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微電影劇本的預防侵權措施
微電影劇本創作歸屬自動取得和登記取得。在中國,按照著作權法規定,作品完成就自動有版權。 所謂完成,是相對而言的,只要創作的對象已經滿足法定的作品構成條件,既可作為作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可以通過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和各省直轄市主管部門備案部門申請登記,數字作品形式的微電影劇本著作權歸屬也可以通過各種行業協會的第三方登記中心或有可信第三方支撐的能夠證明作品備案存證時間的機構,也可以選擇融合和集成各種數字版權技術和權威時間戳 公證處公證郵箱等可信第三方群支撐的支持的 大眾版權認證保護平台 進行自主存證和首次發布智能認證,取得微電影劇本歸屬權初步證明,需要時,通過司法鑒定,增強證據的法律效率是核心保障。
Ⅱ 好的電影劇本具備哪些因素
一個電影劇本就是一個由畫面講述的故事。這裡面有兩個要素,一是用什麼,二是講什麼。用畫面講,講故事。那麼,如何用畫面講事情呢,下面幾個簡單的細節就可以說明。例如:香,電視劇可能會讓劇中人說出:真香啊。電影中,你盡量不要這樣用,你最好要讓人看到,你可以讓你的人物深深地嗅一下,微閉一下眼睛,這樣就解決了。再如講一個人激動。比如,一對曾經的戀人,因某種原因分手,幾年後各自成家卻巧遇,他們到小餐館吃飯,說到動情處,男人會怎麼反映?電視劇中可能會哭著說些其它話。但在電影中,我會讓男主人突然大喊:老闆,再來一瓶白酒!從另一個角度來定義,一個電影劇本是關於一個人或幾個人,在一個地方或幾個地方,去干他或她的"事情"。很多人會把電影劇本與小說、戲劇混起來。電影是看的,不說一句話也行。以前的幽默片就是很好的說明。但一定也要讓人的耳朵熱鬧,只是不一定要聽人說話。聽音樂,講情緒,所以它是一種視覺藝術。電影是把一個基本的故事戲劇化了,打交道的是圖像、畫面、一小片和一小段拍攝好的膠片:一個鍾在走動、一個窗在打開、一個人在看、兩個傢伙在笑等等。電影劇本的共同點是結構電影劇本,一個故事是一個整體,其中的部分是:動作、人物、場景、片段、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偶然事件、情節、大的事件、音樂、地點等,都是編劇故事的部分。結構就是把部分安排好組成一個整體的東西。比如一張桌子的結構就是一張桌面加4條腿。在這個范圍內,無論是高矮寬窄圓方長或者玻璃的木頭的塑料的,統統逃不出一張桌面加4條腿這個結構。電影劇本有一個開端、一個中段和一個結尾,也就是一、二、三幕。第一幕:建置,也就是開端通常會用30分鍾來建置這個故事、人物、戲劇性前提、故事的情境等,並且建立起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間的關系。這30分鍾里,前面的10分鍾最為重要。一般來說,在前面10分鍾里,你會做出是否喜歡這部電影的決定。這10分鍾里,你要展示你的主人公是誰,主要人物和比較重要的次要人物都要出來。如果這個人不得不在後面出現,那你要讓他在前面露個臉,讓觀眾有個比較深的印象。比如說一個偵破片,如果罪犯不得不要隱藏在後面,那就要在最前面晃一下.一句話,這個人物到底想做一件什麼事,電影的全過程是想辦法阻止主人公去做成這件事,但主人公最終戰勝了這些障礙。第二幕:對抗用60分鍾來講述主要人物遭遇和征服了一個又一個障礙,最後實現和達到了他的或她的戲劇性需求。比如,《亡命天涯》,這個人物就是被他的戲劇性需求所驅動:他要將殺害他妻子的兇手捉拿歸案。有了人物的戲劇性需求,我們就可以設置一道又一道障礙,這部電影中最大的障礙,是警察認為他是兇手,這樣,他就面臨了兩大任務:逃亡和緝拿真凶。第三幕:結局結局並不意味著結尾,結局意味著解決。故事是如何解決的?你的主人公是死是活?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等等。結尾是劇本中結束全劇的一個特殊場景、鏡頭或段落,它並不是整個故事的解決。電影劇本和小說不同,電影的結局是已知的,設定好的。只有這樣,才能根據結局,來設置障礙。秋菊要去討說法,那就要想辦法弄些不讓它討到說法的障礙,讓她去解決。這樣,就會產生戲劇矛盾,電影就能進行下去。因此,主人公解決障礙是電影的最重要過程。人物如何塑造人物是電影劇本的基礎,它是你故事的心臟、靈魂和神經系統。在動筆之前,必須了解人物。影視劇中一個人物刻劃好了,電視劇就活了,人物性格刻劃,首先要確定你的主要人物。然後把他的生活內容分為兩個基本范疇,內在的生活和外在的生活。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Ⅲ 關於電影劇本的問題
