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評價電影《英國病人》
自從看過一遍之後難以忘懷心心念念,成為我心目中愛情電影的第一位。
我還是願意更多去關注愛情的那面,艾瑪殊對凱瑟琳的愛情來的盪氣回腸。從被吸引到悄悄尾隨,共舞時毫不避諱的熱情目光,戈壁灘里生死與共的患難經歷,艾瑪殊對凱瑟琳一直都是克制的。直到終於沖破理智的情感的決堤。愛一個人時的眼神,深情,情慾,嫉妒,佔有。
而凱瑟琳,雖為人婦,但她與丈夫的愛情從未如此激盪過。一個浪漫痴情,一個美麗多情,結局必然會是陷入愛情為愛瘋魔。
「你最恨什麼?」他問。「謊言,你呢?」佔有」,他說,「當你離開時,就忘了我吧」。直到後來這個匈牙利貴族卻無法克制自己想要去佔有,將愛人的身體一個部位命名為「艾瑪殊海峽」,並徹底淪為她的奴隸。就像每一個深愛中的人。
更悲傷的部分我不願記起,就讓艾瑪殊抱著自己心愛的凱瑟琳漫步天國,和朋友一道,甘霖降落臉龐,去往一個自由沒有國界的地方。
「我信這些東西。當我們遇見心上人,我們的心靈會有一部分像個歷史學家,帶點書獃子氣,會想像或者記起曾經在哪裡見過這個人,曾經和她在不經意間擦肩而過。就像克里夫頓也許一年前在哪裡為你開過門,卻錯過了自己的命運。然而我們身體的每一部分都必須為那個人做好准備,所有的分子都朝同一個方向奔去,於是慾望升騰。」
「我知道你會回來把我抱起,迎風屹立。」
時光荏苒,我們會發現找一個共度一生的人真的好簡單,就算你不遇到你現在的男(女)朋友,也會很快遇到下一個合適你的人,但是等到有一天,有那麼一個人出現在你面前,可以讓你為她拋下國籍,拋下身份,拋下一切,用盡全力去愛。有那麼一個人曾經出現過,即使你面目全非,餘生只能在病床上度過,依然覺得生命是美妙的。
⑵ 如何評價《英國病人》這部電影
《英國病人》這部電影的評價是:
影片以時空交錯和愛情主題交叉的蒙太奇方式展開對故事的敘述,愛情與戰爭,回憶與現實,錯落有致,條理分明,並不瑣碎。整部影片在過去的世界與現實的時間里來回穿梭,彼此銜接非常自然。現實與回憶有機地融合成一幅絢麗的歷史畫卷,既氣勢磅礴又細膩動人。
主題:
影片重要價值在於它對人性道德沖突的深思,這種沖突不單單是愛與道德的沖突,而是人與觀念——即民族主義,主流道德標准,政治思想等等意識形態的沖突。影片在這一點上是立場分明的,即它突出了「人」的重要性。在人性面前,在愛面前,突顯一切地圖上的疆界都為渺小。
⑶ 如何評價《英國病人》這部電影
電影是不錯,不過說實話,節奏是慢了點,前面有幾次都差點看不下去。電影主題是通過Almasy不斷回憶,來刻畫他們的愛情。眼睛唯一有點濕潤的時候是Almasy暗示護士打過量葯讓他永遠安眠,的確此刻他更應該死去,還可以追尋自己的愛人,那個樣子活著是對他的一種懲罰。相對與他們的愛情,其實很多人都忽視Katharine丈夫了,影片刻畫的太少,但從影片各個細節,以及丈夫發現妻子不忠,沒和妻子交流,獨自傷心來說,丈夫是很愛妻子的,尤其後面丈夫選擇3人一起死,避免3個人痛苦,那也是一種深愛。感情是相互的,我想Katharine對她丈夫也有很深感情的,遺憾的是,影片很少刻畫Katharine對丈夫感情究竟如何,模模糊糊沒闡述,更像一個三角戀,相對與本片的愛,個人更喜歡《卡薩布拉卡》裡面的3角愛情,如果是真愛,何必苦苦去擁有,「在這個瘋狂的世界裡,我們3個小人物還計較什麼。。。」1人放棄,2人幸福,比3人痛苦更好點,更偉大~真正的愛不一定要擁有~擁有的愛不一定是你的最愛~珍惜現在擁有的~(其實這部影片名為英國病人 但劇情更偏向婚外情 。音樂 和聲效方便還是不錯的)
