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愛德華珍妮特是什麼電影

愛德華珍妮特是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2021-06-14 21:57:24

1. 求希區柯克的一個電影名字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精神病患者
英文片名
Psycho
更多中文片名
驚魂記
更多外文片名
Wimpy .....(USA) (fake working title)
上映時間
影片類型
驚悚 / 恐怖
片長
109 min / Germany:108 min (cut)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字幕文件
www.ifuzhu.com
色彩
黑白
混音
單聲道
級別
Argentina:13 Australia:M Finland:K-16 Norway:15 Sweden:15 UK:15 Peru:14 Spain:13 USA:R USA:Approved Canada:PG Canada:13+ France:-12 Chile:14 Norway:16 West Germany:16 UK:X Canada:18 Chile:18 France:-16 Argentina:16 USA:M Switzerland:16 Israel:16
製作成本
6,947 (estimated)
版權所有
Copyright 1960 Shamley Proctions, Inc. Renewed 1988 by Universal City Studios, Inc.
拍攝日期
1959年11月30日 - 1960年2月1日
製作日期
1959年10月 - 1960年2月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Alfred Hitchcock
編劇
羅伯特·布洛克 Robert Bloch .....(novel)
Joseph Stefano .....(screenplay)
演員
安東尼·博金斯 Anthony Perkins .....Norman Bates
珍妮特·李 Janet Leigh .....Marion Crane
維拉·邁爾斯 Vera Miles .....Lila Crane
John Gavin .....Sam Loomis
馬丁·鮑爾薩姆 Martin Balsam .....Detective Milton Arbogast
John McIntire .....Sheriff Al Chambers
Simon Oakland .....Dr. Fred Richmond
Vaughn Taylor .....George Lowery
弗蘭克·艾伯森 Frank Albertson .....Tom Cassidy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Alfred Hitchcock .....Man in Cowboy Hat (uncredited)
製作人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Alfred Hitchcock .....procer (uncredited)
[編輯本段]製作發行
攝制格式
35 mm
製作處理方法
Spherical
洗印格式
35 mm
製作公司
Shamley Proctions [美國]
發行公司
派拉蒙影業公司 Paramount Pictures [美國] ..... (1960) (USA) (theatrical)
環球影業 Universal Pictures [美國] ..... (2006) (USA) (theatrical)
Action Gitanes [法國] ..... (1999) (France) (re-release)
MCA環球家庭娛樂 MCA/Universal Home Video [美國] ..... (USA) (laserdisc)
Universal Home Entertainment [美國] ..... (USA) (DVD)
Universal Pictures (Spain) S.L. [西班牙] ..... (2003) (Spain) (DVD)
上映日期
美國
USA
1960年6月16日
奧地利
Austria
1960年10月
西德
West Germany
1960年10月7日
瑞典
Sweden
1960年10月31日
芬蘭
Finland
1960年12月2日
波蘭
Poland
1960年12月31日
西班牙
Spain
1961年4月2日
丹麥
Denmark
1961年5月1日
希臘
Greece
1961年5月1日
西班牙
Spain
1971年8月2日 ..... (re-release)
匈牙利
Hungary
1972年3月9日
芬蘭
Finland
1981年2月27日 ..... (re-release)
挪威
Norway
1990年9月28日 ..... (re-release)
葡萄牙
Portugal
1998年5月1日 ..... (restored version)
英國
UK
1998年7月31日 ..... (re-release)
俄羅斯
Russia
1998年9月5日 ..... (re-release)
瑞士
Switzerland
1999年1月15日 ..... (Zürich) (re-release)
法國
France
1999年10月20日 ..... (re-release)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瑪莉蓮是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上班女郎,她厭倦了在午休時間偷偷去和山姆陸穆斯幽會,因為他賺的錢幾乎都得用來付前妻的贍養費不能和她結婚。有一天瑪麗蓮的老闆要她帶四萬元現金到當地的銀行存款,由於她極想改變自己的生活,於是一時沖動之下,捲款逃離小鎮,她決定和情人山姆到加州重新生活。
當她開車逃離小鎮後,夜色暗了下來,而且下起傾盆大雨,於是她只好開下高速公路,長途駕車的勞累加上捲款而逃的壓力,讓她幾乎精神崩潰,於是她決定在路旁的貝茲汽車旅館休息一晚,汽車旅館的老闆是諾曼貝茲,這個性情古怪的青年對他卧病在床的母親是又愛又怕。就在瑪麗蓮吃完諾曼為她准備的晚餐之後,她回到房間准備洗澡,當她進入浴缸拉起浴廉後,一個離奇恐怖的故事即將發生。
這四十年來,希區柯克的《驚魂記》可說是恐怖驚悚片的代表作,在1960年的當時,這部影片可謂好萊塢最暴力色情的電影。當年有多少觀眾被片中的變態殺手和那場膾炙人口的浴室殺人戲嚇得不敢一個人洗澡。該片被美國電影機構選為最重要的一百部美國片之一。
[編輯本段]相關評論
一句話評論
A new- and altogether different- screen excitement!!!
