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檔期對票房有多重要
現在的商業電影時代,對於人來說最為看重的就是電影的票房。因為這關繫到他們的收益,而且演員也關心,因為他們的很多收益也是和票房掛鉤的。因此一個商業電影的成敗與否很大程度上是票房所決定的。(當然一些個人風格的電影除外)
而就國內來說,現在大家對於越來越多的電影不知如何選擇,因此除了電影本身的粉絲和電影主演的粉絲,大部分人都會根據現在電影的口碑選擇是否進電影院進行觀影。那麼現在的電影到底口碑佔多重,而且豆瓣評價佔有多重我們其實心裡也有著疑惑。因此我想就電影的票房和豆瓣的評價進行比較,看看豆瓣是否對電影票房有重要的影響。
選取的指標為:電影票房、豆瓣的評分、豆瓣的評論人數
下面來看一下電影票房和豆瓣評分人數的折線圖。
從電影票房和豆瓣評分人數的折線圖來看,兩者幾乎完全沒有任何的重合性。證明在這些電影中豆瓣影評人對其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那麼接下來就要看看豆瓣的評分是否會有影響。
從上圖來看似乎仍然沒有影響。
總結:豆瓣的評論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對很多電影有較大的影響。其實很多電影的票房最終最定性因素更多的還是看檔期、排片、營銷和宣傳。而我們所說的口碑影響看上面似乎也不能說是豆瓣的影響。畢竟豆瓣上的人群欣賞口味和大眾消費者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2. 影院排片是怎麼決定的啊會因為一部電影口碑好而增加排片嗎
主要是由電影院來決定的,肯定會因為口碑好而增加排片,因為電影院也是需要盈利的,他們也有可能會因為口碑不好而減少排片。
3. 排片率是什麼意思
所謂排片率,其實就是一部電影在影院享有的放映空間,其排片率越高,放映場次就越多。它就像影片的生命線,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票房成績。
排片的主要考慮因素有影院黃金時間、影片質量、影廳大小、影廳數量、影片長度、拷貝數量、跑片時間、人員安排、通道使用等。此外,還有地理位置、交通、天氣、風俗習慣、語言類別、作息規律、重大節日、重大活動、消費人群、特殊要求等。
而票房在以前指戲院、車站、碼頭等出售票券的地方——亦稱「售票處」,舊時指票友聚會練習的處所。現在指電影、戲劇等因賣票而獲得的經濟效益。
(3)電影的票房和排片意味什麼擴展閱讀:
截至2015年,中國的銀幕總量已經超過27000塊。一般情況下,影院的營業時間是上午10點到晚上24點(午夜場等特殊場次除外),如果按平均每部影片2小時計算,扣除每場之間15-20分鍾的間隔,一塊銀幕每天可以放映5-6場,全天的放映總量則在13.5萬場至16.2萬場之間,取中間值約為15萬場。
由於基數較大,在目前市場環境下,影片如果能占據30%以上的排片,就意味著它擁有每天5萬場的放映量,絕對是大片水準;相反,如果排片率在5%以下,就意味著每天的放映量不足1萬場,只能算是中小影片。
但並非所有影片都是排片越高越好,因為如果上映之初放映場次太多,平均上座率不足,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影院經理信心下降,進而縮減第二天場次。而如果在場次有一定保證的情況下,影片上座率頗高,造成一票難求的現象,影院經理則會增加放映場次。
4. 票房排片到底是根據什麼來的呢
影片的票房一般由影院對影片安排的放映場次和上座率共同決定,上座率由影片的口碑直接決定,放映場次則由影院自行決定。而影院在安排放映場次時除了考慮影片本身的上座率,同時也會考慮與發行方或製片方的關系。當影片的製片方或發行方與院線/影院有資產或者合作關系時,影院便夫安排較多的放映場次。
5. 豆瓣評分到底對電影的票房影響大么
現在的商業電影時代,對於投資人來說最為看重的就是電影的票房。因為這關繫到他們的投資收益,而且演員也關心,因為他們的很多收益也是和票房掛鉤的。因此一個商業電影的成敗與否很大程度上是票房所決定的。(當然一些個人風格的電影除外)
而就國內來說,現在大家對於越來越多的電影不知如何選擇,因此除了電影本身的粉絲和電影主演的粉絲,大部分人都會根據現在電影的口碑選擇是否進電影院進行觀影。那麼現在的電影到底口碑佔多重,而且豆瓣評價佔有多重我們其實心裡也有著疑惑。因此我想就電影的票房和豆瓣的評價進行比較,看看豆瓣是否對電影票房有重要的影響。
選取的指標為:電影票房、豆瓣的評分、豆瓣的評論人數
下面來看一下電影票房和豆瓣評分人數的折線圖。
從電影票房和豆瓣評分人數的折線圖來看,兩者幾乎完全沒有任何的重合性。證明在這些電影中豆瓣影評人對其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那麼接下來就要看看豆瓣的評分是否會有影響。
