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不止不休電影好看嗎
電影《不止不休》好看,值得看。
《不止不休》是由賈樟柯監制、王晶執導的現實題材鎮局勵志影片。該片由白客、苗苗、張頌文領銜主演,宋洋特別出演,王奕權、周野芒主演,秦海璐、胡天渝友情出演,於2020年9月9日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首映,後於2023年3月2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2003年的中國,社會變革激盪,人們野旅升野心勃勃。當時互聯網尚未席捲一切,紙媒為王。沒錢、沒學歷、沒背景的「三無青年」韓東(白客飾)懷揣新聞理想與女友小竹(苗苗飾)開始了北漂生涯,期間在知名記者黃江(張頌文飾)的幫助下進入報社實習,在一次案件調查中,韓東發現了背後更大的真相。一邊是光明的前途,一邊是心中的正義,韓東陷入兩難抉擇。
《不止不休》主要角色介紹
韓東:高中肄業的26歲小鎮青年,他懷揣記者理想、不顧周圍人反對毅然選擇「北漂」。在接觸到「乙肝代檢」產業後,他決心揭露真相,並撰寫了報道《一億人的反歧視主張》,決定用行動去幫助乙肝受歧視群體。
小竹:韓東的女友,堅強忍耐、善解人意。在韓東北漂頌老的想法無法得到身邊的人支持的情況下,依然追隨著韓東來到北京。北漂生活困難重重,但依舊支持韓東實現理想,與韓東有著不離不棄、互相守護的深厚情感。
黃江:資深記者,在業界成名已久。他有著老辣和尖銳性格。在他的推薦下,在招聘現場被不屑一顧的韓東得以進入報社實習,是韓東北漂之路的引路人。
❷ 有沒有關於北漂的電影
《上車!走了!》、《你是哪裡人》、《北京你早》、《泥鰍也是魚》、《北京雜仲》、《一年到頭》。
❸ 北漂女孩和獨居老人是什麼電影
北漂女孩和獨居老人是電影《我們倆》。
《我們倆》講述在某個四合院孤孤單單生活的老太迎來一個來北京求學的外地女孩。女孩想租老太離學校很近的房子,但嫌老太要價太高,老太一臉愛住不住的表情堅決不降價,女孩無奈租了下來,兩人開始磕磕絆絆爭吵不休的主客生活。無論是安裝電話、繳納電話費,還是點電爐、借用電冰箱,女孩都覺得老太在處處算計她,心裡十分委屈,老太看她,也是一百個不順眼。
《我們倆》的影片評價
影片中,在老太太和女孩的相處過程中,幾乎沒有一件典型意義上的互相關愛的事情,她們的生活總是將爭執和寬容交織在一起,當然開始矛盾多一些,後來溫情多一些。不過就是這樣,才更貼近生活。生活不是拍電視,哪有那麼多肉麻。其實大部分人在生活中對於情感的表達都是頗為吝嗇的,真正的感情並非來自什麼典型事例,而是生活中每一點一滴的磕磕碰碰,還有溫情。
❹ 百億影帝黃渤的首部電影,《上車走吧》平和的講述北漂的辛酸往事
《上車走吧》是導演管虎創作執導的一部電影,由高虎,黃渤,陳寧等擔任主演。該片以非常平和的手法表現了「北漂」生活,片中圍繞兩個從山東農村到北京開小巴車的年輕人的生活展開敘述。
這部電影也是黃渤的第一部影視作品,獲得2001年度金雞獎「最佳電視電影獎」,正是這一次刺激與鼓勵,使黃渤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拍攝的時候黃渤雖然還沒有成名,卻已經散發出巨星的光芒。
電影講述的是山東青年劉承強(高虎飾)和同鄉高明(黃渤飾)帶著欣喜的心情相約來到心中嚮往的大城市首都北京。已去海南發展的表哥小軟將自己承包過的小巴托給承強,在小巴老闆建剛哥的幫助下,二人在郊區找到落腳之處,也順利地成為了小巴302小巴的司乘人員。
小巴生意競爭很激烈,同行之間明爭暗鬥。同在一條營運線的大頭和大英子出於利益的關系,處處與強子和小明作對,他們初來乍到,免不了被人欺負。但兩人一直在努力堅持,加上有建剛哥等好心人指點迷津,生意一天天的火起來,甚至外地口音帶來的不便也成為他們博得乘客喜愛的優勢。
