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電影是什麼

電影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5-19 02:40:19

1. 電影是什麼

是的 電影就是《至尊無上Ⅱ永霸天下》

主演劉德華、王傑、吳倩蓮、陳法蓉

劉德華、王傑(仇傑,亞洲第一快手)和電影的大反派飾演三個師兄弟,插曲出現在在賭賽開始前他們的師弟詹永飛來找師兄滅口的一段情節。吳倩蓮把劉德華打暈將小船推離碼頭,詹永飛逼問師兄下落未能得到回答於是將其淹死,劉清醒後返回去救女友,卻被刺瞎雙眼,墜入水中發現女友的屍體時悲痛欲絕,抱回岸上搶救。此時音樂響起,配著漫天的火光和慘絕人寰的行徑,非常震撼。

歌曲國語版被叫做《來生緣》,但還是《一起走過的日子》唱出來時更讓人震動。

2. 電影是什麼

工作者加以表揚,同時亦檢討過去一年電影的成績,亦希望藉此促進香港電影的貿素,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1982年與香港電台合作舉辦第一屆的頒獎禮,當時只有十大華語及外語片獎及五個獎項。其後與星島報業合辦第二屆與第三屆,以後就由《電影雙周刊》獨力舉辦。 中國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Golden Bauhina Awards)由香港影評人協會(HKFCA)主辦,始於1996年,每年舉辦一次,本協會共有會員四十多人,其中包括電影教育、電影研究、電影工作者等方面的專業人士及學者。目的是推動香港電影文化的發展,鼓勵創作更多優秀電影,總結一年香港影壇的成績。 中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主辦,始於1995年。每年1-2月舉行評選,評選范圍為上一年度在香港公開上映的華語電影。 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 「金馬獎」是台灣為促進華語片製作事業,對優良華語片以及優秀電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項競賽獎勵。該獎創辦於1962年,由台灣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贊助,每年舉辦一屆(其中1968、1974年停辦),主要評選對象為台灣電影,後擴展了香港電影,九十年代後將大陸電影也納入評選范圍。現在是一個世界華語電影年度評選的獎項,至1999年一共舉辦了36屆,獎勵了許多優良華語影片及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成為華語影片製作事業最崇高的榮譽指標,也直接或間接地帶動了整體電影事業的發展,對華人電影事業,有很大的幫助和鼓勵。 中國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是國內唯一將內地和港台電影作品同時納入視野的電影評選活動,由南方都市報發起,創辦於2001年,旨在通過兩岸三地電影人的交流,電影的多方面對比,創造一個更開放、活潑、新銳的電影評論環境,全面推動中國電影的創造。
編輯本段中國電影
中國最早放映的電影——1896年8月11日法國商人在上海徐園「又一村」茶樓內放映的「西洋影戲」。 中國第一部電影是戲曲片京劇《定軍山》,內有《請纓》《舞刀》等片斷,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無聲片,長約半小時。 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是《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1913年在上海拍攝,無聲片,鄭正秋編劇,鄭正秋和張石川聯合導演。此片是由亞細亞影戲公司開張後的第一部作品,首開家庭倫理劇之先河。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1921年中國影戲研究社在上海拍攝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攝制,該片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技術。 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大獎的影片是20世紀30年代由蔡楚生導演的《漁光曲》,它在1935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榮譽獎」。 中國第一部長動畫片——1941年中國第一部長動畫片《鐵扇公主》完成,公映後受到好評。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48年拍攝於上海的戲曲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主演梅蘭芳,著名攝影師黃紹芬為攝影指導,李生偉任攝影師。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故事片是《橋》,編劇於敏,導演王濱,東北電影製片廠1949年攝制。