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黛爾.雨果》這部電影好看嗎
有一些電影,從聽說到期待到相遇到最終的喜愛,要經歷一段很長的時間。
對的時間,對的心情,對的電影。齒輪的契合,有的時候是需要緣分的。
如果沒有阿佳妮,我想我肯定不會喜歡這部電影——《 阿黛爾·雨果的故事》—— 一部女人為愛瘋狂的電影,一個放棄了尊嚴,離鄉背井,追求愛情的故事。
然而,在我看來,這絕不僅僅是一個愛情故事,更確切的地說,這是一個女人內心的掙扎與渴望,是一個人對於自身獨立性的不懈追求。
阿黛爾,雨果的小女兒。
她有一個偉大山峰一樣的父親,因此,她的名字前面,會出現另一個人的名字,永不磨滅。
麗奧,阿黛爾的姐姐。
19歲時死於溺水,深愛她的丈夫也隨之殉情。這是阿黛爾生命中另一座高峰,愛情的峰,千辛萬苦,卻無法翻越。小小的阿黛爾,敏感的阿黛爾,想要被人愛的阿黛爾。她在這種巨大的傳奇式的陰影中迷失了自我。
姐姐死了,她成了家裡唯一的女兒。
愛,終於落在她的身上。
可是,是真實的么?
人們忘不了的是那個擁有完美愛情卻早早離去的麗奧。她的遺物——美麗的衣服,她的死亡——致命的沉溺糾纏著永遠的羨慕與嫉妒,統統變成了妹妹的夢魘。
阿黛爾,阿黛爾
是一個人的女兒,是一個不受寵愛的女兒。
就好像,可以隨時被抹去的痕跡。
她要確定自己,尋找自己
「這真是不可思議,一個年輕女孩子,漂洋過海,從老家來到一個全新的世界,只為了跟她的愛人在一起,這我能辦到。」
這是她的宣言,是她對自己的力量的表現,而愛情,只是這旅程的載體。
漫長的,執著地追尋之後,她終於被自己瘋狂的無人回應的愛所吞噬。
於是,在遙遠的他鄉,當她與那個她愛的人擦肩而過時,卻再也認不出他了。
影片的最後,經歷了漫長的遺失靈魂的歲月後,她最終還是葬在了自己父親的身邊。
消失在歷史中的一段傳奇,只有遠遠觀望時,才會覺得美麗,也才會覺得不那麼哀傷。
——————————————————————————————————————————————————----
回頭說說我喜歡的阿佳妮。
《 阿黛爾·雨果的故事》、《羅丹的情人》、《瑪戈皇後》。
三部電影,三個美麗又瘋狂的女人。
有人說阿佳妮是本色演員,出演的總是同類型的邊緣女人。
如果換個角度來看,也許,這樣的角色,除了阿佳妮,真的很少有人能夠勝任。
某次從北京坐夜車回太原,深夜看三聯周刊,其中一篇介紹一位去逝的著名攝影師。他有一個美麗到接近完美的姐姐,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瘋了。這對於攝影師來說是深入骨髓的記憶,於是,他終生追尋的主題就是美麗與瘋狂。
也許,這真的是一個永恆的命題。
而阿佳妮,就是被上帝派來詮釋這個命題的。
1974年,也就是《 阿黛爾·雨果的故事》開拍的前一年,特呂弗寫信給阿佳妮,說:「你是個不同凡響的女演員。除了讓娜·莫羅之外,我從沒如此迫切地渴望把一張臉固定在膠片上……」「單是你的面孔就能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單是你的目光就能創造出戲劇性的氛圍。你甚至可以演一部沒有故事情節的電影,那就是一部關於你的紀錄片,它將可以與任何一部故事片相媲美。」
我想,這是一個導演能夠給演員最高的贊揚。
也是對阿佳妮的評價中,最極致的了。
2. 電影「著魔」阿佳妮的那部到底講的什麼意思
《著魔》沒有外星人與克隆人。