* No One ... BUT NO ONE ... Will Be Admitted To The Theatre After The Start Of Each Performance Of Alfred Hitchcock's Psycho
It Is _Required_ That You See Psycho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Don't give away the ending - it's the only one we have!
The screen's master of suspense moves his camera into the icy blackness of the unexplained!
Electrifying shocker! (Australia Release)
The master of suspense moves his cameras into the icy blackness of the unexplored! (window card)
Exploring the blackness of the subconscious man!
It's Back! (1965 reissue)
See the version TV didn't dare show! (1968 re-release)
媒體評論
《精神病患者》被公認為希區柯克最好的電影,同時也是被模仿最多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
——BBC電影評論
希區柯克的其他片子也不會比此片更具沖擊力。
——芝加哥太陽時報
在講述故事的機智上,《精神病患者》並不獨具一格;它的獨創性體現在對敘事的建構上。
——觀察
精彩影評
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PSYCHO)可說是恐怖驚悚片的代表作,在電影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位置,被譽為西方第一部現代恐怖作品中懸念迭起不到最後一刻人們絕對不會想到謎底。有趣的是希區柯克在拍攝影片時自己也在創造懸念,他要全體製作人員宣誓對劇情及故事的結局嚴格保密,絕不泄漏任何細節;此外他還煞有介事地聘請「母親」的扮演者,並對外宣布了幾位後選者的名單實際上在劇本中根本沒有「母親」一角的場面在1960年的當時,這部影片可謂好萊塢最暴力色情的電影當年有多少觀眾被片中的變態殺手和那場膾炙人口的浴室殺人戲嚇得不敢一個人洗澡。該片被美國電影機構選為最重要的一百部美國片之一精神病患者可說是一部空前成功的恐怖電影技巧大膽、畫面驚人,即使在數十年後謀殺與血腥的場面仍嚇得觀眾尖嘶驚跳。這是部最富技巧的經典名作,從沒有一部關於謀殺與精神病患的影片,會使觀眾受到如此強烈的震撼。
《精神病患者》是希區柯克最具票房價值,於是是最具精神分析色彩的電影,它給觀眾帶來的是赤裸裸的驚悚。浴室兇殺,色情乘以暴力,觀影者睜大的眼睛其實正是窺視的眼睛。這赤裸裸的一幕,45秒,78個鏡頭,刀、人體、噴頭,簾子,下水孔,快速切換,觀影者眼睛都不會眨。對旅館淋浴的渴望和恐懼,一定是很多觀影者都會有的後怕,如果你投宿的是類似馬麗投宿的黑店,那你就可能碰上諾曼那樣的變態店主。諾曼是個特殊的人格分裂病人,常態下,他是個有些羞怯的店主,但一旦變態,他時而是被他謀殺的母親,時而又是被母親控制的兒子。何以分裂至此?只因了謀害母親的罪惡感,他盜回母親的屍體做成標本,並自己扮演母親以使母親復活,而復活的「母親」嫉恨他喜歡上別的女人,便要殺之而後快。這可真是夠玄乎的。一個五歲喪父的人與母親相依為命,長大後無法容忍母親另有情人,便殺了母親的情人又殺了母親。這也真夠玄乎的。難怪電影公映之初,一度受到影評界的詰難。但觀眾卻在銀幕前一次次睜大了眼睛——這才是真正的注目禮。象諾曼那樣分裂成母親和兒子的病歷也許是極端的,是所謂戀母情結的變態和病態表現,可誰能保證自己身上沒有一點人格分裂的潛在危險呢?諾曼的黑店是可怕的,別的黑店也是可怕的,但任何黑店的黑,不過都是人性的黑罷了。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關於電影
《精神病患者》可謂懸念大師希區柯克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之作,這部空前成功的恐怖電影技巧大膽、畫面驚人,即使在數十年後謀殺與血腥的場面仍嚇得觀眾心驚肉跳。
這部現代恐怖片之母拍攝時成本很低,拍攝時間也很短,改編自勞勃·柏洛區(Robert Bloch)的小說,約瑟夫·史蒂法諾(Joseph Stefano)編劇,由希區柯克以純熟的蒙太奇技巧游刃有餘地操縱觀眾情緒,從而完成了一次完全意義上的純電影表達。希區柯克拋棄了以前自己電影中已為人所熟知的一些套路,真正做到了完全通過視覺、而非劇情去刺激觀眾。片中的「浴室殺人」場面已成影史上的經典畫面,共歷時48秒,由78個快速切換的鏡頭組成,盡管連一個刀刺入人體的血腥畫面都沒有,但其恐怖效果卻因蒙太奇、場面調度、節奏、燈光及音響手法的綜合運用而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境界。希區柯克的對這一場景的要求是:「揮砍,用刀猛砍,刀就像要撕碎銀幕,沖出電影。」這種「逼真的恐怖」留給觀眾無盡的想像空間,正如希區柯克所認為的那樣:「最緊張的不是那些惡心的死法,而是在人死之前醞釀的氣氛。」
導演
「希區柯克」這一名字可謂懸疑驚悚的代名詞,代表了一種電影手法的精神;正是這位舉世公認的恐怖大師發明了「驚悚文藝類影片」(the thriller genre)這一電影類型。
希區柯克一生導演、監制了59部電影,300多部連續劇,絕大多數以緊張、焦慮、窺視欲、恐懼等人性的陰暗面為敘事主題,並熟練地將性感、懸疑、幽默融合於一體。希區柯克執導影片的最終目標是展現出人性最深層的恐怖和最異常的思想,因此與現代恐怖片不同,希區柯克的影片可稱為驚悚片,所有的恐怖都在人與人之間存在和發生著,沒有扭曲變形血流成河等令人作嘔的畫面,完全以精巧的情節安排和演員的卓越發揮取勝。
希區柯克1889年生於倫敦經營蔬菜批發的普通人家,1920年進入電影界,在經歷了字幕設計、美術導演、編輯等工作後,於1926年導演了第一部懸疑影片《寄信人》,建立了在英國電影界的地位。1934年的《暗殺者之家》、1936年的《三十九級台階》讓希區柯克享有了國際名聲。1940年,第一部好萊塢作品《蝴蝶夢》勇奪奧斯卡最佳作品獎,接著又拍攝了間諜劇《海外特派員》、心理懸疑片《斷崖》和精神分析片《愛德華大夫》。1946年,希區柯克拍攝了這一時期的總結性作品《美人計》。
50年代,希區柯克在在藝術性和娛樂性上齊頭並進,並在攝影技術上不斷試驗,拍出了《電話謀殺案》、《後窗》、《捉賊記》、《眩暈》、《西北偏北》等一系列優秀作品。1960年,希區柯克向新的恐怖挑戰,以詭異的題材、意外的故事情節、低預算的黑白製作拍出了一部讓全世界驚悚的《精神病患者》,從而使該片成為希區柯克電影生涯的一個里程碑。當時法國新浪潮的導演們或多或少都受到希區柯克的影響,新浪潮的大師們給予了他最高的評價:他就是電影。
