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陣仗浩大的電影《赤道》究竟怎麼樣
相比較於兩位導演的前作《寒戰》,《赤道》更加成熟,完全是好萊塢商業類型片的模式,大投資、大陣仗、大明星,火拚、肉搏、核彈、碟中諜、騙中騙,多方絞力,大開殺戒。善惡難辨,沒有人是最後的勝利者,好人和壞人兩敗俱傷。遙想當年,《寒戰》狂攬九座金像獎,平了歷史最佳紀錄,梁樂民、陸劍青兩位導演一夜之間紅的發紫。猶記得兩人接受采訪時提到,他們在劇本上下了苦功夫,幾乎每天都在研究劇本。好的劇本就像磁場一樣,會吸引好多好的東西,對於劇本的精益求精,讓兩位導演嘗到了甜頭,《寒戰》成功的後續效應就是,兩個人再也不必為影片的投資費心了。《赤道》總投資2億人民幣,是寒戰的兩倍。拍攝周期六十一天,比寒戰多出百分之三十。相比較《寒戰》而言《赤道》的劇本更加扎實、更富有野心、更抓人。就劇本的厚度而言完全是一季美劇的體量。但也正是由於劇情太過於龐大,觀影時一直在擔心影片無法收尾,看到最後也確實由於敘事空間有限而草草收尾,成為了這部影片唯一的遺憾。導演說如果票房好的話,電影還會有第二集、第三集。其實根本不用如果,沒有續集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為故事根本就還沒展開。簡單的描述《赤道》的故事和劇情發展,就是一個借用《24小時》的基本框架,移植到香港的反恐故事。從劇情走向,人物設置、懸念鋪陳到講述故事的方法都借鑒了《24小時和同類諜戰電影的模板。手提箱核彈、最不像反派的反派、用非常規手段對付恐怖分子的警察、被黑客攻擊的反恐基地、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內奸和叛徒、各種勢力相互暗戰……連香港反恐特勤組基地的裝修風格都和CTU總部一模一樣。張家輝站在二樓的玻璃房子里,讓人特別想念傑克·鮑爾。張家輝的角色就是按照鮑小強的模式設置的,比如他會用恐怖分子的家人做人質要挾恐怖分子,《24小時》第六季,鮑小強也這么干過。只可惜,由於這部電影中的角色太多,張家輝發揮空間有限,如果能夠讓其成為戲眼,完全暴走,這電影想必會更加熱鬧、好看。除了某國內大咖,梁樂民、陸劍青把劇中的每一位演員都調教的非常出色,就連幾位配角都讓人印象深刻。張震扮演的反派太過出彩,風頭甚至蓋過了幾位正面人物,以至於當影片結尾處,好人都死的差不多了,壞人幾乎毫發無損,讓人覺得導演是故意拍了這樣一部反派大獲全勝的電影,也許導演是真捨不得讓那麼帥的反派在電影里死掉吧。除了幾位老戲骨和張震,這部電影里讓人尤為印象深刻的是崔始源同學,演技大爆發!能夠看得出兩位導演在劇本上的任性,影片到結尾處幾乎處於失控狀態,不得不草草收場,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其次,由於故事過於龐大,人物眾多,不得不權衡每個人的戲份,以至於沒有一個主要人物能夠引領全劇,缺少一個鮑小強那樣的主心骨起到串聯作用,各路人馬各自為政,顯得稍微有那麼點兒散亂。雖然結尾有那麼點遺憾,國內大咖演技有點兒違和,《赤道》是一部很有誠意的香港電影,梁樂民、陸劍青兩位讓人看到了港片殘存的希望,特別期待兩個人能夠一直堅持自己對待電影的熱誠態度,為未來的香港電影殺出一條血路!香港電影不死!!!
2. 赤道的影片評價
《赤道》擁有超大動作場面,超強懸念劇情,堪稱國際反恐高科技戰役(南國早報評) 。
《赤道》相比於《寒戰》格局更大、野心更多,通過移形換位、三點透視的敘述技法,闡釋了新國際格局下現代反恐的危局。即便本片瑕疵隨著視野的同步增大也越發令人遺憾,《赤道》的正面意義也是遠遠超出絕大多數華語電影的不思進取,屬於電影創作者高度發展中的瑕疵(京華時報評) 。
《赤道》延續了《寒戰》正邪對立、內鬼、高層斗爭等元素,打造出了一場格局與野心都更大的國際反恐高科技戰役(新浪娛樂評) 。
《赤道》投資大、陣仗大、大咖多;火拚、肉搏、槍戰、爆炸、飛車、碟中碟,多方勢力各懷鬼胎,在陰謀的漩渦里展開決斗,大開殺戒,眾人善惡難辨,正邪難分,沒有人是最後的勝利者,每個人都透著謎一樣的身份,讓人聯想翩翩(新華娛樂評) 。
《赤道》以核危機為題材,凸顯亞洲意識,卻似乎用力過猛,導致重心失衡。在角色安排上讓人感覺凌亂,光是人物出場和介紹,就起碼花了20多分鍾。劇情交錯展開,各處細節處理問題不僅給觀影帶來心理障礙,也傷害了視覺享受。該片雖有大片製作的野心,各路演員也很賣力,但緊張刺激的場面實在少得可憐,使用3D效果是一種浪費,最終只是一部有野心、有賣點卻難以讓人真心點贊的電影(京華時報魏英傑評) 。
