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評價電影《火燒紅蓮寺》
有多個版本。
❷ 新火燒紅蓮寺好看嗎
此片無論從拍攝還是表演上,甚是粗獷和變態啊,而且從頭到尾都在暴粗口,就是編排亂了點,節奏不夠有力度。
❸ 火燒紅蓮寺的相關評價
劍光俠影的第一把火
從《俠女》、《大醉俠》到《卧虎藏龍》、《英雄》、《功夫》,武俠片始終是近一個世紀來中國電影在外國觀眾眼中的形象代言,不過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李安捧起金像的那一刻,他應該在道謝名單里加上80年前的一部電影的名字———《火燒紅蓮寺》。
1928年張石川、鄭正秋拍攝的這部電影帶動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武俠電影熱,無論是從技術積累的角度,還是從題材拓展的角度來看,「武俠」兩字自此片後便成了中國電影軍械庫中的常規兵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從此在劍光俠影中長大。
1928年,《火燒紅蓮寺》。正是從這刻開始,俠客們才開始劍光鬥法、隱形遁跡、空中飛行、口吐飛劍、掌心發雷,「把食指一舉,那繚繞而上騰的一道白光便帶著法術把你的寶劍無條件地向敵人作戰」……這70餘年的武俠神脈綿延至今,才有了今天迷倒世界的《卧虎藏龍》。而要解開那其中飛來飛去的玄機,卻也定要回到當年的《火燒紅蓮寺》。
《火燒紅蓮寺》的攝影師叫董克毅,堪稱上世紀20年代的喬治·盧卡斯。他不僅創造出「接頂」法,把畫在玻璃板上的紅蓮寺頂與沒有寺頂的布景巧妙地拍在一起,構成完整的紅蓮寺輝煌建築,還透過真實人物與卡通形象融合的辦法表現「劍光鬥法」,在銀幕上將人任意放大和縮小,甚至完成「分身」的特技攝影技術。
為了拍攝劍俠飛行,董克毅還翻了許多資料。他根據一本美國雜志上只言片語,憑著想像用土法子實驗,想出了空中飛人的拍攝法。那就是中國武俠電影的傳家之寶———吊鋼絲。中國影人是如此喜歡和信任這項技術,以至把它發展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而當年扮演「紅姑」的一代女星胡蝶,就是這樣身著戲裝、腰掛鐵絲懸在空中,在巨型電扇吹出的大風吹拂下,衣袂飄飄,攝影機關再加上層薄紗,朦朦朧朧。胡蝶盡管心中怕得要命,臉上卻作微笑狀,襯之以名山大川的背景,如神似仙向觀眾飛來,令人驚心動魄、如痴如醉。
《火燒紅蓮寺》到底火到什麼程度?三年之內連拍18集,萬人空巷!從第二集開始,《火燒紅蓮寺》乾脆拋棄平江不肖生的武俠原著《江湖奇俠傳》,劇情更加天馬行空———逃出紅蓮寺的知圓和尚聯合崆峒派與昆侖派展開惡斗,雙方劍仙各自施展絕技,鑽天入地無所不能,勝負難分之下又互請高人,直殺得天昏地暗、鬼神同泣……這「佛道魔」三界互K的境界直讓人想起後世盛極的「劍仙」一派。只可惜當時它被冠以「武俠神怪片」的惡名,因為當時全國只有3%的民眾接受過近代科學教育,有 95%的愚民相信「怪力亂神」的存在,以至國民黨政府下屬的電影檢查委員會下令查禁「紅蓮寺」,武俠類型片的大火,就此南下香港。
1935年3月,第19集《火燒紅蓮寺》在香港誕生。廣告中寫道:「賽鐵拐神杖寶貝,豪光萬丈,金羅漢搖袖祭神鷹,瑞氣千條,活僵屍毒害向葯山,散發吐霧,飛道人不敵呂宣良,斷頭噴血。」這格局,這氣派,不就是70年前的《指環王》?
