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果 *愛這部電影到底講什麼意思
大概的故事知道了,是說曾經的愛結束了,卻是存在的。但是回憶終歸是過去:那間舊屋、床可以保留下來,人情世故卻已變遷,孫納林見東都不再當初的他們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語淚先流。」看的時候想到這句話。
簡單說就是:有些痛苦是洗刷不去的,但我們又無法更改、無法替代,只有一腔的惘然,然後帶著回憶心疼下去。周迅最後的表情和話語,然後響起如果.愛的歌,主題應該這樣。看得我感嘆了幾天,難受了幾天。
可是影片中有很多細節和台詞不是很明白,不懂是表達什麼含義。
1.男女主人公受到傷害就躺在冰上。
我不明白,導演是想用這個自虐的舉動來表明那時的心情絕望到底,已經行屍走肉了,所以沒有冷的感覺嗎?
還是想說明:天很冷,但我的心更冷。如果軀體已經沒有感覺,那林見東會一直躺下去,那他不就凍死了嗎?總之我的假設不是很恰當,不明白。
2.張學友去吃酸辣面的時候,跟最後說了一句,為什麼我現在吃得慢了?
為什麼?我也不知道,我朋友說是因為現在他心裡有了寄託,所以不匆忙。但我覺得不對,當時他不是正和周迅有矛盾,帶著嫉妒,應該不是這種感覺!
3.金城武和池珍熙在餐館里。
金城武:有沒有咖啡?
池珍熙:來碗酸辣面。…
金城武:該演完了。(點點頭)應該演完了。
為什麼金城武要咖啡,池珍熙給他酸辣面,他怎麼那麼喜歡給人遞酸辣面?
咖啡是苦而讓人回味的東西,說明金城武還有些放不下;那池珍熙給他酸辣面,是什麼意思?總不會是換口味的意思吧。
「戲該演完了」我理解是:金城武也覺得回憶該結束了,十年的東西該放下了。不知道恰不恰當這樣理解。
還有蠻郁悶的是,池珍熙突然換了件風衣在金城武後面出現,這個人物真夠奇幻的!
4.金城武和周迅的最後對白。
金城武:老孫,我走了,…,(不要)忘記北京!
周迅:不會!
周迅最用唇語無聲的說「不會」,我看得很清楚,可是金城武他到底是說「不要忘記北京」還是「忘記北京」,嘴形不是明顯,網上的朋友說是「不要忘記北京」,但我怎麼看都沒看出來那個「不要」的嘴形…
各位覺得是怎麼樣啊?
6.青島、青海。
學友和池珍熙在面館里對話。
學友說:「…我很想拍一部簡簡單單的愛情故事,後來忘記了…今天我突然想起來,故事發生在青島,一對年青的男女,鏡頭從很高的地方慢慢推進,慢慢推下去,看到他們兩個,後面是一片藍天白雲,他們就坐綠綠的草地上…就是青島,就是青島。
池珍熙和周迅對話。
池珍熙:昨天晚上,一個老朋友給我講了個故事,很感人的故事,故事發生在青島,但後面他忘了
周迅:那個故事我記得,是他一直想拍的,故事發生在一個晴朗的夏天,一片綠綠的草原,草原的盡頭有個鹽湖…他每次都會把地方弄錯,那個地方是青海,青島是沒有鹽湖的,如果有一天一定要拍這個故事,一定要在青海,從夏天開始拍,到冬天結束。(周迅看著遠方,微笑了一下) 這是我一直想要演的一部戲。
———我最費解的就是周迅和學友說的這兩段話,是要說,孫納和聶文都想拍這個故事,他們有著相同的夢,聶文把地方弄錯了,實現這個夢是曲折的,不一定能實現?但周迅望著遠處微笑一下,開始描繪這個夢,「從夏天開始拍,到冬天結束」,表示她是憧憬那個夢的,還是嚮往夢中的美好,盡管回憶還讓心還疼著…
又或者表示孫納和聶文都嚮往單純、簡單。青島和青海:他們的夢還是不一樣的,雖然曾經走在一起,雖然有些相像。
孫納說她記得,還是「一直」想拍。再對比現實中的她,唉,這個讓人掙扎的現實!就像有些壞人一直想做好人,有些妓女一直想做好女孩一樣,我們總活在煎熬中…
Ⅱ <<如果愛>>是什麼類型的電影好看不有沒有劇情介紹
劇情簡介
話劇團要解散,李欣兒堅持完成最後一場演出。在鄔團長的寄託下,要強的欣兒與青梅竹馬的男友陳超毅然離家,前往北京一圓明星夢。
與此同時,一心想要成為出色造型師的性格女孩孟菲,始終得不到大明星哥哥徐峰的認可,只好不斷跑路,以抗拒哥哥為她做的出國留學的安排。
初到北京,艱澀的生存環境挑戰欣兒跟陳超承受的極限,欣兒更遭色狼偷窺。陳超、欣兒不得不克服經濟上的壓力,搬去環境較好的公寓,竟陰錯陽差和孟菲同住到了一個屋檐下!
