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極寒之城》是美國電影嗎
《極寒之城》是由大衛·里奇執導,查理茲·塞隆、詹姆斯·麥卡沃伊等主演的一部動作類型的電影。該片於2017年7月28日在美國上映。講述了「冷戰」結束前的間諜行動:1989年,民主德國局勢發生急劇變化,「柏林牆」面臨拆除的命運,但此時也是最黑暗的時刻,各種暗殺行動時有發生。一位英國軍情六處的地下官員在柏林遇刺,他掌握了從民主德國帶回來的一份間諜名單,但殺手在他身上並未找到。一位名叫洛林·布勞頓(塞隆飾)的特工,肩負起找回這份間諜名單的任務。
2017年,在第70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中,大衛·雷奇憑借該片獲得了綜藝施華洛世奇(公司)獎的獎項提名。
中文名稱 極寒之城
外文名稱 Atomic Blonde
其它譯名 極凍之城/原子殺姬
出品時間 2017年
對白語言 英語 /德語 /俄語 /瑞典語
編劇 柯特·約翰斯塔德、Antony Johnston、Sam Hart
製作人 A.J. Dix、Eric Gitter等
主演 查理茲·塞隆、詹姆斯·麥卡沃伊等
類型 動作/懸疑/驚悚
片長 115分鍾
上映時間 2017年7月28日(美國)
製片地區 德國/瑞典/美國
導演 大衛·雷奇
發行公司 焦點電影公司[美國]、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阿根廷]等
拍攝日期 2015年10月
製作公司 Closed on Mondays Entertainment、Denver and Delilah Proctions等
⑵ 如何評價電影《極寒之城》(Atomic Blonde)
影片的劇情,按照冷戰間諜片的標準是不合格的。
首先,間諜故事該有的,步步為營,接近真相的懸疑,不夠足。故事從一份「冷戰雙方全部特工名單」展開。柏林牆拆除前夕,掌握名單的英國特工被殺,蘇聯方面將其奪去。為了奪回名單,軍情六處派遣女間諜羅琳·布勞頓前往柏林。故事最大的懸念,毫無疑問落在了這份名單上。
而對名單的爭奪,直到影片近半,即55分鍾左右,才有了實質性進展。劇情推進的速度,太慢了。這種「慢」不是缺乏高潮,片中打戲、追車戲並不少。慢的,是情節逐漸推進的步伐。一般來說,解謎式的間諜故事,有點像「冷硬派」偵探小說:一個偵探(間諜)被派往查案,親身探尋一條又一條的線索。
在探尋過程中,一點一點,揭開真相。每一條線索的探尋,都意味著可能遇到怪人,或危險。但每次探尋,總會帶來一點更多的線索,離真相更進一步。[極寒之城]的前半段,沿線索追真相的情節是有的。只是每一場搏鬥,每一次追車,最後主人公都一無所得。於主線進展,毫無助益。
他們離名單的下落,沒有靠近一步。影片沒忙著推進情節,那在忙什麼呢?最好是在忙著塑造人物。如果情節不重要,塑造出一個,或多個立體的間諜形象,也可以。不管是叫利瑪斯,還是叫史邁利,勒卡雷筆下兩個名字一出,讀者腦中頓時勾勒如畫。
哪怕是詹姆斯·邦德,也是一個精明勇猛、狠毒無情,又不失優雅從容的特工。可[極寒之城]沒有。
原本兩位主人公,都是帶著動機出場的。開場被殺的英國特工,是女主人公羅琳的戀人。同時,也是男主人公,「一美」飾演的駐德間諜大衛的好友。按照類型片敘事規則,兩人的行動,理應帶有復仇性質。然而,隨後的劇情中,這種復仇的動機,被拋棄了。
隨後的劇情中,塞隆與「一美」成為殺人機器,一路打打打。於劇情的作用,只剩下牽線。羅琳的性格,也僅存冷酷干練一面。影片寧可給她安排一條毫無意義的感情線,也不願照應一下前面的動機。相應地,大衛的形象也沒立起來。
這個看似魯莽的行動派,實則是系多條線索於一身的人物。他的反轉,影片在之前早已預示。可反轉的動機,沒有鋪墊。而他在結尾對於間諜命運的哀嘆,只是強加主題的蜻蜓點水。影片在結尾徹底失控。羅琳在最後的反轉,推翻了之前劇情的一切營造。
影片對人物的鋪墊,本就單薄之極,還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之前對人物的一切塑造,都是假象。可真相是什麼?影片又沒交代。對於人物「初心」的徹底背離,終於讓劇情的合理性,在「為反轉而反轉」中,越飄越遠。
能看出,影片在試圖兼顧娛樂性的同時,盡量在往「冷戰間諜片」的路數上靠。可如同影片為了色調暗冷,過度使用的濾鏡一樣。影片對於這一類型,只學了個皮毛。慢節奏學來了,可沒學到外松內緊的張力。人物塑造平淡,也學來了,可淡到了一團模糊的程度。
唯一的亮點,是不失導演前作[疾速追殺]水準的打戲。
⑶ 極寒之城:這不只是一部勁爆長鏡頭和冷艷女超人的女性動作片
當下好萊塢硬派動作電影,在追求什麼?
