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電影 > 好看的英國電影觀後感

好看的英國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3-09-21 18:10:48

❶ 南丁格爾電影觀後感

南丁格爾電影觀後感

《弗洛倫斯·南丁格爾》講述了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英雄之一——弗洛倫斯·南丁格爾在從克里米亞戰爭前線回國之後情緒和精神上所遭受的創傷。

由於反感軍人們受到的不必要的痛苦,這位護士糾纏當局允許她對軍隊醫院的狀況進行調查。然而調查結果卻是很多士兵由於她自己的失敗而死,這使她開始重新評價她今生的使命。

《弗洛倫斯·南丁格爾》這部電影除了片長過短感到意猶未盡,這部電影完全顛覆了對南丁格爾——這位白衣天使鼻祖的固有印象。她活脫脫就是女權先驅:尖銳、固執、勇猛、果敢,講策略,有毅力,像男人一樣充滿戰斗精神。

至結尾卻突轉,揭露了不為世人所知的真相:她因忽略衛生問題導致士兵死亡率上升,飽受自我內疚的折磨。女英雄也會犯錯,因為是人,不是神。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負重前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更顯難能可貴。

❷ 電影版《唐頓庄園》觀後感以及影評【精選5篇】

《唐頓庄園》電影版講述的是一向暗流涌動的唐頓庄園突然接到一封意外信件,英國皇室即將造訪。當象徵著大不列顛最高權力的國王夫婦來到這座偏安一隅的鄉間宅邸,等待唐頓庄園主人們的將會是怎樣的挑戰的 故事 。而關於觀看《唐頓庄園》電影的 觀後感 以及影評,我准備了以下 文章 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唐頓庄園》電影觀後感及影評【1】

我以前從來沒發現唐頓有那麼多生動的女性角色。

二小姐幸福地嫁了所愛之人, 卻不得不因為結婚之後的社會地位而去和她覺得很無聊的人喝茶吃飯,她對工作和雜志社的熱愛只能放到一邊。

老夫人固執守舊,她最護短、所以最理解家人之間的感情,但依然精明地希望三女婿入贅把那份財產贏回來。

大小姐在劇烈變革的時代一個人義無反顧地扛著整個庄園,盡管她內心有太多的不安全感、太多的對未來的不確定,但是她依然堅持要把它維護下去。

夫人隨遇而安,安娜聰明機靈,休斯嚴格莊重,黛西好學上進又天真熱情(就怕未婚夫安迪對人生沒理想沒熱情所以遲遲不敢成婚,真是太可愛了!)。

群像真是太漂亮了。

卡森一如既往是舊時代的守護者,但看他打破常規跟著做「壞事」真的總是一種享受。

巴羅能有感情線真的太好了,他終於認識了他的同類,他終於能喘口氣了。

莫斯利在國王和王後面前那番表演簡直是全場經典!

說實話猜到了二小姐懷孕,老夫人生病將不久於人世也猜到了,但是她與大小姐那番對話、她坦然面對死亡、想要活得精神直到最後一日,尤其是……馬修媽還不知道!好難過。一想到她們兩再也不能鬥嘴了,可能唐頓也就要結束了。

真的是結束了。

希望唐頓里的人永遠這么生活下去。雖然生活總會有掙扎,總會有矛盾,但是彌合吧珍惜吧,家總是後盾。

《唐頓庄園》電影觀後感及影評【2】

其實整個故事本來就是由一個令人驚慌失措的離去展開的。當初庄園由於鐵達尼號的沉沒失去了繼承人,房產和財產何去何從令各人驚慌失措,後來證明新的繼承人令故事更加精彩美滿;土耳其公使死在閨房裡,被丑聞壓得走投無路的瑪麗最後保住了名聲,優雅地迎接著一位又一位追求者,雖然經歷了剜心透骨的喪夫之痛,但最後仍然攜著另一段美滿的婚姻,作為唐頓的女主人繼續維持著整個村子的中心;披上婚紗踏上教堂才被悔婚,珠胎暗結身懷六甲才發現情郎客死異鄉,心早已碎成質子的伊迪絲最後得到了全劇最濃墨重彩刻畫的一個婚禮,當上侯爵夫人,還將再迎接另一個小生命;思想激進,行事沖動,令到自己再也不能踏足故鄉,妻子又在臨盤之夜死於並發症的湯姆,從最初鄙視整個家庭,也被整個家庭鄙視,到最後對著英國王室的公主述說自己如何跟這家意見不合,又彼此相愛的一家人求同存異,在室外跟另一個平民與貴族夾縫中的女子深情起舞;從第一季一直被虐到最後一季的貝茲夫婦,曾多少次以為到了世界末日,最後抱著自己的孩子,耍著各種小聰明;得了柏金遜,覺得自己成了廢人的卡森退休後,在王室到訪的重要場合依然可以穿著一塵不染的制服,挺著筆直的腰板,為英王張羅了Granthem一族最高規格的招待;曾經到處應聘無果,絕望得割腕自殺的托馬斯,最後成為唐頓的管家巴羅先生,哪怕在同性秘密聚會上被警察以有傷風化罪拘捕,以為人生到此為止,最後也被真愛救出,得到了一個真的的同類的「朋友」……

電影的最後以即將到來的另一個離開作結。其實Maggie本人早已多次向媒體訴苦說自己的角色太老了,早該死了,這次大概是接電影前跟製作人非常強硬地提的要求吧。其實也是,劇里老夫人也90高齡了,在最後以這樣一個留白作退幕,也算能貫徹整部劇的優雅。以後再見到唐頓,克勞利夫人會少了一個鬥嘴的好夥伴,瑪麗會少了一個人生導師,我們也會少了一個重要的搞笑擔當。然而,唐頓用了六季加一部電影告訴我們,任何人的離去都是一個非常可惜的事情,然而,太陽照常會升起,明天照樣會到來,可能季節會變更,但春天總會再來。剩下的人,還有新來的人,都會繼續著唐頓精彩的生活。電影里,湯姆向露西說到「(西波走後七年了)心已經不痛了,但有些東西缺少了,永遠填不回去」。沒錯,但填不回去空洞的心,既然不痛了,總能展開另一段征程。

七年來樓上樓下人們來來去去,當初要塌下來的天,回過頭來,發現原來一直好好地在頭頂,俯視著這座庄園一直站下去。下次若能再次到唐頓,盡管人物怎樣變化,我們也能繼續細味這裡面的一個一個小情節吧。

人客要走不到你不送 再苦的歌聽多也輕松 最初怎相信?