希區柯克在生前即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導演之一,曾在1968年獲特殊奧斯卡獎,同年獲美國導演協會格里菲斯獎。為了表彰他對電影藝術作出的突出貢獻,1979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授予其終身成就獎。1980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封他為爵士,同年4月29日在洛杉磯去世。
演員
《精神病患者》培養出來一男一女兩個全球級別明星,即珍妮特·李 (Janet Leigh)和安東尼·珀金斯。
珍妮特·李生於1927年,1947年同米高梅公司簽約,出演了一些青春洋溢的少女角色,1951年與同為演員的托尼·寇蒂斯(《熱情似火》)結婚後開始演繹成熟女人的角色。後由於在奧遜·威爾斯的《歷劫佳人》和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中的出色表現而晉身一線女星,尤其是《精神病患者》更為其贏得當年的金球獎影後和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1999年,珍妮特·李得到法國政府頒予藝人的最高榮譽「藝術與文學司令」。珍妮特·李曾說過,在拍攝淋浴被殺的經典場面時,希區柯克剪接了70個不同角度的鏡頭來表達死前的恐懼感,而當她在戲院看罷那場戲後竟感到毛骨悚然,自此之後她再也不敢淋浴了。據悉,李在該片的片酬只有2.5萬美元,而此後也一直改用浴缸浸浴。此外,該片中的恐懼表情也被英國電影雜志《TotalFilm》評為歷史上最經典的死亡鏡頭。
《精神病患者》還捧紅了男星安東尼·珀金斯,並使其所飾演的角色諾曼·貝茨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美國著名演員安東尼·珀金斯(1932—1992)生於紐約,早在大學時代即熱衷於表演,一次在百老匯演出時被大導演威廉·惠勒看中,穗請他與著名影星賈利·古柏合演《友好的勸說》,此片獲六項奧斯卡獎提名。此後他在希區柯克導演的《精神病患者》中演繹了一位具有雙重性格的年輕人,奠定了其在影壇的地位,從此馳騁影壇30年之久。在大西洋兩岸,他主演了《孤獨的人》、《綠廈》、《審判》、《巴黎戰火》等片。
配樂
此片的配樂也居功甚偉,伯納德·赫爾曼(Bernard Herrmann)為《精神病患者》專門配器的刺銳弦樂也對烘托電影的緊張氣氛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浴室被殺的場面中,刀刀看似都切入瑪麗亞的肉體,其實一刀也沒有,其出色的效果完全依靠的是凌厲快速的剪接、多角度的鏡頭,此外最大的功臣莫過於伯納德·赫爾曼的配樂,極為尖銳刺耳,不斷重復的小提琴尖刻的聲響幾乎能將人的皮肉切開。希區柯克原本在這一段打算不使用額外的音響效果,但在聽了赫爾曼的演奏之後立即改變
[編輯本段]精彩花絮
·希區柯克用化名僅以9000美元就買下了小說的版權。
·在《西北偏北》、《迷魂記》兩部成本較高的彩色片之後,希區柯克率其電視製作班底用極低的成本拍攝了這部黑白恐怖片。按希區柯克本人的說法是,他是不想此片顯得過於血腥暴力(眾所周知的浴室一段),而且想看看一部成本低廉的黑白電影會不會賣座。
·希區柯克製作的這部《精神病患者》只花費了80萬美元,而首次公映之後很快就贏利了1500萬美元。
·有趣的是希區柯克在拍攝影片時自己也在創造懸念。他要全體製作人員宣誓對劇情及故事的結局嚴格保密,絕不泄漏任何細節。此外,他還煞有介事地聘請了「母親」的扮演者,並對外宣布了幾位候選者的名單,實際上在劇本中根本沒有「母親」一角的場面。
·浴室殺人一場戲的高潮部分只有45秒,而希區柯克卻花了差不多7天的時間來拍攝,攝影機的移位達60次之多。
·珍妮特·李回憶說,在拍攝《精神病患者》時,為了實驗劇中的屍體夠不夠嚇人,希區柯克乾脆拿珍妮特當起了試驗品。有時李在吃完午飯後推門走進化妝室,會發現坐在她椅子上的是一具可怕的「僵屍」。珍妮特·李說:「希區柯克會根據我每次尖叫的恐懼程度來決定究竟用哪一具假人來做屍體。」
·希區柯克支付給安東尼·珀金斯的片酬為4萬美元,這也正是瑪麗亞從公司偷去的巨款數額。
·希區柯克偏愛金發美女,他曾說過:「金發美女最適合被謀殺!想像一下,鮮紅的血從她雪白的肌膚上流下來,襯著閃亮的金發是多麼美阿!」此片中被殺掉的珍妮特·李當然也是金發。
[編輯本段]精彩對白
Norman Bates' Mother: No! I tell you no! I won't have you bringing some young girl in for supper! By candlelight, I suppose, in the cheap, erotic fashion of young men with cheap, erotic minds!
諾曼·貝茨的母親:「不行!我說不行!我不允許你帶一個年輕女孩來吃晚餐!在燭光下,我認為,年輕人的未成熟心理只會造成不成熟的色情心理!」
Norman Bates: Mother, please...!
諾曼·貝茨:「母親,請不要這樣……」
Norman Bates' Mother: And then what? After supper? Music? Whispers?
諾曼·貝茨的母親:「然後呢?晚餐後有優美的音樂?情話?」
Norman Bates: Mother, she's just a stranger. She's hungry, and it's raining out!
諾曼·貝茨:「母親,她只是個陌生人。她肚子餓了,外面又在下雨!」
Norman Bates' Mother: "Mother, she's just a stranger"! As if men don't desire strangers! As if... ohh, I refuse to speak of disgusting things, because they disgust me! You understand, boy? Go on, go tell her she'll not be appeasing her ugly appetite with MY food... or my son! Or do I have tell her because you don't have the guts! Huh, boy? You have the guts, boy?
諾曼·貝茨的母親:「『母親,她只是個陌生人!』或許男人對陌生人就不會有什麼慾望!或許……哦,我不想再說這令人反胃的事,我覺得作嘔!你知道嗎,孩子?去,去告訴她,我做的食物無法引起她的食慾……哦,孩子,或者要我親自告訴她,因為你沒這膽量!怎麼樣,孩子?你有沒有這個膽量,孩子?」
Norman Bates: Shut up! Shut up!
諾曼·貝茨:「閉嘴!閉嘴!」
[編輯本段]穿幫鏡頭
·當諾曼從他住的屋子走到旅館辦公室迎接瑪麗亞時,外面正下著瓢潑大雨。但在下一個鏡頭,當他站在旅館辦公室時他的外套卻是乾的,一滴水沒沾。
·在諾曼搬運瑪麗亞屍體的鏡頭中,瑪麗亞的汽車蓋一會是乾的一會是濕的。
·瑪麗亞淋浴時撕開了一塊肥皂並將包裝紙扔在浴盆里,當諾曼清掃浴盆時卻沒看到那張包裝紙。
瑪麗亞在公司裝錢的皮包和在家裡床上的不一樣,雖然都是白色的。