影片一開始,丈夫從外面回家來,其實丈夫在外面已經干起了黑幫與警察之間交易的秘密勾當,他負責給黑幫送來來自警察那邊黑幫卧底獲得的消息。
他和幾個黑幫分子的談話時,他說他不想幹了,主要是因為家庭的原因,然後他走出來時,箱子里裝滿了錢,這些錢就是黑幫給他的。
他回到家,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窗外有人在監視他,監視他的人就是警察,其實警察已經盯上丈夫了。丈夫幹了這種勾當,上帝就會懲罰他的,懲罰他的方式就是利用魔鬼去對付他。
你在影片里可以看到2個阿佳妮,一個是演妻子,一個是演幼兒園老師。妻子就是魔鬼為了對付丈夫所出現的,這個妻子和魔鬼做愛,成為魔鬼的奴隸,殺害了好幾個看到她的人。
那個幼兒園老師則是一個溫柔和藹的人,他也是深愛著丈夫。你會發現,丈夫更喜歡妻子一些,這正體現了丈夫的思想更趨於魔鬼那邊。
在妻子殺死好幾個人後,丈夫還是極力為她掩飾,其實這就是為自己掩飾。
緊接著,丈夫飛快的騎摩托車來到了旋轉樓梯,丈夫來到那的目的不是為了躲避警察,其實他是來和那個警察里的黑幫卧底接頭的,他爬上了樓梯。
妻子和魔鬼來了,魔鬼變化成丈夫的模樣,為什麼呢?很明顯,丈夫的心魔產生了魔鬼,魔鬼自然會變成丈夫的模樣。
警察早就盯著丈夫了,當然那個警察里的黑幫卧底也來了,丈夫舉槍瞄準魔鬼,其實就是丈夫想除掉自己的心魔,然後警察就把丈夫和妻子給殺了,魔鬼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從上面跳下來也死了。
鏡頭一轉,你會看到,那個幼兒園老師和孩子在一起,有人按門鈴,幼兒園老師去開門,門外很顯然是丈夫。
其實這里的丈夫是那個已經沒有心魔的丈夫了,也可以說前面的種種都是丈夫除自己心魔的過程,可以是現實的也可以是虛幻的,這種處理有點「存在主義」的趨向。
然後,幼兒園老師沒有給丈夫開門,光忽明忽暗,映襯著幼兒園老師的臉。
影片最後告訴我們,心魔仍然在心中存在。
(2)阿佳妮哪部電影最好看擴展閱讀:
該片被稱為是「祖拉夫斯基最人性化的電影」,影片營造出來的極度陰郁、恐慌和變態的氣氛,看得人無比沉重和壓抑。
片中含有比較濃郁的克蘇魯體系元素。不可名狀的怪物,有明顯的觸手,所有接近怪物或者目睹其相關事務的人會逐漸變得不正常,最終陷入瘋狂。
從最終完美轉化成人形的設定來看,應該是某個遠古支配者的眷族。不熟悉克蘇魯背景的人,初次觀影,可能會對背景設定產生一定的迷惑。
值得一提的是,主演山姆尼爾多年後主演過另一部被克蘇魯粉絲奉為經典的電影——《戰栗黑洞》。
劇情簡介:
馬克(Sam Neill 飾)的妻子安娜(Isabelle Adjani 伊莎貝爾•阿佳妮 飾)未留下任何原因離家出走,他一度認為安娜與一個名叫海恩里克(Heinz Bennent 飾)的男人有染。
卻發現海恩里克也在尋找許久未見的安娜。馬克於是僱傭私家偵探調查。但隨著線索的逐一呈現,事實的真相反倒令馬克等人難以置信。
本片分別榮獲1982年戛納國際電影節和法國凱撒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1983年葡萄牙奇幻電影節觀眾大獎和最佳女主角獎、1981年西班牙聖保羅國際電影節評論獎。
網路——迷戀(又名著魔)
3.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哪些電影女主角一出場就有驚艷四方感覺呢
有哪些電影女主角一出場就有驚艷四方感覺呢?
