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聯邦德國電影什麼的婚姻

聯邦德國電影什麼的婚姻

發布時間:2021-06-13 20:10:28

㈠ 26位聯邦德國電影人聯合發表了什麼

1962年春的奧勃毫森電影節,當時有26位德國青年電影工作者聯名發表了《奧勃毫森宣言》,宣稱"舊電影已經滅亡。我們寄希望於新電影"。

㈡ 一部德國電影,講婚姻的,男主放棄了婚姻找尋真愛

鬼壓床

8.0分
主演:朱美璇鄧皓狄婉雯殷浩銘
導演:廖小飛
類型:驚悚恐怖懸疑網路電影
時長:90分鍾
年代:2016
地區:內地
簡介

㈢ 【【【一部西德電影,求名字】】】

名稱我忘記了
但我記得的情節應該是這樣的
女孩的媽媽是單身 喜歡上了一個劇組燈光師 但女孩很反對
和死黨用盡辦法讓他們分開
分開後發現媽媽很傷心原來媽媽很愛他
最後和死黨又想盡辦法撮合

㈣ 救命~~瑪利亞布萊恩的婚姻,誰有這部電影的影評

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 Ehe der Maria Braun, Die (1979)
導 演: ( 萊納·華納·法斯賓德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

主 演: (漢娜·奇古拉 Hanna Schygulla) ( Klaus Löwitsch) ( Ivan Desny) ( Gisela Uhlen) ( Elisabeth Trissenaar) ( Gottfried John)

上 映: 1979年10月19日 美國 更多地區

地 區: 西德 更多詳細拍攝地

對 白: 德語 英語

評 分: 本站評分..投票少於1人

IMDb評分7.7/10 ( 2009票 ) 詳細

顏 色: 彩色

聲 音: 單聲道(Mono)

時 長: 120

類 型: 劇情

分 級: 澳大利亞:M 冰島:12 芬蘭:K-12 芬蘭:K-15 芬蘭:K-16 新加坡:R(A) 瑞典:15 美國:R 西德:12

加入站內收藏夾 查看評論及點評 對本片評分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劇情簡介-劇情介紹:
由「新德國電影"傑出代表雷納.沃納.法斯班德執導的一部愛情悲劇片。通過瑪麗婭個人的婚姻悲劇折射出了戰後德國人痛苦的生活狀況和艱辛精神歷程。二戰尾期,瑪麗婭和她深愛的赫爾曼結婚了,不過赫爾曼第二天就上了戰場。在得知赫爾曼陣亡的消息後,瑪麗婭與黑人比爾同居了,但赫爾曼並沒有死,他從戰俘營中出來後找到了瑪麗婭,並與比爾發生了沖突且殺了比爾,由此他被判入獄。為了生存,背著瑪麗婭,赫爾曼與同樣愛著瑪麗婭的她的老闆奧斯瓦爾德簽下了協議:奧斯瓦爾德救他出獄,他將瑪麗婭出讓給他……精品評論:
暫無,點此立即發表您的評論
公告:本站只是電影資料庫,不提供在線觀看電影及下載.謝謝訪問本站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相關預告片:
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相關海報:

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相關劇照:
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演員表:

漢娜·奇古拉 Hanna Schygulla .... Maria Braun
Klaus Löwitsch .... Hermann Braun
Ivan Desny .... Karl Oswald
Gisela Uhlen .... Mother
Elisabeth Trissenaar .... Betti Klenze
Gottfried John .... Willi Klenze
Hark Bohm .... Senkenberg
Greg Eagles .... Bill (as George Byrd)
Claus Holm .... Doctor
Günter Lamprecht .... Hans Wetzel
Anton Schiersner .... Grandpa Berger
Lilo Pempeit .... Frau Ehmke
Sonja Neudorfer .... Red Cross nurse
Volker Spengler .... Train conctor
Isolde Barth .... Vevi
Bruce Low .... American at conference
Günther Kaufmann .... American on train
Karl-Heinz von Hassel .... Prosecuting counsel
Kristine De Loup .... Notary (as Kristine de Loup)
Hannes Kaetner .... Justice of the Peace
>>>詳細的演職員表
外文別名:
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 (USA)

