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蔣雯麗不惜扮丑出演《立春》,這部電影有多震撼人心
《立春》這部電影的評分是很高的,在電影中蔣雯麗不僅扮丑而且還為了這個人物角色胖了三十多斤,在電影中,蔣雯麗沒有任何的女主光環,活脫脫是一個農村婦女,她也因為這部劇獲得了最佳女主角。這是一部是真實的影片,也很值得去看,而且不像現在的很多劇,主角靠著主角光環一直走到最後。在劇中的蔣雯麗扮演的長得不好看的女人,身材也不好,沒有精緻的面孔,但是有著好嗓子,影片拍的很好,拍出來很多現實的東西,也反映了人性。
在這部影片中,蔣雯麗的演技是很好的,而且影片也揭示了文藝和藝術家之間的一些區別,影片中有很多現實的事情,很值得觀眾去看,一個不甘平庸的人才會拼盡全身的力氣去拼搏。
『貳』 立春電影影評
《立春》是我看過的顧長衛電影中最喜歡的一部。這部電影個人風格鮮明,故事的戲劇沖突劇烈,現實主義的色彩濃厚。無奈,苦澀,絕望,小小的個體被時代和社會一點點慢慢吞沒,即使這個個體有能力才華,也有野心和沖勁,但還是在一次次的打擊中被蠶食殆盡。
還有一點非常值得一提,這是部女性視角的作品,但它設計了一個非常獨特甚至完全顛覆的女主角形象。長相醜陋,野心勃勃,性格霸道,能力出眾,這些特徵幾乎是完全與主流作品中「美好」的女性形象相違背的。因此我看到了這部作品中鮮活的生命力和更為真實多樣的女性形象與心理。
結合影片「悲劇」的結尾,這種女性命運的不確定性和漂泊感更是油然而生。她沒有家,沒有歸宿,亦沒有去處,她只能被困在這悲慘現實中的當下。從一開始的在進取中拼搏,到最後在接受中生活。
『叄』 電影《立春》主要講的什麼,女主小時候為什麼過的如此苦難
《立春》是一部2008年上映的劇情電影,主要講述了80年代文藝青年王彩鈴追夢路上不斷受挫的故事。
《立春》是近年來華語電影中比較獨特的一部電影,其獨特之處就在於用寫實的手法,將王彩鈴飾演一類「外省人」追夢的那種飽滿熱情呈現給觀眾,這在以往的中國電影中,是很少出現的。區別於那些已經在大城市打拚成功的「外省人」,電影中的「外省人」的命運則更悲慘。他們盡自己所能地希望立足於大城市,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但似乎不得其門而入,於是終身處於小城,心卻想望著都市。
《立春》中有一段對白,非常好:「立春一過,實際上城市裡還沒啥春天的跡象,但是風真的就不一樣了。風好象一夜間就變得溫潤潮濕起來了。這樣的風一吹過來,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給感動了。」這段對白,展現了像王彩鈴這一類出生在小城市,卻有著遠大理想,為了自己的價值追求,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卻最終不得不與世俗生活妥協。
『肆』 電影《立春》什麼情節
電影《立春》講述了王彩玲在小縣城學校教授音樂,雖然貌不出眾,但她卻有一副好嗓音,對歌劇尤其著迷。然而,閉塞小縣城的普通百姓對歌劇並不感冒,志不得意的王彩玲一心想要調到北京,在那裡一展歌喉發揮自己的天才。
高貝貝找到王彩玲,她自稱身患絕症,唯一的心願就是可以參加全國歌手大賽並獲獎。在北京求職多次碰壁已經讓王彩玲深深失望,同時為了幫助高貝貝,王彩玲放棄了進京的夢想,將這筆金錢用來資助後者打通關系。卻沒想到,自己的好心面對的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謊言。
王彩玲似乎感到生命的冬天也快到了盡頭,雖然春天的溫暖還找不到,但是立春了,一切就都不會遠了。她到孤兒院收養了女孩小凡,在對小凡的教育和天倫之樂里,重新有了寄託不再孤單。