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部譯製片是《團的兒子》,原譯名《小英雄》,楊范、陳涓翻譯翻譯,周彥譯制導演,上海電影製片廠1950年譯制。 我國與外國合拍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8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與法國加朗斯公司合攝的《風箏》,導演王家乙、羅歇·比果。 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7年拍的《祝福》(魯迅著,夏衍改編,桑弧導演),北京電視製片廠攝制。 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故事片是1959年拍的《老兵新傳》,編劇李准,導演沈浮,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攝制。 中國第一部彩色立體寬銀幕故事片是1962年拍的《魔術師的奇遇》,編劇:王棟、陳恭敏、桑弧、,導演桑弧,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 中國第一部彩色舞台紀錄片是1954年拍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編劇:徐進、桑弧,導演桑弧,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 中國美術片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影片——1956年木偶片《神筆》獲第八屆國際兒童影片節兒童娛樂片一等獎。 中國第一部剪紙片——1958年萬古蟾導演我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為美術影片增添了一個新品種。 中國第一部遮幅式寬銀幕故事片是1977年拍的《青春》,李雲官、王煉編劇,謝晉導演。 中國第一部現代音樂故事片《震撼》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和北京法宣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強強聯手,共同打造而成。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1905年,俄國人科勃采夫開設了哈爾濱第一家電影院,原址就在道里區西十二道街和中央大街交口處,這也就是中國第一家電影院。 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公司——1909年美國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這塊生財富地,不遠萬里來到上海香港路創辦亞細亞影戲公司。這是中國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攝制公司。
編輯本段電影發展
隨著全球電影傳媒業的飛速發展,電影的先進科技手段大大豐富了電影藝術的表現能力,而電影也借鑒了文化藝術的表現手法,從而大大提升了自身的藝術品位和表現技能。電影作為新傳媒與電影藝術結合直至整合的一種特殊的影視藝術形式,既體現出了影視藝術在新傳媒時代強烈的整合需求、現實的可能性、必然性以及新型的整合形式,同時又反映出了影視藝術同宗同源而又殊途同歸的深層美學特質。電影行業迅猛發展的道路,正說明了影視合流、互動、互補的國際化發展方向和美好前景。 從另一方面來講,3D電影與4D電影的出現正是電影科技與藝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電影圖書
作者:(美)路易斯·賈內梯(Louis Giannetti)著,焦雄屏 譯 出版 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07-11-1 內容簡介:《電影》作為電影入門書中的經典之作,用深入淺出的筆觸,告訴我們影視傳播的手法,並逐項解析其復雜的語言系統與要素。問世幾十年以來,此書始終是世界各地影視從業人員和主流專業院校的必備之選,更是電影愛好者不可或缺的手邊書。 全書圍繞電影製作的核心要素組織架構,其中穿插以數百幅精美圖片和精闢的說明,再加上綴於各章後的延伸閱讀和書末的重要詞彙表,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過程中吸收到最專業的電影知識,從而真正「認識」電影。
編輯本段拍攝技巧
《大師鏡頭——低成本拍大片的100個高級技巧》 作者:(澳)克里斯托弗·肯沃斯(Christopher Kenworthy)著,魏俊彥 譯 出版 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5-1 內容簡介:這是一本關於一流鏡頭的實踐技巧的圖書,也是國內引進的第一本講解如何「拍攝」動態藝術的圖書。 為什麼比起一流的好萊塢電影,你拍的片子總是差點什麼,總是讓人感覺生硬和虛假?你缺少什麼?優秀的演員,先進的設備,高超的編劇?還不完全。你還缺少技巧,掌控鏡頭的技巧——而且這才是最重要的。

