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號》是馮小剛導演2008年的賀歲片,當年可謂是紅極一時的"催淚彈"影片。憑心而論,該片在國產戰爭題材的電影中屬上乘作品,但依然有不少不嚴謹之處。下面一一列舉。
1、影片名字就有問題,集結號,我軍歷史上一共有十三種勤務號,分別是起床、出操、收操、吃飯、上課、下課、午休、午休起、游戲、晚點名、熄燈、集合、緊急集合。並沒有「集結號」的說法,比較接近的就是集合號和緊急集合號。因此,「集結號」純屬杜撰。
俗話說"十事九不全",《集結號》在國產戰爭題材電影中算是上乘佳作,但依然避免不了BUG的存在,但瑕不掩瑜,是這絲毫沒有影響它們在影迷心中的地位。如果國內的抗日神劇導演們能有這些電影導演和道具師一半的敬業精神,我想,橫店每年死掉的3億鬼子兵也該瞑目了。
⑵ 如何評價電影《集結號》
《集結號》上映於2007年,講述解放戰爭時期,穀子地率領9連全體戰士在汶河岸與敵軍血拚,掩護全團撤退,但是自己隊伍因為沒有聽到集結號的命令,而全部犧牲的故事。王一川評價這部電影時,稱其是「馮小剛導演的轉型之作,是主旋律影片、藝術片、娛樂片三重景觀的結合」。同樣,《集結號》也「吹出了」中國商業大片的「新變體」。
為了使戰爭效果更加震撼和逼真,劇組專門請來了韓國的特效小組來進行製作。在視聽效果上,也毫不避諱借鑒國外大片的經驗,為了表現敵我戰爭的殘酷,用人物和攝影機雙向運動的鏡頭造成一種緊迫感,同時用中景和全景鏡頭的不斷切換來突出戰士傷亡的慘重。在回答為什麼電影中要讓穀子地和9連的兄弟們穿上美軍的制服,影片的編導回答:「為了好看」。這種「好看」,充滿了馮氏的幽默和諷刺,可能是出於影片自身的視覺效果,也可能是對一貫欣賞「好萊塢」電影的觀眾點一種迎合。
在人物的台詞上也盡顯馮氏電影中「小人物的嬉笑怒罵」的特點。面對敵軍的戰火重重,焦排長還不忘拉著唯一認字的指導員寫一封家常里短的信;出去偵查敵情,被美軍發現的穀子地立馬用「半生不熟」的朝鮮話,打消敵人的懷疑;知道團長其實根本沒有下達讓自己連隊撤退的命令時,哭著靠在團長的墓碑上說自己這不是「矯情」,就是為了給弟兄們一個證明……這些帶有馮氏幽默的「京味台詞」給主題承重的影片帶來了緩沖,使得電影表現張弛有度,也滿足了普通觀眾對電影視聽效果的要求。
馮小剛能拍出不同以往國內戰爭片的《集結號》,從影片一開始的戰斗場面就能很強烈的感覺到這次的拍攝手法,拋棄了大肆的英雄主義渲染色彩,更真實的還原了戰斗當時的人物狀態,「英雄」不是「不怕死和打不死」的,而是明明知道會知道失去生命,失去親人、愛人,確依舊為了革命的勝利而戰斗。馮導賦予了「英雄」更真實更有人性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