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劉若英的《後來》是爛片還是沒看懂
劉若英的《後來的我們》裡面主要講述了北漂和愛情,如果你有電影中相似的一種經歷,那你也會感到好看的。
如果沒有,肯定不會,那依然感覺是爛片
我是郭蓋兒電影,希望您採納。
Ⅱ 劉若英把《後來》拍成電影,這么久了,你還是放不下嗎
這么多年,《後來》這首歌,就像劉若英的一個劫。笑過、哭過、愛過,全在這首歌里。聽說她又把這首歌拍成了電影,心裡覺得疼——這么久了,還是放不下嗎?
直到今天,這部電影的插曲流出來,看完這首歌的名字後,才終於放心了。若真放不下一個人,是逃避,是不能提,是一提心臟緊縮、滿臉的淚。
她不是。她已經溫柔地,輕輕放下了。因為這首歌,叫《愛了很久的朋友》。
這支曲子,有人反復聽了十遍,有人一半就已泣不成聲...
本來想著以後,有了什麼就夠
到後來我只能夠想想你們的以後
以為我像氣球,追逐風的自由
以後只能懷念釋放我的那雙手
可笑在愛到血肉模糊時候,淚水能補救
可惜在傷疤結在心頭,只能笑一笑問候
好在有千言萬語也沒人肯說內疚
因為到最後,最痛苦的分手總有快樂的理由
以為永遠很遠,不願就此停留
以後有太多可能,何必將青春將就
以為我會改變,變得更懂愛情
最後我們變成愛了很久的朋友
可笑在愛到血肉模糊時候淚水能補救
可惜在傷疤結在心頭只能笑一笑問候
好在有千言萬語也沒人肯說內疚
因為到最後,最痛苦的分手總有快樂的理由
可笑在愛到血肉模糊時候淚水能補救
可惜在傷疤結在心頭只能笑一笑問候
好在有千言萬語也沒人肯說內疚
Ⅲ 如何評價劉若英執導的電影《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好像闖入了一個心思細膩,多愁善感,但是缺乏生活閱歷和寫作技巧的文學女生,嘔心瀝血創作出來的處女短篇。
好處很明顯,感情真摯,表演驚艷,這說明創作者確實有著一顆感性的內心,知道何為動人,如何動人。
然而短板太多了,故事老套,這說明缺乏構思起承轉合的敘事能力;
影像風格散文詩,說明對美缺乏獨特理解,既不夠藝術也不夠商業。
Ⅳ 如何評價劉若英的電影《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以春運作為故事起源,講述了由井柏然飾演的北漂青年林見清十年間的愛情與親情故事,同時也見證了一個男孩到男人的成長與蛻變。電影中,從一張火車票的相識,到一吻定情的相戀,再到遺憾重逢的相會,林見清對方小曉的十年之情讓不少女性觀眾動容;而其中幾段戳心又富有層次的哭戲將一個男孩在戀愛中的顛簸與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更讓不少男性觀眾充滿代入感
Ⅳ 劉若英的電影好不好看
一般吧
沒什麼特別的
Ⅵ 如何評價劉若英導演的電影《後來的我們》
整部電影很平面化,沒有給我很立體的感覺,感情鋪墊得不夠,沒有層層遞進。《後來的我們》是著重講和前任的故事,然後把畫面切換到有現任的生活,體現不能和前任在一起的那種遺憾、惋惜、悲傷,時間跨度10年,想不平面化都難。
Ⅶ 劉若英把《後來》拍成電影:這么久了還是放不下嗎
十七歲開滿梔子花那年的美好初戀,他輕聲對穿著白褶的她說了一句 愛你,但是他們還是因為種種原因倔強分開了。現在她回憶起那個充滿星光的夜晚,想起他,他會怎樣回憶這段愛?有沒有人能讓他不寂寞,她才發現當她學會去愛時,她已經錯過,他已經消失不在……
Ⅷ 劉若英導演的電影《後來的我們》好看嗎
我就想問一下,這世界上還有三觀正的人嗎?剛才又因為女朋友提起來這種電影跟她吵架了 ,上次是因為前任3吵的架! ,我就想說一句,這種毀三觀賣情懷浪費錢的惡心人的電影能不能不要拍了,好么?還有不知道你們為啥非要去看這種電影?為了回味一下過去的情懷?有想過現任的感受嗎?好好的珍惜現任不行嗎?
優秀的國產影視作品當然需要大家去支持,但是這種為了圈錢就不顧某些人感受的作品……,我覺得我們堅決不能盲目去跟風支持,讓它自己爛掉就好了,最近這種電影太多了,不知道這種靠消費所謂「情懷」來賣座的這種電影意義何在??試問一下這種情懷能夠起到什麼作用?可以讓你們以後理直氣壯的背著自己的愛人孩子偶爾去尋找一下「情懷」 ?再發表一下內心的遺憾與感慨?我覺得能從這種電影看出情懷並感動哭的人,你們現在的或者將來的愛人真是倒了8輩子血霉才遇到你了,這種電影我覺得可以真的消停一下了,有看這種電影的時間我還不如握緊我媳婦的手一起窩在家裡看一部經典的動畫片,那才叫情懷!
Ⅸ 後來的我們電影好看嗎
《後來的我們》是由劉若英執導,張一白監制,井柏然、周冬雨、田壯壯主演的青春文藝片 。
該片講述了一對男女在過年回家的火車上相識,從那之後,二人的命運便糾纏在一起,歷經戀愛、分手、錯過、重逢的故事 。
該片於2018年4月2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其中有很多台詞都引人落淚。比如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Ⅹ 劉若英將《後來》改成了電影,你怎麼評價這部電影
每個人的感情生活之中,或許,都會有一些遺憾。正如見清和小曉,原本可以說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但後來卻終究分開,沒能走在一起。 從十年前,在火車上相遇,到十年後,在飛機上相逢……見清和小曉兩人分分合合,可那份真摯的愛情還是被生活所打敗,十年後兩人都帶著遺憾活著。
劉若英導演的電影處女作《後來的我們》用寫實的手法講述了兩個北漂青年的愛情故事,給人最大感觸是,後來我活成你想要的樣子,卻沒有了我們。
《後來的我們》這部電影在剛開始時,還是有一定魅力的,過去(十年前)和現在(十年後)兩條時間線交叉敘述,剪輯也算是用心。更有趣的是,劉若英將“現在”的顏色換成了黑白,而“過去”則是充滿色彩的,還通過片中的一句台詞,來解釋為什麼“現在”的顏色是黑白的,因為失去了你,這個世界就不再有色彩,這點顯然是高明的。
讓這部電影質量嚴重大打折扣的是見清和小曉機場相遇後在夜晚談如果的那一幕,表現相當不自然,特別是台詞,完全是堆砌而來,雖然是金句,雖然是煽情,但不自然,彷彿是兩個人在詩歌朗誦一般。台詞之中,最喜歡的是見清父親信中的那句:“緣分這件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後來的我們》這部電影很努力地在煽情,但無論是故事本身、還是人物設定、又或者台詞,都存在較多不足,只能算是部平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