2. 電影出場是賽車比賽,然後出現了事故,比賽賽場混亂.一個男的好像知道誰誰要死,然後救了她們,最後她

死神來了4
尼克、勞瑞、珍妮特和亨特在一個艷陽高照的日子一起去看競技賽車。正當觀眾放聲吶喊助威的時候,尼克眼前突然看到了可怕的幻象,幻象中一輛賽車被掉落的一支改錐絆住進而失控,引起數輛賽車的連環相撞,燃燒的碎片和汽賽車部件飛向看台,是看台坍塌,觀眾們死傷慘重,自己和朋友們也難以倖免。
從幻象中走出的尼克驚慌失措地叫自己的女友勞瑞和朋友珍妮特、亨特立即離開,慌亂中還有一些觀眾也被擠了出來,大家紛紛抱怨。但是很快,尼克那可怕的預感就變成了現實。他們感覺自己欺騙了死神,認為這一切都是上天的恩賜,想走出陰影,好好生活,可是對這些倖存者而言,不幸才剛剛開始。尼克眼中不斷閃現幻象,而倖存者們更是一個個死於各種離奇意外。這引發了尼克的深思,在經過了一系列努力之後,一切終於歸於平靜。正當尼克、勞瑞和珍妮特在街邊咖啡廳慶祝劫後餘生的時候,悲劇再度上演.....

3. 一部電影講的是一個男的殺了人,假裝有兩個人格,後無罪釋放,但被律師發覺

一級恐懼

導演: 格里高利·霍布里特

編劇: Steve Shagan / 安·白德曼

主演: 理查·基爾 / 愛德華·諾頓 / 勞拉·琳妮 /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 / 約翰·馬奧尼

類型: 犯罪 / 劇情 / 懸疑 / 驚悚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96-04-03

片長: 129 分鍾

又名: 驚悚 / 致命內情

芝加哥發生了一樁震驚全城的恐怖血案。當地一間教堂的主教羅森慘遭殺害,身上被刻上神秘數字,警方逮捕了當時在場身染血跡的犯罪嫌疑人阿倫( Edward Norton 飾)。馬丁(理查•基爾 Richard Gere 飾)作為阿倫的辯護律師,和他的前女友檢控官珍妮特較上了勁。

馬丁並不在乎事實,他為阿倫辯護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贏得官司,讓自己一戰成名。而珍妮特作為正義的代表當然寸步不讓。珍妮特(勞拉•琳妮 Laura Linney 飾)調查得知羅森主教生前曾對阿倫等人進行性侵犯,而阿倫關於自己患有「時間失憶」症的辯解亦顯得荒唐,關於他提到的兇案證人一直都未找到。珍妮特認為殺人動機等一切證據俱全。