星河傳媒新劇《布衣大俠》開機,孟菲被徐峰的死對頭吳珊珊選中成為她的私人造型師,這讓徐峰大發雷霆。徐峰跟蹤孟菲,竟發現她和陳超住在一塊!孟菲慌稱陳超是她男朋友,徐峰幾乎崩潰……徐峰查明了陳超的底細,僱傭正缺錢的陳超作為自己的助理,進組看住孟菲,以物克物。雖然陳超的「叛變」令孟菲不快,但他對欣兒的無比情深打動著孟菲。
陳超為給欣兒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在組里拚命兼工掙錢,因此與欣兒聚少離多。李欣兒為拓展影視圈人脈,跟隨已在北京紮根的發小安琪到夜總會應酬,結識了帥氣多金的投資公司老闆孫總。面對孫總一系列難以抵擋的愛情攻勢,李欣兒被帶入了完全不一樣的物質生活,漸漸有些心猿意馬,與陳超矛盾漸增。孟菲錯覺陳超和欣兒之間的隔閡是因為相聚太少而生,便拜託吳珊珊將欣兒請到組里當自己的造型助理,以方便陳超能和欣兒「近水樓台」常相會。
來到劇組的欣兒給自己爭取了很多「試戲」機會,不管是落水、摔跟頭、挨耳光甚至是強奸的戲碼,她都努力演。可是她的努力和實力終究不敵他人的裙帶關系,一個本該屬於她的特邀角色臨開拍時換成了別人。
倍受刺激的李欣兒開始無所不用其極地去接近董旺,以獲得成名的機會。李欣兒的韌勁終於讓董旺心有所動,答應簽她,但條件是三年內她不能談戀愛,做「清純玉女」。李欣兒給了陳超三天夢境般甜蜜的生活。三天之後,李欣兒決絕地離開了他……孟菲想盡辦法讓情傷難愈的陳超振作起來,在和陳超朝夕相對中越來越默契,並漸漸發現他對演戲很有天賦。
董旺終於將李欣兒鍛造成了一個真正的明星。已經擁有明星身份的李欣兒卻漸漸顯露了對這種生活的不適應,對董旺的要求越來越不配合。董旺想給李欣兒一點苦頭吃,有些好的演出機會刻意冷藏她。孟菲向徐峰舉薦下,徐峰推薦陳超出演了小成本電影《兄弟》。《兄弟》在國外電影節獲獎陳超一夜成名。在媒體見面會上,陳超鼓起勇氣向孟菲表白。
星河傳媒投資的新劇《如果愛你》力邀陳超加盟但遭拒。李欣兒為了出演女一號前去說服陳超。陳超無法拒絕她的要求,只好答應出演,以換取董旺點頭欣兒出演。這個結果傷害了孟菲和陳超初生的愛情。孟菲錯覺自己無論怎麼努力也無法取代欣兒在陳超心中的位置,她黯然搬離了出租屋。隨著《如果愛你》的開拍,陳超重新「翻閱」孟菲對自己的付出,猛然醒悟自己的心中不知不覺間早填滿了孟菲。孟菲即將坐上出國的飛機,打算不再回來。陳超得知後,不顧各種阻力飛奔去了機場……
Ⅲ <<如果愛>>是什麼類型的電影好看不有沒有劇情介紹
愛情片,好看
十首經典的電影歌曲、四位中韓影視紅星、兩段欲說還休的曠世之戀,構成了一部美妙絕倫、扣人心弦的浪漫愛情大戲,它被稱作十年來華語影片中最令人矚目的歌舞片,萬人迷偶像金城武、影後周迅、樂壇至尊張學友、韓國人氣偶像池珍熙以及國際知名攝影大師鮑德熹、《甜蜜蜜》導演陳可辛,個個都是金字招牌,毫無疑問豪華巨制《如果·愛》將因此而驚艷四座。
此外,影片是導演陳可辛八年磨一劍的傾情之作, 也是男主角金城武闊別國語歌壇5年來首次為電影獻聲, 女主角周迅更憑藉此片一舉囊括香港三大獎項影後桂冠。
劇情介紹
著名導演聶文應投資方的要求,准備拍攝一部講述愛情故事的歌舞片,所有人都知道,影片的女主角自然是當紅女星孫納,因為她是聶文一手捧紅的。幾年前,孫納受到聶文的賞識,拍攝了一部由他執導的影片,隨即一炮而紅,自此,事業上,兩人是配合默契的工作搭檔,孫納幾乎成了聶文的御用女主角;生活中,兩人是相依相伴、互相慰藉的情人關系——然而也僅此而已,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各取所需,沒有承諾,沒有未來,只有「現在」。