在此期間,他們結識了同住一個院子的四川女孩小辮子,憨厚耿直的高明更與她日久生情,而強子則喜歡上了小巴上的常客麗娟(陳寧飾),可日子不會總是一帆風順。他們因為生意紅火得罪了本地同行大頭等人,而兩個年輕氣盛的山東小夥子也不甘總被欺辱,一時間暗算、械鬥你來我往。
雖然建剛哥從中努力調解,但恩恩怨怨最終還是鬧得個兩敗俱傷,一方進了監獄、一方車毀人傷,而高明的愛情也因小辮子當上了歌廳小姐而告終。面對生活的艱辛與痛苦,高明再也承受不住大城市帶給他的一切感受,選擇回鄉。而劉承強為了尋求屬於自己的夢想,決定留在北京繼續拼搏。兩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夥伴在火車站默默道別,開始了他們各自新的人生之路。
這部電影最出彩的地方是兩個主角的精彩表演,黃渤和高虎那種質朴,青澀的笑容具有一種神奇的感染力,讓看電影的人也不自覺地露出欣慰的笑容。好演員真的可以成就一部電影,這部電影情節很簡單,單純莽撞的鄉下人,復雜多變甚至有些險惡的城市生活,這些矛盾構成了這部電影,並推動著情節的發展。
故事很簡單,就是兩個年輕人的生活起起落落的過程,導演想要表達的是北漂的辛酸,在艱辛的環境下還保持希望的感動,和城市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
後來高明回了家鄉,選擇了安穩的生活,娶妻生子,去做了父母安排的工作。劉承強繼續留在了北京,繼續在大城市裡摸爬滾打,流著汗水默默辛苦工作。他們都沒有錯,他們過的都是自己選擇的人生。很多年後,這段在302小巴上的飄著的日子,會在回憶里格外地耀眼吧,雖然不盡如人意,可是他們都曾是在青春里和自己賽跑的人。
前方沒有終點,我們永不停息。
❺ 四個春天電影(北漂大叔為父母拍出的高分電影)
非科班出身、「北漂大叔為父母拍出高分電影」、趙薇、黃渤、陳坤、周冬雨、章宇、等組團力挺,種種「奇跡」均指向同一部電影——《四個春天》。
這部從家庭錄像開始的紀錄片電影,用平和的私人影像呈現,給大眾帶來了最純粹最溫暖的感動。豆瓣8.8,超過91%的評分觀眾給出了4星以上。網名「起床,吃飯」的《四個春天》導演陸慶屹,也寫下了簡單有力的短評,「我自己的片子,我打五星」。
作為2018年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驚人首作」獎,陸慶屹在獲獎時表示,「我覺得應該是我爸媽獲得這個獎項,他們有用板磚(FIRST青年影展獎杯)拍掉生活一切苦難的勇氣」。
他同時鼓勵大家都能做自己生活的記錄者。影片中,陸慶屹年逾古稀的父母恩愛幸福,他們將歲月的苦難化為財富,展現出超乎常人的樂觀、豁達、堅韌與感染力。歷時6年製作完成,陸慶屹將父母從貴州獨山老家接來北京參加《四個春天》影片試映,方才釋然,「對於這個片子來說,我覺得我已經完成了。」
▲電影《四個春天》導演陸慶屹(中)攜父母參加北京試映
兩篇日記帶來的高分電影
這種真摯的熱情促使陸慶屹開始回顧父母習以為常的「普通生活「,他決定重新審視這種日常——自己「是留戀這些東西的」。於是,從2013年開始,每年春節回家,陸慶屹都拿起攝像機跟拍父母,他想把拍攝的素材作為家庭影像,「挽留」一些流逝的時光。
漸漸,經過兩年春節過年回家的拍攝,陸慶屹發現自己對電影製作產生越來越大的興趣,「我心裡有很多想表達的東西,電影是可以做到並且我可以做好的」。而這時一篇關於侯孝賢的訪談更是堅定了他的方向,「你想拍電影就去拍啊,你不拍怎麼知道開始」。
於是陸慶屹有了要為自己父母拍部電影的大膽想法。他辭去所有工作,買來很多書,自己研究拍攝技術,了解更多關於電影和電影製作的知識。
中間,姐姐去世。父母「一下迅速衰老」,陸慶屹告訴自己得堅強一些,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慢慢得「接受生死」,他決定要趕在父母老去之前讓他們看見這部影片。