答案始終沒有變過:動作設計。
好的動作設計,可以說能夠佔到成功動作電影的一半之多。一部動作電影可以劇情上有漏洞,表演上要進修,卻唯獨不能在動作設計上打馬虎眼。而好的設計,不僅僅是要擊敗敵人或者體現身手卓越,而且要展現出動作者的性格與思維,進而要有藝術和美感上的追求。
這背後的邏輯很簡單:我們往往是通過一場場精彩的動作戲記住一部動作電影的,而不是感人至深的劇情,精湛的演技,或者那些游離在電影以外的別的玩意兒。
為了更好地達到這一目的,在硬派動作電影已經式微的現在,近年來最熱門的動作電影,無不是抱著這一任務去進行設計的——不怕太荒謬,就怕不夠刻骨銘心。而這也就是近年來最亮眼的電影人之一,替身演員出身的電影導演,大衛·雷奇在《疾速特攻》以及《極寒之城》上所著力打造的事情。
作為《疾速特攻》的聯合導演,大衛·雷奇為基努·里維斯設計了一整套見者覺痛的動作風格,配以霓虹的色彩表現,顯得相當稀罕和不羈。而這一整套模式,幾乎在《極寒之城》的查理茲·塞隆身上又來了一遍,顯得更加眼花繚亂,也更加充滿魅力。
所謂各領風騷十數年。在R級分級重新激發了電影人的創作熱情的這個十年裡,我們欣喜地看到,新一代電影人的不懈努力,讓《諜影重重》和丹尼爾·克雷格的硬派007,竟也顯得有些溫和了。
改編自安東尼·約翰斯頓和山姆·哈特2012年的同名圖像小說,大衛·雷奇將《極寒之城》的大量信息通過視覺效果展現。查理茲·塞隆飾演的洛林·布勞頓不僅僅是外表看上去很酷,大衛·雷奇和攝影喬納森·瑟拉通過光線的設計實現了冰與火的混合:初亮相時候的冰水出浴,整個場景沉浸在輕微的亮藍色製作,而在酒吧的戲份里,又充分利用了紅色霓虹的效果。藍色代表了洛林·布勞頓呈現給世界的外在形象,而紅色則能穿過角色的外在,輔以特寫鏡頭凸顯她的內在性格。
作為一部女性動作片,《極寒之城》的最成功之處,就是繼《瘋狂麥克斯4:狂暴之路》之後,再一次充分發揮了查理茲·塞隆作為動作女星的天賦與潛力——這也是《速度與激情8》並沒有做到的事情,也是女版《敢死隊》和《八大羅漢》無法企及的事情。片中的動作戲份堪稱驚人,後半程的長鏡頭追逐戰斗戲難度極大,極其驚艷,堪稱年度最佳。雖然這不是我們頭一次看到女性角色大展拳腳(史蒂文·索德伯格在2011年為吉娜·卡拉諾定製的《制勝一擊》也痛扁了6大男星 ),但達到這種程度,同時演員沒有相應背景,是非同尋常的。即便擱下干凈利索的拳腳功夫,查理茲·塞隆的強大女(A)王(T)力場也足以讓任何(男)人都顯得無比弱雞。
如果沒有查理茲·塞隆,這部間諜冒險電影也許僅僅是一部OK的動作片。這位影後級女星為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間諜形象賦予了足夠的情感深度,避開了007式的刻板形象,顯得獨樹一幟。
所以,即便影片開場太過溫吞,在敘事和節奏塑造上也缺乏懸念,緊張感和緊迫性,但只要查理茲·塞隆在線,《極寒之城》的強烈風格化就有用武之地。