PS,整部電影最喜歡的場面,除了最後老太太和瑪麗的談心,就是湯姆和露西中白金漢宮露台跳舞的一幕了。一個是貴族的平民女婿,一個是當著貼身女僕的貴族私生女,兩人都是平民和貴族之間夾縫里的人,湯姆完全可以繼續呆在室內與那群達官貴人歌舞昇平,但他選擇了到宮外的露台—一個既不是平民,但嚴格來說又不是貴族的世界的地方。我覺得這個地方選得精妙死了。最後,湯姆也並沒有強迫自己融進室內富麗堂皇的世界裡,但他懂得了在一步之遙的距離內,與他的親人求同存異,這又怎會是當初咬牙切齒罵著軟飯憤青的我們能想得到的呢?

《唐頓庄園》電影觀後感及影評【3】

剛剛從影院走出來,穿過鎮上的廣場,正好聽到不知哪裡傳來的Sarah Brightman和Andrea Brocelli的合唱——Time to say goodbye.

如果沒記錯,這也是ITV《唐頓庄園》最終季里預告片的主題曲,一晃,那是四年以前。

說是最終季,對每個唐粉來說,的確有些許意猶未盡。

2015年的電視劇里給了每個人一個小圓滿,Lady Mary終於放下了大表哥,迎來了馬修古迪飾演的放盪不羈愛飆車的貴族男子亨利;二小姐走出了從小籠罩在姐姐光環下的自卑,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幸福;讓人又愛又恨的搗鬼小能手男僕湯馬斯,在嫉妒中迷失,又重新回到唐頓,對「愛」有了新的解讀;貼心女僕安娜終於等到了沉冤得雪的貝茨先生,一起開啟了新的人生——家庭;老cp男管家和女管家在多年後心照不宣,牽手成了相互陪伴的人生佳侶。

廚房裡依舊吵鬧,可是第一季里那個傻傻的小廚娘黛西,已經悄悄地抹去了「傻傻」,成了一個懂得愛和珍惜的手藝人。當然,最可愛的唐家墩扛把子——祖奶奶Maggie Smith,擁有永遠戰鬥力十足的刀子嘴卻同樣有著世界上最柔軟、最先鋒、最善解人意的心,在她的幫助下,她的最佳損友,大表哥媽媽也找到了愛情。

小圓滿的遺憾,往往是讓人覺得一切來的太突然,我們惦記的唐家屯裡的每個人,他們的確deserve這樣的幸福,但是這種幸福能否長久?這種幸福會不會福澤這棟古宅的每個角落?這樣的小圓滿,往往隱藏著憂患,畢竟,來得快,也去得快。

盼啊盼,等著《唐頓庄園》大電影,但作為一個天天守著電視劇看的中年阿姨,一部劇一個現男友,深深明白,在當下這么快節奏的世界裡,把一部古早劇改編成電影,有多難——再忠實的觀眾也抵不過時間的遺忘效力,再好看的電視劇,放到銀幕里,就要一分鍾當一小時來演,要在2個小時里,把觀眾帶回到四年前的故事裡,還不能讓人出戲,高潮、喜感、感動都要有,這絕對不是容易的事,而且有大大大概率翻船,毀了電影不說,還讓長久以來的好電視劇,有了讓人抱怨爛尾的把柄。

我要是這個項目的投資人,一看到提案,就一定會搖頭說No,no,no.

然而,看完電影以後,我可以痛痛快快地扇自己幾個嘴巴子,證明自己的投資眼光差到了穀子地去。

電影《唐頓庄園》給了大家小圓滿後的一個大團圓,也借著老太太之口,告訴我們,聚散終有時,但一代代人長大,變老,好感覺能因為人而延續下去,無論我們是誰,身在何方,和誰在一起。

Time to say goodbye這首歌4年前想起時,令我淚奔,因為我不想和唐家屯告別,我想知道大小姐有沒有真正意義地讓愛情擁抱自己,我想從二小姐Edith身上獲取更多的力量,從非典型的underdog變成super woman,她有太多的可圈可點;我也特別不捨得老太太那張毒的不能再毒的嘴,她一開口,彷彿世界盡在掌握。

四年後,電影沒有令Time to say goodbye再次響起,但對於走出電影院的我,已經足夠可以用來釋懷,穩穩說再見了。

不想過多劇透,只能說大家愛的每個人物,編劇都在電影里,基於原有的性格特點,加了更深的刻畫。

大小姐看似嬌貴,但她在電視劇里能去自己佃戶的豬圈裡救小豬仔,能承擔起唐頓的管理運營,電影里也通過一個細節把這位女職業經理人的氣質進一步放大。二小姐嘛,只能說,因為圓潤了些,變美變性感了。電影里對三小姐的老公,司機變公司合夥人的Tom Branson特別偏愛,給足了他戲份和一個華麗的結局,引發了我關於「跨越階層」的一些小想法。

Tom在第一季的時候,還是充滿政治熱血、出身「無產階級」的司機哥,因為和三小姐對上了眼,成了唐家屯的上門女婿,從此進入了上流階級,和英國王室公爵們共襄盛舉,雖然大多時候大家共喝一瓶香檳,但談得話題嘛,還是雞同鴨講。

傭人們對這位實現「階級跨越」的司機開始是完全的反感和不尊重,但Tom逐漸幫助大小姐承擔了起了管理唐頓庄園的重任,由於他的背景,顯然他更能了解底層人民的疾苦,慢慢獲得了老爺和大家的理解與尊重。

Tom從穿衣打扮到言談舉止,也不知不覺無限靠近著上流階級,特別從他的袖釘和領巾的精美別針都能略見一二。但是,Tom非常聰明,他沒有因為進入了鳳凰窩就把自個當鳳凰(這點對於跨越階級的人,非常重要),而是不斷換位觀察思考,去研究上流階級(主要是自己的老丈人)如何做事和做人,始終讓自己保持清醒,懂得求同存異。

作為一個顏控,我真的不太喜歡Tom這個演員,太過魁梧的形象,實在讓我有點接受無能,但Tom這個角色又是《唐頓庄園》因為演員離開而意外形成了一個亮點——讓我思考,跨越階級就真的好嗎?

跨越階級,從古至今,似乎都充滿了誘惑力,階級是一座金字塔,在塔尖的人似乎擁有召喚「太陽能」的能力,他們稀少而珍貴,因為能夠獲得豐厚的資源與權力而令人垂涎。

但在階級逐漸固化的今天,上升通道變得十分的狹窄。婚姻是其中一條捷徑,但也是最招人白眼和詬病的一條路,選擇這條路的,無論你們的愛情有多麼偉大,都會被外圍的人看做「攀高枝」;即便你能力如何出挑,還是會被嘲諷搭上了配偶的順風車,可以不勞而獲的恣意揮霍資源。

尊敬和理解,成了上升最快的這群人心裡,最想念卻不得的白月光。

電影里給了Tom一個近似於童話的完美結局,老太太也用自己的「狠毒」給予了特殊的祝福: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是生活里,就像我沒辦法相信灰姑娘和王子能夠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一樣,Tom這種窮女婿,還是該去美國開創一片新天地比較痛快,畢竟英國的階級,無論在維多利亞時代還是天天演脫歐變臉術的今天,已經是近乎封閉的存在。

《唐頓庄園》是從另外一部古早英劇《樓上樓下》獲得了靈感,主子們住在樓上,傭人們住在樓下,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卻也因為主僕關系,天天抬頭不見低頭見,成為無法分割的一大家子。在共產主義陽光下沐浴長大的我,曾多次納悶,為啥樓下的人就那麼心甘情願地的服侍著樓上那群毫無血緣的人呢?難道他們不羨慕嫉妒恨,不想擁有樓上人們的生活?

