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推薦幾部好看的中東戰爭電影
1、《喔!耶路撒冷》
故事背景發生在二戰結束後,聯合國就巴勒斯坦分治問題以投票方式決議:英國於1948年8月1日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兩個月後,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兩個國家,阿拉伯國和猶太國。但是5個阿拉伯聯盟國家不同意,在以色列建國次日就發動了對猶太人的戰爭。電影以猶太人Bobby Goldman和穆斯林Sa?d兩個年輕人為主線,重現了以巴分治的歷史。他們曾經是好朋友,在美國認識,為了各自不同的使命回到中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立場讓他們在戰場上敵對。副線當然少不了愛情,Bobby與Hadassah相識於戰爭第一天,他們之間的情愫並不渲染得很誇張,能感覺到日益滋長,從眼神和行動中感受他們...
2、《波弗特》
波弗特講述了Liraz Liberti,22歲的前哨指揮官和他的軍隊,在以色列軍隊撤出黎巴嫩前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撤軍的故事。在這部影片中,沒有可見的敵人,以軍面對的只有黎巴嫩真主黨的迫擊炮和陶氏飛彈,根據國防部的指令,士兵們只能被動防禦,當戰友們在襲擊中一個一個死去,恐怖侵襲了整個陣地,生命是如此的沉重。時刻受到死亡威脅的年輕士兵們必須在波弗特要塞中找到一種方法來完成最後的使命。
3、《巴勒斯坦惡狼谷》
這部以突出巴勒斯坦人民苦難為主格調的動作電影根據同名電視劇改編而成,影片講述了主人公及其夥伴作為土耳其秘密間諜一同踏上了向以色列士兵復仇的道路,他們尋找到授權襲擊救援船的以色列指揮官並將其暗殺。
4、《黎巴嫩》
影片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1982年6月黎巴嫩戰爭的第一天,四名年輕的以色列士兵獨自駕駛一輛坦克,被要求配合一隊地面士兵作戰。該部隊的第一個任務是進入黎巴嫩平民村莊,清除那些看上去明顯是巴解放組織的恐怖分子。指揮官賈米里描述特派團的行動要領是要「迅速簡單」,然而隨著士兵進入村莊,看似簡單的任務很快變得復雜,最終變成了一場屠殺噩夢。在特派團出動那一刻起,他們和其他部隊失去聯系,四名士兵就被帶到了一個死亡陷阱當中。
《黎巴嫩》表現了混亂復雜的中東戰爭,這部電影不可避免要涉及到政治問題。但最重要的則是,導演希望通過電影描繪四個二十齣頭年輕人的驚醒,他們突然發現自己身處殺害平民的殘酷現實中,殺人成為他們必需做的事情。他們都不是英雄,也沒有人想成為英雄。他們的生存本能和人性價值觀在激烈斗爭,這是一出毛骨悚然的人間悲劇。
⑵ 黎巴嫩的影片評價
《黎巴嫩》也許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反英雄主義的電影,在影片里,沒有人對戰爭有興趣,沒有人是天生的好戰分子,讓這樣一群人去打仗的確具有極強的諷刺意味。他們在戰場上所表現出來的所謂的勇猛和頑強,不過是這些年輕的士兵對長官和上級的義務。正如同影片中的台詞:只有人才是鋼鐵之軀,坦克不過是一攤金屬。(1905電影網評)
影片實在是扣人心弦。整部電影都在一部坦克內部拍攝完成,這一點讓人印象深刻。(李安評)