(4)立春電影最好看的哪幾分鍾擴展閱讀:
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導演一直在想這個是不是最好的名字。《立春》一直沒有第二個可以一聽就可以取代它的名字,所以就一直用這個。
本來最後《孔雀》的媽媽、姐姐、哥哥和弟弟都會出現在《立春》,後來導演覺得這些人物的存在有點刻意,被全部剪掉。
為了演好角色,蔣雯麗還特意去音樂學院體驗生活。那場王彩玲去報考音樂學院,最後唱得跪下的戲,就是蔣雯麗聽音樂學院一個老師說的真實的事情。
蔣雯麗在片中扮演教唱歌劇的老師,片中歌曲不是她自己演唱,但她跟另一名演員張瑤都學了很長時間,能夠完全用義大利文來演唱這個歌曲,以便在請專業演員唱時,能在口形、神態等方面都跟歌曲貼合。
蔣雯麗憑借《立春》獲得2009年第27屆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第五屆中美電影節金天使獎最佳女主角、第二屆鐵象獎年度女主角獎、第3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演員。
焦剛憑借《立春》獲得2009年第27屆最佳男配角,董璇憑借《立春》獲得2009年第27屆最佳女配角,李檣憑借《立春》獲得2009年第27屆最佳男配角最佳編劇。
『伍』 立春高清電影
劇情介紹:
《立春》講述了蔣雯麗扮演的王彩玲在小縣城學校教授音樂,雖然貌不出眾,但她卻有一副好嗓音,對歌劇尤其著迷。然而,閉塞小縣城的普通百姓對歌劇並不感冒,志不得意的王彩玲一心想要調到北京,在那裡一展歌喉發揮自己的天才。
事業知音難覓,生活中同樣。雖然她和小縣城的幾位男人都有過瓜葛,但是愛她的人她不愛,唯一一次付出的真情,卻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絕望的王彩玲甚至想到了以死了結。
『陸』 電影《立春》影評
——是不是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王彩玲?我得說,我做過一陣王彩玲。
沒有憧憬過北京的人,不會知道憧憬北京是什麼滋味。
為什麼要憧憬北京?因為它是北京。
三年前考研那陣子,我與另外一個女生到教職工居住區合租了個房間住。是一個單元里頭帶陽台的那間。
那時候人年輕,心裡還是有一些隱忍的瘋狂,總覺得有點天雷地火的事情即將降臨,然而春天一個一個數過去,日子仍是靜水無瀾。
——就像王彩玲說的:每年的春天一來,我的心裡總是蠢蠢欲動,覺得會有什麼事要發生;但是春天過去了,什麼都沒發生,就覺得好像錯過了什麼似的
那單元另外兩間都住的是男生,也都是考研的。其中一個,人瘦削,臉青白,眼睛下面拱出兩個顴骨,柳葉形的眼睛常是似笑非笑,似嘲諷又似卑怯。肩背微微佝僂。經常穿灰色的恤。工科生,英語卻出奇好,有時比我這個英語專業的人還牛一點——雖然我口頭是絕不承認。
——看到黃四寶,竟覺得神似他的模樣。瘦,以及陰郁又深藏焦慮的眼神。居然還有時候有天真神情一閃。文藝青年是不是都一個臉模子??
一般考研的人一見面都會交流一下考試目標復習進展之類。一開始我問他的時候,他卻只是含混幾句,一笑,諱莫如深的樣子。
之後慢慢知道他在年級里以異類而聞名,是不太合群的人物。
——在男生堆兒里:每天洗衣服襪子飯盒,不看毛片而愛看賈樟柯,用國家地理圖片而不用張柏芝Twins的照片做電腦桌面,每天出去上自習,不熬夜打游戲聊QQ,臨睡刷牙,每周購買《南方周末》並做剪報,六級考一次就過而且考到八十分以上....這樣大概是夠怪異的了。
後來有回下午我自己在屋裡寫字,臨《靈飛經》,他進來了,不出聲地看了會兒,拿了我的筆寫了幾行隸書,居然很有點功夫的樣子。他說:我借一本《曹全碑》給你,你來。