至於這部歌舞片的男主角,聶文邀請了來自香港的當紅男星林見東,聶文給出的片酬並不高,但林見東卻一口就答應了出演,為此經紀人一路都在埋怨他。
聶文要拍的這個歌舞片講述了一段三角戀,小雨出身貧苦但志存高遠,在窮困潦倒之時,認識了同樣命運不濟的張揚,兩人度過了一段愉快卻相當短暫的時光。但為了出人頭地,小雨拋棄了真心愛她的張揚,成了戲班班主的情人,最終如願成了人人艷羨的大明星。然而命運弄人,十年之後,在她要努力忘記一切的時候,她生命中這兩個重要的男人碰到了一起,三人要同演一出戲,劇情和命運卻驚人的相似……
影片開拍的新聞發布會現場,林見東和孫納一左一右坐在導演聶文兩邊,接受著媒體的采訪,對於這樣兩位當紅影星的合作,大家都充滿了期待,而原定飾演班主的演員臨時退出,聶文決定親自出演這個角色,這似乎更為影片增加了不少看頭。誰也看不出有什麼異常,但孫納的手卻在微微地顫抖,而林見東的眼神里也不時閃過令人琢磨不透的東西。
伴隨著歌舞片的開拍,一個塵封了10年的故事也漸漸浮出水面,而故事的女主角就是孫納,那時的她還是一個落魄的「北漂」一族,帶著明星夢獨自來到北京闖盪,而故事的男主角就是林見東,一個同樣落魄的電影學院的學生。10 年前的一個大雪之夜,林見東把一碗熱湯面讓給了飢腸轆轆的孫納,兩人就這樣認識了,接下來的故事和他們正在拍攝的歌舞片如出一轍,孫納為了成功,一次又一次地狠心拋棄了真心愛她的林見東,並不擇手段費盡心計「力爭上游」,後來終於如願以償,成為影視紅星。
這樣的故事情節讓孫納和林見東都煎熬在痛苦的回憶之中,很快聶文也察覺到了什麼。三個人就這樣在命運的安排之下,度過了一段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時光。
Ⅳ 電影《如果愛》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故事的開始應該追朔到1995年的北京,林見東前往北京去讀電影,他一心想挑戰自己讀電影導演系的野心,卻慘遭滑鐵盧。他的成績只是平平,理想完全破滅。
就在心灰意冷之際,他遇上了孫納,當時,孫納在一個歌舞團當洗燙工,卻已雄心壯志,努力要成為一流的歌舞演員,同時她更身兼多職,賺錢養活湖南鄉下的家人,對於只會伸開手掌問家人索取生活費的見東來說,孫納頓時成為他祟拜的對象,鼓舞他重燃鬥志。
這一段情緣,本來可以有個美好的回憶,可是見東發現孫納為了多賺一點錢,竟不擇手段,天真的見東一心為了幫孫納找岀路,介紹她認識一些電影製作人,孫納竟暗地出賣了他;孫納從此消失,見東的大學生活也結束。
歌舞片《如果·愛》由陳可辛執導,由周迅、金城武、張學友、池珍熙等人主演,講述了出身貧苦的女星孫納,在她努力想要忘記過去一切的時候,她生命中兩個重要的男人同時出現,孫納面臨情感抉擇的故事。本片亦為第62屆威尼斯電影節閉幕影片。
角色介紹:
1、孫納:演員 周迅
不擇手段往上爬的成功人物,雖然對當年發生的事感到不安和內疚,但她並不十分在意。她以為自己能在電影里翻雲覆雨,卻沒想過現實中的她,也要在兩個男人之間作出抉擇,更沒想到她要在自己的生命中,作出這樣的抉擇:去珍惜懷念她的過去,還是像她現在一樣,只顧眼前?