⑷ 誰能詳細講解一下電影《英國病人》
《英國病人》是一個以戰爭和沙漠為背景的跨越時空的愛情悲劇,由拉爾夫·費因斯,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朱麗葉·比諾什等主演。片長162分鍾,影片以時空交錯和愛情主題交叉的蒙太奇方式展開對故事的敘述,影片突出了「人」的重要性,音樂在這部影片中可以說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28個樂段,75分鍾的長度讓影片充滿音樂的律動。 當年同時獲得奧斯卡金像獎、英國演藝學院獎及金球獎三個大獎的最佳配樂。 該片曾多次獲獎,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
⑸ 大家覺得英國病人這部電影好看嗎
相當一般。
⑹ 關於奧斯卡電影,英國病人的簡評。
英國病人
曾獲得奧斯卡1996年電影,這是一部凄美的,很東方化的愛情悲劇電影,故事極其復雜,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的,人是多麼渺小的。
故事主人公,是一個地理學者,感覺沒有看明白。一部令人看了——再想看一次的愛情電影。說真的——電影比自己想像中還要復雜,就是所謂有深度,有故事,有內涵的一種,絕對不是商業大片的風范,故事竟然——發生在二戰的背景下,沒想到——還有一出愛情悲劇上演。
看到英國病人中間的部分,想當然也知道了大概——和傳統的愛情電影相比,裡面人性最真實,最貼切人性部分的東西,道德往往靠不住腳跟。
如果說泰坦尼克是一部具有商業氛圍的大片,那麼英國病人可以媲美的是政治戲劇的——愛情故事的線索,在回憶和現實中的切換,故事的層次感相當扎實,沒有一絲的破綻,看的出電影的深思熟慮,才有如此完美的表現。愛情電影——本來都是很膚淺的主打,很有賣點——但是愛情片中發出濃厚的政治元素,也是相當多的。戰爭給人——無法給人安全,幸福,自由,戰爭把一切都變得支離破碎,愛情也是在戰爭的環境下——相當扭曲——還有人性的扭曲。
主流的愛情電影,無非是男女主角,從相愛——到相離——到深愛。愛的天崩地裂,愛的天荒地老,愛的令觀眾——反感了這可以預料的劇情。愛情電影的,在劇情方面,內涵方面也是相當單薄了一些,但是足夠吸引觀眾——追下去的慾望。
如果泰坦尼克號是一部——精心炮製出的經典愛情片,甚至是幼稚的劇情,但是我們還是會被感動著,知道——發現英國病人這部歷史大片,甚至是一部像主流道德挑戰的大片,奧斯卡給他了一個名分,也足夠表示——奧斯卡還保留著它一貫的做法。賣座的電影——不能當成年度最佳,但是——有深度的電影,也是值得重新回味你的,這一次的震撼了。確實英國病人震撼到——年輕的觀眾,發現看著一部電影的都是看了豆瓣上的評分。電影往往出自——小說名著,有著小說一樣強大的生命力。
⑺ 給我講講《英國病人》的劇情,似乎沒看懂
影片《英國病人》由安東尼·明格拉執導,是根據作家邁克爾·翁達傑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