不是的,導演拍戲時的劇本和原創劇本是有區別的。導演手中的劇本是安排總體演職人員的,其他的,比如燈光呀,攝像啊,演員啊等等都有,都不一樣。
原創的劇本,是一種電影的文字形式。拍攝過程中已經將劇本細分了。所以,其實電影的文學劇本就是這樣的。說白了電影劇本就是電影畫面的描述。文字要求簡練,交代清楚。剩下的就是演員和導演的事了。其實你有空做一次群眾演員你就會知道。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Ⅳ 我經常給一些影視公司發劇本,都是以電子郵件的形式發過去的,但非常擔心被剽竊,請問如何防止這一問題
最簡單的辦法是把劇本用加密(比如用rar壓縮工具壓縮加密),郵件發出去以後,再電話告知對方解壓密碼,這樣即使被剽竊,沒有密碼也無法打開。
呵呵,簡單吧,其實很多事情不需要高科技
Ⅳ 寫電影劇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又不是紀錄片。故事允許虛構。反正眾多可當作素材的內幕你也不可能知道。這些機關配置你自己想像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Ⅵ 如何防止自己的電影劇本被抄襲
1、永遠不要給完成劇本。要給他們故事梗概。
2、故事梗概最好進行版權登記。當然在中國比較麻煩。可以採取以下兩種辦法。
3、花20美元到美國編劇協會登記:http://www.wga.org/ 這種方法你需要有國際信用卡懂得英文。
4、交稿前一個星期,把故事梗概列印出來,簽字。用高級信封封死,全部信封口簽字或者蓋上私章。把這個信封用掛號信寄給自己的永久地址。收到後千萬不要拆封。萬一遇到侵權的官司,由律師交給法官當庭拆閱。
5、交給公司的全部文件都用電子郵件。
6、網路搜索影視公司資料。看看他們的資質。著名影視公司侵權的可能性遠遠低於那些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所謂影視公司。
祝你好運。
Ⅶ 犯罪題材的電影劇本需要哪些審查步驟
這些犯罪題材的電影需要什麼題材?我我感覺需要審判官,檢察長,還有律師
Ⅷ 影視項目的選擇和風險規避
影視項目顧名思義就是公司或者個人的身份參與到整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以聯合出品的形式來取得某部電影、網劇、網大、電視劇的票房或者是點擊分紅。
在2015(2015年以前影視投資方式一般是幾個有實力的企業或者個人通過他們的資金和人脈資源聯合出品的)之前相對於電影項目來說,投資總人數達到兩百人以上統稱為非法集資,2015年對於電影項目非常重要的一年,《電影法》的頒布,允許200+以上的民眾以聯合出品等多種形式參與到影片的製作宣發放映等環節。面對著日益發展的中國電影市場,小部分人群的投資已經無法滿足中國電影市場的胃口了,國家頒布《電影法》可以說也是順應了時代的潮流。
2017中國電影事業火熱的一年,票房總數超500億。截止2018年10月開始中國目前的票房總數已超510,年底突破600甚至700億都不是很大的問題。
市場確實非常好,但這並不意味著你投資電影就一定會賺錢,無論投資什麼樣的項目都是存在一定風險的。可是還是有越來越多觸覺敏銳的人進軍到了影視市場,那麼如何規避風險和如何選擇風險低的項目才是前期進入影視市場需要做的。
1.錢被騙:
做項目最擔心的問題就是錢被騙的問題,這就相當於您買100塊錢的第三方服務項目和丟了100現金的感覺差是一樣的,心情肯定是非常糟糕的。
規避方法:資金請一定要打給對公賬戶,並在打款前通過「企查查」等查證該企業的資質,並在簽訂好合同後,方打款。
2.錢被套:就像玩股票,錢被套牢了,久久回不來?
