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肉與靈》:性冷淡風的超現實怪誕愛戀,肉與靈的愛情思辨
近幾年,性冷淡風格的電影越來越被影迷接受並喜愛,冷色調為主的畫面、極簡主義的布景、少台詞重意象的表現形式、舒緩靜謐的配樂以及荒誕另類的劇情成為這類電影獨特的標簽,其中以歐洲國家的導演最為擅長。比如瑞典大師級導演羅伊安德森的代表作《寒枝雀靜》、《二樓傳來的歌聲》,法國的《心房客》、《處子之山》等。這些電影往往聚焦個人或群體的孤獨、慾望,常常探討關於人性的哲學或社會疾病,極簡克制的形式下留給觀眾巨大的思考空間來自行解構。
我這次想推薦的這部電影——《肉與靈》便是走這一路線的,它把「肉慾vs靈魂」這一老套的愛情課題用性冷淡風的形式呈現了出來,給人一種前所未有的情感體驗。
《肉與靈》由匈牙利著名女導演伊爾蒂科·茵葉蒂執導,是一部穿梭於夢境和現實之間的超現實愛情電影,主要講述了年輕貌美的肉聯廠女質檢員瑪麗卡和中年財務總監安德之間的怪誕愛戀。
男主角安德是一家肉聯廠的財務總監,左手殘疾,中年獨居。他性格較孤僻,有強烈的自尊心,雖然獨身多年,但仍然對愛欲有所嚮往。
女主角瑪麗卡是這家肉聯廠新聘的質檢員,外表清純文靜,性格木訥耿直,有嚴重的社交障礙和強迫症,心智似乎還停留在孩童階段,抗拒被觸碰,對愛情一無所知。
起初,安德不自覺的被瑪麗卡美好的外表所吸引,主動與她搭訕卻總以尷尬告終。但安德仍然默默的關注著這個被同事們視為異類的女子。隨著交配粉事件的發生,兩人終於產生了實質性的交集。
由於交配粉(專用於動物的催情交配)被偷,警察安排了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對肉聯廠的每一位職員進行心理檢查和夢境分析。在詢問過程中,心理咨詢師驚訝的發現安德和瑪麗卡兩人的夢境居然完全一致便找來兩人談話。得知這一情況的安德和瑪麗卡從此開始真正了解彼此。
在夢里,他們都夢見一片靜謐空靈的森林雪地和一雄一雌兩只鹿,它們時而互相尋覓、互相追逐,時而和諧友好的一起覓食休憩。在現實中,兩人彷彿找到了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震驚又欣喜,並逐漸確立男女關系。在經歷了幾次情感波折後,安德和瑪麗卡終於從夢境中的「神交」進階到現實世界裡的肉體交歡,而兩人的夢境世界也由此消隱不見。
縱觀全片,導演並沒有直白地去闡釋她對「肉與靈」這一電影主題的理解和觀點,而是通過隨處可見的「對位」、「象徵」來構建「肉慾」與「靈魂」的辯證關系。這也許就是這部電影能夠打敗芬蘭電影大師阿基·考里斯馬基的《希望的另一面》拿下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的原因之一吧。
影片通過設置「夢境」與「現 實」、「牛」與「鹿」、「鹿」與「人」這三組關系來不斷深化主題。「夢境與「現實」的交替象徵「肉」與「靈」的對立,空靈澄凈的夢境世界對應純粹無欲的靈魂交流,而物慾橫流的瑣碎現實則對應著對肉體歡愉的追求。「牛」與「鹿」也和「肉」與「靈」相對位,肉牛被架在冰冷血腥的肉廠作業流水線上被機械分割象徵著縱情肉慾的麻木貪婪,而聖潔神秘的鹿則象徵著靈魂相契的純潔美好。
「鹿」作為影片最重要的母題在片中共出現了9次,它是安德和瑪麗卡在夢境中的對位。雄鹿代表安德,雌鹿代表瑪麗卡,夢中兩只鹿的各種狀態都對應著兩個人在現實世界中的關系進展。而影片結尾,當安德和瑪麗卡發現自己不再做夢,兩只鹿也在陽光中漸漸消失了,這一開放式結局給了觀眾無限的空間來猜想男女主人公未來的可能性。
你可以認為安德和瑪麗卡是因為彼此在現實世界中認定了彼此、兩副孤獨的皮囊找到了避風港而不再需要精神世界的交流也可以幸福美滿的攜手到老;也可以認為他們終有一天會因精神交流的空白失去最初互相吸引的特質而分道揚鑣。我們對這場超現實愛情的結局的認定,就體現了我們自己對「肉」vs「靈」這一愛情課題或統一或對立的觀念和選擇。
❷ 國內的大陸的同志的電影有哪些
艾草、孤火、其實日本也有很多好看的通知電影比如愛的言靈、戀愛診所1、至不知何時得你、Boys Love、春風物語、激動青春等,還有一部特別好看泰國的,我就是因為這部愛上通知電影的叫暹羅之戀。
❸ 最近時間很充足,想看一些大陸電影,有哪些精彩的電影值得推薦
可推薦的電影太多了,這里就大概列舉幾部:
1、《我不是葯神》
經典語錄:「學著過點老百姓的日子,別總想著跟他們過不去。」八十年代居然可以拍出這種尺度的影片,無論政治上的還是情感上的,讓人嘆為觀止。懷念那個年代。到如今看,依舊是一部牛逼閃閃的片子!劉曉慶美的不成活,男女間的情愛也自然真實不裝逼。最後送給大家那句話:要像牲口一樣活下去!別人踐踏你,你不能也作賤自己。
❹ 24.誰說三級片,就是露骨又露肉
朋友,你看過三級片嗎?
