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找一部關於貝多芬電影
復制貝多芬 Copying Beethoven
導演: Agnieszka Holland
主演: Ed Harris / Diane Kruger
本片講述了「音樂巨人」貝多芬喪失聽力後的夕陽韻事,旨在披露《命運》交響曲背後不為人知的美麗樂章。身心承受著莫大痛苦而倍感孤獨的天才,與立志成為音樂家的作曲助理日久生情。最終,愛的力量讓貝多芬再次體味久違的幸福,為其漸趨褪色的生命重新塗上希望的色彩……。
2. 關於貝多芬的電影
貝多芬的故事第一章:早熟的天才,艱苦的童年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誕生於萊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
貝多芬的父親是當地唱詩班的男高音,是一個經常醇酒的蠢漢。他的母親是女僕,這是個清貧的家庭。
貝多芬是一個典型的神童音樂家。由於他在音樂上的早慧,十二歲時就被人拿來同名垂青史的音樂神童莫扎特相提並論。他愚蠢的父親急切地想利用這一點來賺取名利,逼迫小貝多芬整天練琴和演出,稍不如意就毒打他。在貝多芬的記憶中,他根本就沒有享受過父愛。
上天又偏偏賜給貝多芬一副粗陋的外表,外加身材矮小粗壯-即使成年後也不過1.58米,他的外貌使他從小就遭人譏笑,成年後也難於倖免。
清貧的家庭,粗暴愚蠢的父親,不惹人喜歡的外貌,所有這些構成了貝多芬不愉快的童年,形成了他以後的反叛性格和強勢作風,也造成了他成年後粗俗的言談舉止。貝多芬被許多同時代的人描述成「粗魯、固執、脾氣暴躁,只要心情稍有不好,就隨時隨地亂吐痰。」
大約在十二歲左右,小貝多芬在波恩遇見了一位相當好的導師-尼弗。正是尼弗擴大了貝多芬的藝術視野,使他在不幸的童年中沒有厭惡音樂,並奠定了他的最初的音樂風格,使他十三歲就成為管風琴師,並創作了三首奏鳴曲。
1787年,貝多芬動身去當時的音樂之都維也納,並拜見了莫扎特。當時十七歲的貝多芬默默無聞,而莫扎特早已名滿歐洲。可能貝多芬的相貌太一般了,連莫扎特也看走了眼,對這個年經人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他給了一段音樂讓他用鋼琴即興發揮,自己卻到隔壁屋子和別人聊天。然而鄰屋充滿靈感和氣勢的音樂使得莫扎特不由自主地又跑回鋼琴旁-作為偉大的音樂家,莫扎特對於音樂的感悟力是非凡的。他從這個年經人的琴聲中聽到了無窮的創造力和靈感,因此一俟演奏完畢,莫扎特便對屋內的人說:「注意這個年經人!......有朝一日,他會震驚世界!」
接著似乎該是一段「千里馬遇伯樂」的傳世美談,然而卻什麼都沒有發生,因為隨後傳來了貝多芬的母親辭世的噩耗。這使兩位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令人遺憾地分手,從此再未謀面。四年後,一代音樂大師莫扎特以35歲的年齡英年早逝,而此時二十一歲的貝多芬尚在波恩肩負著家庭的重擔。
在貝多芬不幸的童年中,母愛可能是他唯一的美好記憶,十七歲喪母對貝多芬的打擊非同一般。與此同時,他還要擔起這個無人照管的家庭--兩個未成年的弟弟和一個不爭氣的父親。
在艱辛的日子裡,只有在與布朗寧一家的交往中,貝多芬才得到一點安慰和支持。伊麗奧諾.布朗寧是他的學生,比他小兩歲,貝多芬對她懷有溫柔的感情。當她後來與一位善良的醫生結婚後,貝多芬就將這種感情轉為永恆的友誼並保持終生。貝多芬也從鄉野景色中找到了安慰--波恩那鮮花滿枝,綠樹成蔭的小徑,經及壯麗浩瀚的萊茵河,以寬廣的胸懷接納了這個日漸憂郁的年輕音樂家。貝多芬終生對大自然充滿熱愛的情感,他音樂中寬廣的意境和
3. 尋找關於貝多芬的電影
《復制貝多芬》《不朽真情》
4. 電影貝多芬共幾部啊
「無敵當家明星貝多芬 beethoven's big break」本身只有一部,但它是貝多芬系列電影的第六部,也是最新的一部。
5. 貝多芬 電影
《復制貝多芬》
6. 貝多芬傳記電影有哪些
復制貝多芬 Copying Beethoven (2006)
貝多芬傳 Un grand amour de Beethoven (1936)
BBC 音樂的世界系列-貝多芬 BBC The Genius of Beethoven (2005)
7. 關於貝多芬的最有名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不朽的情侶》。
8. 有關貝多芬的電影都有哪些
獵奇心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好奇心理。因為人自從出生就具備了思想,盡管早期只是一種意識,但已經具備了好奇的本能
9. 有沒有關於貝多芬的中文版電影
沒看過。就算有也不是很出名
可以看看加里奧德曼主演的 不朽的愛人 或者 艾德哈里斯 黛安克魯格主演的 復制貝多芬。但都是他的一個方面或者片段。
10. 一部有關貝多芬的電影
貝多芬傳 Un grand amour de Beetho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