和我一起看電影的英國同事倒是給我了點啟發——你想多了,樓下的人沒你戲這么多,他們就是在做一份工作,工作而已,有工作才有飯吃,有飯吃,才能不餓肚子,美美做個夢。生活有很多的不公平,但是你如果每天都在比較,這種不公平就會被扭曲放大,最後的結果是你丟了工作,新的人來替代你。

是啊,你看唐家屯電影里,資深男僕Molesley先生,得知能夠給國王上菜,他笑得多甜。

《唐頓庄園》電影觀後感及影評【4】

難得的是原劇組人馬全部回歸,讓大家在有生之年可以在大屏幕上看一次豪華,精美,油畫質感的英國紅樓夢!

電影延續電視劇的人物群像風格,每個人物都有2-3輪出場機會。過場很快,沒看過劇的人可能會有點困難。 總結 幾大看點:

1.兩個老太太的再次對決!《哈利波特》系列裡嚴格的麥格教授vs.惡毒虛偽的烏木里奇教授在此重聚,化身老謀深算的奶奶pk深藏秘密的遠房堂妹,再次較量!由於老太太的健康問題,不論是劇中還是劇外,看她懟天懟地精彩獻技的機會都不多了。

2.被洗白後瘋狂吸粉的彎男Thomas榮升管家,卻在皇室來訪時被臨時免職。誰知因禍得福,遇到了此生第一個真愛。由於他在劇集里storyline太悲慘坎坷,終於在這里見到一絲陽光了。

3.三妹夫Tom在這集里很搶鏡,不論是識破危險還是找到靈魂伴侶,都顯得很成熟穩重,和年輕時反差巨大。感嘆生活改變了他,把他變成了更好的人。

令我感動的是,僕人們和主人們有一點精神是一樣的,就是他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感,歸宿感,榮譽感,都想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作為大小姐,就要承擔起家族的命運;作為管家,就要管理好庄園的事務;作為廚娘,就要做好精美的飯菜。

我們和唐頓庄園的差距,不在銀器,不在衣服,不在能力,而在精神。

下面是我在看完劇集之後對於英國的精神的一些理解。咱們去粗取精,只看精華,糟粕扔進垃圾桶。

一個對於英國一無所知的人,只需要看一看唐頓庄園,便可以理解很多英國民族的核心。一個民族如果可以偉大到引領科技革命、強大到自稱日不落帝國,那麼它一定有著值得尊敬的民族性格。這種本性最能體現於貴族和鄉村,而不是更加現代化、更加趨同的大城市。

提到英國,我們第一反應是「紳士」「淑女」。這兩種人物的性格在《唐頓庄園》這部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傳統英國貴族的性格最主要的幾個特點是:honor「榮譽」、loyalty「忠誠」、manners「舉止」、responsibility「責任」。

honor榮譽

貴族與平民最重要的區別,是榮譽感。他們的行為必須要符合他們的貴族身份。一方面,他們鋪張、虛榮,生活的方方面面極度奢華;另一方面,他們又嚴格自律,恐懼丑聞,在家中也執行嚴格的生活方式;當戰爭來臨的時候,貴族更因為自己的頭銜高人一等而身先士卒。

擁有榮譽感是一種品德,盡管乍看上去高冷、傲慢,卻同時限制了丑惡。一個人如果時刻提醒自己要做出表率,那麼他有不良念頭的時候,都會認真考慮利弊,然後做出理性的決定。

loyalty忠誠

這種忠誠是君臣、主僕、夫妻、朋友之間不言而喻的承諾。每個人都要發誓忠於另外的人。這種忠誠是雙向的,自願的。

《唐頓庄園》之中的主僕關系最能體現這一點。對於僕人來說,庄園就是自己的家。盡管主僕身份有別,但是彼此關心、相互幫助。主人不可以任性對待僕人,僕人沒有意外情況也絕不會「跳槽」。

manners舉止

英國紳士的舉止是深入骨髓的。就算在家也風度翩翩,主僕之間使用尊稱。平時說話婉轉,盡量不要提及他人痛處,不像美國人說話不講究,很愛傷人。就算說話或者舉止過分時,他們及時道歉,努力挽回。盡管說出去的話覆水難收,但是人都有寬恕的心,誰能不犯錯呢?相互容忍、才能和諧相處。

大姐和二姐這一對冤家,一個是鋒芒畢露的大美女、一個是懷才不遇的灰姑娘,她們總是相互傷害,卻又相互依賴。不論做過多麼傷人的事情,也能相逢一笑泯恩仇。就算是奶奶那麼不講道理的任性老太太,當自己做事有偏差的時候,也會努力彌補。

responsiblity責任

每個人都重視自己的職業,盡職盡責。就算是一個普通的男僕,他也為自己的職業為榮。

貴族的頭銜更是與責任密不可分。唐頓庄園的貴族擔負著整個村莊的興衰。他們以為當地提供工作機會為己任、時時不忘為村民的生計努力。當改革引起爭端時,貴族們不顧家庭關系有損,捍衛自己認為合理的方案。大女兒Mary這樣高貴的「公主」,也為村子的農業升級而徹夜搶救豬群。

貴族更是肩負著英國國家的興衰責任,這也是遇到戰爭時貴族積極參與並身先士卒的原因。

這些品德不是 口號 ,而是英國民族自上而下、從貴族到農民的性格特點。這也是英國民族和其他民族的不同之處。這些優秀的品格使得英國一度繁榮鼎盛,傳承至今。

當然,這部劇是真善美、大團圓的家庭口水電視連續劇,過於美化、不免狗血。不過我覺得當我們看待外國民族的時候,我們應該本著「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態度--多看別人的優點,多看自己的缺點。這才有助於改進。