就這樣混熟了,他才很鄭重地說:我是一定要考到北京去的。此話的背景音樂是他的電腦音箱裡面放著的《One Night in 北京》。
我說:我也一定要去北京;我要當北京人;雖然北京已經沒有它最迷人的城牆了,但是我還是愛它,我要成為那個城市的一部分;我要周末上琉璃廠淘舊書,上國家圖書館看古籍,上北大聽講座,老了退休了早晨到北海遛鳥。
他聽完眼睛裡面有光,是把我當作自己人了(雖然我說「不聽陳綺貞」之後他大叫「敵人!」)。
(他喜歡:賈樟柯、休格蘭特、陳綺貞。)
後來我就像王彩玲一樣開始止不住地犯賤。如:他飯後喜歡喝杯熱茶,我於是每天雷打不動多打一壺開水拎上五樓,貼牆放在他房間門口,專門供他泡茶;晚自習回來,看到壺把不再與牆垂直,就知道他動過了,就滿足得心口酸楚一陣。其餘送水果買雜志供他看之類,不消提了。
黎巴嫩大牛人紀伯倫說的:「愛情不需要回報,愛在愛裡面已經滿足了。」
女人是總需要有一個人,讓她把她的熱情和溫柔——甚至狂熱——花費出去。我不知道那算不算愛,似乎竟是一種生理需求。
有一天終於在他床上擁抱了。
——大地崩坼,天空翻轉,海水倒灌,冰川塌陷,他吻了我。
記得他身子那樣瘦,讓人很想把他緊緊地摟抱,抱進子宮里去再孕育一回。熄了燈的小屋裡,他埋首在我胸口,短頭發扎刺著我赤裸的皮膚,像只剩幾歲的小童。
——就像黃四寶又一次醉倒在地上,呻吟一樣低聲嗚嗚地哭著,更像是哼著。王彩玲在他身邊蹲下。我的心口針扎一樣:這樣的世間女人共通的憐惜。雲雨之後的一夜,王彩玲在鏡子前左顧右盼,紮上鮮艷的黃絲巾,微微一笑,光彩流溢。床前留下為熟睡的男人買好的早點。
可是我知道他是不會承認她的。就像我亦始終不曾被承認。
我與他的關系,永遠停留在那張床上:下午或晚上,接了他簡訊,躲過單元里其餘兩人的目光,溜進他的房間。有時在下床之後、走出房間之前,黯然哭出聲來,然他只是似笑非笑地旁觀。但第二晚,接到他的簡訊,我還是會自動走去推他房間的門。
我能給的,只能有這些。再沒別的。
幾乎想要挫骨揚灰,只為在他心中留痕。
——甚至想:這樣的委身,這樣卑賤的委身畢竟是沒有人會做的,他會因為這罕見的卑微而記得我。
那時候,心裡有一種狂熱的絕望。又因絕望,所以乾脆放縱地狂熱下去。
他一直一直說,一定要考到北京去。所有人都不看好他。所有人都覺得他無用窩囊不太正常,他一定要證明給他們看。
他把頭牢牢撳在我胸口。我抱著他赤裸的身子,心裡像是被一塊燒熱的冰塊燙著和凍著。
——他就是像王彩玲和黃四寶那樣的人。人群中是有這樣一小撮「一根筋」;他們偏執狂熱著一個dream,殞身不恤;但是這種偏執和狂熱偏偏有著獨特的魅力,對於特定的人來說,這種魅力是致命的。
其實偏執的人,都有格外熾烈的感情。但是這種感情不大常用在人的身上(除非是他們同類)。又大概因為偏執的人目下無塵,覺得人是不配讓他們花費感情的。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中,思特里克蘭德待女人的無情和女人對他的飛蛾撲火,庶幾相似。)
——後來,他沒考上,我的分數差了一點。他選擇住到北京繼續考,我早早妥協了,調劑到離北京極遠地方的學校。
第二年,他的偏執終於有了結果。我從別人口中得知他考上了人大,且是高分公費。
《立春》的結尾,所有的人都妥協了。
長頭發愛朗誦的周瑜,剪短了頭發,生了眼睛倍兒黑的小閨女;
黃四寶也剪了短發,換下了標准文藝青年的行頭皮夾克黑長統靴,一邊打大哥大一邊開麵包車;
被領導拿泰國人妖來比的胡金泉老師,踏實坦然地開始坐牢了。
王彩玲雖然還是不結婚,但是總算認真地當起了媽。露出了始終不曾有的笑容。
一切似乎正常了,和諧了,可是卻更覺得更凄寒。
(跳芭蕾舞的胡金泉,原本穿著海藍色大衣系雪白圍巾的胡金泉,一身雪白練功衣在音樂中旋轉的胡金泉,在監獄之中被剃了光頭,竭力想立起穿著黑布鞋的足尖。藝術把他的生命燒成了灰——是不是一定要有人成為藝術的祭壇上帶血的犧牲?)