《魔戒》中的精靈女王——凱蘭崔爾。高貴、強大、雍容、美艷不可方物……,似乎世界上所有美好的詞語,都可以用來形容凱蘭崔爾。第一次在熒幕上看到這個角色的時候,著實被她驚艷到了。也許,古人說的:「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就是用來形容她的吧……
隨著時間的流逝,也許女神們的顏值已經不在,但是給我們留下的經典銀幕形象,卻永遠在我們的記憶中留存。
4. 推薦幾部電影 歐美的,女主角很漂亮
盜夢空間,特工紹特,逃之夭夭,密碼疑雲(女間諜,這個俄羅斯美女很帥氣)
5. 伊莎貝爾.阿佳妮演出的電影及介紹
1. 《熱情似火》(1999)
2. 《帕帕拉齊》(1998/I) 飾她自己
3. 《魔鬼》(1996) 飾米阿
4. 《馬爾戈王後》(1994) 飾馬爾戈
5. 《毒品生意》(1993) 飾皮尼樂普
6. 《勁風騎士》(1990)
7. 《卡米耶·克洛岱爾》(又譯《羅丹的情人》)(1988) 飾卡米耶·克洛岱爾
8. 《依斯塔》(1987)
9. 《地鐵》(1985) 飾海倫娜
10. 《謀殺的夏季》(1983) 飾埃利阿娜
11. 《死亡旅行》(1983) 飾凱瑟琳·來利斯/呂西,"瑪麗"
12. 《安東妮塔》(1982) 飾安東妮塔
13. 《四重奏》(1981) 飾瑪亞·澤利
14. 《佔有》(1981) 飾安娜/海倫
15. 《明年吧,如果一切都好的話》(1981) 飾伊莎貝爾
16. 《火焰》(1981) 飾波利娜·瓦朗斯
17. 《克拉拉與小夥子們》(1980) 飾克拉拉
18. 《布龍台姐妹》(1979) 飾愛米麗
19. 《深夜幽靈》(1979) 飾露茜·哈克
20. 《司機》(1978)
21. 《巴羅科》(1976) 飾洛爾
22. 《房客》(1976) 飾斯黛拉
23. 《維奧萊特和弗朗索瓦》(1976) 飾維奧萊特
24. 《阿黛爾的故事》(1975) 飾阿黛爾·雨果
25. 《耳光》(1974) 飾伊莎貝爾·都蘭,他們的女兒
26. 《女校》(1972) 飾阿涅斯
27. 《福斯蒂娜》(1971) 飾卡米爾
28. 《小煤炭商》(1969) 飾羅斯
1955年6月17日伊莎貝爾·阿佳妮出生於巴黎郊區一個小鎮,母親是德國人,父親是阿爾及利亞人。由於受到周邊地區藝術氛圍的影響,她還在上小學的時候就開始了業余戲劇表演。1969年,年僅14歲的阿佳妮利用暑假拍攝了自己的銀幕處女作。在繼續學業的同時,她又陸續參演了一些舞台劇和電視劇。1974年,阿佳妮在影片《拍打》中的精彩演出獲得了評論界的一致稱贊,阿佳妮第一次品嘗到了表演藝術帶來的喜悅與滿足,她也因此下定決心,投身於電影事業。1975年,阿佳妮主演了弗朗西斯·特魯方導演的影片《阿黛爾的故事》,並因此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這部影片成為了阿佳妮成功道路上的奠基石,也為她走向國際舞台創造了良好的開端。此後,阿佳妮的表演慾望一發而不可收,她進入了長達十年的創作高峰期,整個八十年代的法國影壇,幾乎成了她一個人的天下。1981年的曼納電影節上,阿佳妮以《四重奏》獲得最佳女主角獎。1982年,她又憑借影片《財產》在愷撒獎最佳女主角的競爭中一舉勝出。