《唐頓庄園》電影觀後感及影評【5】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唐頓庄園,就這句吧「甜而不膩,哀而不傷」。一個不知道怎麼寫影評的我,還是盡量寫一寫吧。看完電影好像了了一件心事,唐頓的時間過得太快,每一個人物都在成長,屏幕前的我們日子卻過得很慢,即使可以一遍遍回放以前的故事,對比劇中人的曾經和現在也追不上他們的步伐。看著這部群像電影裡面每一個人伊迪絲、湯姆、露西、安娜在變化和收獲幸福讓我感覺了無力和孤獨,想從電影里人物的身上找一點可以借鑒的 方法 卻只發現劇中人始終不是諄諄教誨的導師,還是收起艷羨,撇開求而不得,像欣賞美景一樣好好欣賞這部電影。 影片一如既往地保持了華麗高雅的傳統,每一個畫面都如同極品的畫作,畫作中服飾、禮儀、建築精緻無比,美麗的禮服和華貴的珠寶在燭光、銀器、鮮花的簇擁中閃閃發光,人們在其中優雅地遊走。家人、愛人間的溫情又讓這副畫有了生機,有幾個小細節尤為動人,讓人不由自主地露出甜蜜笑容:

伯爵和夫人,僕人們,貨店老闆對國王來訪的溢於言表的欣喜;瑪麗在舞會上對著孩子們揮手和飛吻,家人一起抬頭;國王的貼身男僕和托馬斯惡作劇後走出店門快活的笑聲,在黑暗的街角處隱秘的親吻和甜蜜一笑(盡管我在巡捕驅趕人群上車時看見他站在角落立刻就認定是這個人告的密)(同時我還因為盛大宴會的明亮奢華這條線的黑暗色調和酒吧、街頭、巡捕房的混亂、暴力表現的上層平民強烈對比產生到了幾分難言的感嘆)。

還有一些哀而不傷:伊迪絲婚後遇到的問題太過普遍,平常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沒了熱愛的工作,能夠像她一樣有坦誠說出來的權利已經不易,更幸運的是還有深愛她的丈夫,有一個會說「你幫不上忙的」「我不能試試嗎」的溫柔母親;勇敢又無畏,最信奉英式貴族精神的瑪麗在時代的浪潮里艱難支撐竟然也逐漸產生了放棄唐頓的念頭;一生優渥有趣的老夫人對死亡無比坦率,和瑪麗關於傳承和愛的談話堅定又有力量。

當然,因為電影和第六季相隔的時間太長,有些新人物的名字使人困惑,比如安娜和貝茨說接Johnny,是不是他們的兒子,後來貝茨抱著的那個小男孩?瑪麗和老夫人談話提到的喬治和卡羅琳,卡羅琳是喬治的妹妹,怎麼沒露面呢?還有湯姆原來的感情線直接就砍了,也沒有交代一下,如果Johnny都長這么大了,按理說伊迪絲應該嫁了好幾年了,怎麼貝茨開始還改不過來叫她lady edith而不是夫人。

有些話放在最後,關於片中佔了很大篇幅的唐頓樓下為了尊嚴而戰的情節,我其實有不同的看法。或許是我國的古裝電視劇影響,我並不覺得國王的侍從從王宮帶來食材,全盤接管唐頓的服務班子不對,為了確保安全我認為再怎麼樣都不為過,倒是唐頓樓下的行動感覺破壞了規矩,萬一出了什麼紕漏怎麼辦。最想吐槽的一點,王家衛隊的上街遊行護衛堪憂啊,上校竟然直接就從隊伍里穿過去了,穿過去了~

❸ 5篇100字左右的英文電影的觀後感,要用英語啊

變形金剛
I honestly don't know where to start with this movie. I will say however, that - like many other people - this is the film I've been waiting 20 years to see.
I suppose it's sensible to start with what should be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any cinematic experience - the script. It's cheesy, cliché-ridden, and poorly-structured. Characterisation (especially of the Autobots/Decepticons) is non-existent. Optimus Prime uttering the words "My bad" must go down in history as one of the worst moments in movie history. Actually scratch that - the "lubricating" scene is definitely worse. The writing of human characters is lazy at best, sticking with stereotypes such as the beautiful code-breaker, fat computer whizz, bumbling government agent etc etc. The performances (Shia aside) are instantly forgettable, but a great deal of that comes down to the script and direction. Megan Fox may be a great actress for all I know, but she may as well be a stripper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movie.
The effects are incredible (although not helped by Bay's erratic editing style), but when you've no reason to care about them it results in an empty experience. Effects DON'T MAKE A MOVIE.
With Spielberg as part of this project I allowed myself a little optimism, but it's patently clear that Bay and Co. had no understanding or respect for the Transformers franchise. GIANT "FLIPPING" ROBOTS BLOWING "STUFF" UP this may be, but it is most certainly not Transformers.

❹ 《帕丁頓熊》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帕丁頓熊》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帕丁頓熊》觀後感1

從前在神秘秘魯有一種又聰明又會說話的熊,大家可能都不信,是的,這只是一部電影。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部電影的內容。

從前,有一個探險家來到神秘秘魯,那裡山清水秀,樹林非常茂盛,他就是在那裡發現了會說話的熊。他不但與熊成了好朋友,而且他發現它們喜歡吃柑橘醬。三年後,神秘秘魯發生了地震,熊們雖然活了下來,但是不能再在那裡生存。他們想起了那個探險家臨走時說的話:只要有困難,就去倫敦找他。於是小熊便開始了他的倫敦之旅。在倫敦火車站,小熊想先找一個家園,他在那裡張望了很久,也見不到人收留它。最後布朗太太收留了,他被帶進了布朗太太的家裡,布朗太太給他取了一個名字:帕丁頓。布朗太太的家人一開始很不願意收留它,因為帕丁頓剛到人類世界,他把布朗太太家的浴池弄壞了,而且搞得家裡全是水。布朗太太的家人對他很反感,只有怕布朗太太一點也不嫌棄他。帕丁頓很快在倫敦出了名兒,但帕丁頓並不在乎,他每天跟著布朗太太一家在倫敦市裡到處尋找曾到過神秘秘魯的探險家。他們查資料並四處詢問,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終於詢問到了那位探險家的名字。不料這件事傳到了壞人耳中,一天布朗太太一家出門辦事兒,家裡只剩帕丁頓一人,壞人趁機想抓走他。帕丁頓驚慌失措,不小心還讓布朗太太家失火。帕丁頓覺得他在布朗太太家創了大禍,所以他留下了一封信,離開了布朗太太家。布朗太太和他的家人看到他的留言後,感到很傷心,決定把他找回來。而此時的帕丁頓,挨家挨戶的去尋找探險家的下落,終於找到了一個自稱是探險家女兒的人,但沒想到的是探險家已經去世,他的女兒把帕丁頓帶到了自然科學博物館,並想把它做成標本。關鍵時刻,善良的布朗一家趕來解救了帕丁頓,從此它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從這部電影中我學會了:遇事不要慌,要冷靜處理;做事要有恆心,要堅持。我會努力使自己擁有這兩種很好的品質。