我是做網劇的,投資一部網劇,周期一般是6-18個月,盈利也好虧損也好,也就6-18個月,6-18月之後,即開始分賬也即開始收錢,所以網劇項目是不存在這樣的風險的。在清賬前,收到款總額溢出本金的數額,即是盈利額。賺30%還是1倍還是3倍還是更多,就看你的眼光、魄力和運氣啦!
3.錢虧了:任何項目,都有可能虧錢,但做項目,只要抓住以下幾點,則勝算就會很大。以下我都以網劇為例,專業對口。
1)不投有政策風險的網劇
影視劇作為意識形態領域的特殊產品,須迎合國家政策及發展趨勢,不投有背國家政策方向的片子,跟黨走,不會錯。
2)不投有審查風險的網劇
影視劇須經過廣電總局的審核通過後,方可發行。審查未通過則須修改,可能會耗時耗力耗錢,從而影響到投資人的利益。諸如:疑似色情、過於暴力、煽動宗教矛盾、民族矛盾、基調太陰暗等題材或情節的片子,不宜涉足。
3)不投有市場風險的網劇
應以市場為中心,只投市場主流觀眾接受度高的,能引流帶動高點擊量的項目。
4)要選好的劇本:好的劇本是投資成功的基石。根據劇本的概念、情節、結構、人物設置、台詞、影像視覺風格等要素,進行專業綜合評分,不投60分以下的劇本,主投80分以上的劇本,我做的都是80以上的項目。
5)要有好的班子:影視投資須考慮在影視中技能是生存的法則,專業使得技術更上一層樓,方法是技能的催化劑。技能、專業、方法體現在影視策劃、拍攝、製作、發行等等每個環節。倒不一定苛求特別知名的導演和演員,因為知名導演或演員勢必大大增加製作成本,而投資追求的是性價比,是收益最大化。
6)要有好的機構:好的專業的投資咨詢機構,會從專業的角度,幫投資人精選好的項目,同時有機會更深程度地介入製片方的製作及財務管理,及時了解拍攝進度,獲取各項收支信息,從而最大限度地為投資人把控各項風險。
Ⅸ 如何寫電影劇本(格式 結構等)需要掌握什麼知識
1:把劇本寫成了小說
剛剛上面提到有的朋友把劇本寫成了小說,不是不可以,但那個是文 學劇本,根本不能用來指導拍攝和製作。舉個例子,你可以在小說里花幾頁的筆墨來寫一個人的身世,背景,家庭組成,或是用幾頁的筆墨來描寫主角的心理斗爭過程,但這些東西是無法表現在電影屏幕上的。你的劇本就是一個屏幕,你所要表現的是電影屏幕上能被觀眾直接看到感受到的東西。像心理活動這類東西是無法很好 的表現出來的。加旁白?當然可以,除非你能忍受主角的畫外音在一動不動的鏡頭里讀幾頁小說。電影*畫面表達情緒,你的劇本就是電影畫面,要通過攝像機的角度來寫,這可能引起第二個問題。
2:不必要的攝象機標注
如果你這樣寫劇本:在5號升降台,用盤納為升70型相機,60mm鏡頭,由 8.5m搖至2m對焦…………如果你這樣寫,就算過了審稿人這一關,你的劇本也會被導演扔掉。你不需要教他怎麼拍,這不是你的事。你在寫劇本的時候完全不用擔心相機的事。但是不是劇本就不要考慮相機了呢?也不是,你需要考慮相機的關系而不是位置。劇本里有自己的專用相機術語,多多使用這些術語,能讓你的劇 本很專業,至少看上去很專業。
1.Angle on 角度對准:比如BILL走出便利店,相機對准BILL。
2.Favoring 主要表現:BILL在一個大廣場,人很多,但主要表現BILL。
3.Another angle 另一個角度:換個角度的相機表現BILL在大廣場玩的很開心。
4.Wilder angle 更寬的角度:先表現BILL在廣場的一角喝可樂,然後鏡頭拉遠,表現BILL所在的廣場。
5.New angle 新角度:換個角度表現BILL喝可樂,使鏡頭豐富。
6.POV 視點:從BILL的視點看東西。就是第一人稱視角。
7.Reverse angle 反拍角度:BILL和SALLY在一起跳舞,先拍BILL看到的SALLY,再拍SALLY看到的BILL,通常是兩人的POV互反。
8.Over shoulder angle 過肩鏡頭:相機越過BILL的肩頭看到SALLY,BILL的肩頭能把畫面自然的分割,很常用的類型。
