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開國大典觀後感2000字
寫作思路:從文章的寫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結合自身感受,真實得描述,新鮮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鮮明、深刻地表現出來,正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電影《建國大業》在毛主席的庄嚴宣告中結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奮的場景,在腦海里久久回盪,揮之不去。
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現,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宋慶齡、張瀾、李濟深、沈鈞儒、何香凝等民-主愛國人士紛紛登場,彷彿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
電影以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的飛機上拉開序幕。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各階級、各黨派、廣大人民群眾反戰情緒高漲。於是,在民-主愛國人士張瀾等人的斡旋下,毛澤東代表的共-產-黨與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拉開了重慶談判的序幕。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佔領的解放區。
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驅趕民-主黨派,逐漸走向了軍政府獨裁統治的滅亡之路。
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一幕戲中,馮將軍大白天手持白燈籠闖入蔣介石的府第,要求見蔣介石,被拒絕後。馮將軍義憤填膺的說:「這個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見。」足以看出當時的時局是多麼的恐怖,而馮將軍也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
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通過建立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獲得了全中國人民群眾的支持,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奠定了扎實的基矗李公朴、聞一多為代表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貳』 電影開國大典的梗概
電影《開國大典》劇情簡介:
1948年年底,毛主席、黨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揮了舉世聞名的 三大戰役 。除夕夜,解放了的西柏坡,鄉親們在歡慶勝利。毛主席、朱德、劉少奇等領導人來到鄉親們中間。我軍在三大戰役中不斷取得勝利,國民黨軍隊連連受挫,蔣介石迫於形勢,推出李宗仁作代總統。
為了保護古城北平,毛主席、黨中央多次做國民黨將領傅作義的工作,希望他率軍起義,和平解放北平。經過大量的工作,傅作義終於認清形勢,順乎民意。蔣介石宣布下野,凄然地飛離南京。但他完全拋開了李宗仁,對重要文件和人員進行了安排。
受斯大林派遣的特使米高揚秘密訪華,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的熱烈歡迎。一個月後,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我黨政機關遷移北平後,蔣介石更加不安。接著周恩來與張治中開始了國共和談,進展甚微,毛主席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打響了渡江戰役。
南京解放,人民解放軍佔領了總統府。鄧小平和陳毅進入南京,並制定了《入城守則》。蔣介石最後一次拜別蔣母墓,一家老小登上太康號,悄然離開了大陸。進入北平後,毛主席在中南海會見了起義將領程潛,也接待了湖南來的老鄉,為開國大典做了最後的准備工作。
9月30日,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10月1日下午3時,毛主席在神聖的禮炮聲中,庄嚴地向全世界宣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人們歡聲雷動,整個廣場沸騰了。
(2)開國大典電影好看擴展閱讀:
一、影片介紹
《開國大典》,由李前寬、肖桂雲執導,由黃凱、盧奇、古月、孫飛虎等主演的電影,於1989年上映。
影片用紀實的手法展現了開國大典這一歷史的瞬間,再現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蔣介石、宋慶齡等100多位歷史人物的風貌。
二、獲獎記錄
1、1990年「第1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故事片:《開國大典》,獲獎。
最佳導演:李前寬、肖桂雲,獲獎。
最佳剪輯:吳方海,獲獎。
最佳編劇:張天民、張笑天、劉星、郭晨,獲獎。
最佳男配角:孫飛虎,獲獎。
最佳男主角:古月,提名。
最佳錄音:李振鐸,提名。
最佳化妝:郭珍、劉曉紅,提名。
2、1990年「第1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開國大典》,獲獎。
最佳男主角:古月,獲獎。
最佳男配角:孫飛虎,獲獎。
3、1990年「1989-1990年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
優秀故事片:《開國大典》,獲獎。
4、1990年「第12屆長影「小百花」獎」
優秀故事片:《開國大典》,獲獎。
優秀故事片男主角:古月,獲獎。
優秀故事片男配角:孫飛虎,獲獎。
優秀故事片編劇:張天民、張笑天、劉星、郭晨,獲獎。
優秀故事片導演:李前寬、肖桂雲,獲獎。
『叄』 《開國大典》影評
本片獲得1990年第10屆金雞獎最佳影片。