影片<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結尾瑪利亞.布勞恩和丈夫霍夫曼,當然還有她的婚姻被煤氣爆炸產生的火舌瞬間吞噬了.雖然這個結局是悲劇性的,但這卻成了瑪利亞.布勞恩的救瀆.因為她有生之年經歷的婚姻之路過於坎坷,她一直以來對愛的不懈追求換來的卻又是一場變質成欺詐性交易式的婚姻.愛帶給她過快樂,但相對她所經歷的感情生活上的痛苦,那些快樂似乎過於短暫."愛比死更冷酷",這個法斯賓德另一部傑作的題目用做對形容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也顯得尤其恰當了.

布勞恩夫婦結婚當天在極度危險的戰爭環境下,冒著生命危險登記完婚了,這預示著她婚姻的註定不會平靜.嬰兒伴隨著貝多芬音樂和槍炮聲不住的啼哭聲,更加表現出不平凡序幕的戲劇性.

結婚第2天丈夫就應征入伍開赴前線,瑪利亞.布勞恩立即陷入苦苦得等待,影片中瑪利亞.布勞恩在車站尋找丈夫的一場戲,熙熙攘攘的人群,整個站台混亂不堪,可見瑪利亞.布勞恩的等待的艱難.但堅持卻只帶給她日漸增加的生活壓力,她被迫放棄了,做起了酒吧女招待,並開始和美國黑人軍官比爾交往.一個希望從此開始慢慢建立起來.

噩耗傳來,霍爾曼戰死沙場.瑪利亞痛苦之餘,新希望卻在蓬勃發展,結果便是和比爾的同居.一切發展都很順利,家人都得到了很多東西,而她更得到了久違的愛情滋潤.但霍夫曼的意外歸來打破了一切,在三人扭打之中,比爾被殺,霍爾曼頂替瑪利亞被判入獄.希望就這樣被無情打碎了.

不久瑪利亞結識並以其美貌和聰明干練了法國工廠廠主奧斯瓦爾德,她成了私人顧問和情婦.但瑪利亞沒有忘記監獄里的丈夫,她時常去看霍夫曼,向他傾訴並述說自己的經歷.瑪利亞堅持不懈得仍等待著丈夫,直到等待被霍夫曼遠走澳大利亞或者加拿大打破了.而奧斯瓦爾德的病故更讓她心碎.但霍夫曼又戲劇性得在這關鍵的時候回到了她的身邊,瑪利亞的興奮之情易於顏表.又一個希望由此建立起來,而這個希望更比過去的希望更值得他們憧憬.當人們都在為他們的重逢感到高興,並期待有一個圓滿結局的時候.希望卻被她已經變質的婚姻的交易本質打破了.她抽第一支煙的時候沒有關閉煤氣,或許她被真相嚇得不知所措了,或許她確實想用痛快的死替換殘酷的婚姻和愛情.當然在爆炸中開始,在爆炸中結束也算有始有終了,哪怕是悲劇性的.

從夫婦分離到婚姻成為陰謀,整個過程伴隨著一次次情緒落差,一個個希望建立到破碎帶給瑪利亞布勞恩的是逐漸加大痛苦的心靈折磨.就象一個氣球,最後超過極限破裂了.法斯賓德本人是一個雙性戀者,有人說他對女性的感情是復雜的,愛恨如死結般糾纏在一起,而在他的<女性四部曲>中這些感情也流露得淋漓盡致.影片將女主人公放置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時空當中,通過一系列社會問題作用於她,最後導致悲劇的發生.這些社會問題在影片中大多沒有直接表露,而是通過間接的手法表現出來,希特勒畫像,殘垣斷壁和影片結尾一組聯邦德國歷屆總理的畫像.再加上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和生活經歷本身,造成瑪利亞.布勞恩悲慘命運和婚姻的罪魁禍首便是戰爭帶來的創傷,經濟蕭條帶來的生活的艱難,以及戰後混亂帶來的道德的敗壞.影片中瑪利亞多次來到一處城市廢墟,僅僅是為了表現主人公在尋找回憶嗎?不,法斯賓德為這廢墟賦予了更為深刻的內涵,在我看來它便象徵著戰爭帶給人們的心靈創傷和經濟蕭條帶來的生活艱難.