9.Moving shot 運動鏡頭:包括跟拍,搖移,追隨等等,反正鏡頭是運動的,至於具體怎麼動,還不是現在考慮的問題。
10.Two shot 雙人鏡頭:BILL和SALLY在邊喝可樂邊交談,這種鏡頭的相機不要隨意移動,防止「越軸」。把BILL和SALLY兩人連起來有一條軸線,相機只能在軸線一側運動,如果越過這條軸線,在畫面上BILL和SALLY的位置就會左右互換,引起觀眾視覺上的邏輯混淆。
11.Close shot 近景:強調SALLY美麗的眼睛,但一般少用為妙。
12.Insert 插入鏡頭:某物的近景,比如天色已晚,SALLY問BILL幾點了,BILL抬起手來,接下來可以接一個BILL手錶的特寫,當然你還可以用此種鏡頭來換景,比如BILL移開手錶時攝象機里看到的已經是夜晚的舞會了。
以上就是劇本里的鏡頭描寫格式,看個例子就明白了。
這是具體的寫作格式:
場景說明要黑體,時間地點要黑體,居左
場景中出現的音效要黑體標出
第一次出現的人物名要黑體居中
人物的對話要居中,兩邊留空,不同人物的對話要另起一行
標明攝象機的關系
標明場景的切換,「切至」就是硬切,「化至」就是加轉場的效果,全部居右
如有特效運用,也要用黑體標出
二、劇本寫作入門
這是我在大學修讀劇本寫作課程時所得到的體會。記得當年導師和我們說:「要想寫好劇本,就必須懂得劇本的基本知識和理論,搞明白電影的規律!」
今天,身為其中的一員,有幸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所懂得的劇本理論知識,如有錯漏,還望大家多多包容。
簡單來說,要寫好一個故事,首先要構思好你的故事走向,人物關系,情節高潮,主題思想等…… 美國好萊塢有一套編劇規律:即開端、設置矛盾、解決矛盾、再設置矛盾,直至結局。中國也有自己的編劇規律:起、承、轉、合。
在下面的文字,本人會分類將寫作劇本的基本和重要的元素詳加論述,並會舉出實例加以說明。
< 第 一 節 > 劇本基本理論 :態度、主題
態度 (Attitude)
寫 故事最重要的是對故事的態度,不同的態度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同樣是寫一個青樓女子的故事,如果作者是以一個淫穢、色情的態度去寫,故事 自然集中於男女之間歡愛的部份。相反,如果作者是以一個同情、尊重的態度去寫,故事便會集中於描寫青樓女子被迫賣身,身不由己的可憐、無奈……
主題 (Theme)
在 下筆寫故事之前,你必須要問自己:你要講一個怎樣的故事?是朋友之間的友情(如電影午夜牛郎—midnight cow boy),男女之間的愛情(鐵達尼號—Titanic),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天煞地球反擊戰),還是一個控訴戰爭的故事(殺戮戰場—platon) 等。這就是主題。
主題必須十分明確、貫徹、毫不懷疑。你不能寫一套戰爭片段,一時就懷疑戰爭,一時就歌頌戰爭。主題有如一支指南針,它會引導 你創作故事,和貫穿故事中的枝節。而最重要的是它能避免你在寫作中偏離主道。試舉一例,清朝皇帝雍正在野史是一個殺弟、殺父奪位,強奸弟弟妻子的禽獸。但在雍正皇朝(早期亞視播出的電視劇)作者筆下的雍正,卻是一個好皇帝。因為作者的主題是要寫一個好皇帝,所以在故事中只會見到雍正徹夜不眠批奏章、視察農 民、減稅、推行德政等場面,並沒有殺弟、殺父等場面。
所以,一套成功的劇本是要讓觀眾看完後,清楚明白作者想表達的思想和主題。
< 第 二 節 > 創造角色沖突 (create character conflict)
角色沖突是吸引觀眾的不二法門。這包括故事角色和角色之間的沖突,角色和他自身價值觀的沖突等。
方法一: Potogonist Vs Antogonist
故事裡的人物想做一些事,但有一股力量抗衡他,這就是Potogonist /Antogonist