影片中所有的戰爭畫面都是通過坦克車上的一個瞄準鏡來表現的,鏡頭里的死亡和鮮血,在被摒棄了其他背景干擾之後,顯得更加觸目驚心。如此伸手可及的觸感,來自於導演真實的人生經歷。影片開場的那個向日葵田野,甚至從瞄準鏡里看到的死亡。該片是一場令人信服的重演再造。也許枝節內容上可能沒有百分百精準,但令人無法忘記。(中國網路電視台評)
⑶ 電影黎巴嫩觀後感
電影講述一輛坦克參加戰斗的故事。在第五次中東戰爭開始前,以色列軍隊的一輛坦克進入戰場。坦克中有四人,炮手、駕駛員、裝彈手以及車長。戰爭開始前,資歷最老的裝彈手與車長發生了一番口角。戰斗開始,因為炮手是新手非常膽小,所以沒有打出炮彈,使得一個步兵受傷致死。戰場指揮官很生氣,訓斥了坦克中的四人。隨後,死戰士的屍體被放入坦克內。於是,乘員們在臭味中戰斗,直到直升機將屍體運走。戰斗一段時間後,坦克與步兵來到一個居民區。可是,坦克被突然出現的敘利亞人打中。坦克沒有損壞,敘利亞人成為了戰俘。通過與上級聯系,戰場指揮官才知道部隊偏離了航向,上級命令他們原地等待。一段時間後,兩個長槍黨人奉上級命令他們出,並恐嚇了一番敘利亞人。深夜中,坦克在跟隨長槍黨人途中與步兵失散。長槍黨人向車長說了幾句話後,就先走了,這使得坦克內的四人很驚恐。這時,戰場指揮官聯繫上他們,讓坦克不惜一切的前進,否則他們會死。就這樣,坦克不停地射擊、前進,終於逃出城市來到野外,但是駕駛員卻戰死了。
本片是一部特別的電影,它特別在編導第一次將鏡頭對准坦克內部。以前看戰爭片,都是看戰場上的坦克多麼神武威猛,大肆殺敵,很少有表現坦克內的戰士們真實生活與精神狀態的影片。透過本片,真的可以「一窺究竟」了。從這一點上來看,本片非常優秀。從電影開始直到結束,根本沒有大規模的槍戰與炮擊,只有一些殘片式的畫面告訴觀眾們:我們的主人公是在坦克中,而故事則是進行中的戰爭。否則的話,只會讓大家以為他們四人在玩電子游戲。瞄準鏡里的圓形畫面、四個戰士的面部特寫、對講機中此起彼伏的聲音,以及坦克發動機轟隆隆的響聲,電影就憑借這些,將一個真實的戰爭場面展示出來、將一個密閉空間壓抑的氛圍塑造的如同身臨其境。總之,本片新穎獨特,因為它走了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拍攝坦克內發生的故事。
至於電影其他方面,就很「好萊塢」了。對戰爭悲慘景象的描繪、新兵的怯懦、老兵的殘忍,恐怖分子的飛揚跋扈,以及士兵對家的眷戀,等等這一切都是好萊塢戰爭片中頻繁出現的俗套,即使放在一部以色列電影中也是如此。這些無法提升電影的整體素質水平。盡管如此,本片還是一部很主流的反戰片,通過四個士兵的視角,表現出普通人捲入戰爭後的精神狀態。此外,通過婦女與女孩的場景,也可以看到戰爭與和平只是一念之間的事情。寫到這里,讓我想到人的生命有多麼的脆弱,人生就是在拼搏!影片的四個主要人物,則是影片表現主題的重點,不會駕車的司機、不敢打炮的炮手、只想回家的裝彈手與唯唯諾諾的車長,這就是不義之師在戰斗中的真實狀態。看到這四個人,就知道戰爭帶給人們的是什麼了。總之,影片主題是俗套的「反戰」,只不過本片不是美國人拍攝的,而是以色列人。
電影拍攝方面很出色。前面寫到電影發生的空間是密閉的,所以編導們就非常神奇的將這個密閉空間拍攝得有聲有色。緩慢滴滿的油池、成員們日漸疲憊的面容、艙壁上的各種彈痕,以及成員們緊張的情緒,這些都恰如其分的演繹出戰士們恐慌、沉重的心理。這些正是編導出彩之處,通過巧妙地剪輯、適宜的節奏,將各個場景的畫面搭配的完美無缺,不僅讓觀眾們信服,即使片中人看過之後也會全情投入其中吧。通過這些,可以肯定本片編導雖然不是好萊塢知名導演,但他對於電影技術的掌握已經不遜色於他們,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一方面,是電影的優點。