為什麼要用女人作為主角來表現這一悲慘的社會風情畫呢?一方面,按法斯賓德自己的話說:"男性角色在社會中遠比女性在角色扮演上更不自主.女性固然有他們的角色,但若要打破角色定位或脫離軌跡更容易得多."另一方面,我覺得首先女性在特定社會環境下地位相對男性顯得低下,因而有時顯得比較脆弱,更具依賴性;其次女性的感性特點使得她們遇事表現出的行為,做出的反映相對男性更為"戲劇化".比如影片結尾,瑪利亞.布勞恩與丈夫再次重逢時,她的喜悅與興奮之情顯得由為突出.

隨著影片最後一秒過去,我似乎沒有太多感受,或許是婚姻離我太遙遠的緣故,我無從拿現實婚姻和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加以比較,對於我這樣一個還處在青春期的小孩來說,法斯賓德所要表達的意識顯然我暫時是不可更為深刻地加以理解的.但影片跌宕起伏的情節和高超的表現手法仍讓人回味無窮.

看了兩個法斯賓德的電影,莉莉瑪蓮與瑪利布朗的婚姻,是女性主義電影,我想與其他幾種稱謂還是有區別的.法斯賓德並不是凱塞林這樣的女權主義者,自然拍出來的也不是很強烈女權主義的作品,更多的是如同阿爾莫多瓦,以客觀的視角來體現女性主義的電影.
似乎女性主義的電影所沾染的色彩總是非常的香艷,而在香艷的外表下又流露出冷色調的慘淡,一種無奈的悲哀,究竟是女性社會身份所決定的宿命還是其他,很難說。至少莉莉瑪蓮還是瑪利布郎,她們的結局很悲哀。
不過這兩位女性,非常的聰明,可能外國人眼裡的女性聰明更多的體現在果斷、獨立上。而正是如此聰明,如此的果斷,獨立配合上最終悲慘的結局,才能更好的體現了宿命上的悲哀,而這樣悲哀,究竟是什麼造成的,社會?亦或是女性本身,很難說,至少導演沒有給結論。
好的導演,同時一定也是個好的編劇。法斯賓德身上就體現了這一點,他的電影故事,情節永遠跌拓起伏,而他以嫻熟的技巧控制著影片敘事的節奏,給觀眾帶來一個又一個波折與意想不到。
關於兩部電影的情節,不想多做闡述,一波三折的劇情也很難用簡短的文字濃縮,而對於主角們人物角色性格上的分析,也不想多做議論,具有典型性的角色背後總是有著一個龐大的時代代表性,這也是跟歷史背景,時代背景緊密聯系的。因此,同樣的故事,也可能發生在莉莉布郎或者瑪利瑪蓮甚至同時代任何一個女性身上。這也是這個時代的整體悲哀的宿命。
導演並沒有很強烈的控訴社會,或者戰爭帶給德國民眾的悲哀,盡管兩部電影都是二戰背景的,導演僅僅以影象的方式,交代了民眾在戰爭,交代了戰後經濟復甦中所擁有的生活,側面的把這些時代元素展示了出來。法斯賓德似乎從不把視角焦距在對社會的控訴上,至少他所拍的電影,從沒有強烈的控訴感,似乎他的電影總是在輕快的節奏以游戲的方式,更確切的,似乎是戲劇的方式,交代了故事,而把故事中所涵蓋的內容一股腦的灌輸給觀眾,自己並不做解答,也無主觀色彩的主張,更多的還是由觀眾在觀賞影片之後,所細細剝離出的回味,這可能也是法斯賓德會受大家喜愛以及他的電影在票房與藝術性上雙贏的原因吧。
有趣的是,這兩部電影所用的演員似乎是同一班,女主角是一位演技很好的女演員,她簡單的表情中蘊涵了太多的意味,似乎壓根不用演即能有戲,可能用戲字還欠妥帖,雖然劇情是戲劇的,可演繹是生活化的,不帶絲毫的做作。