網路 搜 電影就可以了
別復制我的啊

3. 電影是什麼意思啊

【詞語】 電影
【全拼】: 【diànyǐng】
【釋義】: (~兒)一種綜合藝術,用強燈光把拍攝的形象連續放映在銀幕上,看起來象實在活動的形象。

【同義詞】
1.電影-片子
【片子】釋義:1(piān?zi)(1)電影膠片,泛指影片:換~|送~。(2)留聲機的唱片。

4. 什麼是電影

一種綜合藝術,用強燈光把拍攝的形象連續放映在銀幕上,看起來像實在活動的形象。 從有聲電影到現在 已經發展到了科技的時代,運用大量的電腦特級,製作出來的電影,受廣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歡迎。 中國電影的第一: 中國第一部電影是戲曲片京劇《定軍山》,內有《請纓》《舞刀》等片斷,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由北京豐泰照像館攝制。無聲片,長約半小時。 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是《難夫難妻》,1913年在上海拍攝,無聲片,鄭正秋編劇,鄭正秋和張石川聯合導演。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攝制。 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大獎的影片是20世紀30年代由蔡楚生導演的《漁光曲》,它在1935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榮譽獎」。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48年拍攝於上海的戲曲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主演梅蘭芳,著名攝影師黃紹芬為攝影指導,李生偉任攝影師。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故事片是《橋》,編劇於敏,導演王濱,東北電影製片廠1949年攝制。 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7年拍的《祝福》(魯迅著,夏衍改編,桑弧導演),北京電視製片廠攝制。 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故事片是1959年拍的《老兵新傳》,編劇李准,導演沈浮,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攝制。 中國第一部彩色立體寬銀幕故事片是1962年拍的《魔術師的奇遇》,編劇:王棟、陳恭敏、桑弧、,導演桑弧,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 中國第一部彩色舞台紀錄片是1954年拍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編劇:徐進、桑弧,導演桑弧,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 中國第一部遮幅式寬銀幕故事片是1977年拍的《青春》,李雲官、王煉編劇,謝晉導演。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部譯製片是《團的兒子》,原譯名《小英雄》,楊范、陳涓翻譯翻譯,周彥譯制導演,上海電影製片廠1950年譯制。 我國與外國合拍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8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與法國加朗斯公司合攝的《風箏》,導演王家乙、羅歇·比果。

5. 什麼是電影,或者電影是什麼

[電影眾論]電影是什麼

作者:fisher1979 日期:10-19 10:27 類別:影視 來自:影視評論 人氣:12

「我們都活在我們一個我們所想像、我們所創造的世界裡。因而,我們並未享受到它的好處,反而成為其缺陷的受害者。」

畢業1年後,終於買了1台dvd,那些壓縮在碟片中的光影世界可以綻放了。帶著近乎朝聖的心態去端詳那些藝術大師們的作品,突然間自己卻迷惑了:電影究竟是什麼,其本質是什麼,對我們來說又意味著什麼?2006年夏秋之交的某個中午,在一家牛肉麵館里崩射出來的這個問題,讓我困惑不已。

打開google鍵入「電影」二字,竟檢索出長達139,000,000條相關的信息。篩選許久,得出一個電影的近似定義:電影是兼有視覺藝術、聽覺藝術特性的視聽藝術,是兼有時間藝術、空間藝術特性的時空藝術,是善於用分解和組合的方法,在運動中表現事物運動的藝術,是需藉助於必要的放映設施、以群體性、「一次過」的方式進行觀賞的藝術……。

枯燥的定義不能給我任何啟示,它告訴了我們電影應該是一種用來觀賞的藝術。也許正是這觀賞的藝術讓電影陷入了兩難境地,一方面它的價值是被觀眾欣賞,而另一方面它又自我定位於藝術。在大眾的審美情趣不斷地隨時代而變化,並呈急劇分裂趨勢,同時他們與藝術家們對世界的視角和判斷有所偏差時,電影也開始分出各種流派:最典型的就是二元論地分成以好萊塢為代表的娛樂電影和歐洲流派的藝術電影。

我們到底想通過電影獲得什麼?是消磨時光?純粹的娛樂?還是要藉助電影籍此認識我們的世界和人生?電影到底是娛樂的,還是嚴肅的?