該片由拉爾夫·費因斯、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朱麗葉·比諾什等聯袂主演。影片於1996年11月6日在美國上映[1]。
電影以戰爭和沙漠為背景,演繹一場跨越時空的愛情悲劇。
二戰期間,一架英國飛機在飛越撒哈拉沙漠時被德軍擊落,飛機上的機師面部被全部燒傷,當地人將他救活後送往了盟軍戰地醫院。
由於受傷這個機師喪失了記憶,不能想起自己是誰,因此只能被叫做「英國病人」。
一架英國飛機在飛越撒哈拉沙漠時被德軍擊落,機師由於受傷,想不起自己是誰,因此被叫做「英國病人」。漢娜是戰地醫院的一名護士,她決定獨身留下來照顧那個英國病人。他們停留的地方是義大利的一個廢棄的修道院,遠離戰爭的喧囂,顯得寧靜而閑逸,「英國病人」靜靜的躺在房間的木床上,窗頭 的一本舊書漸漸喚起了他的思緒……
一段愛情,在戰火中燃燒,逾越了道德,改變了戰局。考古學家艾馬殊伯爵(拉爾夫•費因斯 Ralph Fiennes 飾)跟隨探險家來到撒哈拉沙漠考察,結識了繪制地圖的飛機師傑佛和他妻子凱瑟琳(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 Kristin Scott Thomas 飾)。凱瑟琳的才氣和美麗讓艾馬殊深深著迷,兩人在沙漠一個幽深洞穴參觀壁畫時,更加發現彼此志趣相投。 道德最終戰勝了激情。凱瑟琳和艾馬殊分手後,傑弗發現了妻子的外遇。傷心的傑弗開著飛機企圖與妻子和艾馬殊同歸於盡,艾馬殊幸運躲過一劫,卻造成凱瑟琳身受重傷、自己命喪黃泉。艾馬殊趕到深愛的人身邊,把她安置到山洞裡,承諾一定會走出沙漠,找到援助。但是,事情卻不像想像中容易。他為了救人,擔當了賣國罪名,惹來了殺身之禍,最終他沒有違背諾言,可是,凱瑟琳已在寒冷中永遠地離開了他……艾馬殊將凱瑟琳的遺體放上飛機,在飛越撒哈拉沙漠時被德軍擊落,於是發生了影片開頭的一幕。
在照顧「英國病人」的日子裡,漢娜結識了印度籍的拆彈手基普,兩人互生情愫。即使戰爭已然結束,但拆彈手基普必然仍要無數次面對死亡。
最終,應英國病人的要求,漢娜給他注射了大劑量的嗎啡......
《英國病人》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_7VA2hPDvyetXAY58ez0DQ
提取碼: vr9w
⑻ 英國病人劇情詳細介紹
《英國病人》講述的是一個戰爭和創傷的故事。
二戰期間,一位嚴重燒傷的「英國病人」通過一本舊書重新喚回了他過往的記憶。他是考古學家艾馬殊伯爵,在撒哈拉沙漠考察時與美麗優雅但已為人妻的凱瑟琳相愛。兩人為愛沖破道德約束成為了秘密情人。
然而這樣甜蜜的地下戀愛關系還是被深愛妻子的傑夫發現了。憤怒的傑夫帶著凱瑟琳駕駛飛機撞向艾馬殊,企圖三人在沙漠同歸於盡。艾馬殊躲過一劫,但傑夫命喪黃泉,凱瑟琳身受重傷。
而艾馬殊為救人不惜和德軍做交易,卻最終還是失去了心愛的女人。他傷心欲絕地帶上凱瑟琳的屍體想要回家,在駕駛飛機穿越撒哈拉沙漠的時候又反被德軍擊落。
愛情故事融合戰爭背景,總能讓電影作品迸發出不一樣的燦爛火花。沉重的歷史環境,違背傳統道德的愛情,一觸即發的民族矛盾,每一個個體背後隱藏的深刻傷痛。
《英國病人》不僅僅是一部愛情電影,更是一部反戰電影,甚至可以說是一部解放個體、探尋自我的電影。在這里婚姻、等級、種族、國家都不是困擾人們的界限。過分追求自我,釋放內心慾望的行為反而讓觀眾感同身受,不再排斥,甚至得到同情和諒解。
⑼ 電影《英國病人》