相信此時此刻的你一定連忙擺手——「不不不,別亂說,沒……看過」。先別那麼急著撇清,其實按照嚴格的分類,幫王家衛獲得第50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春光乍泄》和橫掃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踏雪尋梅》都算不折不扣的三級片,就連我們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公開播放的《古惑仔》系列電影,也算三級片。
可見,三級片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麼咸濕,除了以上提到的這幾部之外,還有不少三級片的藝術造詣很高,獲得了業界的承認。那麼,電影到底咋分級呢?本期就讓我們來研究一下電影的分級制度。
你知道電影是怎麼分級的嗎?
一般而言,電影的分級是根據觀眾的年齡進行分級,其出發點是為了保護少年兒童尚未發展完全的心智。因為少年兒童對於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強,且缺乏一定的判斷標准,容易受到媒體的宣傳影響。因此,在電影開始前浮現的分級表其實是給監管人看的,告知監管人電影中是否有不「健康」的台詞和畫面。
美國作為電影大國,最早開始採用分級制度來指導電影內容。早在1922年,美國就成立了美國電影製片人和發行組織,也就是現在的美國電影人協會,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限制電影內容的行業規范——《電影製作規范》,又因為當時的主席是威爾海斯,這部規范也被稱為《海斯法典》。
這部《海斯法典》具有濃重的清教主義特色,對電影表現犯罪、性、粗俗、舞蹈、種族關系、民族情感、宗教以及所使用的語言、影片片名等方面作了近乎苛刻的詳細規定,很大方面制約了藝術的發展。因此,美國電影界推動了變革,就有了現在我們常看到的現行電影分級制度。成型於1968年,確立於1990年的美國電影分級制度將電影分為G、PG、PG-13、R、NC-17五個級別。
簡要而言:G級片無傷大雅,PG片小小引導,PG-13多加小心,R級片需要監護,而NC-17級別就是我們常說的少兒不宜,成人專享啦。
但所謂成人專享,其實不一定就是我們想的那麼赤裸。有粗口或暴力也算,按照這個標准,唔,幸虧《貓和老鼠》誕生之初電影分級制度還沒誕生,要不然的話恐怕也得是NC-17。
而我們口中常說(不是)的「三級片」,其實是一種香港說法。1988年11月10日,《1988年電影檢查條例草案》才正式生效,「三級制」正式開始實行。效仿英美國家的分級制度,香港地區將電影也分為全年齡人士均可觀看的Ⅰ級;兒童不宜觀看的Ⅱ級以及只准成人觀看的Ⅲ級。需要注意的是,即便Ⅱ級片是兒童不宜,但對於此類影片,成年人對於未成年人只有勸喻義務,沒有強制禁止觀看的權力。
後來,隨著內地與香港的文化交流日益頻密,大量香港電影流入內地,「三級片」作為宣傳的噱頭,成為了所謂的「黃色電影」的指代詞,這實在是委屈了「三級片」,它的領域其實廣得多也深得多。由真實社會新聞改編的《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帶有裸露鏡頭的《春光乍泄》和描述暴力血腥的《黑社會》,分別將黃秋生,梁朝偉與梁家輝捧上了金像獎影帝的寶座。可見,「三級片」也並非粗製濫造,只靠露肉博人眼球。
所以,以後在聊「三級片」時,你也可以大方的承認:對,我看過三級片,有幾部還特別喜歡。
❺ 今年賣肉最多的電影
女生宿舍
2014年上映|103分鍾|內地|國語
導演:梁婷
主演:溫心成毅尹正趙多娜趙美彤
類型:驚悚|懸疑
❻ 大陸倫理 電影有哪些
《左右》張嘉譯。《頤和園》也許不算吧。但是也許合你的口。
❼ 有沒有好看的帶肉的電影
久追影視 這果狠哆大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