陳凱歌曾經有過這樣知名的論斷:看電影和看電視劇的區別就是,你坐在電影院不能嗑瓜子,你在教堂里也不能嗑瓜子。可是這位把電影視為自己信仰的大導演,最終因為一個饅頭而成為娛樂界的寵兒。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電影類型,其實就像每個人挑選衣服的眼光也各自不同,這本不稀奇。可是,我們卻要故意把這件事情復雜化,熱衷於娛樂片的大眾認為那些躲在家裡看所謂藝術片的小眾們故作深沉玩高雅,小眾們又不屑大眾們的隨波逐流沒思想。

杜尚說過:「我對藝術本身真是沒有什麼興趣,它只不過就是一件事兒,它不是我的整個生活,遠遠不是。在我看來藝術是一種癮,類似吸毒的癮。藝術家也好,收藏家也好,和藝術有任何聯系的人也好,都是沾了這種癮。藝術的存在絕對不是如同真理的存在一般。可人們談到藝術會用對宗教般虔誠的態度,為什麼藝術會受到這樣的推崇?它等於吸毒,就這么回事。」

因此,杜尚留下了這樣一句話:「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

電影只是我們在這個枯燥、乏味、殘酷、卻又樂此不疲的世界中,眾多娛樂、躲避、對抗或認知的工具之一。不同的人可以賦予其不同的功能或解讀,然而其本質不變,只是我們生活中小之又小的一部分。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取向,那沒有高下清濁之分。

傾其一生藉助電影語言來傳達藝術家對於人類和所處世界的強烈道德使命感的塔科夫斯基,在《雕刻時光》的末尾,也表白:「與其多費口舌泛論藝術或專談電影功能,似乎都遠不及談論生命本身來得重要……」。

6. 什麼是電影

電影,也稱映畫。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藝術。是一門可以容納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綜合藝術,但它又具有獨自的藝術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這種藝術性極強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

7. 電影是什麼

電影,指藉助一定物質攝錄和顯現連續相關的畫面和聲響,通過交換來滿足人們需要的藝術化的文化商品。它包含這樣幾層意思:(1)從整體上看的電影生產、經營和管理的電影文化現象,通常用「電影」一詞表述;(2)是一種藝術形式,有其內在的邏輯和美學結構,通常用「電影藝術」一詞表述;(3)是依據一定的規律(藝術規律和經濟規律)而生產和交換的智力產品,通常用「影片」一詞表述。電影是什麼,世界各國電影理論家各有各的表述,這個定義也只是一家之言。技術電影觀,就是從自然的物質形態和手段來理解電影。從自然客觀機制看,電影的出現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人應具有自然的觀賞「畫面」的機能,並被發現和利用;二是存在一定的物質媒介傳達光和影;三是科技發展能夠使物質的「影像」與人的觀賞機能相聯系。從藝術角度看,電影是為一定目的生產滿足某種需要的媒介體的藝術。從經濟視角看,電影是一種商品。從法律角度看,電影是一個可為多種法律調整的客體。電影關系所引起的各種活動可從不同法律視角來規范。在電影技術觀看來,電影是表現為物質存在狀態和技能發展的過程;作為藝術,電影是自然材料的技巧性和審美活動,這種活動既是一種技術活動又是一種文化活動;電影是商品,則包含有商品所共有的屬性和特徵。電影是智力創作活動的物質表現形式即作品。電影作品,指攝制在一定物質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無伴音的畫面組成,並且藉助適當裝置放映、播放的作品。電影是一項產業。電影是一種傳播媒介。電影是一項文化事業。

8. 什麼是電影,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電影的意義在於它的出現只是讓世界在你眼裡出現的更真實,沒有遮遮羞羞的蒙蔽與掩蓋,讓人的視角層面拓展的更加曠遠與寬闊,豐富觀影者的思維角度,使之與原生蘊存的思想、觀念得以多元交匯,收獲新生精神的啟蒙,世道艱深,誰看到的維度越多,世界在誰的眼中便越真實。

(8)電影是什麼擴展閱讀:

1、電影的表現手段:

電影是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

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

2、中國電影之最:

中國最早放映的電影——1896年8月11日法國商人在上海徐園「又一村」茶樓內放映的「西洋影戲」。

中國第一部電影是戲曲片京劇《定軍山》,內有《請纓》、《舞刀》等片斷,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無聲片,長約半小時。

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是《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1913年在上海拍攝,無聲片,鄭正秋編劇,鄭正秋和張石川聯合導演。此片是由亞細亞影戲公司開張後的第一部作品,首開家庭倫理劇之先河。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1921年中國影戲研究社在上海拍攝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

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可放映電影——1922年由張石川導演的《勞工之愛情》又名《擲果緣》,是現存尚可放映的最早的一部中國電影,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故事片。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攝制,該片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技術。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伊留繼昂電影院。1905年,由俄籍建築設計師、猶太人潘·瓦·科勃采夫開設了哈爾濱第一家電影院。原址就在道里區西十二道街和中央大街交口處,這也就是中國第一家電影院。

9. 這部電影是什麼

放開那個女孩 (2016)
導演: 盧哲顥
編劇: 盧哲顥、彭發
主演: 李玲、趙昕彤
地區: 中國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 2016-12-14
片長: 61分鍾
又名: 丑惡直播
放開那個女孩 (2016)
導演: 盧哲顥
編劇: 盧哲顥、彭發
主演: 李玲、趙昕彤
地區: 中國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 2016-12-14
片長: 61分鍾
又名: 丑惡直播