例 如電影怒火風暴(Falling Down)故事中,主角剛剛經歷完痛苦的勞獄生涯,當他出獄時,他一心想見回自己的妻子,重過正常人的生活(Potogonist,他想追求的事)。但他的妻子逃避他,不認他,而四周的人也因他的犯罪紀錄而歧視他(Antogonist,阻止他達到目的的力量)。
方法二: 不能分解的關系 (unbreakable bonding)
當 角色和角色之間存在沖突,而且有一個不能分開的結把他們拉在一起,好戲便來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男主角的妻子是個三姑六婆、八卦的女人,而男主角的母親 則是個守禮節的傳統婦女。因為環境的因素,主角和他的妻子必須搬進家裡和媽媽一起住。試想兩個完全沖突的人:媳婦和奶奶被一個 unbreakable bond 拉在一起時,會是怎樣。
< 第 三 節 > 創造表面張力 (create dramatic tension)
方法一: 讓你的觀眾知道一些事而故事中的角色是不知道的
例如故事中的主角闖進了敵人的基地,有支槍在黑暗處伸出來瞄準著他(觀眾知道但主角不知道),敵人就快要開槍了,觀眾也為主角擔心。
方法二: 讓你的觀眾感到故事中的角色是走在一條錯誤的路上
主 角的母親病了,他全身家只有一百元,於是他便去睹場碰碰運氣。很好運地,主角不停地贏錢,已有幾千元,有足夠的醫葯費了。但他竟然貪勝不知輸,繼續賭下 去,結果輸了一局又一局(觀眾已知他已走在一條錯誤的路上)。最後連手上的一百元也輸了,竟然還去問大耳窿借錢(他用錯誤的方法企圖達到目的)。
方法三: 時間限制 (deadline)
故事中某些事件若存著時間的限制,或計時炸彈,能夠給觀眾一股緊張的情緒,並且這股緊張情緒能維持一段長時間。
還有十二個小時,隕石便會撞擊地球,地球上超過一半的生物會死亡。(電影--隕石撞地球)
這輛巴士必須維持在時速一百二十公理,否則車上的炸彈便會爆炸。(電影--生死時速)
方法四:轉折點 (Turning Point)
使用轉折點能製造意外的效果,引起觀眾的預期心理,加強情節張力,從而持續觀眾對故事的興趣。轉折點最常出現於故事的前段和後段。劇本前段的轉折點一般用於開啟故事和陳列出主角即將面臨的各項選擇。至於後段的轉折點則指向主角解決危機,收攏故事。
例 如著名電影「生於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主角在故事開始面臨第一個轉折點:是否要參加越戰。主角最後選擇參戰,走上戰場。但好景不常,在戰爭中主角被打破了雙腳,要終生坐輪椅。原本愛國主戰的他經歷了多件事件後,改變了他的想法。導致故事結局出現了很出人意表的轉折點,他由主戰派變成反戰派,從而帶出反戰的主題。
< 第 四 節 > 其它技巧
伏筆 (Planting)
相信有作文的人都會知道什麼叫做伏筆吧!埋下伏線可以吸引觀眾追看劇情。例如在電影心計中,主角湯美一早便表露了他有模仿人簽名和行為的能力(伏線),到故事發展到他殺了有錢人迪奇後,觀眾憑借伏線已經估到主角會假冒迪奇。
關鍵匙 (Payoff)
所謂 Payoff,就是最能象徵整個故事的對象。例如在電影」Apartment」中,那條門匙就是Payoff。又如著名電影「舒特拉的名單」中,那張猶太人的名單也是Payoff。
蒙太奇 (montage)
有兩個畫面,梅花間竹地播出,這就是蒙太奇。例如在電影教父中,畫面一邊播出教會里正在舉行的神聖儀式,如神父替孩子洗禮,向天主祈禱等。但另一邊畫面卻轉接地播出教會中邪惡的一面,例如教會中的領袖為求奪權,去反對他的人的住所,不停地大開殺戒。
蒙 太奇亦可以指一些不同而沒有關系的畫面,當他們剪接在一起的時候,會產生另一種意義,簡單來說,如第一畫面中有一隻手正在投球,而另一畫面是另外一隻手接 到一個球,然而球不見得是同一個,但當兩個畫面前在一起的時候,就是一個人把球投給另外一個人,注意/若中間再加入另外的畫面,這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 (註:這一段蒙太奇的文字解釋由網友「貝戈」提供)