海報:http://www.douban.com/lpic/s1426114.jpg

㈤ 德國電影的競爭

50年代,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追悔往昔的氣氛淡化,歌舞昇平的氣氛高漲,出現了一種所謂的「鄉土電影」,這種電影表現德國的風土人情和美麗的田園風光,歌頌現實的美好生活和幸福的愛情,引導忘掉往昔,如A.布朗的《歸來》(1953)、G.維德哈根的《婚禮的鍾聲》(1954)等。此外,表現戰爭的影片,在客觀地揭露戰爭的殘酷性的同時,美化德國的軍隊和士兵。因此,整個50~60年代的電影水平不高,好的影片不多,突出的僅有H.考特納的《最後的橋》(1953)、《魔鬼的將軍》(1955)、《科佩尼克上尉》(1956),K.霍夫曼的《神童》(1958)、《古堡幽靈》(1961)、《斯培薩的美好時光》(1968),W.施陶特的《獻給檢查官的玫瑰花》(1959)、《集市》(1960),R.蒂勒的《羅絲瑪麗姑娘》(1958)等。
進入60年代,聯邦德國的電影事業經歷了一場危機。由於藝術質量低劣,1961年送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參賽的5部影片均被退回;電視的發展,外國電影的競爭,使國產影片的觀眾銳減。影片產量也大幅度下降。於是一代年青的電影工作者萌發了強烈的革新意識。1962年,在舉行奧伯豪森國際短片電影節之際,以A.克魯格和E.賴茨為首的26位年輕的電影工作者簽署了一份「奧伯豪森宣言」,宣稱反對舊的電影樣式,要寄希望於新的電影,他們一方面積極拍攝短片、紀錄片,以鍛煉自己,一方面又主動培養新的人才,創立了烏爾姆電影藝術學院。1965年又倡議成立了「德國青年電影董事會」。政府通過該機構提出一項在3年內以500萬馬克資助青年導演拍攝20部影片的計劃。這樣便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青年導演拍片資金不足的困難。1966年青年導演們拍出他們第一批影片。這些影片和商業片完全不同,它們涉獵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危機問題和「經濟奇跡」的內幕,後被稱為「德國青年電影」。它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有A.克魯格的《向昨天告別》(1966)、《馬戲團帳篷下孤立無援的演員們》(1968)、《一位女奴的臨時工作》(1974)、《在危難中走中間道路將帶來死亡》(1974,與E.賴茨合導)、《強壯的費迪南德》(1976),E.賴茨的《就餐》(1967)、《卡迪拉克》(1968)、《垃圾桶孩子的故事》(1970)、《金東西》(1971,後兩片均與U.施特克爾合作),J.-M.施特勞布的《安娜·瑪格達列娜·巴赫的紀事》(1967),W.赫爾措格的《生活的標志》(1967)、《阿古伊雷,上帝的憤怒》(1973)、《人人為自己,上帝為大家》(1974)、《玻璃心》(1976)、《施特羅期策克》(1977)、《沃切克》(1978)、《費茨卡拉多》(1981),R.W.