從上圖來看似乎仍然沒有影響。
總結:豆瓣的評論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對很多電影有較大的影響。其實很多電影的票房最終最定性因素更多的還是看檔期、排片、營銷和宣傳。而我們所說的口碑影響看上面似乎也不能說是豆瓣的影響。畢竟豆瓣上的人群欣賞口味和大眾消費者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6. 影視票房代表著什麼
影視票房代表著放映收益或一部電影的影院放映收益情況。後來逐漸有公司專門統計電影的票房,給出更為明確和直觀的數據。
所有影片的票房總額(簡稱總票房),要向國家繳納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其次要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由影院從總票房中直接扣劃並繳納。
以上兩項,合計5% + 3.3% = 8.3%,稱為「不可分賬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即為「可分賬票房」,又名「凈票房」。可得:凈票房=(1 - 8.3%)x 總票房。
票房並不代表一切
在如今中國這個龐大的電影市場下,評價一部電影的好壞的唯一因素幾乎只有票房。而一部電影的票房卻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
很多優秀的電影因為排片等原因導致票房很低,但這絕不能說明電影質量不高,相反很多票房上億甚至破十億的電影卻依舊充滿了庸俗低質的內容。
電影存在的意義,是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它感受到在生活中無法觸及的東西,並且從中可以得到一些感悟。電影總是充滿著藝術,並且是一種十分全面的藝術。而只有能夠給予人們啟發與感悟的電影,才能算作好電影。
7. 什麼叫電影預售票房
電影預售票房:電影上映前觀眾提前購買電影票的票房總賬。
預售票房是指電影上映前的票房,假如電影是30號上映,統計到30號之前的票房就是此電影的預售票房。
預售票房的高低反映出觀眾對電影的關注度,從而對影院排片會產生影響。
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比2016年增長13.5%。其中,國產影片票房301.4億元,占總票房的53.84%,以較大優勢保持了國產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的主導地位。
(7)電影的票房和排片意味什麼擴展閱讀:
票房的起源
在清朝乾隆征戰大小金川時,軍中滿洲人多,因行軍萬里,一路無聊,始而思念家鄉與親人。為此,八旗子弟兵自編詞、曲,即子弟書,以自歌自娛。歌唱者需持有執照,所謂唱票,這些業余歌唱者之間就互稱為票友,以後票友就成了業余演唱者的代稱,清中葉以後,八旗貴胄嗜愛戲曲成風,並以演唱戲曲為樂。不過他們演唱不為生計,故謂之票戲。
演唱時票友們匯集一堂,其匯合的地點就叫做票房。最早的票房始於道光年間,到同治末年的翠峰庵票房已有相當規模。以後天津、上海、武漢、南京、常州、蘇州、台灣、四川、濟南、香港、澳門、煙台和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的華人居住區也都成立了票房,而且在大學、中學、工廠、農村、街道、茶樓、飯店、公園等到處都有。
8. 影院排片有內幕,什麼樣的影片更受歡迎呢
我們可以反過來思考,什麼樣的影片是影院所喜歡的?毫無疑問是那種票房有保障的電影,票房有保障的前提很簡單,第一是電影的陣容足夠強大,假設導演是諾蘭,演員是王一博,李現,尊龍,金城武等人飾演的話,這部電影大概率是有票房保障的。因為電影陣容足夠強大,有很多吸引人的點。還有一點是預售票房,預售票房就是提前去購買電影票,我當時在看唐人街探案3的時候買的就是預售電影票,在開播前好幾天就去購買了。最後唐探3的預售票房是春節檔電影中最高的,在那個時期唐探3的排片量是非常多的。但是這也只是一些前提條件,對於電影院來說排片量多的電影是要能夠賺到錢的。
9. 是排片決定票房,還是票房決定排片
兩者不存在正相關
票房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除了排片,還包括影片劇本、主創人員(主演、導演等)、製片公司前期的宣傳等。但也有排片很多,但是票房很差的電影;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