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理解"一個導演一生只拍一部電影
「為什麼一個人能拍攝出某部電影,是因為他當年有自己獨特的經歷。」也因此,每個導演一生只能拍出一部電影,「當然,你的電影可能范圍很廣,但角度就是固定的那個。」
B. 呂克貝松曾說過一生只拍10部電影,為什麼現在還在執導
呂克·貝松說自己一生只拍十部電影。 《最後的戰斗》 《碧海藍天》 《地鐵》 《碧海藍天》 《尼基塔》 《大西洋人》 《殺手萊昂》 《第五元素》 《聖女貞德》 《出租汽車》
C. 如何理解一個導演一生只拍一部電影
一生只專心講好一個故事,就像一些痴情的人一生只愛一個人一樣。專注雕琢,或許能成一代奇作。
如果滿意的話
盡快採納我的回答
這將是對我的極大鼓勵!
D. 請問呂克貝松是不是真的只拍十部電影。
已經十二部了
呂克·貝松 檔案簡介
法國導演,兼任製片、編劇、演員、剪輯等。因為屢創票房佳績,被譽為法國的斯皮爾伯格。作品節奏快捷、風格奢華,極具商業價值。有人稱他的電影實際上是美國片,只不過是在法國拍攝而已。父母親都是水上運動的高手,母親還是潛水教練。青少年時,他夢想成為海洋、海豚專家,但是因為一次潛水意外,讓他不得不放棄這個願望,轉向電影。17歲高中未畢業便進入高蒙電影公司任助理,後到好萊塢實習,回國後擔任副導演。劇情長片處女作《最後決戰》獲1983年戛納電影節特別獎。在此後的十餘年間,他又有五部影片問世,且幾乎每部都產生了轟動效應,其中一部便是《這個殺手不太冷》。他的第二部影片是1985年執導的《地鐵》,獲第11屆法國電影愷撒獎十三項提名和三項獎;1987年的《碧海情》獲第14屆愷撒獎八項提名和兩項獎;1989年的《尼基塔》獲第16屆愷撒獎九項提名和一項獎。之後他又相繼執導了多部賣座的商業電影。呂克·貝松被認為是法國的斯皮爾伯格,事實上,這個稱號並不過份,在法國乃至歐洲大陸,呂克·貝松總是最吸引人們注意的導演。他的電影節奏明快,富於前沿時尚,風格詭異,幾乎每部影片都能激起人們的期待。
星 座:雙魚座
代表作:《地鐵》1985、《碧海情》1987、《尼基塔》1989、《這個殺手不太冷》1994
所獲獎項:《地鐵》第11屆法國電 影愷撒獎十三項提名和三項獎;《碧海情》第14屆愷撒獎八項提名和兩項獎;《尼基塔》第16屆愷撒獎九項提名和一項獎
呂克·貝松可算是法國電影界的頑童也是一個鬼才,他是最受觀眾歡迎的導演之一,但總得不到影評的肯定,卻一而再、再而三創下票房紀錄。
他固執,而且堅信自己的才氣,完全不理會他人的批評。他的父母親都是水上運動的高手,母親還是潛水教練。青少年時,他夢想成 為海洋、海豚專家,但是17歲時因為一次潛水意外,讓他不得不放棄這個願望,轉向電影。盡管他再也無法潛入童年深愛的海底,但卻因此而 成為90年代法國最具世界影響的導演,甚至被人稱為'歐洲的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他沒有受過任何訓練,就直接到電影廠里當雜工, 從底層一步步做起。之後,他就到好萊塢去,到處走、到處看。回到法國後,他便決定開始拍片。那時,他住在一間小閣樓,和一個朋友湊了 點錢就拍了一部科幻默片《最後決戰》,結果得到亞弗利亞茲科幻片的大獎,從此啟動了他的電影事業。
在此後的十餘年間,他又有 五部影片問世,且幾乎每部都產生了轟動效應,其中一部便是《這個殺手不太冷》。 他的第二部影片是1985年執導的《地鐵》,獲第11屆法國電影愷撒獎十三項提名和三項獎;1987年的《碧海情》獲第14屆愷撒獎八項提名和兩 項獎;1989年的《尼吉塔》獲第16屆愷撒獎九項提名和一項獎。短短的幾年取得如此的成績,這在法國中青年電影導演中堪稱鳳毛麟角。因此 ,呂克.貝松憑借自己的實力躋身於法國一流導演的行列。 呂克.貝松作品的題材、樣式不拘一格,常常出人意外。《地鐵》一片描寫了與地面世界相對應的巴黎地鐵這一完整的地下世界,描寫了生活於 其中的人們的生活、情感與遭遇;接下來的一部《碧海情》則以廣闊無垠的大海為主角,展現了其令人難以抗拒的魅力,及人們對它的深深的 眷戀;《尼吉塔》又將筆觸深入到人的內心世界,謳歌了愛對人性復甦的巨大功能;《大西洋島》(1991)再次將目光投向海洋,是一部表現 海洋生物的充滿詩情畫意的記錄片…… 每一部都有創新,每一步都不循舊路。這就是呂克·貝松的特色。
呂克·貝松被認為是法國的斯皮爾伯格,事實上,這個稱號並不過份,在法國乃至歐洲大陸,呂克.貝松總是最吸引人們注意的導演。 他的電影節奏明快,富於前沿時尚,風格詭異,幾乎每部影片都能激起人們的期待。
作品年表:
2000《舞者/呂克貝松之光芒萬丈/Dancer, The》(法國)、《終極殺陣2之霹靂雷霆/Taxi 2》(法國)