《帕丁頓熊》觀後感2

今天我們來看一隻熊不僅在人類社會上生活,而且還在監獄里當了老大的故事,帕丁頓熊二。因為帕丁頓熊非常的有禮貌,所有鄰居都很待見他。一轉眼,露西嬸嬸的生日就要到了,帕丁頓找到了古董店的白毛叔,想要挑一件禮物送給露西嬸嬸,它便挑中了一本關於倫敦的立體書,不過白毛叔告訴他,這本立體書非常貴,於是他決定掙錢買這本書。當天晚上,帕丁頓熊和他的家人們一起去了新開的蒸汽游樂園。

他想要趕快把那本立體書給買下來。在後面的日子裡帕丁頓熊成為了玻璃清潔工,承包了整個倫敦市的玻璃。賺錢的速度那是杠杠滴。錢攢夠了以後,帕丁頓熊就想去把那本書給買下來,結果遇到了那天晚上的魔術師,剛好在偷盜這本書,這一下可惹怒了帕丁頓。當即就開始追那位魔術師,想要把立體書搶回來。最後,那位魔術師直接消失不見了。而警察趕來,直接就把帕丁頓給抓了起來,在法庭上,帕丁頓熊的家人們找來鄰居做證,結果卻被魔術師做了假證。

一轉眼帕丁頓就來到了監獄裡面。在獄中勞役時,帕丁頓不小心把粉紅色的襪子與囚服一起洗,導致一群罪犯穿上了粉紅色的囚服。吃飯時,帕丁頓覺得飯非常難吃,就去找廚師理論,廚師以為他是來找麻煩的,正准備發火,帕丁頓把它的果醬三明治塞到了廚師嘴裡。

接著開始越獄計劃,它想要自己出去抓住那位魔術師。帕丁頓熊出獄以後,和家人們一起尋找魔術師,終於在一輛火車上,找到了。但是魔術師卻抓住了他的家人,帕丁頓熊非常的著急,經過一番較量,他們最終將那位誣陷他們的魔術師擊倒。帕丁頓終於自證了清白。

《帕丁頓熊》觀後感3

最近我觀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帕丁頓熊2》。這部電影教會了我很多東西。

影片主要講述了來自秘魯密林的小熊帕丁頓在倫敦成功融入了布朗先生一家。呆萌可愛懂禮貌而又富有正義感的他深受社區民眾的喜愛,不斷地向大家散播歡樂的帕丁頓也成為了街坊的開心果,他出沒的每個地方,都充滿了果醬及歡笑聲。今年正好是他的露西嬸嬸的百歲壽辰,帕丁頓決定為她准備一份特別的驚喜。千挑萬選之下,他在格魯伯先生的古董店裡看中了一本獨一無二的立體書。為了購得這本昂貴的立體書作為露西嬸嬸的生日賀禮,平時懶洋洋的帕丁頓不得不打工賺錢。然而,熊算不如天算,在露西嬸嬸生日前夕,這本書卻被偷走了,而這一幕正好被下班回家的帕丁頓給撞見了。追趕逃犯的帕丁頓成了替罪羊,被判了十年有期徒刑,呆萌可愛的帕丁頓熊讓整所監獄都充滿了快樂。而為了追趕逃犯的帕丁頓逃出了監獄,在一輛火車上找到了逃犯,並打敗了逃犯。最後,帕丁頓也如嘗所願,將露西嬸嬸從退休熊養老院接到了倫敦。

這部影片告訴了我們對別人要包容和理解。電影中有許多包含這一元素的場面,比如進了監獄的帕丁頓熊不知道監獄的體制,而他身邊的人雖為社會上巨大惡極的壞人,但對於帕丁頓他們更多的是耐心的教導,而不是對他實行打擊。這使得善良天真的帕丁頓熊彷彿自己有了一個新家,有趣的是,帕丁頓熊並沒有感到監獄是個可怕的地方,而是把這里製造成了一個家的氣氛。而這只名叫帕丁頓的小熊的到來,也讓監獄變了模樣。被紅襪子染成粉色的囚服、門前種滿鮮花的牢房、有著茶話會裝扮和小點心的餐廳,無一不卓顯出帕丁頓對監獄的影響。而正是因為善良的帕丁頓帕丁頓對每一個人都真心相對,才使它交到了許多好朋友。這也告訴我們做人要善良。

通過這部影片,我明白了很多人生哲理,而那隻胖胖的可愛小熊也永遠的刻在了我的心裡。

《帕丁頓熊》觀後感4

今天,我和好朋友一起去奧斯卡影都看了一部影片《帕丁頓熊》,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影片。影片講述的是一隻會說話的熊尋找家的故事。影片的開頭講的是三隻熊從一位倫敦冒險家那裡學會了說話,並了解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可是一次大地震摧毀了它們的家,並奪走了熊叔叔的生命,熊嬸嬸只好偷偷地把小熊放到了去倫敦的船上。從此,這只小熊開始了孤獨的尋家之旅。在碼頭,小熊經過無數次地努力,終於被善良的布朗太太收留了,但是布朗先生只允許收留一天,在這一天里,初來乍到的小熊闖了很多禍,忍無可忍的布朗先生第二天就要把它送走,可是,善良的布朗太太又一次說服了丈夫,留下了小熊,並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帕丁頓。

帕丁頓慢慢地熟悉了這里的環境,但是它卻被邪惡的標本主任盯上了,並把帕丁頓偷到博物館,准備做成標本。布朗先生家的鄰居也參與了這次綁架,但是當他得知帕丁頓要被做成標本時,非常後悔,於是通知了布朗一家。布朗先生一家都參與到營救小熊帕丁頓的行動中,克服了種種困難,最後成功解救了小熊帕丁頓。通過這次營救,小熊帕丁頓真正成為了布朗家的一員。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在營救過程中,布朗一家和標本主任鬥智斗勇,連平時最不喜歡帕丁頓的布朗先生都冒著生命危險沿著窄窄的窗沿,從一棟樓爬到另一棟樓去解救小熊。還有當標本主任拿著麻醉的槍對准布朗先生時,布朗先生說的一句話:「如果你想得到帕丁頓,就先幹掉我們全家吧!」

看完這部影片,我不僅為帕丁頓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家而感到高興,更讓我明白了家對於一個人的意義,有家才沒有孤獨,有家才有愛。就像影片中布朗婆婆對布朗先生說的一句話:「這個家需要這只小熊,就像需要你一樣。」