1984年,在以影片《致命的夏天》再次獲得愷撒獎最佳女主角後,幾乎所有的法國人都將阿佳妮奉為了自己的偶像。雖然稱贊與榮譽鋪天蓋地而來,但阿佳妮並未因此洋洋自得而稍有懈怠,她的創作源泉依然不斷地洶涌迸發。1989年,在影片《羅丹的情人》中,阿佳妮把一個女性藝術家在愛情與事業的雙重摺磨下,在希望、失望與絕望的巨大反差下,最終心力交瘁、精神崩潰的心理變化闡述得淋漓盡致,她投入角色之深甚至難以自撥。在同年的愷撒獎上,她第三次獲得了最佳女主角的稱號。自《羅丹的情人》後,阿佳妮一度退出了影壇,她拒絕了《本能》和《不道德的交易》這兩部現在看來能夠使她名利雙收的影片,沉浸在了與英國演員丹尼爾·戴-劉易斯的愛情漩渦中。1994年,阿佳妮重返影壇,主演了《馬爾戈王後》,並第四次捧起愷撒獎的後冠。之後伊莎貝拉又與美國大明星莎朗·斯通合演了重拍片《魔鬼雙姝》不過這部影片由於好萊塢大明星的獨斷專行而並不成功。後來當記者采訪阿佳妮時問她是否有可能再次合作,她說:與莎朗·斯通合作一次就夠了。 這位性格孤傲的女演員據說與法國影壇的第一夫人卡特琳娜·德諾芙的關系也不是很好,有傳聞說當年就是因為卡特琳娜的制肘才使得阿佳妮未能因《瑪戈皇後》而得到戛納獎。
其中「羅丹的情人」和「瑪戈皇後」都非常好看,也比較容易找到。
6. 伊莎貝爾·阿佳妮:法蘭西玫瑰,剛生完就被渣男拋棄還不止一次
純凈湛藍的雙眸、挺拔俏麗的鼻子、嬌艷欲滴的紅唇、烏黑飄逸的秀發……她有著一種超凡脫俗的美。上個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整個法國都在為她瘋狂。
她才華橫溢。戛納、柏林、凱撒三料影後,曾五次摘得凱撒影後桂冠,並兩次得到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是法國影壇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演員。如今雖已年過六十,但仍舊對電影保持熱忱和激情。
她就是上個世紀的法蘭西玫瑰,一個世紀只能出一個的——
Isabelle Adjani
01
1955年6月27日,阿佳妮出生在阿爾及利亞戰爭期間巴黎郊區的貧民區。她的母親是德國人奧古斯塔·阿佳尼,父親是阿爾及利亞人穆罕默德·謝里夫·阿佳尼 。
她的童年物質生活匱乏,生活環境暴力頻發,又因為是社會底層,遭受著嚴重的種族歧視。這導致阿佳妮的性格敏感又易怒。
後來又因語言不通造成交流障礙,阿佳妮一度患上自閉症。
受到周邊地區藝術氛圍的影響,她還在上小學的時候就開始了業余戲劇表演。表演能讓她壓抑的情緒得到發泄,也能在演繹角色時毫無壓力地歇斯底里,因此她愛上了表演。
1969年,14歲的阿佳妮利用暑假拍攝了自己的銀幕處女作。
16歲時,阿佳妮被法蘭西大劇院破格錄取,後來一邊上學一邊陸續參加了一些舞台劇和電視劇的演出。
1974年,阿佳妮在影片《耳光》中的精彩表演征服眾人,她也從此下定決心投身於電影事業。
19歲時,她被法國鼎鼎大名的新浪潮導演特呂弗看中,出演《阿黛爾·雨果的故事》中雨果的女兒。拍攝過程中導演讓她自由發揮,而她不負眾望,將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女兒阿黛爾的性格刻劃得淋漓盡致。
「你無法將視線從她臉上移開!」