電影講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故事。電影分為兩部分講述,一部分是描寫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方的行動,一部分是描寫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方行動。影片的以重大歷史事件為主要場景,走馬觀花般的將1949年大半年的歷史事件展現出來。其中主要有平津戰役、淮海戰役的戰果,渡江戰役的勝利,解放軍解放上海、北平、南京,等等。影片內容就是歷史史實,具體內容不重復了。
關於這部電影,我也沒什麼可說的了,因為本片已經不是第一次看了。具體看了多次,我也記不清了,電視上、電影院中、電腦上,從小時候一直到現在,至少也看過十遍了。總之,本片我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記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電影院與爸爸一起看得。那是媽媽單位發得電影票,不看就作廢了。為了看完它,只好選擇了這部當時就已經在學校看過的電影。看到最後實在不想看了,就跟爸爸一起回家了。多麼美好的記憶啊!看來,電影不僅是電影那麼簡單,因為某些電影對某些人會有著特殊的意義。
至於電影本身,沒什麼可說的,它完全可以當作歷史教科書看。劇情很平實,就是一部流水賬;節奏也稍顯緩慢,不太引人入勝;結構上也有些瑕疵,部分場景轉換太突兀。中國電影的弊病在本片中顯露無疑,簡單的說就是編導們對細節處理得不好。影片道具、服裝、布景等方面,以及音樂倒是符合故事背景,沒有太大的缺點。總之,本片作為一部獻禮電影,一部動用國家力量拍攝的巨制,在技術方面雖然不算突出,但還是合格的。現在來看,本片還是有著同題材電影《建國大業》所沒有的優秀之處。
演員方面更是無話可說,因為本片主要角色都是特型演員。什麼是特型演員?網上的定義是:特型演員是中國大陸電影的一種現象,指的是出於「重現當年情景」的需要,用一個固定的,與某個偉人面貌相似的演員飾演其在影視劇作品中的角色。他們不但享有特殊待遇,而且由於揣摩角色日久,往往被視為偉人的化身。因此對這類演員的挑選也特別嚴格,對他們從事可能影響形象的活動也多有限制。因此,古月、孫飛虎、盧奇等等眾人們的演技就不需評說了,沒有意義。
總結一下。本片是一部又紅又專的主旋律電影,獲得金雞獎是很正常的,不獲得才是不正常的。只是,本片真的不好看,太像教科書了,拍電影不能這么拍嘛!我也很佩服自己,這部將近三個小時的電影,我又重看了一遍!
『肆』 如何評價《開國大典》這部影片
電影本身,沒什麼可說的,它完全可以當作歷史教科書看。劇情很平實,就是一部流水賬;節奏也稍顯緩慢,不太引人入勝;結構上也有些瑕疵,部分場景轉換太突兀。中國電影的弊病在本片中顯露無疑,簡單的說就是編導們對細節處理得不好。影片道具、服裝、布景等方面,以及音樂倒是符合故事背景,沒有太大的缺點。總之,本片作為一部獻禮電影,一部動用國家力量拍攝的巨制,在技術方面雖然不算突出,但還是合格的。現在來看,本片還是有著同題材電影《建國大業》所沒有的優秀之處。
『伍』 《開國大典》和《建國大業》哪部更好看
老夫的觀點是,這兩部片沒有可比之處,老夫認為:《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都是非常成功的歷史電影。都是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年的獻禮作品。唯一的區別在於一個是講開國前的電影一個是講開國時的電影。《建國大業》主要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主線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籌備,突出了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
兩部片子的拍攝方法都是採用紀實的手法展現了開國大典這一歷史的瞬間,再現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蔣介石、宋慶齡等100多位歷史人物的風貌。
『陸』 對《開國大典》的評價
《開國大典》的評價如下:
到了八十年代,第一次出現從領袖的角度刻畫歷史畫卷的電影,其中有三部反應國共雙方最高層在軍事、民心、策略上博弈的影片,分別是82年的《風雨下鍾山》,張克瑤和孫飛虎、王鐵成;88年的《巍巍昆侖》,古月、孫飛虎,89年的《開國大典》。
這三部片子製作精良,波瀾壯闊,擁有強大的經歷解放戰爭的顧問團隊(歷史顧問表中一長串國共雙方如雷貫耳的名字)。
特別是作為對建國四十周年獻禮的《開國大典》,每個特型演員的形象那是追求得精益求精。
此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片段:淮海戰役,一個衣衫破爛的國民黨士兵從雪地的死人堆中爬起來又最終倒下,一面青天白日旗在慢鏡頭中緩緩倒地。
(6)開國大典電影好看擴展閱讀
1949年1月28日,中國共產黨取得了三大戰役的勝利,毛澤東等領導人與西柏坡的群眾一起歡慶勝利。而在南京,蔣介石發布了新年文告,李宗仁成為代總統。北平和平解放 ,蔣介石黯然下野,離開南京。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舉行,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搬到北平,周恩來代表中共,張治中代表國民黨進行談判,進展甚微,最後破裂。毛澤東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百萬雄師下江南,解放南京,鄧小平和陳毅制定了《入城守則》。
蔣介石最後一次拜別蔣母墓,悄然離開大陸。毛澤東進入北平後,積極籌備開國大典的各項准備工作。9月 30日,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廣場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
10月1日下午 3點,毛澤東登上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歷史上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柒』 關於開國大典的電影或電視劇有哪些
《開國大典》 還有《建國大業》也有開國大典的鏡頭。
『捌』 看完電影《開國大典》有什麼感想