法斯賓德的《愛比死更冷酷》(1969)、《外國佬》(1969)、《四季商人》(1971)、《恐怖毀掉精神》(1974)、《瑪爾塔》(1974)、《自由的強權》(1975)、《第三代》(1979)、《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1979)、《羅拉》(1981)、《薇羅尼卡·福斯的謁念》(1982)等,W.文德斯的《城市之夏》(1970)、《守門員害怕罰點球》(1971)、《阿麗絲在城市》(1974)、《錯誤的舉動》(1974)、《時間的流程》(1976)、《美國朋友》(1977)、《事態》(1982),V.施隆多夫的《少年托萊斯的迷亂》(1966)、《劇烈的爭吵》(1967)、《科姆巴赫的窮人們突然發了財》(1970)、《短暫的熱情》(1972)、《失去榮譽的凱瑟琳娜·布盧姆》(1975,與M. von特羅塔合作)、《致命的一槍》(1976)、《鐵皮鼓》(1979),H.贊德爾斯-布拉姆斯的《亨利希》(1976)、《德國,蒼白的母親》(1980),M.von特羅塔的《克里斯塔·克拉格的第二次覺醒》(1977)、《姐妹,或是失去的平衡》(1979)、《沉重的年代》(1981)、《純屬瘋狂》(1982)、H.贊德爾的《萊都佩斯》(1978)等等。
德國青年電影中的一部分人在70年代初轉向拍商業影片,但其餘的人留下來堅持自己所選擇的方向,他們為聯邦德國的電影事業做出了貢獻。70年代末,從慕尼黑電影電視高等學校畢業的一代新人繼承了德國青年電影的傳統。主要人物有D.格列夫、M.費爾賁貝克等人。進入80年代以後,聯邦德國影壇的中堅人物,有的死了,有的去了國外。新起來的年輕人有的單純追求所謂的藝術性、哲理性,標新立異,荒誕離奇,完全脫離現實而失去了觀眾。有的新人則得不到政府的資助。由此德國的新電影開始衰落,而一向占統治地位的娛樂片和商業片依然大行其道。80年代,年輕導演中拍得較好影片有K.申克爾的《上下》(1984)、J.魯斯克納的《瘧疾》(1984)、M.克比利的《親愛的卡爾》(1985)。
聯邦德國的其它片種也很發達,尤其是紀錄片。主要紀錄電影工作者有:O.多姆尼克,拍攝了《維里·鮑麥斯特》(1954)、《全世界嚮往的道路》(1958)等;M.格日梅克和B.格日梅克兄弟,拍攝了《謝林格蒂不該死》(1959)等;F.波德馬尼茨基,拍攝了《獨裁者》(1961)等;K.金捷萊特,拍攝了《多面孔的美國》(1963)等;H.維爾斯,拍攝了《武裝部隱瞞了什麼戰報》(1964)等;H.多姆尼克,拍攝了《泛美──全世界嚮往的路》(1968)等;I.鮑爾,拍攝了《奧林匹克,奧林匹克》(1972)等;G.卡爾尼克與V.李赫特,拍攝了《內卡蘇里瑪來的問候》(1975)等;R.休伯爾,拍攝了《工人的斗爭》(1972)、《我公司五十年大慶》(1976)等;S.盧克什,拍攝了《為奧林匹克准備的領帶》(1976)等;L.艾司霍茨,拍攝了《幸福可太好了》(1973)、《卡林與拉甫》(1976)等;L.瑪爾茨,拍攝了《好像似貝凱特》(1976)等。最著名的美術電影家是E.胡舍特,於1974年自辦起胡舍特電影公司。