隨著《阿黛爾·雨果的故事》上映,阿佳妮一舉成名,成了法國公認的「第一美女」。
成名後阿佳妮的父親沒有停止對她的教育,尤其不準她在公開場合暴露家庭隱私。所以,阿佳妮只演戲,在公共場合少言寡語,幾乎不接受采訪。
這讓她的脾氣也古怪得很,作風在圈內顯得特立獨行,被公認為「難以相處的明星」。
甚至有人向她提出忠告:
「想再繼續加入法國三大女星的行列,那就必須學會控制自己。」
02
阿佳妮個性極強,容易生氣並做事沖動。在劇組她也控制不了會大發脾氣而中止拍攝,甚至還會一時不爽退出劇組,因此阿佳妮常常被說「耍大牌」。
不過這並不影響她自己的堅持。她本人挑片非常嚴格,對角色的要求非常高。也正因如此,從15歲到62歲,她拿過5次法國最高愷撒獎,其他大大小小的獎項、提名不計其數,被許多電影評論家認定是法國最傑出的銀幕形象之一。
其中獲得榮譽最多的電影,便是1988年的那部《羅丹的情人》。不說小獎項,因為本片,她獲得了凱撒、柏林影後及奧斯卡影後提名。
羅丹的創作升華期,正是因為遇到了卡蜜兒,兩人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
當時已經33歲的阿佳妮,扮演的是從17歲便跟著羅丹學雕塑的學徒卡蜜兒竟毫無壓力。
卡蜜兒做了多年羅丹的情人。在這段時間,她對羅丹愛而不得後又因愛生恨,最後活脫脫把自己逼瘋。在人生的最後三十年,被弟弟送進瘋人院。
阿佳妮把卡蜜兒面對愛情與事業的雙重摺磨,在希望、失望到絕望的巨大的心理落差下,最終精神崩潰的心理變化塑造得淋漓盡致。
她對這個角色投入至深,到拍攝結束後都難以自拔。
03
阿佳妮敏感而神經質的性格,讓她被全世界的導演視為可以詮釋「歇斯底里、貴族神經質和迷人的錯亂」的演員。這種言論沒有貶義,相反是對她演技的肯定與褒獎。
阿佳妮出演的影片以小眾電影為主,出演過的那些令人驚嘆的作品,大多數都是「神經病」的角色。
她第一部獲奧斯卡提名的電影正是《阿黛爾·雨果的故事》。
影片中,阿佳妮飾演的雨果小女兒吃穿無憂、年輕貌美,卻偏偏愛上了風流的軍官。為了這個男人她花光身上所有的錢,整日憂心忡忡,飽受感情的折磨,直至瘋掉。
而阿佳妮讓毒葯君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1981年的《著魔》。
《著魔》是波蘭著名導演安德烈·祖拉斯基「最具人性的作品」。安德烈·祖拉斯基的電影死亡遍布,情緒極端猛烈。這部電影在英國被禁了18年,直到1999年才以錄像帶形式發行。
電影中阿佳妮飾演面容姣好卻精神分裂的家庭主婦。
丈夫懷疑老婆出軌,便派私人偵探調查,結果發現了一個叫「亨利」的男人,於是二人關系急轉直下。丈夫逼問老婆出軌原因,老婆閉口不談。
接著就是阿佳妮飾演的妻子情緒時常崩潰,兩人相愛相殺。
再然後妻子開始長時間失蹤,丈夫派去調查的偵探隨之有去無回。之後丈夫親自跟蹤妻子,發現的真相驚世駭俗……
阿佳妮在片中貢獻了法國影史上最瘋魔、最喪心病狂的表演——
在昏暗的地下通道中,長達3分鍾駭人、惡心又情感強烈的長鏡頭。
阿佳妮在片中的表演可謂登峰造極。她將神經質和歇斯底里發揮到極致。
她同時演繹了天使和惡魔,完美詮釋了「瘋魔」這個詞語。當年26歲的阿佳妮,也因此片成為1982年戛納和凱撒雙料影後。
有人打趣道:阿佳妮的作品集簡直是她的精神病史。