時不我待。經歷「四個春天」的素材,陸慶屹回到北京,整整一年零八個月把自己關在房間,學習、研究、做剪輯,每天16個小時。他告訴麻辣魚,從一開始想記錄整個獨山的社會生態和環境變遷到想要描繪小縣城的狀況,自己的親戚、家族、街坊,到幾經思路才決定集中在某一個清晰的時間線上去講述——每個春天裡,年逾古稀的父母為主角,哥哥、姐姐、親戚作配角,一個家庭喜怒哀樂的人生百態。
被問到作為導演和拍攝對象的親人,如何在情感分寸上做把控,陸慶屹的回答質朴而坦誠,「我並沒有特別明顯的抽離感,沒有完全跳脫出來。只是我在做(記錄家庭生活)這件事情,他們知道,僅此而已」。
在尤倫斯的第一場放映中,製片人趙珣也被這部片子打動了,她希望影片能被更多人看到,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幫到陸慶屹。後來,趙珣與製片人王立學(《白日焰火》、《暴雪將至》、《梔子花開》製片人)一起為影片組建了後期團隊,並著手龍標申請等後續院線計劃。
於是,後期團隊在保留影片質朴細膩特質的同時,從剪輯、調色、聲音多個方面對影片進行技術上的完善,將影片整體質量提升到符合院線發行的標准。從私人記錄到院線上映,8.8分的紀錄片電影就這樣誕生了。
不刻意迴避傷痛
《四個春天》里,當第一個春天即將結束,兩位老人開始擔憂起自己的健康問題。第二年,身體不好的姐姐陸慶偉得了一場大病,在 2014 年 10 月去世。陸慶屹用鏡頭記錄下了沉默難言的母親和父親。第三個春天,沒有往常那樣豐盛的年夜飯,父親一遍遍觀看他在上世紀90年代記錄下的家庭錄像。
在陸慶屹的平靜敘述中,盡管輕描淡寫,姐姐的去世無疑是影響片子走向和內容質感很大的因素。是否有想過在剪輯時迴避這部分?
陸慶屹沒有掩飾他的脆弱。他說,其實有一個月時間,自己沒法面對那部分素材,但是,這個片子是想獻給自己的父母和家庭的,所以無論怎樣都要完成。本身一家人團聚的時間就少,在那種時刻能看到人在面對這種無奈的情形下,都應該有的一些反應,「不管怎麼樣,這就是生活。」
他繼續補充道,那時候從沈陽過來送別姐姐的二十幾個朋友和背著鼓走十幾里山路來唱喪歌的兩位老人,其實都是自己想要留住的「不能忘記的恩情」。陸慶屹說,處在這個社會里,有那麼多人,他們為你做的這些事情,其實都應該記下來,除了悲傷之外,應該還要有更大的勇氣,「悲痛不能一直被刻意迴避掉」。
而從第三個春天開始,影片加入一家人在二十年前就保留下來的家庭錄影,有彼時健在的姐姐、芳華之年的哥哥和更年輕的父母,一家人圍爐夜話的過往,伴有文案或解說,並由父親配上音樂,這些並非出自陸慶屹之手的陳舊影像,不僅有效拓展了背景信息量,讓時光更有溫度和厚度,同時讓影片整體更為抓人。
▲導演陸慶屹與哥哥、姐姐合照
陸慶屹回憶,姐姐走後那一年,父母常常伴著之前的照片和錄像回憶往昔,家裡不時籠罩著一種時光流逝的無奈之感,「我雖然拍了4年,但呈現的是將近20年的家庭變化,很多東西不是我拍的,但是他們記錄下來讓我在腦中填補這段生活,這對我來說很幸福。」
而這也可能是影片在觀眾心中泛起漣漪的原因吧,陸慶屹不無感慨,作為人本身,在油鹽醬醋、生老病死這些最基本的需求和規律之下,我們可能還有一些不同的生活方式選擇,「當你看到這種選擇是讓人變得更豁達,找到一種精神出口之後,可能生活會更有意味和趣味吧。」
對他們來說就是生活
處女作收獲如此不俗口碑,「但對於我來說,能帶父母來北京看片,就已經成功了。我的成功就僅限於此了。」陸慶屹肯定地說,這個電影能在全國上映,對父母的生活也沒有任何影響。
一年前他們看完片子,母親李桂賢難得嬌羞,「早知道就穿的好看一點了」,而內向的父親表達一句,謝謝我的小兒子,再看到邊上負責給影片編曲和音樂部分的哥哥陸慶松,繼而補充道:「也謝謝我的大兒子。」質朴和溫暖縈繞其中。
之後父母回到貴州老家,旅遊,勞作,對歌,繼續各種新嘗試。他們把女兒的墳前收拾得像一個小花園,還在墳邊種了辣椒。
▲從左至右:哥哥、父母、導演
陸慶屹笑著解釋,這本身就是他們的生活,很普通的生活,他們太忙了,種花種草,每天都沒有停歇,所以(自己「主演」的電影全國上映)這種事情對他們來說也不是那麼重要吧。