1999《聖女貞德/Joan Of Arc》(法國)
1998《出租汽車/Taxi》(法國)
1997《第五元素/Fifth Element, The》(法國,美國)
1996《Kamikaze》
1994《職業殺手裡昂/這個殺手不太冷/Professional, The;leon》(法國,美國)
1993《Point of No Return》、《舐血狂花/Assassin, The》(美國)
1991《大西洋島/Alantis》(義大利,法國)
1990《墮落花:尼基塔/Femme Nikita, La》(法國,義大利)
1988《碧海藍天/Big Blue, The;Grand bleu, Le》(法國,義大利,美國)
1985《地鐵/Subway》(法國)
1983《最後的戰斗/Dernier combat, Le (法國)》
獲獎記錄:
1990年《尼吉塔》(Nikita)獲得第1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9項提名,榮獲一個獎項
1988年《碧海藍天》(The Big Blue)獲得第14屆法國電影凱撒獎8項提名,並榮獲二個獎項包括最佳導演
1985年《地鐵》(Subway)榮獲第11屆法國電影凱撒獎13項提名,並榮獲三個獎項
E. 為什麼許多女演員都只願意拍大導演的電影
許多女演員都只是願意拍大導演的電影,因為大導演的作品一般質量都是很好的,還有就是大導演的名氣都是很高的,和這種導演合作就是會很快的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所以就是女演員會爭相去和大導演合作,這是很正常的。
1 大導演的作品質量都是很高的。
像是一般的大導演拍出的作品都是很好的,像是馮小剛,張藝謀這類大導演的電影,不光是在電影質量還有就是知名度上都是很好的,一個好的電影是會對演員有很大的影響的,很多的時候就是憑借一個電影的一個角色就是可以一炮而紅,所以女演員急於出名的話就會選擇大導演合作的,這是很正常的想法。
女演員就是一個競爭很激烈的,沒有實力和再大的導演合作都是沒有用的,這就是需要自己不斷努力的。
F. 他為什麼一生只拍十部電影
你說的是呂克·貝松吧?
廣為流傳呂克-貝松一生只拍十部電影,他自信地告訴我們他覺得這十部電影都非常棒,好像他的十個孩子一樣。有人問他,為什麼只拍十部,是不是有什麼深刻的含義。他幽默地舉起自己的一雙手,無辜地說,我們的手指就是十個,所以十挺好的。接著,他透露,只拍十部電影的說法只是為了拒絕好萊塢大製做的邀請而做出的托辭,也是他為了保證自己作品的品質而做出的限制。如果在拍完《亞瑟》之後,還有好的題材,他也會考慮。
G. 為什麼有些巨星只接拍電影,而不接拍電視劇
主要是因為國內電視劇水平太低,所以真正的電影大咖不會降低拍攝電視劇的價格。
首先,電影和電視節目本質上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區別。電影的投資規模比較大,人員和設備精良,可以產生更好的視覺效果。如果使用大蹺板拍攝,則可以進行航空攝影。由於有足夠的資金,因此需要緩慢的工作。電影有足夠的資金來創建更具影響力的場景,例如戰爭,計算機特效,而電視劇無法負擔這些費用。電視,計算機和移動客戶端的屏幕尺寸很小,因此它們略有瑕疵或被誇大,觀眾也不會太在意它們。電影所追求的人物形象不僅在於美,而且演員表演的每一個細節都得到了無限放大,加上封閉和黑暗的觀看環境,觀眾的輸入更強烈,因此電影中的表演必須要格外小心,因此從技術上講,影視演員是攝像機的性能,其大小必須在攝像機的平方英寸之間,以使觀眾感到舒適。
H. 張藝謀拍了一輩子電影,為何只有一部電影的票房勉強過10億呢
在娛樂圈有很多優秀的導演,比如說陳思誠,張藝謀,王晶,這些人已經在娛樂圈混了很多年了,他們都有很多優秀的作品。有些人說張藝謀在娛樂圈呆了這么久,但卻只有一部作品,票房破了十億,其實我覺得這件事情是有兩面性的,張藝謀拍電影的時候,那個時候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人還不是特別多,而且看一次電影的價錢也比較少,他的票房沒有超過十億,也是非常正常的。
對一部電影來說,我覺得最重要的不是票房,而是口碑,有些電影的票房非常高,但是口碑不高,還有一些電影,雖然票房不高,但是口碑卻很高。張藝謀非常擅長導戲,我覺得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優秀的,現在他的懸崖之上正在電影院熱播,這部電影已經破了十億,應該會有更好的票房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