馬丁借口阿倫患精神病使其成功脫罪,然而,一切皆出人意料。

4. 珍妮特.戴利的作品(女繼承人)電影叫什麼

千金小姐 The Heiress
其它譯名: 女繼承人
類 型: 愛情 / 劇情
導 演: 威廉·懷勒 William Wyler
編 劇: Augustus Goetz
Ruth Goetz
Henry James
主要演員: 奧莉薇·黛·哈佛蘭 Olivia de Havilland
蒙哥馬利·克利夫特 Montgomery Clift
拉爾夫·理查森 Ralph Richardson
米里亞姆 霍普金斯 Miriam Hopkins
瓦尼莎 布朗 Vanessa Brown
Betty Linley
雷·柯林斯 Ray Collins
莫娜 弗里曼 Mona Freeman
上映日期: 1949-10-6
國家地區: 美國
影片述說凱瑟琳.斯洛珀是一位靦腆而相貌平常的女孩子,因她將從父母那繼承一大筆錢,而被野心勃勃的莫里斯.湯森欺騙。最後,明智的她通過試探識穿了這個騙子的鬼把戲,她的心情也終趨平靜。

5. 電影亡靈里的珍妮特誰演的

傑瑞德來托

6. 《唐人街探案》中那詭異的一笑是借鑒了什麼電影的經典鏡頭

的確,《唐人街探案》中小女孩思諾最後詭異的笑簡直把一部喜劇片變成了恐怖片,而且那個笑容似曾相識,在很多的比較經典影片中都出現過,想到了兩個這樣的笑容鏡頭。

7. 介紹一下英國電影《等愛的女人》,我看不太懂

故事梗概:
1930年的英國沿海小鎮,一對老去的姐妹——珍妮特和娥秀拉享受著她們與世隔絕的生活。她倆都未曾有過完整的愛,平白在時光中蒼老了容顏。一個暴風雨過後的清晨,娥秀拉站在陽台呼吸新鮮空氣時,發現海灘上躺著一位陷入昏迷的青年男子。兩姐妹邊打電話叫來醫生米德和鄰居盧克,邊將青年人救起。娥秀拉守護在青年人身邊,等他醒來。原來,他是波蘭人,名叫安德里·馬洛斯基,在回美國途中船隻失事,他是被海水沖刷上岸的。
娥秀拉在海灘第一眼看到安德里的時候,心裡就產生了異樣的感情。妹倆的關系也發生了微妙變化,不再像以前那麼親密無間。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大家發現安德里是一位天才小提琴手。安德里漸漸恢復了健康,他的到來卻引起小鎮上人們的疑問和猜忌。然而娥秀拉依然很迷戀他,縱然明知沒有結果。珍妮特發現娥秀拉的異常,為此兩人發生口角。珍妮特沒想到娥秀拉的反應這么大,看著動了真情的妹妹,珍妮特無可奈何。安德里穿著娥秀拉與珍妮特驅車到鎮上為他特意定做的新衣服,和盧克一起參加小鎮上的收獲派對。
在聚會上,安德里認識了奧爾嘉,一個年輕美貌的俄羅斯女畫家,她從倫敦來這里度假寫生。奧爾嘉向珍妮特和娥秀拉寫信,告訴她們,她的哥哥就是著名的小提琴手鮑里斯·丹尼洛夫,她很樂意向她的哥哥推薦安德里。姐妹倆對奧爾嘉印象不佳,同時也害怕失去安德里,決定不告訴安德里這件事。安德里想離開小鎮,他在港口打聽開往美國的船隻時,碰到奧爾嘉。她告訴安德里,有關她哥哥和信的事情。奧爾嘉收到哥哥的來信,通知安德里來找她,兩人離開小鎮,去了倫敦。
娥秀拉得知消息後,失聲痛哭。痛苦的娥秀拉漸漸恢復,她收到安德里寄來的包裹,裡面有奧爾嘉為他畫的肖像。安德里告訴她們,周五將有他的演奏會。珍妮特和娥秀拉親自來到倫敦演奏會現場,聽這美妙的音樂,娥秀拉回憶起安德里到來後的那些日子。演奏會結束時,安德里對珍妮特和娥秀拉的到來感到十分驚喜,但他只和她們說了幾句話,就被拉去應酬。珍妮特和娥秀拉沒有向他告別,她們回到小鎮,繼續平靜的生活。
影片中很多鏡頭非常不錯,比如:
1、 Ursula在整理房間的時候,幾次向Janet提起Janet和她的在前線上愛人的感情。最後次,Ursula自言自語對Janet說,Janet在她愛人去前線的時候,一定非常幸福甜蜜。Ursula內心對這種愛情的撫摸的渴望,用一種非常細膩的手法,將Ursula這種感受描繪的非常漂亮。
2、還有位老醫生追求小自己很多歲的女畫家,當這位老醫生看到女畫家對Andrea的接觸產生了濃濃的醋意,幾次通過各種理由希望將Andrea趕出這個小鎮。雖然老醫生在這電影是個配角,但他對女畫家的追求,對這部電影構成了一道非常獨特而強有力的部分,也是對Ursula對愛的渴求的另一種證明。
3、最精彩的部分是整部電影兩位老婦人Ursula和Janet出席了小提琴音樂家的演奏會,在音樂中鏡頭切換現場觀眾的自然到在房間通過收音機收聽音樂會直播的小鎮居民茫然的神態,隨著音樂的起伏,切換到Ursula與Andrea一起生活的片段,在到Ursula和Janet離開音樂廳時的短焦距拉成長焦距,同時加上人影都漸漸消失的效果。寓意著Ursula與Andrea的結束。
4、當鏡頭再切回老婦人家裡的時候,Ursula先是坐在窗口靜靜看著Andrea睡過的床,然後爬上床上,身體屈捲成一團,似如嬰兒般的睡狀。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感受,她是多麼的需要關愛、呵護。似乎也在告訴我們。愛沒有年齡之別,愛是人賴以生存的源泉。
《Ladies in Lavender》(等愛的女人),男主角是曾經主演過2003年歐洲電影大獎影片《再見列寧》的德國男演員Daniel Bruehl,影片敘述一對居住在英格蘭西南邊小鎮的年邁姊妹,因為拯救了一位陌生、年輕的波蘭小提琴家,長久平靜的生活因而起了極大的變化。她們發現這個極富魅力的波蘭人,是個充滿音樂天賦、並希望到美國發展的小提琴家。純朴小鎮通常沒有外來訪客,這對姊妹帶進陌生人的舉動,令鎮民充滿懷疑,但姊妹倆卻也從安德烈身上,體會到了嶄新的生命動能。不過,當安德烈跟到附近渡假的美麗俄國女人歐拉發展出一段友誼時,鎮民議論的情況更為嚴重。最終,這對姊妹必須在留住小提琴家,或是讓他自由之間,作出抉擇!