10. 現代電影是什麼

圍繞著後現代主義概念在學界引發的爭論,使得我們在使用這個概念時必須要審慎而明確。在西方學界,利奧塔打著 「 觸發差異 」 、 「 向整體開戰 」 的旗號熱烈歡呼後現代主義時代的到來;哈貝馬斯認為文藝復興以來啟蒙的任務並沒有完成,因而繼續堅持現代性並以之對抗後現代性;詹明信則把 「 後現代主義 」 稱作 「 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 」 ,以皇皇巨著進行後現代主義的理論奠基工作。後現代主義理論引入中國以來,圍繞它產生的爭論也成為近些年中國學界理論爭鳴的一個熱點:有拍手歡迎者,有堅決抵制者,有冷嘲熱諷者,有潛心研究者,還有不屑一顧者 —— 觀點立場可以不一致,但有一點確是可以肯定的:後現代主義理論已經進入的中國學界的學術視野。在這個學術視野中,同樣包括了電影理論工作者的審視目光,發表了一大批從後現代理論視角研究當代中國電影的論文,近幾年,還出現了以 「 後現代電影 」 為主題的理論著作。但問題隨之而來,這主要表現在對 「 後現代主義電影 」 概念的模糊界定以及隨之而來的概念誤用上。例如,在程青松先生的力作《國外後現代電影》中,由於對 「 後現代電影 」 在在概念外延上界定過於寬泛,以至於把許多與後現代無關的影片也包括其中,這使得對 「 後現代 」 在電影理論中的概念界定顯得尤為必要。
英國學者特里 - 伊格爾頓在《後現代主義的幻象》一書中曾對 「」 後現代主義 」 和 「 後現代性 」 作了區分。在他看來,後現代性是一種與啟蒙主義規范相對立的一種思想風格, 「 它懷疑關於真理、理性、同一性和客觀性的經典概念,懷疑關於普遍進步和解放的觀念,懷疑單一體系、大敘事或者解釋的最終根據。 」 而後現代主義則是一種文化風格,它以 「 一種無深度的、無中心的、無根據的、自我反思的、游戲的、模擬的、折衷主義的、多元主義的藝術反映這個時代性變化的某些方面 」 。當然,這兩個概念也不是截然涇渭分明的,可以看出,他所謂的後現代主義正是作為哲學思想風格的後現代性在文化藝術上的具體體現。比起伊格爾頓的區分,中國學者尹鴻對 「 後現代性文化 」 和 「 後現代主義文化 」 的區分更具有實踐操作層面的意義。他提出: 「 如果說後現代性文化是一種大眾性的世俗文化的話,那麼後現代主義文化就是一種知識分子的哲學性的文化;如果說後現代文化是一種消費性文化的話,那麼後現代主義就是一種消解性的文化;如果說後現代性文化是後現代商品社會的表現形態的話,那麼後現代主義文化就是後現代社會的價值反思體系。 」 把伊格爾頓和尹鴻的幾個概念仔細比較,可以看出,伊格爾頓所謂的作為一種文化風格的 「 後現代主義 」 實際上包含了尹鴻的 「 後現代性文化 」 和 「 後現代主義文化 」 兩個概念,而伊格爾頓作為後現代社會思想風格概括的 「 後現代性 」 ,則為尹鴻區分的這兩個概念提供了哲學背景的支持。這樣我們就獲得了兩個層面上的 「 後現代主義 」 概念,一個是伊格爾頓廣義上的 「 後現代主義 」 ,這是對反映後現代社會時代特徵的文化藝術風格的總體理論概括;另一個是尹鴻狹義上的 「 後現代主義文化 」 ,這個概念只涉及廣義 「 後現代主義 」 的一部分,即具有價值反思性、消解性、哲學性和知識分子話語特徵的部分,而排斥了大眾的、世俗的、帶有強烈商品社會消費性的部分。
理清了這兩個層面上的 「 後現代主義 」 概念, 「 後現代主義電影 」 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本文認為, 「 後現代主義電影 」 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在廣義上,對應伊格爾頓的 「 後現代主義 」 概念, 「 後現代主義電影 」 指帶有能反映後現代社會時代特徵的藝術風格的電影類型,這種藝術風格上是無中心的、無根據的、拼貼的、戲仿的、模擬的、多元主義的,它模糊了高雅與世俗、藝術與生活經驗的界限,往往是與消費社會的商業邏輯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媒介聯系在一起的;在狹義上,對應尹鴻的 「 後現代主義文化 」 概念, 「 後現代主義電影 」 指對後現代社會的時代特徵進行反映和反思的電影類型,它具有知識分子精英的懷疑氣質,不再相信真理的存在和可追求性,不再相信人類解放的宏大敘事,也不在相信主體人的偉大神話,它是對崇高感、悲劇感、使命感的疏離和拆解,在具體的電影攝制上,它往往把這種思想氣質融入到電影的表現內容、反映視角、框架結構和鏡象語言上,這使得電影往往能顯出一種強烈的實驗性質和前衛立場。
本文所使用的 「 後現代主義電影 」 概念主要是狹義上的,涉及到的大部分電影文本也可歸於狹義 「「 後現代主義電影 」 中。這些電影大部分都具有上述文化特色和藝術特徵,但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又顯出了很大的不同,本文的分析重點就放在這些地域性差異上,並試圖在對具體電影文本的分析中,勾勒出後現代主義電影的地域性特徵。

閱讀全文

與電影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趙明明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525
萬達電影兌換券值多少錢 瀏覽:637
可以製作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61
電影定軍山的意義與影響有哪些方面 瀏覽:946
電影排片提前多久 瀏覽:933
電影第一書記中按下了什麼 瀏覽:96
有哪些可以下載英語電影 瀏覽:246
好看的美國戰爭大片有哪些電影 瀏覽:569
電影打板abc怎麼讀 瀏覽:647
好看的電影催淚愛情推薦 瀏覽:696
超好看國產電影電影 瀏覽:188
一個電影院多少平方 瀏覽:856
左右分屏的3d電影怎麼看手機 瀏覽:180
u盤電影怎麼弄到電視上播放 瀏覽:368
近些年有哪些國產動畫電影 瀏覽:598
無錫汽車電影院門票多少錢一張 瀏覽:967
轉轉如何出售電影 瀏覽:76
手機看電影用什麼網站 瀏覽:998
電視怎麼播放u盤里的電影下載 瀏覽:269
瓊和什麼電影 瀏覽: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