除了查理茲·塞隆的絕對主角,《極寒之城》還有著詹姆斯·麥卡沃伊,約翰·古德曼,托比·瓊斯和索菲亞·寶特拉這樣高性價比的卡司。如此一主N配的卡司模式,我們在前些年的郭達·斯坦森電影中見過太多了,但從沒有如此出眾的效果。
這也是因為,郭達·斯坦森只是在通過郭達·斯坦森電影消費郭達·斯坦森。而《疾速特攻》和《極寒之城》,是在通過合理消費咖位,來探索和展示動作電影的更多可能:文字化藍本,風格化設計和鏡頭語言,對表演的重視,這些內容往往是純粹的動作戲以外,能夠提升氣質和地位的關鍵要素。
對於大洋彼岸的我們來說,比起勁爆長鏡頭和冷艷女超人,更重要的,是看到即使是經過數十年歲月磨礪的好萊塢,現在也依舊在源源不斷地為《戰狼N》這樣的動作爽片,尋找除了動作以外的附加價值的。
比起票房,更重要的始終是對電影藝術,對動作藝術本身的不懈追求,以及實踐創意的方式和信心。
⑷ 有哪些推薦的德國電影
出色的懸疑渲染,巧妙的多次反轉使《我是誰: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在一稍遜風騷的片名中綻放出了為人驚訝的觀感體驗,對計算機黑客的深諳,在虞我詐間構築了對黑客形象化的實態,而德國電影慣以深刻的哲思更是行雲流水般融於電影。
文/夢里詩書
⑸ 看完《冰河追凶》覺得這部電影怎麼樣
《冰河追凶》是徐偉執導,梁家輝、佟大為、周冬雨、鄧家佳、魏晨、曹衛宇等主演的犯罪懸疑動作電影。
該劇講述了在零下四十度極寒之地,」追凶者「深入無人冰河,追查神秘真凶、尋找真相的故事。
該片與以往的犯罪電影有很大區別,冰上水下追凶不僅非常有想像空間,而且充滿動感。連環殺手的殺人手法殘忍,動機背後的故事令人唏噓,讓整部電影在極寒之餘保持了溫度。該片是一部值得探討的懸疑犯罪電影,准確的說是部很有質感的犯罪懸疑片,電影雖然沒有太多血腥、恐怖的畫面,但懸疑氣氛營造的非常好,情節較為緊湊,層層推理,邏輯性較強,劇情很充實,反轉再反轉令人意外,畫面相質感和配樂都相當不錯,尤其是配樂給人從心底升出的恐怖感。
有些懸疑探案片能看到開頭,就能猜到結尾;而有些懸疑偵探片即使你能猜中結果,但未必猜中過程。該片就屬於後者,電影採取了雙線索敘事,一條明線,一條暗線,二者交織進行,在兩個警察的追查之下,真相漸漸浮出水面,最終在故事的結尾,兩條線融合在一起,完成了整個故事的構建。該片不僅僅是給觀眾一個懸疑的故事,更給觀眾一種人情味,一種難能可貴的情感 。
⑹ 十部頂級殺手電筒影
十部頂級殺手電筒影:《這個殺手不太冷》,《雛菊》,《史密斯夫婦》,《八面埋伏》,《殺手沒有假期》,《極寒之城》,《美國刺客》,《致命紫羅蘭》,《安娜》,《殺人三步曲》
5.《殺人三步曲》
《殺人三步曲》是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出品的一部驚悚動作電影,由羅伯特·羅德里格斯執導,安東尼奧·班德拉斯、薩爾瑪·海耶克等主演。該片講述了獨行俠埃爾為女友報仇雪恨,最終打死了毒梟,並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愛情。