那樣狂熱的不顧一切的追求似乎可憐;妥協了,又是悲涼。
我說:我還是要再考到北京去的。
我是不是還想在琉璃廠偶遇著他?也許是。那時候,會說什麼?....
也許會說:「看過《立春》沒?前幾年的電影。那裡面有個黃四寶,長得還真有點像你。」
謹以此,紀念ZS。
『柒』 求《立春》影評
《立春》影評
AI是我最愛的科幻片,電影里有一個場景我印象至深,小機器人大衛在倉庫里看到無數跟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小機器人時的震驚和絕望。在多年之後,我依然清晰的記著大衛那有著與年齡不相符的悲傷的臉。大衛是在那一刻才真正認清自己,知道原來自己並不是唯一,原來自己是如此的可被替代。說不清,這樣的認識自己是幸運還是不幸。人要麼傻一輩子,要不就早日清醒,最怕是傻到沒有什麼資本的時候,清醒了過來,於是一切都變得凄涼。
王彩玲,你可以說她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為了理想努力奮斗著。她就像一隻蛾子,努力破繭,她以為破繭之後的自己會是一隻美麗的蝴蝶,她不明白,無論她如何努力,她只能是一隻蛾子。在小城裡技驚四座的唱腔,到了首都北京,就成了人家眼中的雞肋。王彩鈴有夢想,但卻沒有看清自己的能力。她認為自己懷才不遇,所以她痛苦著。但是,到底這種懷才不遇的痛苦痛,還是發現自己其實並不是天才來得更加傷人?
王彩玲是一個單純的人,也是一個不懂得溶於世俗的人,她不甘於溶於世俗,因為如此,她就太平凡了,平凡的沒有任何人會注意她。所以,她會穿著惡俗的健美褲卻裝出一副清高的做派。她的裝不讓人鄙夷,卻讓人覺得心酸。但是她的偽裝很容易剝落,只要她認為遇到了知己,她會毫不猶豫的奉獻自己。這種單純,對於那樣的一個女人來說,是一種悲哀,因為她沒有花容月貌來讓男人心疼她的單純。所以,她會在大庭廣眾之下,被暗戀的男人罵,罵她強奸他!一個男人,如何可以被強奸?那一刻,我看到了男人無恥的新的底線。
王彩玲的悲哀還在於她看不起那些她認為不是同類的人。她不明白,油畫,歌劇,芭蕾舞只是藝術海洋中的幾朵浪花,二人傳、年畫、秧歌也一樣是藝術的一種。芭蕾舞並不比扭秧歌高尚多少,跳芭蕾舞的人也不比扭秧歌的人高雅多少,每個人都有喜歡自己所喜歡的權利,這種權利是沒有高低之分的。可是,王彩鈴認為自己高雅了,她是與眾不同的,所以她會認為那個妄圖追求她的男人是爛杏,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我卻認為那個男人可能是她有可能得到的最好的歸屬。一個看不清自己的女人,是一個無法抓住屬於自己的生活的女人。
王彩玲的犧牲也是一種自認為高尚的犧牲,可惜每次犧牲她都真的被犧牲了。整部電影看到最後,我覺得她最幸福的時刻,正是她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是她和保養的女兒在一起的時候。為了女兒,她放下身段販賣羊肉,為女兒籌動手術的錢。我想那時候的她是充實而滿足的。她的四次進京,第一次是為了自己的理想,第二次為了愛情的理想,第三次為了那個假癌症女孩的理想,第四次帶著女兒進京,則彷佛是在紀念那過去所有的理想,她終於從夢想里回到了地面上。我相信,她看著女兒,幻想自己站在舞台上的時候,雖有心酸,但也是平靜的。平靜的生活,也一樣可以幸福,幸福不僅僅屬於掌聲四起的舞台。
電影里還有一個人物,我是一定要提的,那就是跳芭蕾舞的胡金泉。這個人物是整部電影里我最喜歡的人物。他熱愛舞蹈,熱愛到了分不清舞蹈和現實。生活里的他,彷佛也在舞蹈,騎著腳踏車都那麼儀態端方。他沒有遠大的理想,他只是希望可以安靜的跳舞,即使是教人跳舞,他也沒有任何倨傲的表情,這與王彩玲是截然不同的。可惜,他太特別了,這樣的特別容不得世人的眼睛。王彩玲拚命的想要與眾不同,胡金泉則是拚命的想要認為他與別人沒有兩樣。他努力的很艱難,但始終無法見容於世。所以,他選擇了極端的方式。當他離開王彩鈴的家裡時,我以為他會尋死,幸好,他沒有。他依舊對生活懷著熱愛,他在鐵窗里對王說,布鞋和舞鞋也差不多,也可以踮起腳尖。他站起來,輕輕起舞,那片刻是整部電影里最為華麗的片刻,註定成為經典。王彩玲的悲劇讓人看到這個女人的不足,而胡金泉的悲劇則讓人看到了世俗眼光和所謂大眾道德的醜陋。