比如《怪房客》,
《諾斯費拉圖:夜晚的幽靈》,
《殺人的夏天》……
很多神經質的銀幕形象被阿佳妮刻畫得入木三分。
04
「由於阿佳妮對公眾和傳媒始終避談私生活,很少接受傳媒訪問,並從1990年代起隱居瑞士,所以成為當代法國電影界最富神秘色彩的女演員之一。"
有媒體這樣評論阿佳妮。
盡管她生活中盡最大努力降低曝光度,但她與丹尼爾·戴-劉易斯的一段不完滿的感情時不時就會被人提起。
1989年至1994年,阿佳妮與另一位戲痴劉易斯墜入愛河。劉易斯是史上第一位拿下3座奧斯卡小金人的教科書級影帝。
兩人都被稱為「戲魔」、「瘋子」、「神經病」,見面起便惺惺相惜。他們在一起後,紛紛放下自己的演員事業,消失於公眾視線。期間,阿佳妮放棄了《本能》、《不道德的交易》等電影的出演機會,和劉易斯熱戀六年。
1995年4月9日,阿佳妮為劉易斯生下第一個兒子加布里埃爾·凱恩,但孩子剛生完不久,劉易斯便提出了分手,理由是「拒絕成為父親」。
而實際上,在阿佳妮懷有身孕時,劉易斯去美國拜訪他崇拜已久的作家阿瑟·米勒,機緣巧合見到了米勒的女兒瑞貝卡,兩人一見鍾情並迅速發展成戀人。
1996年11月13日,丹尼爾與美國劇作家阿瑟·米勒的女兒瑞貝卡·米勒結合,成了十足的妻奴,後兩人先後生育兩個孩子,「拒絕成為父親」的人,成了兩個孩子的爸爸。
劉易斯和瑞貝卡·米勒結婚前夕,他給阿佳妮寫了一張字條:
「我不願你在所有人之後知道這件事。」
這段開始令人賞心悅目的戀情,在一片對劉易斯「渣男」行為的謾罵聲中結束了。而阿佳妮卻沒有萎靡不振,而是自豪地告訴劉易斯他們的孩子帶給自己的幸福與自豪感。
其實加布里埃爾·凱恩是阿佳妮第二個孩子。
阿佳妮21歲時,與比自己大十歲的導演布魯諾·努伊頓相戀,也是生下孩子沒多久就被無情拋棄。此後,阿佳妮還幫他瞞了十多年。
真的是,她多美,情路就有多坎坷。
05
阿佳妮的情感經歷像極了那些她演過的為愛發狂的女人的悲劇人生。而與劇中那些可憐女人正好相反的是,阿佳妮始終沒有對生活失去希望,獨自養育兩個兒子,讓他們在良好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阿佳妮和大兒子Barnabé Adjani Nuytten的父親保持著朋友關系,
1996年拍完《孽迷宮》後,阿佳妮前後10年沒有接拍任何電影,悉心照顧小兒子加布里埃爾·凱恩。
如今小兒子繼承父母優良基因已經長成美少年,住在紐約,也經常與父親見面。
阿佳妮曾是Elle、Vogue等頂級時尚雜志八九十年代的封面霸主,也是Dior、Prada、YSL等各大時尚品牌的靈感謬斯。加布里埃爾繼承了母親的時尚基因,成為了時尚模特,深受老佛爺喜愛。
06
2009年,阿佳妮憑借《裙角飛揚的日子》重回影壇,並於2010年凱撒獎創紀錄五度封後。
她精心挑選了《裙角飛揚的日子》這部戲為復出之作,用她的的精彩表演為社會的不公發聲。
故事發生在一間小小的教室中,兩個學生打鬥時意外出現一把槍,阿佳妮扮演的老師為防止槍支傷人而去搶奪,在過程中不巧扣動扳機傷了學生……
教室里的一場意外劫持人質的時間映射出法國社會的毒瘤:種族歧視、宗教沖突、校園霸凌、教育缺陷等等,阿佳妮一人串起這些問題,全程高潮迭起,反轉不停。
也就是從《裙角飛揚的日子》公映開始,有人說阿佳妮老了,胖了,不好看了。
你在不允許誰容顏老去?