《英國病人》講述二戰背景時期的愛情故事。二刷兩遍後,終於看懂了些。
影片有一條線索,即護士的天職是照顧病人。一個護士,一個病人,看似普通的醫護關系,放在二戰背景,護士對病人不離不棄的職業精神令人動容。
然而,護士的經歷讓人無形中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正如她所以為的那樣,她好受到了詛咒,凡是她愛的人都離她而去,她的戀人被亂槍射死,她的好朋友也是同事被地雷炸死。現在,她看護的病人也快要死了,她不忍看著病人被搬來搬去,決定在一處廢棄的樓里照料他,讓他度過為數不多的日子。
這個病人是有故事的人。他現在渾身被燒焦毀容,撿回來的一丁半點命,跟他遭遇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有關。
護士在照料他的日子裡,與一位負責拆彈的小伙擦出愛情的火花。
⑽ 英國病人觀後感
01
《英國病人》和《冷山》是同個導演的作品,盡管影片的時代背景地點不同,一個是二戰期間歐洲戰場,一個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但是影片中傳遞出來的導演心中的理念卻是一致的。在《冷山》中主人公雖在戰場上英勇奮戰,但當他心中最柔軟的神經被喚醒之後,他就拋棄一切歷經千辛萬苦去追回那份思念。而《英國病人》也是如此,是他心裡那塊壘,使主人公毅然做出出乎常人常理的瘋狂舉動,而這一切又成為他無悔的回憶。導演通過這些告訴我們,雖然大時代的潮流裹脅著成千上萬的人流作出共同的抉擇,但是在那些微不足道的個體中有著他們自己的考慮,一旦他們遵循自己的內心的召喚,那麼偶然的小事也會改變歷史的必然。這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原因,而社會應該更多的去適應人之為人的那些最基本的要求。雖然這是不現實的。
《英國病人》的主線是通過一個在戰爭中受到嚴重創傷,失去記憶的人,在一名照顧他的護士幫助下,逐漸回憶起受傷前的點點滴滴情景,還原了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一個在北非沙漠地帶科考的國際組織,在一個英國人的領導下,其中的一個成員,影片的主人公即後來的英國病人,愛上了那位英國人之妻。戰爭爆發了,英軍和德軍爭奪北非這塊戰略要地。身為英軍間諜的英國領導人,為了報復主人公和他妻子的關系,造成機毀人亡,自己死亡,妻子重傷。主人公為了救治情人,穿越沙漠向英軍求救,反遭誤解被英軍逮捕,他逃出後便找到德軍,通過交換地圖得到德軍的幫助,找到飛機載著已死之情人准備離開沙漠,當飛機穿越戰場時被擊落,主人公成了一個火人,當地部落人把他救出後交給了盟軍,也就出現影片開始的那組鏡頭。
影片還有幾條副線,那位留下來照顧主人公的英軍護士和印度裔排雷兵的愛情關系,還有一位曾和主人公一起在北非工作過,並被德軍俘虜迫害的人,他一心想弄清主人公是否是德軍間諜,所以出賣情報並殺害組織領導人。當一切都弄清楚了,主人公也死亡了,帶著尋回的記憶滿足地去和他的情人會面了。女主角的戀人,那位印裔小伙因同伴的死亡也遠離。還有那人實際上也沒有得到他想知道的情報,因為一切並不是從國家的利益出發,包括那個組織負責人和主人公。
看了這部影片,什麼叛徒,間諜,正義等國家層面的詞語都失去了應有的力量。而在現實社會中這又往往是難以擺脫的一種桎梏。也許這就是導演的苦苦追求的理念吧。