8. 電影《精神病患者》非常恐怖嗎我想看又不敢

恐怖,但不血腥。
老生強烈推薦……

《精神病患者》可謂懸念大師希區柯克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之作,這部空前成功的恐怖電影技巧大膽、畫面驚人,即使在數十年後謀殺與血腥的場面仍嚇得觀眾心驚肉跳。
這部現代恐怖片之母拍攝時成本很低,拍攝時間也很短,改編自勞勃·柏洛區(Robert Bloch)的小說,約瑟夫·史蒂法諾(Joseph Stefano)編劇,由希區柯克以純熟的蒙太奇技巧游刃有餘地操縱觀眾情緒,從而完成了一次完全意義上的純電影表達。希區柯克拋棄了以前自己電影中已為人所熟知的一些套路,真正做到了完全通過視覺、而非劇情去刺激觀眾。片中的「浴室殺人」場面已成影史上的經典畫面,共歷時48秒,由78個快速切換的鏡頭組成,盡管連一個刀刺入人體的血腥畫面都沒有,但其恐怖效果卻因蒙太奇、場面調度、節奏、燈光及音響手法的綜合運用而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境界。希區柯克的對這一場景的要求是:「揮砍,用刀猛砍,刀就像要撕碎銀幕,沖出電影。」這種「逼真的恐怖」留給觀眾無盡的想像空間,正如希區柯克所認為的那樣:「最緊張的不是那些惡心的死法,而是在人死之前醞釀的氣氛。」

導演
「希區柯克」這一名字可謂懸疑驚悚的代名詞,代表了一種電影手法的精神;正是這位舉世公認的恐怖大師發明了「驚悚文藝類影片」(the thriller genre)這一電影類型。
希區柯克一生導演、監制了59部電影,300多部連續劇,絕大多數以緊張、焦慮、窺視欲、恐懼等人性的陰暗面為敘事主題,並熟練地將性感、懸疑、幽默融合於一體。希區柯克執導影片的最終目標是展現出人性最深層的恐怖和最異常的思想,因此與現代恐怖片不同,希區柯克的影片可稱為驚悚片,所有的恐怖都在人與人之間存在和發生著,沒有扭曲變形血流成河等令人作嘔的畫面,完全以精巧的情節安排和演員的卓越發揮取勝。
希區柯克1889年生於倫敦經營蔬菜批發的普通人家,1920年進入電影界,在經歷了字幕設計、美術導演、編輯等工作後,於1926年導演了第一部懸疑影片《寄信人》,建立了在英國電影界的地位。1934年的《暗殺者之家》、1936年的《三十九級台階》讓希區柯克享有了國際名聲。1940年,第一部好萊塢作品《蝴蝶夢》勇奪奧斯卡最佳作品獎,接著又拍攝了間諜劇《海外特派員》、心理懸疑片《斷崖》和精神分析片《愛德華大夫》。1946年,希區柯克拍攝了這一時期的總結性作品《美人計》。
50年代,希區柯克在在藝術性和娛樂性上齊頭並進,並在攝影技術上不斷試驗,拍出了《電話謀殺案》、《後窗》、《捉賊記》、《眩暈》、《西北偏北》等一系列優秀作品。1960年,希區柯克向新的恐怖挑戰,以詭異的題材、意外的故事情節、低預算的黑白製作拍出了一部讓全世界驚悚的《精神病患者》,從而使該片成為希區柯克電影生涯的一個里程碑。當時法國新浪潮的導演們或多或少都受到希區柯克的影響,新浪潮的大師們給予了他最高的評價:他就是電影。
希區柯克在生前即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導演之一,曾在1968年獲特殊奧斯卡獎,同年獲美國導演協會格里菲斯獎。為了表彰他對電影藝術作出的突出貢獻,1979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授予其終身成就獎。1980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封他為爵士,同年4月29日在洛杉磯去世。