2、林見東:演員 金城武
10年前的他,跟大部分在上世紀80年代物質生活豐富的香港成長的人們一樣,從沒想過物質的缺乏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情,他本著純真的想法去北京追尋夢想,但考驗真正到來時,他卻經受不住。
清貧的大學生活令他措手不及,與刻苦耐勞的本地年輕人相比,他更是遜色,這一切更被一個叫孫納的女子徹底摧毀。10年後他以報仇為借口回來,目的是要讓「她」知道,她曾怎樣一手摧毀一個人。
3、聶文:演員 張學友
內地最出名的導演,並一手將孫納捧紅。與孫納一起的5年,是他們最風光的時光,但此時,他卻開始害怕自己已江郎才盡。創作的危機令這對情侶關系緊張,感情也出現了危機,更重要的是,聶文隱約覺得,孫納當年之所以跟他一起,只不過是因為他可以將她捧紅。
電影圈是很小的,孫納如何利用關系,爬到這一個位置,聶文一一清楚,但他是愛孫納的,也許他覺得他們是屬於同一類的,雖然他並不喜歡這樣的他們,在弱肉強食的社會里,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生存。
Ⅳ 《如果愛》這部電影,大家怎麼看
電影開篇一首《人生蒙太奇》拉開了整個電影的序幕。歌詞就不詳細寫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度娘。這首歌裡面點題的是「什麼愛情故事/可以填飽肚子/誰會給這故事/最顯明位置」,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這四句可以分為兩段,前兩句實際上對應的是戲中人物關系的表象,而後兩句卻是對前兩句的反語。因為很明顯,電影中的三個角色,誰都把這個故事放在顯明位置(要注意「顯明」二字,顯明不等於首位。再說了,「顯明」二字本身也是這部片子和片中片成立的依據嘛)。即便因為其他的事情暫時選擇無視或者迴避,也不能改變這點,畢竟,不管是無視還是迴避,都是需要「選擇」的,是無法自然而然發生的。而這一點,在電影開篇表現得尤其明顯,林見東毋庸置疑顯明那段愛情故事。那麼孫納呢?她一直在迴避,一直在拒絕面對,這對正常人來說其實是莫大的包袱背在身上。這如果還不算顯明,那什麼算呢?聶文的事情在這里沒有太多交待,但陳可辛的設置明顯看得出來,孫納不僅是聶文的伴兒那麼簡單,還是事業上得力的助手,如此不算顯明,那也沒什麼能夠顯明了。
接著正式開拍了,以《忘了我是誰》開始。歌詞沒什麼太多好說的,倒是片中片的表演很值得一看。由於拍這一段的時候鏡頭距離林和孫都很近,所以林沒辦法像下一場那樣各種提醒(也是報復和擠兌)孫,只能以非常直接和犀利的眼神與孫交流。這讓孫非常難受,以致於聶覺得她眼神飄忽。這里真要佩服下聶,他眼睛太厲害了,一下子就看出了林的眼神太狠了。雖然陳可辛在這里並沒有交待聶除了那句「得讓他修一修」外有無其他的言語和行動,但聶一定能看出林和孫之間有問題。但他很隱忍,即使孫說「你拍我拍膩了」他也沒有發飆,一方面是因為他還要孫幫他拉贊助,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只是隱隱地感覺,並無實據,這和後來《男人本就該妒忌》和《十字街頭》完全不一樣。
Ⅵ 如果愛電影影評
如果愛電影的影評是非常不錯的,大家普遍都覺得這部電影特別的好,看能夠給人一種很好的觀感
Ⅶ 影片《如果愛》