少年時候,我們都有過不那麼實際的夢想。大部分的我們都在現實中明白了,夢想和現實的距離不僅僅是努力那麼簡單,所以我們選擇了知足常樂,我們尋找平凡的快樂。但總有一些王彩玲們,選擇了堅持自己的夢想,這些堅持著的鬥士們,比大多數的我們都活得辛苦,可能也比我們更不快樂。但她們卻總有一些東西打動著我們,提醒著我們。我不懂該說她們是幸運的或是不幸的,因為人要看清自己很難,就跟大衛要明白自己是模子倒出來的一樣困難,那些無謂的堅持,我們該是祝福她們,還是提醒她們?說實在,這個問題到現在我都在思考著。這篇文章本來有一個結尾的,但是我覺得我那個結尾太武斷,對於夢想這種我們曾經擁有但卻有逐漸失去的東西,我們實在沒有權力去指點太多。所以,在文章結尾,我給自己留下一個問號,也許,這個問號在未來的某天,我會給自己一個回答。
『捌』 如何評價電影《立春》
《立春》是一部悲劇中透著希望的電影。影片主要講了小縣城的音樂老師王彩玲不甘於平凡的生活,追求夢想,最終在接連的打擊下接受現實的故事。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我們的能力不足以承載我們的夢想時,夢想就變成了痴心妄想。
小人物大夢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有的人只要努努力夢想就能成真,有的人窮其一生也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夢想變成了白日做夢,我們所有的努力和付出變得一文不值,我們的行為在別人眼裡也變得那麼的可笑。量力而為,審時度勢,方能獲得成功。
『玖』 電影《立春》講的是個什麼故事
這是一部關於夢想破滅的故事,生活在八十年代的王彩玲絕對是大齡剩女,她生活在一個小城市,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在師范學校當聲樂老師;她嗓音好,酷愛歌劇、美聲。王彩玲心比天高,那是肯定的。她有一個終極理想:把戶口調到北京,在首都大劇院唱首席,再唱到巴黎歌劇院。
為了理想,她不願意在那個城市裡發生感情,拒絕深交朋友,她外放的虛榮人人都知道。對愛情和友情,她沒有珍惜,從她後面的覺醒看她也不是命比紙薄,只是孤芳自賞後更加的夜涼如水罷了。覺醒後的王彩玲試圖相親,但沒有找到合適的,沒有結婚的她收養了一個女兒,轉行賣羊肉以養活女兒。
蔣雯麗在片中扮演教唱歌劇的老師,片中歌曲不是她自己演唱,但她跟另一名演員張瑤都學了很長時間,能夠完全用義大利文來演唱這個歌曲,以便在請專業演員唱時,能在口形、神態等方面都跟歌曲貼合。
1989年,參演首部電視劇《懸崖百合》,飾演保育院的老師,並獲得飛天獎最佳女配角提名;同年,參演首部電影《離離原上草》,飾演山區姑娘水秀。1999年,參演《牽手》奪得第19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最佳女演員獎、第1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女演員獎。
2007年,憑借電影《立春》,奪得第2屆羅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奪得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第5屆中美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2008年,憑借《金婚》獲得第1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獎。