⑺ 電影《極寒之城》有哪些亮點
2017年,由大衛·里奇執導的《極寒之城》,奧斯卡影後查理慈·塞隆和」一美「詹姆斯·麥卡沃伊主演的的動作懸疑驚悚電影,根據安東尼·約翰斯頓的同名小說改編。
講述的是在冷戰即將結束的一段特殊時期,1989年,民主德國政治發生了急劇變化,德國柏林牆即將被拆除,政治暗潮洶涌,暗殺行動此起彼伏。一位英國軍情六處的重要地下官員遭到暗殺,他身上掌握了一份非常重要的間諜名單,由查理茲·塞隆英國特工洛林·布勞頓是一位超級女間諜,接下了找回這份重要名單的任務,然後同和他有著同樣目標的殺手之間的較量。
電影主要的亮點,愛看動作片的,絕對不要錯過,長達十分鍾的動作長鏡頭,,動作些的調度設計可看性超過動作本身,再加上畫面已經音樂的配合,血腥度與刺激度成正比,超級燃。
⑻ 極寒之城為什麼評分這么低
我覺得影片前半部分的鋪墊太多了,而且沒啥意義。 尤其法國女的戲份,有點薄弱,要麼就是剪輯師沒剪好。還不如徹底不要了。
等於是帶著謎團一直看 然後結尾突然來個強行轉折就結束了。 還沒等高潮 就。。。那什麼了。
這個片最精彩的就是女主最後的動作戲了, 是我近十年來 看過的最精彩的了, 上次驚艷我的好像還是諜影重重。
不但有諜影重重那種快速剪輯, 看起來非常暢快生猛, 打的時候還加入了運動鏡頭跟拍,之前從來沒見過這樣拍的,代入感非常強。 而且 一對多人的情況下, 還有點成龍電影的那種剪輯風格,沒有參加戰斗的人員不會在背景中擺造型亂晃, 一個人被擊倒後 鏡頭會立刻切到近景 然後畫面一轉另一個人接著打來過, 緊張感很強,連貫非常好,沒有出戲的感覺, 而且由於加入了跟拍 使得方向感特別好,觀眾能跟著女主一起 在房間內 樓梯間 來回切換 。 不會覺得不會像別的動作片那種, 打打打 然後觀眾都忘了主角是從什麼地方打到這里的?? 一臉懵逼。。
我覺得影片前半部分的鋪墊太多了,而且沒啥意義。 尤其法國女的戲份,有點薄弱,要麼就是剪輯師沒剪好。還不如徹底不要了。 等於是帶著謎團一直看 然後結尾突然來個強行轉折就結束了。 還沒等高潮 就。。。那什麼了。 這個片最精彩的就是女主最後的動作戲了, 是我近十年來 看過的最精彩的了, 上次驚艷我的好像還是諜影重重。不但有諜影重重那種快速剪輯, 看起來非常暢快生猛, 打的時候還加入了運動鏡頭跟拍,之前從來沒見過這樣拍的,代入感非常強。 而且 一對多人的情況下, 還有點成龍電影的那種剪輯風格,沒有參加戰斗的人員不會在背景中擺造型亂晃, 一個人被擊倒後 鏡頭會立刻切到近景 然後畫面一轉另一個人接著打來過, 緊張感很強,連貫非常好,沒有出戲的感覺, 而且由於加入了跟拍 使得方向感特別好,觀眾能跟著女主一起 在房間內 樓梯間 來回切換 。 不會覺得不會像別的動作片那種, 打打打 然後觀眾都忘了主角是從什麼地方打到這里的?? 一臉懵逼。。 所以我認為 目前這個分數完全是最後這段動作戲撐起來的, 不能算低了。 你想一下 要是沒這段, 這電影完全就是莫名其妙的大爛片!