《如果·愛》是著名導演陳可辛的一部愛情大片。這是一部保留豐富劇情的當代歌舞片,由金城武、周迅、張學友等大牌明星傾力出演,人物有血有肉。作品載滿了流行動感,又不失醉人情懷。該片用歌舞片的形式,華美豐饒的舞美設計,千變萬化的纏綿曲調,再現了一個有關愛恨情仇的永恆主題,並將當代中國藝術青年殘酷的現實境遇,特別是「北漂」一族的流浪式夢想,展示得淋漓盡致。紐約《時代》周刊將該電影稱為中國的「紅磨坊」。
故事講述藝術片導演聶文在上海拍攝大型歌舞片,主角則是他的多年女友孫納,及來自香港的林見東,誰料,原來孫納與林見東是十年前的舊情人。當年孫納出身貧苦但志存高遠,為了生存和成功,她不擇手段,終於成為人人艷羨的大明星,成名後的她努力忘記過去,否定歲月的全部痕跡。然而命運弄人,十年後,她生命中兩個重要的男人卻同時出現了——十年前相愛的戀人,有當年不得志的導演系學生,轉為大明星林見東,另一個則是大名鼎鼎的金牌導演,自己的男友聶文。更戲劇的是,三人要同演一出戲,劇情和命運卻驚人相似。面對昔日情人和今天的愛人,孫納陷入了選擇的困惑。
作為一部歌舞片,導演將西方文化元素和中國傳統的審美視角做了很好的融合,在故事內涵、敘事形式、歌舞運用、畫面聲響方面,都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整部影片成功地凸顯出了導演對影像語言的綜合駕馭能力。通常歌舞片流於類型片的淺淡方面,可是,陳可辛卻把影片伸展到多種變化層面。片中沒有象童話式的大團圓結局,沒有一個角色可以擺脫悲痛,這樣的設計對於歐美的觀眾可能是一種挑戰。同時,影片的劇情多重關系交錯,雖不復雜但顯零散,導演卻處理得十分緊湊有力,銜接得也圓潤流暢。整個故事簡單但敘事形式復雜,實際上是一個「戲中戲」,與現實對比是兩個時空,還有十年前的時空。戲中戲又與現實相同,所以這三個時空有了交集。但導演的條理卻很清楚,現實的這條線往前走,回憶的線也往前走,歌舞的線則穿插其中,負責解釋回憶的線和渲染現實的線——這些在銀幕上放到一起,互相滲透,互相感染,似真似幻。整部影片都是在回憶、現實、舞台里交錯進行,隨著劇中人物的重遇、回憶、拒絕、妒忌,電影語言顯出了它不同於任何其他藝術的魅力。在一部充斥MTV式剪輯和時空交錯的影片里,能突出核心,需要很強的掌控能力,這正是陳可辛導演水平的直接體現。
影片中的鏡頭運用非常出色。該片有兩名亞洲最強攝影師鮑德熹及杜可風分擔鏡頭工序,各自有精彩的構造獨特的影像。鮑德熹以熱切及浪漫的角度負責巴洛克式酒店及上海外灘風貌,令畫面填滿了鋥亮的綠、藍及茶色。至於杜可風,則把孫納及林見東的回憶片段賦予灰暗及冰冷的外觀。全片的水中鏡頭、奔跑運動鏡頭以及遮擋物隔離狀態下的鏡頭都拍得很具效果。金城武和周迅所扮演的角色看到,勒令他不許送行,也不許目送。當她發覺他隔著玻璃窗偷看時,猛力踹了一腳,然後跑遠了。鏡頭隔著玻璃表現了那個落寞男生的情緒,很形象,很真實。孫納向前走去,鏡頭跟拍了幾步,然後不是按通常的做法,鏡頭一路跟著,而是突然沿著相反的方向越拉越遠,魂牽夢縈。如此理性的鏡頭處理,與一路跟拍下去的主觀鏡頭相比,更能讓人感到留守者的凄愴。這種客觀距離的寫照,也逼真地反映出了人物的心理距離,扣人心弦,使人心碎。《如果·愛》里還有個時空重疊的鏡頭,極有韻味。那是金城武(林)和周迅(孫)在樣片房裡擁抱在一起,此時,他們前方的熒幕上恰好播放著與他們的回憶一樣的在冰河上擁抱的樣片,鏡頭慢慢拉遠開來,彷彿可以清晰看見他們的回憶,現實和超現實融為一體。