㈥ 被稱為新德國電影四傑的是哪些導演

施隆多夫和赫爾措格、法斯賓德、維姆-文德森
施隆多夫
真正被譽為新德國電影代表作的兩部影片是《喪失了名譽的卡特琳娜·布魯姆》和《鐵皮鼓》,尤其是後者,獲得了1979年法國戛納電影節大獎和聯邦德國最高電影獎———金碗獎,1980年又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維姆-文德森
「旅行三部曲」:1974年的《愛麗絲漫遊城市》(AliceintheCities),1975年的《錯誤的舉動》(TheWrongMove)和1976年的《公路之王》(KingsoftheRoad)。
法斯賓德
女性電影《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勞拉》和《薇羅尼卡·福斯的慾望》,完成了他女性立場和視角的德國50年代背景的女性三部曲。此外,與《勞拉》一樣拍攝於81年的二戰背景的《莉莉瑪蓮》,在背景年代上甚至也可以算是這三部曲的一個序幕,影片同樣也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赫爾措格
1972年執導著名作品《阿基爾,上帝的憤怒》(又名《天譴》)
1974年的名作《加斯·荷伯之謎》

㈦ 東德西德電影

<強悍的二戰德國軍隊>視頻系列
《斯大林格勒戰役》
最新二戰片《刺殺希特勒》里有很多德國軍隊
《最後的橋》[德國]
《鐵十字勛章》
《反抗軍》
《攻克柏林》
《鋼鐵師團》
《挑戰納粹》
《兵臨城下》
《德寇殲滅戰》
《碉堡》
《最後死戰》
《拯救大兵瑞恩》

㈧ 德國電影《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講述了一個什麼內容

納粹「第三帝國」滅亡前夜,戰爭已進入德國本土。被炮火夷為一片廢墟的原市政大廳內,斷垣殘壁之間懸掛著「?」字旗和希特勒頭像。一顆炸彈落到附近,那幅希特勒頭像被頹然震落於地。炮火硝煙之中,新娘瑪麗婭和新郎赫爾曼匍匐在瓦礫堆里,尋索到一紙結婚證書,急促地請求結婚登記處官員在上面簽字、蓋章。新婚僅有一夜的緣分,赫爾曼便應召奔赴戰場,自此音訊杳然。

納粹戰敗,瑪麗婭如同許多德國婦女一樣,背著尋找親人的木牌到火車站去迎候丈夫歸來。一次次盼望落空。她女友貝蒂的情人從前線歸來,帶來了赫爾曼戰死的噩耗。為了謀生,瑪麗婭到專為美國佔領軍服務的酒吧做了舞女,並與美國黑人軍官比爾相識、相戀而同居。

比爾送她金戒指,向她求婚,瑪麗婭婉言謝絕了,只說「我喜歡你,願意和你在一起,但是我不能和你結婚」——在她心目中,她與赫爾曼的婚姻才是惟一合法的、神聖的。

在醫生確診瑪麗婭懷有身孕後,她坦然對醫生說,孩子的父親是黑人,但若生下男孩則要取名赫爾曼,以紀念那神聖的婚姻。

正當瑪麗婭與比爾一起分享懷有孩子的喜悅時,赫爾曼突然歸來,他沒有戰死,是從戰俘營中獲釋回家的,他輕輕推開房門,瘦弱、憔悴、滿臉鬍子,瞪著一雙驚詫的眼睛。但他並沒有立即撲向那個佔有了他妻子的美國黑人,而是奔到床頭點起一支煙,貪婪地猛吸幾口,鎮定之後,他拼力沖向比爾並扭打成一團。這時,瑪麗婭操起酒瓶,朝著比爾的後腦勺猛地一砸,結果了他的性命。但在審理比爾被殺一案的法庭上,出人意料的是,赫爾曼毅然走到美國法官面前自認是打死比爾的兇手,因此鋃鐺入獄。瑪麗婭又一次面臨著獨自謀生而把婚姻懸置起來的人生困境。

瑪麗婭請醫生給她做了流產手術,隨後,在火車的頭等車廂里,結識了風度翩翩的企業家奧斯瓦爾德,並應聘做了他的私人秘書。在戰後所謂「經濟奇跡」的年代裡,瑪麗婭在經營奧斯瓦爾德的紡織企業方面表現出驚人的果斷、干練和卓識,無論是在同美國商人談判購買機器、更新產品上,還是在與工會代表談判增加工資、平息糾紛上,瑪麗婭都堅定地維護著資本的利益,難怪奧斯瓦爾德稱她是「一個不尋常的女人」、「一位出色的、不顧舊習的強手」。事實上,瑪麗婭不惜以肉體為代價,扮演了奧斯瓦爾德情婦的角色,自此一步步發跡,有了首飾、小轎車、高級住宅和可觀的「私房」,成了不折不扣的被資本所異化的「鐵女人」。但是,這一切都無法填補她心靈的空虛,無法滿足她對那被視作天經地義的婚姻幸福的渴求。

瑪麗婭去探監時,並不對丈夫隱瞞什麼,也不掩飾她與奧斯瓦爾德同居的關系。夫妻間,有這樣一段對話:

瑪麗婭:……他決不會傷害我。你要知道,是我願意和他睡覺,沒有人強迫我。因為他給了我工作,我依賴他,我想要先他一著,這樣,我至少在這個公司能站得住腳了。

赫爾曼:現在外面的情況是這樣嗎?人與人之間,是這樣冷酷嗎?