演員
《精神病患者》培養出來一男一女兩個全球級別明星,即珍妮特·李 (Janet Leigh)和安東尼·珀金斯。
珍妮特·李生於1927年,1947年同米高梅公司簽約,出演了一些青春洋溢的少女角色,1951年與同為演員的托尼·寇蒂斯(《熱情似火》)結婚後開始演繹成熟女人的角色。後由於在奧遜·威爾斯的《歷劫佳人》和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中的出色表現而晉身一線女星,尤其是《精神病患者》更為其贏得當年的金球獎影後和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1999年,珍妮特·李得到法國政府頒予藝人的最高榮譽「藝術與文學司令」。珍妮特·李曾說過,在拍攝淋浴被殺的經典場面時,希區柯克剪接了70個不同角度的鏡頭來表達死前的恐懼感,而當她在戲院看罷那場戲後竟感到毛骨悚然,自此之後她再也不敢淋浴了。據悉,李在該片的片酬只有2.5萬美元,而此後也一直改用浴缸浸浴。此外,該片中的恐懼表情也被英國電影雜志《TotalFilm》評為歷史上最經典的死亡鏡頭。
《精神病患者》還捧紅了男星安東尼·珀金斯,並使其所飾演的角色諾曼·貝茨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美國著名演員安東尼·珀金斯(1932—1992)生於紐約,早在大學時代即熱衷於表演,一次在百老匯演出時被大導演威廉·惠勒看中,穗請他與著名影星賈利·古柏合演《友好的勸說》,此片獲六項奧斯卡獎提名。此後他在希區柯克導演的《精神病患者》中演繹了一位具有雙重性格的年輕人,奠定了其在影壇的地位,從此馳騁影壇30年之久。在大西洋兩岸,他主演了《孤獨的人》、《綠廈》、《審判》、《巴黎戰火》等片。

配樂
此片的配樂也居功甚偉,伯納德·赫爾曼(Bernard Herrmann)為《精神病患者》專門配器的刺銳弦樂也對烘托電影的緊張氣氛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浴室被殺的場面中,刀刀看似都切入瑪麗亞的肉體,其實一刀也沒有,其出色的效果完全依靠的是凌厲快速的剪接、多角度的鏡頭,此外最大的功臣莫過於伯納德·赫爾曼的配樂,極為尖銳刺耳,不斷重復的小提琴尖刻的聲響幾乎能將人的皮肉切開。希區柯克原本在這一段打算不使用額外的音響效果,但在聽了赫爾曼的演奏之後立即改變了主意。

花絮:
·希區柯克用化名僅以9000美元就買下了小說的版權。
·在《西北偏北》、《迷魂記》兩部成本較高的彩色片之後,希區柯克率其電視製作班底用極低的成本拍攝了這部黑白恐怖片。按希區柯克本人的說法是,他是不想此片顯得過於血腥暴力(眾所周知的浴室一段),而且想看看一部成本低廉的黑白電影會不會賣座。
·希區柯克製作的這部《精神病患者》只花費了80萬美元,而首次公映之後很快就贏利了1500萬美元。
·有趣的是希區柯克在拍攝影片時自己也在創造懸念。他要全體製作人員宣誓對劇情及故事的結局嚴格保密,絕不泄漏任何細節。此外,他還煞有介事地聘請了「母親」的扮演者,並對外宣布了幾位候選者的名單,實際上在劇本中根本沒有「母親」一角的場面。
·浴室殺人一場戲的高潮部分只有45秒,而希區柯克卻花了差不多7天的時間來拍攝,攝影機的移位達60次之多。
·珍妮特·李回憶說,在拍攝《精神病患者》時,為了實驗劇中的屍體夠不夠嚇人,希區柯克乾脆拿珍妮特當起了試驗品。有時李在吃完午飯後推門走進化妝室,會發現坐在她椅子上的是一具可怕的「僵屍」。珍妮特·李說:「希區柯克會根據我每次尖叫的恐懼程度來決定究竟用哪一具假人來做屍體。」
·希區柯克支付給安東尼·珀金斯的片酬為4萬美元,這也正是瑪麗亞從公司偷去的巨款數額。
·希區柯克偏愛金發美女,他曾說過:「金發美女最適合被謀殺!想像一下,鮮紅的血從她雪白的肌膚上流下來,襯著閃亮的金發是多麼美阿!」此片中被殺掉的珍妮特·李當然也是金發。

