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 歐美有個電影(丹麥女孩),好看嗎
劇情片兩個多小時導致看起來有些冗長,並不屬於跌宕起伏,但演員很吸引人,去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和今年奧斯卡最佳女配,閑暇時光可以看看,算是佳片^_^
② 發生於百年前的驚世之舉,如何評價《丹麥女孩》
③ 如何評價電影《丹麥女孩》中的的服裝
之前有想過寫寫奧斯卡服裝類獎項的熱門,比如《丹麥女孩》《卡羅爾》,這部先有人問就先寫這部。影片的服裝(尤其是小雀斑飾演Lili的服裝)有個符合場景變化、人物心境的流變過程,哥本哈根時期,多用黑藍灰等冷色調,而到了巴黎,則多用暖色調;當他以女性妝容出現,假發和唇色會有一些誇張——這是電影本身設計,「會稍稍有些過」(主創語)——而他所穿的女性服裝,也是相當明顯甚至誇張地運用了當時流行的女性服裝元素:蕾絲、絲絨、印花、綉花、薄紗。
④ 《丹麥女孩》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這部電影是由湯姆·霍珀執導、「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艾麗西亞·維坎德聯袂主演。
但是以前從沒有這樣的電影,以真人真事為例,如此完整、細致、全方位展現了一位藝術家從變裝到變性,從心理到生理,從懵懂到迷茫到掙扎到覺醒的全過程,並且是由直男奧斯卡影帝主演。選擇這樣的題材,先期已經在頒獎季成功了一半。
《丹麥女孩》剝離了變裝的戲謔色彩,由表及裡深入人物內心,以情動人,展現了世界首位變性人「敢為天下先」所面臨的迷茫與惶恐,無論是當時是醫療條件還是世俗認知,都是橫亘在他未來人生面前的巨大考驗。這樣一來,《丹麥女孩》就有了點同志電影或經常獲得奧斯卡獎的「罕見病」題材的優勢,當然,變性人既不是狹義的同志,也當然不是罕見病。
所以對於變性者或者反串藝術,我們可以不喜歡,但是我們不能不尊重別人,因為別人努力了,就沒有我們說三道四的權力!
⑤ 丹麥女孩電影里那個lily為什麼死
因為他做了變形手術,那個時候的醫學還沒有那麼發達,估計是感染後死的,電影里不是說lily後來一直發高燒嗎。。。
⑥ 有哪些電影你看第一遍覺得沒什麼,回看的時候卻印象深刻
《丹麥女孩》《遇見你之前》和《弱點》這三部電影,初看時只是感動於主角,回看時能感覺劇情的升華,不僅僅是小情小愛或者感恩。其實很多優秀電影第一次看的時候都會漏看或者分析的不夠全面,但是第二次、第三次再看的時候就能感覺到導演的用心。如《丹麥女孩》需要非常高的回看率才能感動於每個角色的優秀,每句台詞的深刻。
《弱點》第一次看的印象是收養母親的偉大,回看才知道大個子邁克更令人觸動,因此無法忘記這部電影。邁克在世人的嘲諷中始終保持自己的善良,他懂得報恩和約束自己。《丹麥女孩》《遇見你之前》和《弱點》初看時都是平平無奇又令人感動的電影,但是回看時才知道,導演的用心不僅在劇情的升華上,還在於每個角色都令人觸動和感慨。
⑦ 有哪些好看的國外電影推薦嗎
所有的國外電影裡面,有非常諸多的精彩電影,但是我最喜歡的要當屬這三部,三部都跨越了不同的時間階段,他們分別是:《黑客帝國》、《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
一、《黑客帝國》這部電視劇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並不是因為它的故事情節讓人流連忘返難以忘記,更多的是在那個攝影技術和設備缺乏的時代,他用高超的技術,炫酷的技能,帶給了觀眾不一樣的感受。巧妙的應用慢鏡頭帶給了我們無限的震撼,這是一種經典,即使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夠超越得了他。
⑧ 如何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看電影《丹麥女孩》
1926年哥本哈根,風景畫家艾納(埃迪·雷德梅恩 Eddie Redmayne 飾)和擅長人物畫的格爾達(艾麗西亞·維坎德 Alicia Vikander 飾)結為夫婦。因為模特失約,格爾達為順利完成畫作說服了艾納穿上女裝救常這次意外令艾納多出一個女性人格「莉莉」,而後者亦成為妻子的靈感女神,讓格爾達聲名鵲起。只是隨著沉睡女性人格的被喚醒,艾納開始厭惡自己作為男性的身體,他漸漸發現莉莉不但是藝術存在,更是真正的自己。格爾達也沒有想到只是臨時起意的游戲,竟為自己人生投下了一顆震撼彈,她該如何繼續愛她的伴侶?她們在各種社會非議和誤解中不離不棄,最後格爾達鼓勵艾納徹底變成莉莉...... 根據世界上首位變性人士生平改編的《丹麥女孩》講述一段跨越性別和性向的愛情,重現一位最早接受性別重置手術的丹麥畫家與妻子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