「因為這實際上對他們來說就像家裡有個人多了一個玩具,就這樣而已,和種的葡萄收獲了葡萄,種了南瓜收獲了南瓜,這個感覺是差不多的吧」。
他又舉了一個例子,更早的一個春節,自己跟母親說可以看一下剪完的片子,她說好啊,那時候說吃完飯再看,然後吃完飯出來就忘了。陸慶屹笑笑,「這個事情就忘了一年,他們也沒太當一回事」。
而對於陸慶屹說來,這部自學剪輯後的紀錄片處女作《四個春天》也算是送給父母讓他們安心的禮物。16歲叛逆離家,母親對陸慶屹的告誡是「第一你不要死,二不要犯罪」。如今北漂30年,根據興趣各種職業嘗遍,也仍在未婚階段,陸慶屹說,父母給了自己充足的選擇權,「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他們都讓我去做,並且在這個其中給我參考,尊重我的選擇,從來沒有阻止過我」。
陸慶屹曾說,每個普通的家庭都有它的詩意,「我們走過很多地方,領略過無數風景,但最後只有家最難以忘懷。希望不論我們走過天涯海角,始終不忘心中柔軟。」
第四個春天,母親重新烤起臘腸,每年都會在陸家過冬的燕子也飛了回來,第一個春天栽種下的臘梅花也開花了。影片結尾,兩位老人在女兒的墓前跳起了舞,唱起了歌,陸家的生活又重新走上了正軌。
就像李桂賢在電影結尾時唱的那首歌:「在我心靈深處,開著一朵玫瑰,但願你天長地久,永遠永遠把我伴隨」。
❻ 誰能介紹一些講述「北漂一族」的電影、電視劇
電影:
飛行日誌(這個最推薦)
簡介:影片以社會「主動力」人群代表阿行(黃覺飾)和小飛(許飛飾)等為主人公,講述了一群北漂音樂人在為音樂理想而拼搏的過程中,對自我個性的堅守和對夢想的追求。影片著力捕捉年輕一代的價值觀、思想力、行為特徵和生活方式,力求用唯美的畫面語言和音樂特質,勾勒出人人嚮往的、追逐夢想的生命軌跡。
小飛與蘿卜是音樂學院的好朋友,機緣巧合認識了酒吧老闆——阿行。在蘿卜的撮合下,有著相同音樂理想的小飛和阿行彼此靠近,但最終卻失之交臂。漸漸地,小飛的星路旅途開始閃亮、璀璨,可是她卻覺得當初的夢想離她愈發遙遠。幾經思量,小飛決定放棄眼前的浮華,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夢想,但是,現實又在她夢想旅途上設置了無法逾越的障礙。此時阿行適時出現在了她身邊。物是人非,他們還能走到一起嗎?幾經磨難,小飛能夠沖破藩籬,實現當初的夢想嗎?
北京樂與路
簡介: 香港的創作樂手Michael(吳彥祖)因故滯留北京,與一群真心熱愛著搖滾樂的北漂青年相遇。他們有著自己的樂隊,樂隊主唱叫做平路(耿樂),隊里還有個活潑反叛的領舞女孩兒楊潁(舒淇)。Michael被這群年輕人深深吸引著,他喜歡他們對音樂苦苦的執著精神,一路跟著他們到鄉下走穴。
然而,本土文化濃重的北京既可以深刻的詮釋搖滾音樂,又可以高傲的把它視為糞土、垃圾。平路他們生活拮據,在音樂的路途上不斷碰壁。唯一不變就是對音樂發自靈魂的熱愛,如同那歌里一聲聲的詰問:「我想到光的深處,那裡有風么……」
邊緣的生活方式,堅挺的靈魂,感動每個人的是歌聲還有夢想……
上車,走吧
簡介:
帶著無比的欣喜和希望,劉承強和高明這兩個膠東農村的小夥子來到了他們心中一直嚮往的城市--北京,去南方發展的表哥給他們留下了一輛「中巴」車。在建剛哥的幫助下,他們順利的成為北三環路上302沿線「小公共」中的一員。「小巴」競爭很激烈,同行之間明爭暗鬥。他們初來乍到,不諳門道,免不了被人欺負。「忍」字當頭,兩人努力堅持,加上有建剛哥等好心人指點迷津,生意一天天的火起來,甚至外地口音帶來的不便也成為他們博得乘客喜愛的優勢。憨厚耿直的高明終於得到了活潑漂亮的川妹"小辮子"的愛情,劉承強也和美麗文靜的北京女孩交上朋友,生活中充滿燦爛的陽光……可日子不會總是一帆風順。他們因為生意紅火得罪了本地同行"大頭"等人,而兩個年輕氣盛的山東小夥子也不甘總被欺辱,一時間暗算、械鬥你來我往。雖然建剛哥從中努力調解,但恩恩怨怨最終還是鬧得個兩敗俱傷,一方進了班房、一方車毀人傷……...