瑪麗婭:我不知道別人怎樣。我想如今是冷酷無情的時代。

而當奧斯瓦爾德真誠地向她提出求婚時,瑪麗婭則直言不諱地回答說:「你是認真的,我也不想輕率。我要對你直說,我不能和你結婚。如果你願意,我可以做你的情人。」——瑪麗婭把靈與肉分割開,始終不渝地忠實於她與赫爾曼的合法而神聖的婚姻關系。

1951年6月14日,在克羅茨霍夫監獄,兩個男人(赫爾曼與奧斯瓦爾德)背著瑪麗婭,達成一項「君子協議」——以「讓妻」為條件,奧斯瓦爾德設法營救赫爾曼提前出獄,據稱,他患有不治之症,將不久於人世。

赫爾曼囿於傳統的成見,認為男人才是「家庭的頂樑柱」,出獄後,不辭而別,去海外淘金,僅留下一封給妻子的信,說是「等我成為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再生活在一起」。此後,他將每月寄一朵玫瑰花給瑪麗婭。

瑪麗婭心中至為神聖的婚姻,自此便緊緊維系在對玫瑰花束的期待上。她與家人的關系也變得隔膜而冷酷。在她搬進豪華的新居時,母親譴責她說:「你同你的玫瑰花、你的權力、你的錢去生活吧!」瑪麗婭就這樣在富足而無愛的生活中忍受著煎熬,她那神聖的婚姻彷彿被釘在歷史的十字架上。

1954年,奧斯瓦爾德終因心力衰竭而死去,恰恰在這個時刻,赫爾曼也帶著巨富從國外歸來,闊別多年的夫妻重逢卻感到彼此如此陌生,裹著浴巾剛從浴室出來的瑪麗婭竟然重新換上一件藍色的綢外衣。忽然,門鈴響了,律師戴沃阿德女士受委託前來宣讀奧斯瓦爾德的遺囑,奧斯瓦爾德將其全部財產分作兩份,一份歸瑪麗婭所有,另一份則根據三年前的「監獄協議」歸赫爾曼所有。瑪麗婭難以聽完這份遺囑,她第一次發現,被她一向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婚姻,早就被人出賣了,痛苦、絕望,一種無比沉重的失落感襲上心頭,她在點煙時沒有關上煤氣,突然,一聲爆炸,一片火光,埋葬了一切;而這時,電台卻正播送著世界盃足球賽的消息,德國隊戰勝匈牙利隊奪得冠軍……

㈨ 電影 求西德電影《遺產奇案》

這個電影我好像看過,不是很搞笑

在線看地址:http://video.google.cn/videosearch?q=%E9%81%97%E4%BA%A7%E5%A5%87%E6%A1%88&hl=zh-CN

㈩ 在原聯邦德國,一個人的哪些是隱私的

在原聯邦德國,年齡、職業、婚姻狀況、宗教信仰、政治面目甚至個人收入都是隱私,相識或共事多年而不知對方底細是司空見慣的事。

閱讀全文

與聯邦德國電影什麼的婚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外偷黃金得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711
陳偉霆演的浪漫電影有哪些 瀏覽:966
好看一點的怪獸電影推薦 瀏覽:629
電影辛亥革命中什麼是革命 瀏覽:578
張家輝誰明浪子心什麼電影 瀏覽:630
恐龍女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693
奔赴山海去見你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706
保護大篷車的抗日電影叫什麼 瀏覽:537
有哪些致敬謝晉的電影 瀏覽:92
好看的電影網站有哪些好的 瀏覽:317
好看印度國電影推薦 瀏覽:485
2020年暑假都有什麼大電影 瀏覽:314
販毒好看電影 瀏覽:602
末代電影有哪些 瀏覽:576
電影胖子行動隊在線觀看高清免費 瀏覽:74
如何用手機免費看vip電影 瀏覽:992
最近有事好看電影警匪 瀏覽:775
電影阿甘正傳免費觀看 瀏覽:426
美國好看的二戰愛情電影 瀏覽:329
好看的電影推薦懸疑片 瀏覽: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