02
1997年第69屆獲獎電影
《英國病人》講述的是艾瑪殊因為愛人凱瑟琳飛機失事,自己也成為殘疾人最終在佛羅倫薩山區一個別墅廢墟里死去的故事。
英國飛行員艾瑪殊在撒哈拉沙漠考察,遇見了飛機師傑佛和傑佛美麗的妻子凱瑟琳,對於凱瑟琳的美麗,艾瑪殊難以自持,在傑佛執行任務的時候,兩人達到了激情一觸即發的地步,在一場激情過後,凱瑟琳投入了艾瑪殊的懷抱中。傑佛開飛機來接凱瑟琳,奈何飛機失事,傑佛當場死亡,凱瑟琳也身受重傷,為了救凱瑟琳,艾瑪殊駕駛著飛機,但此時凱瑟琳已經死去,艾瑪殊抱著凱瑟琳上了飛機,想要遠走高飛,飛機飛到一半被德軍擊落,艾瑪殊被毀容墜落到佛羅倫薩的山區,被當地人救起,由護士漢娜照顧,問及身份,艾瑪殊只記得自己叫作「英國病人」,最後在失憶的情況下鬱郁而終。
影片以沙漠和戰爭為背景,簡述了宏大背景下渺小的愛情故事。在場景選擇上,影片中多次出現的沙漠,為觀眾提供了壯闊的美麗,導演安東尼·明格拉堪稱美學大師的造詣,在本片中展現地淋漓盡致。大家都說《英國病人》可以媲美《阿拉伯的勞倫斯》中的沙漠畫面,我深以為然。談及角色,拉爾夫·費恩斯是本片的男主,出演過《辛德勒名單》,影片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個場景就是艾瑪殊在沙漠中抱著凱瑟琳的屍體,落日余暉,夕陽西下,悲天憫人,拉爾夫把痛失所愛的那種絕望演繹得十分完美,而女主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雖然並不是很漂亮,但是在《英國病人》中的那種美麗,可以讓我銘記一輩子。在配角上,朱麗葉·比諾什以《英國病人》這一電影獲封柏林影後,在本片中飾演護士漢娜一角,帶給我們的,是對愛情的另一種態度,戰爭帶給她的,同樣是痛失所愛,不但男友死於戰爭,就連最好的朋友也因為誤入雷區而被炸死,在心力交瘁之下,她失去了所有的希望,留下來照顧英國病人艾瑪殊,以聆聽去重新感受愛情。在壯闊的場景下的愛情本就容易讓人感動,每個人的心裡都藏著一份真摯而瑪麗蘇的幻想:或是神秘海底,或是巍巍高山,或是金色海灘,或是茫茫戈壁灘,我們都希望在這些地方成就或者見證一場偉大的愛情,而凱瑟琳和艾瑪殊的愛情,恰好如此。大自然是宏偉綺麗的,而人類則是渺小的,平凡的,通過大自然的宏偉綺麗,可以襯托出人物的微不足道,但就是在微不足道的人物的身上,卻有著偉大的愛情。作為觀眾,我很喜歡沙漠,尤其是《英國病人》中的沙漠,更是深深地渴望著有一場類似的愛情發生。在敘事結構上,導演明格拉採用了蒙太奇手法,用時空交錯和愛情主題交叉的方式,將這樣一個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娓娓道來。戰火中的愛情,現實中的回憶,銜接自然,錯落有致,將艾瑪殊與凱瑟琳現如今的凄慘和曾經的美好有機融合,構成一幅壯麗的畫卷,氣勢磅礴又細膩動人。