演員方面讓我很不滿意,因為劇中演員相貌很像。尤其是四個坦克乘員中,車長與炮手的相貌太相像了,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我根本沒有分辨出來誰是誰。只有看完電影,又大致瀏覽一番後,才弄清楚誰說了什麼話、做了什麼事!編導太難為我們觀眾了吧,弄了兩個長得像親兄弟的人拍攝同一部電影,有沒有搞錯?!或者是,猶太男人長得都太像了?哎!至於演員們的演技,他們每一個人都很出色,具體不多說了。
總結一下。綜合以上可以看到本片雖然故事背景與好萊塢不同,但主題、拍攝方式以及表達的思想都是一致的。只有電影描述的范圍——坦克之內,是影片獨特之處。本片能夠獲得金獅獎,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剛才說過的描述對象,一是編導嫻熟的拍攝技法。
⑷ 異鄉人電影黎巴嫩觀後感
沒看過抱歉
⑸ 何以為家電影講的是黎巴嫩的,黎巴嫩應該是有錢的國家怎麼和電影展現的不一樣
你好,黎巴嫩並不是一個有錢的國家。這個國家可能以前比較富足,但是現在的連年戰爭已經使它步入了貧困的軌道。經濟極速下降,人均收入很低,生活更談不上安穩。
所以我們要珍惜和平,只有和平生活才能越來越好。
⑹ 黎巴嫩電影劇情介紹 黎巴嫩電影評價怎麼樣
《黎巴嫩》是由以色列導演塞繆爾·毛茨的執導,由邁克爾·默斯諾、奧斯瑞·科恩等主演的一部戰爭反思題材影片,電影講述了第一次黎巴嫩沖突戰爭四位以色列坦克士兵的遭遇。該片憑借出色表現,獲得了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⑺ 電影黎巴嫩演的是什麼
電影《黎巴嫩》
該片講述1982年的一天,黎巴嫩戰場上來了四名年輕的坦克兵,他們獨自駕駛著一輛坦克駛進了一個平民村莊。這四名年輕的士兵沒有任何作戰經驗,甚至連駕駛坦克也是剛剛學會的。在這個村莊里,他們的任務是配合地面作戰部隊清除那些看上去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恐怖分子。
他們的指揮官是賈米利(奧斯瑞·科恩飾),在他的指揮下,這次行動的要點是「快速、簡單」。然而當坦克進入村莊那一刻起,這次的任務就不那麼簡單了。他們和地面部隊失去了聯系,毫無作戰經驗的坦克兵們像是無頭蒼蠅一樣亂跑亂撞。一次簡單的軍事任務也就變成了屠殺。
⑻ 黎巴嫩電影的介紹
黎巴嫩電影是由於以色列的侵擾、國內政治形勢不穩定、連年內戰,影響了電影發展,大部分導演流亡國外,許多影院被毀。80年代主要的影片有《避難所》(1981)、《爆炸》(1983),兩片導演均為哈布澤烏。
⑼ 為什麼關於黎巴嫩中東的電影很多都是法國人拍另外,可以推薦幾部好的關於中東的電影嗎
《小鞋子》伊朗的很不錯 ,覺得那些曾經長期生活在戰火中的民族對世界的思考是最為貼切的~
<天堂的顏色> 講的是一位盲童的故事。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麻雀之歌>
《讓風帶著我起飛》
<白氣球>
《巴倫》反應難民生活。
<通天塔>
《伊拉克餓狼谷》 土耳其的電影,據說是土耳其投資最大的電影。主要講的美國入侵伊拉克犯下的罪行(很黃很暴力),真實地反映了土耳其人民視美國為「惡魔」的普遍印象。
《綠區》
哈法歐尼
《烏龜也會飛》,戰火給伊拉克庫爾德兒童造成的創傷;
《天堂此時》,兩名「人彈」的命運。
《前進巴格達/美國戰士》
《使命召喚4》
《別惹佐漢》
《中東戰爭死亡記者揭秘》
《贖罪日》
《中東戰爭全程紀錄》
《中東戰爭耶路撒冷》
《中東戰爭最後解決》
《生死豪情》:描素海灣戰爭的電影,探討人生與命運,它折射出許多社會問題。