《帕丁頓熊》觀後感5

之前沒有看過帕丁頓熊這一系列,以為看起來會有些不連貫,但縱觀整個故事,絲毫不覺得突兀,很暖心,很好看。

片子主要講的就是一個憑借一隻熊影響一群人正直善良與互幫互助最後找到真正的盜賊的故事。本來就是動畫,立意十分好,教會小孩子怎麼做才是善良,分辨什麼是邪惡,教會成年人去包容,去改變,去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情。

英國是個很注重風度和修養的國家。在很多的英國電影中,優雅的英倫格調標志鮮明。在片中,布朗夫人在家裡也會穿戴整齊,內襯,打底,外搭,一件件一絲不苟整潔有序地錯落在身上。主人公小熊始終帶著一頂八成新的紅氈帽,見人會脫帽 微微頷首欠身。教堂里,修女們穿著統一的服裝,排著隊,准備組成唱詩班吟唱。這些小細節,都體現了濃濃的英倫范兒。

其實英倫范不僅僅指的是英國人日常的氣態儀度,也包括英國文化中的某些部分。露西嬸嬸生日在即,小熊想送她一本立體書,通過立體的書頁他想像著自己和嬸嬸在倫敦暢游,片中的這一幕著實令人震撼,倫敦的標志性建築,各處街景、設施、風物都活了過來,一一展示到嬸嬸還有觀眾面前。說它是倫敦城市旅遊宣傳片都不為過。

回歸到主題上,帕丁頓老是說露西嬸嬸說過什麼什麼。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如果有這樣的人,肯定煩都煩死了,還會詬病他。而在片子中,帕丁頓這樣說,觀眾並沒有反感。一是得益於他熊的身份,萌,可愛,溫暖。而是他真正把露西嬸嬸交給他的善良變成了行動,讓周圍人的生活、觀念、思想都發生了好的改變。這樣誰誰誰說是有意義的。

贅述太多無益,希望大家去看看這部溫暖的英式電影吧。不要丟掉我們的善良,願我們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帕丁頓熊》觀後感6

在神秘的秘魯因為探險家來到了這里。發現了一種從來沒有見過的熊。但他愛護這些動物,沒有讓他們成為標本,但是卻讓他失去了探險家的職位。可是他的`女兒心狠手辣,長大後成了標本製作者。

然而秘魯的一次地震,使年老的熊叔叔在地震中失去了生命。之後小帕丁頓熊和他的嬸嬸離開了秘魯。嬸嬸去了養老院,而他卻在倫敦車站等候著他的主人。

布朗一家收留了他,但布朗先生一點也不喜歡它,從一開始的無視,到後來的拋棄,每一件事讓他把帕丁頓交給政府的慾望越來越強。當天晚上布朗太太讓小帕丁頓熊洗澡,但他把牙刷當成耳剔,從耳朵里掏出了黃黃的東西,吃了一口,難吃急了,他就拿起洗手液,顧不上是什麼把整瓶喝了下去,還吐了幾個肥皂泡泡,覺得不對勁兒了,他居然踩上馬桶,爬上抽水箱,把沐浴露全部沖進了馬桶里。

這一次開始,使布朗先生更加厭惡它。但後來他知道他太固執了,所以他勇敢地面對標本製作者,了解了小熊與我們雖然並不是同類,但我們應該更愛護它,之所以他說小熊是我們的家人,你殺他,就必須殺了我們一家。

看到這里,他非常堅定,從中知道了這位男主人真正懂得愛護大自然,愛護小動物是多麼的重要,她把小熊擋在身後,顯示出一種不怕輸的男子氣概。他是一位有孩子的父親,所以他對孩子的愛是藏在內心的。人們都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海。」父親的愛像山一樣深藏不露,他以前沒有放開自己,很拘謹,但現在他陪兒子一起發射火箭;女兒也可讓媽媽見見男友托尼;帕丁頓也有了一張自己的床;奶奶膝蓋也好啦,一切都已經好啦,這一家都由此改變了,現在的每一年,他們都有果醬日了。布朗先生的兒子、女兒都很喜歡帕丁頓,他們都不想讓他離開,所以他們才去勸說布朗先生,但布朗先生之前不聽勸。

現在這個家庭是個歡樂的家。有酸、有甜、有苦、有咸、有辣,五味俱全,生活充滿了樂趣。

《帕丁頓熊》觀後感7

禁不住誘惑,今晚又帶著老公和兒子去了電影院。今天,我們看了《帕丁頓熊2》,忍不住,我也想要發表下自己觀看的感受,自己被這只可愛的小熊深深的吸引了,它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從最初的隻身到倫敦,再到成為布朗家的一員,帕丁頓小熊善良,純真,不論是街坊鄰居,報亭的小姐,還是垃圾車工人,對帕丁頓熊都是和善的,友好的,因為露西嬸嬸的生日,帕丁頓小熊想要給嬸嬸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一本關於城市倫敦的立體書,想讓嬸嬸也看看倫敦是什麼樣子的,於是它用最簡單的方式去獲取,用自己的勞動來換取購買這本書的費用,但是這本書卻被一位過氣演員給盜走了,陰差陽錯,帕丁頓熊被迫入獄,在獄中,帕丁頓小熊同樣用自己的善良和愛,收獲了很多的好友,他們的監獄自從帕丁頓小熊來到後,變成了「溫暖的監獄」,因為帕丁頓小熊始終記得露西嬸嬸的話:「只要你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你好的,」我們用大愛,換取了別人心中的愛,不論是誰,都可以感受的到。電影最後看到布朗夫人與小熊在水中對視的眼神,他們給我傳達了「家人」的感受,以及三位逃犯最終將小熊救出,電影的結尾,露西嬸嬸的出現,再一次,讓我們看到了友愛的一家人。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也是有愛的。

電影結束後,對於兒子來說,他能看到的就是只要有帕丁頓小熊在的地方,就有改變,就會特別高興,老公也說:「沒想到,這小小的動畫電影,拍的這么好,很不錯,寓意很深啊,小朋友看很有意思,你快和老師好好學學,然後給我們都講講。」我自己也只聽過一次,還是希望老師趕緊開始電影課程,想抓住更深層次的理解,讓自己也可以多層面的與兒子進行互動。

《帕丁頓熊》觀後感8

最近,我看了英國電影《帕丁頓熊2》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帕丁頓熊被人陷害,被送進了監獄,瑪麗一家去救它,於是發生了許多一系列搞笑的故事。可從中,我知道了許多道理。比如:有備無患,防患未然;堅持不懈;一個人可以失去親情,但不可以失去友情;永遠只看到別人的優點而不強調缺點,就可以輕松交到即使別人眼裡是「打架王」的人為朋友等等。可我印象最深的,也是這部電影的重點,分別是第一和最後一條。