我們歌頌艾瑪殊和凱瑟琳的愛情故事,但是他們的愛情,恰恰是為人所不齒的,嚴格意義上來說,艾瑪殊是勾引軍嫂。飛機師傑佛為了國家浴血奮戰,後方老婆都被勾引走了,悲劇的結局就是飛機失事提前領盒飯。真正讓我們原諒和感動的,是他們二人在戰爭這個特殊背景下能夠堅持愛情,即使凱瑟琳死去,艾瑪殊仍然不放棄的精神,尤其是在沙漠中抱著凱瑟琳屍體痛哭的鏡頭。我覺得影片最成功的一點就是立場分明,看似模糊的主題其實很清晰。愛情和道德,愛情和國家的沖突,體現的其實都是對於民族主義、主流道德價值標准和政治思想的沖突。將小人物的愛情放到巨大的歷史框架中,首先帶給觀眾的就是無與倫比的震撼感,我們所欣賞到的,就是一場傾國之戀,雖然男女主角的身份並不是國王王妃之類,但他們各自的身份特殊,其實已經能夠有資格去演繹足夠唯美的愛情——關乎世界又跟世界無關。戰爭時期的愛情是節制且拘謹的,因為時間和距離,他們無望奢求更多,只能在能夠愛著的時候放肆愛,怎麼還會有機會去考慮國家和道德呢?我更願意把影片的主題理解為對「人性」本身的挖掘,愛情就是愛情,和別的.事無關。韓國電影《戀愛談》在這一點上也表現出十足的贊同。在藝術和生活角度,我認為,愛情是可以超越任何時間空間包括性別種族的,只要雙方對愛情的理解一致,都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達到感情的共鳴。我最喜歡的CP是照顧艾瑪殊的護士漢娜和基普,因為他們懂得放手。我註定不會愛上一個無望的人,更何況,是一個註定會死亡的人,死人是競爭不過活人的,死人只能存在於回憶里,讓人敬仰,讓人畏懼,我也敬仰著深愛死去凱瑟琳的艾瑪殊。
艾瑪殊失去了記憶,唯獨記得自己叫作「英國病人」,我想,在愛情這種病面前,每個人都會成為病人的吧,不止是英國人,應該說整個人類都會。愛情是一種毒葯,我們每個人卻都甘之若飴,就像是逃荒的難民,沙漠中的行走者,陷阱中的獵物,水中的掙扎者,在這么一杯毒酒面前,都會毫不猶豫的飲鴆止渴,我們無從選擇。也許個中還有更深層次的東西我沒有體會到、挖掘出,但是我想我看到這里就已經足夠了。我並不是多麼喜歡悲劇的人,更有著中國人「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思想和期盼,所以在影片中漢娜和基普的愛情觀,並不是很理解。所有的愛情,都應該是美好的不是嗎,至少也要凄美,只有如此才值得被我們惦念著。
03
過往是時間中飛揚的沙,拈起來是一抹溫潤的細碎,漏出去飄散成漫天的蒼茫。《英國病人》是關於記憶的影像,生發於虛構的小說,最終在銀幕上呈現出了黃沙的質感。在對往事的追憶中,撒哈拉沙漠吹拂起艾馬殊雜陳的心緒,修道院的白牆淡化成現實的余輝。地理上的跋涉交織,時間中的迂迴往復,都落入那一抹蒼黃之中,終歸樹影中斑駁的白。色彩在膠片上呈現出記憶原本的底色,不飽和的淡,低明度的灰,靜默地深入故事的肌理,最終留下時間本身被燒灼後的余燼。
蒼黃是大漠的詩意,也是戀人的靜謐。無論是沙丘上行進的駝隊,還是風沙中躬身的人影,暗黃或者相對的明黃,都彷彿給故事籠上一縷薄紗。在這種底色下,沙漠上的天空都被風沙浸染過一樣,整體呈現出暗黃的暖色調。一方面,這種老舊膠片或者濾鏡般的質感對應的是主人公回憶中朦朧的狀態,以及環境本身透露出的蒼茫與渾厚,傳達出的是異域的風情和故事本身的年代感;另一方面,有些時候作為人物活動的背景,暗黃覆蓋了一切,主導了一切畫面層次的劃分和明暗的區別,顯示出自然不可抗的力量以及其中人類的渺小,而當天空的蔚藍與大地的橘黃互為映襯,作為互補色的藍與黃在統一的暖色調中變得更加和諧一致,凸顯的是大幕乍起,故事之初寧靜而娓娓道來的氛圍。