< 第 五 節 > 劇本三大忌
寫劇本變寫小說
劇 本寫作和小說寫作是兩樣完全不同的事,要知道寫劇本的目的是要用文字去表達一連串的畫面,所以你要讓看劇本的人見到文字而又能夠實時聯想到一幅圖畫,將他 們帶到動畫的世界裡。小說就不同,他除了寫出畫面外,更包括抒情句子,修辭手法和角色內心世界的描述。這些在劇本里是不應有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小說里有這樣的句子:
「 今天會考放榜,同學們都很緊張地等待結果,小明別過父母後,便去學校領取成績通知書。老師派發成績單,小明心裡想:如果這次不合格就不好了。
他十分擔心,害怕考試失敗後不知如何面對家人……』
試想,如果將上面的句子寫在劇本里,你叫演員看了怎樣用動作去表達。
如果要用劇本去表達同樣的意思,就只有寫成如下:
「 在課室裡面,學生都坐在座位上,臉上帶著緊張的表情,看著站在外面的老師。老師手上拿著一疊成績通知書,她看了看面頭的一張,叫道:「陳大雄!」大雄立刻 走出去領取成績單。小明在課室的一角,兩只手不停地搓來搓去。他看出課室外面,畫面漸漸返回當日早上時的情景。小明的父母一早就坐在大廳上,小明穿好校服,准備出門,看了看父親,又看了看母親,見到他們嚴肅的臉孔,不知該說些什麼。小明的父親說:「會合格嗎?」小明說:「會……會的。」
「陳小明!」老師宏亮的聲音把小明從回憶中帶回現實。老師手上拿著小明的成績單看著他,小明呆了一會,才快步走出去領取……』
用說話去交待劇情
劇 本里不宜有太多的對話(除非是劇情的需要),否則整個故事會變得不連貫,缺乏動作,觀眾看起來就似聽讀劇本一樣,好悶。要知道你現在要寫的是電影語言,而 不是文學語言。只適合於讀而不適合於看的便不是好劇本。所以,一部優秀的電影劇本,對白越少,畫面感就越強,沖?力就越大。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寫一個人打電話,你最好不要讓他坐在電話旁不動,只顧說話。如果劇情需要,可讓他站起來,或拿著電話走幾步,盡量避免畫面的呆板和單調。
故事太多枝節
很多人寫劇本都寫得太多枝節,在枝節中有很多的角色,穿插了很多的場口,使故事變得復雜化,觀眾可能會看得不明白,不清楚作者想表達什麼主題。試想如果在一幕電影中同時有十幾個重要的角色,角色之間又有很多故事,你叫觀眾在短短時間里那能把每一個角色記得這么清楚。
其 實,寫劇本有一句格言:「 Simple is the best! 」愈簡單的故事就愈好。大家想想你們所看過的好電影中,它們的劇情是不是都很簡單。例如電影鐵達尼號(Titanic)只是講一艘大船下沉,而下沉當中男女主角產生了愛情。其它電影也一樣,簡單到報紙短評用短短幾十個字就能講出故事大綱。
但是,簡單永遠是最困難的:「 Simple is difficult。」
Ⅹ 現在影視界有很多讓人難以接受的影視劇,在選擇觀看時有什麼規避的秘笈
在我個人看來,想要避免一些辣眼睛、拉低智商的電影,我們大可以不要追隨潮流。在有些人看來,電影初出了我們就要及時去圍觀,這樣子雖然滿足了你的好奇心,但是卻得不到一個好的享受過程。所以我建議大家不要第一時間去看,我們可以坐等網上的影評出現。豆瓣的影評都是一些好的分析,我們不僅僅能看到電影的評分還能知道電影的優劣評論。雖然評分會阻礙一些好的電影,但是評論里值得你思考的,大可親自去嘗試看看。
怎麼樣?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給我留言點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