第一條,有備無患,防患未然。比如瑪麗夫人,在出事前一直練習跳水。盡管帕丁頓熊不懂這么做為了什麼,可當帕丁頓掉水裡時,瑪麗從足有幾十米高的橋上跳到河裡救帕丁頓上岸。這種沖擊力,常人是難以承受的,只有訓練過的人才能承受得住。而且只有習慣了從高處往下看的人才敢跳下去,而且到最後,所有人,包括帕丁頓,都發揮出了各自平常那些「不必要」的技能的積累後的技術。

第二條,要有發現別人的善良的心。帕丁頓的長處,應該是「惹人大笑」和現在所有人都追求的人緣好。而使帕丁頓人緣好的原因就是他善於發現別人友好的一面。正如電影中瑪麗的丈夫前去救帕丁頓時對居心叵測的「警察」說的:「帕丁頓總是尋找我們善的一面,結果他找到了。我想可能就是因為這個,才會在監獄與所有人望而生畏的「鐵拳」做了朋友,改善了所有人的飲食,以至於改變了整個監獄的生活。當然,還有他那份「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到後來的時候,他走到哪,無論男女老少或高矮瘦胖,都是他的朋友。

我覺得,現在的人其實只要去發現別人的善,然後把優點在別人面前展現出來,不提或盡量不過分的說別人的缺點,尤其是別人生氣或不開心的時候。只要做到以上幾點,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好人緣。

《帕丁頓熊》觀後感9

《帕丁頓熊2》是《帕丁頓熊》續作,該影片主要講述的是住在布朗家的小熊帕丁頓,想在撫養自己長大的露西嬸嬸100歲生日的時候,為她准備一份生日禮物,於是他在古董店看上了一本有關倫敦的立體書籍,不料被壞人知悉後盜走,因為那是一本裡面暗藏寶藏信息的藏寶圖,帕丁頓在追捕壞人的途中被警方誤以為是盜竊犯,從而引發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在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布朗一家的友善和對帕丁頓的關愛,也讓我想起了一句話「你怎樣對別人,別人就會怎麼樣對你。」帕丁頓笨拙、固執、幼稚,因此他的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甚至屢屢碰壁,但帕丁頓始終熱愛生活,他用善良、勇敢、真誠的心對待身邊每個人每件事。即使工作不如意,被誤認為小偷而入獄,他依舊不會被打倒或泄氣。他既有孩子的純真又有大人的沉穩,他有無限的寬容與愛,永遠如孩子一般快樂地生活,以一顆珍貴的童心看待世界。不理會世事喧囂,沒有因為命運不公而難過,始終腳踏實地,勤勤懇懇。正是因為他用樂觀向上對待世界,用善良友愛對待親朋,因此也贏得了大家對他的喜愛。而壞人終究是會得到報應的,就像小偷布坎南,他一味追求金銀財寶,甚至不擇手段誣陷帕丁頓,家財萬貫又怎樣?最終不還是受到了懲罰,鋃鐺入獄了!

因此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要相信唯有柔軟待人,我們才能獲得溫暖,活出清明自在。「你的美夢都能成真」,這是影片中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句話,我想,對於小熊帕丁頓來說,他的「美夢」僅僅是指他夢寐以求的平凡簡單但卻幸福美滿的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也都會遇到挫折困難,遇到一些不那麼喜歡的人,但不管怎樣,都請記得「人性再怎麼壞,也有好的一面」,因此要努力在每個人身上尋找善意,做一個溫暖而有愛,勇敢而陽光的人,逆著黑暗,尋找光明。

最後我想:我們都要和帕丁頓一樣,永遠善良,永遠熱愛生活。

❺ 電影《丘吉爾》觀後感

《丘吉爾》是一部傳記型電影。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電影《丘吉爾》 觀後感 ,希望大家喜歡!

電影《丘吉爾》觀後感(1):

男人都是大豬蹄子有時說的是他們必須許下明知不可能達成的承諾

剛看完至暗時刻,再來看這個,單從電影藝術塑造本身差了不少。看來一戰中的加利波里戰役給丘吉爾帶來的打擊太大了。他的擔心讓我想起了龍 文章 那句「我說過要帶你們回家,我說到做到」以及十分打臉的「我在南天門上還欠著一千座墳」。正好這兩天剛回顧完《鐵在燒》,63軍軍長傅崇碧說的好多人都回不來了,團長馬兆民阻擊完畢,被問到部隊怎麼樣時的回答:還是那麼粗,但是沒那麼長了。

電影《丘吉爾》觀後感(2):

被歷史車輪碾壓的丘吉爾

近幾年的關於丘吉爾的傳記電影都試圖將丘吉爾還原為一個普通人,而不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人物」。

02年的《暴風前夕》講1930S的丘吉爾仕途遇阻,加之財政危機和東山再起力挽狂瀾當上首相並打贏二戰。09年的《不懼風暴》描繪了打贏德國正值巔峰的丘吉爾遭到英國人民的「背叛」落選首相在法國的一段賦閑度假的生活。16年《丘吉爾的秘密》 將鏡頭對准了丘吉爾的晚年,罹患中風,黨中覬覦首相之位的人的蠢蠢欲動,加之家庭的矛盾集中爆發,77歲高齡再次上台組閣的丘吉爾,已經無法從容比出勝利手勢。

以上幾部影片都有涉及到丘吉爾「上不得檯面」的一面:傲慢、專橫、暴躁,不擇手段,甚至涉及到不得求證的婚外情。但都可以 總結 為偉大人物的瑕不掩瑜。而這一部《丘吉爾》則大膽的將作為偉人一面的丘吉爾置於歷史的車輪之下。丘吉爾面對「霸王行動」表現出的保守和婦人之仁究竟是不是成王敗寇的馬後炮,不好說。

電影《丘吉爾》觀後感(3):

英倫孟子3:摩頂放踵利天下

這是最近看的第三部丘吉爾的電影,作為英國歷史最受愛戴的人物,這是值得的。

這一部電影,剛好是丘吉爾在另一個時期的「努力」。繼成功實現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後,英法美聯軍,終於准備進行諾曼底登陸,重新奪回法國,對法西斯進行反擊。

盡管具體的背景電影沒有太多交代(當然實際上是蘇德戰爭進入相當困苦的階段,斯大林一再催促英美「開辟第二戰場」,盡管拖延出於現實原因,也出於私心,但是再耽誤,蘇聯如果被打敗,回頭英美聯軍也回天乏力),但是我們都知道戰爭最重要的就是「時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在做足充分准備之後,聯軍准備悄悄進行登陸作戰。但我們知道,登陸戰和搶高地、奪堡壘的戰斗一樣,都是「十則圍之」,必須有更多的軍隊耗費。