在歌舞創意方面,導演對歌舞表演的處理也是要簡不繁,曲目很好的與劇中男女的心境融為一體。加強了影片的情感濃度。《如果·愛》的歌舞部分,音樂節奏成為剪輯的最大依據。除此之外,多種敘事蒙太奇的運用,將歌舞部分的表意功能運用到極致。鏡頭整合的依據不再是時空的連續性,而是情緒的一致性。《如果·愛》的情節雖不感人,但歌舞段落將整部影片的情緒烘托起來,在這個意義上,《如果·愛》可謂一寸歌舞一寸金。全片穿插的歌曲帶有異國風情,頂尖印度排舞師Farah Khan,由她領導中國演員們加入多位好萊塢舞蹈藝員組成舞步。同時,陳可辛運用柔軟體操、軟骨功、噴火師、空中飛人、小丑、小矮人等來點綴連場歌舞,不過,影片內的歌舞場面,其實只是用作掩飾鏡頭背後那段錯綜復雜之感情瓜葛。陳可辛巧妙地分配動感歌舞場面,以此推動劇中人互動升級的愛情危機,及交代孫納與林見冬的北京回憶愛情故事。
應該說,陳可辛試圖從艱難、暗淡的現實生活中尋找出某種發亮的色彩,他把觀眾的眼光從現實生活引向了簡單而美好的回憶和經過藝術再塑的超現實這兩極。同時他又冷靜地觀看這正在發生的一切,他將回憶、現實和超現實進行相互對比關照,甚至進行不斷修改,從中傳達出一種思索的意圖,一種對自身生存的明澈洞察的努力。人一生總是有愛的機會,盡管有時心裡並不確定。我們心裡會有一個見東,他英俊憂郁,我們心裡還會有一個聶文,他善良成熟又才華橫溢,那些公主與王子的美好故事被我們在心裡一幕幕輪回上演,卻掩蓋不了孫納浮躁可憐的心機。也許,這部電影正是要告訴我們如何去愛,去珍惜,去回憶。
Ⅷ 評價一下<如果.愛>
此情可待成追憶之《如果愛》
-----------------------------------------------
公元一千九百九十五年,伴隨著鄧麗君一首悠揚甜美的《甜蜜蜜》,黎小軍和李翹在紐約街頭相遇了。而恰在此時,林見東和孫納的故事也在北京拉開了序幕。
林是標準的乖男孩,他只想和愛人長相斯守。孫卻是典型的不安分女孩,一種出人頭地的慾望始終纏繞著她,讓她最終離林而去。如果林是個傻子,那麼十年以後林和孫的相遇就會像重逢的阿甘和珍尼。可惜他不是,十年後他想做的,只是鄙視和報復。終於,他成功的把她拉回到了十年前,自己卻飄然離開。但報復並沒有使他得到任何心理上的快慰和寧靜。他終於還是想和她一起走回去,但他們回得去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她離開他的日子裡,文走進了她的生活,開始了另一個「林」與孫的故事。愛情就是這么復雜,就是這么不確定。最後,他們都選擇了離開。
林和孫的故事,是典型的青春期戀愛故事,他們共住一個小屋,共睡一張小床,甚至共吃一碗面條。他們的生活是如此的簡單,他們的生活卻又如此的快樂。但孫的出走也構成了這個典型青春戀愛故事的典型結局,原因是孫不願這樣生活下去。是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闖出去我才能活過來」。這是孫當時真實的內心寫照。她是從小苦夠了的孩子,她不願這樣「苦」下去,她要找出路,找一條擺脫自己命運的出路。所以,她「義無返顧,勇往直前」。愛沒有,恨沒有,只有慾望。最後,她滿足了慾望,也喪失了本真。她錯了嗎?她對了嗎?她自己也不知道。但她畢竟還是一個人,當她與文在青海碧藍的鹽水湖畔相依時,她其實也動了真感情,只是她不肯承認,不肯面對罷了。所以對於文,她也願意這樣麻木下去,愛沒有,恨沒有,只有慾望。慾望是瞞無邊際的野火,燒光了真情的小草。但在陽光燦爛的暖春,小草又會發芽,又會生長。在林的周密策劃的「陰謀」,孫又想走回去,但她已回不去了。生命是一個過程,可悲的是它不能重來。