2010年,憑借導演處女作電影《我們天上見》獲得第14屆釜山國際電影節「觀眾最喜愛影片獎」和第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獎。2011年參演《幸福來敲門》獲得第28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獎。2014年,領銜主演賴聲川話劇《牽手》。2019年,憑借電視劇《正陽門下小女人》獲得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獎。
『拾』 有誰看過電影《立春》啊
王彩玲是個一心追求藝術的三十多歲的女人,孤獨一人,在小城鎮里當然有不少風言風語。走進她生命的第一個男人是小市民周瑜(吳國華飾),為了追求她,周瑜不惜拜她為師,又請他的好朋友黃四寶(李光潔飾)幫忙追求。結果,熱愛藝術的王彩玲愛上了同樣追求藝術的「竇唯式」憤怒青年黃四寶,然而,黃四寶卻認為王彩玲的舉動是玷污了他倆精神上的純潔關系,不但到學校里狀告王彩玲強奸,更遠走他方。而周瑜因為得不到王彩玲的愛,在苦悶中與流氓發生口角,弄瞎了一隻眼睛。
劇中另外兩位女主角,即董璇飾演的小張老師和張瑤飾演的高貝貝,用蔣雯麗的話來說,「小張老師是一個特世俗、特八卦的人。」她喜歡炫耀,口頭禪是「我老公幾乎每天晚上都有要求」,這個人物的出現是為了反襯王彩玲的理想和孤獨。高貝貝出現在故事後半段,雖然她向王彩玲編造了一個天大的謊言,但王彩玲卻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也很希望能在她身上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
我自己都沒覺得,《立春》居然先後看了3遍。如果從嚴格的技術角度而言,《立春》當然算不得一部完全沒的缺憾的電影。但它的基本意思對了,所以就經得起一看再看。也有可能近幾個月來其它國產片(尤其香港導演片)意思越來越不對了,所以我逮著一個好看的,就要連續看。
3遍看《立春》又感覺不很一樣,這也讓我覺得相當有趣。前兩遍是試映被導演顧長衛叫去看,而身邊多是些做電影的或媒體人士,光憑賣東西的和幫忙吆喝的都說好了,那氛圍就很有些靠不大住。但第三遍看首映是真賣票,因此至少身邊花錢觀眾對電影的反應,起碼比較市場也比較真實。
由蔣雯麗擔當主演的《立春》絕對主角王彩玲,是一位扮相巨為難看(甚至對蔣雯麗的一貫出鏡形象有毀滅性顛覆)的中學音樂的學校老師。這位巨難看的王彩玲偏偏又相當熱愛藝術,只要課餘一有閑空,她就自彈鋼琴高唱普契尼的《為藝術為愛情》。但就是既難看、又清高、又現實命運不濟的王彩玲,卻在《立春》里「為愛情」分別跟另三位男人都有過不淺的交往。
自己很難看地又確實熱愛音樂的王彩玲,作為一個難以出嫁的老處女,最初她當然也很不甘心就在現實生活中真把自己的命全都泡在為藝術里了。所以她第一次主動出擊的男性,就是以畫油畫作為幌子的浪盪騙子黃四寶。王彩玲因過於渴望現實「為愛情」,從一開始就把「為藝術」放在旁邊,她不但主動獻身於他,還滿心盲目地專陪黃四寶漂流北京,去圓他那根本夠不著的「中央美術學院」的畫家夢。可徒有其表的黃四寶從來畫畫就是假裝,不過是想以它作敲門磚,然後妄圖以此出人頭地人前顯貴。這樣的男人,之後漫不經心就把王彩玲一腳蹬了,而且還當面侮辱她說:「是你強奸了我!」從此就給她留下了「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感情心病。
現場觀眾看到王彩玲被黃四寶盡情使用加戲弄之時,不但毫無悲傷並且大笑不止。這當然有賴於我們優良國民性傳統——誰真心願意身邊的人「只要你比我過得好」呢?而一看到那麼巨難看一個女人對俊俏男流氓所拋棄,電影表現得又特具戲劇性,如果觀眾不樂才怪呢。盡管現實當中很多女人的愛情並不比王彩玲強到哪兒去,但至少也能從王彩玲的愛情苦命當中給自己找到一貼傷濕止痛膏葯。