口述影像:避世武俠的商業「原罪」
當「古裝片熱」已見降溫之時,明星公司異軍突起,燃放了武俠神怪片的第一把火———《火燒紅蓮寺》,這把火一燒,竟使得武俠神怪片在影壇稱霸長達4年之久。在武俠神怪片作為片種誕生前,單純意義上的武俠片製作已經在中國影壇出現了。武俠片的誕生並不是基於某個人、某個電影公司的突發奇想,它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武俠電影產生的因素主要是兩個:一是受當時美國西部片的影響,它所採用的視覺效果和帶給觀眾的觀影快感給了中國電影界靈感;二是中國源遠流長的武俠小說,文字的形式已經非常成熟了,而且情節的描述很有鏡頭感,這為搬上銀幕做好了充分的准備。在《火燒紅蓮寺》之前就有《車中盜》、《王氏四俠》等武俠片了,只不過影響不是非常大,而《火燒紅蓮寺》一拍就是18集,而且帶動了武俠片走向了一個創作高潮。
《火燒紅蓮寺》掀起的是第一次武俠片熱潮,之所以盛行主要還是各電影公司基於商業上的考慮,發生地是在上海;第二次成規模的熱潮,是在上世紀60年代的港台地區,此時的電影人充分意識到了電影是高風險、投機性的商業產品,由胡金銓所代表的「文人武俠」到張徹強調男性情義的暴力武俠,導演的風格化展示越發凸顯,在此期間還使武俠逐漸從「刀劍」向「拳腳」過渡;第三次高潮是在80年代初的中國內地,從1983年《神秘的大佛》開始,《武當》、《神鞭》等影片隨後,到《少林寺》成就了這次高潮的最高峰;第四次熱潮,發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一批「新編」性的武俠片的拍攝為代表,《新龍門客棧》等電影使得兩岸三地的電影人聯手拍片,華語電影也進一步整合。
❹ 火燒紅蓮寺的影片評價
以時裝片見長的導演林嶺東,難得拍攝了這部清裝功夫動作片,片名與二十年代轟動全中國的武俠片相同,劇情亦主要在機關重重的紅蓮寺內發生。本片全部由新人擔綱主演,洋溢濃厚的青春氣息,季天笙等男角演技雖嫩,打鬥身手不俗,女主角李若彤成為萬綠叢中一點紅。片中機關布景製作認真,場面頗有看頭。
❺ 火燒紅蓮寺的電影劇情
上集:崆峒派甘瘤子勾結紅蓮寺方丈知圓,姦淫擄掠,無惡不作,巡撫卜文正受命微服偵查。瘤子欲招攬流落街頭賣藝的桂武,把女兒聯珠許配給他。昆侖派師祖呂宣良及弟子紅姑把瘤子底細告知武,武不欲同流合污,決與珠出走,二人與甘家上下苦戰,終成功逃脫,改投昆侖派笑道人門下。正身份遭紅蓮寺僧人發現,性命垂危,紅率武、珠趕往營救,破重重機關後火燒紅蓮寺。笑道人與瘤子師兄哭道人對決,天地變色,哭大敗,與瘤子遁走。
下集:甘瘤子與空峒派哭道人邀兄劉鴻采合力對付昆侖派。采正苦練百魂旙,十年間殺壯丁無數,如今只欠兩個亡魂。笑道人屈指算出採的惡行,派師叔紅姑、桂武與其愛人甘聯珠仗義除奸。三人不敵,珠、紅被逼吞服轉性丸,武被囚禁,采更利用紅勾引壯丁。 正道陳友蘭與紅有宿世姻緣,被紅誘騙,供采祭旙。采正要攝去武、蘭魂魄之際,笑趕至擊退采。采請來師妹逍遙仙姑,用天網生擒笑一眾。昆侖師祖呂宣良邀采與逍遙之師紅雲老祖前來收伏二人,武等人終安全脫險。
❻ 80後追捧影星葉玉卿,最棒電視劇《火燒紅蓮寺》,被譽為武俠中的經典嗎
提到葉玉卿,很多80後都為之瘋狂,提到電視劇《火燒紅蓮寺》,很多80後都是贊不絕口,葉玉卿是罕見的既有頭腦又有身材的香港女演員,只可惜當時並非有才華就能上位,盡管卿卿的外形很有女人味,卻還沒有美到不可方物的地步,為了出位,她只得咬牙一脫。這一脫便露出了卿卿最有優勢的"本錢”一度令當年的三級"霸主”葉子楣倍感威脅,說她是80後的夢中情人,你們不反對吧;今天得心主要給大家聊的是葉玉卿主演的電視劇《火燒紅蓮寺》!
5.我之所以喜歡《火燒紅蓮寺》,首先是因為我是80後,然後就是,它帶給了我兒時的快樂和美好的回憶,最後就是打鬥實在是太精彩,女主角葉玉卿實在是太漂亮了!你是這樣認為的嗎?
❼ 火燒紅蓮寺電影
鏈接:
《火燒紅蓮寺》是由林嶺東執導,程東、李若彤等人主演,於1994年由嘉禾電影有限公司發行的一部動作片。影片講述了少林寺被清軍燒毀後,大量少林弟子被抓到魔窟紅蓮寺,最後眾弟子聯手消滅紅蓮寺的清軍首領,燒掉紅蓮寺逃出生天的故事。
❽ 火燒紅蓮寺 BURNING PARADISE怎麼樣
《新火燒紅蓮寺》:佛已樂在地獄…文\三錯20100817 1994年是香港電影最後的輝煌期,香港電影人的才華到了最後的噴發期,只要稍加用心就能拍出好看的電影,《新火燒紅蓮寺》便是其中之一。但與《新龍門客棧》這些新派武俠的代表作相比,好看的《新火燒紅蓮寺》被影迷提及的次數並不多。《新火燒紅蓮寺》的主創是香港電影的大腕級組合,由徐克監制,林嶺東導演,羅大衛出品,李建生任動作指導。主要演員中,季天… []
❾ 急需電影《火燒紅蓮寺》影評!