林的世界原本是如此平靜的,他不是那種執著於理想的人,也沒有被慾望所控制。他妥協,他退讓,做不了導演,他可以去學美術,學不成美術,他可以去做演員。但孫的闖入,讓他有了堅持,對愛的堅持。於是孫第一次跟老外跑,他留在小屋裡痴痴的看她在雪地中遠去。當孫被老外甩掉,他們相擁在冰河上時,他以為幸福已經到來。然而他控制不了她的慾望,她終於又跟別人跑了,而且是跟他的好朋友跑了。他又一次孤獨一人留在小屋裡。但他並不死心,他繼續等。在漫長的等待中,他把自己每次對愛人撕肝裂腸的思念用錄音機記錄下來。可是,這一回她再沒有回來。雖然,他還在等。起先,他以為他可以永遠這樣的「愛」下去。日子久了,他以為他可以忘記。後來,他不再愛她,也不能忘記,熱烈的愛在等待的煎熬中化為作刻骨銘心的恨。當他在偶然的機會與她重逢時,他選擇的是報復。但當他似乎心滿意足的報復成功後,他沒有任何滿足感。最後,他還是想和她一同走回去。然而,他已經走不回去了,生命是一個過程,可悲的是它不能重來。
文和孫的故事並沒有直接表現出來,這是導演留給我們的想像。我們只知道那時侯他需要一個伴,而她需要一個能捧紅她的導演。於是在青海蔚藍的鹽水湖畔,燦爛的陽光下,油油的碧草地上,他們真的相愛了。可是孫有她和林的過去,有習慣了的向外面的世界狂奔的慾望。因此,他們的愛情也註定夭折。電影中有一個這樣一個細節,林和孫有回北京尋舊夢的時候,文也不知到哪裡去了。具體的說就是因為文突然不知到哪去了以後,林和孫才有機會一同回北京去。文出走到了哪裡?影片沒有交代,不過細心的觀眾都很清楚,他也去尋找舊夢去了。他去了青海,或者是青島,去了他和孫的故事開始的地方。去干什麼?去緬懷,去追憶,切確的說是去祭奠他們的曾經。祭奠回來他便後不再暴躁,而是冷靜的選擇了離開。決定做出後,他獨自來到小飯館,開心的嚼著面條,他已經明白:他剩下的,還有追憶。他可以讓追憶在聲光電中延續。他想做的,就是這些。他能做的,也只有這些。生命是一個過程,可悲的是它不能重來。
於是在電影的最後,他們都選擇了離開,去開始生命的另一段經歷。生命是個過程,可悲的是它不能重來,可喜的是它不需要重來。讓往事都成追憶,珍惜新的開始,這是他們最好的結局。
這就是《如果愛》想告訴觀眾的愛情故事。歌舞只是表象,只是人物內心獨白的形象化與誇張。電影要闡釋的只是一種人生無法左右的「不確定」。說玄了就叫「緣」的東西。
為了增加的觀賞性,電影採用了和戲中戲的結構。讓人物的內心沖突通過音樂和舞蹈更加形象更加生動的表現出來。為了讓觀眾更容易看得懂電影,影片還專門設置了池珍熙這個類同於旁白的角色。於是,影片的脈絡變得明晰,不會像《甜蜜蜜》那樣有很多朴實平淡的東西需要觀眾去猜想,去揣摩。這是陳可辛商業上的成功,也是他藝術上的失敗。因為觀眾需要的或許正是在平淡中去猜想,在朴實中去揣摩。
電影其實也代表了一種情感狀態,一種創作者在創作階段特有的情感狀態。十年前的陳導,懷揣著理想主義的夢想。所以他將底層的生活詮釋得那樣溫和細膩,讓情感的花朵綻放得那樣絢爛迷人。十年後的功成名就使他也沾染了世俗的塵埃,充滿了中年的惆悵。美好的情感就此成為一種追憶,一種靠音樂舞蹈喚起的追憶。
對照《如果愛》,重溫《甜蜜蜜》。我們驚嘆,《甜蜜蜜》已成絕唱。我們感嘆,《甜蜜蜜》就是《甜蜜蜜》,不必再重復,無須有續集。我們也彷彿看到了純真的遠走,韶華的東去。看到了陳可辛的成熟與妥協,他給簡單的情感穿上了華麗的外衣,使草根暴富為大資,讓逃避代替了堅持。於是,慾望褻瀆了純真,奢靡掩埋了朴實。我們再也擠不出感動的淚水去為真情喝彩,剩下的,只是浮華背後的一聲嘆息。