剛看完《極寒之城》,滿心歡喜地去查豆瓣評分,只有7.1。大部分人打了三顆星。很可惜,在我看來這部電影不止7.1。很多人打三顆星的原因是文戲太過平淡,就算有那20多分鍾的近身肉搏和塞隆女王與女二的床戲也是乏善可陳。而我個人認為,文戲恰好銜接了那些讓人高潮的戲份。畢竟,在長跑比賽中,我們不可能一直發力沖刺,總要有些緩沖。故事情節確實沒什麼創新,就是講一女特工像開了掛似的披荊斬棘,完成一份艱難的任務的故事。兩條線的並行描述也不是什麼新奇的地方,女主是最終大boss這些觀眾都能想得到(畢竟氣場就不一樣……實在太明顯,確實是被人詬病的地方,一美和女王一比立馬變受)。可是難就難在在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框架里力圖抓住觀眾的心,讓觀眾可以跟隨著拍攝者的角度追下去。我覺得,在這一點上,導演藉助的不是劇情,而是角色。查理茲·塞隆算是冷艷掛的女神,她的片子我看的不多,唯一有印象的就是電影版的《白雪公主》,她演惡毒的後媽,但是心裡就覺得只有長成這樣的後媽才可以每天驕傲、自負地對著魔鏡一遍一遍地問:我是不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塞女王把女主的干練、致命的誘惑力、對男友隱忍的愛、作為特工長年隱藏自己的壓力演繹得恰到好處,整個電影的色彩基調也為女主的冷艷加分。電影過半,從一美的種種舉動以及最後臨死前說的那句「So that's how you make it work?」我大致可以推斷女主就是那個薩切爾,但是我還是不能判斷出她到底是正是邪,以及她為誰賣命。最後的真相竟然是為美國,算是意料之外(cocksucker誤導了我,唉),但是還是俗了,俗了俗了。如果最後是為中華……咳咳咳,想多了想多了。動作戲挺爽的,看著也挺累的。打低分的人也有說這一點的。聽著女主呼哧帶喘,一拳一拳實打實地打到肉上真是替她累啊。感覺打得不夠巧,但是勝在真實。一美近幾年這是不折騰死自己誓不罷休,當年的英國帥哥可是白月光啊啊啊啊啊,那一對藍眼睛,真是能把人淹死。結果現在是角色越粗俗越變態他演得越來勁哈哈哈哈哈哈哈。還以為他和女王能有啥床戲呢。配角都是英國學院派的老面孔了,為片子增色不少。電影是棒的,但是看完想想挺沉重的,可能不會二刷了。不過這絲毫不影響它在我心目中的優秀程度。
雖然劇情上有不足,不過作為一部動作電影整體觀感不錯。武戲方面很精彩,實打實觀感十足,中間穿插各種喜劇效果,塞隆女神尤其敬業,後半程基本化身賽亞人殺出一片天,到最後女神形象在經歷了吐血被打出熊貓眼落水和被藏在 汽車 後備箱後已經不復存在。文戲上塞隆和一美演技都很在線,只是中間塞隆和法國特工的感情戲感覺很不合理容易出戲,總體好評!
1前半段節奏墨跡,冷艷和躁動的交替重復太多,信息量很大,但容易因冗長而錯過細節
2故事老套,劇情線一般,節奏一般,結尾生硬,看到後面還有一絲絲混亂
3導演顯然更注重感官刺激,從而弱化了劇情表達與懸疑感
個人覺得劇情確實沒什麼創新,就是講一個女特工一路披荊斬棘,最後完成了一個艱難任務的故事。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平庸的故事,導演力圖抓住觀眾的心,讓觀眾可以跟隨著拍攝者的角度追下去,這是一個難點,也是導演的華點。
一開始確實是沖著塞隆女神去的,而被吸引到的卻是動作片。整個動作片都偏向這種拳拳到肉,真實凌厲的打鬥風格。
查理茲·塞隆在電影中的表現也的確英氣逼人,一拳一拳打到肉真的替塞隆感到疼。雖然打得不夠巧,但讓我感覺很真實。
其實開始以為是動作片來著,後來才反應過來是諜戰片,emm只能說整部電影中動作片似乎更能吸引到我的眼球吧,特別是樓道肉搏+追車的長鏡頭,給人的感覺真的很過癮。
不能帶著節奏來看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