由黃色傳達出的寧靜,也流動成主人公愛情中的纏綿悱惻。在艾馬殊和凱瑟琳幽會的場景中,從窗外的風沙,到透過窗格投射出的夕陽,艾馬殊深黃的睡袍,到前景中凱瑟琳的背,黃色在畫面中漸次流動,是風沙也是窗欞,是幔帳也是肩膀,構成了畫面暗合靈肉交融的單色調。兩人互生的情愫在大漠的黃沙中萌動,更在這暖黃的密室愛巢中交融。黃色是肌膚的本色,是愛撫和纏綿中慾望的本能。這段不倫的禁忌之戀在暖黃的籠罩下顯出超越了倫理的純粹,在狹小局促的密室中蜷縮為兩情相悅的忘我欣喜,觀眾也不免沉湎其中,為之共情而感動。黃色喚醒了感情中最不加掩飾的真摯,達成了畫里畫外,情景交融的和諧。而當這份感情遭遇現實的挫折,面臨天人永隔的威脅,黃色也蔓延成逼仄的焦急和絕望。當艾馬殊為了拯救時日無多的凱瑟琳,在漫漫黃沙中三天三夜地跋涉,黃色延伸出看不到盡頭的路途。無論是黃昏時分,夕陽下的剪影,還是清晨微光中踽踽獨行的旅人,他都被困在漫天的黃沙里,淪為天地中最渺小的一點。
灼熱的 太陽升騰出的金色,愈發襯托出天地的黯淡,而在這黯淡的灰黃天空下,是黑色的沙漠和沙漠上 黑色的人影。望見的是奔波中的艱難寥落,體會出的心情更是情人奄奄一息,生命垂危之下的渺 茫和絕望。待到天明,沒有巨大的落日穿透出明與暗的交割,黃沙漫上畫面,把主人公逼到一線 天空之間:右下暗黃的沙坡便已斜切畫面的大半,左上日光所照之處,一道人影落在地平線的極 遠處。背後的黃沙已然成洶涌之勢,前方目力所窮的藍天,才是希望所在。而希望的蔚藍落在重 重疊疊的黃沙之間,顯得愈加單薄無力。種種情緒,透過或暗或明的黃沙,交織滲透,令人唏噓。
有關悸動的是鮮艷的紅。女主人公一開場的紅色披巾,在黃沙間一眾白襯衫棕皮衣的男人眼 前,分外惹眼。當紅色降臨於荒漠,荒漠也為之沉寂。在黑色的夜幕下,紅色更顯沖擊,而前景 篝火微醺的橘黃,更為這抹紅平添了一分暖色。而當感情漸入佳境,在紅色的信號彈下,映照出 的是兩人心照不宣的情不自禁。紅色暗示了人物情緒的走向,宣告了「無語凝噎」時刻的來臨。第 一次見面的紅也許暗示著對艾馬殊的吸引和誘惑,充滿了危險的意味。而當兩情相悅,默然對視, 此時的紅色更多則是戀情的升溫和確認,代表著內心的炙熱和想要靠近的沖動。
最後,白色是女主人公凱瑟琳的代表色,是水一般的純潔,亦是風一樣的湮滅。當她第 一次鼓起勇氣前來尋找艾馬殊,在白色的門邊亭亭玉立,朝向的皆為艾馬殊的暗處,推門而入 帶來的,則是潔白的天光。無需多言,她一身白裙,便是最熱烈的呼喚。欲言又止,剋制著內心 情感的艾馬殊正在畫面之外陷入沮喪與幽暗,正如他古怪而時時矛盾的個性,如水一般溫潤包容 的凱瑟琳大膽地邁出了一步,光一般照亮了他的局促和拘謹。而也正是遇到了真愛,讓凱瑟琳煥 發出最活潑動人的姿態,自在而真摯地袒露出最真實的自我——無拘無束的白,奮不顧身的白, 坦盪瑰麗的白。而當她內心有愧,壓抑自我斷然與艾馬殊切斷聯系,出現在宴會上時便成了一襲 黑色。她剋制著世俗道德之外的感情,便也壓抑著內心本真的白色。直到飛機失事,危在旦夕, 被艾馬殊抱著走向泳者洞穴,她在奄奄一息中再次說出了內心的愛意。那一刻,飄揚在風中的白 紗從未如此璀璨而動人心魄。她道出內心的聲音,重歸自我,耀眼之際卻將隕落。白色譜成人物 一曲無聲的悲歌,為愛升騰起全部的熾熱,奏響,然後在壯麗迎接湮滅,復歸沉寂。 當曲終人散,回憶終了的艾馬殊選擇主動了卻生命,當年載著凱瑟琳的救援飛機仍在茫茫大 漠上穿行。飛機上的艾馬殊穿越了黃沙,背叛了盟國,只為兌現對心愛之人的承諾。他還不知道 前方等待著自己的是怎樣的命運,還沒有成為那個「英國的病人」,只有大地上連亘著褶皺的沙塵, 漫漫地在時間中靜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