也許,這正是《如果愛》想表達的全部……
Ⅸ 《如果愛》為什麼陳可辛的電影越拍越差
《如果愛》——影片分析陳可辛在采訪的時候說,請大家不要把這個影片當成是歌舞片,它,是一部愛情片。雖然歌舞片這幾個詞拿出來講可能是有些噱頭在裡面,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個影片中,歌舞的戲份不少,而且也依靠了歌曲刻畫了人物,展開了情節。舞台,服裝,動作,音樂,燈光照明等設置也都精緻而獨具匠心,這都是歌舞片應該有的特徵。我看過的歌舞片不多,例如《西區故事》《黑暗中的舞者》,他們的歌舞出現看似要比《如果愛》更加獨立一些。陳可辛在這個電影裡面把每個歌舞的出現都予以合理解釋,予以融合化,而不是獨立的突兀化,所以在看《如果愛》的時候,歌舞的存在更多的是與情節合一,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歌舞片似乎性質不是那麼明顯。1970年之後,電影觀眾已經漸漸的開始接受以更為自然的表現方式來敘述故事的歌舞片,那種不顧前後情節,像神經病一樣突然張嘴就唱的音樂舞蹈處理方式已經消失了。所以發展到現在,如果愛的處理應該是,更加自然。說實話我對歌舞片這個類型了解甚少,我沒有趕上上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的歌舞片黃金期,所以對歌舞片了解甚少。所以我不會過多的從類型片的角度分析《如果愛》,而僅僅是單獨拆解這個影片。總得來說,如果愛講的是一個三角戀的故事,這種故事應該是陳可辛比較擅長的。從要表達的方面來說,陳可辛想要通過這個片子表達一個過於現實,有些沉重的,愛情。片中的三個主角,是維系整個影片的關鍵,所以,我們想要分析電影,必須分析透這片中的三個人。孫納是一個曾經有過美好回憶的人。她曾經擁有美好的愛情,純潔的,美好的。但是她無法一直這樣下去。總結陳可辛的經歷,種種轉變,我們可以看出一個道理,「要生存,就要變通。」。所以以此觀點來看孫納的愛情,我們並不應該苛責。她也曾經愛過,曾經擁有過,但是在她的世界觀裡面,愛,不是全部,也不是一生能夠讓她感到滿足的峰頂。她需要的是,成名,出人頭地,擺脫貧困。孫納從小就是窮孩子,窮孩子的內心渴望著擺脫貧窮。
所以,她在成名之後,拋棄了自己所以與貧窮有關的回憶,就算是美好的愛情,因為與貧窮沾了邊,孫納也要拋棄,也要六親不認。這是無可厚非的。物質上都沒有保障的人,怎麼可能去嚮往什麼精神上的美好,真愛?這些東西,都是有一定物質基礎的人嚮往的東西。比如生活上要比孫納稍微好些的香港人林建東。林建東是一個簡單的人。他有夢想,但是似乎又很不堅定。讓他堅定的人,是孫納,孫納的窮孩子打不死精神,灌輸到了林建東身上。所以林建東沒有退學,電影學不了,那就去學美術,學不了美術,那就去當演員。總之,他也打不死了。片中中用了六個鏡頭,不到20秒,就表現了孫納把自己的小強打不死精神傳輸給了林建東。29:06秒,一個特寫鏡頭,孫納穿著鮮艷的紅色,同時帶著一個紅色的毛手套,緊緊的挽著林建東的胳膊,不讓他下車。一種類似於挽留,又帶著挽救的色彩在裡面。他的打不死,更多的體現在愛情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