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香港拍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香港拍的第一部電影是《偷燒鴨》!
② 香港演員曾志偉的第一部(首部)電影是哪部
繼第一次出演悲劇《雙城故事》獲得1992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後,曾志偉的電影之路開始暢通,《愈快樂愈墮落》里那個舉著傘站在雨中的同性戀者、《甜蜜蜜》中那個暴死在紐約街頭的豹哥、《半支煙》中那個失落了記憶的中年混混……1997年,他又憑《甜蜜蜜》獲得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曾志偉在香港演藝圈沉浮30年,嘗遍酸甜苦辣。最近憑借《無間道》的熱映,他再度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加之《江湖》的宣傳造勢,一時風頭無兩。
③ 香港警匪片掀起整個香港產業的第一部電影是
1,普遍認為1984年麥當雄導演的《省港旗兵》開創了警匪片先河
2,不過我個人認為應該是成龍導演的《警察故事》為警匪片帶來了春天,並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
3,《警察故事》是1985年拍攝,比《省港旗兵》晚一年,但《警察故事》的名氣比《省港旗兵》要大得太多太多,以至於續集不斷,到2013年還在拍攝續集並且還有後續的勢頭
所以我個人認為,雖然《省港旗兵》是第一步真正意義上的警匪電影,但是成龍導演的《警察故事》應該是像你說的掀起了整個香港警匪片產業浪潮
④ 香港的一部電影,挺早的,叫什麼名字
頑皮家族
http://ke..com/view/1545659.htm?fr=ala0
⑤ 第一部粵語電影是什麼
1930年代初期,有聲電影開始流行,但在香港首先上映的兩部有聲粵語電影卻並非在香港本地拍攝,首部是1932年邵醉翁的天一乘薛覺先及唐雪卿夫婦到上海演出時,開拍其首本戲《白金龍》,成為第一部有聲粵語電影,但遭到禁演,經疏通後才獲准上映,因而在香港反被稍後在美國由大觀開拍的《歌侶情潮》(新靚就、胡蝶影)搶先上映。兩片取得極佳的票房成績,引發香港本土拍攝有聲電影的熱潮,黎北海的中華於1933年先完成一部局部粵語對白電影《良心》(白玉堂、唐醒圖),同年9月20日公映香港製作首部全粵語對白電影《傻仔洞房》(廖夢覺、楊倩儂)。
⑥ 第一部進入大陸的香港電影是什麼
畫皮
香港 劇情/恐怖 90分鍾 1966年
1966年鮑方執導電影 更多義項
《畫皮》根據《聊齋志異》中同名篇目改編,是由鮑方執導,朱虹、高遠、陳娟娟、翁午主演的恐怖電影。
影片講述了書生王崇文因功利心切,錯把女鬼當考官女兒收留,結果被其所害的故事。該片於1966年7月29日在香港上映。
⑦ 香港第一部功夫電影是哪一部
1949年《黃飛鴻》
⑧ 香港第一部電影
一八九六年已有香港電影面世,當時面世的五部在香港的拍攝,有關香港的紀錄短片,是美國「愛迪生公司」的出品。
自一八九六年路易.盧米埃爾的助手來香港放映和拍攝電影後,有接近二年的時光,香港再沒有任何電影活動。直至一八九八年,美國「湯默斯.愛迪生公司」派出一個電影攝影師到世界各地去拍攝影片時,香港才再有電影活動。當年,那個攝影師到香港拍攝了一批紀錄片。同時,「愛迪生公司」把攝自香港的紀錄電影輯成五部短片。它們名為《香港街景》、《香港總督府》、《香港碼頭》、《香港商團》和《錫克炮兵團》。
《香港街景》等五部香港紀錄短片,和同一攝影師同年在上海拍攝的《上海警察》和《上海街景》等,在當年曾在美國公映過。
如上所述,香港在一八九八年已有新聞紀錄電影的拍攝。雖然它們不是香港電影公司的出品,可是它們是在香港拍攝的,內容又是香港景物,可以把它們稱為「香港電影」。因此,可以這樣說,一八九八年已有香港電影面世。
《香港街景》等五部「愛迪生公司」出品的香港紀錄短片,美國國會圖書館存有它們的拷貝。一九八八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從美國國會圖書館弄來一套拷貝,在第十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公映過(它們是公映節目《戰前風貌》的一部分)。一九九五年第十九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又把它們並入電影節目《香港半世紀》內,再度公映過。
⑨ 你看的第一部香港電影叫什麼名字,還記得嗎
徐少強和湯鎮業主演的天龍八部
⑩ 香港的電影是什麼時候開始發展的
近一百年的香港電影歷史,其實要從一個洋鬼子開始,他不叫Christopher,他叫Thomas,Thomas Alva Edison,他的中文名字很好聽,名叫愛迪生。在一八九○年代,美國的愛迪生跟法國的盧米埃兄弟,都發明過攝影機、放映機系統,而為了爭取他們個人的市場,他們派人環游世界,去紀錄景象和人物。美國人跑得快,一八九八年,愛迪生公司派了一個隊伍來到香港,第一次把這里的人和景象紀錄下來。當年比現在簡單很多,攝影設備跟放映的設備是一樣的,白天拍的東西,晚上回到酒店,在浴缸裡面洗一洗,第二天就可以放出來。誰會想到一百年以後,這個小地方會成為全世界生產電影最重要的地點之一第一章 電影先驅