《赤道》上演了一幕幕思維縝密、懸念迭起的燒腦動作大戲。影片有著強大的世界觀,出場演員眾多,多條線索齊頭並進,場面恢弘。論場面和製作算是上乘之作,劇本扎實,富有野心、能吸引觀眾的目光。但是多線敘事,人物關系錯中復雜,劇情發展太過龐大,導致故事情節地推進遠沒有觀影時間走得快。而通篇更是虎頭蛇尾、漏洞百出、有始無終,看出兩位導演在劇本上的任性,故事還未展開之時,就宣告結束。影片到結尾處幾乎處於失控狀態,明顯是要開啟「下集」的節奏,這也使得「本集」草草收場的結果並不那麼意外(紅網評) 。
《赤道》是一部格局大,涉及歷史和政治深的商業動作片,同時涉及到殖民地歷史、特區外交、南北朝鮮、阿拉伯恐怖組織等等問題,是中國電影人對現代商業動作大片的一次學習嘗試,雖然仍有點水土不服,但還是做出了貢獻(騰訊娛樂評) 。
3. 求一份完整的赤道評價,劇情解析。
在香港電影中,警匪片一直是一種獨立於眾多電影類型的成熟存在!但到目前為止,警匪片的中眾多可塑造的內容已經被挖掘殆盡,另一方則是警匪片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品質狀態。如果想要實現突破,著實的需要實力。
另外,因為參演《赤道》的演員眾多,不得不以多線條並進的手法來鋪開故事,整個故事線就稍顯凌亂了一些。但整體來說,《赤道》還算是瑕不蓋瑜的動作大戲,最亮點的地方是凸顯了很宏偉的世界觀,場面恢弘。
4. 赤道電影好看嘛。。
還不錯呢
5. 赤道什麼題材的電影
《赤道》是寰亞電影2015年出品的動作片,由梁樂民、陸劍青聯合執導,張學友、張家輝、王學圻、張震、余文樂、崔始源、池珍熙、文詠珊、馮文娟等聯袂主演。
影片講述了中韓軍警精英聯手化解超級核武器危機的故事。
希望採納
6. 電影赤道看過的進
赤道那邊的
最後王學圻與學友 他們在火車上說明了的
7. 我看了部電影赤道,赤道很牛逼嗎還沒有結局
你好!
這個電影是一定有下部的,不過本人不太推薦,個人比較喜歡推薦寒戰…這個電影節奏會更加緊湊,更懸疑一些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8. 電影赤道好看嗎 赤道影評評價怎麼樣
寒戰導演執導的第二部電影,豆瓣5.9,時光網6.5,質量一般,可以一看。
9. 《赤道》到底好不好看 電影評分才5.7
不好看
不善做者 孰人不知其所作
文/夢里詩書
這是一部有以國際級格局,但在呈現上卻僅只有幼稚園級邏輯的電影,《赤道》借一件韓國核武器在香港幾方勢力的斡旋,預以透過紛繁的國際視覺塑造懸疑,但漏斗百出,冗長無味的邏輯,使如此做法儼然成了笑談,其所作終僅只是一場虛張聲勢的預告。
初看《赤道》時,錯以他是值得期待的,足夠強大的卡司陣容,深陷核武危機的香港困境,代號「赤道」的國際大盜等等,電影擁有足夠引人矚目的噱頭,但一個個包袱在諸多令人無言以對的展開後,越發走向了無以挽回的平庸,多線索的危機與陰謀在該片里並未能形成一個合理服人於心的懸念,電影至始至終給人一種趕進度布線索的觀感,槍戰,追逐,打鬥如照本宣科,國際政治的格局更如同被生硬的嵌入其中,一個本自被盜取核武器的故事,終以不是該片的重點,過大的野心硬是要將電影與現實政治版圖接軌,但顯然不論是梁樂民還是陸劍青,雖能講好一場自我生態鏈的《寒戰》,且未有能力把控一場臆想東亞的《赤道》。
過於注重勞心難討好的多線營造,卻未能拿出一條能真正圍繞格局的主線是《赤道》最大敗筆所在,用群星璀璨來形容《赤道》是不為過的,每一位星在電影中都被安排了充足的戲份,但這樣的安插,註定了架構的不合理性,反派轉折的張學友,香港警探的張家輝,代表中央的王學圻,情戲充足的池珍熙,還有餘文樂,張震其及一票中韓港女配的你方唱罷我登場,《赤道》既不是多故事組成的群戲電影,亦也不是主線鮮明的孤膽英雄,人物凌亂繁雜的失控,是靠一群顏值巨星所能力挽的。
碗里尚不足以消化自圓其說,電影卻將目光還看著鍋里為續集埋線,《赤道》在結局處生怕觀眾看不懂張學友與王學圻對視的結局,謝幕後還又以字幕的形式再道了一遍赤道的戰爭,才剛剛開始,如此做法並非不可求,梁陸二位大導在《寒戰》里也是這么玩的,但至少前者理清了一個故事,而《赤道》除了死了幾位咖外,不論是人物塑造還是劇情走向皆難如人意,兩小時的時長如同一場加長版預告,欲知後事且聽下回分解的大坑,不僅玩的不漂亮,更覺被導演開了一個一點也不好笑的玩笑。
電影中有兩句本源《孫子兵法》頗具逼格的話「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有覺恰道處了該片種種神發展的真諦,並感《赤道》實乃不善做者,孰人不知其所作。
10. 看過「赤道」這個電影嗎
從第一部來看,赤道確實很牛B,深謀遠慮,遇事不慌,心狠手辣。還沒結局,期待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