的來說這部攝制於1994年的作品應可算是武俠中的另類.以描述英雄與槍戰情節的林嶺東在本作里依舊脫不下陳舊的外衣.無論是開場沙漠里的追逐,還是末尾的決戰,與同期的武俠電影相比都欠缺了一份豪氣.但是不難看出徐克的提點使得林嶺東在剪接上下足了工夫,幾場打戲有著徐氏特殊的印記,急速的節奏和扎實的過招,毫無拖沓,造作之嫌.與稍晚些時候徐克的<刀>,<七劍>相比,這部片子在動作理念的設計上是一致的.
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過於炮打破屋,方世玉血戰那場十幾分鍾的戲了.不難看出那場血戰的總體設計與十一年後的七劍護庄是何其的相似.如同一場預演與縮影.
再如開場的追逐戲,武僧挑戰段落都是充滿著赤裸血腥的畫面描述.
而這一切正與架構好的情節契合,可謂相得益彰.
說起林嶺東就不得不提起他的<俠盜高飛>.這部使得林聲名大振的片子,除了有一個簡潔乾脆的動作場面處理外,角色的設計就更是令人拍案叫絕了.如同片中由任達華等人飾演的有著特殊癖好的反派一樣,紅蓮寺一樣有一位性格出人意表的反角--神官.可以說整部戲正是這個恐怖的變態人物才得以完成出人意料的情節設定.這個完全是古代版的黑幫老大式的人物由KK黃傳神的表演捕獲住了觀眾的眼球.嗜殺成性,表面卻溫柔如雨.對性極度的渴求,卻痛恨自主的投懷送抱.喜歡講恩義情愁,骨子裡卻另有一番景象.這個以人血揮毫就墨的人在1993年不得不令人叫絕.只不知這個角色又是出自兩位導演中哪一位的手筆.
除此洪熙官出場的反派嘴臉,和對翠河在感情上的糾葛,都是林嶺東信手拈來的東西,駕輕就熟.
以上兩點本就是很畫面性的東西真的融入到劇情之中來把握的話,最叫人意外的莫過於導演對影片的重點的裁度是這樣的准確.紅蓮寺這個原本只是一個場景的東西,卻被開始的一場武僧挑戰神官的戲渲染了出來,突然冒出的尖刀,突然斷裂的橫橋,神公手底的機關暗箭,鎖住的一籠子僧人,和僧人苦力吃驚的表情,甚至到後來的死囚黑獄里的白骨,被神公突然間擰斷的脖子,方世玉被刺穿的大腿.影片似乎更加側重於營造一種死裡求生的快感.觀眾欣賞的重點不在是徐克式的豪邁與俠義,而是人面對死亡時候的恐懼與無助.逃生時候的解脫與輕松.可以說整個片子的基調是比較黑色的東西,這就是林嶺東對武俠的詮釋.
但是可惜的是這部片子的敗筆也不少,一是演員選擇側重功夫小子,演技上有欠妥帖,尤其是洪熙官的這個角色很難叫人入味.二是音樂偏重中庸.古裝片沒有過於精彩出位的音樂和主題曲在90年代是致命的.三就是畫面的塑造是嚴謹有餘,大氣難出.從血滴子取馬頭,到紅蓮寺的倒塌,林嶺東的嚴謹態度是有成效的.至少看上去沒那麼粗糙.但相對的少了那種大漠忽煙直的氣派卻是林不能避免的結果.或許影片的初衷是想在此有所建樹,卻不想被狹小的紅蓮寺場景套了個正著.可見林在逃生的概念上還是選擇正確的,最大限度的掩蓋了自己的缺陷.
最後把它跟,七劍相比的話,我更喜歡前者,情節完整,節奏舒緩有秩,動作場面真假摻和,沉穩有力,人物塑造雖不完善,至少扣人心弦.
喜歡的話大家不妨再下來看一遍,或許有別的想法也不一定.
❿ 火燒紅蓮寺的放映效果
《火燒紅蓮寺》上映後廣受歡迎,一時有萬人空巷之感。故此後在三年內連續拍出了18集,足見其商業的成功,同時更引來了無數的效仿者。從1928年到1931年,中國共上映了227部武俠神怪片。同時,片中的一些特技攝影在當時也充滿了創新意識,銀幕上的劍光鬥法、隱形遁跡、空中飛行、口吐飛劍、掌心發雷等種種絕技,也使它獲得了「武俠神怪片」的惡名。1931年,鑒於武俠神怪熱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極不相符,國民政府下屬的電影檢查委員會下令查禁包括《火燒紅蓮寺》在內的所有宣揚怪力亂神的電影,這一波武俠神怪片熱潮戛然而止。不過,一些導演遂轉至香港,並於1935年在香港拍出了第19集《火燒紅蓮寺》,武俠電影的傳統也在香港得到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