欣賞了《開國大典》,我心情激動萬分,久久不能平靜。半個世紀後的今天,我們再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心裡無比的自豪和激動。就在那一天,中國人民獲得了自由和解放。是這些英雄的戰士們,使一個英雄的國家站起來了。他們推翻了壓迫中華人民的三座大山,使中國人民獲得了自由。他們打倒了國民黨反動派,使一個真正為人民做主的國家站了起來。
『玖』 《開國大典》這部電影的主要人物,故事內容,深刻情節和感想
片名:開國大典
導演:李前寬/肖桂雲
主演:古月/孫飛虎/黃凱/邵宏來/劉懷正/郭法曾
地區:大陸
導演: 李前寬、肖桂雲
主演: 古月 孫飛虎 黃凱 邵宏來 劉懷正 郭法曾
劇情介紹:
1948年底,毛主席、黨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揮了舉世聞名的"三大戰役"。
除夕夜,解放了的西柏坡,鄉親們在歡慶勝利。毛主席、朱德、劉少奇等領導人來到鄉親們中間。
此時的蔣介石官邸在舉行聖誕夜宴會,國民黨要員們木然地聽著張群宣讀蔣介石的《新年文告》。
我軍在"三大戰役"中不斷取得勝利,國民黨軍隊連連受挫,蔣介石迫於形勢,推出李宗仁作代總統。
為了保護古城北平,毛主席、黨中央多次做國民黨將領傅作義的工作,希望他率軍起義,和平解放北平。經過大量的工作,傅作義終於認清形勢,順乎民意。
蔣介石宣布下野,凄然地飛離南京。但他完全拋開了李宗仁,對重要文件和人員進行了安排。
受斯大林派遣的特使米高揚秘密訪華,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的熱烈歡迎。
一個月後,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我黨政機關遷移北平後,蔣介石更加不安。
被噩夢驚醒後的蔣介石被告之:北平正在舉行閱兵式。
接著周恩來與張治中開始了國共和談,進展甚微,毛主席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打響了渡江戰役,
百萬雄師渡過了長江天險。南京解放,人民解放軍佔領了總統府。鄧小平和陳毅進入南京,並制定了《入城守則》。
蔣介石最後一次拜別蔣母墓,一家老小登上"太康"號,悄然離開了大陸。
進入北平後,毛主席在中南海會見了起義將領程潛,也接待了湖南來的老鄉,為開國大典做了最後的准備工作。
9月30日,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
10月1日下午3時,毛主席在神聖的禮炮聲中,庄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人們歡聲雷動,整個廣場沸騰了……
精彩視點
該片獲得1991年廣電部1989、1990優秀影片獎;1990年第十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配角獎(孫飛虎)、最佳編劇獎、最佳剪輯獎(吳方海);1990年第1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古月)、最佳男配角獎(孫飛虎)
深刻情節
當然是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
喊出的那一句話
那一段最是激盪人心
感想
我看了電影《開國大典》感觸頗深。
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那個鏡頭:身穿中山服的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們政府成立了!」啊,經過了28年浴血奮戰,終於迎來了勝利的今天。那一聲庄嚴的宣布,是用那堅定的革命精神組成的;是用那千千萬萬個中華兒女的鮮血換來的。中華大地一片沸騰,這激動人心的消息經無線電的傳播震撼了五洲四海 ,怎能不讓我們為之歡躍,為之振奮呢!回想我們中華民族經歷的滄桑歲月,不由得眼睛潮濕了。不經歷風雨,怎麼會有這超越時空的聲音。
還有一個鏡頭: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坐在爸爸的脖子上,喊著:「毛主席萬歲!」還有一個飽經風霜的老農民,開懷大笑,那灰白色的鬍子一抖一抖的。這些鏡頭,都充分體現了人民對新中國成立表現出無限的喜悅。
毛主席向群眾揮手致意
接受檢閱 「邪終不勝正 」這句至理名言,恰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那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精神。想當初,中國共產黨剛成立,用的只是土槍,而這也數量有限,而那張牙舞爪,不可一世的日軍,有著精良的武器。相比之下,差距甚大。但是就是這支裝備很差的軍隊,卻成了人民心中的英雄,成為千古流芳的人民軍隊。我們做什麼事只要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就一定能成功的。
深深的感受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讓祖國這條騰飛的巨龍飛躍發展,讓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為之奮進,讓我們為這新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感到驕傲,自豪!
『拾』 怎麼評價電影《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以其恢宏的視角完美再現了偉大祖國建國的歷程,全劇收放自如,恢宏大氣,伴隨著凱旋的輕松節奏將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場景展現。絕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戰爭影片。
該劇有三大亮點,讓人不得不說:經典場景渲染至極,典型人物塑造無解,情節推動節奏帶感。
電影在情節的處置上乾脆利落,絲毫不拖泥帶水,該刪減則刪減,保留重要節點,完全掌控力故事主脈絡,開國。開國不僅僅是軍事上勝利,更要有政治上的優勢。電影既沒有一味偏向軍事斗爭三大戰役,也沒有過分搞政治忽略軍事,而是讓政治軍事兩手抓,相輔相成,讓人看的更有味道。軍事的每一次成功都是政治的促進,政治的優勢累積又吹響了軍事的勝利號角。不吹不擂實實在在,讓人沉浸在其中,與偉人共創歷史。
電影越老越彌堅。這樣的電影,最有代入感,也最讓人帶感情。看完,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