我們倆
簡介:
冬天,在某個四合院孤孤單單生活的老太(金雅琴)迎來一個來北京求學的外地女孩(宮哲)。女孩想租老太離學校很近的房子,但嫌老太要價太高,老太一臉愛住不住的表情堅決不降價,女孩無奈租了下來,兩人開始磕磕絆絆爭吵不休的主客生活。無論是安裝電話、繳納電話費,還是點電爐、借用電冰箱,女孩都覺得老太在處處算計她,心裡十分委屈,老太看她,也是一百個不順眼。
但日久生情,兩人漸漸成了彼此的依靠。日子溜過春天、夏天,老太眼見女孩生活尤其戀愛中的喜怒哀樂,她晚年的孤獨因為有女孩的陪伴沖淡了不少。秋天來臨,女孩找到更好的住處,要離開老太,老太的精神一下子垮了下來。
活著愛著樂著
簡介:
王一丁,一個孤憤的青年。漂泊在城市七八年,吃過苦受過罪,沒有奇跡,沒有艷遇,好不容易經營著一個小小的書店,過著多年如一日的生活。然而有一天,一個意外事件,徹底打亂了他平靜的生活。
一個不明身份的啞巴姑娘,通過派出所尋找王一丁。僅憑一張奇怪的紙條,就斷定王一丁就是她要找的人,姑娘乾脆吃住在他家裡。駕輕就熟地為他洗衣做飯,收拾家務。
西夏的出現,讓王一丁排斥、無奈,忍無可忍。而美麗善良的西夏,總是默默關心照顧著王一丁,任憑王一丁情緒起伏不定,對自己狠心驅趕。同在屋檐下的陌生男女,經歷了一系列曲折的故事後, 王一丁的內心世界也發生了復雜演變。
西夏和王一丁的愛情悄悄降臨。當痛苦變為幸福,他的生活已離不開西夏的時候,西夏又神秘地失蹤了……王一丁找遍了城市的各個角落,也不見西夏的蹤影。彷徨失措的他,最後只有盤下西夏和他常去的牛肉麵館,決定等待她的出現……
❼ 關於北漂的電影,你最喜歡哪一部
關於北漂主題的電影有很多,諸如《北京愛情故事》、《後來的我們》、《上車走吧》等一系列電影。直到《半個喜劇》上映,我個人認為,《半個喜劇》是目前最真實、也是最現實反映北漂生活的一部現實主義電影。
如果你認為這是一部搞笑劇,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和電影《驢得水》一樣,一開始看似搞笑,實則最後荒誕,甚至荒誕到能讓你流下眼淚,這也是我看完《半個喜劇》之後的最初感受。
不過,很難得的是,《半個喜劇》將北漂拍的很真實。
北漂生活的真實感
電影一開始的女主角莫默走進一座塔樓,去鄭多多家裡和他約會。盡管電影中,鄭多多是一個標準的富二代,老爹是事業單位的領導,自己住一套房子。
《半個喜劇》也是一樣,莫默誠實的性格,反襯出周圍人的各種虛偽與欺騙。說一個謊言,是在給自己埋雷,今後會在這摔跟頭。
北漂青年的選擇,無所謂對錯,可以選擇麵包,這無可厚非。但《半個喜劇》要提醒我們的是,這個選擇真的是你內心想要的,還是周圍環境逼你要的,甚至是你為了滿足自己乃至父母的虛榮心呢?這也是這部電影對每一個北漂青年的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