9. 4月25號CCTV6播放美國電影:花花大少里的珍妮特真名是什麼

同問,那個電影太搞笑了,但是網上沒有片源

10. 介紹一下英國電影《等愛的女人》,我看不太懂拜託各位了 3Q

故事梗概: 1930年的英國沿海小鎮,一對老去的姐妹——珍妮特和娥秀拉享受著她們與世隔絕的生活。她倆都未曾有過完整的愛,平白在時光中蒼老了容顏。一個暴風雨過後的清晨,娥秀拉站在陽台呼吸新鮮空氣時,發現海灘上躺著一位陷入昏迷的青年男子。兩姐妹邊打電話叫來醫生米德和鄰居盧克,邊將青年人救起。娥秀拉守護在青年人身邊,等他醒來。原來,他是波蘭人,名叫安德里·馬洛斯基,在回美國途中船隻失事,他是被海水沖刷上岸的。 娥秀拉在海灘第一眼看到安德里的時候,心裡就產生了異樣的感情。妹倆的關系也發生了微妙變化,不再像以前那麼親密無間。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大家發現安德里是一位天才小提琴手。安德里漸漸恢復了健康,他的到來卻引起小鎮上人們的疑問和猜忌。然而娥秀拉依然很迷戀他,縱然明知沒有結果。珍妮特發現娥秀拉的異常,為此兩人發生口角。珍妮特沒想到娥秀拉的反應這么大,看著動了真情的妹妹,珍妮特無可奈何。安德里穿著娥秀拉與珍妮特驅車到鎮上為他特意定做的新衣服,和盧克一起參加小鎮上的收獲派對。 在聚會上,安德里認識了奧爾嘉,一個年輕美貌的俄羅斯女畫家,她從倫敦來這里度假寫生。奧爾嘉向珍妮特和娥秀拉寫信,告訴她們,她的哥哥就是著名的小提琴手鮑里斯·丹尼洛夫,她很樂意向她的哥哥推薦安德里。姐妹倆對奧爾嘉印象不佳,同時也害怕失去安德里,決定不告訴安德里這件事。安德里想離開小鎮,他在港口打聽開往美國的船隻時,碰到奧爾嘉。她告訴安德里,有關她哥哥和信的事情。奧爾嘉收到哥哥的來信,通知安德里來找她,兩人離開小鎮,去了倫敦。 娥秀拉得知消息後,失聲痛哭。痛苦的娥秀拉漸漸恢復,她收到安德里寄來的包裹,裡面有奧爾嘉為他畫的肖像。安德里告訴她們,周五將有他的演奏會。珍妮特和娥秀拉親自來到倫敦演奏會現場,聽這美妙的音樂,娥秀拉回憶起安德里到來後的那些日子。演奏會結束時,安德里對珍妮特和娥秀拉的到來感到十分驚喜,但他只和她們說了幾句話,就被拉去應酬。珍妮特和娥秀拉沒有向他告別,她們回到小鎮,繼續平靜的生活。 影片中很多鏡頭非常不錯,比如: 1、 Ursula在整理房間的時候,幾次向Janet提起Janet和她的在前線上愛人的感情。最後次,Ursula自言自語對Janet說,Janet在她愛人去前線的時候,一定非常幸福甜蜜。Ursula內心對這種愛情的撫摸的渴望,用一種非常細膩的手法,將Ursula這種感受描繪的非常漂亮。 2、還有位老醫生追求小自己很多歲的女畫家,當這位老醫生看到女畫家對Andrea的接觸產生了濃濃的醋意,幾次通過各種理由希望將Andrea趕出這個小鎮。雖然老醫生在這電影是個配角,但他對女畫家的追求,對這部電影構成了一道非常獨特而強有力的部分,也是對Ursula對愛的渴求的另一種證明。 3、最精彩的部分是整部電影兩位老婦人Ursula和Janet出席了小提琴音樂家的演奏會,在音樂中鏡頭切換現場觀眾的自然到在房間通過收音機收聽音樂會直播的小鎮居民茫然的神態,隨著音樂的起伏,切換到Ursula與Andrea一起生活的片段,在到Ursula和Janet離開音樂廳時的短焦距拉成長焦距,同時加上人影都漸漸消失的效果。寓意著Ursula與Andrea的結束。 4、當鏡頭再切回老婦人家裡的時候,Ursula先是坐在窗口靜靜看著Andrea睡過的床,然後爬上床上,身體屈捲成一團,似如嬰兒般的睡狀。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感受,她是多麼的需要關愛、呵護。似乎也在告訴我們。愛沒有年齡之別,愛是人賴以生存的源泉。 《Ladies in Lavender》(等愛的女人),男主角是曾經主演過2003年歐洲電影大獎影片《再見列寧》的德國男演員Daniel Bruehl,影片敘述一對居住在英格蘭西南邊小鎮的年邁姊妹,因為拯救了一位陌生、年輕的波蘭小提琴家,長久平靜的生活因而起了極大的變化。她們發現這個極富魅力的波蘭人,是個充滿音樂天賦、並希望到美國發展的小提琴家。純朴小鎮通常沒有外來訪客,這對姊妹帶進陌生人的舉動,令鎮民充滿懷疑,但姊妹倆卻也從安德烈身上,體會到了嶄新的生命動能。不過,當安德烈跟到附近渡假的美麗俄國女人歐拉發展出一段友誼時,鎮民議論的情況更為嚴重。最終,這對姊妹必須在留住小提琴家,或是讓他自由之間,作出抉擇!

閱讀全文

與愛德華珍妮特是什麼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推薦幾個日本好看的電影網站 瀏覽:397
深圳有多少家大型電影院 瀏覽:158
泰國電影鬼夫女主角怎麼死的 瀏覽:835
中國高清電影下載免費下載 瀏覽:354
中國從古至今好看的電影 瀏覽:617
如何看在家中看電影 瀏覽:109
求好看科幻電影 瀏覽:115
吃雞電影院在什麼位置 瀏覽:966
殺生電影怎麼不讓看了 瀏覽:955
遠程視頻看電影卡怎麼解決 瀏覽:472
書與電影如何結合上課 瀏覽:283
論理電影最新好看 瀏覽:266
電影院會員怎麼充 瀏覽:788
在北京電影院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14
電影刀粵語免費觀看 瀏覽:373
喜劇電影喜盈門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172
qq群免費電影怎麼賺錢 瀏覽:781
武漢電影院三D眼鏡多少錢 瀏覽:281
免費電影大蛇2 瀏覽:680
電影市場的價格體現了價格的哪些職能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