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八佰》爭議頗大,為什麼說它依然是個值得看的電影
《八佰》熱映過後,評論可謂是兩極分化,好多人認為很好值得一看,而差的人認為管虎的拍攝讓事實有所改變,其實大部分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好多人僅僅是從電影的角度認為它好,而認為差的人是從歷史的角度認為他拍的不好。
最讓人受期待的阮經天的部分也給剪掉了,一些鋪墊、還有護旗時的壯烈,以及一些比較細膩的刻畫全都去掉了,或許是為了推動電影情節的發展,但從架構上來講還是有所欠缺,這一點就會顯得有些串不上來。但不管怎麼說,這部電影宣起了很多網民的思考,只要它帶來的正面影響多餘負面,從商業戰爭片來講,它仍然是一部值得看的電影。
❷ 好看嗎八佰
先說結論,等了一年的《八佰》沒讓我失望。
01
影片取材於歷史真實發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講述1937年8月13日,淞滬戰役爆發。
中日雙方幾十萬大軍拚死搏鬥兩個多月,到10月底,國軍撤離上海。
第88師團附謝晉元奉師長孫元良之命率420餘人,進入四行倉庫駐守。
謝晉元對外宣稱有800人,與日軍血戰四天四夜,期間抗擊日軍數萬人,斃敵200餘人,傷敵無數。自己僅陣亡九人,傷二十餘人,後撤入英國租界。
從此聞名中外,激發了全國抗日熱情,被譽為「八百壯士」。
這是歷史,接下來我們聊電影。
02
作為一部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電影,《八佰》的劇情在意料之中。
導演尊重歷史,並沒有對劇情進行過大的改動。
女童子軍楊惠敏送國旗,守軍升旗等重要場景都在。
在劇本上無法創新,導演把重點放在了角色身上。
片中有台詞的角色多達三、四十人,能將如此龐大的群戲調度得從容不迫,還一個個鮮活地立在觀眾心裡,可見導演塑造角色的功力。
片中端午、小湖北、老算盤、東北老鐵等逃兵在羊拐的帶領下,從一開始的膽小如鼠、自私自利。
到後面能獨擋一面、捨生取義,這些角色的內心變化讓電影更加立體。
03
李晨、魏晨、鄭愷等人飾演的正規軍為了同胞,時刻准備犧牲自己,當他們身上綁滿炸彈。
編成隊報著自己名字一個個的往樓下跳時,他們的滿腔熱血感染著每一個大銀幕前的人,淚腺再也止不住了。
這是整部電影最高燃的片段之一,還有就是樓頂護旗的片段。
一開始比較擔心被刪減的也正是這部分,好在只是刪了旗子的特寫鏡頭,並沒有影響劇情。
日軍戰機不斷來回掃射護旗的守軍,血肉橫飛的場景不比《拯救大兵瑞恩》差。
04
全片第三個高燃片段是守軍奉命撤往租界,日軍狡猾的朝大橋上正在撤退的守軍掃射,戰士們血肉模糊,租界里的中國人焦急的看著他們,這一幕令人動容。
片中在戰場上飛奔的白馬,象徵了對生的希望。小湖北幻想中的戎裝戰馬,是對明天最後的嚮往。
05
蘇州河兩岸,一邊是五光十色的霓虹燈下,歌舞昇平、燈紅酒綠,彷彿天堂一樣的租界;
另一邊則是青藍色調下,滿目蒼夷、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人間地獄。
視覺上的強烈的對比,讓觀眾的內心產生了大量化學反應。
06
就像教主向謝晉元說的話一樣,戰爭背後都是政治。
從軍事上來說,八佰壯士的犧牲毫無意義;
從ZZ上來說,他們的犧牲讓全國的抗日熱情高漲;
為日後的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段歷史值得銘記。
07
可惜電影後半部分加入大量雞血口號、煽動式的抒情,也因為劇情最後是撤退而不是和日軍硬剛。
少了一些高燃畫面,所以電影明顯沒有前半部分讓人看得舒服。
08
網傳13分鍾的刪減沒有對電影造成太大的影響,但一些劇情,
比如羊拐率領的主動出擊的阻擊小隊不了了之,略顯遺憾。
09
《八佰》展現了目前中國最高級別的電影工業水準,一流的視聽效果絕對值得你去電影院觀摩一番。
推薦觀看IMAX版,因為這是全亞洲第一部全程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電影。
❸ 看哭了,電影《八佰》為何如此催淚值得一看嗎
「八佰」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一個「人」、「英雄」和一種民族精神。震驚、感動、敬畏,有直擊人心的時刻,有落淚的時刻:被帶著炸葯跳躍的人物所震撼,被那些面對敵人飛機火力勇敢挺身而出的決心所感動,更被所有「勇敢抵抗敵人」的戰士所敬畏!我覺得電影《八佰》值得一看,挺催淚的,理由如下:
6、《八佰》這樣的電影所具備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對歷史的銘記之上,還對現實的當下具有激勵作用:在經歷過疫情與洪水的考驗之後,《八佰》的上映或許能給大眾帶來鼓舞力量,讓大家不忘歷史的同時,也對未來充滿希望——只要民族的韌性不滅,就一定有希望 。 想起片頭打在銀幕上的那句話:「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向所有為保家衛國貢獻過力量甚至生命的戰士們致敬!
7、管虎導演選擇以一些「平凡小人物」的視角作為故事的切入點,不但能刻畫出鮮活有力的戰場群像,還能以小人物的視角去透視家國危難之際的選擇與覺醒,對於觀看者而言,會更有力度,也更能凸顯中華民族在危難時刻的那股不屈不懼的韌性。 演員們對角色的演繹也很好地增強了人物的力度,同時也很好了展現了戰爭背景下各類人的不同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