影片中第二個男人周瑜,追起王彩玲倒是全心全意死心塌地,但在他的誠懇之後,目的性卻比黃四寶更現實也更過日子:我既又傻又笨,你也又胖又難看,還不如湊合一對搭夥夫妻,那就誰也不欠誰什麼了。面對這樣的男人,心裡一直很藝術的王彩玲自然瞧他不上,所以毫不動心就徹底拒絕了他。
看周瑜追王彩玲完全失敗,現場觀眾仍然哈哈大笑不止。這又是現實愛情在影片中的一個藝輪回。經常無論是身邊女人、男人,雖然自己命並不好,但那就更看不上比自己更不濟的異性了,所以想方設法,也一定盡量希望能找一個比自己強的異性去靠住。這也跟我們優良的國民性有緊密聯系。嚴格地說,中國人生存的一個重要依賴,就是為了「靠」別人而活著——所以在家要靠父母、出外要靠朋友、單位要靠熟人,就連最日常罵人也說「我靠」!就算有女人或男人感覺自己終於找不到一個可以「我靠」的異性結合時,就算他們自己不得已最後在感情上屈尊降格於另一異性時,那麼之後的家庭內部生活,就多半要徹底控制加感情暴力壓迫了。
被王彩玲看重的第三個男人胡金泉,芭蕾舞是跳得不錯,但他在把芭蕾看得高於一切之後,順便也就把自己很優越於身邊所有庸俗大眾了。當人們對他的芭蕾充滿奚落甚至將他視為人妖之時,他先是要求與王彩玲假結婚,幻想以此而抵擋市俗大眾對同性戀者的百般嘲弄,但是當王彩玲向他質問真愛何在時,自戀成癖加同性戀的他根本就無言以對。之後,他明白自己作為一個同性戀者,就永遠會成為身邊小城市人民心裡的一根魚刺,所以為證明自己的性別,他就把跟他學跳舞的女人拉進男廁所里假裝了一把強奸未遂。
如果說現場觀眾對王彩玲跟黃四寶、跟周瑜的搞對象還當可喜之劇哈哈笑著看的話,那麼從胡金泉被抓進監獄里,大家的同情心總算被激發起來,尤其當胡金泉穿著監牢服對王彩玲說:「我在這里邊挺好的,外邊的人終於可以拔掉他們心裡的魚刺了,我在里邊還能跳芭蕾呢!」這時觀眾幾乎就沒人再笑得出來了。
《立春》的真正可悲性轉折,是從苦命的王彩玲,被一個裝癌症患者的參加選秀小姑娘高貝貝徹底給騙了,而且人家最後還在中央電視台的「歌賽」中大獲成功,這時電影放映廳里就已經開始有哭聲了。可能是每個人都被喚起了被騙經歷或是感覺了。
那麼先後走過三個男人的王彩玲,她自己之前就沒有象胡金泉那樣的內心自戀嗎?其實在她對黃四寶的捨身和對周瑜的冰冷拒絕之時,就很有拿藝術去證明「愛情」自我優越的惦記。
只因為在三個男人那裡都碰了釘子之後,現實「愛情」的絕境,再加上被選秀小歌手姑娘所完整欺騙,這才真正將王彩玲徹底逼進了「為藝術」卻不再企求男人之情的信仰之谷。
因此作家史鐵生所言極是:久病成痾者根本就沒有無神論者。而人的真正信仰與宗教感確立,常常更是在現實絕境跟前,才有可能成為自己精神拯救或說安慰的可能性。
這樣的王彩玲,終於被逼進了真正自我追求的精神處境,她最後將心中的善與愛,完全給予了被領養的殘疾女孩兒小凡,而普契尼的《為藝術為愛情》,這時才在她內心深處越發輝煌成了靈魂的主旋律。王彩玲從此不再懼怕現實,也更不會因為命運的種種磨難,而放棄對自己對他人的善待與希望了。
巴爾扎克曾為自己的所有小說起了一個總的名字叫《人間喜劇》。但每個人的「人間喜劇」一旦將要謝幕之前,內心的可悲性就肯定必然會全面呈現。
所以這時,電影院里無聲的淚幾乎掛在了每個人臉上——不但是哭王彩玲,又何嘗不是在哭自己呢?
三遍看《立春》,有一個影院效果是完全是一模一樣的:影片完全結束,字幕漸起,但所有觀眾都無聲地坐著,沒有一個人想馬上離去,人人都沉浸於其中了。因此從某種角度而言,王彩玲的生存與精神處境,又何嘗不是我們自己的現實與精神矛盾沖突呢?
所以我認為:《立春》可以說是近期以來,國產電影最值得觀看的一部不錯的作品。盡管它在技術上仍然種種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