纏於情,縷縷浮散,悠悠不絕。 看那西湖煙雨如絲,畫舫飄漾,白素貞與許仙初相會。才子佳人,百年修得同船渡。四目脈脈,情意流轉。一顰一笑,訴盡了多少相思意。天地間,只余輕雨飛揚,眼前心頭,幻化的皆是風月無邊。江南的水意,就這樣柔柔地盪漾著,春意,就在那綿綿春雨的浸潤下,爬上了人的心頭。於是,片中人笑得迷醉,片外人看得陶醉。 再到相別,許仙立於岸邊許久,收傘遞於白素貞,「留於遮雨之用」,轉眼卻見船頭斜放一傘,訕訕間,白素貞卻巧笑著接過傘,留下了一句:「箭橋雙花坊巷口,姓白的那戶人家」。多少江南的浪漫詩情,多少人間的旖旎風情,在那一聲「箭橋雙花坊巷口,姓白的那戶人家」的重復中,縷縷地滲透了出來。想,人間多少的至真至性愛情,都由得這樣的一個含蓄邀約中蔓延開始。此後,佳人妝樓倚望,公子憑欄遙想,外人呢,惹得心頭一片惆悵穿行:何日待得佳人如此青眼? 及至許仙和白素貞的家,亭台畫榭,曲廊通幽,更那池中水碧生涼,荷花凝朱含芳,江南的水鄉,居家的詩意,已在這國畫般的意境中裊裊升起,看一眼。都覺得讓人心生無限的純美感,想像居住其中,感受臨水觀花,風生水起,明月拓影,青蓮浮水,再與佳人池邊或漫步,或賞玩,或戲水,又該是怎樣的一種詩情畫意。那一抹古典的形色之韻,那一幕江南的淋灕水氣,寄寓了多少中國人對家的溫情遐想。更何況還有兩個佳人為伴,一個溫婉賢淑,一個野性媚惑,此情此境,除卻神仙生活,世間還能有何可以形容得出?平生若得享用一日,便覺生命圓滿,夫復何求! 再看景那形。看那紅葉飄舞,竹影婆娑,藍光幽微,小橋流水;看那張曼玉柳腰纖細,回風舞雪,尤物不可名狀;看那王祖賢媚眼如絲,吐氣幽蘭,撩撥著心底的慾望青蛇;一切都是那樣的迷離而絕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