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2015年的《海浪》《末日崩塌》以及2016年年初的《末日迷蹤》和《怒海救援》幾部大型災難片的上映,影院再次掀起了災難片的的一股熱潮,也引起了大家對於地球環境問題又一次的爭論。我來說幾部我看過的並且我覺得還不錯的災難電影吧,個人比較喜歡這種類型的。
1.《迷霧》
畫家大衛-德雷頓帶著他尚年幼的小兒子比利生活在緬因州一座風景怡人的小鎮里,恰逢一場暴風雨過後,經過瓢潑大雨洗禮的小鎮本應該恢復清爽的泥草氣息,可是遠方突然逆風飄來的濃密黑霧,讓大衛隱隱有了不祥的感覺。厚重、非自然情況下形成的大霧,幾乎在眨眼功夫就包圍了整個小鎮,最讓鎮民們想像不到的是,濃霧中隱藏著一股恐怖且邪惡的超自然力量,受到攻擊的不僅僅是人,還包括一切生物,一時間,生靈塗炭。
影片描繪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內突然急劇降溫,進入冰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氣候學家傑克?霍爾(丹尼斯?奎德飾演)在觀察史前氣候研究後指出,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傑克博士曾警告政府官員採取預防行動,但警告顯然已經太晚。
⑵ 《不懼風暴》好看嘛
《不懼風暴》是由華納出品,斯蒂文-奎里執導,理查德·阿米蒂奇、莎拉·韋恩·卡麗絲主演的災難電影。該片講述了一場史無前例的E-F-6颶級風突襲美國小鎮製造大災難的故事。故事圍繞著同一小鎮的三組人物展開,並通過各自的視角真實還原E-F-6級颶風驚人的破壞力。
《不懼風暴》講了一個簡單且略顯俗套的故事:青春期叛逆的少年,因為經歷了挫折,所以了解了自己與父親間相互的愛,其間還穿插著職業追風人peter的捨己救人。單從故事情節來講,確實有些平淡無奇,而且諸多故事情節的設定也顯得有些唐突了。但畢竟影片本就不是為了講述一個燒腦的故事,其重點當然在於風,從這點來講,影片應該是做到了。
除了開篇的那小段略顯拖沓的鋪墊,片子還是很快的進入到了風暴的這個主題。從起初的小股旋風到最後的強大風暴,影片對於風暴肆虐的表現不遺餘力。狂風拔起大樹,撕碎房屋,吞噬一切的場景還是頗為震撼的。火龍卷將那個悲催的逐風人旋飛上天,還有職業逐風人peter與他的重型坦克逐風車,一起飛至風暴中心瀕死前沉靜的環視藍天後重入風暴等等場景,都讓人印象深刻。特別是影片對於風暴襲來與過後等多處場景都採取了全景俯拍的方式加以展現,更是充分表現出了風暴肆虐的無情與殘酷,視效很贊。
《不懼風暴》作為災難片,其表現上還是相對到位的。雖然劇情弱了點,但對於真正想來看這片子的人來說,本也不算重點。畢竟能夠在大屏幕上看到風暴這樣肆意妄為的情景,也應相對滿足了,這一幕在現實中終究是難得一見了。劇中沒用明星效應,是我覺得可喜的地方。沒能上電影院去感受全方位的音效表現,用藍光的7·1聲道欣賞我也覺得挺享受的,特技是這部電影最出彩的地方,比起《後天》的海嘯,我更喜歡本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