電影傳入香港十多年後,就有香港人參加電影的拍攝活動。黎民偉(香港影星黎姿的祖父)是一位愛國、醉心革命的人,十六歲加入孫中山的同盟會,十九歲開始參與清平樂白話劇社,以演戲宣揚革命。二十一歲遇上拍電影的機會,一部由香港人製作的劇情短片《莊子試妻》(1913年 華美電影公司出品)就這樣誕生了。在《莊子試妻》,黎北海(黎民偉之兄)飾演莊子,更兼任導演,而黎民偉之妻嚴珊珊飾演莊子的婢女,成為中國首位女演員,而黎民偉竟然反串飾演莊子的妻子。當時的社會風氣較保守,根本沒有女演員,所以嚴珊珊的演出和黎民偉的反串,說得上是一大突破。《莊子試妻》主要在美國上映,所以看過這部短片的香港觀眾很少,直到黎民偉和黎北海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後,他們的作品能夠接觸香港的觀眾,已經是十多年後的事了。
經營電影公司並非易事,更何況是香港開埠以來的第一間。一九二二年,黎民偉、黎北海兩兄弟,得到大哥黎海山的支持,集資創辦了民新影片公司,由器材到人才,全部都從零開始,除了負責製作,他們也在上環興建了新世界戲院,為民新的出品設立上映的渠道。民新公司的宗旨是,電影不但能提供娛樂,更可移風易俗、輔助教育,電影是改進社會的工具。抱著認真對待電影的態度,民新不惜遠赴重洋,攝制了不少紀錄社會事件的影片,其中一部名為《勛業千秋》的新聞紀錄片尤其重要,它集結了黎民偉和他的夥伴羅永祥,從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八年間,追隨國父孫中山,義務拍攝他革命世紀的新聞紀錄片。期間,兩位電影先驅冒著生命危險,帶著笨重的器材赴前線,拍攝了北伐的戰況,也為中國留下了珍貴的近代史片。
民新自成立以來,向著故事長片的目標進發,可惜在籌備期間遇上不少障礙。在一九二四年,民新在廣州開拍《胭脂》,取材自《聊齋志異》,「兄弟班」再次上陣,黎北海負責編、導,而黎民偉與平妻林楚楚則擔當男女主角。幾經辛苦,《胭脂》終於在一九二五年完工,正式上映。當時的香港人只看過,美國和法國人的電影,他們首次在電影院內欣賞,自己人拍攝自己的故事,感覺一定十分特別。《胭脂》上映首周錄得盈利港幣六千。正當民新上下高高興興地慶功時,絕對沒有人會想到,在幾個月後,民新要面對一次關乎存亡的巨變。在一九二五年,上海發生五卅慘案,二千多名學生在上海租界示威,遭英軍開槍鎮壓,造成數十人傷亡,在廣州和香港引發龐大的罷工潮。當時百業蕭條,包括成長中的電影業。此時,黎氏兄弟對電影發展各有不同的看法,他們把新世界戲院轉讓,民新一分為二。弟弟民偉到了上海,而兄長北海則穿梭省港兩地,尋求下一次的拍片機會。
香港民新解散後,黎民偉到了上海,成立上海民新,繼續拍攝劇情長片,拍攝了《玉潔冰清》、《木蘭從軍》、《西廂記》等經典影片,這幾部電影,不但製作規模極具野心,而構思和拍攝手法也相當先進,有些場面甚至用上簡單的特技,可惜上海民新經營了數年,已虧蝕了四十萬元,算起來,相當於今天的一億元港幣,實在令人心疼,不過對於有理想和實力的電影人而言,金錢上的盈虧並非他最關心的。一九三○年,屢敗屢戰的黎民偉和院商羅明佑合組聯華公司,以提倡藝術、宣揚文化、啟發民智、挽救影業為宗旨,仿效好萊塢片場制,羅致了一群當時電影界最佳的人材,費穆、蔡楚生、卜萬蒼、孫瑜等,這些文人味重的導演對電影的語言和細節也非常重視,作品中的美術、攝影、劇本都一絲不苟,題材也與時代深刻呼應,於是聯華的出品,幾乎部部佳作,大受歡迎。其中更捧紅了一代巨星阮玲玉,《漁光曲》、《大路》、《神女》,已成為中國電影史上不得不提及的經典。
維持了一年零四個月的大罷工,終於在一九二六年十月十日正式結束。但黎北海還要多等三年,才能籌足他所需的資金,重新經營電影公司。一九二九年,黎北海得地產商利希慎支持,自導自演《左慈戲曹》,並於利園山道搭景拍攝,正式帶領香港電影復甦。一年後,黎北海改組影片公司,加入弟弟黎民偉參與創辦的上海聯華影片公司,正式成為聯華在香港的分廠。既然電影業要再起步,當然要多訓練一些新人,培養人材,聯華港廠開辦了演員養成所,導師中更包括曾在美國攻讀電影的關文清導演,很多電影人,如我們熟悉的吳楚帆、黃曼梨、李鐵導演等,其實都是從演員養成所訓練出來。一九三三年,黎北海做了一次,劃時代的創舉,拍攝了《傻子洞房》,一部完全有聲的電影,從此香港電影業進入有聲音的年代。
三十年代,關文清導演到了三藩市,希望跟華僑見見面,聯絡感情,順道推銷聯華的產品,不過這次美國之行最有價值的,是認識了一位富有而且對電影充滿熱誠的年輕人——趙樹燊。他們一拍即合,馬上商量拍片大計,就這樣拍攝了轟動一時的《歌侶情潮》,男主角就是關德興師傅,不過當年他還沒演黃飛鴻,他跟隨大老倌小靚就學戲,所以人稱他為「新靚就」。趙樹燊和聯華最終未能合作,卻反而到了香港成立「大觀聲片公司」,主力拍攝粵語片。三十年代開始,憑著地利和政治上的優勢,越來越多來自內地和東南亞的投資者到香港開辦電影公司拍攝粵語片,香港的電影業也逐步穩固,成為當時除了上海外另一個華語電影製作中心。
綜上所述,電影自一八九八年傳入香港開始,香港電影迄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