在毒葯君心中,阿佳妮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性之一」(1990年阿佳妮曾被《大眾》雜志評選為世界上五十名最漂亮的女性之一)。
她自己從不在意外接如何評論她的容貌,默默地以精湛的演技為影迷塑造一個個為追求美好而支離破碎的靈魂。
縱然她已年過花甲,但那雙晶瑩剔透到攝人心魄的雙眼始終沒有改變。
7. 跪求伊莎貝爾·阿佳妮全部的電影,謝謝
3.1 21世紀10年代
2010年Mammuth(《猛獁象》)
3.2 21世紀00年代
2009年La Journée de la jupe(《裙角飛揚的日子》)
2008年Figaro(《費加羅的婚禮》,電視劇)
2003年MonsieurI brahim et les fleurs Coran(《亞伯拉罕先生》,飾女明星)
2003年Bon voyage(《一路順風》,飾薇薇安)
2002年Adolphe(《阿道爾夫》,飾艾拉諾爾)
2002年Repentie,La(《悔過的女人》,飾安貝爾)
3.3 20世紀90年代
1996年Diabolique(《魔鬼雙姝》,飾米亞)
1994年La Reine Margot(《瑪戈皇後》,飾瑪戈)
1993年Toxic Affair(《激情佳人》,飾佩娜羅)
3.4 20世紀80年代
1988年Camille Claudel(《卡蜜爾·克勞黛爾》,又譯《羅丹的情人》,飾卡蜜爾·克勞黛爾)
1987年Ishtar(《伊斯達》,飾希荷·阿賽爾)
1985年Subway(《地鐵》,飾羅斯)
1983年首次發行專輯《Pull Marine》
1983年L'été meurtrier(《殺人的夏天》,飾埃利阿娜)
1983年Mortelle randonnée(《真愛大逃亡》,飾凱瑟琳·來利斯/呂西,"瑪麗")
1982年Antonieta(《安東妮塔》,飾安東妮塔)
1982年Tout feu tout flamme(《如火如荼》,飾波利娜·瓦朗斯)
1981年Année prochaine...si tout va bien,L'(《明年吧,如果一切都好的話》,飾伊莎貝爾)
1981年Quartet(《四重奏》,飾瑪亞·澤利)
1981年Possession(《迷戀》,又譯《佔有》,飾安娜/海倫)
1981年Claraetles Chics Types(《克拉爾和她的朋友們》,飾克拉爾)
3.5 20世紀70年代
1979年Soeurs Bronte,Les(《勃朗特姐妹》,飾愛米麗)
1979年Nosferatu:Phantomder Nacht(《吸血鬼》,又譯《諾斯費拉圖:夜的幽靈》,飾露茜·哈克)
1978年The Driver(《虎口拔牙》,飾女演員)
1977年Violette & Francois(《維奧萊特和弗朗索瓦》,飾維奧萊特)
1976年Barocco(《巴洛可》,飾洛爾)
1976年Locataire,Le(《怪房客》,飾斯黛拉)
1975年L' histoire d'Adèle H(《阿黛爾·雨果的故事》,飾阿黛爾·雨果)
1975年Ondine(《溫迪娜》)
1974年Ariane(《艾瑞娜》,至今未公映,飾艾瑞娜)
1974年La Gifle(《耳光》,飾伊莎貝爾·都蘭)
1974年Secret des flamands,Le(《弗萊芒的秘密》,電視劇)
1973年Ecoledes femmes,L'(《太太學堂》,電視劇,飾阿涅斯)
1973年Avare,L'(《吝嗇鬼》,電視劇)
1972年Faustine et le bel été(《福斯汀與美麗的夏天》,飾卡米爾)
1970年Petitbougnat,Le(《小煤炭商》,飾羅斯)
8. 阿佳妮演技最好是哪部電影
瑪戈皇後 也很不錯
9. 伊莎貝拉·阿佳妮電影
滿意請採納[陽光法國原創組][法國·劇情][殺人的夏天][中文字幕][伊莎貝拉·阿佳妮]
10. 尋一部伊莎貝拉阿佳妮主演的電影
激情佳人(1993)
英文名: Toxic Affair
中文名: 激情佳人
導 演: ( Philomène Esposito )
主 演: (伊莎貝爾·阿佳妮 Isabelle Adjani) ( Hippolyte Girardot) ( Clémentine Célari) ( Fabrice Luchini) (塞爾吉奧·卡斯特里托 Sergio Castellitto) ( Michel Blanc)
上 映: 1993年01月26日 荷
http://www.imdb.cn/title/tt0108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