美國名將艾森豪威爾和英國名將蒙哥馬利是片中主要負責前線作戰的將領,而丘吉爾,作為一名傑出的政治家,現在的位置就微妙了。他擔心自己的人民,英國的幾十萬年輕人就那樣失去生命,所以總是不願意讓士兵出發,總是想要有更合適的策略(更安全,更少犧牲,當然我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雖然影片說贏了戰爭,而且犧牲很小。其實看資料就知道,英美的勝利還是付出了比德軍更為慘烈的代價)。將領認為他不適合參與指揮,所以他的命令,一再被忽略;他非常氣惱,卻又無可奈何。然後他又突然提出要與英國國王一起親征,當然又遭到拒絕,甚至一開始答應他的國王,回頭也來勸阻他(因為領袖親征,既是對軍隊的愛護,可以振奮士氣;但是問題就是給自身帶來危險,比如中國歷史上的「土木堡之變」)。最終,他只能接受,然後放棄了各種糾結(他甚至還祈禱上天,給惡劣的天氣,不讓軍隊出發),回到自己的專業工作上來,寫出振奮人心的「出兵演講」和「勝利演講」。

影片展現丘吉爾這個滑稽的階段,的確清新又驚喜。畢竟它讓人看到了丘吉爾這個小老頭的尷尬境地,忠君愛國,又幫不上忙,反而還給軍隊添亂,給將領們找麻煩。當然,回頭一想,他恰好也是丘吉爾受到人民愛戴的根本原因。他心裡裝著人民,對那群年輕的生命非常珍惜,不是說那是別人家的孩子,那是底層人家的孩子,那是戰爭必須付出的炮灰和代價。所以,他滑稽的糾結和掙扎,恰好更使人感受到他的付出。

楊朱提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而孟子則提出「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楊朱的觀點,是道家的「無為而無所不為」,根本上講就是資本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人性自私,但是恰好是人性的自私成就了世界的運轉」。孟子的觀點,則與之相反,強調人的犧牲精神,奉獻精神,體現的是儒家的核心價值觀,佛教大乘的價值觀,徒的價值觀「大愛能夠鑄就美好的世界」。很明顯,丘吉爾的付出,恰好是最好的注腳。也許你的奉獻,你對世界的愛和執著,只是對世界秩序的添亂,但是,不要忽略了「奉獻也是一種動力」,而且這種動力更加純粹,只是這種動力往往與世俗相悖而已。

從這點看,這部電影展示的恰好是對丘吉爾人生的第三層理解。18.5.7

電影《丘吉爾》觀後感(4):

絕不浪費時間的片子,很贊

沒有什麼大場景,全部圍繞「人」的場景來刻畫,比起那些動輒上億搞特效, 故事 情節單薄的大製作強多了。至少帶給我很多思考和共鳴

整部片子是刻畫一個偉人的最平凡的一面,包括酗酒,抽雪茄,暴脾氣等等,歷史上的丘吉爾是出了名的arrogant和tough, 影片表現的淋漓盡致,從開場到結尾,一個老人在海灘上,拋去身份, 其實他和普通老人沒有任何區別。片子中印象最深的是他祈禱的一幕,一個偉大的領導者在判斷政治局勢和戰爭形勢,在面對不受控的軍權和不接受建議的皇室之間的無可奈何和力不從心,偉大的人也有無可奈何不知所措的時候,也會選擇用祈禱的方式表達信念,表現最真實最平凡的一面,以及一個政治家做決定的煎熬的心路歷程,而正是因為平凡人對信念的堅持才造就不凡。才有了那篇影響世界的《永不妥協》的演講。前面的鋪墊以敘述的形式展開直到精彩的演講結束,展現一個領導者在其位所做出重要決策時的心路歷程,無一遺漏的表現出來,好的與不好的,沒有隱藏,很真誠的呈現給觀眾,結尾又回到一個老人在海邊,一個平凡人和一個政治家對自己的 反思 。拋去政治家的身份,丘吉爾跟鄰家爺爺有什麼不同之處嗎? 其實沒有! 真正的點睛之筆。這部片子我給滿分。

看到有評論說看到「丘吉爾「比"V"的圖片,是「勝利」,可以很肯定的澄清一下,那張照片狗仔隊在劇組偷拍的,演員不滿比出了反手指的"V", 在英國這個反手曲手指的"V" 跟美國人比一個手指是一個意思,別沒 文化 的當成「」Victory」理解.

電影《丘吉爾》觀後感(5):

陽光背後陰影長,丘吉爾的另一面

堅持下去,並不是我們真的足夠堅強,而是我們別無選擇。

——溫斯頓 丘吉爾

《丘吉爾》是一部傳記型電影,圍繞丘吉爾拍攝,著重展現偉人的另一面,截取的時間段是1944年6月諾曼底登陸D-Day前的幾天。電影中的丘吉爾酗酒,抽煙,易怒,暴躁,不通情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一段悲慘的經歷在丘吉爾心上留下了永恆的傷痛,1915年著名的加里波利戰役中,丘吉爾主導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登陸慘敗,英法聯軍以及盟友澳紐軍團死傷慘重,丘吉爾被免除海軍大臣職位。而二戰中的諾曼底登陸計劃在丘吉爾眼中彷彿就是歷史重演,他怎能不膽戰心驚呢?丘吉爾一會兒因害怕登陸行動會失敗而焦躁,憂慮,陷入內心掙扎的「自我折磨」,一會兒擔心年輕士兵過多犧牲而傷心流淚,由堅定,果敢變為「婦人之仁」,一會兒希望阻止登陸行動,而作出向上帝祈禱壞天氣的「愚蠢行徑」,一會又婆婆媽媽地試圖干預總指揮艾森豪威爾,變為「不可理喻」。影片還原了這位歷史偉人平凡的另一面,陽光背後陰影長,一切都是最真實的呈現,沒有美化,毫不隱藏,合乎邏輯。

閱讀全文

與好看的英國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卡禮品有哪些 瀏覽:241
電影如何剪輯好看 瀏覽:18
愛是墳墓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2
電影里最好看的吻戲 瀏覽:976
在電影中怎麼加微信號 瀏覽:177
2020最好看的電影排行榜前十名古裝 瀏覽:135
投資一部電影要花多少錢 瀏覽:550
mkv電影怎麼分成好幾個小的部分 瀏覽:676
電影院座椅把手如何抬起 瀏覽:396
如何調節英文電影字幕 瀏覽:767
張一白拍過哪些電影 瀏覽:934
八佰電影完整多久 瀏覽:1
抖音上的電影都是怎麼弄的 瀏覽:313
推薦免費觀看電影 瀏覽:783
孫紅雷不說了掙錢是什麼電影 瀏覽:511
啞巴盜墓叫什麼電影 瀏覽:945
討債人電影完整版免費觀看 瀏覽:626
近期電影院播放什麼電影 瀏覽:937
周星馳的電影有哪些典故 瀏覽:633
漫威第一階段哪些電影 瀏覽: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